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星期二

墙外楼: 叙利亚:还打不打了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叙利亚:还打不打了
Sep 10th 2013, 00:13, by 墙外仙

陶短房

8月21日,叙利亚反对派和亲反对派的一些民间组织、活动家在youtube等互联网平台上突然上传大量视频,指控大马士革当局向大马士革郊区反对派控制区格胡大地区释放神经性毒气"沙林",此后几日指控逐步升级,宣称中毒死亡的人数也由最初的"至少170人"上升到"1700人以上"。
由于去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划出"化武即动武"的"红线",今年5、6月间,美、英、法又异口同声指控巴沙尔政府"确实"使用了化武,但并未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也未明确说此举是否触及"红线",仅以此为由宣布放松对叙利亚反对派的军援限制。此次"8.21"事件的指控非同小可,人们当然关注"打不打"这个问题。

一再拉而不响的战争警报

最初几日,有消息言之凿凿,称美英法军事干预"最快27日、不晚于8月29日",27、29日,美国国务卿克里两度发表讲话,宣称"有证据相信"巴沙尔政权使用了化武,甚至给出了一个"据可靠情报来源"的"死1429人,包括426名儿童"的"化武受害者数据",并表示"不排除军事干预选项",但也就在这一天,军事干预调门很高的英国却突然"哑火":英国下院以285对272票的否决表决,让跃跃欲试的首相卡梅伦在刹那间被捆住手脚,且这一天并没有任何军事干预发生。
继而有人信誓旦旦称"8月31日会打响",这一说法在8月29日晚,白宫官方宣布奥巴马将在次日凌晨发表重要讲话之际被许多人信以为真,然而等来的却是奥巴马一方面重提"巴沙尔化武责任",另一方面将"战与不战"决定权交给国会两院表决的结果。
9月3日,俄罗斯通讯社突然发布消息,称在东地中海海域监测到两枚"弹道运行物体"向东地中海飞去,一些性急的传媒和分析家据此纷纷哄传"打起来了",然而事实证明,这不过是又一次"乌龙事件"罢了。
且不说"8.21"事件是否化武袭击,又是否系巴沙尔当局所为,既然美、英、法等国将"化武"作为军事干预的"红线",又认定巴沙尔当局"使用化武,证据确凿",那对它们而言就已具备了动武的口实,要打就打,要不打就不打,一再拉警报,总也拉不响,这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配角有苦衷 主角有顾虑。

英、法两国自叙利亚内战爆发至今,军事干预的调门一直比美国还高,英国是第一个提出援助叙反政府武装的国家,而法国是率先承认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前身"叙利亚过渡委员会"为"叙人民合法代表"的国家,一系列武装干预的版本,如"禁飞区"、"安全区"、"缓冲区"等,也大多是这两个国家的"发明创造"。
由于经济和社会福利改革等问题,英国的卡梅伦政府和法国的萨科奇政府在国内政坛的地位都不算稳固,自"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也都不同程度尝到过借军事干预转移国内不满,提振民调支持率的甜头。此次两国率先喊打,自也有这方面用意,且在他们看来,此事闹得如此之大,国际社会不会没有反应,美国也不可能不出手,喊出"国际社会有责任作出反应"的高调,目的在于逼美国走到前台,出手、挑头、担纲,自己跟风,这样不仅风险小,投入的本钱也可以省得多。
然而两人似乎都错估了形势:卡梅伦低估了民调反对力度和反对党的杯葛决心,导致信心满满的议会投票出了洋相;奥朗德或许料到法国民意主流反战(费加罗/RTL-LCI联合民调,反对军事干预比例高达59%且有继续上升迹象),却未料到除自己的社会党外,左、中、右翼反对党一边倒反对军事干预。
英国的问题一是财力、军情不许可,二是当年布莱尔轻信美国"萨达姆有化武"指控积极参加伊拉克战争,导致英国劳民伤财,被拖多年,让英国人至今心有余悸;法国的问题更复杂,马里军事行动尚未结束,军事上分身乏术,法国人传统上不买美国帐,对奥朗德的积极姿态本能反感,以及许多人担心军事干预会导致法国长期派驻黎巴嫩的900名维和部队,会成为坚定支持巴沙尔的黎巴嫩真主党袭击目标,等等等等,都让奥朗德焦头烂额。
不过它们都是、也只想当配角,美国动它们才会跟风,美国不带头出击,它们也不可能单独动手。
问题恰出在美国身上。
从8月30日奥巴马那番讲话中可知,奥巴马对军事干预的态度,是犹豫的,因为对他而言,打与不打都要蒙受巨大政治风险:不承认巴沙尔"化武罪责",则自己任期内最大自主外交成果——推动"阿拉伯之春"就会丧失"政治正确",而一旦认定,不动手就等于自食其言,坐实了"猴皮筋红线"的讥讽,有成为政治失信的弱势总统风险;真的动手,问题同样很大,首先民调不支持(路透社早先民调显示,即便有证据证明巴沙尔当局真的使用化武,也有多达60%的美国人反对军事干预,而无条件支持军事干预的比例还不到10%),当年伊拉克战争导火索——"萨达姆有化武"的不实指控,导致美国陷入代价高昂、旷日持久的伊拉克泥淖,美国人对此记忆犹新,当然不愿意重蹈覆辙。不仅如此,叙利亚内战打了两年多,"圣战者"等宗教极端势力在叙反对派军事力量中的分量、比例,他们一旦得势后的前景,美国社会已开始普遍警觉,奥巴马当然也不会不考虑,毕竟类似扶持"基地"和萨达姆导致反啮自伤的前鉴,也并非很遥远的事。

