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4日星期二

墙外楼: 主場新聞: 香港教育局公開道歉的啟示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Ultimate Sports Fundraising Program

This $27 online course teaches fundraising approaches specifically for sports programs. Learn to raise money like the nation's top program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主場新聞: 香港教育局公開道歉的啟示
Feb 4th 2014, 08:20, by 墙外仙

教育局網站一篇文章《語文學習支援》說:

「雖然《基本法》規定中英雙語為本港法定語言,但接近97%本地人口,都以廣東話(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作為家居及日常交際的常用語言,而英語則多作商業用途。至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語言,普通話的使用日見普遍,反映內地與香港經濟及文化的緊密聯繫。」

文章這樣說,問題有三:

1. 根據《基本法》第9條和《法定語文條例》,香港只有中文和英文兩種「法定語文」而沒有「法定語言」的。換句話說,用什麼語言來講中文,是沒有法例指明的。《大公報》(註1)說廣東話的確不是香港法定語文(似乎它們還分不清楚法定語文和語言),這話沒錯,但事實是普通話也不是,如果要煞有介事特別標明廣東話不是法定語文的話,那麼也應該標明普通話也不是。

2. 以整段的語意分析,文章作者先說廣東話「是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後面就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語言,普通話的使用日見普遍」。其意思就是廣東話不是中國的法定語言,而且只是「方言」,那似乎是寫給「某類讀者」看的。

3. 「廣東話是中國方言」這句話,由文匯大公等黨報說出來,沒有人會理會,因為大家已經慣了(剛剛)。但如果是來自香港政府教育局的話,那就是個非常敏感的政治問題了。廣東話(粵語)是否方言這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我不是語文系出身,這個問題我不能扮專家,不過以可以找到的資料來說,似乎廣東話與北方話,是可以被視作兩種語言。會把廣東話標籤為方言的,通常就是中國的官方媒體和教育當局,他們把普通話以外的所有華人語言都稱之為方言,用意是貶抑其他語言的地位。在香港,有97%的人以廣東話作為日常用語,教育局無端拋出「廣東話是中國方言」這句話,必然會招致非議,不知他們貼出文章的時候,準備好與語文學者作學術辯論了沒?

香港特區多年來的教育政策是要讓學生兼通「兩文三語」,即是中英文和普通話、廣東話(粵語)和英文口語,三種口語平等看待,而不是把廣東話當作一種方言看待。《語文學習支援》這篇文章,似乎是有人想奉迎某些人,把教育政策內容扭曲。

這篇文章刊出之後,社會反應激烈,教育局在過年期間急急把原文刪除,發表公開道歉,說《語文學習支援》「有關『廣東話』的註釋出現含糊不精準的地方,本局會盡快作出修訂。就文中有關註釋引起的誤會,本局深表歉意。」(全文)隨便以中國大陸那套標準來矮化粵語,社會不可能沒有反應。教育局狼狽認錯,反映了社會大眾的反應還是有點作用。

在這個紅色巨靈無處不在的環境,社會大眾對於敏感問題的強烈反應是必須的。那不是捕風捉影,也不是麥卡錫主義,而是事實上絕大部份政府政策都離不開政治,例如醫療、教育、房屋、文化、保安、人口等,當中的政治含意,不能一句「我討厭政治」便視而不見。
人說官場腐化,其實不限於跟北方幹部飲酒送禮,還有為了奉迎,對所屬政策範疇的內容隨意曲解。這些變化會一直滋長,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每次都跟他們來真的,堅守原則,據理力爭,就好像今次事件那樣。

文:邱兆麟,教師,進步教師同盟成員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祈福的迷失与信仰症候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祈福的迷失与信仰症候
Feb 4th 2014, 08:18, by 墙外仙

518x304x2000.jpeg.pagespeed.ic.0ZVTwlqTu6
(2014年1月31日,北京,抢烧新年第一炷香的人们。东方IC供图)

【导读】台湾佛教界经过数十年的教育弘化,已经敢于不用迎合信众的习惯,取消"燃香供佛"这类传统形式,让佛教能顺利接轨现代环保观念。今日大陆虽有强烈的信仰需求,信仰乱局却一时难以破解。

…………………………………………

文/成庆

如果寺庙可以勉强比拟为商店,那么春节或许就是消费的"旺季"。北京的雍和宫,正月初一即有7万余人前来烧香祈福,更有一位湖北信众,为抢得"头香",寒风中苦候庙外20小时,可谓是至心恳切。

不过仔细回忆,年年此类报道皆似曾相识,并不令人特别惊诧。每年春节时,基本上都在不停地重演类似戏码,"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几乎都会在此刻齐涌寺庙道观,为求来年的运势燃香祈福。只不过每到此时,人潮汹涌的气势,多少还是让局外人嗅到一丝集体行为的迷狂气味。

以同理心而言,那些苦候庙外等待"头香"的人们,不过是怀抱对未来的希望而已,似难厚非。但行为之夸张,对于不解宗教教义的旁观者,则认定其所信为"迷信",与文明相悖;稍通教义者,则会痛心于这些人是以"迷信"、"自私"的方式去扭曲倡导"智慧"、"无私"的教义。

不过,此等荒诞,虽可以轻便地加以指责,但往往令人忘记这种信仰乱象之根源,本质上还是宗教教育的缺失。

前年初访台湾法鼓山,从进入祈愿观音殿伊始,我就一直寻思何处可燃香礼佛。直到参观末了,仍未见一尊香炉,各殿皆只备供信众礼佛的拜垫而已。心中顿起狐疑,寺庙不供香火,信众会接受吗?

