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星期二

墙外楼: 一个医生面对的生死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Acquire Clients Globally!

Attention Advertisers: What's your CPA? Have Us Acquire Additional Clients for You Utilizing International, Localized PPC on AdWords, Bing, & Facebook Exchange!
From our sponsors
一个医生面对的生死
Oct 29th 2013, 09:18, by 墙外仙

看病记 莲子清如许

2012年10月25日

我所在的神经内科,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重点科室,当年大学毕业分来这里觉得专家个个都是牛人,崇拜得五体投地。慢慢地在临床上轮转,当住院医师,我的确得到了相当严格和高端的神经内科医师培训,患者都是全国各地慕名来求最终诊断的,专家们的诊断水平跟国际相差无几,甚至超过国外(中国人多,病种多,所以在这里见识也多)。但是这仅仅是诊断,神经内科能明确诊断的病大概三分之一,在这三分之一里能治疗的估计是三分之一,神经科往往可以运用各种先进的诊断技术来确诊病因,但由于疑难杂症多,往往只能获得一个笼统的治疗方向,而难以建立个体化治疗,所以有着所谓"重诊断轻治疗"的行业传统,治疗捉襟见肘。我时常胡思乱想,号称科学先进的现代医学就是这样治病救人的吗?

进了NICU(神经重症监护室)只三天,我就特别沮丧,每天就是在讨论用多少营养液,用什么抗生素,怎么对症治疗,延长这些昏迷患者的生存期限。我开始怀疑医生的价值:医生到底是干什么的,难道就是这样无休止地维持病人根本没有意义和质量的生命吗?

我永远记得当一年住院医轮转内科遇到的那个肺癌患者,她刚刚30岁,患晚期肺癌,胸廓变形了,头上有两处颅骨转移,包着白纱布。她整整三个月没有平躺着睡过一觉,只能抱着枕头端坐,间或眯眼打盹。她那位可敬的爱人没日没夜地守着她。我值班的那天,她爱人来找我,说她疼得厉害。我忙去看她,情况已经是相当惨烈:她的血压全靠药物维持(医学上就是临终状态了),每日几乎不进食,整个人都浮肿了,呈现出一种透明的白净,可以透过薄薄的皮肤看见她孱弱的血管仍在顽强地搏动。我听了她的肺,全是痰鸣音,她却没有一点力气咳出来,只能靠护士吸痰,但每吸一次都极度痛苦。肿瘤让她疼痛得神志不清,普通的止痛药无济于事,只能打度冷丁,至此我才相信书上记载的癌性疼痛有多厉害。

我给了她一支,不是很管用,仍疼得迷迷糊糊。我也不敢再给,不知如何是好。她爱人从冰箱里拿了支冰棍给她,脸上表情极其复杂。在这个寒冷的深夜,暖洋洋的病房里,一口一口地喂她吃冰棍,她像个孩子一样,慢慢地吮吸着,奉如甘饴。于她而言,每一次进食,每一次看见第二天的太阳,都是一种奇迹。

我每天都会知道她还在消耗维持着,直到那个早已料到却不愿到的中午,抢救现场气氛竟是一种无奈的从容,她爱人不停地给亲友打电话:"我媳妇快不行了,你们打车来吧……"泣不成声,那种极度压抑悲伤的声音让我简直要窒息了。

她已经完全昏迷了,脸肿得厉害,呈现出一种灰白色的"死气",轻轻地喘息。她终于可以平躺在久违了三个月的床上了,她就在这张她趴了三个月,却从未躺过的床上永远睡去了。年资高的大夫在从容地临终抢救,大家都明白这于她及家人都是一种解脱,但我没法看完整个过程。也许是年资太低,工作还短,心里还留着一条缝——一条医生不该有的缝,我的整个心都憋得很疼。这是件令人沮丧的事,我拿这件事尽我所能与他人轻描淡写聊了半天,掩饰我这种不符职业情感的心理,而结果却是愈加郁闷。

我还主管过一个患者,她是个 72岁的老人,患脑肿瘤,高颅压、慢性脑疝形成。我们神经内科只能用药降颅压,但是时间长了很快会肾衰的,根本问题(肿瘤)不解决,不可能好转。所以,我们确诊肿瘤之后让家属尽快转科,但是从来不出现的儿子儿媳一听说要出院,就马上来跟我们交涉,似乎把老太太扔在病房,就是进了保险箱了,他们也就尽到了孝心。

老爷子被这两对小夫妻弄得没了主意,也想赖在神经内科。其实转往神经外科,尽快手术,老太太还是有救的,至少不是目前的等死状态。最后我把嘴皮子说破,终于同意了转科,这样又拖延了一周左右。我当时都恨不得大嘴巴抽那几个矫情的子女,这是为老太太好吗?

不过,现在我渐渐想明白了,普通人对死亡是很恐惧的。他们未必能真正理解死的含义,那是生命最后的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得到死时的尊重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因为生者害怕死别,害怕背上不孝的骂名,就硬要医生盲目延长临终的过程。有希望救的,就应该尽百分百的努力去做,但是无意义的抢救,该舍弃还是应该舍弃。

我工作了十年,见过各种死亡场面,感慨良多。很多病人在急诊室去世时,身上被插着各种管子:输液器、胃管、导尿管、氧气管,甚至是气管插管。最后那一刻,真的是惨不忍睹,既增加了临终者的痛苦,也增加了世人对死亡的恐惧感。亲属盲目追求延长患者毫无质量的生存时间,有时候其实只是为了世俗的所谓"尽孝"。

