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8日星期日

墙外楼: 西西河:朝鲜曾经比中国富得流油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It's easy: sign up in under 10 seconds, tell us what kind of eBooks you love & we'll email you a list of deals every day - FREE! Join now!
From our sponsors
西西河:朝鲜曾经比中国富得流油
May 18th 2014, 09:26, by 墙外仙

百战长缨

朝鲜就是苏联的小弟。长期以来,特别注重发展重工业。四十年前,朝鲜拥有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机床厂。说大,是指他们人多,厂房面积大。小小的朝鲜弄这么大的机床厂干什么。就是生产普通车床,普通铣床等等。供应华约组织各国。当年中国也买了不少。朝鲜机床都是苏联钢材苏联工艺做的。结实耐用。虽说技术指标不先进,但是作为普通机床还是可以的。

朝鲜还有号称为亚洲第几大的石油化工厂。自己不产石油,弄那么大的炼油厂干什么?全靠苏联供给石油。一开始还是红火。生产大量维尼龙,做衣服不要棉花了。腾出农田种粮食。1970年代朝鲜大米折合人民币四分钱一斤。人民吃的个个肚儿圆。

朝鲜的钢铁厂也是苏联援建的。超级巨大。当然上述世界第几的巨大工厂最后都根本没有全部完工。要是真的完工了,朝鲜会提前中国三十年充满了雾霾。南朝鲜的空气比现在更加污染。但是朝鲜钢铁厂完全是用的苏联铁矿石。自己有矿山,但是勘探,开采,选矿等等花钱太多金日成也等不及。进口矿石当然是走捷径。

那时候朝鲜的小日子真是比中国好哇。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中国的朝鲜族人跑朝鲜去了。我们这边也不拦着。朝鲜那边敞开接受。当时人家那边就缺劳动力呢。

有个叫金雁的,就是卖花姑娘那个编剧。长影的。去了朝鲜。从此过上了无比幸福地生活。

我们当时能造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朝鲜能造六千吨水压机。那工业能力没得说。铁路早我们多少年全都电气化了。

能源基本上全是煤炭发电。煤炭也是苏联给的。巴掌大的小国家,苏联从牙缝里边省出一点石油,煤炭,铁矿石,足够朝鲜饱餐的了。那时候的朝鲜,真像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那样。美极啦。

那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谈判代表还在朝鲜。那扮相就寒酸的令人不敢恭维了。一身军便服。没军衔。跟朝鲜人民军谈判代表那一身将军呢的将校服大皮靴全身花里胡哨的各种零碎相比,简直就是叫花子。而且,志愿军代表全靠人民军代表保护。因为朝鲜那时候国力雄壮。苏联为了欧洲前线利益,也挑唆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制造紧张空气。所以,朝鲜人民军代表经常寻衅跟美国代表打架。

为了打架的需要。人民军代表都是从特战部队挑出来的。特别能打。两句话不投机,上去就拳脚相加。这时候志愿军代表就赶快往后跑。人民军代表别看个子小,一个顶仨。把美军代表南朝鲜代表打得鼻青脸肿四脚朝天。最豪横的一次就是美军到非军事区伐树,朝鲜代表制止。美军把砍树的斧头扔向朝鲜人民军,被人民军代表凌空接住,然后反手劈向美军。当场剁掉美军半个脑袋。

那个斧头是澳大利亚出产的。朝鲜人民军还说要把澳大利亚一勺烩。那气势那豪迈那冲天的斗志……;如今都成了过眼风云。

苏联一垮台,朝鲜就惨喽。一夜之间,石油没有了。煤炭没有了。铁矿石没有了。当然,也就没电了。整个北朝鲜基本上全靠中朝边境的水丰发电站,那点电够个屁。农田里的拖拉机没有油了。地里粮食产量一落千丈。所以,从此北朝鲜走上了减肥的道路。

幸亏当年朝鲜人嫌麻烦,没开采自己的铁矿。如今全都留给了中国人。中国奸商才花一点点钱,就把朝鲜铁矿石弄到手了。朝鲜那边只能靠耍小聪明,坑骗中国个体户捞点银子。总体上,木材,铁矿,煤矿,都归了中国人。南朝鲜想高价买,但是又要跟美军搞军演,朝鲜就是想把这些资源卖给他们多赚几个钱,也不行。所以,大家看到飘姐姐跟美军眉来眼去又搞演习啦。大家应该高兴。这就意味着,朝鲜的便宜铁矿石便宜煤炭便宜木材还得往中国运输。你说,朝鲜能不恨中国人吗?

