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内
某种程度上,朱镕基比江泽民更加受关注。这位有"铁血宰相"之名的前总理,尽管也被诟病于埋下今日中国经济隐患,但总体而言,中国民众仍赞赏他在任时体现出来的雷厉风行,对信奉自由市场取向的商人和知识分子来说,朱镕基的市场化改革言论更是常被他们时时回忆。
就在在这样一种怀念情绪中,2009年出版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时洛阳纸贵,两年前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四卷本)同样引发媒体争相报道。
现在,第三本来了。《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出版,昨天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四地同步举行首发式,书中收录朱镕基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和前两次出版一样,门户编辑再次将这位作者的名字放上了首页顶端,其中,最热门的一个标题是"朱镕基新书今日出版,出版社称内容并非影射当下"。
是源自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南方系"本来就最不吝啬于向朱镕基表达好感,昨天,这家广东报纸把新书封面放大呈现在头版头条处,除了用一整版的《"我不会整人,讲完就完了"》摘录朱镕基在三次上海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还有对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的专访,即由其讲述《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内容契合时局,但并非刻意针对当下"之意:"他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刚进入市场经济的上海而言,都非常关键。从全国层面看,正值我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我们出版的朱镕基著作是'实录',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是把朱镕基同志过去工作中重要的、精彩的部分呈现出来。在书稿征求意见过程中就有不少中央部门和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反映,书中很多内容和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很契合,是一部很好的教材。这说明,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被配发的朱镕基批示文件影印件是1991年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对"投资黑箱"的初步剖析与若干建议》,图中可见,朱镕基在报告上方批语:"此文可称'官僚主义大全',呜呼上海,不改革,要完蛋。请送与"黑箱"有关的所有人员看看(如有一万人,就印一万份,市政府出钱),议论一下,看这样下去,浦东能否开发,上海有无前途,然后请叶龙蜚、杨昌基同志拿起大斧来砍。我希望不要一砍又要砍几年,成为另一个'黑箱'。我只提一句忠告,我们为什么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这种语气,与朱镕基在其广受好评的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妙语连珠,可谓一脉相承。于是,在昨天的各家门户网站及微博论坛上,不仅是《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中的语录——"空谈误国,空谈恐怕还少些,但清谈不少,清谈也误国"、"现在这样一种分配政策不利于党联系群众"、民众非常不满"刑不上大夫"等——四处张贴,他1988年就任上海市长前的演讲视频更是被发掘了出来。充满历史感的录像画面中,他向在场的人大代表发誓要在当选后解决副食品问题、教育问题、住房交通问题、吃喝送礼问题、政府人浮于事问题……
当年,他用"难以启齿"来形容自己的政绩:"我自己的特点、我的信条就是独立思考,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我认为就应该怎么讲。我是一个孤儿,我的父母很早就死了,我没有见过我的父亲,我也没有兄弟姐妹。我1947年找到了党,觉得党就是我的母亲,我是全心全意地把党当作我的母亲的。所以我讲什么话都没有顾忌,只要是认为有利于党的事情我就要讲,即使错误地处理了我,我也不计较"。
在这段15年前的历史视频中,他与人生后半段最重要政治搭档、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间的一段台上交流,更是在经由凤凰和新浪首页推荐后,传布甚广。在话筒前,朱镕基说,"我性情很急躁,缺乏领导者的涵养,干工作急于求成,对下面干部要求过急、批评过严。这一点我应该向江泽民同志好好学习";此时,传来主席台中央的江泽民的画外音,"这一点我跟镕基同志差不多,我们两个有共同的性格";朱镕基笑着回头,"那你比我好得多了";江泽民再插话,而且是除了他的扬州口音外,又加上了沪上俚语:"我们两个人都没有坏心……上海人讲'吃相难看'"。在两位本地最高领导的轻松自嘲中,台下更是爆发出热烈的哄笑和掌声。
网络媒体对前总理风采的追逐,沿续到了今晨各地报纸上,尤其是在上海。昨天午后,本地最畅销的新民晚报就是将"《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首发"的消息放在头版顶部,并大幅配发书城展示场景,宣布《当年社会热点话题,勾起上海读者回忆》;在解放日报的带领下,今天出版的新闻晨报,则是将编辑重心放在了老市长的反腐宣言上,头版大字引用的是那句"不克服官僚主义,上海没有前途",而后用一整版的新书选摘表达期待:"读一读,当年警言直言诤言;敲一敲,今日庸官懒官贪官"。
