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墙外楼: 博讯:李克强将担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韩正升国务院副总理任副组长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Download This Ebook

Rising advertising costs, crowded inboxes, and discount-hunting shoppers. Are you ready to face the holiday ecommerce marketing challenge?
From our sponsors
博讯:李克强将担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韩正升国务院副总理任副组长
Nov 17th 2013, 12:38, by 墙外仙

日前传闻韩正上调北京,任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博讯获悉最新消息,李克强将担任该小组组长,韩正任副组长。
韩正确实会升任国务院副总理。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温州市委书记呼吁金融界相助温企:不能见死不救(坚决不能用民众的血汗钱去救那些高利贷者,要救可以首先股东权益全部归零,而且转移资产的要退回)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Launch your idea today.

Type FRIENDS in our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box for a free LaunchBit Startup Guide and turn your dream into reality!
From our sponsors
温州市委书记呼吁金融界相助温企:不能见死不救(坚决不能用民众的血汗钱去救那些高利贷者,要救可以首先股东权益全部归零,而且转移资产的要退回)
Nov 17th 2013, 12:43, by 墙外仙

"在我们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你们(金融界)伸出一只手来援助,不能见死不救。"浙江省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在15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表示,温州稳定看金融,金融业承担着重要艰巨的任务,这是今年内温州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2012年开始,温州GDP数据逐渐从低谷中走出,呈现"V"型逐步上扬曲线。2012年受宏观经济影响,GDP增速为6.7%。

温州市统计局10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温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74.03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GDP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中。"虽然整个趋势开始向好,但比较缓慢"。

记者了解到,纵观浙江11个地市2013年三季度GDP增速,较上半年保持不变为4个,有6个地市略有下降,仅有温州实现提高。

"这种发展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特别是企业的资金链、担保链的风险仍在蔓延,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还在迅速攀升。"陈一新说,必须要通过分析研究,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让2011年不良贷款率居持续攀升的问题再演。

他透露,金融界承诺的800亿贷款额度,尚240余亿的缺口,目前温州贷款明显不足。"本身资金就很紧张,贷款又不到位,到年底还要抽贷,温州企业怎么过日子?"

陈一新表示,温州社会是否稳定要看12月,而12月社会是否稳定则要看金融领域,要将它作为年内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如果金融领域今年能挺过去,温州今年的大局就会稳定。如果出问题了,那就会起连锁反应。"

对此,他呼吁高度关注金融风险,金融界发展与温州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我们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你们(金融界)伸出一只手来援助,不能见死不救。"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通用汽车抛弃上海?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Easy Facebook Retargeting

Bring back lost customers with the #1 Facebook Retargeting platform. Customers get $12 in sales for every $1 they spend. Start a 2-week complimentary trial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通用汽车抛弃上海?
Nov 17th 2013, 03:27, by 墙外仙

11月13日,通用汽车宣布,将在明年第二季度把国际运营总部从上海转到新加坡。

这是个令上海扼腕的选择,这次离开距离2004年6月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Wagoner宣布将通用汽车亚太区总部将从新加坡迁至中国上海,为时9年5个月。也许这不过是个普通的商业选择,但对致力于自贸区、致力于成为汽车研发、销售、生产基地的上海来说、致力于成为境内离岸中心的上海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表面说辞恐怕并不重要。2004年迁到上海时,原因是"通用汽车在亚太区业务的85%都集中在中国、韩国、日本等亚太东北部地区"。而现在,通用汽车国际业务传讯部副总裁LoriArpin说:"新加坡具备几方面的优势,比如它更靠近东盟、印度、中东和非洲等重要CIO市场。"鉴于中国仍是国际最大的汽车市场,这显然不是有力的理由。

事实也许是,通用判断中国市场需要特殊对待,而新加坡市场能够更好地面向全球与国际市场接轨。

2004通用汽车扑向上海,此前一年合资企业上海通用的销售量为20.1188万辆,同比增长81.6%,远高于国内乘用车67.7%的平均增速。当年上海通用的利润为79.85163亿元排名中国汽车企业第一,第二名是上海大众汽车,利润为73.4171亿元。

通用当年的亚太总部迁移颇具远见,时任董事长Wagoner表示,"中国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全球发展最迅速的汽车市场。我们能否在中国取得长期的成功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通用汽车公司整体成功和长远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上海作为亚太区的新总部,正证明了中国市场在通用汽车亚太地区及整个全球市场业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通用欧美区域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时,上海通用汽车在2010年成为创出国内首个年产销突破1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中国成为通用在全球最大的市场。

