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星期二

墙外楼: 中国梦,土地梦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Eco-Friendly Mattresses

We're committed to presenting a line of sleep products that have a minimum impact on both your pocketbook and the environment. Visit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梦,土地梦
Sep 10th 2013, 00:09, by 墙外仙

余以为

新土改概念刺激股市大涨。耕者有其田,中国人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新土改,真要让国人重温土地梦吗?

我们来回顾一下土地制度沿革。按照出现的先后次序,世界上土地所有制可分为三大类:国有制、封建制、私有制。

国有制最原始,国家军队占领哪里,哪里就归国家所有。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井田制属于国有制,曹魏屯田也是土地国有制,土地国有制容易出现在人口密度低,土地抛荒严重的时代。

沦陷前的中国人对土地国有制已经非常陌生,不过广东人有个近距离的样板可参照。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本来是当地农民的土地,英国军队从满清手中割得自后,将土地所有权强行划归英国王室。香港的土地国有制唤醒了中国人对井田制的遥远记忆,陈炯明曾经以井字旗取代青天白日旗。

国土大得守不过来,国王就切块分封给子侄或功臣,受封者与国王分享土地所有权,这是封建制。商代是不是封建制存疑,周代则是典型的封建制,在世界史上都具有典范意义。除了分封之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小国君主为保境安民,主动向大国俯首称臣,接受封号,比如琉球、暹罗、越南、朝鲜、蒙古、缅甸、尼泊尔与清朝的关系,一般称作宗藩关系,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封建制,互相确认地权,避免争夺土地而开战。诸侯的继承和土地转让,须经宗主国君主许可,至少名义上这样。十七至十九世纪,除了日本和菲律宾,名义上东亚全部和中亚大部,都是满清领土。

周代是典型的封建制,汉、唐是混合所有制,五代以后,中国的君主和政府在彻底丧失了土地支配权,土地私有制牢牢确立了主导地位,一千多年不曾动摇。相比佃农,自耕农更愿意投入精力改良土地,以提高单产。中国出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细农耕模式,所以依托的制度基础就是土地私有。

许多西方理论家,或者崇拜西方的中国理论家,睁着眼睛瞎说:假如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一定会发生土地兼并现象,大多数农民沦为无地佃农。中国的土地私有制千年实践表明,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每次朝代鼎革之际,因战乱会发生军阀、豪强兼并土地的现象,平成日久,大地主会变得越来越少,土地规模越来越小。人口繁衍是原因之一,更主要还是小农经济比租佃经济效率更高。

土地私有制为何最早出现在中国,而不是欧洲?

因为欧洲封建制中缺乏宪政安排,而中国早有准备。欧洲封建君主既是大地主,又是总司令,打仗为了收租,收租为了打仗,不打仗闲得慌。欧洲封建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次子以下唯有凭军功从国王那里获得封地,或者献身教会,不婚不育,鲜有人屈身当佃农,那有辱门庭。国王要获得新的国土才能满足广大贵族子弟的殷切期望,加上金融寡头的怂恿和宗教狂热分子的挑唆,纵观整个欧洲封建时代,总是有打不完的仗。

人并非天然嗜暴,但封建制下的贵族,倾向嗜暴,东西方原本都一样。有人从近代日本人身上看到尚武精神,其实那才是封建残余。中国的封建制不一样,归功于周公的改造。周公制礼作乐,尽力抑制封建制的暴力因子。让嫡长子独掌祭祖权,旨在强化继承顺位,避免国家领土因诸子均分,而分崩离析,借助仪式的神圣性,打消诸子的侥幸心理。让其余诸子分得少量土地,另立家祠,避免他们生计无着,沦为不稳定因素。随代际和人口递增,爵位渐次降低,土地逐渐缩小,最后成为自食其力的平民。周公制礼作乐与现代宪政,制度安排上有差异,精神完全吻合。

秦汉大一统,中国并没有丢失宪政传统。所谓皇权专制,不同于封建社会也不同于极权社会,朝代兴替,统治者只争夺的是征税权,公共治理权,不影响国民的土地所有权。而欧洲和日本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争夺的是土地所有权,亦即财产权。这是被现代史学家忽略的差别,他们不愿意承认中国自古就是宪政社会。

宪政是因,土地私有是果。五代以前,土地私有制没有确立唯一地位,并不是国家可以随便剥夺国民的私人土地,而是因战乱或者灾害,人口流失,国家手里掌握大量无主土地,可以从容授予民众。五代以后,只有边疆才有这样的好事了,所以土地私有牢牢确立。宪政不仅催生了高效的土地私有制,而且催生了科技繁荣。工业化之前,全世界六成实用技术出自中国。

1949年,中国告别两千年多年宪政传统,土地随即不再私有,大饥荒接踵而至。千年农耕文明变成人吃人的社会。

新土改承载了宪政理想吗?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