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8日星期五

墙外楼: 《金融时报》一名台湾学生对反服贸事件的观察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Easy Facebook Retargeting

Bring back lost customers with the #1 Facebook Retargeting platform. Customers get $12 in sales for every $1 they spend. Start a 2-week complimentary trial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金融时报》一名台湾学生对反服贸事件的观察
Apr 18th 2014, 01:07, by 墙外仙

【编者按】因反服贸事件引发的台湾"太阳花学运"已经落幕。台湾经常被当做大陆的民主镜鉴,在对待台湾学运的事件上,中国的公众和知识分子分野严重。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并不知晓反服贸争议的原因、过程和核心争议。本文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台湾大学生对这一事件的梳理和观察,FT中文网刊发此文,希望能从一个"知情者"的讲述,给读者一个理解台湾学运背后两岸关系的视角。

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外贸且与全球经贸体系紧密结合,马英九政府希望尽快完成两岸服务贸易的洽签俾使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后续协商能加速进行,抢在2015年中韩自由贸易协议生效前完成整个ECFA的签署,避免台湾在东亚经贸竞赛中落后于最大的对手——韩国。

此外,台湾与中国大陆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水之隔,两岸又是同文同种,马英九政府亦希望,借着这些先天的优势与签署协议所带来的经贸制度化与正常化,使台商能尽早享受协议中的市场开放利益,同时也为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与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来铺路。再者,随着中国大陆服务业所创造的GDP已占整体GDP的47%,大陆亦脱胎换骨,由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的市场。面对这块商场上的肥肉,台湾政府遂希望借由服贸协议的签署,让台湾服务业者赴大陆扩大产能与市场。

然而,由于两岸既有的特殊关系,使得在台湾在处理与中国大陆相关的法案上总是特别棘手。过去马英九政府要开放两岸直航、签署ECFA,及开放陆生来台就读都曾在台湾社会激起不小的反对声浪。尤其开放陆生来台的法案更是让台湾朝野不惜在立法院上演全武行,最后是在法案中对来台陆生设下"三限六不"的歧视性条款,法案才得以通过。这次的服贸协议也不可避免的在台湾社会上掀起巨大的排斥与争议。尤其在国会审查时,国民党立委张庆忠在一片混乱中宣布将服贸案送交院会存查之举更是引起整个社会的涛天争议。次日一群大学生为了反对张庆忠的"三十秒送交院会"而冲破层层关卡直抵立院议场,为的就是阻止服贸协议在院会中进行表决。

学运的展开

这群学生在议会里贴满各种反服贸标语,制作简单易懂的反服贸文宣也就是所谓的"懒人包"(据媒体报道,多数是根据台湾大学经济系主任郑秀玲编写的一系列"黑箱服贸自救宝典"浓缩而成,强调"服贸协议两岸开放不对等"),利用社交网站平台让其在网上广为流传,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让更多学生到立法院外进行声援。许多有外语专长的学生甚至在议场内用iPad向全世界传达其反服贸理念。在他们的积极运作下,一场反服贸学运就这样热烈展开了。一时之间,反服贸成为一种潮流,连笔者许多平时不理政治的宅男朋友,或只关注化妆打扮的女性友人也开始转贴各式各样反服贸的懒人包。

争议的源头

笔者在此要先厘清当天的争议源头——国民党立委张庆忠的行为,再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讨论。依照台湾特有的朝野协商制度,本案若要通过,需在立法院的内政委员会进行逐条审查。内政委员会由两位委员轮流担任召集委员,本会期分别是国民党的张庆忠及民进党的陈其迈担任。依照过去的惯例,法案由哪个政党所提,就由其党籍委员担任召委时来审。服务贸易协议是国民党所提的法案,当然是由国民党的张庆忠于担任召委时审理。可是在民进党的陈其迈担任召委时,他居然排了服贸案,这就引起国民党巨大的不满。国民党在会议中不断提出程序问题,想方设法地加以阻挠。

大家一定会好奇,由哪个党来审理服贸会有差别吗?答案是:差别很大。因为召集委员能够运用议事规则与各种技巧来控制案子的审理进度。如果召集委员不想让案子通过,就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拖到会期结束也无法审理完毕。为了加速法案的审理,才会有"哪个案子由哪个党提的,就由该党籍立委于担任召委时负责审理"的默契。民进党之所以抢排服贸案,其本意就是想让其党籍立委担任召委时审查此案长长久久地拖延下去,达到技术性杯葛的目的。