朝鲜恨我们就对了。自从朝鲜发明了主体思想以后,实际上宣布了不再尊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彻底堕落成为封建帝制国家。只不过还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为了宣示金家王朝的合法性,必须转移国内视线。得要扩充军备,全民皆兵。实际上,朝鲜裁减军队员额三分之二一点问题没有。飘姐姐敢打北朝鲜?扯她娘的JB蛋吧。北朝鲜真的要发展经济,办法多的是。比如说,三八线交给中国人民志愿军防守。然后自己把军队裁掉百分之九十,一扑心地搞生产不行吗。中国不要说派军队,就是在三八线插上几个稻草人,飘姐姐都不敢动窝。

但是不行。如此一来,实行市场经济,金家王朝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市场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不能跨越的。那不行。所以,朝鲜要白头山血统。就是说,除了金三胖,谁都不能领导朝鲜人民。

朝鲜的穷苦,还要继续下去。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邱林:美国走向衰落中国能占到什么便宜?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ousands of Free eBooks

BookBub brings you free & bargain national bestselling eBooks in the genres of your choice! Sign up now & join 1.5 million happy readers.
From our sponsors
邱林:美国走向衰落中国能占到什么便宜?
May 18th 2014, 09:31, by 墙外仙

  进入2014年,国际舆论场在"唱衰"中国(即中国经济"崩溃"论)的同时,也在"唱衰"美国。近日,《纽约时报》发表该报专栏作家弗兰克•布鲁尼题为《走向衰落的美国》的文章称,上周,世界银行一家分支机构的预测认为,中国经济可能在2014年底超过美国,终结美国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地位。

  布鲁尼写道,虽然世界银行算法存有争议,但我们(美国)滑落到世界第二似乎不可避免,以至于目前大多数美国人都以为,我们已经落后了。事实上美国真的还是世界第一,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这样认为。

  的确,过去六年,盖洛普民意调查询问哪个国家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时,美国人更多人作出的答案是中国,而不是美国。2014年,回答中国和美国的人是52%对31%,两个数字的差距可谓惊人。

  有一组数据似乎可以支撑这一观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的《世界经济展望》,以市场价格衡量,1969年时,美国占全球收入的36%。到2000年时,这一比例降至31%

  。随后,该数字开始直线下滑。到2010年时,美国在全球收入中所占比例仅为23.1%。在1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占比下滑了7个百分点。这一下滑有一半以上是出现在"大衰退"之前。

  回头看,2000年时,中国的经济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八分之一。今天,这一比例已升至45%,而且这还是基于当前汇率得出的。如果中国再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中国经济的估值还将大幅提高。无论以哪种重要指标衡量,过去十年间的这种变化都难称"相当稳定";相反,这种变化可谓极其迅速。

  不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以及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评价不同的是,在世行上周作出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的预测时,被半数以上的中国民众所否定。

  近日,在国内一家知名网站进行的公众态度调查结果显示,50.8%的民众不认同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即便美国衰落,那么,中国是不是可以替代美国的位置?多数中国人认为这也是不可能的。

  现在有一种说法,自从美国接过英国经济规模全球第一的位置时,美国人总是沾沾自喜,因而有着错误估计自身实力的漫长历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卫星后,许多人认为苏联可能会占美国的上风,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如今是中国。当然,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增长也许会帮助中国在实力资源方面缩小与美国的差距,然而,这未必表明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再说,美国如果持续走向衰落,中国或许占不到什么便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治、经济、金融等方面的相互依赖,已经使中美两国成为"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战略伙伴。

  例如,2013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已经达到创记录的5210亿美元。至2013年底,中美双向投资额累计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美国大量进口中国产品为国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中国目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据美国官方统计,截至2014年2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272万亿美元。这说明,美国无法消化中国经济衰退的后果,同样,中国也不能承受美国走向衰落带来的混乱。

  想一想,如果美国真的衰退了,有哪个国家具备能力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呢?