奥巴马的解围和奥朗德的尴尬

既然打或不打的决心都难下,责任都不好担,那么索性把这个决心和责任推卸掉——这恐怕是8月31日,奥巴马发表"让国会授权"讲话时的真实想法。
这样做等于是把原本属于自己的难题转嫁给国会:打是你们要打的,打错了是你们的责任;不打也是你们不要打的,将来有人批评"该打没打",那也不能怪我。
美国自独立至今已历200多年,涉外用兵大小不下百次,开战前走过国会授权程序的,据说只有3场(一说有5场),最近一场可追溯至越战,如今"红线"是奥巴马画的,作为行政主管和武装力量总司令,决断一次按奥巴马所言"目标和规模都有限"的军事行动,却要诉诸国会,且鉴于国会目前参、众两院民主、共和两党席位分布,表决结果很难预料,这种情况下坚持"国会说了算",用心可谓一目了然。
问题是国会也不是傻子,已有人指出,根据美国法律原则,即便国会否决,奥巴马想打一样可以打。
这次奥巴马的"踢皮球"看似得计,但政治风险恐怕不亚于自己拍板决策打或不打。
首先,"踢皮球"姿态过于明显,当断不断却推卸责任,可能损害其政治声望;其次,由此造成的军事决策拖延,未必会带来国际舆论和民意的积极变化。
最尴尬的莫过于奥朗德。
英国的突然熄火本已让他手忙脚乱,奥巴马的"议会决定说",又恰给一边倒反对动武的左中右各派政党以口实,连日来他们理直气壮要求奥朗德效仿英、美,也来个议会表决。对此执政党心知肚明,如今的力量对比,表决后果堪虞,而一旦表决失败,尽管法国宪法修正案规定,理论上总统仍可独立决策开战,但那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且原本支持率就偏低的奥朗德倘在议会遭此重挫,今后的日子就会更不好过。
奥巴马和奥朗德的对策,是宣布"握有铁证",希望借此说服国内外反对者。
9月2日,法国总理埃劳在法国议会提交了"铁证",包括一些照片和数据,并称"没有人否认巴沙尔大规模对本国人民使用化武的事实"。但正如法国《新观察家报》所言,不论"铁证"意在向俄罗斯等叙利亚支持者施压,还是意在说服一边倒反对军事干预的法国非执政党议员,显然都没达到目的,由于党派之争,9月2日向国会提交证据后,没有迹象显示原先持反对立场的议员有谁被说服,法国民主党人和独立人士联盟主席让-路易.;伯洛的意见最有代表性,他表示"这些是推理,不是证据"。而执政党"没有理由不相信总理"的说辞,对反对党而言显然没有说服力。该报文章称,如果仅仅靠男人、妇女和儿童死亡的图片视频博取同情,却无法提供早就声明拥有的、叙利亚政府大规模使用化武的独立证据,奥朗德政府将越来越被动,并直言埃劳"无人否认说"结论"下得过于武断",因为事实上从化武话题诞生起,内战双方就相互指责,且都说"铁证如山",但双方的说法都缺乏说服力。
美国方面迄今还未公布更多"铁证",但即便公布,效果估计也大同小异,因为奥朗德所面对的一系列困难——政党对立、民意冷漠、缺乏独立消息来源,奥巴马面前一样不少。
说到底,叙利亚战争迄今已两年多,最初导致反对派获得普遍同情的加分因素,如"和平示威"、"手无寸铁"、"民主诉求"等,如今已越来越少人采信,"一群混蛋打另一群混蛋"的"叙利亚无义战"情绪占了上风,既然都不是好人,那么又何必插手?