东方早报提前一天就开始了怀念。在"我没有别的目的,我只是要为上海人民服务好"的朱镕基语录后面,大篇幅摘录的是他"进一步开放上海是上海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的指示。今晨,这份对"改革开放劲头"的盼望,更是延续到社论《不改革,无出路》中:"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在8月10日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海)研讨会上透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上半年在上海调研时,曾三问上海市的主要领导:上海到底是要政策还是要改革?杨雄市长的答复是:'我们没要政策,我们要改革。'总理肯定了上海在改革态度上的积极和主动,并强调一定要把改革放在第一位,制度创新放在第一位……据刚刚出版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披露,1991年1月12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朱镕基曾就造成'投资黑箱'的官僚主义问题批示道:'呜呼上海,不改革,要完蛋。'那时的上海,经济体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发展举步维艰,队伍士气低落,用朱镕基的话说就是'坐在火山上,不知哪一天会暴发'。当年打开局面、推动上海复兴,靠的是开启市场化取向的全面改革。如今,上海又一次站在了大转型、大调整的重要历史关口。与22年前一样,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海就难有出路,就可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功亏一篑。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制度全方位创新,上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上海是如此,全国也一样。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能够依靠的,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制度创新"。
作为专业媒体,第一财经日报几乎异口同声,也在用社论高呼《"要改革"是要红利要未来》,并请来当年的"皇甫平"作者、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总编辑周瑞金发表《他被小平赞为"懂经济"的领导人》:"今天,读了《实录》,广大读者一定能从书中体会到,当年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局面,镕基同志始终是一位坚定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卓越的领导者和实践者。今天上海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就有镕基同志当年留给上海的一份宝贵的心血和财富"。
一财网更是在昨天下午直接了当地写出了《为何怀念朱镕基?》,宣布"朱总在上海强调'高效'、'廉政',还有这个过程他体现出来的品格"是新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之处:"朱镕基的新书出版,是我们怀念他那个时代的一个契机,我们也希望他的那种廉政、高效的理念能够兑现到当下的社会。笔者问过最近接触朱镕基的人,对当下是否有一些看法,而他们多半笑而不语。还有人说,出版这些书并非针对当下问题,但实际上从数千万字中挑选出几十万字,这种挑选的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传递,因为每一篇都是朱镕基亲自敲定的,懂的人会看到许多深意"。
是的,尽管出版社方面在说着"内容并非影射当下",但在那些需要托物言志的围观者心中,"改革偶像"的新书,无异于天赐良机。所以,在与同行们一道跟进《朱镕基近况:85岁腰板仍很直,关心时事会说"hold住"》式报道之余,凤凰网今晨就来重点推荐一番《重温朱镕基就是重温改革梦》。
是的,仍然是南方都市报。在昨晚借由@南都评论发表的留言中,这家媒体就已经高呼"'改革!改革!'之声让人心有戚戚焉":"从这位铁腕人物身上,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而这正是今日改革所欠缺的推进剂。更有意味的是,朱镕基在新书中一再谈到自己'发扬民主不够',这在改革歧义丛生的当下,尤为值得警醒"。
今晨,除了借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乔还田之口,再发一篇《"这是省部级领导的教科书"》,更用社评全面表达编辑部心声。"因为连续几本书稿的出版和引发热议,中国掀起了一股'朱镕基热',而在'朱镕基热'何以兴起这样的问题上,舆论几乎众口一词,认定这是公众对重启改革的殷殷期望"——以此开篇,南方都市报子规啼血般为改革鼓与呼:"'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98年,刚刚就任总理的朱镕基以此番极富个性的话语表达他改革的决心,让全国人民为之动容。从此,'改革者'成为这位大国总理最醒目的标签……可以说,重温朱镕基,就是重温改革梦,而正是这样的梦想曾经引领国人看轻任何艰难险阻"。
结语中,南方都市报既是自问,也是发问:"阅读《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注定难以轻松,这当然是由于改革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如何完成这一棒,谁说将来不会同样昭然载于史册呢?"
只不过,这样的问号,在那些可以更加直抒胸臆的微博意见领袖那里,早已有了答案。看着朱镕基当年那些对于反腐和改革的慷慨陈词,再看看今日随处可见的丑闻,@老徐时评劝告追随者:"他又出新书了,是他在上海时的讲话实录,里面有不少与当下异曲同工的说法,比如不改革就完蛋之类的。当年他信誓旦旦说给贪官准备了99口棺材,如平地惊雷让很多人高潮至今欲罢不能,结果贪官一个都没装进去。制度有缺陷去指望一两个能人,最后往往都会更加失望。寄希望于好的制度比盼望出救星更加靠谱"。
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