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0日星期四

墙外楼: 多维:王岐山上榜 周永康入笼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on Cookie Cutters.

100 shapes on sale, up to 40%, at Sur La Table!
From our sponsors
多维:王岐山上榜 周永康入笼
Feb 20th 2014, 00:50, by 墙外仙

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民间在虚拟网络平台评选出的年度最优秀员工王岐山,果然不负众望,马年春节刚过,就恢复了节前"一日一贪官"的打虎拍苍蝇节奏。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2月18日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次日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祝作利接棒被调查。两起立案调查的通报相隔不到12小时,拉开了马年反腐的序幕,同时翻开了众所期待的周永康案最后底牌。

相比于陕西本土官员祝作利,冀文林被调查的消息更具轰动效应,因为后者不仅可能成为习近平拿下"最大老虎"的前奏,更是与四川官场、石油系统,乃至政法系统早些落马的诸多高官交集甚密。公开资料显示,冀文林曾和原四川省副书记李春城、原四川省人大副主任郭永祥、原四川省政协主席李崇禧同时在四川省任职,为后两者的部下。此外,他还与昆仑能源董事局主席李华林私交甚好,并曾与蒋洁敏等会晤,筹划建设中石油海南省总部。

如果将周永康涉足过石油、四川、中央政法委串联起来,几乎所有与其有交集的官员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调查的对象。周永康案可以说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窝案牵扯人数之多可谓史无前例。多维新闻之前将此案定为"建党以来最大贪腐集团",也是基于此作出的沙盘推演。

2013年,17个省部级干部(含两个中央委员)被拿下。马年刚过,冀文林刷新纪录成为第18名落马的副部级以上官员。多维新闻检索发现,冀文林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在2月14日,亦即被宣布立案调查前4天,他出席了海南省纪委六届三中全会。颇具戏剧性的是,在这次会议上,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强调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要求"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

罗保铭之"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显然并非单单说给冀文林听的。而且尚且在公开露面的冀文林,仅隔4天就被立案调查,也说明中纪委反腐已完全不同于往日,"突击打虎"迹象明显。值得一提的是,中纪委消息发出后,海南省政府网站在领导栏中仍挂有冀文林的头像,时隔数小时才从其中撤掉。此细节证明,中纪委拿下冀文林时可能并未与海南省做好"通气会"。类似的情况,包括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在内的高官落马中亦有过预演。

基于此,已然成为"死老虎"的周永康绝无可能如外界猜测的那般安全"软着陆",即便在此之前周多次在不同场合的公开露面引得流言蜚语不断。

迫于政治红线和言论边界,大陆媒体在报道时均采取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策略。一方面,中规中矩按照"新华社体"阐述基本事实,另一方面也借由配稿传递弦外之音。冀文林落马后,众媒体梳理履职经历时,均突出其1998年至2008年跟随周永康的经历。

而始于中纪委密集打虎,官方媒体第一时间跟进的短评就保持了"反腐无禁区"的基调。冀文林被调查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循着既定的基调附议,制度不是纸老虎,反腐不会"留后门"。无论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一查到底。铁腕反腐,铁壁防线,才能保权力不被滥用。《环球时报》则更为直接,冀文林并不是一年多来落马的"最大老虎"。无论多高的职位,只要一个人真的干了党纪国法所不容的事,都会被揪出来。

随着李春城、郭永祥、蒋洁敏、李东生等相继落马,人们以为高层已经达成共识、"下一个"必定会是周永康的关头,冀文林应声落马,复又给周永康终将在剪裙边后成为打破"刑不上常委"惯例第一人的民意期待夯实了基础。下一个非周永康的官员落马得越多,也就越能说明:周案何等重大,背后窝案何等史无前例,打掉这只周老虎又是何等关键。

虽然当局反腐节奏紧凑,气势汹涌,但在中国历史学家章立凡看来,中国的反腐前景还是不容乐观。因为在普遍贪腐的体制内,大家都有辫子可抓。以打虎反贪名义进行的高层权斗,若就此进入胶着状态,势成骑虎之局,打不死老虎,难免有被虎吃掉的危险。历史上前者之鉴颇多,远的不说,65年前蒋经国"打虎"沪上,也曾是雄心万丈,一旦牵扯到自家亲戚,亦难免黯然收兵;28年前胡耀邦清查高干子女不法经商,批准搜查政治局委员住宅,一年后他自己被迫下台。所以,前车之鉴,缺乏监督和竞争的党国体制,造成中央对地方失控,高层对中基层失控,处处是"小国之君"和背景深厚、盘根错节的"窝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政党强力部门的"四面出击",触动了公务员阶层的全体利益,势必在体制内遭遇消极抵抗,而对权贵则碍难伤筋动骨。

在很多右派人士看来,只要民间反腐的大门没有敞开,只要官员财产公开没有走向制度化,那么反腐就是没有诚意的。至少原本应该上下联动的反腐,民间的反腐力量在疾风骤雨式的微博反腐元年后戛然而止,以至于许志永等人倡导的新公民运动,一度是视为当局钳制民间反腐力量的现实例证,虽然期间可能存在目的合法与程序违法的核心问题,也很容易在碎片化时代被自动过滤和忽略掉。

同被贴上右派标签的专栏作家吴稼祥以及茅于轼各有说法,最后也一并汇入了对当下疾风骤雨式反腐的质疑队列中。前者锁定选择性反腐,就是把自己的烂果子抱在怀里,专门暴露、剔除别人的烂果子。反腐,只有当它有利于促进公民监督公权,有利于反腐宪政体制建设,才是正义的。退烧、消炎式反腐也是需要的,但不能将其变成部门特权或清除异己势力的工具,这与路线图提拔一样,是化公权为私有。茅于轼为消灭腐败建言献策,要提高百姓的收入,普及教育,讲究科学思维。不能单兵独进,也不能急躁,否则可能节外生枝,发生别的问题。以为反腐只要决心大就能解决问题是肤浅的看法。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2月17日刊文《警惕反腐败可能出现的三种失灵》,基于众多反诘总结了包括"支柱坍塌"、"孤岛效应"以及"反腐悖论"导致的三种反腐失灵可能。所谓的"支柱坍塌"导致的失灵,即是中纪委主导的"大老虎"与网络横扫"拍苍蝇"的权重对比,两者都将可能经历反腐边际效应递增到递减的过程,自上而下的权力反腐、自下而上的社会反腐,都难以单刀斩除当前中国腐败的毒瘤。"孤岛效应"导致的失灵,对应的就是新公民运动着力呼吁的官员财产公示,虽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官员财产公示也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但试行的实际效果可能事与愿违,出现"龙游浅水遭虾戏"的窘迫。至于"反腐悖论"导致的失灵,就是民间流行的"越反越腐"的升级版,一方面,政府权威的扩大会增加腐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反腐机构强化了的权力存在被滥用、收买的危险,屡见报端的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腐败案就是最好的说明。

作为党的机关刊物,《学习时报》在以上三种失灵情况前加了限定词"可能"。不过在反腐走向"失灵"前,可以预见并确定的是,如果中纪委照此打虎节奏下去,2014年王岐山极有可能蝉联年度最优秀员工。美国《外交》杂志将王岐山评委年度全球100大思想家,给出的理由是,他以实际行动捍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上了榜单的王岐山,可谓身负重担,连习近平自己也说,好吃的肉都被吃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放在反腐问题上,已经落马的近20名部级官员,充其量只能算是"好吃的肉",接下来,包括摆在案板上的周永康、《纽约时报》曝光的温家宝家族巨额财产秘闻,以及在大陆被禁止搜索的离岸公司调查,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难啃的骨头"。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