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星期四

墙外楼: 陈经:大国重器观后记–山寨路线的胜利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ell To The Enterprise

Learn 6 proven techniques for selling early stage tech products to large companies!
From our sponsors
陈经:大国重器观后记–山寨路线的胜利
Nov 21st 2013, 08:38, by 墙外仙

《大国重器》是一个精心拍摄的宣传片。解说就是《舌尖上的中国》那位,叙事风格也有相似之处,多处从普通工人、一线研发的视角展开。因为题材的战略高度,也时常引入一些高官学者的宏观论述,由于和业务直接相关,不算生硬。有意避免了"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之类的话语体系。舌尖上的美食、装备制造业的重器,本身就有魅力,两个片子影响力都不小。

人们可以从很多迹象知道,中国有全球顶级的经济实力。和中国拼钱是没戏的,对搞起来财大气粗的是中国,所谓的发达国家不敢拿钱说事。足球搞得这么烂,也闹了个亚洲冠军,日本韩国球队花的钱比恒大少一个数量级。21世纪前10年,观念慢慢扭过来了。众多跨国公司看着自己的销售数据很清楚,中国区的营收占比不是第一就是第二。2012财年苹果印度市场的营收是3.65亿美元,中国区营收238亿美元。说中国还有多少穷人,或者印度有多少"中产阶级",在销售数据面前没有意义。从公司经营策略看,必须把中国当发达国家。

但也不能说中国是富国,说不清到底算穷还是富,也有很多"仍然很穷"的迹象。人均GDP还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贫富差距也不小,大部分群众收入还是很低。统计性地说,中国还是以穷人为主的国度。只是到具体的事情上,市场面对的是巨量的中国购买力、资金,又不能把中国当穷国。这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其实也不只是中国的矛盾,很多发达国家普通群众穷得很,日子好过的富人不多。

同样,中国的综合技术实力到底如何,也说不清。随便拉个厂子一看,技术不怎么样,也没有多少研发,就象遍地都是的穷人,麻烦事一堆,要升级要转型,主流文宣都是自我批评。偶尔有技术实力过得去的,和国际顶尖公司也有差距。《大国重器》这个片子也没挖出很多典型,就算有上百个,全国有多少厂子?何况里面不少领域都自认还有差距。大面积的差,偶而有个把好的也不是天下无敌。这样,说中国技术实力不行,似乎很靠谱。

但要说发达国家可以放心吃香喝辣,那显然是做梦。现在中国不是靠廉价劳力抢活,而是满世界抢技术活。廉价劳力活就是第三世界穷国自己瞎抢一气,抢赢了也就那回事。其实其它穷国还是抢不过,但中国自己兴趣不大了,不少活真不要了。抢技术活显然是更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

《大国重器》这个片子,其实就是在说技术活。这是个严肃的,极其本质的事情,意义甚至比工业化还大。工业化其实也不是太难,有了来钱的法子,满世界下订单,也可以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不少发达国家是这样混的。当然要相当的教育基础,至少能把工业化的社会运行起来。

众多已经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里,有多少能把技术活玩起来的?就不说那些航天核弹之类的战略科技,就只说日常生活常见的工业技术,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大多数是"比中国还差"。比如说中国可以自主的大电厂,全球就没几个国家搞得定。也没有多少国家能造出中国小资看得入眼的轿车,能造好大卡车的就更少。

大多数"发达国家",其实还不如中国。"随便拉个厂子一看,技术不怎么样,也没有多少研发。偶尔有技术实力过得去的,和国际顶尖公司也有差距",这话放到大多数发达国家也是成立的,是不少国家危机的根源。很多类型的厂子干脆就是没有,中国好歹还能落后一下。真正能在技术上压得中国透不过气的,来来去去就是美日德法英那几个,还是分头压制的,全面领先这话美帝以前敢说现在不行了。人均GDP在中国前面的总有五十个国家,技术活玩起来能让中国看得上眼的屈指可数。论起技术活,绝大多数国家都很操蛋。能拍哪怕一集《我国重器》的国家,全球也没几个。

如果这么看,中国在全球的综合技术排名其实相当靠前。十年前还有东南亚国家看劳力拼不过,说要和中国拼技术,印度也说自己的优势是技术知识经济。台湾还拼命搞技术转移限制,都是很扯蛋的判断。拼劳力还有些指望,拼技术完全没戏。中国这么大投入这么多人搞技术都累得吐血,其它人就别想了。

这也是我一再说明的道理,靠"技术创新"发展经济是一条统计意义上的死路。大多数国家发展起来根本不是靠"技术创新"。开放、引进技术、寻找比较优势,这是进入现代工业社会靠谱的办法。