中国仍然是全球主力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3年1月到10月,中国生产汽车1785.44万辆,销售1781.58万辆,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3%,相比而言,全球车市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上升2.8%。去年通用汽车国际运营部370万辆的汽车销售中,250万辆销往中国,在中国市场占比13.6%。

竞争更加残酷,通用汽车承认中国市场增长放缓,风险上升,与大众、丰田以及在中国受到欢迎的德系车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经销商库存在上升,利润在下降。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Socia今年1月表示,为确保公司在中国的增长速度持续领先于行业增速,公司今年将在中国增加400家经销商,从去年底的3800家扩张至4200家。

并且,中国市场有时会受不可抗力的影响。去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集意见稿,目录中所列车型均为国产车。

党政机关反对浪费奢靡,豪车与茅台一样受到影响。今年6月,通用汽车公司估计中国豪车销量今年将增长4%,约为年初公司预计增速及整个行业增速的一半。这对于通用汽车是个打击,因为今年同月通用汽车公司在上海投资13亿美元新建的凯迪拉克工厂动工,投产两年后年产能力将达到160,000辆凯迪拉克,通用希望到2020年,实现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占有率提高三倍的计划。

国产化率的要求也是进入中国市场的门票,继普通车后豪车也进入国产化行列。中国汽车市场上的豪车品牌,很长时间内一直都是以进口产品为主,致力于提高国产化率的奥迪取得先机,中国豪车80%的市场份额被奥迪、宝马、奔驰和大众瓜分。继奥迪后,宝马、奔驰开始了大规模的国产化进程,奔驰公司也启动了将进口车与国产化的产品销量比例从原来的七成对三成,改变为三成对七成。这使得这些车辆专销中国,中国成为特殊的交易区域。

国产化率提升创造了特殊的区域,规避了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汇率风险,却使这些公司把中国市场视作特殊区域。

并不奇怪,今年8月通用汽车表示,已将关键的中国业务从国际业务中拆分出来,并交由沃尔沃汽车的前首席执行官Tim Lee管理。中国作为独立的业务被拆分,可进可退,而其他市场再次转移到新加坡手中。

中国是个重要市场,但中国不是国际市场,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则。从现阶段看,新加坡才是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中心之一,起码通用汽车的看法就是如此。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杨恒均:网民视角解读《决定》改革计划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杨恒均:网民视角解读《决定》改革计划
Nov 17th 2013, 03:32, by 墙外仙

如果在今年十月一日前,你曾经参加过旅行团, 你一定感受到一路上导游对你从"攻心"到"激将"、最终到"侮辱"的购物三部曲。我以前曾经参加过几次国内的"一日游",不得不说,那是我"最屈辱的日子"。

导游几乎都是从一上车就开始了转弯抹角的购物洗脑,我这位玩文字的博士也只好假装听不懂。可经过一、两个购物点之后,导游开始把精力对准不购物的我:"这位先生,赚钱就是要花的,旅游不花钱?你出来干什么?""先生看上去还不是太穷吧?是太小气吗?""你没有亲人吗?也没有朋友吗?不给他们买点东西?太不应该了吧?你这种男人,唉!" ……

这些激将法还算是文明的,难听的就不说了。一日之游,至少两个小时被一位比你小很多的导游这样不停地点评甚至侮辱人格,有时真忍不住想上去抽他一顿,又一想,算了吧,干脆花几千块钱,买一堆就是白痴都知道在任何一个中国城市都能买到的、比风景点便宜一半的"特产"?

从此我不再参加旅行团。让我最终爆发的是中国游客在澳洲的遭遇。为了购物拿回扣,所有旅行社都不允许大陆游客前往澳洲著名景点唐人街——也是澳洲最便宜和繁华的购物景点,却故意把中国来的游客安排在偏僻郊区居住,方便带他们去为中国游客开的购物点——那里的东西比澳洲任何一个商店的都贵至少一倍以上!