陈其迈担任召委的次周,由国民党的张庆忠担任召委时,国民党就主张先前的会议无效,要求重排服贸案。民进党当然反对,认为国民党违反了"一案不二排"的原则。该党立委遂群起冲向主席台,将张庆忠委员团团围住,企图阻挡其主持会议,甚至拔掉麦克风,不让会议开成。一阵混乱之中,张庆忠在议场后方拿起扩音器宣布该案已送交院会存查,使民进党立委气急败坏大喊此举无效,也因此会有学生在隔天冲进立法院的事情发生。

张庆忠委员的做法有没有道理?答案是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依据台湾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五条:"协议之内容涉及法律之修正或应以法律定之者,协议办理机关应于协议签署后三十日内报请行政院核转立法院审议;其内容未涉及法律之修正或无须另以法律定之者,协议办理机关应于协定签署后三十日内报请行政院核定,并送立法院备查其程序,必要时以机密方式处理。"当初服贸案因未涉及任何法律变更,所以是以"备查案"送进立法院。既然是"备查案",就不需逐条审理及表决。

但是台湾举世独创的朝野协商制度让这个案子从"备查案"变成了"法律案",所以才会逐条表决。张庆忠的意思是:既然民进党不遵守朝野协商的结果,不愿开会,那么就依原本法律规定来办理,让案子回到"备查案"。在审理时就只需依循适用关于"行政命令"的备查规定。即备查案只能在立法院被全案包裹表决接受或不接受,不能逐条表决,且一旦备查案在立院放了超过三个月而未审理就视为自动生效。至于为何是"类推适用"行政命令的备查规定而非"直接适用"是因为台湾法律中没有关于"协议"的备查的规定,唯一有关于"备查"规定的只针对行政命令。

学生占领立法院是否适当?

对于学生冲进立法院,笔者尊重其表达意见的自由,但是不赞成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学生称其占领立法院是因为运用体制内的手段无法或来不及阻止服贸协议的通过,同时认为立法委员们的意见不能代表全民的意见,因而要求把立法院还给人民。但是学生需了解的是,未经许可且以破坏门窗的方式冲进立法院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这样的违法行为不会因为随后的抗争和平又有秩序而合理化,违法就是违法。其次,笔者也不认同学生要求把国会还给人民的主张。台湾是实行行政、立法及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人民的意志已经通过立法权代议制度的设计授权给立法委员,如果学生们现在要绕过自己选出的委员而自行立法,那么这种破坏宪政而行人民专政的行为与其最诟病的共产党有何区别?

有人会说,那么多数党岂不是可以为所欲为,而反对党则毫无招架之力?并非如此。台湾法律也充分保障了少数人权益遭受多数人侵害时的救济途径。首先法律规定少数党也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如果修法未果但法律确有其窒碍难行之处时,可以请求大法官释宪。此外也可以透过罢免权的行使撤换不适任的立法委员,最后还有一招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下次不要选他。可是反服贸学生认为,这种方法缓不济急,无法阻止服贸通过。但兼顾少数者的利益同时需要维持民主宪政的稳定,本来在制度的设计上就不能让少数者太过轻易的推翻既有的法律或议案,否则就丧失多数决的意义了。

服务贸易协议是ECFA中的一部份,而ECFA早在2010年6月29号就已签署。换句话说,服务贸易协议并非最近突然产生,而是早在2010年时民众就应该知道了。2012年,台湾举行总统与立委选举,反服贸的学生其实有将近两年的时间来向社会宣传不要支持国民党的立委候选人。只要国民党籍立委在立法院居于少数,要通过自己版本的服贸协议就会变得困难重重。

反服贸的学生当时不宣传自己的想法,现在才抗议现行制度来不及让其意志得以实践,难让人苟同。再者,亦有一些抗议者表示,现在的人能享受法律上所保障的各种权益,是过去的人以违法的抗议手段争取来的,是为了替子孙争取权益,他们违法冲入立法院也应该被接受。对此,笔者认为过去的台湾曾经实施戒严,立法委员也未进行全面改选,在宪政体制没有被落实的情况下,反对意见没有被合法吸纳的空间,使用体制外的手段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如今台湾早已进入民主法治的时代,少数人有上述提到的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再举过去的例子来合理化现今的违法行为并不适当。

学生反对有理?

反服贸学生不只反对手段违法,其所持的反对理由亦有诸多可议之处。其所制作而广为流传的"懒人包"及在抗议现场所宣扬的反对理由更是错误连篇。

大陆劳工来台抢工作?假投资真移民?大陆人民可在台湾无限期居留?

