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从光大乌龙事件应该反思什么?】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证监会有意为IPO财务核查画上句号】
【形势要点:光大事件给操纵中国股市开了坏先例】
【形势要点:进出口银行发债流标并不是偶然事件】
【形势要点:美国调查摩根大通聘用中国高官子女情况】
【形势要点:债券市场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另一条渠道】
【形势要点:光伏行业的并购重组可能不会顺畅】
【形势要点:穆迪称利率市场化无法根除"影子银行"风险】
【形势要点:阿里巴巴提"两全"方案力保马云控制权】
【形势要点:国研中心称中国发生债务风险的概率较低】
【形势要点:银监会"8号文"显成效,同业资产明显压缩】
【形势要点:LME对港交所的业绩贡献超过10%】
【市场:人民币有效汇率7月重新扩大升值步伐】
【市场:中国内地投资者美股交易比重明显增长】
【形势要点:美联储报告为经济复苏乐观预期泼冷水】
【形势要点:欧洲监管层拟统一不良贷款定义摸底银行资产】
【形势要点:全球主要央行行长缺席将令央行年会黯然失色】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从光大乌龙事件应该反思什么?】
2013年8月16日,这个本来普通的日子注定会载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史册。由于光大证券投资部门的"乌龙"事件,导致中国股市出现大幅动荡,给投资者带来巨额损失。
坊间传闻的交易层面的原因是:8月16日上午11点多,光大证券做量化投资的部门拟购买3000万股50ETF,每份约1.64元,但错下单为3000万手,交易金额瞬间放大了100倍,金额约50亿元。此错误引发ETF基金自动购买成分蓝筹股以及其他程序化交易的资金迅速跟进场,银行石油石化等大蓝筹瞬时涨停,上证指数瞬间大涨5%。据不完全统计,16日上午,期指空头一共爆仓66.28亿,是有股指期货以来最大一次爆仓。
不过,据光大证券和中国证监会今天(8月18日)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同日,光大证券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注:这也是光大证券自己的解释)。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在今天傍晚的新闻发布会上也称,在11:02分下单之后在150秒内未得到回报反馈,就重复下单,导致大量产生,这是系统逻辑判断错误所致。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称,在核查中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但光大证券该项业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上海证监局已决定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责成公司整改,进行内部责任追究。同时,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
从中国证监会的表态来看,光大证券的错误似乎被归咎为系统问题,而不存在人为错误。虽然事件还在调查之中,但如果事件原因只是系统问题,而不从人的管理方面和风险控制方面来找原因,似乎不利于真正解决问题。
光大事件给本来在虚弱市况下煎熬的中国股市,又给了一记痛击。但这次看似偶然的事件,应该引起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国股市是否遗留一些系统问题没有解决?这会不会导致未来继续出现系统性风险?都值得好好反思。
综合市场人士的分析,光大事件有诸多疑问值得思考和追问:
第一,光大证券的交易行为将如何定性?是否应遭到惩处?若不加惩处,未来如果有投资机构恶意效法,并同时通过隐蔽关联方在期市做空等方式牟利,此类操纵市场的违规行为如何监管?
第二,在此事件中,券商的风险控制机制显然失灵,而整个交易所层面的风险控制也未能及时发挥作用,在本事件之后,监管部门会不会对券商、基金等投资机构的衍生品投资、量化投资、高频交易、自营业务、合规部门等各环节掀起一波"风险控制"的整顿?是否会对某些创新业务进行限制?
第三,目前机构可通过各种工具进行实质T+0交易,而个人投资者则难以做到。在光大事件中,两者交易能力的差距充分暴露了机构对个人投资者的强势套利行为,这会否引发监管部门加速改革交易制度?