我于2013年4月25日写了一篇《访澳中国游客为啥不去唐人街》,揭露了"购物团"的弊端。文章出来后,一些好心的朋友连夜警告我说:你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吗?一位朋友紧张地说,你知道全国旅游购物牵扯多少政府官员与利益集团吗?你想死吗?你什么也改变不了,不过,从此以后,你得注意自己的安全,你砸了人家的饭碗啊。

我说,全世界都没有中国这种变态的购物团,为什么中国的就不能改变?不改变,我再写,我发动网友一起写。不过,想到自己的安全问题,我并没有继续写下去。但网上对这种旅游机制提出质疑的何止成千上万?不过当几个月后的10月1日中国颁布"旅游法"严令禁止购物团时,我还是感到有些突然。

禁止购物的旅游法颁布后,我正好参加了一次国内旅行团,让我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实行了几十年被认为是根深蒂固的"旅游购物"在一夜之间被取消,而且相当彻底。到了香港和国外,我问起同中国大陆有业务关系的旅行社和导游,他们说,同大陆一样,一夜之间就没了。

这可是涉及到上百亿的旅游购物啊,我简直不敢相信就这样没有了。我同一位官员朋友聊起旅游法时感叹道:没想到,如此大的利益链,靠一纸法律竟在一夜之间全部废除,太牛逼了!这位朋友感叹道:共产党真要做的事,还有做不到的?

共产党真要做的事,还有做不到的!——如果中国的每一部法律都能如此令行禁止,中国离法治还会远吗!如果中国的宪法也能得到遵守,公平、正义也就垂手可得了! 如果中国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能落到实处,还会有人感叹"改革已死"?

以上是我今天上午同大阪、京都以及附近地区赶过来的六位日本华人网友聚会时讲的一件事,之所以扯到了"旅游法",是为了回答他们类似"你为什么要写博文"以及"你不害怕吗"等反复被提到的问题。

作为一名网络写作者,我并不太介意国家的政策与走向与我的文章是否有关,中国像我这种写作者太多了。但我会介意自己是否足够知识与经验发现国家与社会面临的问题;我会介意自己是否有足够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敢于排除恐惧与怯懦而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

今天晚上参加大阪"市民沙龙"中途收到信息,千呼万唤的三中《决定》出来了:废除劳教、加速户籍改革、进城农民工入社保、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启动实施"单独生二胎"政策、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完善法治等等,第一个感觉是,这些都是我过去几年辛辛苦苦冒着风险在博客里呼与鼓,有的还是被当局删除了的内容啊……第二个感觉是,从文字上看,这是中国多年来最重要的一份改革计划。应读者要求,我从一位网络写作者的视角"独家"解读一下《决定》:

第一:这篇《决定》洋洋洒洒,但里面的文字都是普通人——尤其是网友不但看得懂而且非常熟悉的问题。我稍微统计了一下,列出的25条涉及到政府治理、民生与法治、民主监督的具体措施,几乎都是过去几年网络上呼声最高的。换句话说,这份《决定》是顺引民意(网络民意)之作。

当然,你可以说废除劳教制度同网络上几十万长年累月要求废除劳教的博文与微博没有关系,是相关部门按部就班几年前就决定要在11月15日废除的;农民工地位的提高与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和坚持不懈、冒着巨大风险、在博客和微博上呼吁的意见领袖们无关,是制定政策者良心发现的定时装置起了作用;军队减少非战斗人员(文工团)编制也和杨恒均之流冒险写的多篇批评这种"特色"现象的博文没有任何联系;全国媒体人与律师不停地呼吁,有些甚至身陷大牢,也与法治点滴进步(例如公检法大面积减少了酷刑的使用)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但网络上反复出现的民众的诉求,现在都清清楚楚的出现这份最重要的改革计划书中,这样的内容你不明白,还要我怎么解读呢?

第二,这次改革计划,事无巨细一清二楚,且都是针对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没有留下模糊空间。翻一下过去多年的"决议""计划"之类的,经常有一种宏大得无边无际的感觉,可最终云山雾海,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还是什么其他什么更伟大的理想。换句话说,这次当局制定连吊丝网民都看得懂的、可实行的计划是有风险的,你到时不兑现,如何交代?

第三,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计划不但是要实现的,而且还被制定者自己划定了期限,而且并不是太久远的年代,是在这届政府的任期内,同以前的也有所不同。以前类似的计划常常把目标弄得很大,同时又顺便把时间拉得很远——大有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的愚公(民)精神。但大家心知肚明,谁都等不到那一天。

这次的《决定》罗列的都是具体计划与问题,且划定了解决问题与实现计划的期限。所以,这个《决定》不需要什么解读,而是需要监督。"决定"既然所有的内容都来自于网络意见,那么只有网民继续坚持不懈的监督,才能确保这不会又是空欢喜一场!