服贸协议没有开放大陆劳工来台打工,能来的只有企业经理、负责人及该领域的专家。反服贸人士经常以开面摊为例,说大陆一家三口如想移民来台,爸爸妈妈当经理及企业负责人,儿子当专家就可轻松达到目的。事实上,根据规定,投资20万美元可有两人来台负责经营,要再多带一人,需要再多投资50万美元,且此人必须是专业人士,最多不能增加超过七人。而谁是专家并非自己说了算,台湾的法律对于"专家"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是拥有硕士学历、大学毕业加上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或者具有相关执照,再加上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且每次只能停留一年,续留还需对其经营绩效进行考核,年营业额都要达到新台币一千万元(约合人民币两百万元)以上。而真的有这样实力的人恐怕早已移民到新加坡或美国、加拿大了,实在很怀疑有几人愿意以这样的成本来台湾假投资真移民。

反服贸人士还说,大陆人士可钻另外一个法律漏洞来台湾停留三年,且无限次数延期。事实上这不是漏洞,而是他们没有弄清楚相关规定。这一问题所指为服贸模式四的"自然人移动",适用办法是"跨国企业内部调动之大陆地区人民申请来台服务许可办法"。根据规定,这里的跨国企业并不包含陆资企业,是需要在两个国家以上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且在台湾设有子公司或分公司并符合前述办法第三条第一至五项其中之一的经济实体。所以要利用这种方法来台湾假工作真移民,代价还不是普通的小。再者,上述的"跨国企业内部调动之大陆地区人民申请来台服务许可办法"早在2003年就已产生,服贸协议增加的只是适用这个规定的行业类别罢了。这项法律已实施十一年,真要假工作真移民早就可以尝试,何需等到服贸签订后?而且这十一年中,台湾到底住了多少假工作真移民的大陆人?如果真有这么容易达到目的,台湾舆论早就闹翻了吧!

政府置国安于不顾?台湾门户将洞开?

台湾的国家安全问题每次在碰到对大陆开放法案时总是被一再提起。反对人士总是担心从此中国大陆将有机会堂而皇之地武装入侵。这点并非无的放矢,但机率实在过低且言过其实。可以用过去的例子来证明之。2009年两岸开放直航时,有人说大陆的客机后面会跟战斗机,请问至今开放五年多了,战斗机来了吗?

本次服贸也一样遭到反对者以国安问题来杯葛。事实上,台湾开放营造及相关工程服务业都订有配套措施,仅仅允许陆资企业持股不超过12%,是不具控制力的,所以虽然开放陆资投资营造业,但实际上掌控企业的仍是台湾人。此外,两岸服贸协议也明文规定不适用于公共采购。除了现行台湾已开放的陆资投资的公共建设项目外,没有继续开放陆资参与政府采购。况且,台湾对于陆资来台投资申请案件设有审查机制。依据"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规定,大陆投资人之申请案件有影响国安之虞者得禁止其投资,故只要政府落实审查机制,不会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及公共工程被陆方控制的情形。

服贸会让台湾中小企业无利可图?

服务业与货品买卖不同的是,在货品买卖中,消费者主要考虑价格与质量,至于谁制造了产品则非重点。但服务业则不同,由于提供的业者往往需要和消费者面对面交易,所以由谁来提供服务也十分重要。对服务业而言,并非规模大就有竞争力,更关键的是其服务质量是否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与依赖。因此,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往往有明显的市场区隔,如台北东区的巷弄里,也有许多好吃的西餐店,因口碑而流行,并不是每个人想吃汉堡都一定选择快餐的麦当劳。

反服贸者的另一个错误认知是,以为只有像鸿海或HTC等大企业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才有利可图。其实这样的认知并不准确。不可否认,大企业有其人才及资金上的优势,但由于服务业更讲究品质与创新,中小企业一样能发挥其软实力,提供消费者贴心的服务。康师傅或85度C,在台湾都不是大企业,到了大陆后,由于市场广大快速发展。如果中小企业只在台湾生存,那么其利润与市场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企业想茁壮成长,同文同种的大陆市场是其延伸触角的绝佳机会。

其次,台湾服务业由于发展较早,竞争较为激烈,相较于大陆业者更具有竞争力与适应力。大陆的企业由于受到法律上的种种保护,其竞争力往往经不起市场考验。虽然台湾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如大陆,但在服务的质感与态度上还是领先大陆一截。关于这点,从笔者多次前往大陆所得到的经验以及笔者的大陆朋友来台旅游后的回馈即可验证,凭心而论,两岸服务业素质之间仍存有一段差距。

