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墙外楼: 项小凯:东亚正在走向冲突模式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项小凯:东亚正在走向冲突模式
Jul 7th 2014, 01:29, by 墙外仙

一石激起千层浪。 7月1日,日本政府的临时内阁会议决定,通过重新解释日本宪法,允许日本可以有限使用"集体自卫权"。消息一出,日本国内外舆论哗然。
所谓"集体自卫权",是指在本国未受到直接攻击,但在其它同盟或协议国家受到军事打击之时,可以发起协同军事防卫的权利。日本与美国互为军事盟国,而美国在全球各地,均有军事同盟或协定关系的覆盖。如果将集体自卫权推向极端情况,那么即便是万里之外的北约国家,例如立陶宛遭到军事攻击,日本如果想出兵干涉,也就有了基本的法理依据。
不过,日本政府目前的姿态,依然非常谨慎低调。根据报道的措辞,日本只有"在与其关系密切的它国家受到武力攻击",而且"对于日本的国家或国民权利带有明显的根本性覆灭危险"时,才会使用最小限度的自卫权利。
日本的现行宪法,于1947年被美国占领后制订实施,至今一字未改。根据宪法第9条,日本"永远放弃战争,不保持陆海军,放弃交战权"。自然,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严格承受如此苛刻的限制。对于该条文的一个传统解释,是日本可以拥有最低限度的自卫军事能力,而且必须限于自身的防卫,这一解释,也被日本政府长期沿用。本次对宪法条文的修改释义,尚属首次。
然而,日本关于修宪的政治思潮,却并非新生事态。早在1947年日本宪法刚刚制订时,以京都大学法学教授大石义雄为首的"京都学派",就曾经断言,这部宪法是美军占领下的强压产物,并不能代表日本的国民意志,不具备真正的宪法效力。在此思潮的影响下,在50年代,日本首相鸠山一郎(52-54届首相,93届首相鸠山由纪夫的祖父),以及岸信介(56-57届首相,90、96届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都曾经提出过修改宪法,以及再次军备化日本的政治主张。
总的来说,日本修宪的政治思潮,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为边缘的状态,而未能成为政坛主流。一方面,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很多政界人士,带有与日本对战的惨痛记忆。因此,即便与日本形成极为重要的同盟关系,但当时的美国,在对日心态上,仍然怀有深度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日本在宣布放弃战争权利之后,集中资源发展经济,国民得以享受物质水平的大幅飞跃。在日本国民的意识深处,反对军备化,与世界和平、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等关键字眼,已经紧密地绑定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之下,日本在过去,虽然不乏有政客做过修宪的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
世界格局风云变幻。经过多半个世纪近乎完美的同盟关系,美日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展开了极为深广的合作关系。当下美国的政界主流,早已今非昔比。对于自由民主制度的日本,美国表现出极高的信任程度。美国对日本的军备化态度,已经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美国在世界多处展开大规模反恐战争,并因此承担了相当大的作战负担。此举让美国颇感疲惫。美国曾多次督促,希望日本修改自身的防卫策略,以配合支援美国,为全球安全提供更多的军事投入。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大受打击。随着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的一度衰退,世界多处,发生了地缘政治恶化的现象。与此同时,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扩张措施,例如设立含有争议性的防空识别圈,以及多次对东海、南海等地域声明主权,而且与其它国家形成实质的局部冲突。
自2012年以来,可以更为清晰地观察到中国战略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苏联的崩溃,是过去的教训,而21世纪埃及与利比亚等非民主政体的倒台,可视作新一轮的挑战。在种种压力面前,中国当局从多方面着手施策,以巩固自身的统治基础,并且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在世界面前。