我想起我第一次抢救病人时忍不住湿润的红红的眼圈;想起我见过的最孝顺的儿子签署放弃有创抢救他爹后,在地上"梆梆梆"磕的响头;想起患者离去后,家属惨烈干嚎后在门口冷静摊派丧葬费用;想起无耻"医闹"老爹死后不及时入殓,开始盘点医护失误准备官司,面对生死真是众生百态,人性毕现。

我有一位英年早逝的大师兄,他气度非凡,大高个子,声如洪钟,是我见过的最博学的神经内科医生,他理解力、记忆力都超强,专业知识(神经解剖、神经病理、神经生理)和社科知识都超强(历史、政治、文化、艺术)。

我简直没见过比他更神的神经科医生。他看病,我们这些小字辈的在旁观摩,觉得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从查体到诊断、到治疗,从健康指导到心理疏导,让病人觉得宽慰,让我们觉得到位。他给大家讲课,旁征博引,口吐莲花,思路清楚,特别实用。他没出过一天国门,但是用英文作讲演时,那种地道和流畅,让很多海龟也汗颜。

45岁时,他查出肝癌,做了肝移植。他一度还复出,松散地出门诊,经常跟我这个闲云野鹤的人聊,他说他是提前进入耳顺阶段,准备进入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阶段。我们探讨过工作的目的,他说最低级,工作是为了生存;高一些,工作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获得快乐;最高境界,工作什么都不为,就是工作。

他做完肝移植手术一年后,癌细胞再度扩散。他还发消息跟我说,不要担心,他这一型扩散后最高生存期是7个月,他要试试挑战纪录。至今他的这些短信我都舍不得删去。 他的葬礼在八宝山,看到他静静地躺在鲜花中,我悲不能已。他应该没吃什么苦头,他爱人也是医生,放弃了一切有创抢救。师兄总算是可以安静地走了。我后来想通了,默默地跟他说:师兄,你先走一步,大家都会再见面的。

人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但是应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是我愿。

作者是北京宣武医院主治医师,新浪微博帐号是@莲子清如许。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温岭杀医案背后:医生为何逃离公立医院?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温岭杀医案背后:医生为何逃离公立医院?
Oct 29th 2013, 06:02, by 墙外仙

过去一年,已有7位医生死于这样的暴力事件,(http://news.familydoctor.com.cn/zt/yihuanguanxi.html)另有28人受伤。卫计委与公安部联合发出医院安全指引,要求每家医院每20张病床至少配备一名保安,或保安人员总数不得低于医护人员的3%;指引还呼吁医院安装报警按钮、保安门及扫描仪器来杜绝致命武器,并增加监视摄像头及加强巡逻。

保安并不能解决问题,暴力事件依旧在发生。中国医院协会8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造成暴力的原因则包括不满意治疗效果、医患沟通不畅、患者开支过高和医疗资源不充足等。参与调查的316家中国医院中接近40%的医护人员表示,因为医暴频发计划放弃目前的职业。

我们哀悼逝者,我们寄望生者。

一些医生已经离开公立医院,他们深谙现有体制的种种弊端,他们跳入市场化的河流,积极参与及共同探索改革。他们希望与患者更好的沟通,用技术赢得医生的尊严并获取与之匹配的回报。人们已经渐失信心的医疗改革,市场提供了方案。

这里提前刊发《创业家》杂志11月刊的精彩专题《出走的医生》的部分章节,更多内容敬请关注马上出锅的新杂志。

好医生,好院长,好合伙人

口述:宋冬雷(上海德济医院院长,著名神经外科专家)

编者按:中国的神经外科,素有"北天坛,南华山"之称,离开"南华山"这座大庙,、宋冬雷经历了病人猛跌80%的落差。他注册微博,开设微信公众号,学习"去大庙"后的个人品牌营销。作为一个院长,他也更有机会推动龚晓明希望的培训体系改革。

病人少了80%

中国病人跟外国病人不一样,认庙不认和尚,换了一个庙,病人不见得还认和尚。

在华山医院时我很忙,负责大的肿瘤,门诊看的不多,每个礼拜大概五六十个病人,真正上台的手术十来个。我手下团队很厉害,一年要做1700台手术。到这里后,我的病人量跌了80%。目前,一个礼拜接待的病人大概十五六个,手术量大概三台。

这个困难我事先有预估。我还是有点信心,因为我有技术。我会的东西比较多,肿瘤看得很好,脑血管病开刀很好,脑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也很好。这几块同时达到国内顶尖水平的医生不多。即使我这里的病人少,外面会诊还非常多,病人基础很广泛,所以短期内我可以保持技术水平不滑坡。而且我的学生很多,有很多医生知道我,不会出现换一家医院就不被承认的情况。

过去我的病人有两类,一类是直接到华山医院找到我,另一类是通过外面的医生。现在病人可以直接找到我,微博、微信都是手段。我要做自己的品牌宣传,这是身份变迁带来的必然。也有人说我高调,没办法,出来的医生必须要做这个事情,你必须要让社会、老百姓很直接地感受到你,知道你。

离开华山医院这么好的品牌,到一个没有名气的地方重建自己的品牌,这是一个大大的跌落。我需要重新再上来,这更考验我的能力、水平。以前是依托医院品牌生存,现在要依托市场生存,要把在业内的影响力转化为市场上的影响力。我们这些自由执业的医生必须要过这一关,要有一个断奶期,自己找到奶喝。

想想也不可怕,慢慢做就是。品牌是逐渐树立起来的,华山医院的品牌也是一点点积累的。现在的优势在于,网络资讯发达了,品牌的塑造时间大大缩短,我还能干20年,30年,还有机会把品牌树起来。要是像过去一样,我就没有机会,就不出来了。