如果当局能够像相关部门执行"旅游法"一样,一夜之间令行禁止地去推行《决定》里的改革计划与措施,未来几年里,从改善民生、社会治理、法治建设与建设公正、公平的社会等诸多方面,都会有一些好的变化。

但作为网民,我们不能止步于此,而更应记住习近平解释《决定》时说的一句话:"改革胆子要大"——我们一边要继续大胆地监督政府执行这些改革计划,一方面还要大胆地去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推动新的改革……

杨恒均 2013.11.15 大阪 "日本日记"之二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郭建龙:分析改革中不能触碰的6个底线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Eco-Friendly Mattresses

We're committed to presenting a line of sleep products that have a minimum impact on both your pocketbook and the environment. Visit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郭建龙:分析改革中不能触碰的6个底线
Nov 17th 2013, 03:33, by 墙外仙

当别人热衷于谈论改革带来的机会时,我们不妨看一看公告给出的另一层意思:改革的底线何在?

我随想随列了六个条目。可能会有挂一漏万的遗憾,但总体来说,文中列出的这些条目暂时看不到突破的可能性。

当然,如果全会文件中所有改革得到落实,那么就算不突破这些底线,机会还是很多的。我认为主要的机会在金融、农地(这两点人们谈论很多),以及开放后的海外直接投资(这一点谈论较少)。这些问题以后撰文详谈,这里只谈红线问题。

1,政治架构不容否定,但行政司法流程的理顺可以讨论。

前半句不多作说明。后半句指,在现有架构下,减少体制的摩擦力。并试图在现有架构下建立一定的限权特征,实现权力的规范化和可监督性。

比如司法,本次改革就希望司法更加独立一些。

再比如,废除劳教,对于不关注经济的人士,大概会把这个看做是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反腐制度则希望将纪委书记提到与省委书记相抗衡的地位上,不再有隶属关系,而是中央直属。

另外,有限度放松社会组织也可以看做对现有制度的补充,但以不破坏现有制度为前提。

2,国企绝对不容放弃,但可以引入部分民营资本。

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点。

中国不会走撒切尔式的国企私有化,也不会将全部垄断领域放开。国企将在未来的国民经济中继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在某些时间段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

关于国企问题,我有计划单独成篇。这里只简单说为什么不容放弃。

原因在于:国企是政府最后的提款机。现在由于经济环境不错,我们感觉不到,可一旦正规税收渠道失衡,政府入不敷出,每年两万亿的国企盈利随时可以供政府动用。唐代、宋代都曾经出现过国有企业供应一半以上政府财政的情况,汉代也曾考虑放弃国企,但短暂尝试后承认财政吃不消。

这次提高国企的利润上缴比例至30%,必然也考虑到未来的财政平衡问题。

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混合所有制,人们大都聚焦于它承认了私有产权,而文件真正的核心却是宣誓国有产权将长期存在,请大家死心不要指望国企退出。

虽然国企是不容放弃的,却可以做出部分调整。这些调整包括:

部分积怨最深的行业,如能源、电信,考虑引入民营资本,让他们参与分羹,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利益团体。这样也可以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

考虑让国企变得更有效率。当然,这样做会让国企在吸金能力上更上一层楼,那是后话了。

在未来的某些时间点,国企还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扩张。像中粮并吞蒙牛的事情还将屡次重演。

由于文件中提到了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在未来可能出现更大规模国有财团。但这只是可能性,要看推进程度。

3,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不容放弃,但可以探讨新的控制方式。

以金融为例,金融绝对是改革留给民营资本的天大机会。由于讨论的人很多,不作延伸性讨论。

但金融的底线是:政府控制主要金融机构,并随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名义决定金融的走向。以后,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也将逐渐退出其他的行业,而是以税收和金融这两方面的指令为主。

在政府控制了金融的主脉之后,将中小型金融机构和衍生性的金融机构逐渐放开,如果推行顺利,这些领域将成为民营资本的饕餮盛宴。当然也充满了国有资本的庞大背影。

另外,政府对于自然资源的控制也没有放松的迹象。对于民营企业还是以给甜头为主,也就是让你参与,但不要指望主导。

文件中有一条关于股市的改革,我认为很难成为现实,那就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所谓注册制,指的是不用审批,只要符合条件的公司都可以发行股票,只需要在有关部门做一下注册就行了。

如果真的是按照这个意思来理解这条改革,我认为可能政府会食言。目前的股市之所以受到严格管控,是因为它为国企和关系企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金,一旦改为注册制,这块利润就没有了。当利益如此强大时,这样的改革恐怕很难做到。