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当局整顿媒体网络,大幅增加审查力度,试图肃清自由、民主、宪政等"普世价值"观念的社会影响。于体制组织方面,在大力"反腐"的同时,权力的架构也在进一步高度集中。而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国一方面强化与周边各国的经济纽带关系,一方面扩张自身的军事势力范围,并着手巩固战略资源的安全。综合来看,一个区域性的"霸主"国家,似乎正在冉冉升起。
美国的一度衰退,也导致东亚秩序的松动。在中国的强势崛起面前,美国的许多亚洲盟国,都强烈地感受中国的扩张压力,而日本的感受,恐怕更是重中之重。
2010年,中国名义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时成为中日两国的热议话题,而很多中国人也认为,这是导致日本对中国心理抵触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实际上,日本精英界对于中国的忧虑,还远远不止于此。
美日同盟,是日本安全的生命线;而当下的国际秩序,事实上,是以大国军事势力圈为依托的一种平衡状态。日本所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果美国的实力,在未来大幅衰落,那么,根据宪法不具备战争能力的日本,必然将面临是继续依附美国,还是转而依靠中国的选择。而由于中日两国的政治制度,根本不同,因此实际上,日本几乎没有可能选择后者。
伴随着显而易见的危机感,日本的政界格局,在近几年来发生了跌宕起伏的变化。 2012年,主张修宪的安倍晋三,再次当选为日本首相。这说明,修宪观点,事实上已经成为日本政界的主流。
在日本看来,如果美国势力衰弱,那么作为美国在亚洲最为重要的盟国,日本有责任承担起美国的空缺,以继续稳定美国民主阵营所主导的亚洲秩序。而这也与日本政界的"日本正常化"的战略图景合拍。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次修宪,只不过是日本回归"正常化"这个大框架战略中的一个环节步骤。
然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中国看来,日本只不过是一个即将走向没落的国家,不应也不能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构成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显然正在力图博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似乎最理想的图景,是中国与美国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分庭抗礼,共同领导制定国际的秩序。
显然,中日两国都很难接受对方的理想图景。但是,在美国的亚洲势力松动的情况下,中日却都需要对方的存在感与压力感,来克服国内外的一些阻力,以推动自身的战略实施。于是,中日两国,产生了一种吊诡的"各取所需"的平衡关系。
但是,两国的这种平衡关系,只是建立在一种窗口时期的国际格局基础之上,其实并不稳定。而且,两国的这种博弈变化,已经对周边它国,起到了明显的冲突诱导作用。
同样与日本存在地域竞争关系的韩国,一方面忧虑日本的再度崛起,另一方面,其高端产业如消费电子类制造业,已经与中国工厂紧密结合。在最近的中国首脑访问中,韩国表现出与中国的合作的热切意向。
而朝鲜在2013年,突然处决了朝鲜的知华派高官张成泽,并且在核试验问题上,与中国的关系日趋紧张。自朝鲜第三代领导人上台以来,中朝尚未实现回访,但本次中国却率先访问韩国,明显表达了对朝鲜方面的不满。
与此同时,日本却决定部分解除对朝鲜单边制裁,以启动有关朝鲜绑架日本公民的合作调查。而在朝鲜方面,也表现出积极的回应姿态,并声称将派出空前的人员规模,以展开调查工作。
中日韩朝四国的近来动向,与过去相比,极不寻常。而且对于这四个国家,历史记忆、制度差异、地缘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存在,都使得这一地域的国际关系,更加趋于复杂化。
欧洲的乌克兰战事难平,中东的叙利亚与伊拉克局势危急。对于美国来说,恐怕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难以实质贯彻"重返亚洲"的战略。因此,亚洲的博弈走势,也很难收敛于美国的预想之内,而更可能以一种发散的方式进行。
中日两国,不但在当下存在现实的利益争端,而且在长期来看,也存在着不易调和的战略冲突。 2014年6月10日,日本的政治学者,东京大学的高原明生教授,对记者表示,由于中日两国之间的不信任感急速上升,导致恶性循环,并由此进入了一种"斗争模式"(Struggle Mode)。就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以及其前因后果来看,东亚地区,恐怕确实正在进入一种几十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冲突模式。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