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

墙外楼: 中国短期债和香港金融稳定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Coveralls.io

Continuous integration test code coverage history &and statistics. Fight bugs and technical debt!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短期债和香港金融稳定
May 20th 2014, 12:57, by 墙外仙

近年中国的短期外债激增。自从以广投信(GITIC)为代表的国际信托在上世纪末出现大范围违约之后,中国的一般企业在海外举债基本上被禁止。但是随着外汇储备急增,企业出海渐成势头,政府对企业直接融资的态度明显有所转变。金融危机后,美国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债成本出现了戏剧性下降,比较在国内借贷,海外集资的成本优势愈发突出。对于受到政策打压的房地产等行业,通过信托基金等影子银行产品集资,需要支付两位数的利率,海外借贷成本就相对颇具吸引力,如果人民币再升值,那些借贷简直是无成本的。

中国外债暴涨的更重要原因,乃是套利交易的兴起。在香港的银行借债,成本不过4-7%,自行发债成本可能更低。资金拿回国投入理财产品,回报8-10%,大企业协议购买信托产品则回报率更高。典型的套利交易,是通过"内保外贷"进行的。企业伪造出口订单,在内地银行取得信用证,通过国内银行的担保在海外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获取贷款。此笔资金以出口换汇的名义转换成人民币,进入内地购入高收益的非标类资产,通过借贷利率和高收益产品之间的利差获利。由于人民币汇率在过去几年持续升值,此交易不仅赚到利差,还赚到汇差。

广东省不少出口企业,对"内保外贷"乐此不疲,将大量"出口产品"送到保税区或香港台湾作"一日游",再原封不动地运回,接着用同一批货再做下一轮"内保外贷",其志不在赚取出口的蝇头微利,而是赚套利交易,而且许多时候通过同一批货多次往返来抬高杠杆。去年一段时间,中国出口到香港的货物价值超过香港海关所报从内地进口货物价值的两倍,个中奥妙略见端倪。虚报出口主要来自广东省,为的是在外面借钱,回内地投资。

其实玩套利交易,不仅是广东省的出口商,素有"共和国长子"长子之称的大型央企,玩得更疯狂,规模更大。在实业上赚钱越来越难,于是央企们纷纷通过财技赚钱。相对于出口商,央企更容易得到银行的担保,他们在资金跨境流动上几乎不受限制,不同子公司之间对倒也较隐蔽。笔者曾经在不止一个央企的董事会上听到套利交易,而且说者都是扬扬得意的,自诩金融创新,玩的是"无风险"套利。

去年年中开始银行间利率呈脉冲式抽升,中国国内流动性骤紧。网上金融又导致大量储蓄流出银行业,无论资金成本还是银根越来越紧。内部资金环境恶化,迫使中国企业加速寻求海外低成本资金,甚至银行本身也大量在海外市场拆借。中国的短期外债,用飙升来形容毫不为过。这是为什么出口衰退、外资流入大幅放缓,外汇储备却在跳升的原因。国内媒体和经济学家也常谈热钱推高外汇储备,不过如今的热钱并非来自海外对冲基金,也非冲着内地楼市去的,而是内地企业自己的海外借款。本国的短期外债,永远是所有热钱中最危险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铢暴跌,当年击垮泰国央行的不是索罗斯基金和老虎基金,而是国内企业在外围环境改变时突然卖出泰铢以偿还外债,资金流出只需要数秒钟,却带出自相践踏,而且恐慌含有自我复制的传染性,击垮了整个泰铢防线。

中国的短期外债余额为6770亿美元,占总外债的78.4%,与五年前相比,其增长之快可谓触目惊心。当然,尽管短期外债的增长很快,以中国经济的体量或接近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个数目的相对值并不大。中国的内部债务问题更严重,爆炸性更高。