第四,量化交易系统、高频交易系统在国内各大金融机构中已普遍应用。光大事件显示,一个量化系统的超常交易指令将在极短的时间里触发其他量化交易系统的连锁自动交易,触发金融市场极端事件。此类事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今后如何预防?将成为中央保持金融稳定的施政思路构成新的监管命题。
第五,此次事件暴露出中国股市极强的投机特色和操作。有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次事件最能体现A股特色的,不是11:06那惊心动魄的6分钟,而是11:30前十分钟的那一波拉升,将中国股市搏傻、投机、内幕消息、跟风等恶习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光大没有认错之前,一大批专家和媒体已为上涨找了各种借口,投机跟风的资金汹涌而入。这样的股市今后将如何发展,如何改革?这也是摆在所有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面前的问题。
第六,光大证券的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从事件最新发展来看,情况颇为不妙。先是中国证监会通报光大证券72.7亿"乌龙"交易,确认8月16日全天股市交易成交有效;而且证监会几乎接受了光大证券的原因解释。据网络媒体转引光大证券衍生品部门负责人的话说,出事部门策略投资部主要是追求风险对冲,事发之后部门确定尽量减仓,把一揽子股票换为ETF。当日减仓18亿,由于流动性问题,只能用股指期货对冲风险,这也是国际惯例。如果按这种说法,光大证券的乌龙事件以及此后的对冲操作,都没有什么大错误。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光大证券事件看似一颗偶然引爆的炸弹,但它所带来的影响、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不是一次偶然失误能够解释的。监管部门如何妥善应对此次危机,是大事化小,还是严厉处罚与深入反思?需要谨慎处理。否则,在给市场造成如此大损失的情况下,未来的诉讼狂潮、对监管的质疑,恐怕会汹涌而来!(AHJ)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证监会有意为IPO财务核查画上句号】
2012年底,证监会启动了史无前例的IPO在审企业专项财务核查,对800家拟IPO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性开展全面的核查。8月16日,这一核查终于被证监会画上了句号。证监会发言人表示,自2012年底启动IPO财务专项检查以来,已历经中介机构自查、对自查报告审核及抽查三个阶段。其中,自查阶段已于5月31日结束;审核部门对自查报告开展了全面审核,部分意见已反馈给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落实;抽查工作的现场阶段已全部结束,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归类汇总后将及时予以反馈,发现严重执业质量问题的,将移交有关部门依法严肃处理。根据对自查报告的审核及抽查工作,发现部分发行人存在财务会计处理不合规、内部控制薄弱、信息披露存在遗漏及描述不准确等情况;同时,部分中介机构在执业中未严格遵守执业准则,流于形式,执业质量有待提高。对存在问题,审核部门将在反馈意见和日常审核监管中予以关注并进行相应处理。相关情况证监会也将通报给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并通过培训、座谈等多种途径通报给业内,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从根本上提高IPO信息披露质量。在安邦(ANBOUND)看来,此次财务核所反映的财务质量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证监会有意对财务核查画上句号,可能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要在核查后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出台相关整改措施;另一方面,排队申报IPO的企业越来越多,对证监会也形成了不小的压力,IPO不能一拖再拖,尽早结束核查及整改有助于加快IPO开闸。(RYXD)
【形势要点:光大事件给操纵中国股市开了坏先例】
8月16日发生的光大证券乌龙操作事件,给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添了重重的一笔。事件发生时,一些权重指标股瞬间涨停,在权重指标股集体暴涨刺激下,上证指数从此前的下跌7点瞬间暴涨65点。这种指标股突然集体暴涨的情况,在中国股市历史上非常罕见。这次权重指标股突然在同一时间集体暴涨,显然属于非常明显的市场操纵行为。那么这次市场操纵行为需要多大的成本呢?有市场人士从盘中公开数据了解到,这次神秘资金暴拉权重指标股动用的资金情况大致如下:中石油5318万元,中石化4822万元,浦发银行1.06亿元,华夏银行3367万元,民生银行2.21亿元,招行1.17亿元,工行1.28亿元,农行1.32亿元,中行7968万元,兴业银行1.53亿元,中国人寿2622万元,保利地产1.35亿元,万科4639万元,中信证券2.6亿元,海通1.34亿元,方正证券9564万元。上述16只超级权重指标股累计动用资金约17.69亿元。考虑到还有其他一些权重稍轻的指标股也有一定涨幅,因此可以大致估计动用资金约20亿元。也就是说,区区20亿元资金,就可以在瞬时完全操控中国股市!如此看来,光大证券的乌龙事件给操纵中国股市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20亿元资金不是一个大数目,但如果在市场低迷的时候瞬间操作,将能够在中国股市引发极大的震动。(LHJ)