此外,由于服贸协议的洽签,台湾争取到陆方降低资本额门坎、合并承认台湾业者在台业绩、缩短或取消台湾人在大陆停留之最短期限等多项优惠,使得台湾企业进入大陆更为方便,实则更有利中小企业前往大陆布局。本次服务贸易协议中,陆方承诺:(1)台湾服务提供商在大陆设立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中,出任主要技术人员且持有台湾方面身分证明档的自然人,不受每人每年在大陆累计居住时间应当不少于6个月的限制;(2)计算器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定的业绩包括企业在两岸的业绩;(3)旅行社方面取消年旅游经营门坎限制。假设没有增设这些优惠条件,当然是大型企业比较容易取得市场进入的资格。

台湾将变成下一个香港?

反服贸人士常说,如果服贸通过了,台湾就会变成下一个香港,这里的意思是台湾将会变得跟香港一样糟糕,而许多在台念书的香港学生或一般香港市民也用各种方式来支持学运,希望台湾不要"沉沦"到和香港一样。

近年来,因签署CEPA开放大陆观光客来港,衍生出水货客炒高民生消费品、双非孕妇、犯罪率提升及文化冲突等问题。开放大陆学生来港就读则被认为是排挤香港本地学生就学权益,而国民教育推行被认为是北京对香港的洗脑手段。但是不应该把这些负面的现象说成是两岸服贸协议通过后台湾必然会有的问题。

开放陆客自由行早在服贸协议前就有,以目前实施的状况来看,台湾并未出现香港所出现的问题。此外,台湾政府与香港政府最大的不同,是台湾政府不在中国大陆中央政府的实质控制之下,而保有实质上的独立性,所以台湾政府对中国大陆观光客及陆生来台就学等都有总量上的主动管制权,而获得台湾中华民国国籍的条件也不是像香港一样采纯粹的属地主义,台湾教育部根本独立于中国大陆教育部的管辖之外,因此能独立实施台湾的国民教育、台湾对大陆人来台置产也有所谓的"五四三条款",即贷款不能超过五成,一年在台居住不能超过四个月,及买房后三年内不得转让。所以前述大陆政策在香港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不会在台湾发生,况且这些问题与本次的服贸协议根本无关,所以部分港人拿这些负面因素来谈服贸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全不恰当。

事实上,自CEPA签订后,香港失业率虽在金融海啸之后提升,但之后又降回去,整体而言还是处于下降趋势。此外,香港按收入划分的就业人数更可以看出大致上呈现偏高薪水者增加的现象。即使不看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就业收入平均数,看就业收入中位数也是呈现走高的趋势;此外,人均GDP除了金融海啸次年以外也是一路成长。整体而言,香港的经济数据非常健康,就业市场活络、人民产值提升。

再者,近日由香港律师医师组成的香港专业人士协会(专协)也撰文表示,香港人均GDP能达38074美元,与香港奉行自由贸易与利伯维尔场密不可分,香港不只对两岸也对世界其他经济体开放。专协也否认香港被特定资本垄断,表示回归前香港就已向陆企开放,中银、招商局及华润公司在港最少几十年,是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此外,香港还有土地资金及外资,不能说香港全被陆资垄断。

专协也说,十多年前没有CEPA,已有一些香港团体开始与大陆洽签资格认证,当时也有人担心大陆人会在取得专业资格后来香港抢饭碗,但十多年后的今天,大陆在港的专业人士不多,但大陆却成为香港专业人士的重要境外市场。

根据专协的说法,CEPA签署让香港专业服务业高速成长,2006年至2011年五年内,对GDP贡献年增11.3%,至880亿港元,而专业人士就业年增3.3%,香港的饭碗没有被大陆抢走。

香港实际上并没有部分声援反服贸事件的香港人说的那么烂,只是香港确实因与大陆互动而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也不是跟自由贸易百分百相关。

是"反服贸"还是"反中"及"反马"?