公私差别

在华山医院的时候,我对病人的态度还算蛮不错的,但出来后还是感到了体制内外服务理念的差异。我们从很多细节上去提升病人的就医体验。

比如门诊,我们通过客服系统和医疗助理系统,推广预约制。12点钟看病的不用8点钟来,减少等待时间。这个系统并不难,公立医院也可以做,但它太忙,病人太多。

以前我看门诊很简单,5分钟一个。病人很多,时间不能太长。我在这儿,可以给病人20分钟,讲到病人理解为止。医患矛盾很大问题在于沟通,病人满意了,很大一部分矛盾就解决了。如果病人有事找不到人,可能就火了,就像航班延误没解释一样。要是有人来安慰你,给你送食物和水,反复解释、道歉,火气就会小一点。

我们在医生跟病人之间架了一道桥。我做医生很忙,做院长也很忙,花在病人上的时间有限。但病人有问题找我,可以通过服务人员来解决。过去我在公立医院接电话很快,因为很忙,三两句就打断对方,不让说了。现在我要么不接,比如可能刚好在手术、开会、思考,或累得不想讲话,接了就会尽量把事情讲清楚。我还编了一部分短信,引导他们到我的助理那边,等我方便时再慢慢和病人讲清楚。

美国医生都有医疗服务人员帮忙,但中国的公立医院里没有。公立医院也反复教育医护人员要提高服务质量,要多微笑、耐心一点给病人解释,但做不到。而且服务不是说一个微笑,而是实实在在得从职能、流程、岗位上变革。没有配套的体系,做不到的。

医改难题:审批制和评价体系

出来后,我给自己三个定位:好医生,好院长,好合伙人。目前,"好医生"最成熟,"好院长"正在进行,"好合伙人"还在构思。

上海德济医院是一家营利性医院,未来服务有两块:基本医疗服务加特需服务,对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不同的服务。一家民营医院,不能完全定位在医保上,除非享受政府补贴,否则运营不下去。我们为高端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赚了钱,医院才可能运营。

目前,我们这里还没有医保资质,这是医院运营到现在最大的困难,也只能等待政策扶持。主管部门来过这里调研,认可我们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医院,但从认可到给你资质还有一个过程,我们只能反复呼吁能够尽快缩短。

中国行政体系是审批制,这个过程一般要好几年。但任何一家真正从零起步的民营医院一开始都是不完善的,发展也是一个完善的过程,这个时候需要输血。就像一个病人很虚弱时你不给他营养,等他已经恢复的时候你才给他,这个有点问题。

我不太清楚将来的改革方向,但我有一个设想,审批制度能不能改成另外一个制度。比如医院符合基本标准,就先给一个什么资质让医院做起来,但是严格监察,宽进严出,一发现违规,立刻吊销资质。

作为院长,我知道医院前期可能要亏损两三年,我们有心理准备。问题是如果亏损太厉害,背后的资本压力会很大。

现在,一些资本向我打探办民营医院的事情,我就跟他们讲,第一,前期投入要很大,之后准备5年输血期,医生培训、医保资质、病人口碑及医院品牌建立等都要有时间。投医院的人如果5年打算都没有,就不要做了。医院活下去后的3年内也别想太多利润,做这个事情前5年是送钱,后5年是公益,赚不了钱,但是有社会效益。10年以后你可能赚钱了,但不能挣大钱。如果想赚快钱、高利润,不要投医疗。

我经常出国,看到国外的医院服务很好,效率很高,医患矛盾也不尖锐。我们都向往这样的好,但做不起来,肯定有问题。我想我们做一些事情,去改变这个东西,或者推进它。

去年10月份左右,德济医院的管理者郭辉院长找我,希望我去做院长,也愿意我去那做试点改革。我们的想法比较一致,不走公立医院的老路子,也不走以往一些民营医院坑蒙拐骗的老路,而是建立一个比较新的发展模式,使我们的民营医院真正上一个台阶。这样我出来就很有意思了,既可以继续做好手术,救助病人,还可以做一个不同的医院出来。

一些理念已开始推行,比如预约制的门诊服务等。另一些也在尝试,比如学科建设上,神经外科等重点科室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人员,稳定的队伍。另一部分非重点的科室,可以对外开放给好的自由执业医生,为他们提供场所。前些日子,一个投资公司来找我,想在我们这里开设一个口腔整形外科。我说行,看看那个医生需要什么条件,我能不能提供,双方是否谈得拢。我自己不会找一个主任来建这个科室,也不会想到培养一个团队来做这个事情,因为这不是我的专业。

另一个是在医院内部加强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我们会学习美国住院医的培训制度,需要的话还可以送医生出国培训。目前我培养的人是为我所用,将来一定是为社会所用。

中国医疗体系有很多不足,很多改革的想法需要时间及公众慢慢接受。美国医生体系里,医生之间没有级别,没有主任、副主任、主治医生的差别,病人也无从知道你是什么级别,对医生的尊重认可是一样的,不分层次。我们人为地分成几个层次,造成了病人找正教授,不找副教授。如果你跟病人说我们这里只有医生,没有主任、教授,病人肯定不接受,医生也没法活。如果我们是统一的卡口,有统一的水平要求,病人就没参照了,觉得只要是医生都是一样的,就没必要非盯着这个医生看了。

所以医改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要重建医生的评价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光我一个人改,别人不承认。

龚晓明:我为什么离开协和

口述:龚晓明(上海市第一妇婴医院医生,前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编者按:他是互联网上最活跃的妇产科医生,创办了一家专注于妇产科医生培训的网站。每天互联网上有很多病人希望得到他的帮助,但在有众多专家的协和医院里,这位副主任医师只能在有限的晚上排上几台手术。他希望老百姓在身边就能找到好医生。