最有可能的是拿创业板等边缘性板块做个试验,试行附有条件的注册制。但全面铺开可能会很困难。

4,土地私有化绝不可取,但流通权将有限放松。

我在前一篇谈到了土地问题,没有过多补充。

所谓流通权,就是把使用权转让,而不是转让所有权(私人没有所有权)。

流通权的放开也有限制,即:虽然提到城乡同权,但这也意味着,所有的土地在政府的规划下,才允许入市。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政府可以从中抽走足够的利益。当然,如果同权,政府抽走的利益可能会少一些。

5,财政至上隐藏其中,但财政结构可以调整。

任何改革都必须首先确定了对财政的影响,方才能够推行。

土地改革如是,国企改革如是。

但对财政结构的调整却可以谈。比如,如何诱使地方政府不那么依赖土地收入?答案也许是,当它们发现下一块足够大的收入时。

目前御用经济学家大都信誓旦旦强行背书房产税,就是政府急迫寻找新财源和调整财政结构的尝试。

税制的调整也可以部分解决问题,在文件中关于财政单列了整整一章。

6,文化控制不能放松,但在安全范围内允许文化单位竞争。

由于我当过记者,目前又以写作为生,所以特别关注这一块内容。

当去年得知文化领域出了一个常委之后,立即明白不应作过多奢望。

在文化上,政府基本思路是:建立一个相对隔绝的可控制市场,把竞争机制引入到这个伪市场中,让文化单位自负盈亏。

不过,我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虽然前不久出了各种打V活动,但在经济上对于政府的质疑已经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正规媒体。这也反映出执政者有收有放的执政思路,但要指望更多,就不现实了。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香港经济:暴风雨前的宁静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香港经济:暴风雨前的宁静
Nov 17th 2013, 03:32, by 墙外仙

经济学人刊文指出,香港房地产业购买活动已经回到千禧年初的萧条水平,然而香港房价依然坚挺。不过该形势必然无法持续下去,房价早晚会随着销售的下滑而崩跌。

2008年底至2012年底这4年间,香港房价翻了逾一倍。当局已采取诸多旨在冷却房产市场的措施,包括2012年末和2013年初的上调印花税,及收紧按揭贷款/价值比率的限制。不过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RVD)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香港房价较去年年底依然上涨7.8%。

房价垂死挣扎

香港房产市场并没有那么健康,土地注册处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香港仅出售3426套住宅单元,同比降60.7%,环比降7.1%。截止10月的三个月内,所有种类建筑单元销售数量为2001年3月以来最低。过去20年来,香港房产销售活动下滑通常都只是暂时性的,但目前这轮跌势所持续的时间颇为罕见,且几乎没有短期内结束的迹象。

房价的坚挺部分反映了处于高水平的流动性,这与中国信贷快速增长和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紧密相连。但鉴于需求正在下滑,流动性似乎也不再成为本土房价的主要推动力。

房主和开放商不买账

反而,近期房间坚挺趋势背后的关键因素在于房主和开放商不买账,他们不愿在如此疲软的市场中出售房屋,这也导致了近期新房供应相对紧张。类似的,卖方为了辨清市场方向,拒绝降价。价格坚挺的租赁市场发展也给予卖方支持。不过更为实质性的调整已开始给卖家施压。虽然今年9月,个人住房租金同比上涨5.6%,但较2月份同比增长14.2%这个数字相比,依然显示出明显放缓迹象。

开发商已经通过提供刺激,包括退回部分印花税来抵消政府政策的影响。但这可能导致高价房产和那些不计入房价指数房屋的整体交易价格显著下降,并吓坏潜在的买房者。而这出苦肉计也代价不菲。其他买家都尝试在按揭利率显著走高前购置房产。

升息成了房价暴跌的推手

长期来看,当前房价水平不太可能维持下去。我们预计,2015-16年,香港利率水平将随美国一起走高。更高的借贷成本将增加开发商清理库存的压力。紧缩的阴云可能在2015年前就会到来,因美国可能逐步缩减QE,这将推升市场利率,即使是在政策依然稳定的情况下。同样也很难判断业主们的信心能固守多久。而房价猛烈的跌势可能在2014年开始……