【形势要点:进出口银行发债流标并不是偶然事件】
受央行"锁长放短"操作影响,市场长期利率开始上扬。受此影响,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8月15日上午发行的3只金融债券,均以上限定价。不仅如此,其中两只债券还出现了流标。业内人士认为,口行债定价区间给的不合理,明显偏低。不过从供给来看,在上周的银行间市场,200亿元铁道债、300亿国开债、450亿国债和270亿口行债密集发行,规模合计1220亿元。如果算上755亿元到期央票,市场供给量逼近2000亿元;在需求端,经历了6月份的流动性冲击,资金价格中枢几乎较今年(2013年)前4月整体上行了100个基点,机构普遍维持谨慎态度,资金保有意愿浓烈;7月份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再次提速,过去被人为压低的资金成本面临上行动力。这一切都意味着,资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便宜,迫使投资者对债券收益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真正打压市场预期的是央行对2010年第69期央行票据开展了到期续做,规模755亿元,为7月份以来第三次央票到期续做。市场人士表示,3年期央票到期续做,导致回购操作对流动性缓解的利好和信心被吞噬殆尽,使得保流动性成为金融机构的第一要务,制约了机构的配置需求。受此影响,8月15日,政策性金融债2年、5年、10年期位置上行幅度达7-9个基点,国债收益率曲线10年期升至3.96%,为近年来绝对高位水平。目前,已有4家发行人宣布推迟债券发行计划。在安邦(ANBOUND)看来,进出口银行发债流标并不是偶然事件,这不过是近期利率债品种发行疲软的最新反应。上周二,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福娃债",除1年期品种外,其余期限品种中标利率均创出今年以来同期限国开债招标的最高水平。上周三,财政部发行新一期3年期国债,中标利率落在3.77%,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债券市场的融资受挫,这不仅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融资大有影响(要么失败,要么成本抬高),而且对在政策性金融债占比较高的债券市场以及整个融资市场的结构会有影响,而这种影响不可小视。(RYXD)
【形势要点:美国调查摩根大通聘用中国高官子女情况】
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活动正受到国内外监管层的重视。8月17日,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已经开始调查摩根大通(J.P.Morgan)是否在中国雇佣官员的子女,以帮助其赢得中国业务。据新浪网转引国外媒体报道称,涉事人员包括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之子以及前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之女。报道援引一份美国政府机密文件称,摩根大通曾雇佣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之子,随后摩根大通获得一些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重要业务,其中包括2011年摩根大通成为光大银行上市计划的12家财务顾问之一,以及2012年获得光大国际出售资产的业务。而张曙光之女被摩根大通香港支行雇佣后,摩根大通被选为中铁集团整体上市的保荐人之一。目前涉事两人均已离开摩根大通。报道强调,政府调查文件并没有明确将摩根大通的雇佣行为与其获得业务直接联系起来,也没有证据显示这些雇员是否帮助摩根大通获得相关业务。美国政府调查相关雇佣问题并不多见,尽管银行雇佣官员子女并不违法,但如果受雇者资质不足,或因其受雇而获得银行前所未有的业务,那么这项调查将会备受反腐部门的关注。8月18日,摩根大通驻香港发言人Marie Cheung在谈及相关调查时称,公司在上周的10-Q文件中公开披露了这一问题,目前正全力配合监管机构的调查。摩根大通在文件中称,已接到SEC执法部门的请求,要求该行提供对部分原香港雇员的聘用情况以及与某些客户业务关系的相关文件。摩根大通没有透露当事员工和客户的详细信息。据报道,摩根大通及其雇员均未被指控有不当行为。(LLX)
【形势要点:债券市场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另一条渠道】
在发达国家,债券市场一般是替代银行贷款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但在中国,债券市场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另一条渠道。根据央行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11月,金融债占中国债券市场的比重为32.13%。在债券市场中,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占比较大,例如国家开发银行在2012年本外币筹资近2.2万亿元人民币,仅人民币发债量就达到了1.2万亿。2012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行总额为6.4万亿元人民币,仅人民币发债量占比达到了18%。