互联网上的口碑

我很幸运,在还年轻的时候,就被很多病人知道,这受益于互联网。

在协和的时候,我开始在"好大夫"网上活跃。那时,我刚出门诊,病人较杂,我希望能找到更符合我要求的病人。后来科里要做肿瘤肌瘤方面的科研,我特意在网上吸引这个群体,符合条件的我会给他们加号,慢慢地这方面的病人就来了。后来加号的人越来越多,晚上12点发放预约加号,很多人还抢不到。再后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病人以为我是子宫肌瘤方面的专家。

为此,我曾跟"好大夫"的技术总监有过争议。我说我一个刚出来的医生,怎么就成了专家,还在你们这儿排名第一?郎景和院士是我们妇产科公认的专家,但在你们网站上排名都没有,这不合理。"好大夫"的人解释说"郎景和是你们公认的专家,但是老百姓挂不到他的号,只能挂到你的号。他们认为你是专家,你就是我们的专家"。我就这样成了"专家"。

子宫肌瘤病人越来越多后,我就以这个为方向了。在互联网上,好口碑越多,来找你的病人就越多。

我有很多病源,但是手术的机会并不多。离开协和之前,通常都是晚上八九点开始做手术,十一二点左右结束。协和妇产科有很多专家,排在白天的都是年资比我高的。以此类推,如果有一天,我也熬到某一个位置,那后面的医生就排在后面,也别想上来。这与公立医院的体制有关,专家们几乎没有出口。

一个在大医院有很多病人的医生换一个医院,可能就没有一个病人,所以即便在公立医院里专家有太多手术,也还要把住这个位置,不会轻易给小医生做。公立医院的价格由发改委管理。医生待遇很低,只能靠灰色收入来填补。这个行业很少有跳槽的,也很少有猎头挖人。公立医院人满为患,也没法用市场经济来调整它的容量。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多点执业制度,可以解放这些医生,在公立医院里面做公立医院的事,在私立医院里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做。

在协和的最后几个月,我开始尝试多点执业,去美中宜和出诊。理论上,多点执业应该给医院打报告,经医院批准,我没打,如果协和追究的话,这个行为不正大光明。以前院里也有人打过报告,被拒绝了,我不想再重复一次这个过程。我去意已决,打算辞职。

美中宜和创办时就曾经想让我加入。我对这家医院的过去有所了解,产科做的可以,但妇科没做起来,我去了以后,才开始有一些手术。

跟美中宜和签约后,我在自己的微博、微信上做了一些公告,一些粉丝说,原来你是做广告的,就取消了关注。后来一段时间我没再宣传,让美中宜和与好大夫签约,签约之后我才出诊。张强医生出来以后,比较着急的事情也是让沃德与好大夫签约。不然的话,病人哪来?我在美中宜和每个礼拜出诊一次,大概看10个病人。

互联网的口碑替代了医生的市场营销。我曾劝说一个年资比我高很多的同事也去私立医院多点执业,他说那病人从哪里来呢?病人们信任的是协和这个庙,离开了这个庙,就没有了信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脱离原有的价值体系,你需要一个新的空间和平台。

让医生流动起来

离开协和后,我并没有加入美中宜和。

我不太喜欢北京的冬天,空气质量太糟糕了。我去过深圳,没有合适的机会。后来,我去了上海。

允许多点执业,是我向医院方提出的唯一要求。通常多点执业被视为挣外快,大部分公立医院会说不行。你让公立医院里的专家放手,得有一个利益转移机制。

有一个院长说,龚晓明还没来,就想着要多点执业,这种人不能要。另一个院长说"可以",于是我就去了上海市第一妇婴医院。这个院长很开明,思路很前卫。

我去的还是公立医院。多点执业,一方面可以让医生到私立医院去或者开设自己的诊所,市场化他的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公立医院培养学生。学生培养好了可以到全国各地去,到县一级医院去,这样县一级医院的水平才能提高。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病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医生,而我们看病都往大医院跑,因为医生水平差异很大。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培养均质合格的医生。

在私立医院,目前科研和教学还做不了,要推进改革只能在公立医院里。在协和,我不可能推动这一块改革,这么多年,都是专家带小医生做手术。我要找到一个更加开明的医院。这一切的基础是做好医生培训,如果医生培训做不好的话,医生的流动及自由执业,就没有了基础。这可能就是我要做的事。

以美国的陪训体系为例,妇产科住院医师毕业前,通常要求完成一定量的手术,然后可以独立开业。而在国内,小医生的培养要求不明确,通常只是写病历、与病人谈话、换药,干些零碎的活,熬到一定年资,获得相应职称,与手术直接关系不大。医生成长很慢,不同医院间的医生水平差异也很大。好多协和研究生,在协和待三年,出去以后临床不行,因为干的少。

此外,中国的住院医师到一定年限还在原单位待着,人才不流动。而在美国,医生可能是在哈佛接受的训练,却在一个有客户来源的小地方工作。美国的培训体系已经确保医生出来执业的时候,是均质的,这样,病人在身边就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医生。对老百姓来说,就意味着不用跑北上广看医生。这是我的梦想。

今年我写了一篇对比中美医疗差距的文章,在医疗圈流传挺广,但真说起改革,很多人认为我在痴心妄想。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金色葡萄:如何看病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金色葡萄:如何看病
Oct 29th 2013, 06:26, by 墙外仙

如何看病(-):该看不该看
1. 我不想讨论医疗制度如何如何,只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帮助需要医疗救助的人,使人们看病的效率更高。
2. 请质疑任何从网络上获取的医学知识,包括本blog
3. 欢迎传播