未过几日,友人带路,参观台北著名的艋胛龙山寺。这是一座典型的"三教合流"庙宇,供奉的既有佛教的诸佛菩萨,也有道教妈祖,甚至还有儒门文昌帝君。前来祈福的信众忙于掷茭、抽签、燃香,寺内香火缭绕,供品堆积如云,一时间仿若集市。

在台湾,龙山寺这类"三教并立",且主要以祈福、劝善为信仰活动的庙宇,大多被归类于民间信仰,而与正统佛教的界线泾渭分明,风格迥异。

有人或会疑惑,佛教与民间信仰有何差别?浅显来说,以佛教为例,其教理核心在于探求生命流转的原因,不认为每一个生命体只是偶然产生,或者是死后即断灭的虚无,而是以不同的生命形态进行轮回。所以其教义最终是要获得智慧解脱,脱离生命苦海之轮回。正因为佛教如此强调智慧的重要性,所以会强调"依法不依人","法"为信仰之根本,因此教育才是佛教的核心关切。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因素,如今少有人知道,以教理繁复而言,仅汉传佛教就有天台、华严以及唯识诸宗派的众多经论典籍,虽汗牛充栋却乏人深研;而以修行的直接程度而言,则更有禅宗修行之直了明快,不过如今举目望去,大多泛滥的却是口头禅与心灵鸡汤。

如果略为回顾一下当代中国的信仰状况,便可了解,城乡间曾密布的土地庙、关公庙乃至城隍庙早已在文革劫难间摧毁殆尽,无复遗存。这三十余年信仰的大回潮,民间庙宇虽多有重修,但因政策限制,民间信仰仍难伸张其合法地位,只能以地下潜流的方式默默运作。佛寺与道观等正统宗教得益于80年代宗教政策的拨乱反正,而在三十年间多有重建恢复,民众若有信仰生活的需求,便多以佛寺、道观为依托。由此,无论是否为佛教徒,一旦祈福,则多奔佛寺道观。细问之,或是无信仰而只为求名求利,或多是三教混杂及各种怪力乱神论调,而非以佛道为宗。当然,这种信仰的杂糅与暧昧,不单是今日才出现的现象,而是儒释道三家长期以来在华夏之地并存共生的信仰文化。

正因此,今天的佛寺,承载了各种信仰的动机与需求,几沦为民间信仰之地,佛教的本来面目反倒是暧昧难辨,故常引致旁观者的呵责,认为只不过是现代人贪欲推动下的迷信。而如"抢头香","烧大香"这样的荒诞最终仍还由佛教来背上黑锅。当然,也常有佛寺为吸引资用供养,对这种种乱象保持缄默,如此累年经月,共同造成今天这样正信难明,迷信张扬的信仰乱局。

当然,区分民间信仰与佛教信仰,并非是刻意强调高下,而是指出今日烧香祈福的迷狂,虽然表达出了今日国人剧烈而无助的信仰冲动,但却恰恰不能代表宗教本身的真实内容。要让这种信仰冲动变成真正的信仰实践,最终只能回归到教育本身。

以台湾佛教界为例,经过数十年的教育弘化,才把真实的教义传播给大众,所以一般民众,就算非佛教徒,也大概了解佛教与其他信仰的异同,彼此也能在多元信仰的格局下相安共处。而如法鼓山这样的佛教道场,更敢于不用迎合信众的习惯,取消"燃香供佛"这类传统形式,而让佛教能顺利接轨现代环保观念。

这一切,都是因为台湾佛教僧团不仅能进行自我教育,而且还能够让信众受到正信的教育,方使得信仰活动不仅能符合现代社会的文明观感,而且能反过来影响人心,回馈社会。佛教在台湾社会所形成的巨大影响力,并不在于其吸纳资金的能力,而是数十年在生命教育方面的耐心耕耘。

但是,今日大陆虽有强烈的信仰需求,宗教团体却受到种种限制。佛教由于社会地位长期边缘,故难吸收高学历青年人投身僧团,自身的僧才教育举步维艰,更谈不上介入社会,教导信众。而台湾佛教界中,出家僧人多有博\硕\本科学位,且留洋者众,客观上提升了台湾僧众地位,故能在主流社会占据一席之地,更能施加其宗教的影响力。

换个角度来看,中国这三十余年的转型,虽在经济上大有斩获,社会发育却长期受到压抑,未能形成活跃而健康的共同体组织。佛教虽有寺庙为依托,但却无法组织灵活多样的小型弘法教育团体,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的都市佛教教育形式。这只能让佛教长期以来与浅白简单的民间信仰混杂起来,而无法呈现出作为一种悠久历史的宗教本身所应具的价值。

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人们不仅时时享受着种种物欲的快感,却也无一日不承受着得失的煎熬。害怕失去,欲望更多,成为这个时代的普遍心理。信仰本应是对治这样的精神病症而生,但却因宗教教育的缺失,却使得信仰反倒常常以一种极端物质主义的方式表现出来,显现出神圣与庸俗的悖论。

这种人心之病,其实是我们这个社会与时代的集体症候。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知情人披露江青真实死因:并非上吊自杀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Ultimate Sports Fundraising Program

This $27 online course teaches fundraising approaches specifically for sports programs. Learn to raise money like the nation's top programs.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知情人披露江青真实死因:并非上吊自杀
Feb 4th 2014, 08:20, by 墙外仙

何殿奎是秦城监狱前监管处处长。近日记者采访了他。他所说的江青及林彪的"四大金刚"在秦城监狱的生活,与社会上流传的多有不同。

因为多年从事特殊工作养成的谨慎,何殿奎从不轻易接受采访,更不接受外媒采访。记者本人无数次向他转达其他媒体的采访请求和出版社的出书邀请,都被他谢绝。但只要看到媒体上关于一些历史人物的不实"纪实",他就会很气愤,不吐不快。

"这篇文章的内容全是假的!"年近80岁的何殿奎依然瘦削硬朗、腰背挺直,记忆力也特别好。近日,他把记者叫到家中,指着某文摘报上《江青晚年骚动的监狱生涯》的文章(摘自美国作者特里尔所写的《江青全传》)说。

文章被画上了多道着重线,用数字标注出9处虚假,包括:审判结束后彭真来到秦城监狱看望江青、1988年12月她提出的全家聚会纪念毛泽东诞辰的要求遭拒后吞下50多粒安眠药、1989年11月中办为她在酒仙桥附近找了一栋2层小楼、她最后在公安医院病房的浴室里用手帕上吊自杀等。

"江青至死没有离开过秦城监狱!"何殿奎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

生活上的优待没有了

1976年,何殿奎是秦城监狱管教科科长。

他告诉记者,这个职务主要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大家都在一线,6个监区(编号从201到206)各有负责人。他负责的204监区,当时主要关押的是林彪集团嫌犯。

林彪的"四大金刚",1976年12月29日被送进秦城监狱。

几天前,监狱已经开会做了周密布置,宣布了几条规定,包括:犯人不准抽烟,可以吃水果;犯人看病在复兴医院和北京医院;犯人到时要把他们的领章帽徽全部摘下来。

29日上午,何殿奎的工作是给警卫讲课。看守204的是一个中队的战士,约有八九十人,何殿奎跟他们没有上下级关系,主要是业务指导。他教育这些对政治一无所知的年轻战士,要跟犯人划清界限,谨防被拉下水;不要跟犯人聊天,但犯人有什么言行和活动要记录下来。