不过这个数字对香港来说可谓天量。香港银行近年借贷出路不多,曾经为争夺按揭大打价格战,但是近来按揭战不见了,因为香港银行找到了更好的借款出路。借给中国企业,贷款利率更有利可图,而且多数借贷有来自内地银行的信用担保,风险很低。如果看本港银行的盈利来源,借贷给香港以外的客户占的比重很高,所谓香港以外客户大部分就是中资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内地银行的担保应该对维持资产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出了问题由担保方承担风险责任。然而,一旦内地出现信用事件(以目前得地方债、房地产债和结构性产品来看,风险绝非杞人忧天),那些信用证的信用度就可能遭到市场的质疑,香港银行的坏帐率就可能成为市场的担心。

今天香港银行借给中资企业的贷款,已经达到香港GDP的213%。一旦有风吹草动,香港银行必受质疑,联汇制也可能受牵连。毕竟沽空香港要远远容易过沽空中国地方债。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莫之许:民族主义遭遇战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Growth Hacking Webinar

Join our webinar to hear Sean Ellis share how you can use data and technology to find clever ways to grow your ecommerce business.
From our sponsors
莫之许:民族主义遭遇战
May 20th 2014, 10:05, by 墙外仙

5月,因大陆在南海"海洋石油981"以探勘石油,引发中越海上冲突,新闻见报后,越南民众发动连串反中示威与抗议,最终,演变为打、砸、抢、烧的暴力攻击,除大陆外,台湾企业遭受了最大的损失。大陆官方对此事件采取淡化态度,外交立场克制,对相关新闻报道也采取消极乃至压制的方针,但是,透过社交媒体,各种相关新闻图片仍广为流传,大陆民众在关心之馀,也很快意识到,同为极权国家,发生在越南的反中事件,与不久前发生在大陆本身的反日事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越南与大陆一样,吸取了苏联东欧共产政权保守封闭以致走向崩塌的教训,引进了部分市场化机制,并实施对外开放,试图通过经济发展维系专政政体。在一定程度上,越南类似于1989年之前的大陆,尚有馀力在体制上作出若干调整,比如越南就在党内民主和国会建设上做出了一定尝试。但这种调整仍然是局部和有限的,并未触及专政本身,越南并不存在任何脱离于越共控制的政治或社会力量,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打压,越南甚至超过了中国。在大陆,部分公共知识分子为了鼓吹政改的可能性,长期在各种场合散布越南已经自由化政改的谣言,以致积非成是,但是,总体而言,越南仍为共党统治下的极权国家,应是不争的事实。
和大陆一样,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必然会冲击原有的共产意识形态。首当其冲的,是亲市场亲西方,要求进一步改变现行体制的自由化思潮,而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对外交往,也会刺激民众的民族认同,大批外资外商的涌入,也不可避免地在部分民众中唤起抵触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因此,共产极权国家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往往结伴而生,乃是一个自然的且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中越两国皆不例外。