问题1: 该看不该看

人的身体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而且这种能力很强,显然比电脑和汽车厉害。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治疗,有些疾病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时间到了自己就好了。
不过,能够发生在人身上的疾病,也是伴随人类进化了同样长的时间,也不是等闲之辈。

如果自己身体不适,是扛着,还是去医院就诊。这是个问题。

1. 如果器官的功能受损,需要立即就诊:
眼睛的功能是用来看东西的,突然看不见了,应该马上看医生。同理,突然听不见了,四肢运动突然出现障碍。。。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有许多器官是双份的,比如眼睛、耳朵。。有些人一只眼睛的视力突然下降,另一只却完好,有可能忽略了坏眼的问题。

2. 不能忍受的疼痛。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战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应该尽快就诊。比如腹痛、胸痛、眼痛。需要提示的是,即使你到了医院,通常医生也不会立即给你止痛。疼痛是火警,是了解身体状况的重要信号,没有人会在消灭火灾之前,先把附近的电话线都砍了。

3. 反复发作的不适
老毛病了,忍忍就过去了——大部分的癌症就是这样度过了无人骚扰的童年期。对于反复出现的不适,应该认真注意诱发的原因、缓解的方式。
对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年龄,>50岁的,最好去看看,免除后患。

4. 已经处于某个疾病进程中,但是感觉突然发生了变化。
大夫可能已经告诉你这个病没什么,过几天自己就能好,开始的时候,感觉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恶化了,那么最好再去复查一下。

5. 别人看出来的疾病
通常不用着急,人类的身体有发达的自我检测系统,如果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多半没有太大的问题。(注意:医生经过身体检查发现的除外,比如身体上的包块之类的)
典型的是结膜下出血。一般是"白眼珠"上有鲜红的血迹,自己毫无感觉,不疼不痒视力不降,通常是照镜子或者是被其他人发现,这种不是"眼底出血",这种是"白眼珠"上的细小血管破了,跟磕青了没什么区别。咳嗽、便秘、揉眼睛。。。都可能引起。

===
定期体检是必要的。
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保护,兄弟靠不住、组织靠不住。

如何看病(二):急诊还是门诊?

一般医院都有急诊和门诊。
急诊是给紧急需要救治的病人准备的。
门诊则是给不那么紧急的病人准备的。

急诊的设置是为了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因此配备的药品都是应急的、速效的,配备的检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够快速做出判断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么紧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实在急诊,并没有针对你的病的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品,而且化验检查并不是很全,辅助检查的设备也不是都能做的。

不要仅仅因为白天上班,不好请假,而在晚上去看急诊。你得不到最好的药物,不能完成最好的化验检查和辅助检查。身体是自己的,工作是国家或者资本家的。仅仅为了不请假而在晚上看急诊,你为了节省一天的工资而放弃给自己最佳的诊断和治疗,又侵占了分配给急症患者的医疗资源,是损人不利己。。

需要去急诊看的病:

1. 刚刚发生的疾病。
一个病已经得了三天了,还跑到急诊去看,我会态度很好的在心里痛骂。

2. 这个疾病可能在8小时内使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严格一点,需要急诊处理的眼病只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需要在10分钟内救治)、眼球破裂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补充下,还有化学伤、烧伤等等。)
突然发作的腹痛、胸痛、眼痛、头痛,还是应该到急诊看看先。

如何看病(三):看门诊的时间
我国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很小的可能性,乘以13亿,都是无比巨大的数字。
任何你觉得合适的时间,一定是门诊人多的时间。

1. 一定要避开三个的时间:
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
只能用人海茫茫来形容。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在星期一上午看病
请转告您周围的人,"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在星期一上午看病",并请他们也转告周围的人。

2. 通常来说上午看病的人多,下午少,周一多,周五少。到了周五的下午,基本看病的人就很少了。看来辛勤的工作有益于身体健康。

3. 季节性
放假了去配个眼镜吧——老老实实排队吧
等天凉快了再做这个手术吧——老老实实排队吧
等放假休息有时间了再去看这个病吧——老老实实排队吧

4. 恶劣的天气
刮风下雨是看病的最佳时机,雨越大,人越少。其实,天气对许多人的出行,并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工作很忙,需要在短时间内看个病,然后赶紧回去上班,最好是在下雨的天气去看病。

如何看病(四):看病前的准备
相信您已经选择好了看病的日期,下面介绍一下看病前的准备。

1. 回顾历史:
* 请在看病之前,回顾一下您的病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发病的时候自己有什么感觉?如果有时间,请用本子和笔写下来。
* 回想一下是否对药物过敏。药物过敏史对于医生非常重要。如果您在以前用某种药物出现过严重的不良反应,请记录下来,在看病的时候向您的医生咨询是否属于药物过敏,如果是的,请医生在您最常用的病历封面上写下过敏的药物名称。
* 回忆一下曾经接受过的治疗,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和它们的商品名称。如果您还能找到药物的说明书或者空的药瓶或者剩余的药物,请带上它们。
* 带齐以前的病历记录,曾经做过的检查结果。每次看过病后,也请收好所有的检查结果和病历,有些检查结果是由热敏打印,时间久了容易褪色,请复印一份保存。

2. 准备行政用品:
* 带上信用卡和足够的现金,有些医院不支持刷卡,而取款机前面排队的人可能很多。注意看管好自己的随身财物。如果您是小偷,盗亦有道,请勿在医院行窃。
* 带好身份证、社保卡、医疗蓝本、退休证、离休证、医院的就诊卡等等一切跟医保可能有关系的东西。平时除了身份证,这些东西最好专门使用一个透明塑料文件袋放在一起。