  首先,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将受许多内外约束,显然不具备接班条件。

  其次,若由欧盟、俄罗斯或者德国、日本担任,它们中的哪一个能有足够的实力,像美国那样给国际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建设提供"公共物品"呢?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尚不足以抵消美国经济衰退所产生的冲击——中国以及欧盟、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消费需求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美国市场来推动的。因而美国走向衰落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中国更希望美国有一个缓慢和"相对"衰落的过程,理性地与美国共处,塑造一个更多受到制约并且愿意与中国互利合作的美国,使之更负责任,恐怕才是中国比较现实的目标。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杨行长,请不要过于傲慢:银行凭什么赚大钱?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ousands of Free eBooks

BookBub brings you free & bargain national bestselling eBooks in the genres of your choice! Sign up now & join 1.5 million happy readers.
From our sponsors
杨行长,请不要过于傲慢:银行凭什么赚大钱?
May 18th 2014, 06:51, by 墙外仙

周展宏

4月18日,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在"2014年第十一届北大赛瑟(CCISSR)论坛"上发表了一个演讲,他的核心观点是我国银行不存在垄断,银行利润率不高,赚钱是因为规模大,同时,他还认为民营银行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贷款难。

杨行长当然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大银行家,因为他曾经管理着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作为曾经的媒体人,我在工行市值和规模双双称冠全球时采访过他,是那种低调、严谨的同时又不乏傲慢的银行家——值得注意的是,傲慢大概是银行家普遍的特征,他们一方面手握大笔从公众吸收来的低成本资金,另一方面则面对嗷嗷待哺的缺钱企业或者个人,他们确实有傲慢的资本。

杨行长最近发表的观点不管听起来有多么刺耳,如果仅仅从字面和数字上看,却都是事实,这体现了他作为银行家严谨的一面。但问题在于既成事实并不等于是合理的,而且形成既成事实背后的发展路径更值得商榷,不谈问题而只谈被公众误读的事实,我觉得这体现了他傲慢的一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杨行长所说的银行的规模效应。杨行长将我国银行与工业的ROA(总资产收益率)进行了对比,"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的资产回报率大概是7%左右,我国银行业平均资产回报率大概不到1.3%",杨行长没有说出口的话是,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比,中国银行业的ROA并不高。杨行长之所以没有将后面的话说出来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他的这个对比有多荒唐。银行是高杠杆的生意,杠杆率可达12倍,而普通工业企业的杠杆率在2倍为合理,也就是说如果银行的ROA要与工业企业齐平的话,那银行的ROE可是要超过70%的!

杨行长指出银行业之所以这么赚钱是因为规模大,这是事实,但是规模大是如何发生的呢?能力圈(微信号:AbilityCircle)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不畅。中国证券市场的审批制饱受有识之士的诟病。一般来说,这些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仍然是从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即认为审批制人为导致证券市场供给的稀缺,因此导致了高估值和权力寻租。然而,我认为企业不能便捷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其实人为地逼迫它们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进而也使得银行这个融资渠道变得紧俏,由此也导致银行资产规模快速膨胀。间接融资的成本往往高于直接融资,因此,中国企业间接融资远远高于直接融资的事实在我看来,更大的问题是导致了整体经济运营效率的下降。

关于股权融资,我们知道中国证券市场间歇性的IPO暂停和重启也是一大奇观,自2012年11月中旬至2013年12月,IPO在没有明示的情况下实质上暂停了,去年年底重启之后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也已经是一个长长的故事,相信读者诸君对此记忆犹深,我就不再赘述。而企业直接融资的另一种渠道债券融资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大力的发展,根据中央结算公司债券信息部发布的《2013年度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2013年,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共计331只,发行量2717.30亿元,仅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3.12%。而政策性银行债和国债在发行规模中占据主要地位,二者发行量合计约占发行总量的59.05%。可用来对比的是,美国以企业为发行主体的债券产品则占据了债券整体规模的60%以上(2005年的数据)。中国累计发行的各类债券的发行量占比如下图:

银行规模大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在普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大银行的直接融资渠道却很畅通。杨行长显然不认为现在火热的民营银行能够抛起什么风浪,因为他很清楚银行业的规模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在这一点上,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而且我认为这些新设的民营银行在风险管理能力上也有不足(请参看《民营银行难以撼动银行业》)。不过,中国的大银行在过去十几年中为什么能够快速扩大自己的规模,而没有受到资本金的牵绊呢?以杨行长曾经领导的工商银行为例,2004年只有5万亿资产,而到2013年则有19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6%。除了大银行本身业绩增长之外,通过资本直接融资补充资本金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据Wind统计(如下表),五大行上市后的直接融资总额达1.2万亿,其中债券融资8, 533亿,股权融资3, 430亿。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60%以上的利润是由16家上市的银行贡献的,这一现象对不少投资者造成了困扰,但杨行长在演讲中指出"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利润额大概是我国银行业利润总额的3倍"。我认为,这从侧面证明中国有大量工业企业无法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因此,才导致银行业的利润在上市公司总利润中的占比奇高。

第三,贷款利率市场化而存款利率非市场化则是银行能够通过做大规模赚大钱的又一个原因。中国的贷款利率早已经市场化,对于中小企业,银行往往会上浮贷款利率,但对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像中石油、中移动这样大型国有企业,银行往往会下浮利率向它们发放贷款,在银行业,热衷于向那此信用好的大企业放贷被称为"垒大户"。银行能够"垒大户"实际上也是其规模能够迅速扩大的原因,而银行之所以能够"垒大户"则与银行较低的资金成本有关。

中国的存款利率市场是部分市场化的,对于居民和普通企业,存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而在金融同业市场,存款市场利率是市场化的。余额宝正是将居民的钱以货币基金的形式集中起来投资于金融同业市场,使得存款利率市场化在没有官方许可的情况下成为既成事实——而我认为此举对中国金融改革意义重大,如欲了解这方面更多的观点,请参看我撰写的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系列文章。那么,读者或许好奇,银行按照市场化利率计价的存款占总体存款的比例有多少呢?根据高善文等人的研究,中国银行表内外合并起来,负债端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定价的产品"三七开",即银行存款中有30%是市场化定价的(请参看高善文等人的研究报告《利率市场化与余额宝的兴起》)。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中国大银行迅速做大规模的三个原因无一不与中国金融业存在的弊端相关,因此,将工商银行做成全世界最大的银行还不足以证明杨行长就是全世界最牛的银行家,傲慢一点可以,但也不要过于傲慢。

在存款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向大企业发放大量的低息贷款来做大规模,而如果银行的资金成本上升,它们能否向原来的大户转嫁成本是个巨大的问号。而同时,如果普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变得更加通畅的话,大银行流失大客户几乎是一个确定的事。因此,随着银行的贷款大户转而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银行就不得不转而去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市场,如果中国金融业未来真的按照这个路径发展,那一定程度上有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现在的大银行可能面临的前景就是缩减资产规模,通过更高的定价来获利,而不是如过去十几年一样,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来获利。在这个意义上,杨行长所说的做大规模然后赚大钱的商业模式其实是一个即将被淘汰的商业模式,它并不是一个值得拿出来炫耀吹嘘的商业模式,虽然我也不得不承认淘汰它的过程会相当漫长。

顺便说一句,前几天我去一家股份制银行办事,想同时在这家银行办个类似余额宝的银行宝宝,出乎我意料的是,银行理财柜台告诉我办不了,它们银行这个产品是要每天抢的。看来余额宝、理财通、百发这样的互联金融产品的出现,只是让银行恐慌了一时,并没有让它们真的下决心去消除活期存款和货币基金之间的障碍。因此,我推测类似余额宝的、基于互联网的货币基金产品将长时间存在,它们将持续侵蚀银行的活期存款份额,直至官方存款利率市场化真正实施。最后的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有时候企业太大了并不只是个优点,它也有船大难调头的缺点——相信杨行长对此一定有比我更深体会。银行显然已经看到互联网理财产品对自己存款的侵蚀,而且也推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但到了终端,策略执行仍然会走样。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博讯:中国金融即将崩盘,富人、官员逃的快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2014 Benchmark Report

Learn the ecommerce metrics that matter.
From our sponsors
博讯:中国金融即将崩盘,富人、官员逃的快
May 18th 2014, 06:39, by 墙外仙