以上谈论了几个比较常被提出的反对原因。其实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反中与反马",反服贸只是他们的一个手段而非目的。台湾民众之所以会"反中"及"反马"有以下几个原因:

蒋介石的反共教育与反攻大陆策略

1945年二战结束,台湾回归中国,蒋介石军队到台湾处理接收事宜,许多台湾人都热情地到码头去迎接。但当他们发现这些刚打完八年抗战的军人并非他们憧憬的那种英雄的模样,反而形体疲惫、服装肮脏且军纪涣散,台湾人对祖国同胞的印象顿时大打折扣,由天堂坠入地狱。

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失利而退守台湾,蒋介石对于自己输掉了大好江山而心有未甘,希望有朝一日能反攻回去。他对全民实施反共教育,让台湾民众对共产党产生极度负面印象,并严防其被共产思想渗透。经过长期宣传,台湾人对共产党都厌恶至极,反共抗俄,消灭匪谍的观念就此深植人心。当然中共今日的所作所为也都难获他们的认同。

再者,蒋介石以反攻大陆、保密防谍为理由,在台湾实施了史上最长的38年戒严时期,冻结人民应享有的基于宪法的基本权利。政府中的重要职位也都由随国民党迁台的高官担任,本省菁英几乎没有参政的机会。这样的安排让台湾人觉得国民政府与日本殖民统治者毫无区别。而日本人虽然也实施高压统治,但至少为台湾的建设打下基础,治安良好,夜不闭户。而一心想反攻大陆的蒋介石,却只将台湾当做反攻大陆的跳板。在国民政府不得人心的的统治下,人们逐渐怀念起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台湾人普遍亲日反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大陆对台湾国际空间的打压

1971年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其席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1979年美国抛弃台湾与北京建交。这两项重大的外交挫败让台湾的国际舞台严重压缩,不但邦交国一个一个失去,北京政府更是卯足全力,切断台湾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台湾的代表团在奥运会里不能使用"中华民国"或"台湾",而要使用地区性质的"中华台北",APEC会议也是如此。WTO里使用的则是"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

许多国际会议里原本至少可以使用"中华台北",但是往往在开场前被中共施压要求改成"中国台北"或"中国台湾",甚至还在一些国际颁奖场合中,当台湾代表团亮出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时,还有被大陆代表团的成员一把抢去的情况。

少数大陆土豪的海外不文明行为

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与经济起飞,有钱人也大幅增加,一般民众多能自由出国。台湾人在很多国际旅游景点都能接触到大陆人民。但部分大陆人虽然富裕,行为却不够文明。当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传回台湾,台湾人就容易以偏概全,认为所有的大陆人全都如此,很怕一旦服贸通过,大陆人到台湾,很可能改变台湾既有的社会秩序。

政治体制差异及对大陆"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忧虑

中国大陆至今实施"一党专政",而台湾实施的是"宪政民主",台湾人担心一旦服贸通过,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增强,可能会透过经济手段影响台湾的舆论及自由创作、写作及讨论的空间。

一个可能的手段是施压在大陆的台商,通过购买台湾的媒体,控管媒体的播出内容,使之呈现大陆正向的一面并减少负面的新闻报导,藉此让台湾民众改变对大陆的观感。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旺旺中国时报。这家报纸在台湾原本较偏国民党,但几年前被在大陆经商有成的台湾旺旺集团买下之后,立场转为亲中,目前在大陆几乎无法接触到台湾的媒体网站,但这份报纸却未遭到封锁,由此可看出其与中共官方的友好程度。

此外,随着大陆的军事力量持续增强,加上"使用武力统一台湾"的初衷仍未排除,一千多枚飞弹日夜瞄准台湾,让台湾人备感威胁。这也让台湾民众对大陆当局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反感。

大陆的发展让台湾人失去优越感

台湾经济早大陆发展三十年,当1949-1978年中国大陆因为各种政治运动而陷入动荡时,台湾已经逐渐富裕起来。当时的台湾人虽对大陆不熟悉,但多少也知道大陆还处在"一穷二白"的阶段。但当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情势开始有所不同。尤其是2000年以后,大陆的经济几乎呈现飞跃式的成长,造就了一批富人。这群人占大陆整体人口的比例不高,但为数可观,这也让台湾人在经济上的优越感消失,产生一种失落甚至不甘被大陆超越的感觉。

而随着两岸交流的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交换互访。台湾学生发现大陆学生整体实力强大,用功程度远在自己之上,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深恐一旦服贸过关,大陆学生将来台竞争工作,部分台湾学生也担心自己竞争不过对方。

马英九政府的两岸政策欲速则不达

马英九总统自2008年上台以后积极改善与大陆的关系,陆续推动了两岸直航、洽签ECFA、开放陆生来台就读、调涨油电价格、课征证券交易所得税、开放美国牛肉进口等具争议的政策。这些政策从长远看都是对台湾有利的,只是非渐进的推动方式,社会消化不了。