3. 安排好病假当天的事务:
* 请好病假,安排好当日的工作。工作是国家的或者资本家的,身体是自己的,只要不给同事添麻烦,离开工作岗位是没有问题的。
* 如果是去看急诊或者自觉比较严重的器官功能问题,比如严重的心前区疼痛、视力突然丧失等,带上手机和充电器,您有可能会需要住院或者留院观察。
* 最好能够找个比您更健康的伙伴陪同您去看病。
* 预计前往的时间,不要在上午11点以后,或者下午4点以后才去医院挂号。因为,恐怕没有号了,或者虽然看了医生,但是到需要做检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其他的科室已经没人了。
* 估计一下交通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最好不要自己开车或者骑车,请打车前往医院。一是医院附近很难停车,停车费高昂,二是您接受的某些治疗可能再不适合开车或者骑车。
* 查询一下当日的天气。天气越恶劣,看病的人越少。

4. 选择合适的医院:
* 如果您已经具有相当的医学知识,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来选择医院。
* 一般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都非常的清净,去看病取药会很舒适。建议您首先去社区医院或者临近的二级医院就诊,至少可以获得相应的医学建议和转诊建议。如果您对这些医院的医疗质量不放心,也可以事先咨询一下有医学背景的朋友,去哪里看比较好。
* 当您选择了三级甲等医院看病,也就意味着选择挂号难、看病难。

5. 挂号
* 没什么好说的,太难了,甚至对于医生自己看病也很困难。如果是外地病人到另一个城市看病,而且要看某个特定的专家,试试提前在网上预约之类的方法,免得到了以后挂不上号,要等几天甚至一周,在北京最低的生活费也是100元/天,一旦等起来消费惊人。

6. 调整心情
* 得病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人总是会生病的,迟早也是要病死的。所以疾病降临到自己身上,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 去医院看病,并不能一定能够治好。实际上,给您看病的医生,最后一定看不好他自己的病,100%是病死的。
* 与您的医生合作,共同对抗您的疾病。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一是狂妄、骄横、不讲道理的人;二是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养生的人;三是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四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五是身体极度羸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六是只相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对于属于上述六种情况之一的人,他们的疾病不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很难治好。

7. 穿着打扮
* 不要化妆。也许您会有面色苍白、黑眼圈。这些都没关系,这些恰恰是医生需要看到的。即便是去看那个很帅或者很漂亮的医生。
* 尽量穿容易穿脱的衣物,比如上衣建议是开襟的衣服,而不是套头的衣服。
* 袖子要比较容易的挽起来或者脱下。比如冬天,最好穿厚实的大衣,而里面穿相对薄一些的衣服。
* 口罩。如果有的话戴上,医院是疾病最集中的地方。本来您就处于比较虚弱的疾病状态,不要再感染了其他的疾病。口罩从医院回来以后要清洗,手也要好好洗。

8. 检查确认上面的各种准备事项,带齐所有的东西,出发。如果能战胜疾病,就借助医生的力量一起战胜它,如果不能战胜疾病,那么从医生那里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疾病共存。

如何看病(五) 怎样与医生交流

您与门诊医生接触的时间

如前所述,当您选择了就诊于三级甲等医院的时候,您也就选择了挂号难和看病难。同时也意味着其他的病人也同样面临挂号难和看病难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缓解这些问题,一位医生会在出诊时间内看尽可能多的病人,特别是专家,有可能今天额定的挂号量是看20位病人,但是通常会因为外地病人、可怜的病人、重症的病人、有权有势惹不起的病人而加号到30甚至40个。如果上午的门诊是30人,从早上8点看到12点,共4小时,中间没有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那么平均接待每位病人的时间是4*60/30=8分钟。不错,这就是您凌晨爬起来,裹着军大衣在医院挂号室门外在寒风中等了三个小时以后挂上号,又从上班起等了3小时以后换来的就诊时间,8分钟,平均值。

还不够准确,这8分钟并不是您坐在诊室内和医生交流的时间,在形成初步诊断以后,医生会给您安排一些检查,大多数是当天就能够完成的,所以您拿着化验单检查单做完检查以后回到医生那里,还要再给他看结果。想必您已经注意到了,在您等候过程中,总有些人没拿着挂号条就冲进了医生的诊室,其实那些很可能是做完检查给医生看结果的病人。

也许您会非常好心地帮助医生维持就诊的秩序,坚决制止那些加塞儿的人。我建议尽可能在诊室外进行,也许您一把拽出来的是那个刚刚跑了几层楼憋了半天尿才做完B超想拿给医生看结果的病人,他也只有平均8分钟的时间与医生交流。

与医生说话
–-
不论您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讲究问病史和查体。医生都需要和您交谈才能够知道您的疾病是怎样的。我们的身体里布满了各种自检的信号线,它们会将身体的损伤通过它们自己的语言向您的大脑做汇报,比如疼痛、酸胀、无力、烧灼感、异物感。请向医生报告这些感觉,他才能帮助您。

中医不是仅仅切脉就可以摸出您是什么病,西医也不是仅仅靠CT、B超、化验单就可以知道您是什么病。诊断疾病就像是CSI做调查,全面的证据才能指认真凶。
虽然很少,但是确实有一些病人到医生面前一句话不说,手一伸或者脸一挺,医生要先猜出他的主要症状和不舒服,说对了以后,他才继续看病。从前我出门诊,在相对闲适心情也不错的时候会陪着他们玩一会,答对的话他们 会很心服口服的。