执政的共产党对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具有迥然不同的态度。出于意识形态的截然对立,从一开始就会警惕防范进而加以压制自由主义思潮,在大陆,伴随着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未曾松懈,此外,为了抵御自由化思潮的冲击,当局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借用民族主义思潮,用于对冲自由化。 1989事件之后,邓小平曾说:"我们最失败的是教育",言下之意,不外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度让自由化思潮占据了上风,这才有了1989事件。也因此,大陆当局在1994年推出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地引入民族主义,其目的不外是用于抵御自由主义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大陆的这一做法收到了效果,1990年代后期,《中国可以说不》等图书红极一时,《环球时报》等"商业民族主义"报刊销量大增,在行动上,各种民族主义抗议也开始抬头,如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引发的大规模抗议风潮,此后十馀年,因中美撞机、因日本申请入常、因奥运圣火、法国总统接见达赖喇嘛,因中日钓鱼岛争端,各种抗议风潮层出不穷,这当中,民众的自发参与离不开当局教育和宣传的影响,而当局舆论引导乃至组织动员的影子,也昭然可见,其实这背后,都隐藏着借用民族主义抵御自由化思潮的用心。
在另一方面,由于必须依赖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维持经济发展,民族主义对于当局又从来都是双刃剑。首先,民族主义思潮在强调民族认同之外,往往对外部世界采取抵触乃至排斥的心态,动辄以抵制相号召,违背了全球化时代下的经济开放大趋势,也触犯了当局的对外开放以发展经济的大局。
其次,共产国家对社会采取全面控制,市场化松弛了当局对民众的直接控制,但又不允许社会出现任何的组织形式,这使得任何抗议风潮都容易迅速转变为骚乱乃至暴力骚乱,无论是发生在大陆的反日抗议,还是发生在越南的反中示威,最终都落入暴力,其实都出于这一共同的机制。越南反中事件之后,大陆《环球时报》发表题为"越南暴徒是东亚投资秩序的公敌"的社评,有好事者略为变易,将其代换为大陆曾发生过的反日暴力,也若合符节,这表明,当局既有利用民族主义对冲自由化思潮之心,但也不愿意发生威胁到投资秩序的群体暴力。
最后,无论怎样压制,有限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总归会不断壮大自由化思潮,民间对于现行体制的质疑乃至挑战也就始终在寻找机会,即使是因民族主义情绪引发的群体抗议,也可能为自由化挑战提供机会,无论是在大陆的反日抗议中,还是在越南的反中示威中,也都出现了自由化的表达夹杂其中,对于当局而言,也必须防止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大陆的各次民族主义抗议,无不在随后遭到压制,越南的反中示威乃至暴力,自然也不能逃脱同样的命运。
无论是大陆还是越南,当局对于民族主义往往采取既利用又防范的双重手法,在具体事件上则表现为某种机会主义,此次越南排中事件中,大陆当局的淡化处理,就是这种机会主义运用的鲜明例证。
不过,尽管存在对民族主义的某种防范,但共产政权和自由化思潮之间具有更为根本的紧张关系,对民族主义的利用具有长期和根本的战略价值。可以预期,无论是大陆还是越南,当局对于民族主义都会采取利用为主,防范为辅的策略,具体则表现为对于各种民族主义表达的容忍乃至鼓励,对于各种具体的行动则加以限制,也因此,在当局的这种容忍乃至利用之下,民族主义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和各种抗议示威的不时发作,仍会不时地出现在大陆和越南。
在大陆,随着国力的上升,刺激了某种崛起的意愿,而在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国内自由化思潮的发展,当局也有进一步借用民族主义对此加以压制的企图,在这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一种通过对外拓展树立国家权威,进而压制国内异议思潮的思路已经在《环球时报》这样的平台上叫嚣了多年,并显露出进入当局战略意图乃至执行层面的迹象,而正如上面所分析的,类似的进程同样也出现在同为共产国家的越南。因此,发生在南海的民族主义遭遇战,其实是两国内部进程的外化,也势必是一场长期的拉锯。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纽约时报》网络间谍战,中美各有千秋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纽约时报》网络间谍战,中美各有千秋
May 20th 2014, 06:52, by 墙外仙