当晚7点30分,204监区迎来了押送黄永胜的车队。8点30分,李作鹏被押送到。

晚些时候,吴法宪和邱会作也先后押到,关押地是201监区。

黄吴李邱是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在人民大会堂被捕的,分别被关在北京卫戍区的不同地点,接受隔离审查。"四人帮"倒台后,他们以为自己的问题应该解决了,所以对入狱都毫无思想准备。

吴法宪后来向何殿奎透露了当时的心情:"来前他们说是中央首长找我谈话,我当时心情特别激动,误认为是要解决我的问题,结果相反,把我关进了监狱。我有罪这是事实,但不应该骗我嘛。"

约几个月后,监狱做了调整,把林彪集团的嫌犯都集中到204,吴法宪和邱会作此时迁出201,搬到了条件较好的204,房间大了一倍。江青集团的则集中到203。

204是一座三层的青砖楼房,呈倒U字形,每层有监房15间。26名主要嫌犯住在二、三楼,其他的住在一楼。

黄永胜的编号是7601,住二楼中;吴法宪7602,住二楼西;李作鹏7603,住二楼东;邱会作7604,住三楼西。

彼时的204监区,跟"文革"前不同,生活上的特别优待没有了。

房间的地毯没了,裸露着水泥地。沙发床换成了低矮的单人木板床。海参、鱼翅等"特供"伙食更没有了。不再发柠檬茶和方糖,喝白开水。

邱会作在回忆中写道:在秦城5年,过的是真正的饥寒交迫的囚徒生活。吃的是冷食、粗食,很少见肉。大冬天连袜子都没有。吴法宪也回忆,冬天暖气不足,冻得不行;夏天屋里温度则达到40摄氏度。

对此,记者向何殿奎求证。他完全不同意这种说法。

他告诉记者,犯人的伙食标准为每人每个月30块钱,所有人都一样。通常,早餐是稀饭馒头就咸菜,偶尔吃一次油条。中餐和晚餐一般为两个菜,一荤一素。每次由3个值班员推着餐车在3个楼层中同时送餐,为的就是怕饭菜变凉。

冬天,因为屋子背阴,秦城监狱里一般早于市政开始供暖,一直要到4月里。夏天,也不是太热。苏联援建的秦城监狱建筑质量很好,房顶之上盖有一层很厚的隔热瓦,跟天花板之间的空间大到一个人可以猫腰走过。顶上还安装有巨大的抽风机,用于通风。

监狱夏天统一给犯人发白布裤、短裤和汗衫,冬天发棉衣裤、棉鞋。至于毛衣和秋衣裤,那确实没有。鞋袜穿坏了就发新的。

对于邱的怨气,何殿奎毫不惊讶。他淡淡地说,时常有老干部从秦城出去后去告状,上面来调查,他就多次写过证明材料,结果表明这些指控都查无实据。"他们有情绪不能向党中央发,只能向监狱发呗。这我们都能理解。"他如此解释。

对于这些高级干部的起起伏伏,他见得太多了。光他们公安部,"文革"中就有5个副部长曾被关进秦城监狱。他说:"咱们闹运动太多,每一次闹完运动后就要纠偏,所以我就认为大部分老干部都是受害的。"

但是,他至今认定,黄吴李邱跟那些被冤枉的老干部不一样,犯了罪自然有国家法律制裁。

放风和看病

黄吴李邱唯一享受的特殊待遇,要算放风。

天气好的时候(周末除外),犯人每天都要放风。监区里有专门的放风场,但这4个人不在狭小的放风场里放,而是在院子里的小路上放。

按习惯,黄永胜在楼东边的小路上,李作鹏在西边小路上,吴法宪则在中间来回走。邱会作不爱出来放风,他有胃病,"老嚷不舒服"。

放风的时间也是错开的,犯人绝不能互相照面。但具体时间和长短,一般不加限制。冬天一般在太阳好的上午,夏天则在凉快的晚饭之后。通常,何殿奎先安排黄永胜放风,然后是吴法宪,再是李作鹏,最后是邱会作。

在长期的相处中,何殿奎逐渐摸熟了这几个人的脾气。

在他眼里,黄永胜爱摆"老革命"的资格,有机会就要向工作人员发泄不满,而且听起来还"蛮有道理的"。所以,他告诫下属,要"知而不理",如实向上级反映就行了。他印象中,黄在生活上"比较讲究",经常挑剔伙食,对不爱吃的东西不仅不吃,还说什么"不让人活下去",甚至绝食过。

李作鹏则很"沉闷",不爱跟工作人员说话,但是很服从管理。放风时让他停就停,让他走就走;一日三餐,给多少就吃多少,如果问他够不够,他的回答就一个字"行",就好像"没有任何意见的机器人"一样。

实际上,这个看似没有意见的人,却在自己的回忆中透露,他悄悄在床底下藏了一件白汗衫,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小诗和回答审问的提纲(发给犯人的纸都是编号的,必须全部收回)。

但对此,何殿奎却认为没有可能。他告诉记者,监狱一周要对监房进行两三次检查,一般在犯人放风时查,怎么可能藏得了写满字的汗衫?

在何殿奎看来,4个人中最不爱说话的是邱会作。他永远只说,"我今天胃不舒服了",或是,"我要吃软一点的食品"。

其实,邱会作远非无话可说。多年后,他在回忆中用了很多狠话来形容这里的生活,同时也记录下别人对他的好处。比如,为了解决他冬天不吃冷食的问题,监狱专门设有电炉子给他加热食物。而且,有的监管员不仅将饭菜加得很热,还是跑步送来的。

但何殿奎认为,好话也不是事实——没有电炉子加热之事。

至于吴法宪,何殿奎总结他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工作人员总是毕恭毕敬的,叫他怎么着就怎么着,没有丝毫不高兴的表现;二是有心事总爱说出来。吴法宪有胆结石,何殿奎曾连续3次带他去北京医院找专家检查。因为有可能动手术,吴法宪精神非常紧张,再加上《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提到了林彪集团和"四人帮"的勾结,他心情低落,跟何殿奎谈到了"党和政府是否还能给出路"的问题。何殿奎回答他,"给出路是党的一贯政策"。吴法宪听后,带着"非常感激的表情"给他鞠了一躬,说自己放心了。

吴法宪在自己的回忆中,详细记述了整个手术的经过,而且写道:手术后,他躺着无事就想请护士帮忙找两本小说看看,但是管理员硬不同意。"这个管理员是秦城监狱中态度比较坏的一个,动不动就训斥'犯人'。"