此外,马英九的这些改革触及了许多既得利益,每推出一项改革就怨声四起,而马英九总统从小的家教形塑了其乖乖牌的人格特质,他要讨好每一个人,所以当他发现政策不得人心时就立刻道歉并调整,导致民调支持度变得空前低落。反对党不会因此而说他做的好,他的支持者也很恼火他为何不坚持。于是骂马英九就变得很有市场,反正什么事情都推给马英九就对了,这也是为何反服贸也需要"反马",因为一旦"反马",就能引起更多的共鸣。

台湾内部举世罕见的政治对立

另外一个原因即是台湾内部的政治对立,其严重程度远超世界主要国家。他国政党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分别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比如韩国;或是因党内派系冲突而分化成不同的政党,如日本;也可能是因在一些议题上的态度不同,比如美国;但这些国家的执政或在野党都非常爱自己的国家,且很少在选举时去质疑对方对国家的忠诚。

台湾则不同。由于国民党是从大陆迁移来台而非源自本土,其支持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大陆存有感情,国民党的支持者以军人、公务员及教师等中产阶级为主,多半在两岸政策上持开放交流的态度。民进党是由本土台湾人成立,早期以冲破国民党的威权统治为主要诉求,吸纳了一批家里曾经受国民党政治迫害的人。后来在选举中其一直强调自己"爱台湾"的形象,凸显与国民党身份的不同,深获许多对台湾独立建国有理想的人支持。民进党的支持者以中下阶层为主,这些人对于社会资源与获利由中产阶级及大财团所独享甚感不满。

上述各种原因综合作用,每到选举,民进党就攻击国民党不爱台湾,国民党所推的政策即使对台湾有利也会被讲得一文不值。简而言之,凡是敌人拥护的我就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就拥护。国、民两党很少能够放下成见,坐下来认真讨论一些真正对台湾有利的政策,此乃大时代的背景所致,也是台湾的悲哀。

台湾欠缺公民意识与总统皇帝化观念

台湾的民主成果为世界各地华人羡慕,台湾人也总是以自己拥有民主自由为傲。许多人因而在大陆人面前自然而然展现其优越感,觉得自己与大陆人大不相同。但事实上,台湾人在思维上还是很中国。台湾人还是习惯以"百姓"而非"公民"自居。"百姓"是帝王时代市井小民相对于天子诸侯的称谓,这也反映了台湾人还是习于把总统当做"皇帝",凡事都需要皇帝下指令。

总统不是继承来的,而是由选民票选出来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既然选择了马英九,如果他做得不好,选民也负有一部分责任。可惜这样的观念在台湾人心中还不普及,人们总认为台湾从大事到小事都应该由马英九负责,若处理不当,就都是马英九的错。

事实上,台湾这样的小型经济体,一定要落实开放的政策,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与资金,让经济更加活络。没有一个经济政策是十全十美的,只要理性分析利大于弊就应实行。服贸协议也是如此,签了之后总是有人受惠,有人受冲击。而经由谈判出来的协议,也有失有得。今天许多台湾人拿着放大镜在检视这份协议,如果有一点点的"失去",就认为政府在"卖台",这是一种非理性。

反服贸事件归根结底是一种对于中国大陆的恐惧与否定。在台湾,凡事只要碰到中国大陆,似乎就没办法冷静思考,每每让政治凌驾专业,结果是,除了让台湾持续陷入内耗及在国际舞台中被边缘化以外,毫无好处。如果基于对大陆的不信任,坚持反对服贸是能够被理解的,因为在民主社会人人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但表达意见应循正当理性的态度,而不是以违法的方式来进行抗争。

台湾早有一套完整的民主运作机制,可以让反对者充分表述己见,但这些反对者似乎并不满足,他们要的已经不只是表达,还要求政府一定要屈服,否则绝不罢休。若是这样,议会何须存在?又何必大费周章举行各种选举?如果每个人都因自己的意见未被政府采纳,违法地瘫痪议会或冲进政府办公大楼,那么一个国家要如何才能正常地维持运作?

可以看出,台湾目前有的只是一套民主的机制,民众还没有学到民主的精髓。台湾在民主的道路上仍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还有很多观念要学,很多的素质有待培养。身为一个台湾人,笔者当然希望所爱的台湾能从每次的群体事件中学到宝贵的经验,尊重他人,理性思考,少数服从多数,长久下来,台湾社会才会更加成熟,民主精神亦得以发光发热,届时台湾人方能理直气壮地傲视整个华人世界,做民主体制的急先锋。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