华盛顿——奥巴马政府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有名的网络战机构——名为61398部队,黑客圈子则称其为"注释组"(Comment Crew)——的一些成员提出了指控,由此转用刑事司法体系来加强自己的论点,即美国虽然每天都在从事以国家安全为目的的间谍活动,但这种活动与中国军方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间谍活动有很大的不同。

中方称这种不同是美国人的编造,目的是谋取商业优势。他们认为,寻找商业秘密是构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对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来说尤其如此。与此同时,尽管美国官员不愿承认,但华盛顿的观点在全世界的支持者确实比较少。比如,法国曾因从事国家支持的商业间谍活动而臭名昭著,此事发生在中国掌握这种形式的间谍活动之前很久。此外,如果愿意的话,中国领导人有充足的机会进行报复,让美国公司的日子更加难熬。

周一上午披露一项指控时,司法部长小埃里克·H·霍尔德(Eric H. Holder Jr.)重申了"我们的间谍活动不是为了美国企业"这一观点。这项指控的内容包括61398部队涉嫌窃取了有关核电站的商业秘密,以及美国一家太阳能公司的内部信息。有关核电站的秘密能让中国公司省去数年的设计工作,美国的那家太阳能公司则正在对中国的竞争对手进行商业投诉。

"受到指控的这些黑客行为似乎别无目的,只是为了让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其他利益集团获利,代价则是美国企业遭受损害,"霍尔德说,"这是美国政府明确谴责的一项策略。正如奥巴马总统在许多场合说过的那样,我们收集情报不是为了让美国公司或美国商界获得竞争优势。"

根据去年公布的证据,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注释组的目标包括一些与中国国有企业直接竞争的公司,而这些中国国有企业不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了资助,经常还会让中国军方领导人获利。不过,这些公司绝不是中国间谍活动的唯一目标:出于不同理由,国防部长办公室、制造新型联合攻击战斗机的公司、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和《纽约时报》都被中国黑客组织列为了目标。

然而,美国能抱怨的范围很有限,因为美国自身也把中国的一些类似机构列为了目标——理由同样暧昧不明。因此,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起这个问题时,奥巴马只是强调了商业间谍活动,称使用国家情报工具获取商业优势的举动会造成大得多的危害。他说,美国可能会竭力了解中国的核武库,或是北京方面在中日领土争端当中的意图,但却不会从中国电信窃取信息来帮助AT&T。

检方的重点是最明显的商业案件,或许是因为美国认为,这种案件可以支持奥巴马总统的中心论点,即知识产权具有神圣的特性。

"这不是他们随便从后兜里掏出来的东西,"凯文·曼迪亚(Kevin Mandia)说,"这是压力合乎逻辑的升级。"去年,他所在的机构、火眼(FireEye)旗下的Mandiant公司编制了首份有关61398部队的公开报告。

但是,美国此举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夺回美国去年因前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泄密事件而失去的优势。斯诺登泄露的文件表明,奥巴马在谈论中方网络行为时所说的清晰界限其实往往比较模糊。

早在斯诺登带着大批文件走出NSA驻夏威夷办事处之前,事实就已经十分明显,那就是美国也免不了要从事商业间谍活动,前提是这些活动并不服务于特定公司的直接利益。

例如,需要支持贸易谈判的时候,美国经常从事以商业优势为目的间谍活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为与日本达成协议而在一次重大谈判当中陷入僵局,美国便对日本谈判代表的豪华轿车进行了窃听。当时,最大的受益者将是美国汽车行业的三巨头和少数零部件供应商。人们普遍相信,美国还在以情报工作支持与欧洲和亚洲贸易伙伴的现行贸易谈判。但是,按照几届民主党和共和党政府的观点来看,这种做法理应受到抨击。

公司也可能成为目标。斯诺登泄露的文件表明,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服务器进行了深度窥探,后者是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和通讯公司之一。文件清楚地表明,NSA想知道华为究竟是不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前线阵地,它是否对监控美国公司感兴趣。但是,此举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进入华为的系统,并利用这些系统来监视购买华为设备的国家。

华为官员称,他们不明白这与美国对中国的指责有何重大不同。

但是,情报圈内人士并不认同这种逻辑。"我对此次控告表示欢迎,因为我国政府借此驳斥了我们与中国一样的错误观点,"曾担任NSA和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负责人的麦克尔·V·海登(Michael V. Hayden)说。他还说,"这样做很冒险,但我们此前毫无进展。"

这样做确有风险,因为中国已宣布将停止中美两国就互联网行为准则举行的小型对话,至少是暂时停止。

这些对话本已困难重重。上个月,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Chuck Hagel)前往北京,强烈呼吁在中美两国之间建立一个关于网络策略的新沟通渠道。美国官员已经向中国介绍了美国的网络安全概况,并且强调,NSA并没有把它搜集到的信息交给苹果(Apple)、微软(Microsoft)或谷歌(Google)。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促使中方向华盛顿提交一份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些部队的类似报告,这些部队据信是美国企业和政府网络所受攻击的主谋。截至目前,中方还没有作出礼尚往来的回应。