对此,何殿奎笑着回应,吴法宪可能把这次看病跟在监狱外的某次看病记混了。因为,医生最终决定,采取保守疗法,根本就没有动手术。面对记者的再三追问,他非常肯定地说:吴法宪在整个秦城监狱期间,都没有动过手术。

两人的回忆有很大差距的还有一处。吴法宪在回忆中写道:有个警卫战士对他特别好,有一次在聊天中告诉他,他已经被开除了党籍。吴法宪震惊之余去问监管人员,牵连到这个战士被撤换,其他人也都对他变了脸色。他在书中对这个不知名的战士表达了自己的歉疚。

但何殿奎认为吴的回忆有误:"战士能知道什么开除党籍的事?"他清楚记得,事情的起因是,吴法宪跟一个战士聊天时,战士无意中说到,自己家乡石家庄附近有一个导弹基地,他爸就在那个基地上。吴法宪主动向值班人员报告了战士的"泄密行为",结果导致看守他的一个班被整体调走了。至于吴法宪为什么要主动报告?"这就不知道了。他好像说,他就是怕泄露国家机密吧。"何殿奎告诉记者。

江青之死

在秦城监狱度过4个寒暑之后,1980年11月,"两案"公审在即。

11月19日晚,10名被告——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的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江腾蛟、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陈伯达——吃过了晚饭,换下了黑色囚服,换上了一套新发的灰色衣裤。

天黑之后,一个由30多辆车组成的车队,从秦城监狱浩浩荡荡出发了。每个被告乘坐一辆车,前后各有一辆备用车,以备车坏时替换。沿途早已戒严。

何殿奎坐在黄永胜所在的车上,处于车队的前方。驶到小汤山西边的白山时,要经过一个大转弯。他回头望去,只见车灯闪耀成一条长龙,望不到尾。

车队过小汤山,西拐到沙河,过沙河大桥,到北太平庄,往东进安定门,过美术馆,走南池子,抵达了位于正义路7号的公安部。

10名被告被安置在公安部北大楼一楼由办公室临时改成的10间宿舍里,离公审的大礼堂只有50来米远。

何殿奎是这次看管被告的两个总负责人之一,负责值后半夜的班。12点交班时,他发现江青还没有睡觉,在屋里来回走动。他担心她第二天会以有病为由抗拒出庭,要求她必须睡觉。他告诫说:"如果你到时候耍赖的话,我告诉你,我们抬也得把你抬到法庭上去,好让全国人民看看你的表演。"江青回答说,确实睡不着。何殿奎让医生给她吃了安眠药,不久她就睡着了。

第二天,特别法庭开庭。经过近两个月的审理,于1981年1月25日进行了宣判。黄永胜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李作鹏、吴法宪被判处17年,邱会作被判处16年。

从1971年被捕,到1981年判刑,4人已被关押10年,均已超过刑期的二分之一,因此,宣判当年就被保外就医,于8、9月间出狱。黄永胜被安排到青岛,吴法宪到济南,李作鹏到太原,邱会作到西安。

江青则于1984年保外就医,但没有离开秦城监狱,只是在监狱内换了一个地方。"出去的话,谁能管得了她啊?"何殿奎告诉记者。

监狱二门里,有一个独立的小院,原来是战犯洗衣房,有100平方米左右,战犯全部释放后一直空置着。此时经过装修,被隔成了3间屋子,用以安置江青。最东边是活动室,有电视,中间是工作人员的值班室,最西边是江青卧室,带卫生间。卧室和值班室之间的隔墙1米以上全是玻璃,江青的所有活动都看得清清楚楚。一个4人小组24小时值班,看护江青。

何殿奎虽然没有直接看管过江青,但是他是参加监狱办公会议的成员之一,对她的情况多有所知。

从个人来说,他对江青一直比较反感。江青还在台上时,他曾见过她两次。

第一次是1974年1月,中央和国家机关在北京西郊体育场举行万人批林批孔大会,何殿奎是秦城监狱的两个代表之一。他至今清楚记得会上的情形。"昨晚我给总理打电话,让他通知郭(沫若)老参加大会。"江青说,然后对着观众席大喊三声:"郭老来了没有?"有一个人(何估计是郭的秘书)从西北角上站起来说:"来了!"何殿奎当时就跟同事嘀咕,江青这人怎么这样疯啊。

第二次是在1976年8月的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表彰会上。会议结束后,江青从后面跑过来,高喊三声:"马克思主义万岁!列宁主义万岁!毛主席思想万岁!"没有一个人响应她。何殿奎对她的印象更坏了,觉得这样一个人不配当主席夫人,"主席夫人应该是一个很稳重的人"。

江青搬到"战犯洗衣房"后,每天要吃3根新鲜黄瓜,据说是为了美容,保持脸部有光亮。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到监狱菜地里去现摘,问何殿奎收不收钱,他说"算了吧"。菜地是由外面调来的劳改人员栽种的,他负责管理这部分劳改人员。

1991年5月13日晚,江青照常上床睡觉,却再也没有醒来。值班人员早晨发现她时,她的身体已经变硬。她经过精心准备,攒下安眠药自杀了。。

江青去世后不久,新华社于6月4日发布了她的死讯:

本社记者获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江青,在保外就医期间于1991年5月14日凌晨,在北京她的居住地自杀身亡。江青在1981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改判无期徒刑,1984年5月4日保外就医。。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城市与乡村夹缝中的农民工:生存难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ousands of Free eBooks

BookBub brings you free & bargain national bestselling eBooks in the genres of your choice! Sign up now & join 1.5 million happy readers.
From our sponsors
城市与乡村夹缝中的农民工:生存难
Feb 4th 2014, 08:18, by 墙外仙

中国官方 "新华网" 星期三报道,中国农民工中出现"逆城市化"困惑, 因为他们向往的城市容不下,他们有根的家乡就业难,在城市与乡村的夹缝中体验生存的艰辛。

"大城市买不起房,孩子上学又难,不得已回到了老家农村,回来后就业难,创业又屡屡失败。"这是在上海工作十多年返回老家安徽省界首市田营镇魏窑村过年的农民工李中发自内心的感受和心酸经历。对此,从深圳返回家乡湖南过年的张志儒大年初四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

"在城市当中,由于企业的搬迁、倒闭和工伤等种种原因而无法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一些农民工回到老家后也没有好的出路。 虽然中国政府在农村实施新农村建设政策,但是不同的地方由于区域差别、环境和地理等因素的制约,他们返乡后发展很难"。

