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专稿) 记者 魏枫凌 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发展原本是以债券和资金交易为主的场外市场。然而,随着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以及对于盈利和流动性管理等存在一定矛盾目标的追求,一些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交易也在积累风险。
渣打银行发布报告指出认为,目前中小银行的负债来源正越来越依赖于银行间市场融资。
相比于大型银行拥有渠道优势,以及同政府和大企业的良好关系,中小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要更困难。另外,中小银行在存贷比上也面临更大的压力。
官方尚无明确统计,但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估计,在以往,中小银行10-15%的负债来自于银行间市场。"但是2012年至今,这一比例可能已接近20%。尤其是没有上市的城商行和农信社。"他说。
从银行间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对应的资金融出方则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在以往这些用于在交易中充当质押物的金融资产是国债和央票,但是近年来,国债占比已经从83%降至38%。与此同时,银行承兑票据作为质押物的规模开始上升。王志浩统计得出,仅上市银行持有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中,就有2.9万亿元的贴现银行承兑票据。
另一重要工具是划归在贷款和应收款项下的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它兴起于2011年,并在2013年上半年迅速增长。王志浩计算上市银行持有该资产达6830亿元。这同样对应着相应的拆出资金。
"这些银行间的同业融资活动应当多数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得到了体现。"王志浩说。
银行间的杠杆融资帮助中小金融机构获取了稀缺的资金,帮助大型银行的剩余流动性获取了较高的回报,而在这一融资链条的末端,一些被监管政策排斥的实体融资方在愿意付出更高资金成本的基础上也满足了融资需求。但是如果银行间监管政策趋严,那么这种链条的风险就会上升。
一方面源于放大杠杆倍数后,机构对利率变化会更加敏感。另外,如果经济下行、信用债等普通的金融资产安全性都在下降的时候,那么这些创新的金融资产的安全性更要打折扣。
虽然已经酝酿多时的银监会"9号文"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是市场已然忧心忡忡,并开始着手压缩杠杆以避免届时来不及撤出。王志浩认为,股份制银行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也有一些银行可能已经开始设立新的交易结构。
目前尚无迹象表明监管政策是允许这些银行间杠杆融资逐步自然到期,以缓和负面影响,还是在短期内令行禁止,而这会带来流动性进一步急剧紧缩。但可以确定的是,最终信贷增长可能会继续放缓,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将受到较大影响。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