相反,中方否认解放军实施了网络行动。去年年初,《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61398部队的文章,文章详细讲述了该部队的一些行动,北京方面的回应是愤怒的否认。之后数周,该部队按兵不动。

接着,该部队卷土重来——它通过不同的服务器进行活动,针对的则往往是同一些美国公司。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西西河:海洋平台的种类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西西河:海洋平台的种类
May 20th 2014, 05:35, by 墙外仙

作者:dutfrid

前面一点罗嗦的话:从对动力定位系统的回复延伸出一篇完整的帖子,我稍稍考虑了一下该从哪几方面叙述。同时也是第一次在河里发如此规模的文章,任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篇先从海洋平台的分类开始吧。

海洋平台是在海洋上进行作业,石油钻探与生产所需的平台,主要分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两大类。在钻井平台上设钻井设备,在生产平台上设采油设备。平台与海底井口有立管相通。

呵呵,石油钻探就是民用啦,当然也可理解为战略物资储备。但多才的美军把雷达也放到半潜式平台上了。

1

咱们先把军用的放在一边,海洋平台就是石油开采业向水下进军的一个产物。最原始的海洋平台甚至不能称为海洋平台,而是湖泊平台(1891年,圣玛丽湖,俄亥俄州),结构为木质,作业水深甚至仅有1.5m。说白了,就是给陆上井架加了一层台阶。既然能在湖边,也能在海边嘛,到现在海洋平台已经发展成为高附加值、高科技的工业设施。形式多种多样,且几乎每种新型的平台形式出现都是为了再更深的海区中作业。

最早出现的平台是导管架平台(Jacket),适用于浅近海。导管架平台可以看作最原始,最直接的将钻井设备与海底连接起来的措施。钢桩穿过导管打入海底,并由若干根导管组合成导管架。导管架先在陆地预制好后,拖运到海上安装就位,然后顺着导管打桩,桩是打一节接一节的,最后在桩与导管之间的环形空隙里灌入水泥浆,使桩与导管连成一体固定于海底。平台设于导管架的顶部,高于作业区的波高,具体高度须视当地的海况而定,一般大约高出4-5m,这样可避免波浪的冲击。导管架平台的整体结构刚性大,适用于各种土质,是目前最主要的固定式平台。但其尺度、重量随水深增加而急骤增加,所以在深水中的经济性较差。导管架平台使用水深一般小于300m,世界上大于300m水深的导管架平台仅7座。目前最大的导管架平台是在墨西哥湾安装的水深为610m的导管架平台。呵呵,看到下图,你是不是就想到一个字,"笨"?

典型导管架平台

2

3

导管架平台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走不动。自从安装之日起,它就永远固定在那个经纬度上了。如果某公司财力有限,无法同时安装多个导管架平台,这时就出现了坐底式平台。坐底式钻井平台是早期在浅水区域作业的一种移动式钻井平台。平台分本体与下体(即浮箱),由若干立柱连接平台本体与下体,平台上设置钻井设备、工作场所、储藏与生活舱室等。钻井前在下体中灌入压载水使之沉底,下体在坐底时支承平台的全部重量,而此时平台本体仍需高出水面,不受波浪冲击。在移动时,将下体排水上浮,提供平台所需的全部浮力。坐底式的工作水深比较小,愈深则所需的立柱愈长,结构愈重,而且立柱在拖航时升起太高,容易产生事故。由于坐底式平台的工作水深不能调节,已日渐趋于淘汰。胜利1号与胜利4号都是坐底式平台。

坐底式平台

4

你看,坐底式平台虽然能移动,但还是到不了更深的地方去。好么,人类中从来不缺乏能工巧匠。在全面研究了海洋工程环境之后,美国人R G LeTourneau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了自升式平台的理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热闹归热闹,关注之后却没有一家石油公司愿意建造自升式平台。LeTourneau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一家愿意签合同的公司Zapata Off-Shore Company,这家公司的掌柜叫George H W Bush,哈哈,没错,就是后来当过大统领的老布什。在某次平台建造中的仪式上,老布什还特意带着小布什一起去见了见世面。

LeTourneau设计的自升式平台,于1955年建成。

5

老小布什

6

是不是从这起,就注定了父子俩要为石油跟伊拉克干仗?