张先生强调,农民工在城市留不下,返乡难就业不完全是中国政府政策的问题,原因错综复杂。"新华网"的报道说,农民工李中1999年高中毕业后到上海闯荡, 从一家模具机械类企业每月只有300元人民币工资的学徒干起,勤学苦练,多次跳槽后而最终成为一家企业懂技术懂管理的区域经理。然而, 上海高企不下的房价和孩子在上海无法就读高中的现实, 迫使李中不得不带着老婆孩子返回家乡。对此, 来自河目前在深圳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孟醒先生以深圳为例表示,发生在李中身上的事其实同样也发生在很多在外打工者的身上:

"对于这种问题, 不仅仅是农民工会遭遇到, 很多其他外出打工者, 除了极个别非常成功的人都不例外。非常成功的人是指那些企业高管和做生意发财的人。 只有那些非常成功的外来打工者才能买得起房子, 90%的外来打工者都是买不起房子的。 在大城市, 外来打工者的子女读小学和初中还可以勉强高价就读私立学校,高中就没有办法了。深圳的高中私立学校质量也不行,在那里读高中很难考上大学。"。

新华网的报道说,从上海回到安徽老家的李中发现,在上海学习和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都无法找到用武之地, 因为想做技术, 家乡没有模具机械类企业, 想做管理, 家乡的企业大都是依靠血缘等关系的家族企业, 对职业经理人没有需求。张志儒以深圳为例表示,目前即将出炉的中国《国家城镇化规划》要求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的支持短期内也很难解决像李中遭遇的"困惑":

"农民或农民工市民化。 标签变了但不代表短期内原来的农民工在城市中能够享受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如子女就学。户口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为条件不错的农民工不会因为户籍问题离开深圳返乡"。

不过, 孟醒表示,目前在中国二线城市,户籍和相应的子女问题不像深圳那样的大城市难以解决;像他那样的人正在深圳那样的大城市遭遇李中类似的困惑。尽管如此,孟醒坚信中国政府或早或迟都要解决李中遭遇的"困惑":

"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至于何时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不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城市留不下,回乡又回不去,这些人能够安心为社会做贡献吗?问题一天不解决,一旦出现什么诱发问题, 这些夹缝中的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力量."

新华网的报道说,李中在家乡第一次创业开了一个化妆品专卖店, 但因当地政府整顿化妆品市场和他经营的化妆品品牌知名度较低两方面的因素夹击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之后与朋友养殖山羊的生意几经亏损波折之后,现在不温不火, 勉强维持。孟醒表示,如果将来深圳生活不下去,他将携家带口某个二线城市生活,因为有根的家乡由于生活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可能是永远回不去了。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日本的老有所养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ousands of Free eBooks

BookBub brings you free & bargain national bestselling eBooks in the genres of your choice! Sign up now & join 1.5 million happy readers.
From our sponsors
日本的老有所养
Feb 4th 2014, 00:48, by 墙外仙

田中健二先生今年65岁了。他依旧很健康,每天要去见很多人,每周要参加很多会议,每月要组织几场研究会……和他64岁的时候没有任何不同。只是也许是天气开始变冷的缘故,最近田中先生开始戴帽子了,让人感觉这是他65岁以后唯一的变化。

"东京千代田区每月会给我两张免费泡温泉的票,区里在我65岁的时候,发给我一张免费乘坐公交车的交通卡。"说这些时,田中先生有些不太好意思。他似乎也觉得自己并没有变化,不愿意因为使用了免费乘车卡,让人看出来自己已经过了65岁。

很多日本老人即便是到了65岁也还显得非常年轻。文部科学省负责的国民运动能力调查显示,从数字上看,现在70岁的人,从握力、引体向上能力、6分钟的行走距离等方面看,与12年前65岁的人完全一样。

如果每个日本人都能活到80岁以上,意味着人们退休后至少有20年时间,这20年给了他们重新奋斗的希望。但在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的情况下,日本政府需要重新设计制度了。

"以房养老"不大必要

和很多日本人说起国内最近很流行的"以房养老"这个话题后,他们一点也不觉得新奇。

"在我们武藏野市也有类似的做法。"东京武藏野市市民田中裕子说。他们的做法是,一些有房但无子女的人,老了以后可以把房子交给市里,由市里再为其安排老人院,并支付相关费用。老人亡故后,市里将其资产收归市有。

武藏野市是东京都最靠近市中心的一个大市,战前很荒凉,但战后迅速发展起来,乘轻轨到东京车站不过20分钟左右,车票也不是很贵。一套独门独院的住宅,价格上亿日元,甚至几亿日元,拥有如此资产的人并不多,无后代而拥有如此资产的人就更寥寥无几了。

日本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不会出现房产在几十年后收归国有的情况,土地的价值能长久保持,如此土地房屋才能成为养老的保证。而如果人的寿命在80岁以上,资产价值却是在70年以内,这样的以房养老在日本是行不通的。

"后期高龄化"是日本在老龄化问题上创造出的另一个词汇,特指年过75岁的老人。75岁以后,国家不再是发几张免费温泉票,也不是发一张免费交通卡,而是要进一步减少看病时个人的支出比率,由原本的30%改为20%。如果还有其他保险的话,75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就能免费看病了,这让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再度延长的空间。

另一方面,这也使以房养老不大必要了。在日本,吃饭基本上不是问题,人老了以后,主要的花费就是看病。如果看病基本免费,老年人对生活自然不会有太多担心,也就没有必要为了养老把房子委托给市政府或企业了。

国家、企业、个人的多重保险

养老是不是该去养老院?虽然日本的年轻人不太在意是不是该把年老的父母送进养老院,但去养老院的人并不是很多。

斋藤孝行曾是一家企业的董事,十多年前已经退休,但最近在家中修剪植物时,忽然觉得手脚麻木,赶紧给儿子打电话,随即他进了医院。

日本的救护车并不需要付费,但市民除非不得已是不会叫救护车的。斋藤的儿子二十分钟后就赶到了,送他去市医院检查了一下。"轻度脑溢血,让我的手脚有些不利索,说话时舌头也赶不上我的思维了。"在医院里,斋藤老先生苦笑着说。

日本的医院里有不少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但大都最长住三个星期,到了时间,病人就需要转院,或者回家治疗了。斋藤先生白天需要在医院做康复训练,三个星期一个疗程,之后回家再等着去新的医院继续做康复治疗。

斋藤先生特意走了几步,看不出有多大的问题。"白天训练非常辛苦,但不吃这个苦,就恢复不了。"他说。他一人住一个病房,但医院离家很远,平常夫人开车来看看他,儿子只能在周六或者周日来。"很是寂寞。"斋藤抓着手机说。能排遣寂寞的,也只有手中的这部手机了。