根据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仍是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占比65.33%。业内人士表示,绝大部分债券由国内银行持有和交易,实际上就把风险集中在银行系统,而其他大部分国家的风险已经分摊给投资者。银行成为债券的最大持有者,包括与地方政府有关联的债券,如果地方政府出现违约,它们的风险将会几倍放大,因为银行还向地方政府发放了贷款。发展债券市场的目标是降低资金对银行的依赖,但到了最后,中国债券市场的风险又再次回到银行。此外,中国债券市场由多个监管部门多头监管,中国央行监管短期及中期票据的发行,发改委负责审批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证监会负责审批公司债。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国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的封闭的,对投资者几乎不提供任何保护,国内的评级系统几乎会给每个公司授予最高评级,而且鲜有债券降级的案例。根据大智慧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发行债券的2908家中国企业中只有124家的评级被下调。在这些发行债券的企业中,有2444家评级为A或以上。在美国,穆迪仅去年就下调了240家债券发行企业的评级。截至7月1日,在逾2000家债券发行公司中,穆迪只对其中420家给出了A或以上的信用评级。安邦(ANBOUND)认为,虽然中国债券市场目前没有发行者违约,但其中的风险已经不可小视。(RYXD)
【形势要点:光伏行业的并购重组可能不会顺畅】
欧盟对华光伏的贸易纠纷虽已顺利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光伏行业的春天已经提前来到。事实上,考虑到严重过剩的产能,中国光伏行业的并购重组潮依然很难避免。近日,工信部在京召开"推进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座谈会"。会上传出信息,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将会同投资、财政、商务、税务、金融等部门共同研究,加快制定出台《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同时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等加强协同配合,加快推动国内光伏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与会人士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在兼并重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展开了深入讨论,并根据光伏行业发展特点、现状,结合已有经验和企业具体情况,对如何有效开展兼并重组工作提出了有关政策、金融、税收等多方面的建议。另据了解,针对光伏业兼并重组,除遵循以企业自愿为基本原则之外,地方政府可能会在未来电站项目开发审批时,适当将其与兼并整合当地光伏企业情况相挂钩,从而"倒逼"出企业参与兼并重组的积极性。在安邦(ANBOUND)的研究团队看来,与其他行业相仿,中国光伏行业的并购重组可能也不会顺畅。从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政府与光伏行业的利益很深,即使尚德宣布了破产重整,也只是对资产的清理,而不涉及产能的淘汰——这将直接损及地方上的就业及财政收入。在地方政府的阻力下,光伏行业的并购重组可能会拖拉很长时间,类似于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久拖不决,很可能也会在光伏行业中重现。(RLX)
【形势要点:穆迪称利率市场化无法根除"影子银行"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影子银行"风险是否会进一步恶化是监管机构最为担忧的。在穆迪评级副总裁、亚太区金融机构高级分析师胡斌看来,利率市场化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但是无法根除近30万亿的"影子银行"风险。很多人把中国"影子银行"的出现直接归咎于利率管制,这是相当片面的。利率市场化最大的意义在于促使资金需求方和借贷方更加透明、直接地定价。这表面上似乎可适当降低影子银行存在的必要,实则未必。比如,政府对商业银行每年和每月的贷款额度管控就使得很多融资活动不得不在银行体系之外发生,但是资金却通过各种形式来源于银行。只放开利率定价,而不取消贷款额度限制,利率价格并不真实,也很难控制"影子银行"的增长。根据穆迪的测算,仅有约10%的实际银行贷款采用原先0.7倍的贷款利率下限,央行完全放开贷款利率(不包含个人按揭贷款)对实际利差影响有限。但去年央行把存款利率上限拓宽0.1倍,穆迪就2013年的模拟情景显示,净息差(NIM)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达到10-13个基点,直接减少净利润796亿元。若进一步放松存款利率上限,高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水涨船高。一旦理财产品发生信用事件(直接违约或延迟兑付),会使相关的金融机构出现重大亏损。因此,利率市场化不会直接减少"影子银行"的风险,其实际意义在于倒逼目前缺失的存款保障和劣质银行退出机制。(RYXD)
【形势要点:阿里巴巴提"两全"方案力保马云控制权】