自升式钻井平台(Jack-up)是由一个上层平台和数个能够升降的桩腿所组成的海上平台。这些可升降的柱腿能将平台升到海面以上一定高度,支撑整个平台在海上进行钻井作业。这种平台既要满足拖航移位时的浮性、稳性方面的要求,又要满足作业时着底稳性和强度的要求,以及升降平台和升降桩腿的要求。由于自升式平台可适用于不同海底土壤条件和较大的水深范围,移位灵活方便,便于建造,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中它仍占绝大多数。导管架平台和自升式平台比起来就是铃木摩托和福特汽车的关系。

典型的自升式平台

7

自升式平台下水,跟导管架平台一样的道理,去更深的地方就得付出尺度和重量增加的代价。目前自升式平台最大的作业水深是400ft,也就是122m。还是那个老问题,如何到更深的地方去采油?除了钻井船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壳牌公司的Bruce Collip提出了半潜式平台的理念。其实这个理念得来相当轻巧。壳牌公司的一家施工单位——蓝水钻井公司有一座浸没式平台"蓝水1号","蓝水1号"的结构就像一张方桌,方形甲板下面四根立柱,四根立柱底部之间有一些浮箱连接。"蓝水1号"本来就是按照浸没式设计的,拖航时浮箱提供的浮力自然无法与平台重力平衡,因此拖航时水面没过了浮箱,但还在甲板之下。在1961年的一次拖航过程中,Bruce Collip观察到在这个状态下平台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运动极小,就意识到这座平台也能在漂浮状态下作业。

半潜式平台(Semi)是大部分浮体沉没于水中的一种小水线面的移动式平台,它从坐底式平台演变而来,由平台本体、立柱和下体或浮箱组成。此外,在下体与下体、立柱与立柱、立柱与平台本体之间还有一些支撑与斜撑连接,在下体问的连接支撑一般都设在下体的上方,这样,当平台移位时,可使它位于水线之上,以减小阻力;平台上设有钻井机械设备、器材和生活舱室等,供钻井工作用。平台本体高出水面一定高度,以免波浪的冲击。下体或浮箱提供主要浮力,沉没于水下以减小波浪的扰动力。平台本体与下体之间连接的立柱,具有小水线面的剖面,主柱与主柱之间相隔适当距离,以保证平台的稳性,所以又有立柱稳定式之称。半潜式平台已经成为海洋钻井平台的主要发展方向。嗯,相当于用了TSI+DSG的迈腾吧。到目前为止,半潜式钻井平台已经经历了第一代到第六代的历程。

代 作业水深 年代

1 600 ft 1960

2 1000 ft 1969–1974

3 1500 ft 1980

4 3000 ft 1990

5 7500 ft 1998–2004

6 10000 ft 2005–2010

工作水深排世界前15名的半潜式平台中,巴西国家石油(BR)占9艘,英国石油公司(BP)2艘,壳牌石油1艘,美国ATP油气公司1艘,Chevron公司1 艘,美国Anadarko石油公司(APC)1艘。