"我很感谢保险公司,感谢报社,真的觉得日本的老人福利还是很好的。"富岗隆夫的夫人说。

富岗先生原先在报社工作,5年前做手术的时候,因为没有吃常用的降压和降血脂的药,结果手术还算顺利,但一下手术台,他却不能行走,不会说话了。

也许这该归于医疗事故——医院该问清楚老人常吃什么药再做手术的。但富岗家并没有去追究医院的责任,他们相信医院不会让一个好端端的人突发脑溢血。

这5年我每次去看富岗先生,都需要去不同的医院。现在不仅是不能走路说话,有一段时间还需要鼻饲来喂饭,通过造瘘来排尿,加之需要每三周换一家医院,住着这家,想着下一家,这让富岗夫人十分为难。

"我把他带回家了。" 富岗夫人说。现在富岗先生已经取消了鼻饲,自己能吃一些东西了。"医院里害怕在喂食的时候,出现误吞食现象,就给做鼻饲,其实他自己也能吃一些。"夫人这次才有些抱怨。

现在,每天上午都会有专业人士来为富岗洗澡。"这部分费用,政府出一些,我们参加的个人保险也能出一些,这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夫人长喘了一口气。日本的夏天非常闷热,不洗澡的话,身体会出现化脓等现象,因为每天有专业人士给洗澡,富岗身体恢复了不少。

当然,斋藤、富岗都是在大企业大报社工作的人,企业给员工上了很好的保险,和普通日本人比起来,他们在老了病了以后,私人保险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家里的负担也就要小很多。

国家财政难以为继

日本的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是上世纪60年代前后,日本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设计的。那时候,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在70岁左右。制度设计者的想法是,60岁退休后,普通人大致有将近十年失去劳动能力,需要让国家来养活。换句话说,一个人工作了40年,然后用10年左右的时间去使用40年积攒的财富。

但现在,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是83岁,大多数人在大学毕业后进企业工作,一生的工作时间为35年左右,但有23年时间需要花费自己积攒下来的财富。国家通过保险制度扶助个人,但长此以往,国家财政将难以为继。

"每年都要增加1万亿日元以上对老龄人的各种补助费用。"一位关注老龄人问题的记者说。日本很大一部分财政支出放在了应对老龄问题上,相应的对场馆、道路方面的投资就会减少很多。GDP上不去,财政赤字却一个劲儿地蹿升。

"我们的最大特点是,老年人都去投票,通过投票让国家的各项政策能够照顾老年人。"田中健二先生有些自豪地说。他是个在世界各地闯荡过的人,自然知道虽然日本还不能和西欧一些国家比,但老年人的福利绝对比美国好。

但是财政赤字却在社会老龄化以后愈发严重了。70年代时,日本每年的财政赤字还是几万亿日元,现在每年都在500万亿日元以上,比当年的GDP还要高。

 很大程度依靠财政赤字的日本养老制度,目前已经受到质疑,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老中该如何向老印学习呢?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2014 Benchmark Report

Learn the ecommerce metrics that matter.
From our sponsors
老中该如何向老印学习呢?
Feb 4th 2014, 00:49, by 墙外仙

最近微软CEO的事, 引发老中一些有益的讨论思考。 不仅Microsoft, Google 7个SVP有3个印度人.

实际, 老印确实有许多地方比老中做的好的。 如果大家看不到差距, 就不可能进步。

这种差距只有很少一部分在语言上。

从一件小事说起。

Cupertino 有个Rancho San Antonio County Park。 这是一个挺大park, 有许多running trails and hiking trails。 有上百个 parking spaces。周六早上, 夏天6点半,冬天6:45am 如果你去这个park, 你就找不到了parkingspace。 其中百分之七十, 八十都是被老印占了。 剩下的各国人都有, 说明老印很勤奋, 周六一早就努力。

我们中国人, 许多人一生最勤奋的时间是准备考大学, 考研, 考托, 考GRE了。真正上了职场, 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奋斗了, 不知道该往哪用力了。 许多人就松懈了。

(这方面,赞一下, 南湾的BURN group, 组织大家周六早上6:30am 开始跑步。Fremont Hiking group, 周四早上5:30am 组织大家爬mission peak. 但咱在人数上,远比不老印。 )

再举一例。

有一个大陆来的女生, 大陆受的本科教育。 成功的做到了湾区某老美公司的SVP of sales。 她怎么做到的呢 ?

她看football。不仅仅看, 而且像准备GRE一样看。 她把美国全美每个football球队的队员的名字都写在小卡片上, 像背GRE单词一样背下来, 阅读他们的相关材料。这是她做的各种努力的一部分。 她做到了老美公司的SVP of sales。她说, 如果准备在美国长期待下来, 少看中国电视, 多看football, 多关心美国新闻。

如果愿意在公司内部努力向上的, 大家向老印好好学习。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一号是温家宝,还是曾庆红?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2014 Benchmark Report

Learn the ecommerce metrics that matter.
From our sponsors
一号是温家宝,还是曾庆红?
Feb 4th 2014, 00:57, by 墙外仙

345_1
曾庆红弟曾庆淮(左2)是他在港的白手套,任文化部驻香港特派员,明星来港由他统管,左3宋祖英。

最近一系列事实显示,习近平当局在肃贪打虎中大力保温家宝过关。而曾庆红家族则被冷淡,王岐山早就对曾伟鲁能大案抓住不放,曾庆红也涉入周系石油帮权争很深。一号专案呼之欲出。

最近周永康的家人(包括儿子周滨、媳妇黄娟等)及在政法、石油和四川三个系统的亲信纷纷落马,被拘押接受调查,主其事的是由中央成立的二号项目组,即周永康项目组。据香港南华早报,这个二号项目组由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兼公安部副部长傅政华领导。据说,二号项目组人员已扩充到五百人,清查力度相当大,在公安政法系统高层与周永康关系密切的几乎是人人过关,人人自危。

既然有二号项目,是否还有一号项目组?有其二,必有其一。这个一号专案要整肃的是谁?周永康是政治局常委,难道还有比他级别更高的大老虎?