中国多年的经济增长数字让世界眼花缭乱,专制下也能创造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家"不少开始怀疑自由市场经济将被缺乏信息透明和民主监督制度的中国经济战胜,中国暴发户出国大手笔采购奢侈名牌,让西方民众更觉得中国富的流油。而近期西方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然而,中共领导人在所谓"世界奇迹"的赞扬中,并不轻松。事实上,令中共最高领导人最苦恼的恰恰是经济问题。"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只看表象,不是严肃看待背后的问题,而是思考怎么从经济学解释,甚至怀疑自由市场经济的效率。其实,专制、国有经济如果比自由市场经济有效,无异于太阳从西方升起。中国的企业没有摆脱政府干预,而企业的发展很多是靠非法获取资源而达成。政府和官员过去20年,靠卖地、卖矿发财,也成就了不少像王健林这样的房产富豪。一个半数以上的财政收入靠卖地支撑的政府,银行贷款不看信用看关系,烂帐、呆账早让银行破产几次的经济,怎么能够持久?

中国经济泡沫早晚会破,但多年来对于其一次次破裂的预测,当局都通过转嫁危机给民众渡过难关。于是"经济学家"和"学者"开始编造理论,认为专制手段多,可以控制经济局势。最近,博讯从金融系统内部人士获悉,中国金融崩盘短期将会爆发。银行系统高官叫苦不迭,甚至私下说最多能挺几个月。

成也地产、败也在地产

1998年,从泰国发端世界金融危机,多年后,金融危机前建设的楼盘仍在荒芜。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原理,博讯2013年曾发表文章分析。中国的泡沫太庞大,大到中共高层睡不稳。中国的国企、社保基金、银行都投资到房产,全国人民用几代人累积的钱买房。而楼市的供应早已经超出需求,以至于全国各地鬼城遍地开花。正如博讯分析指出,房地产一直疯涨,这些涨价预期早已溶解到银行贷款、地皮价格上,如果中国房市不升,房地产商们就要破产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共房产政策是:稳中有升。而房地产滞销,政府担心楼市降价引发博讯分析中指出的连锁反应,命令房地产商不许降价。现在的问题是,不降价也卖不出,房地产商久了也无法支撑。

信息不透明,问题积累到无法救市

至今为止,不少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老板外逃的事件。事实上,以中国的信息透明度,恐怕没有几个企业不是背负巨债。仅徐明的实德一家就欠下120多亿的债。自由经济的核心是创造价值且经营有效的企业存活,有问题的企业早发现问题早关门。中国的问题就是再大的黑洞也要捂住,银行上万亿的坏账竟然可以一笔购销,称之为不良资产切割,其实就是让百姓买单。

中国政府可以操纵汇率,操纵股市,甚至可以不断开动印钞机,印出更多的人民币,但今年形势已经完全不同,资金外逃加剧,金融崩溃不可避免。博讯据美国负责吸引中国投资的人士透露,自去年三中全会,中国来投资的规模突然呈指数增长。营利机构全球金融诚信组织(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发布了《发展中国家非法资金流出:2001-2010》。该报告指出,2001-2010十年间,中国(大陆)因逃税、腐败和犯罪而产生的非法资金外流达2.74万亿美元,占全球各国非法资金外流的近50%,是非法资金流出最多的国家。有数据显示,最近中国每月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撤离或者外逃。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而因为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畸形,加剧外贸外汇的失衡。中国的外汇储备几个月可能会被清空。这正是当局最头疼的问题。

民众如何应对,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

这次金融出了问题,百姓还有能力买单吗?经过房市、股市、高税收、乱收费洗劫多次的中国人民,口袋早已空空,况且民众也变得比以往明智了。近日政府出手救市,股市仍然萎靡不振。

面对本次即将爆发的金融崩盘,民众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损失?

1、 在房市泡沫破裂前夜,不要轻易买房。很多民众买房后,面对楼盘大降价要求退房,不退就闹事。然而,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买房前多思考、多对比,以中国的经济水平,房价超过纽约是不是太离谱?各地楼盘滞销,鬼城那么多,房价必降。

2、 有多余房屋的抓紧将房屋出手。不要侥幸、不要贪心。

3、 如果有条件,尽量将闲置资金兑换成美元,而且美元尽量存外国银行,或者香港银行。因为中国银行系统一直违规运作,不顾保障金的安全比例,挪用太多的钱投资房地产等项目,况且民众存在银行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可能早不在银行了。这种状态下,经济一直增长,热钱不断进来,银行可以用新钱补旧钱,一旦热钱出逃(已经发生),资金外逃,银行就是一个空壳。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的联邦保险,一定存款额度下,西方银行倒闭了,联邦会照付。中国没有这样的机制,到时银行都没钱了,政府只有一个手段:特警、军人站岗,谁冲击银行就镇压。

