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雪球这么久,内银股一直都是热门的话题,但貌似业内人士的讨论不多,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对银行股越辩越明。
被市场抛弃的银行股之所以被机构散户抛弃的原因主要有;其一,担心中国经济的硬着陆,银行的不良率会大幅飙升,从而吞噬银行的利润。这个担心不无道理。中国银行业目前的经营还是很粗放,加之09,10年10万亿的大跃进,投资了大量了公路、铁路、钢铁、机场、城建等资产,产能过剩非常明显,这些资产(尤其是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城建)可预期的未来产生现金流量低,基本无法覆盖本息。在评估贷款风险时,银行将这些资产的还款来源大都确认为股东或政府的隐性担保。因此,我认为银行是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的,若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即出现长期通缩的情况,土地,房产的价值大幅下降,银行的不良率也将几何级增长。若出现最坏的情况,即政府的财政出现问题,则问题会更加严重,当然这种可能性会比较小,因为政府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出现。(说个题外话,目前银行的不良率是否是真实的?这个我是表示怀疑的。中国银行业目前考核机制非常严厉,不良率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但随着经济的下行,成本的高企,不少企业确实经营难以为继。于是,潜规则来了。基层的行长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些不良贷款压住,不管你用再融资,借新还旧,信托,担保,民间融资还是其他非常规手段,否则位子不保。银行后台部门在年初就制定了不良贷款的任务并分解给各家分支机构,今年给你多少不良贷款的指标,你就只能出这么多不良贷款!在这样大的环境下,在国有银行层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低估的嫌疑,真实的不良率至少是银行公布的2-3倍。)
其二,关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利润的影响。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观点是对银行的赢利水平有较大影响。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其实在09,10年就开始了,存款的市场化通过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已经开始推行,贷款利率市场化也是通过表外的贷款推行。但这似乎对银行这两年的赢利并没有影响。但今年推行的贷款利率下浮至八成七成,对银行就是纯粹的利空了,目前一些央企已经开始向银行提出贷款下浮15%-20%的要求,但由于银行目前的资金面比较紧张,没有放开。若再次出现09年大跃进的情况,对银行的赢利影响是很大的。其次,长期贷款利率上浮10%对银行利润的影响也要进行评估,数据我还没有拿到。中国的银行业是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利润高是因为国家对银行的息差保护,现在政策转向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所以看空也不无道理。总之,我认为中国银行业的经营利润这两年已经到顶了,已经享受完了所有的政策红利及好处,未来有一个较长的下坡路要走。
第三,直接融资对银行业绩的影响。中国金融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间接融资比例较高,未来有下降的趋势。在未来可预期的几年了,这个对银行业利润的影响也是不小的,尤其对国有大型企业依赖较大的银行。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这几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有中国银行间协会(从人民银行分出来的)主推的几个债务融资工具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08,09,10年是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11年开始是私募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具体数据大家可以上网去查,需要的话我可以提供)发行的企业一般具有外部评级AA-级,且采用的是注册制,即由市场来评判债券的风险,效率非常高,没有公关费用(这也是A股审核制受到批判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发行利率要比银行融资低很多,信用等级越高,与银行融资利差越大(如AA+评级发行的一年期利率成本为4.3%,五年期为4.9%,与贷款利率下浮10%的利差分别为1.1%,0.95%)。最近,银行间协会又推出了一个杀伤力极大的新政,即发行短期融资券可单独占企业净资产的40%,之前的政策是所有的债务工具,包括企业债,公司债的发行额度不能超过净资产的40%。随着债务融资工具的大发展,由发改委主管的企业债,证监会主管的公司债的发行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压缩,这也使得这两个官衙门感受到了政绩的压力,预计在将来改革发行制度,简化发行手续的措施会推出,直接融资的渠道会更加多。银行内部对直接融资、金融脱媒化的发展也是持悲观态度的,原因很简单,以前那些优质的央企,省属国企可以去直接融资了,而这些客户的抗风险能力明显是很高的。
综上,本人认为目前银行并没有被低估多少,这种赢利能力是不可持续的,否则政策的调控力度也会越来越大。但阶段性的机会还是有的。总结,不适合长期持有,只适合短期波段操作。PS,个人意见,不作为投资依据。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