无论何时到来,房价的跌幅都可能是实质性的。尽管不太可能同1997年10月至2003年7月重挫66.2%相比,但一些种类的房产跌幅可能高达30-40%。香港当局或撤回近期施加的,旨在遏制房价的措施,但我们真的不相信,类似的举措能成功阻止房价下跌。

香港有能力安然度过危机

尽管房价大幅下跌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不过其给金融板块构成的风险并不如其他发达国家房价暴跌构成的风险那么大。香港目前的房贷/房屋价值比率在56%左右,属于相对较低水平,负资产(negative equity)状况基本不存在。对经历过1997-2003年这般大风大浪的香港来说,处理房价下跌问题应该不难。

房价骤降给经济造成的最大影响很可能起源于由房价下跌导致的负面财富效应,以及伴随低迷房地产业的失业状况。如果本土需求的影响比我们预期强劲,那么香港政府的财政状况足以提供额外刺激。他们更可能通过补充收入,而非公共投资。

香港房地产业的问题将给许多个人构成经济困境,但市场对未来的波动性似乎已做好充分准备。乌云背后总会伴随一线希望:长远来看,房租水平的下降有助于提振城市投资。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一些老鼠屎,败坏P2P网贷这锅汤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Save up to 30% on FB Ads

Facebook advertising done right. Manage and optimize your campaigns in a few clicks with AdEspresso. Fast, simple, free!
From our sponsors
一些老鼠屎,败坏P2P网贷这锅汤
Nov 17th 2013, 03:33, by 墙外仙

从10月初至今,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网贷公司资金链断裂、被挤兑、投资者提现困难,要求维权、网贷公司倒闭甚至卷款跑路的消息。截止11月6日,已经有近30家公司出现这样的问题。顷刻间,P2P网贷天地变色,四面楚歌,媒体口诛笔伐,专家拍砖质疑,就连业内人士也不乏喝倒彩的。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中最容易的切入点,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渠道,民间资本的新出路的P2P网贷究竟怎么了?它带给人们的是财富长治久安的希望,还是昙花一现的绝望?投资P2P是钱景光明还是前途未卜?

事实上,之所以发生这么多的风险事件,是各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这些倒闭的公司并没有按照P2P的方式在经营公司,盛行一时的秒标、拆标、假标、匪夷所思的高利率(年华高达60%以上)、自融等背离金融原理的行为,让风险在短时间内集聚,而他们的资本实力远不足以消化这些风险。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尤其是网贷团的团长枉顾社会责任和道义,与网贷公司私相授受,约定高利率回报,实质已经涉嫌集资诈骗。略有一些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游戏规则必会引火烧身。

但是如果要把这笔账算在P2P身上,笔者忍不住为P2P喊一声"冤枉"。这些背离了基本的金融原理和逻辑的行为,都不是目前的主流P2P公司的做法。甚至于说这些自融倒闭的公司其实是借着P2P金融创新的旗号行诈骗之实,他们所谓的"P2P"是"指鹿为马"的行为,与P2P提倡的平台本质大相径庭,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以笔者观察,类似这样的行为,目前市场上主流的P2P借贷公司怕踩到法律红线,因此不敢为,而这种经营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杀鸡取卵,主流的P2P公司也不屑为。

当然,把这些劣迹归于P2P问题的人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主要持的行业论和工具论。以行业论来说,他们认为P2P就是民间借贷的网络化,所有在网络上进行的民间借贷行为都可以称之为P2P。虽然这些倒闭的公司的行为倒行逆施,匪夷所思,但是没有脱离民间借贷的范畴,所以也可以称之为P2P的乱象。另一种是工具论,认为不管P2P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它本身只是一种工具,无分好坏善恶,关键看怎样经营,这么多公司倒闭是经营者根本不懂经营之道,虽然是公司个别行为,但是也是P2P在无监管状态下必然发生的事故。

但是我对P2P主要持的是业务论和平台论。所谓业务论,就是P2P的本质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撮合借款人和出借人借贷交易的一种业务行为,在交易完成后收取手续费或者账户管理费作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这种观点下,核心是要有真实的借款人和出借人,才能算P2P,债权是建立在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的,资金流向是明确的,而不是在平台内部虚拟流转。平台论就更容易理解了,即P2P一定是一个借贷交易的平台,是为外部客户服务的,而自融的行为,严重背离了平台的本质,也不符合P2P的意义。

当然,再深入挖掘这些爆发风险事件的公司,有一些和业内主流P2P公司明显的差别:

1、业内主流P2P公司成立时间一般较长,至少在一年以上,但是爆发风险事件的公司往往是刚成立不久,最长的也就几个月时间;