典型的半潜式平台

8

9

前面说了,海洋平台主要分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两大类。在深海,半潜式平台主要用作钻井,生产平台就主要靠张力腿平台(TLP)了。张力腿式平台利用绷紧状态下的锚索链产生的拉力与平台的剩余浮力相平衡。一般来说,半潜式平台的锚泊定位系统,都是利用锚索的悬垂曲线的位能变化来吸收平台在波浪中动能的变化。悬垂曲线链的特征之一是链的下端必须与水底相切,以保证锚柄不会从水底抬起,这样就可保证锚的抓力。张力腿式平台也是采用锚泊定位的,但与一般半潜式平台不同,其所用锚索是绷紧成直线的,不是悬垂曲线的,钢索的下端与水底不是相切的,而是几乎垂直的。用的锚是桩锚(即打入水底的桩作为锚用),或重力式锚(重块)等,不是一般容易起出的转爪锚。张力腿式平台的重力小于浮力,所相差的力可依靠锚索向下的拉力来补偿,且此拉力应大于波浪产生的力,使锚索上经常有向下的拉力,起着绷紧平台的作用。简单说,张力腿平台就像一个气球,把绳子拴在海底,它就不随便跑了。第一代张力腿平台其实就是从半潜式平台发展过来的,差别在于:张力腿平台的甲板一般呈正方形,半潜式平台一般呈长方形。张力腿平台的浮箱要相互连通,半潜式平台的浮箱可不连通。第二代张力腿平台则包括单柱式TLP、最小化TLP和延伸TLP,其中单柱式TLP和最小化TLP又称为迷你式TLP。

典型的第一代张力腿平台

10

接下来呢,该海洋平台中的保时捷出场了——SPAR平台。SPAR的理念源自于浮标,实际上它结构的大部分都是浮筒。主体是单圆柱结构,垂直悬浮于水中,特别适宜于深水作业,在深水环境中运动稳定、安全性良好。主体可分为几个部分,有的部分为全封闭式结构,有的部分为开放式结构,但各部分的横截面都具有相同的直径。由于主体吃水很深,平台的垂荡和纵荡运动幅度很小,使得SPAR平台能够安装刚性的垂直立管系统,承担钻探、生产和油气输出工作。

SPAR平台本身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过程:Classical SPAR, Truss SPAR, Cell SPAR.

哥儿仨

11

海洋平台中的偏门:重力式混凝土平台,牵索塔平台在此就不做介绍了。

TLP和SPAR是目前海洋平台中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留作后续单独介绍。

再来回顾一下海洋平台中的主流:

12

此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导管架平台,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钻井船,张力腿平台。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马哈蒂尔:MH370去哪儿了应当去追问波音和中情局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It's easy: sign up in under 10 seconds, tell us what kind of eBooks you love & we'll email you a list of deals every day - FREE! Join now!
From our sponsors
马哈蒂尔:MH370去哪儿了应当去追问波音和中情局
May 20th 2014, 05:22, by 墙外仙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18日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指出,有人正在隐瞒有关马航MH370客机失联的一些事情,人们应当去追问波音公司和美国中央情报局,而非责怪马航和马来西亚政府。

通讯系统不会轻易被关

文章说,MH370客机的通讯系统和GPS设备肯定被关闭了。作为MH370客机的制造者,波音公司安装了这些通讯系统和GPS设备,"波音公司当然会确保这些装置不能被轻易地关闭,因为它们对飞机的安全和运行至关重要。"

客机可能降落在预设地点

文章说,波音公司2006年研制的一个系统获得美国专利,该系统一旦启动,飞行员将失去对飞机的一切控制,该系统还能让一架商用客机降落在预先设定好的地点。

马哈蒂尔引用某网站2006年刊登的一篇文章说,如果恐怖分子企图控制飞机,那么飞机上的"不间断自动驾驶系统"可以通过机上感应器启动,但中央情报局等政府机构也可以通过卫星系统远距离启动。

马哈蒂尔说:"很明显,波音公司和某些机构拥有对包括MH370客机在内的商用客机的'不间断控制'能力。是否有这种可能,在某人直接或远程取得对飞机的控制后,MH370客机的飞行员失去了对飞机的控制。"MH370客机目前很可能正在某地,并且已经没有马航标识。

所有搜索都是浪费时间

他认为,搜寻客机残骸、油迹或侦测黑匣子的讯号都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这很有可能不是燃油耗尽后的普通坠毁。

马哈蒂尔说:"波音公司应该对这一所谓的反恐自动着陆系统进行解释。我无法想象飞行员在汹涌的大海进行软着陆,然后静静地随客机沉没。"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