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张言/文
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负责调查工作的阿由叶真司课长,前不久在北京拜访了工信部、银行和一些研究机构,向中国有关方面解释该银行"2013年度海外直接投资问卷调查"的结果。这次调查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以前一直被日本制造业企业视为最具潜力投资目的地的中国,在2013年的调查中排名退居第4位,第1位被印度尼西亚取代,第2位、第3位依次为印度、泰国。新年伊始,中日经济关系的这种变化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调查显示,中国位次下降的原因,首先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次是日企感觉招募并留住具有较高技术实力和素质的员工具有一定困难。
但是,硬币必有其两面。"我们对中国市场始终保持着乐观态度。"日立制作所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说,"过去我们在中国生产,去国外销售,现在是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同时还在中国采购。中国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让很多零部件的生产水平居世界一流,价格则会便宜很多,把这些产品纳入到日立的采购系统中去,就能够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日立制作所中国总代表",是日立在华所有业务的总负责人。
中国过去是日企制造业的重点投资国家,现在很多日本企业调整在华战略,让中国从单纯的生产向"生产+销售"转变,将更加重视中国作为销售市场的作用。
小久保用流利的汉语向笔者指出,"在新兴工业国中,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人无法忽视,中国的市场规模及其发展速度,对跨国企业依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2013年中国GDP总量大致是日本的两倍,其一年的增量也基本上与印尼一国全年的GDP相当。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尽管国际协力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印尼成为了日本企业首选的投资对象国,但在调查中依旧认可中国潜力的日本企业基本上没有将其在华业务缩小或撤退的计划。其实,即便是不认可中国潜力的日本企业,准备缩小在华业务或从中国撤出的,只占3.5%。
劳动力成本上升确实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给企业经营会带来一些压力,但中国市场在这些年迅速发展了起来。如果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都能在中国实现,上涨的劳动力成本相当程度上就可以在中国本土消化,就不会成为问题。"小久保说。换言之,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意味着更高的消费能力,可以从销售层面抵消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同时,劳动力成本提高的背后是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更优质的人才环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那些知名跨国企业来说,"企业有良好的知名度,在招收人员方面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更重要的是,"三十年来的中国产业发展,让零部件配套体系变得非常完备,在世界其他地方较难找到中国这么完备、经济性好的配套市场。在日立看来,市场本身、市场规模重要,保障生产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同样重要。没有这些条件,企业很难取得发展。"对于日立这种高端的综合机电企业而言,采购质量等同于产品生命。目前,日立在中国的采购额已占其全球总量的很大比重,中国作为供应商的角色处于"替代"而非"被替代"的位置。
实际上,小久保强调的配套体系的完善程度,是受到很多日本制造业企业重视的一个因素。相比较而言,中国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日本股市汇市在过去一年表现不错,让日本国内经济出现了恢复的希望,但日本国际协力银行阿由叶真司课长在调查中发现,日本制造业在国外的生产比率依旧处于扩大状态,八成以上的企业在强化或扩大其海外业务。作为投资目的地,尽管中国在今年的调查中排名有所下降,但长期以来的表现意味着其实际地位不可能受到真正的动摇。如日立这样在华发展了数十年的企业,从客观上证明了这一点。
自上世纪70年代末的小办事处起家,今天的日立已经在中国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仅从2000年后的数据看,日立在中国的公司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至2013年3月已达164家;销售规模方面,除却全球金融危机等市场景气不佳的时期外,增长率基本在20~30%。近几年,日本综合机电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困难,日立依靠海外业务的增长率先突出重围,如今更计划到2015年度将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率提高至50%以上,而2012年度的这个数字为41%。其中,中国的生产及市场作用正愈发重要。自2007年度以来,以IT和工业设备见长的日立在中国的信息化、工业化和基建等领域频频出击,在华销售额占全球总销售额的比率也提升至10%左右,并计划到2015年度增至12%。对于一个年销售额达10万亿日元的企业来说,中国市场的作用自不待言。"中国是我们除日本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市场。"小久保表示。
不仅日立,三菱化学控股公司也在加强在华生产与市场开拓。2013年一年便有两家投资数额巨大的农膜及电视用薄膜工厂在中国投产。当然,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
正因为日本企业日益重视海外市场,所以针对海外、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准确认识和有效战略便显得十分关键。2014年以后,中国也许不是日本制造业企业首选的投资目的地,但正如日立等企业所见识的,在能有效消化劳动力成本的前提下,作为一个潜力无穷的销售市场和一个发育完善的生产配套系统,中国对日本企业依旧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