2、业内主流P2P公司在媒体、专家心目中有一定的知名度,爆发风险的网贷公司在此之前寂寂无闻;

3、业内主流P2P公司一般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发展,这些城市金融较发达,但是爆发风险事件的公司往往集中在二线三线城市,这些城市的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金融人才也较稀缺;

4、主流P2P公司的创始人一般都有资深互联昂或金融从业经验,但是爆发风险的公司的主要经营者往往既没有互联网从业经验,也没有金融从业经验。

5、业内主要P2P公司注重风控,把风控视作核心竞争力,并积极提升技术配置,爆发风险的公司没有明确的风控体系和技术运营,网站的模版可能都是错漏百出的"山寨货"。6、在利率上,主流的P2P公司单笔交易的利率在8—25%之间,符合"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4倍"的要求,但是爆发风险的公司都是以年化50%以上的利率做诱饵。

P2P网贷进入中国已经有6个年头了,其拓宽社会投融资渠道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被央行所认可。但是这依旧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行业,需要各方人士帮扶和支持,而不是把P2P的含义张冠李戴后,施以"欲加之罪"。

那么现阶段有什么办法帮助P2P发展吗?一说求监管,一说求自律。监管是根治,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落地;自律目前在区域性取得有进展,但却是缓药。个人认为,P2P行业要健康规范地发展,要借助更多外部的力量,主要策略是加剧"P2P网贷公司"和"非P2P网贷公司"之间的两极分化。

1、设立网贷公司风险预警机制。目前有一些第三方机构设立的网贷利率指数值得参考,但是样本选取的范围应该扩大。一旦某家网贷公司有秒标、假标、拆标、自融行为,离谱的高利率时,应及时做风险的警示,并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做信息披露。

2、加强第三方网贷论坛舆论导向。事实上,在这轮倒闭潮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者组团用资金绑架了平台。投资者组团发布信息的渠道恰恰就是第三方论坛。这些论坛其实也早就发觉,但是大多数却没有制止。第三方论坛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已经相当于是一家媒体,有着信息过滤和甄别的责任,如果任何信息都可以在上面发布,容易给居心叵测者以可趁之机,后果不堪设想。第三方网贷论坛应承担更多责任,抵制投资者恶意组团的行为。

3、加强行业内部人员培养。在这一轮倒闭潮爆发以后,许多业内人士也没分清楚P2P公司和自融平台的区别。这更需要借助外界"明镜高悬,火眼金睛"的有识之士的力量。希望这些有识之士能慷慨相授,积极为P2P行业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并能给那些定位不明确,发展规划尚不清晰的P2P公司做一些基本的培训,以避免这些公司摸错石头过不了河。

4、P2P公司应放下模式之争。这轮倒闭潮爆发以后,一些P2P公司借机宣传自身模式的安全性。其实倒闭的这些公司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网络版的庞氏骗局",和主流的P2P的模式根本不同。在P2P还没有被严格定性之前,P2P公司应顾全行业发展大局,暂时放下门户之见,一起为行业传递正能量,增强监管层、媒体、投资者对行业发展的信心。

最后笔者提醒广大投资者,网贷即江湖,江湖风波恶。初涉江湖的投资者,请先到各大"名门正派"学习相关的风险常识,了解其业务模式和特点,不要一味追求高利率。现在绝大多数P2P公司投资门槛都很低,可以先小金额尝试,再追加投资金额,做好合理的资产配置规划,不要把P2P当成唯一的理财手段。更千万不要轻信平台许诺的高收益,以免为"邪魔歪道"所害,误入歧途。

作者简介:朱捷:上海财经大学MBA 现任新新贷市场部高级经理 智新·上海互联网金融沙龙联合发起人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读中共中央“60条”感想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Download This Ebook

Rising advertising costs, crowded inboxes, and discount-hunting shoppers. Are you ready to face the holiday ecommerce marketing challenge?
From our sponsors
读中共中央"60条"感想
Nov 17th 2013, 03:34, by 墙外仙