阿里巴巴今年内能否上市,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即使该公司聘请哪一家投资银行作上市保荐人,以及最终上市地点,至今仍未有任何决定,但据市场消息透露,阿里巴巴已研究出一个可行方案,既不用港交所破例重开A、B股制度,又可做到马云在董事局的控制权不被削弱,这方案一旦获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相信阿里巴巴势必拍板,落户港交所。消息指出,阿里巴巴早前成立一个自有的机构融资部门,为其上市前路作铺排,并聘请不少投资银行业内人士加盟。由于该部门人士均来自投资银行界别,故早已对上市工作非常熟悉,自然也一手包办此次阿里巴巴的上市程序。因此,即使阿里巴巴至今仍未正式委任任何保荐人,但据了解,该公司的上市文件、准备工作已一切就绪,只待其主席马云,一声令下即可全面启动。有投资银行界人士更说,其实由始至终,阿里巴巴也希望来港上市,除因为香港将是淘宝一个很大的市场外,也看好这个华人市场。不过,该公司一直不希望上市后,主席马云一方在董事局控制权被削弱,故希望能以Dual Class Structure(双重股份结构)形式,或以A、B股(即同股不同权)的形式上市,无奈香港不设此制度,美国才有,因此,才面临在美国或香港上市的取舍。不过,有分析指出,由于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牵涉太多个体零售网络商,若在美国上市,满足美国监管要求而进行的尽职审查难度非常高,以至阿里巴巴一向属意在香港上市。与此同时,市场也相信港交所为其重开A、B股的机会也近乎零。因此,消息指,在取舍过后,阿里巴巴的机构融资部,也有向香港有关监管当局提议一个两全其美的可行方案,即既不用港交所破例重推A、B股,又可解决董事局控制权问题,但方案尚未批准,细节未详。(BLX)
【形势要点:国研中心称中国发生债务风险的概率较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日前在京发布了《中国中长期负债能力与系统性风险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政府资产负债净值为11.3万亿人民币,发生债务风险的概率较低。我国政府资产负债率处于世界中等水平,近期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报告指出,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低速增长后,我国财政收入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同期财政支出增速也会下降,但由于支出刚性,增速下降幅度会低于财政收入。我国中央政府的整体负债水平会有一点程度提高,具体有四个特点:第一,即便考虑到隐性债务,并以窄口径统计政府资产,当前我国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性仍处于世界平均水平,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较低,风险可控;第二,由于我国GDP基数相对较大,债务占GDP的比重对GDP增长速度较为敏感。保持GDP相对高速增长,可以明显抑制债务水平提高;第三,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我国债务水平会逐步提高。按稳健情景测算,我国债务占GDP比重到2020年在26%左右。按高风险情景测算,我国债务水平占GDP比重到2020年在30%左右,在安全范围之内;第四,经济增速下降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高于收入增长速度,我国赤字率会有较明显的提高。2018年后,赤字率会逐步接近3%的警戒水平。为此,报告提出四点政策建议:首先,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其次,加快税制改革,平衡增收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再次,控制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最后,完善防范财政风险的相关制度建设。(RLX)
【形势要点:银监会"8号文"显成效,同业资产明显压缩】
距离今年3月底,银监会发布"8号文"已近5个月,日前有消息传出,银监会下发通知开始对银行执行"8号文"的情况进行检查。从通知的内容上来看,银监会此次的检查重点依旧对准银行理财投资"非标"的情况,将对银行"非标"进行全方位的摸底。不久前,浦发、华夏及兴业银行相继发布半年报,作为在同业业务上做的比较激进的股份制银行,三家报表中的同业资产情况备受各方关注。从半年报看,在监管层对同业业务风险的一再警示下,银行对同业业务资产均做了调整,并在规模上明显进行了压缩。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同业资产包括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以此计算,截至今年6月末,浦发银行(含子公司)同业资产总额为4717.1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了近29%;华夏银行(含子公司)同业资产总额为3029.41亿元,较上年末亦下降了15%。银行业内"同业之王"兴业银行的同业资产规模亦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从去年的1.17万亿元降至今年6月末的1.13万亿元,占资产比重也由36%降至31.89%。在最受关注的买入返售业务方面,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8561.58亿元,较年初增加了633.61亿元,增幅大降至7.99%,且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8.67个百分点。