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泡
微软的搜索引擎"必应"(Bing)本周引发全球关注,并非因为什么技术创新,而是因为在涉嫌对全球中文用户进行"中国式"审查。
作为全球网络倡议(Global Network Initiative)的成立者之一,原本想做"言论自由捍卫者"标兵的微软,再次因中国问题,遭到网络自由观察团体的指责。
全球审查
监测中国"防火墙"状况的组织GreatFire.org,于2月11日发表调查报告,称微软的搜索引擎"必应"在中国境外也会依据中国政府的要求,审查部分中英文结果。GreatFire和泡泡等多家媒体的测试均证明,在美国、欧洲使用必应搜索"达赖喇嘛"、"自由门"(翻墙软件)、"自由微博"(不受审查的微博)等词条,在"必应"结果页面底部显示:"某些结果已被删除"。
泡泡的技术专员罗伯特推测,"必应"可能并非有意在全球实施"中国式审查",而可能是因为"在技术上不想维护两份方案,使用单一方法来判断,导致中国的敏感词在全球遭屏蔽。”
谷歌、雅虎、微软等国际网络公司,长期以来都因中国法律要求以及上级通知,而在其各自的搜索引擎上进行审查。在实行了几年的审查后,中国谷歌曾在2010年因内容审查问题与政府交涉。但最终因为在谈判中,中国政府非常明确的表示,自我审查是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法律要求。而备受压力的谷歌认为,搜索引擎是中立的,审查应该是透明的,最终选择关闭中国版网页搜索服务,转用香港域名及服务器为内地用户提供简体中文服务。
但此次曝出的微软搜索引擎审查问题,等于将中国的法律法规适用于全球范围。
歧视外媒
在事件曝光一天后,"必应"的高级总监Stefan Weitz向《商业内幕》杂志作出回应: "必应没有运用中国的法律要求,在中国之外进行审查。"他将弹出的"不正确结果移除通知"归咎于系统错误。
微软的回应遭到了质疑。GreatFire在进一步的测试中,推翻了微软的解释。该组织推测必应的运算程式,很可能系统性地将外媒(中文)报道的权重减小、甚至将其排斥在外,而给予中国官方新闻和资讯平台较高的权重。
微软与中国
这并非微软首次因中国问题遭到病诟:纽约时报专栏作家Nicholas Kristof于2009年就指出,用中文在必应上进行搜索,搜索结果遭审查。微软当时也将其归咎于"系统错误"。2006年,微软的博客平台Windows Live Space(已结束服务)也在未事先通知用户的情况下,删除了中国记者Micheal Anti的所有博文。微软旗下的Skype,在中国推出的版本(与Tom.com联合研发)也被揪出内置审查与监控系统。
在谷歌当初决定退出中国时,时任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曾说:"全球许多国家对互联网都有不同的限制,企业必须要做出决定,是遵守还是违背,如果是后者,那可能就做不成生意了。"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