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墙外楼: 貨幣是如何生出來的?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acebook for Business

Start increasing the ROI of your Facebook efforts. Download this free ebook to learn how to plan, implement, & measure a successful Facebook strategy.
From our sponsors
貨幣是如何生出來的?
Oct 31st 2013, 08:32, by 墙外仙

From changlap

貨幣源自「信用」.

若沒有人類, 則沒有貨幣, 貨幣是為了反映和計算, 人類對事物主觀價值而產生出來的工具. 在物理或自然的角度看, 所有行為都是無特性的, 生產和消耗, 是完全相同的事情.

在土壤裡灑下水肥種出食物, 跟吃了食物排洩出來變成肥料, 兩件事對大自然來說都是循環. 但對人類來說, 「種植食物」是生產, 「吃東西」是消耗, 因為對人類來說, 大部份情況下, 食物比糞便有價值. 所以, 價值是人類憑感覺與生理和心理需要, 定義出來的.
所謂生產行為, 即是「增加價值」, 簡稱增值. 他的本質, 在於將宇宙及大自
然, 改造成合自己想要的形態. 比方說, 在冬天, 有一堆木柴放在那邊, 人類會點火燃燒火柴, 人工製造一個溫暖的環境給自己. 點火燃燒木柴這個行為,就是增值行為.

把雞放去火烤, 加上香料, 是增值行為.
在紙上畫上漫畫, 拿去閱讀, 也是增值行為.
把泥土堆成房屋, 住在裡面, 也是增值行為.
自己開一家咖啡店, 裝修成自己夢想的樣子, 也是增值行為.
人類的經濟和文明, 就是不斷的做事, 並在總體上, 追求向所有事物增值. 價值理論上可以不斷的無中生有, 因為他代表的只是「宇宙對人類身心上的一個適合程度」.

當這個價值換算成數字之後, 就會變成貨幣, 或者用一個較通俗的詞語: GDP, 因為價值可以無中生有, 所以人類的錢會越來越多, 因為理論上, 人類每天做的事情都是令世界變得更適合自己. 所以每天整個文明的總價值, 都理應增加, 這就是印出更多的貨幣, 去代表這種價值增長的依據. 而做這樣事情的就是政府和銀行.

不過這裡建立在一個前題上, 我們要猜測, 到底實際上我們做的事情, 是否真的在創造價值. 我畫了一個漫畫, 有十萬人看, 我確定為十萬人無中生有的創造價值, 確定讓這十萬份的白紙不僅再是白紙. 但, 如果我畫的漫畫根本沒人看, 那麼我不僅沒有創造價值, 還令白紙變成比白紙更不如的垃圾.

因此只有成功創造價值, 為消費者所認同, 價值才真的存在. 而這就在於信心, 比方說, 如果我是鳥山明, 大家就會有成功的信心, 他畫的漫畫真的會有十萬人覺得好看. 那我們印了一百萬元變成稿費付給鳥山明, 這個價值真的存在. 那我們就可以放心印出一百萬元.

但如果是我畫的, 印了一百萬的鈔票, 送我一百萬稿費, 但是最後的結果沒人看, 反而還要另外花錢去清理那些沒人看的漫畫, 那就是虛構了百多萬的價值出來. 因為大家對一百萬的信心下降了, 原來印出一百萬元買回來的東西是如此垃圾.

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 這個損失就會由貨幣全體來承受, 就是人類對貨幣價值的信心下降, 這會引致的是一種主觀上的貶值. 因為貨幣價加了, 而人類全體的價值卻沒增加反而減少, 那貨幣所代表的價值就分薄了. 當同樣數字的貨幣買回來的東西越來越爛, 貨幣的主觀價值就會不斷下探.

所以貨幣的源頭, 在於人類對於價值的信用, 但他無法精確計算, 所以只有透過自由市場, 以供求和競標之類的機制, 含糊得出一個不太可靠的價值. 每年的經濟增長率, 就是建立在這種不太可靠的粗算底下, 但只要我們對這數字的信用不崩潰, 這個數字就可用的.

但是一旦出現某些事情, 信心崩潰, 就是整個價值系統大衝擊的時候. 就舉個例子說, 如果說臺灣的房市是臺灣經濟的領頭羊, 實際就是說, 很多人的經濟循環是透過房市上的動作和交易, 而得到收入的. 而我們相信, 房價能有這價值, 及他能日後也帶來同樣的收入.

這裡包括收租的人.
包括認為自己擁有價值 xxxx 萬房產的物業擁有者.
包括地產商.
包括打算賣地的人.
包括房仲對自己未來收入的盤算.
包括借出房貸期望未來得到債權或利息收入的銀行.
他們對房屋的評估形成了整個價值系統.

可是若有一天, 突然發覺, 以上的東西, 是不能兌現的. 收租的人根本沒人租, 賣房的人沒人買, 建商沒有生意, 賣地的地價遠低於預期, 或者銀行發覺收不回房貸要法拍.

那所有人對這些資產的價值, 就會重新定義, 假設你 4000 萬的房子, 在你的眼中, 一直都值 4000 萬, 可是有一天突然傳言老共打過來. 一堆人脫手房子時, 發覺降到 500 萬才有人願意買, 結果一瞬間, 3500 萬的價值就蒸發了.

首當其衝的會是銀行, 因為有人 500 萬才賣出去, 一堆同樣價值的房屋, 都會被要求同樣的價錢, 所以不是一個人損失 3500 萬, 是每個同樣價位的房屋都會損失這麼多的價值. 假設這樣割價賣出, 明顯地無法還貸款, 就算回收法拍也只值 500 萬, 銀行就立即多了大量的呆壞賬. 他們預期的利息收入不僅不存在而且還本利皆賠.

而很多人一生人房貸買下來的房子, 自以為累積了一生勞動所得來的價值, 瞬間才發覺原來自己之前幾十年的工作, 根本就等於沒做過. 貸款還不出來, 物業被銀行收沒, 前陣子才以為自己是小資, 突然就一無所有.

而如果導致銀行倒閉, 存戶的信心也崩潰, 大家在銀行裡的錢不再存在, 那就是原來大家過去工作的成果都一次消失. 這樣貨幣系統也會同時瓦解, 因為大家已無法再理性判斷價值了. 因此才會出現經濟災難, 崩潰或者「一天蒸發多少錢」, 事實上他的價值早就不存在, 只是人們沒發現這件事, 去到某一點被大量揭發而已. 而這些都是源自一些不理性的信心, 不務正業的價值 (例如炒賣) , 或者欺騙.

故貨幣, 為整個社會對價值的承諾, 滿足這種承諾就是信用: 他包括租戶交租的能力, 物業擁有者能隨時兌回自己想像中的價值, 銀行能夠繼續收到想要的利息, 員工能收到薪水, 能夠把工作成果變成食物和消費品, 他們的流動使貨幣變得有價值.

而貨幣的價值, 在長期的操弄和不切實際的信心下, 亦可以是虛構的, 不實在的, 連鎖崩潰的.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