并且,买入返售业务收入金额仅231.48亿元,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为22.88%,也较上年末下降了0.87个百分点,且收入增速较上年末仅增加了7.01%。同样,华夏银行今年上半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1553.45亿元,较去年末压缩了约35%。由此观之,银监会"8号文"卓有成效。目前来看,在前述检查工作开展后,个别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购买非标资产的比重如果依然超标,后半年则还将面临处理这类"非标资产"的不小压力,同时,流动性管理也还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安邦(ANBOUND)预计,监管政策对同业业务的影响在今年末将体现得更加明显。(RLX)
【形势要点:LME对港交所的业绩贡献超过10%】
港交所去年12月完成伦敦收购金属交易所(LME)的交易,后者贡献首次并入港交所的中期业绩,期内的收入和股东应占盈利贡献分别为7.28亿元和2.67亿元,占整股16.40%和11.47%。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预期,两年后LME的贡献将更显著。占全球金属期货交易高达80%的LME,过往以回收成本模式运作,根据收购协议,港交所承诺于2015年1月前维持LME的收费,意味此后可以充分利用寡头垄断的优势,大刀阔斧地加费。李小加说:"现阶段我们作了很多投入,随着自行筹建的结算所LME CIear明年9月投入运作,估计LME的经营开支会减少,加上于2015年起转为商业模式运作后将提高收费……有信心届时LME对集团的贡献将更显著。"然而,正因为LME的市场占有率高,特别惹火,至今最少被卷入美国4宗涉及铝价和仓库市场反竞争和垄断的集体诉讼,成为港交所收购后的重要不稳定因素。港交所今年内暂不会为上述诉讼拨备。至于这些没完没了的集体诉讼会维持多久、造成多少财务影响、LME胜算有多大,李小加表示,目前处于初步阶段,港交所正了解相关诉讼的性质,现在未有足够信息,现阶段未知需要涉及多少开支。他又称,LME刚于7月展开为期三个月的咨询,收集市场对于仓库排队提货的意见,现有提货模式已沿用多年,若市场认为需要改变,LME会积极考虑。(BLX)
【市场:人民币有效汇率7月重新扩大升值步伐】
继6月升值势头明显放缓后,人民币有效汇率于7月重新扩大升值步伐。8月16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继续在升值轨道上运行,分别环比上升0.97%和0.82%。初步统计,截至今年7月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经连续10个月升值,名义有效汇率则连续7个月升值。以实际有效汇率为例,去年10月至今已经连续升值8.7%。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与当月人民币对多种货币中间价贬值的走势相背离。7月,人民币对日元中间价贬值1.3%,对欧元贬值1.84%,对英镑贬值0.15%,仅对美元中间价略升0.03%。分析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背离,是因为BIS采用的汇率标准并非是开盘中间价,更多采用市场即期汇率。而7月份人民币在即期市场涨势可观。进入8月以来,人民币在即期市场依旧强劲。8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1666,较前一日上涨30个基点。与此同时,即期汇率盘中再度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开盘后即升破6.11元大关。前述分析人士预测,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升值3%至5%。来自星展银行的第二季人民币动力指数调查报告也显示,星展人民币动力指数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55.1上升至第二季度的55.2。(LLX)
【市场:中国内地投资者美股交易比重明显增长】
今年上半年,受美国经济复苏影响,中国内地投资者对美股市场的投资热情出现爆发性增长。8月16日,国泰君安国际执行总裁阎峰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上半年客户美股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率上升至9%,他预计未来一两年内将达到30%。阎峰认为,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令国内投资者对美股投资兴趣大增。上半年,美股的交易额在总交易额的占比由去年的6%上升至9%。"实际上,最近两个月的美股交易额比重已经达到了两位数。"上半年数据显示,国泰君安国际经纪业务中香港本地市场交易量占比82%,美股交易量占9%,内地及其他市场占9%。阎峰预计,一两年后香港市场交易量占比会降低到50%左右,而美国市场将上升到30%。为配合投资者的全球化投资趋势,他们目前也在积极开发欧洲市场,相关的交易系统也在不断完善。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约20.4%,阎峰认为下半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投资者对内地经济的不确定性将有所降低,市场交投有望转暖,成交量还会有进一步增长。(LLX)