到底打不打

打不打的关键在美国,平心而论,奥巴马并没有很强的军事干预意愿,但倘认定找不到不干预的口实,或评估后发现不干预的政治风险更大,打的概率还是不小的。
打的目的和规模,奥巴马"有限说"当属可信,当然,战端一开,能否如期"休止",就未必由发起者说了算。
美国参众两院前者决定9日举行表决,后者9日才开听证会,尽管事实上奥巴马无需真的等表决授权才有权动武,但既然已做了一次有争议的政治赌博,他当然没理由在短短几天内再失信一次,去提前开火。而美国不动,法国等可能参战的其它国家也不可能单独提前冒险。因此,照情理9月9日前并没有开战风险。
奥巴马的拖延和推托让法国决策参战变得更加困难重重,从目前情况看,奥朗德已无退路,此时退却,左中右各派反对党势必乘胜追击,令其政治影响力更趋衰微。因此只要美国动手,奥朗德几乎别无选择,只能跟进赌一把。
英国方面同样无悬念:卡梅伦已明确拒绝了"再表决一次"的建议,在赌博与稳妥二者间,他显然选择了后者,宁可违背本意对奥巴马说"抱歉",也要避免被国内潜在的政治风暴所伤。
其它欧美传统美国盟国,态度也大同小异,要么强调"必须先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巴西等,要么直接表示"不参与",如德国、加拿大等。
9月1日,阿拉伯联盟22国提前两天召开叙利亚问题紧急会议,会后声明虽照例谴责了巴沙尔当局,却只谈及"敦促采取威慑性措施",以防止化武使用,含糊呼吁国际社会"承担责任",并明确强调必须在联合国框架内,而没有对任何西方主导的军事干预表示明确支持。这些阿拉伯国家中,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原本就对军事干预不感兴趣,对反对派也不抱好感,沙特、卡塔尔一直是叙反对派武装最直接财政来源,之所以此次未表态支持西方军事干预,是因为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担心此举造成地区危机扩散和局势失控,且深知国内民意对这种军事干预普遍不认,且沙特和卡塔尔之间也矛盾重重,形不成合力。这意味着美国一旦下决心动手,很难如利比亚干预那样,在阿拉伯世界内找到许多帮手。
目前看来唯一积极主张干预、且几乎一定会参加干预的区域内国家,是土耳其。土耳其不是阿拉伯国家,其总理埃尔多安几年前甚至还和巴沙尔称兄道弟,但属原教旨派系的埃尔多安一直希望争夺逊尼派主导话语权,恢复昔日奥斯曼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因此叙利亚冲突爆发后,站在了积极支持逊尼派为主反对派、针对什叶派阿拉维派为主的巴沙尔政府立场上,且土叙间有边界争端,也有库尔德跨界问题,正因如此,"8.21"后土耳其是全球范围内"喊打"最响的国家,且不仅要打,而且要"打到底"即推翻巴沙尔政权。当然,土耳其是"配角的配角",作为突厥人和昔日奥斯曼的继承者,阿拉伯世界对其插手"自家事"素来警惕,而埃尔多安对世俗派居多的本国军界也芥蒂重重,只要美国打,土耳其肯定会跟进,但打到怎样算个头,就不是埃尔多安说了能算的了。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