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都在海外最近盛传的名单上。这三人都是资格比周永康更大的大老虎。

官方高调支持"一号"温家宝

有媒体指,一号项目调查目标是前总理温家宝及其家人。博讯网称,在○二年十月美国《纽约时报》披露温家宝家族拥二十七亿美元的财富丑闻后,温家宝五次向中央政治局要求成立项目组进行调查,最终政治局决议将外媒报导和温本人意见记录在案,并移交中纪委,随后中纪委成立"一号项目"组进行调查。一号项目与审查周永康案的二号项目不同的是,前者为温家宝出动要求成立。可能旨意为温家宝作出澄清。

该报导说,一号项目主要调查三个问题:一是温家宝家族在平安保险所占股份;二是温家宝妻子张培莉与中国珠宝业的关系;三是温的儿子温云松的财富问题。不过"一号专案"虽已在中纪委立档,但迄今未有任何涉案人被拘查。

似乎是响应这个传闻,有中资背景的凤凰网一月十八日公开了温家宝写给香港前人大代表吴康民的一封亲笔信函(香港明报也有发表)。该信写于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温家宝在信中说,"我奉献国家数十年⋯⋯我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我从来没有,也绝不会做一件以权谋私的事情,因为没有任何利益能够动摇我的信念。现在退下来了,我要走好人生最后一段旅程,赤条条来到世上,干干净净离开人间。"很明显,温家宝这封信,是为自己在海外作出澄清。

接着十九日中共官媒人民网发文《揭秘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家世》,讲述温家宝出身书香门第,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该文还重点介绍了温家宝一位叔祖温朋久,曾任中国外交部高官、中国驻日内瓦第一任总领事,文革时期被投入监狱。而温家宝则在数天之前由这位叔祖送上前往甘肃酒泉的列车(温地质大学毕业分配到酒泉地质队工作二年)。文章对温相当正面的肯定,其中引用温○三年出任总理时的高调讲话:"⋯⋯我深知人生的艰辛,也知道国家建设的艰难。但我也树立一种信心: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这篇旧文重刊,就在最近。可以判断不论温家宝是否被项目调查,相信他成为大老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从官方对爆出温家宝家族经济丑闻的纽约时报反应之强烈也可看出:外交部反驳,封锁纽约时报中文网站,拒绝发签证给该报记者。这种反应,无疑是习近平新领导班子的决定。有评论说,温家宝好名,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所以才一二再,再而三地对不利其形象的指控作出澄清。并非他本人真的有什么政治上的危机。

而且中央电视台为习近平父亲习仲勋百年拍的传记纪录片,还特别有一段对温家宝的采访。温家宝在片中回忆了他与习仲勋共事的经历,说:"仲勋同志一生坎坷,为人正直,待人宽厚,敢于直言,光明磊落。他在中央,在新老干部中间深受大家的尊重。记得我调到中办工作不久,仲勋同志就找我谈话,他待人亲切、和蔼、朴实,他对我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之不易,我们花了巨大的代价,要倍加珍惜,坚持不动摇。"这段采访一定为习近平本人认可,至少显示对温家宝的问题是保护的态度。

曾庆红在习父百年会无人出席

去年习仲勋诞生百年纪念,有个细节未被重视。当日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座谈会,毛泽东纪念堂为此闭馆。这个座谈会,太子党倾巢出动,争相与当今总书记套交情,习仲勋同辈元老几乎每个家族都有成员出席,但仅缺薄一波家族和曾庆红家族的代表。薄家因为薄熙来案不出席可以理解,但曾庆红家族没有代表到场就颇耐人寻味。

曾庆红是刚退下来的十六大常委,中共元老之子。父亲曾山一九二六年参加中共,一九三八年即任江西省委书记,在中共建政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工业部部长、商业部长、交通工作部长和内务部长,职位比不上习仲勋,但也可算是开国元勋。很多到会的太子党之父的地位并不比曾山高,如秦晓、张木生等。曾庆红家族在新皇莅临,权贵家族聚集一堂之时,却缺席这样一个重要场合,意味着什么?曾庆红兄妹五人,都是健在的中共显贵,为什么一个都未到场?是被遗漏?还是被排斥在外?

笔者在开放杂志元月号已经提到周永康案牵连到曾庆红家族,曾庆红现力求与周永康切割。笔者接到的北京最新消息说,在二号项目外确实有个一号项目,但调查对象不是温家宝,而是曾庆红家族。消息说,中央一号项目主要查曾庆红儿子曾伟鲸吞资产达七百亿的山东大型电力国营企业鲁能集团这一大案,以及曾庆红兄弟曾庆淮在演艺界的经济问题。最近多位演艺人士出事,即与一号项目有关。消息人士说,习近平要打的大老虎,应该就是曾庆红。

曾伟独吞国企鲁能电力七百亿元

据知情者说,早在二○○八王岐山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温家宝管经济时,就开始关注鲁能集团被吃掉这一大案,但因为涉案者背景太硬,没人敢碰而作罢。但王岐山在十八大任中纪委书记后,大权在握,就下达指示,一定要追究鲁能案的责任,不能让七百亿国家资产白白流失。

最先揭露此案的是与王岐山关系相当友好的著名传媒人胡舒立主持的财经杂志。该杂志二○○七年发表记者李其谚和王晓冰的调查报导《谁的鲁能》一文,披露山东第一大企业——国家电网山东电力集团下属的企业王国——鲁能集团已经易手,被人廉价收购,成为私企,而收购过程极其隐秘和复杂,外行根本看不明白。但报导暗示,整个收购的幕后黑手是一位"曾姓公子"。

报导说,鲁能横跨煤电、矿业、房地产、工程建设、金融、体育等多项产业,因而被称为三产多经企业。总规模不仅超过母体山东电力集团,也超过胜利油田、兖州煤矿、海尔集团等其他知名本地企业巨头。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截至○五年底的资料,鲁能集团以总资产七百三十八亿元傲居山东企业第一。但鲜为人知的事,在内部人严密运作下,"经过一年来的辗转腾挪,这个庞大的企业王国已悄然易主。"而这个七百三十八亿资产的大型国企,收购价仅得三十七点三亿元。换言之,在这个资产转换过程中,整整七百亿国家资产被吃掉。

据这篇报导,收购鲁能的是两家位于北京的企业——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

关于这两家公司的背景,报导说:"鲁能两个新主人的名称,在鲁能内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一度被称为绝密中的绝密;如今,正是这两家名不见经传的神秘公司,成为这一大型综合性财团的绝对控股人。从这两家幸运的新股东往上追溯,则是层层迭迭密如蛛网的股权转让与交易网。""今天的鲁能究竟属于谁?云深不知处,答案在这张网中。"

财经杂志公布了鲁能集团新一届董事会的名单。代表新大股东进入鲁能集团董事会的国源联合董事长李彬年仅三十六岁,是内蒙古包头市人氏(意味此人只是个代理人)。报导说:"最为神秘的是首大能源派出两名董事之一的首大能源子公司首大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曾鸣,",并指出,中国证券报在一月十七日报导鲁能董事会名单,"就隐藏了这位曾姓公子的名字。"很多人怀疑,这位叫曾鸣的人实际就是曾庆红的独子曾伟。

