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星期四

墙外楼: 徐晋如:却没有人告诉那位状元 何谓“纯粹的国学”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ousands of Free eBooks

BookBub brings you free & bargain national bestselling eBooks in the genres of your choice! Sign up now & join 1.5 million happy readers.
From our sponsors
徐晋如:却没有人告诉那位状元 何谓"纯粹的国学"
Jun 26th 2014, 01:12, by 墙外仙

辽宁本溪姑娘刘丁宁真应了一句网络名言: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2013年,她蟾宫折桂,一举成为当年的高考文科状元,被香港大学录取,并获得七十二万港元的奖学金。但她赴港后,很快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从港大退学,回母校复读,备考北京大学中文系。今年,她以666分的高分,再次成为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如果她的主意不再变化,此后至少四年,她会在北大中文系度过。

祝福她。

在媒体报道刘丁宁从港大退学回母校复读之前,我就知道了这件事。去年的秋天,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举办金秋诗会,小姑娘从香港跑过深圳参加,据说就是在那次诗会上,她坚定了弃港大、读北大的决心。她的理由是要追求"纯粹的国学"。

我那次恰恰因为要去香港参加孔诞纪念活动,不克与会,否则我应该在那次诗会上就会认识这位小姑娘。而如果我当时认识了她,我会劝说她不要放弃港大,因为在我看来,如果是为了追求"纯粹的国学",港大显然比北大更能满足她的需求,除非她并不明白什么是"纯粹的国学"。

小姑娘的理想主义情怀令人思之动容,这在充斥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的当代社会,无疑是特别罕有的高贵的品性。祝福她的同时,我对小姑娘的选择,仍然不能不表示深切的遗憾。

在网上见到赵楚先生非常不客气的批评:"弃港大复读上北大?假如属实,纯粹有病,大陆变态社会和教育制度制造的神经病。还国学,病入膏荒了。北大的文史专业先进不少,赶紧支手术台,给这孩子抢救下子。"我明白赵楚先生的意思。同内地高校相比,香港各大学没有让人皓首穷经的从毛概到马哲的一条龙政治体系,学生可以公开贴大字报骂校长,教师可以肆意批评香港政府,与国际教育完全接轨,这些都是我深深认同的,也不能不为小姑娘惋惜。但我更惋惜的是,在小姑娘面临如此重要的人生抉择之时,不曾有一位真正理解国学的前辈告诉她,何谓"纯粹的国学"。

我很遗憾于某些媒体人的不专业。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对小姑娘的报道都缺了一个最该厘清的问题:在刘丁宁眼中,什么才是"纯粹的国学"?我希望小姑娘不是从《百家讲坛》去理解国学。

小姑娘应该读一读鲁迅当年为北大二十七周年校庆所写的一篇短文。在那篇文章中,鲁迅指出,北大的精神是常"新"的,新,就不可能纯粹。北大中文系从新文化运动时开始,就是反国学的大本营,那些真正的国学大师,林纾、严复、刘师培、姚永概们,早就被新文化运动的大潮冲走了,北大在民国的学术传统,就是以"新"著称,哪里有什么"纯粹的国学"?

民国时真正的国学重镇,一在中央大学,一在中山大学,另外则是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是这些以古为则,力矫时弊,不趋时、不媚新的学校,真正传承了国学的道统。

一九四九年后,大陆高校学苏联,以培养"又红又专"的听话出活的"人才"为职志,国学所需要的通人之才,无从谈起。各高校中文系,废弃古学,学苏联开设文学史课程,浪费无数青年的生命,哪里有一点传统之学的气象?而香港、台湾高校的中文系或者国文系,反而保存了民国时的教育传统。人家根本不开设嚼饭喂人的文学史课程,而仍像民国一样,把诗、词、文、曲各体文选及写作当作必修的基础课程——这才是纯粹的国学!

镜像链接: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