另一种人很多,他们会不断的陈述。比如,”我从20年前就开始胸闷了,那正是小平同志南巡的那一年啊,改革开放以来……”有时候这种倾诉是不自觉的,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必须依靠事件来回忆时间顺序,所以我在《看病前的准备》里写需要事先回忆一下病史,并且记录下来。当倾诉与疾病无关的时候,医生会打断您,或者是您的长辈,这不是不尊重或者态度不好,而是您只有8分钟。

区分事实和判断

请尽可能学会区分陈述事实和判断,区分这两点是需要极高的知识和智力的,而且稍微不小心即使具有极高知识和智力的人也可能混淆。
如下是事实陈述:"我眼睛红","我发烧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断陈述:"我眼睛发炎了","我发烧很高","我上火了"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门诊,否则请您尽可能陈述事实。

对于您的感受,请按照不舒服发生的感觉或者表现,以及它们发生的时间来描述,比如"尿尿尿不出来3天"是非常好的描述,而"尿不出来很久了"则仍然没有给医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我的建议是
* 慢性病请精确到年或者月,比如"运动后胸闷5年",
* 近1-2年发病的,请精确到月,比如"双眼视力下降6个月"
* 近1个月内发病的,请精确到日,比如 "尿尿尿不出来3天"
* 急性病请精确到小时,比如"左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1小时"。

如果您有数字能够描述您的病情,请尽可能告诉医生数字。比如,"这个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过13",但如果您仅仅说"这个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谁比了。对于医生的提问,特别是有"多少"这样的关键词的提问,请尽量以数字回答。不过很遗憾,通常当我问起"您得高血压多少年了?" 80%以上的回答是"很久了"。

疼痛与痛苦

看病,哪怕是急诊,医生不会马上给您解除痛苦。

疼痛,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虽然那是无人想要的礼物。疼痛是身体发出的火警,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进展的重要信号,是您生病的身体部分直接向医生的报告。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医生是不能够帮病人止痛的,就好像没有查明报告火警的位置,我们不可能把火警的电话轻易挂掉。也许您或者您的家人在检查床上疼得死去活来,医生还是会冷漠的用手摸这摸那,甚至使劲压一下问您是否更疼,此时也请告诉医生您的感受。

另外,值得说明的一点,也需要向低年医生强调的一点是,那种显示出痛苦,大声叫嚷的病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另一类苍白的悄无声息的病人,却更有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当您在急诊看到医生不顾您大声叫嚷的同伴,而去看另一个悄无声息的病人时,不要去阻挡医生。

态度

如果您收入不高,生活不充裕,请直接跟医生说,相信很多医生会和我一样给您选择相对便宜的药品和治疗。不过同时相对便宜的药物也意味着疗效,特别是副作用的不同。

如果您在路上堵车,找不到停车位,在挂号室门前受冻,坐在门诊等候一上午无所事事,请尽量不要将怨气宣泄在那个为您看病的医生身上,他在上班路上一样堵车,一样找不到停车位,您在挂号室门前受冻的时候,他在病房检查住院的病人,您在门诊等候的时候,他在诊室里奋力看病。

很多时候医生的态度是由科室决定的,越是紧急和危急生命的科室,医生的态度越冷漠甚至恶劣,在急诊室不可能有医生和颜悦色地跟家属说话,有且只有厉声命令家属去做什么。医生不会也不应该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事实上很多医生不敢给自己的亲人做手术,因为感情因素可能会影响判断。

希望您能明白,医生的态度与医学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

期望

相当多的疾病是不能够消除病因的,比如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类风湿……现在的医学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医生能够提供的是尽可能控制疾病进展的方法,使疾病无害化,血压降低到正常值,意味着您几十年以后死于脑出血的可能性要减小;眼压降低到目标眼压,意味着您丢失视野的速度能够减慢,甚至停止。您能够在医生这里找到的不一定是战胜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学会如何与疾病共存,共同生活。

新闻或者报纸上出现的某个疾病的治疗"希望",并不等于真正在医院就可以给您用上。医学是非常保守的学科,一种治疗方法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才能确定下来,一种新药上市至少要经过十年的实验和审批才能够进入医院的药房。

即使是经过那么多年的研究确定下来的治疗方案,仍然不可能100%的保证治好您的疾病,绝对不可能。治病和修车不一样,不是您交了钱,就一定可以拿到一辆修好的车。

请您一定记住:花了钱,绝对不可能得到保证治愈,绝对不可能保证没有风险。
万一你得到了医生这样的保证,说明:
a)医生在安慰你;
b)跟你说话的压根就不是个医生。

知情同意

如前所述,您绝对不可能得到保证治愈,绝对不可能保证没有风险。在侵入性的操作治疗或者手术之前,医生会给您看一个知情同意书。这个知情同意书就像是您在购买股票、基金时听到的"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一样,是要告诉您可能发生的危险的。
1. 知情同意书上写的每一种风险,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至少有一个真实的病人,真真切切地经受过这样的痛苦。
2. 知情同意书上写的出现的风险,一旦发生,医生也会继续全力地帮助您。

不证自明的公理

1. 人都是要生病的。
2. 人都是要病死的。

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常人和病人,甚至癌症病人之间的区别,只是5年生存率有所不同而已,而且都小于100%。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金色葡萄:现场临床心理学‧防身术概述‧医生改行指南(新医生入行必读…)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金色葡萄:现场临床心理学‧防身术概述‧医生改行指南(新医生入行必读…)
Oct 29th 2013, 06:32, by 墙外仙

现场临床心理学

考虑到最近恶性的医患矛盾频发,有可能类似自杀报道那样引起新一轮的暴力事件。为了各位学弟学妹们的安全,把以前写的临床心理学整理一下,皆为纯现场经验,只传术,不传道。