中纪委调查曾伟澳洲买豪宅事件

报导说,二○○六年十二月,当时的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陈望祥曾具名上书国务院,请求国务院成立专门调查组,查清鲁能产权转变中可能涉及的"腐败问题"。但这封信的下落是石沉大海。

据消息人士说,当时鲁能案实际已引起中央关注,但在曾庆红的幕后运作下,案子不了了之。而财经杂志的创办人胡舒立因为这篇报导得罪曾庆红于二○○九年被迫离开财经杂志。但据坊间传闻,现任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一直是胡舒立的支持者。有大校军衔的军队作家辛子陵二○一一年二月在中国科技部老干部座谈会上讲话,谈到了曾庆红子曾伟的问题,也遭到软禁的迫害。

后来据一些媒体揭露说,这位曾公子先是从国家银行贷款七千万收购山西一座煤矿,通过一家有关系的评估公司,将煤矿作价七亿五千万卖给鲁能。经过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层层运作,最后以三十三亿元吃下了资产达七百三十八亿的鲁能。而鲁能这个七百亿可能也是过低评估,以利曾公子的收购。鲁能的实际价值可能高达一千一百亿。

在鲁能产权转移案曝光的○七年,曾庆红儿子曾伟即离国移民澳洲悉尼,不排除是避祸出走。二○○八年三月七日曾伟和他的妻子蒋梅在悉尼买了一栋三千二百四十万澳币的超级豪宅,据称是当时澳洲房产交易史上第三昂贵的豪宅交易,其后又用了五百万澳币翻新装修。据悉,中纪委在调查中认为曾伟澳洲买豪宅是非法资产转移。

曾庆淮:曾庆红的替身与白手套

消息人士说,中央查周永康家族和亲信的腐败问题,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曾庆红家族。曾庆红侄女曾宝宝(曾庆红兄弟曾庆淮女儿,今年三十八岁)是香港上市的大陆房地产公司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执行董事。二○一○年花样年在港上市,媒体报导作为花样年大股东的曾宝宝身家达到约七十亿八千万港元,足以跻身胡润内地女富豪榜前二十位。

香港南华早报称,去年八月一日在北京西站被捕的周永康家族"管家"、四川商人吴兵与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家族有生意往来。南华早报查阅公开资料后发现,花样年与吴兵的中旭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拥有花样年的成都子公司。花样年拥58.8%、中旭拥10%,另有一邱姓女子掌31.2%股份,其身份不明,但名字与吴兵妻子相同。该报怀疑邱姓女子就是吴兵的老婆。南华早报说,吴兵与曾宝宝父亲曾庆淮关系密切,中旭曾多次资助或协办曾庆怀筹办的大型文艺活动。

而且最近多位影视大亨出事,也可能与曾庆淮有关。曾庆淮身份颇为神秘,正式官衔仅是文化部驻港特派员,但很多人视他为中国文艺界的幕后大老,有的甚至怀疑他有特工背景。二○○三年曾庆红任中央港澳小组组长,统管港澳事务,曾庆淮可能就是其兄在港澳事务上的分身。曾庆淮还可能是曾氏家族染指各种肮脏事务的白手套。北京一直传说宋祖英就是由他介绍给江泽民。

一月九日在香港上市的文化中国传播集团突然不寻常地宣布停牌,同时传出董事长、中国影艺界大亨董平被带走调查,传与周永康案有关。这位影艺界大亨也与曾庆淮关系非常密切,他投资的《荆轲刺秦王》、《建党伟业》等是曾庆淮组织策划的主旋律片,曾庆淮还是《建党伟业》的总顾问。

曾庆红涉及江系石油帮权斗甚深

曾庆红是江泽民的主要谋臣,有人说江泽民能登上大位,与曾庆红的出谋划策不无关系。在江泽民朝代,曾被视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历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及中组部部长等实权职务,掌控了党的人事大权。其后胡锦涛、习近平两朝人事,传都有曾庆红插手。

习近平反腐败,涉及中下层,应该是真反腐,但涉及高层,反腐是假,权力斗争才是本质。曾庆红家族成为与周永康并列的反腐目标。北京消息人士说,主要是曾家大家长曾庆红介入涉及十八大前后中共高层自六四以来最激烈的权力内斗,站错了队,成了习近平的政敌。他说,当年周永康能上位就是靠江泽民和曾庆红的鼎力支持。曾庆红十七大下台后,与周永康来往相当密切,因为曾庆红是著名的权谋家,被认为在周永康的阴谋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另外是两人都先后出身石油系统,有许多共同利益。习近平上台后,拿他开刀,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文章刚完篇,就爆出国际调查记者联盟披露中国权贵家族在海外避税天堂设离岸公司的天大新闻,习近平和温家宝的家人都在名单上,由于正值中共高层权力斗争激烈之时,网上出现了一种猜测说法:国际调查记者联盟披露的名单,有习近平、温家宝、胡锦涛、李鹏和邓小平家人,但为何独独没有江泽民派系?没有江泽民曾庆红和周永康,怀疑外电材料是江系周系透露出去的。为了给周永康解围。是否背后有中共某派系在搞鬼?

据国际调查记者联盟报导,联盟总监莱尔(Gerard Ryle)是在二○一一年十一月获得匿名爆料者提供的一个装有离岸金融数据的外置式硬盘,里面储存二百五十万份文件,记录一百七十多个国家的个人和公司所持有的十二万家离岸公司资料。而这个时候正是中共高层为争夺十八大权位激烈内斗之时,也是王立军薄熙来事件要爆发的前夕。怀疑论者认为,不排除这位匿名爆料者有江泽民派系背景。最近落马的公安部副部长李东生即指是向彭博通讯社披露习近平家人敛财的爆料者。他们可能希望国际调查记者联会在十八大之前公布调查结果以影响十八大人事,但没有想到最后公布竟然是十八大已召开之后。

据北京消息人士说,看来周永康被处理已成定局,但对如何处理,党内可能仍然分歧很大,习近平无法摆平,妥协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月底中国农历新年即至,不可能有处理周永康的消息。过完春节,离三月两会还有一个月时间,不排除宣布对周永康的处理。即将到来的中央领导人春节慰问老干部的例牌活动,若无周永康之名,则可判断已经死定。这是周永康案的一个看点。总之,中共高层的内斗仍然相当激烈。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