【形势要点:美联储报告为经济复苏乐观预期泼冷水】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明显,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美国下半年GDP将加快增长。不过,美国费城联储上周五(8月16日)公布的一份预测调查报告,为这种乐观预期泼了盆冷水。受调查的41位业内经济专家普遍认为,今年全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1.5%,这相比5月份调查中所预期的2.0%已明显走低。虽然,预期的下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商务部上月对历年GDP数据进行了调整。但经济学家却仍预计,2013年下半年经济的增长势头将弱于三个月前的预期。预测中值显示,第三季度实际GDP将增长2.2%,第四季度将增长2.3%,此前的预期分别为2.3%和2.7%。经济学家还预计2014年实际GDP将增长2.6%,低于5月份预计的2.8%。报告同时称,劳动力市场前景依然几乎没有变化。预期中值显示,第四季度失业率将降至7.3%,5月份的预期为7.4%,7月份失业率为7.4%。2014年全年平均失业率预计为7.1%。然而,经济学家同时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内的企业招聘活动或将升温。下半年非农就业人数平均每月将增加17.4万人,高于此前预计的15.8万人。预计2014年每月就业人数将增加18.01万人,和此前预计的18.04万人基本持平。各方同时预计,通货膨胀率将保持温和走势。预计2013年总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升幅为1.4%,2014年为2.0%,这相比5月份预期的1.7%和2.2%略有下降。另外,经济专家对自然失业率的预期中值为6.0%,最低为4.75%,最高为7.0%。(LLX)
【形势要点:欧洲监管层拟统一不良贷款定义摸底银行资产】
欧洲央行在成为欧元区银行业监管人之前的银行资产评估中,将要求银行使用统一的不良贷款定义,这将令各银行难以利用本地惯例隐瞒坏账。据国外媒体援引欧洲银监局(EBA)报道,在即将展开的银行资产审查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协调各国银行对贷款的分类方法。现在欧洲各国监管人使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定义问题或不良贷款,使得跨司法管辖领域的比较相当困难。欧洲央行希望在年底前开始评估欧元区17国中的主要银行的资产质量。这次评估将详细查银行是否已经预留足够多的现金应对可能无法偿还的债务,让欧洲央行在2014年年底前成为欧元区银行官方监管人之前彻底了解银行资产状况。与此同时,非欧元区国家的银行将接受本国监管机构资产评估。EBA将协调这两项调查。EBA的重点是各个国家的对贷款"分类问题",将着重关注一些市场的航运,商业房地产,和抵押贷款市场。EBA已经对欧盟范围内实施统一的不良贷款定义展开了咨询,并将在9月底前接近完成这个工作,从而能应用到接下来的资产评估中。穆迪分析在8月14日的发布报告中指出,协调不良贷款定义将为"未来一个新的欧洲银行压力测试打下基础","新标准将让欧洲央行这新监管人变得更可信,这正是银行业和投资者所迫切需要的"。2011年上一次欧洲银行压力测试没有发现一些银行隐藏的问题,这导致西班牙,爱尔兰,和塞浦路斯的银行业最终不得不谋求欧洲救助。今年5月,EBA决定把下一次压力测试推迟到2014年,欧洲范围内银行将面临更严格的资本审查。(LLX)
【形势要点:全球主要央行行长缺席将令央行年会黯然失色】
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全球央行会议将于北京时间周五(8月23日)拉开帷幕,会议为期三天,主题是"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全球尺度"。众所周知的是,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Ben S. Bernanke)已于2013年4月份早起宣布,由于日程冲突,其将缺席2013年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首次缺席杰克逊霍尔年会的美联储主席。有分析师认为,伯南克缺席2013年的全球央行年会,可能就意味着他会肯定会在2014年1月份离开美联储。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很多成员也不会出席此次年会。此外,欧洲央行(ECB)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和刚刚在7月份掌舵英国央行(BOE)的行长卡尼(Mark Carney)也将缺席,转而由其二把手——欧洲央行副行长康斯坦西奥(Vitor Constancio)和英国央行副行长毕恩(Charles Bean)——全权代表。在过去数年里,外汇投资者们都对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保持密切关注,以期从中寻找有关美联储政策的线索。比如,伯南克曾在2010年年会上暗示会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QE)政策,导致市场剧烈波动。从某种程度上讲,2013年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可能就要冷清得多;当然,如果有人在年会期间"泄漏"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数据,市场还是会大幅波动。市场仍然会期待从中发掘有关美联储及其缩减量化宽松(QE)政策可能性等问题的线索。(LLX)
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