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木头
“有时候想,生不生二胎,是计划生育政策、房产政策、就学政策、社保政策、户口政策、学区房政策甚至食品安全政策等等一系列政策共同决定的结果。不仅如此,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决定。而决策者在做这个政策时是否考虑到了这一点呢?”
为何说是深夜自述呢?因为屌丝苦逼啊,都说三十男人一枝花,可我丝毫没感受到:白天要上班,晚上回来要做饭,洗洗刷刷弄完了也不早了,哪有时间被其他妹纸欣赏?不过,深夜静悄悄地自言自语,也蛮好,因为老婆听不到。。。隔墙也没耳。
啥叫凤凰男的?先科普下。百度百科是这么说滴:凤凰男作为一种标签是指集全家之力于一身,发愤读书十余年,终于成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而为一个家族蜕变带来希望的男性。他们进城市后,娶了孔雀女(城市女孩的代名词),过上了城市生活,但由于原先的农村身份打下的烙印,使得他们可能与孔雀女的爱情、婚姻和家庭,产生了种种问题。
其实吧,取这个标题,主要是因为木木头有时被夫人称为"凤凰男",那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也就默认了。
好,下面具体来说说政策如何影响凤凰男的生育观的,说来,这真是一篇长长的故事。
我刚出生是个冰冷的冬季,1982年,那年的冬天特别冷,生出来没有任何声响,医生抓小鸡似的拎着小脚拼命地拍打,才哇哇大哭,凤凰男从此诞生。
用专家吴晓波的笔风来写,一定会这样叙述:30年后,回想那一年,这个国家发生了太多的可以铭记的历史事件。其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那年的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实行和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大力提倡晚婚晚育。
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可是屌丝的出生处则很重要啊。我所在的江苏省也从那年开始计划生育了,而且执行得是如此声嘶力竭,我郁闷的生活从此开始。
到现在为止,我都想感叹下保守的江苏那时是多么地想和上级保持一致,为此穷尽各种手段。
这里说两件事:1、当时安徽省部分地区自行尝试分田到户,这是民心所向的举措,结果和安徽相邻的发达的江苏省的村天天拿着个喇叭对着隔壁安徽骂街,你知道嘛,那说得可难听了;2,计划生育政策出来后,江苏省执行了全国最严厉的政策,严厉到啥程度呢?严厉到我亲戚家因为超生,房子被拆得片甲不留,大冬天的只能借宿我家。也直接导致同为82年左右出生的,浙江省有不少兄弟姐妹,而江苏省往往只有一个。
这样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让我从小就一个认识:只能生一个小孩,而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听话的我相信教科书上的说法)。直到后来,长大了去其他地方走走,尤其去了福建和潮汕地区,才知道,原来,人家可以生那么多。。。也才逐渐明白,听话的是不是总是吃大亏的?
当时让我认为生一个小孩好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家里穷,生不起两个。然而就是这个穷,也是政策导致的,并直接导致我爸妈不敢有任何生二胎的想法(吐槽是不是多了点。。。。)。
以前有句话叫:龙生龙、凤生凤、穷人孩子娘肚里就穷。这句话本质上是不对的,因为解放后,我爷爷还是富农,家里有15间大瓦房(还有佣人,而且佣人还有单间房子住,爷爷说的,我还真没体验过)前后三进,高端、大气、上档次。
可惜后来被"共产"了,被抢走了,只剩下1.5间,请记住的确是1.5间,我就是这个狭小的地方出生的。(所以说嘛,一旦没被光明正大地"抢劫"的话,我好歹现在也是个富二代。。。每当说到被"平均"的事情,爷爷都是咬牙切齿,奶奶也连声责骂。)
政策造化弄人吧,俺就这样从一个富二代变成了一个屌丝男,爷爷说若不是家里没钱,怎么地也生个三到四个。
好吧,不过好在,屌丝最大的特点是懂得自我安慰与自我调节,小学的岁月就是在河里捞鱼、戏弄老师的时间里过去了。
转眼到了10岁,又一个新的冲击由此诞生。当时我家的亲戚先后生了三次,全是女儿,爸爸告诉我,前面这家亲戚的房子被拆了三次。由于年纪小,也没太多记忆。然而,亲戚家第四个小孩却活生生地将我和计划生育强拆联系在了一起。
亲戚家是江苏某农村的,前国家领导人就出生在那里,我家则在她家隔壁市,但分属于不同地级市。
为了躲避追查,亲戚决定到我们家来生小孩。当一天我蹦蹦跳跳地回到家后,发现家里多了一个小孩,亲戚生了个胖儿子,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这个世界真的是隔墙有耳,不知道为何亲戚家村干部知道了,立马风驰电掣地跑到我们家,把刚生完小孩的亲戚给拉回去了。我也跟着父亲去了亲戚家。
由于前面亲戚家房子被拆了三次,临时盖的房子其实很是简陋,然而,没有钱赔的亲戚这次还是面临着被强拆的窘境。
于是乎,村里面找来了十几个人,有的搬屋内东西,有的上房揭瓦,有的拉猪,不到半天,风卷残云之势,房子里啥都没有了,只剩下四面墙壁。。。。真正的仰望星空了。
我问在场阻拦对方强拆的父亲,为何这帮人像强盗。爸爸说,小孩子不懂不要问。其实,当时幼小的心里已经有一个疑问:这和电视上鬼子抢东西有啥区别?