而经济危机之前,官员、富豪获取的信息快,因此会提前准备,并安排资金出逃。中国官员、富豪资金外逃已经很明显,然而,民众还热衷于买房,将辛辛苦积攒的钱放在已破产的银行。任何经济危机发生,最受苦的是老百姓,这次风暴即将来临之前,百姓应该早作准备,减少损失。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中国工人讲述在喀麦隆遇袭经历:枪战打一整夜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Helpdesk Ticketing System

Award-winning helpdesk system with an inbuilt KBase, forums, canned responses & more. Try super user friendly Freshdesk today. (In 2 minutes, You'll set it up!)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工人讲述在喀麦隆遇袭经历:枪战打一整夜
May 18th 2014, 06:39, by 墙外仙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在喀麦隆极北省瓦扎地区一处营地16日晚遭到武装人员袭击,袭击中有1名中国人受伤、10人失踪。中水十六局副总经理、喀麦隆市场负责人蓝荣和17日向新华国际讲述了营地遭袭的惊魂一夜。

【枪战打一整夜】

据蓝荣和介绍,当地时间16日夜21时20分左右,中水十六局位于喀极北省瓦扎地区的项目营地附近传来枪声和手雷声,营地立即关闭全部内部照明,要求所有员工在室内隐蔽。项目负责人向当地政府、军警部门、中国驻喀使馆、业主等通报情况,请求救援。

约半小时后,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冲进营地,洗劫了一栋宿舍楼,并将营地内10部车辆全部发动。此后,营地内部及周围枪声更加激烈,匪徒与赶到的喀军警交火。17日凌晨0时30分左右,交火停息。项目组清点人数,在营地的52人中,2名女同胞全部安然无恙,1名男同胞肩部和腹部被流弹击中,一度昏迷,另有10人失踪。

另据报道,一名当地官员说,袭击者人数众多,乘坐5辆汽车前来。喀极北地区营地安保平时都由喀麦隆精英部队"快速干预营"负责。不过,部分士兵眼下已被抽调至首都雅温得,准备5月20日的国庆日阅兵式。

【使馆紧急处置】

蓝荣和说,喀军医给伤员做了简单处理之后,项目组决定将伤员送往离营地相对更近的乍得救治。

据中国驻乍得使馆官员介绍,接到通知后,中国驻乍得使馆临时代办刘玉俐立即安排馆员前往乍喀边境等候,并办理相关对接手续。上午9时左右,喀军方救护车经过4个多小时跋涉,抵达乍得首都恩贾梅纳。

在伤员抵达后,中国驻乍得使馆官员立即护送伤员前往中国援乍医疗队所在的中乍友谊医院救治。该伤员失血较多,幸运的是,流弹并未留在体内,目前神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可起床站立。中国援乍得医疗队正在驻地对伤员24小时监护观察,如果到今晚10点即中弹24小时后无不良发展,即可百分之百确认其没有生命危险。

【尚无组织认领】

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无组织声称对这一袭击事件负责,喀麦隆国防部与新闻部尚未就此事件公开表态。中国使馆已启动应急机制,与喀军方高层取得联系,要求喀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搜救我失联人员,如采取行动,应切实保障我失联人员生命安全,并切实保障我在极北地区其他人员安全。使馆正安排人员前往事发地区。中水十六局所属的中国电建集团应急工作组将于18日抵达喀麦隆。

喀极北省省会马鲁阿在首都雅温得以北1500多公里,交通不便,航班一周仅三次,如开车需近30个小时才能抵达。近年来,喀极北地区武装袭击事件频发,并多次发生人质绑架事件。去年2月19日,7名法国游客在达班加遭尼日利亚极端宗教组织"博科圣地"绑架,两个月后获释。11月,"博科圣地"又在极北省绑架了一名法国神职人员。今年以来,该地区多次发生不明身份武装分子袭击并与喀麦隆军警交火事件。

有报道援引当地官员的话称,这一袭击事件很可能由"博科圣地"制造。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