其实中国也没怎么搞"技术创新",就是口头吹得响,没这么容易的事。比大多数国家动静大,是因为搞了山寨运动。这是一个好办法,能把技术活玩起来。山寨不是简单地抄或者模仿,是在搞技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很容易抄或者模仿的,你想"山寨"它,都要累得吐血。结果看上去是抄或者模仿出来的,但过程是在搞技术活,这是正儿八经的研发。《大国重器》说的就是这些有相当难度的技术活。山寨路线也是搞在科研,要按技术规律搞,不是抄与模仿。它是目的性更强的研发,搞到现在,技术含量也非常高了。民营厂家抄衣服设计,一天就能山寨出来,这不是一回事。中国很多人搞研发很累。

能拍这个片子,也不是忽然一下的事,需要长时间坚持超级巨大的技术投入。而且还不能瞎投,投入没有产出,经济上就撑不住了。就是片子里总结的,结合国民经济的需要。说起来好象也没啥,倒在这上面的国家太多了,搞个象样的规划都不容易,更不要说执行。说中国科研体制落后,投入巨大成果少,这也是错误判断。还是那个道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绝大多数国家都很操蛋。中国投入巨大,结合国民经济的技术山寨运动,取得的成绩在全球排名非常靠前,操蛋指数不算高,有不少技术发展规划搞得还可以。

西方国家的技术评判标准,过于看重"技术创新"。科学类诺贝尔奖都是这样,中国多少年搞不到一个。这是一种价值取向,无所谓对错,也有它的重大意义,对人类有非常大的贡献。但不能搞得象普世真理一样压倒一切,好象没有"技术创新"就彻底完蛋,这不科学。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未来属于山寨路线,而不是"技术创新",这我倒是比较有把握。

技术发展的极致是什么?是有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事,但也有很多管用的技术就这么一直用下去了。很多技术说是新的,其实内核还是差不多,包装上花里胡哨地搞几下。真正的技术创新,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没那么容易。如果一个技术内核,它长时间不被取代,人们也感觉够用了,说它发展到极致了也可以。这种技术,掌握它的内核肯定是有好处的。对一国的技术基础来说,重要性可能比创新出的技术还要高。要掌握这些技术,它本来就在那,你去创新,反而是走错了路,应该坚定信念山寨之。其实所谓的创新,无非就是先搞出来,管不管用还不好说,也许是赔钱货。得到实践检验的技术,当初也是新技术,现在不新了,但重要性有保障,搞出来不会赔钱。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山寨运动是更优的选择。

当然技术创新有时很厉害,能"破坏性毁灭"旧技术。出现这种情况,就威力巨大了。沉迷于旧技术,不注意技术创新的可能会吃大亏,旧技术的巨大投资亏光光了。所以要防止这种情况,多留个心眼。为此,要积极跟踪新技术,随时评估,注意调整战略。要是本钱多,虽然新技术不一定有谱,但也花大钱跟它,算买保险了。这种情况其实不多,值得山寨的旧技术种类无穷多,破坏性毁灭的新技术相对少很多。实在是被破坏性毁灭了,也不要怕,硬挨下损失,把新技术山寨掉完事。

另一方面,也可能有好事,你看清楚直接就山寨靠谱的新技术了,旧技术不投入拉倒,还省投资省时间。

综合下来,搞山寨运动的成果年年出、大批出、跃进出,量变到质变。搞技术创新的在那吹牛皮,中国吹外国也吹,扒开内核看,真正的创新没多少。中国大批科研人员吹牛皮是操蛋,但毕竟山寨运动要接受市场检验,成与不成不好忽悠,实打实的研发成果数量巨大。"发达国家"吹牛皮技术创新,真货也不多,无非是牛皮的档次高些。有经济意义的少之又少,鬼知道猴年马月能管用。有些吹的"新技术",要是不去山寨它,还不知道是吹牛皮。

就是说,不要妄自菲薄,或者说不要把人家想得过于美好。混科研的人,大家都不容易,想蒙钱,只好操蛋了。中国的如此,外国科研圈子的人也面对同样的科学规律,好不到哪去。技术创新哪那么容易。中国的体制不行,外国的体制也不见得灵。行不行,看效果。既然技术创新不那么靠谱,就好好搞山寨运动,这还是有把握的。

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不用考虑了,技术上压制中国的那几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老本还有多少,能吃多少年不好说。还有人说对中国优势在扩大,意思就是还能吃无限时间。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看进出口、看产业。你"破坏性创新"搞掉我,我"成本创新"搞掉你,斗争很激烈。

21世纪的头10年,技术上还看不太清楚,只知道中国经济实力强大了。第二个10年,陆续有很多迹象出来了,搞起技术宣传,能引发围观群众的巨大反响。高铁、飞机、航母、重器,片子越拍越多。新闻联播其实已经连续吹了很长时间,但就莫明其妙地说是"自主创新",其实就是山寨运动,不用强调"创新",没啥不好意思的。说山寨路线最终会胜利,理由充足了一些,比前些年信心足。当然,这种事不是数学证明,没法打包票,更多是一种宣传。信就信了,不信就拉倒。

相关日志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