应该说,这次强拆对于我带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开始逐步同情多生小孩的家庭,认为小孩多可爱,怎么能这么折磨刚生小孩的家庭。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基本上没出过我所在的县级市的父母仍然一直这样教育着我:好好读书,将来政府包分配,还有房子分,就能找到好媳妇。这种理念说实话蛮激励人的,至少在某段时间里。
转眼到了上大学的年纪,跑到异乡求学,发现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两个,尤其是福建和潮汕、东北地区的,至此,从原来的对计划生育的支持到怀疑,逐步走到了彻底的否定状态,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人性上还是实际角度。
不过,还在读大学的我还是挺希望以后和自己心爱的人多生几个,好吧,我承认,年轻的时候总是喜欢幻想,把现实世界想得太美好了。
后来,我不得不慨叹政策和现实总是那么操蛋。虽然我并不赞同啥分房、分配工作这种计划经济模式,但真的开始上大学时发现所谓的分房、分配工作已经没了,高校还开始扩招,找工作更难时,政策变来变去,说实话,失望还是有些的。
于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地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后,我发现,每个月的工资只够付完房租的时候,生两个小孩的想法基本已经消失。说实话,当时担心找老婆都找不到,还想生两个小孩?
凤凰男的优势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那就是吃苦。这段时间,我每天拼命的工作,最多的时候一个月30天,有28天在外出差,就是为了多挣点钱。若干年后看到《蜗居》里的宋思明,我感叹真他妈的像啊,尤其是奋斗的经历,唯一区别是我没宋思明帅。。。。
后来找到了女朋友,结婚也顺其自然了。但是凤凰男的特点也展现出来,总希望子女能有个玩伴,熟悉农村的人都知道,我们小时候都是一群小孩一起玩耍的,那种快乐是城里小孩无法体会的。
后来,老婆怀孕了,作为"双非"一直在查找去香港生的渠道,就是为了能生第二个,而这就是因为我夫人不是独生子女。
正在纠结时,国家忽然放开了单独的可以生二胎,于是这个政策又改变了我的想法:准备生两个。
有时候想,生不生二胎,是计划生育政策、房产政策、就学政策、社保政策、户口政策、学区房政策甚至食品安全政策等等一系列政策共同决定的结果。
不仅如此,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决定。而决策者在做这个政策时是否考虑到了这一点呢?
比如,户口政策,假设我和夫人都是上海集体户口,名义上已经属于上海户口了,但生小孩却基本没法上上海户口。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一点,但现实似乎就是这样的。你再着急,但Who cares?
好在,现在我已经到达了一个境界:就是不再维政策马首是瞻,总是在考虑,我有没有可替代的方案,比如不能生两个,那我是否可以去国外生,甚至想过是否送个礼弄个户口。。。。
(比如,马寅初虽然提出计划生育政策,但他却是不止一个子女啊)
去年过年时,看到老丈人家四代同堂的欢乐场面,颇为感慨。无论多生还是少生,政府的政策的确不应太多干预。毕竟,现代社会,即使你放开了声音,那么多不安全的食品、高昂的成本等等也会让家长冷静思考的。
回到主题,为何说政策影响了生育观呢?因为凤凰男本身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政策的牺牲品。
试想一下,若当时城市和农村统一一视同仁,区域均衡发展的话,人口迁徙就会少很多,更多的人会在家乡发展,凤凰男和孔雀女的冲突或就不存在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家族人都在一个地方,生几个都有人带,都有文化传承,那还有啥担心的?
生吧!
相关日志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