江南村妇

通读了一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第一感受是:"放开!"
自1978年,三十五年来,中国经济体量发展到全球老二时,进入发展瓶颈,这也是经济发展必经路线。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中国何去何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给了全体中国人答案:"全面开放"。这也是邓小平南寻讲话以来,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改革力度。
首先希望读我这篇文章时,读者不要把中国经济及共产党带进意识形态里来解读。看共产党人九十多年历史,有能力把中国带进中等发达国家。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咱中国人从苦难中国走到今天的全民有饭吃有衣穿。中国近代百年苍桑,当年老蒋没能力领导全中国从苦难中走出来,一是地方诸侯势力独大,二是金融上印钱放水(金圆券),两股力量把老蒋逼到了台湾。我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个特殊时点是结集号!是全体中国人合力跳过中等陷阱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冲锋号!
G2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几年前,美国向中国老大抛出橄榄枝——G2。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国连向台湾不出售武器的承诺都做不到,中美可能实现G2?事实上,这几年老美频频在中国南海挑事儿,围堵中国,特别是那个死拉里给中国下药出难题。好在美国裤袋子没什么钱,重返亚洲只是嘴巴上叫得欢,画圈儿投不下钱。最坏的还是日本,被美国人又是修宪又是驻军扫荡得还不够痛快,这会儿在全世界叫喊着咱日本帮着美国人围堵中国。咱中国新领导人想明白了,十八大三中全会朝着"司法独立"的路上奔去了,走得是华盛顿路线图,日本人能堵得住么?
当年美国超越老对手英国,从又是打又是骂,变成盟友。这是一段很意思的历史,美国经济崛起前长时间和英国交恶,亲英的加拿大常常在边境挑起事儿,但美国经济崛起后美英矛盾基本缓和,反而是之前相对亲密的英德关系急剧恶化,甚至酿成了两次大战。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看看吵得欢的中美,这两天在美国夏威夷两军联合救灾演习来着,不知道安倍看着中国军人与美国军人呆一起演习是什么感觉?有人讲日本人是只和强者睡觉的民族。中国人又何尚不是呢?东方民族就是拥有崇拜巨人的传统,但缺乏协商代议的基因。如果乱世需要英雄剪灭群雄,抵定四方;如果那是治世,需要图腾来敬仰崇拜,代代传颂。妥协只会带来混乱,带来虚弱,带来怀疑。看看老蒋就明白,为什么国民党不能统一平定安邦中国?同理傲慢可以赢得尊敬,赢得秩序,赢得荣光。看看咱老毛就是硬汉硬骨头。但打天下是一回事,奔大康又是另一回事。今天的中国真正可以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不光要在本国立稳,13亿人都要过好日子,那就要成为全球老大,至少是亚洲的老大,才有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是一场自我革命。一个敢于革自己命的政党,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司法独立!那可以虎狼之药!中国共产党人朝着这条路奔去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
不用太久,中国反而可以与美国谈谈G2了。
政治的推力与经济现状交织,螺旋式上升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的时间点,大家看到了。看空的人都想着中国经济联同中国一块儿快崩盘了,资产外迁逃命的不是个别现象;看多的人认为中国正走在崛起的路上,中国经济的所有问题只是经济周期问题。
中国经济快速走过了三十五年,连老美都没想到贫穷的中国有一天会他并肩站一块儿了,在过去的三十年,美国人低估了中国人的能力,低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能力。共产党历来就有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历史,这个党从来不是谁的,而是一个集体。每当关键时点都会以中国人喜欢的方式,有英雄式的人物出现。但经济周期规律无法回避,中国现阶段经济的困难也是真实的,三中全会决议具体的落实还没有路线图。三中全会提到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市场是你我芸芸众生的集合,现阶段聪明钱会流向哪里呢?从市场看,人民币汇率利率已经脱离基本面一路狂奔,央行仍然实行既不宽松又不收紧的中性货币政策,与"让市场起决定作用"相符合。只有钱足够"贵",也只有这样才能抑制地方政府追求GDP,重复过剩产能建设的冲动。而且地方融资没有了中央一级担保,也就是地方债变相国债化,才能抑制泡沫。虽然现阶段地方债不至于拖倒中国一级财政,但泡沫已经亮晶晶,只要市场能融到足够多的"便宜"钱,那么,当年政令不出中南海还会在本届政府持续下去。我前面说过了:老蒋当年为什么失败?辟开日本人不谈,主要的原因还是地方储侯势力太强大,最后老蒋不得不开动印钞机,把自己印到了台湾。
江南个人认为:市场还会沿着原有的惯性向前运动。三中全会,给当下的中国经济困难中找到了方向,但眼下还没有改变趋势。密切关注三中全会在各地的落实情况。
时势造英雄,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机会多多,所以我认为:当下是机会,给聪明人创造了机会。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