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3日星期三

墙外楼: 张昊:澎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Reach Customers Instantly

CallFire offers affordable Voice Broadcast solutions for businesses just like yours. Smarter communication for today's mobile-driven market. Sign up free!
From our sponsors
张昊:澎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Jul 23rd 2014, 11:32, by 墙外仙

澎湃带着满满的理想主义上线了。实际上,即便没有这篇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的发刊辞,这个近来增势迅猛的媒体也已经创造了奇迹。
它其实就解决了一个问题,突破了互联网媒体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某同行的评论很直接:不是澎湃做得有多好,而是其他家做得太烂,仅此而已。
其实,把它定义为新媒体的尝试一点都不恰当,因为它丝毫没有改变媒体的操作模式。它依然依附于上海报业集团这个传统媒体平台,依然需要养着三、四百号记者,选题的操作流程也相同。唯独带着互联网思维的就是诸如"打虎记"这样的有标签的产品, 以及各种瀑布流、提问和社交的功能。
如果用互联网产品的维度去考量它,它简直漏洞百出。但它的稀缺性显而易见,而且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媒体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它就更有价值。所以,如果把它当成是一个生意,绝对是好生意。毕竟可以预见到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掌握着独特的采访资源,又在如此核心的话题圈中,它都会是最吸引眼球的媒体之一。但论到"颠覆",可能有点瞎扯,尤其是在模式上。
道理其实说得很多了,因为它完全不具备可复制性。甚至有更大的财团,愿意出更多的钱,找一群全球最好的记者,这事都办不成,其中的原因无须赘述。因此,澎湃的发刊辞只是引发了一部分社会精英阶层的共鸣,而不是各个媒体对自己的反思,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当然,并不能盖棺定论地说未来它不会给媒体界带来启示。毕竟中国从没有出现过拥有如此多读者的原创类网站(还有手机APP),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王伟就曾说过澎湃还处在"草创阶段",内容的生产现在是最核心的,"很多东西不是不重视,而是来不及。"它未来的想象空间还很大,也不排除会有新闻操作模式的创新。
从这个层面来讲,当下看来澎湃的出现更像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国家愿意让这样一个媒体发声,这是信息透明化的一个里程碑。假如澎湃能继续地保持锐度,相关机构的容忍度还能更大,这个事情就远远要比做一个网络版的《环球时报》有价值得多。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