首先扔掉你原来学过的《临床心理学》。现场临床心理学的目的是调控病人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化简诊治过程,提高疗效。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有重要意义的。调控病人的心理和行为是药方的一部分。

Lesson 1:心如镜

1.足够的自信:
在诊室中,你是最能够帮助这个病人的人。

2.不卑不亢的态度:
医患关系不是服务商与消费者的关系,
医患关系是帮助提供者与被帮助者之间的关系。
他不缺你这个医生,如果有必要,他可以立即去看其他的医生
你不缺他这个病人,这辈子有足够多的病人给你看。
如果不能建立信任-帮助的关系,掰了就掰了,不必强求。

3.平静的心态:
首先要保持平静的心态,
你的心境是一面镜子,可以反射出对方的心境。
如果突然感到需要防卫,说明对方有攻击性。
如果突然厌恶对方,说明对方也在厌恶你
。。。
注意在交谈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注意识别这些情绪,负面情绪说明双方的交谈存在问题,需要解决。

将注意力放置在可能引起负面情绪的问题上,而不是负面情绪本身造成的影响。否则就会陷入到情绪的控制中去。比如你突然很厌恶对方,那么这时候去寻找对方引起你厌恶的原因,以及去除的方法,而不是在脑子里一遍一遍的想这个人真讨厌,或者在脑子里辱骂对方。

[2012-5-5 补充]
最近又学了新东西。看到一个国外的医患沟通的视频,补充一下。镜像的过程,不仅仅是内省观测自身,还有一个就是控制表情上,老外称为情绪反应的mirroring。简单的说就是镜像反射对方的表情,比如对方表示失望,自己的表情也重复表示失望的表情,对方表现出高兴,自己也跟随表现出高兴。

所以,什么"微笑服务"那是错的,微笑只发生在初次接触打招呼的时候,表示友好。后面问诊的时候,病人一脸凄苦,您还乐呵呵的,对方的火就上来了。

对于情绪的控制,是『先跟后带』,首先mirroring对方的情绪,镜像对方的表情,使对方感觉到『理解』,然后再进行调整施加控制。

在语言操控上,也是一种镜像复述,先复述对方的事情,再复述对方的感情。比如:
病人:"真是气死我了!我等了3个小时才挂上号,前面还有个加塞的!"
医生复述:"您等了这么长时间才挂上号,再碰上加塞的"【先复述对方的事情】"真是让人生气啊"【再复述对方的感情】。注意,理解并不等于认同。
医生引导:"他的号其实在您前面,可能他也等了很久吧,是做完检查回来让我看结果的,您一会儿做检查回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直接进来让我看看结果就行,别在诊室外面干等着"【引导过程中,从对方利益角度出发阐述问题】

[/ 2012-5-5 补充]

Lesson 2:默认值

人们的谈话内容虽然不可预知,但是谈话的背景和目的却是可以预知的。根据双方的身份,掌握的信息,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安排谈话的策略。确定默认值。

比如,
签证官的默认值,就是你是有移民倾向的。因为他的工作就是堵截所有的非法移民,漏掉了有移民倾向的人,就是他的失职。那么所有的谈话都将围绕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移民倾向而展开。

面试官的默认值,就是你不适合这个职位。前来面试的人可能有十个,而只要1个,于是90%的是不适合这个职位的。这个默认值是最节省的方案。

对于医生和病人,默认值很明确。患者的默认值,是这个医生要负责治好我的病。虽然我们知道治好病是很高的要求,"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于是,医生对患者谈话的策略就是,将医生的任何行为都描述为对患者的治疗有利。也就是说"让患者感觉到医生在为他着想"。

比如,你已经给患者做了初步的检查和诊断,开好了检查单,想让患者尽快离开:
A。后面还有很多病人要我看,请您快一点,不然我看不完了。
B。做检查的病人过一会将会很多,您赶紧去,不然您上午检查结果出不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谈话过程中有两方参与的情况。如果加入第三方,或者一方有多个身份其作用,情况要复杂的多。比如,,或者{医生(带教老师)、病人、家属、实习学生}。注意:实习带教是投诉高危因素。

涉及到多方参与的时候,即使是高手也很容易出错。
首先要降低复杂性。比如急诊,带孩子看病的,男性家属留下,果断的将女性家属关在外面。然后按照危险性排序,比如医生(带教老师)、病人、家属、实习学生,最具有威胁的是病人、家属,按照危险性逐一满足对方的默认值。对于实习学生的要求,可以在下一个病人处满足,不要强求。

Lesson 3: 火线的同侧

医患确实是有矛盾的。这些矛盾不一定是由医患双方的任何一方引起,而是由无数的不可抗力,比如邪恶的医疗保险,在没有充分开放医疗市场,开医院不能像开饭馆那样简单的时代中,医患关系注定是无解的,而且是越来越趋于矛盾激化的。医生和患者,其实是站在火线的两侧。

看病和吃饭其实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我国曾经大跃进,大办食堂,结果出了三年"自然"灾害,是要死人的。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当年大办食堂时候的食堂大师傅,面对快要饿死的,没有粮票的人,你又能怎么办?真正解决了吃饭问题的方法,是把地给分了。自己种自己的。而不是办更大的食堂。

好了,你自己总要先活下去,才能够救助其他的人。

一个病人,来到你这里看病前,已经在外面受了很多委屈,原本生病就是一件飞来横祸,自己抗了几天,抗不住了,请假要受气,还要被扣钱,来的时候堵车,到了以后排队挂号,好不容易排到了,突然说要办卡,再排办卡的队,回来又重新挂号,专家号已经没有了。假已经请了,奖金已经扣了,好不容易来了,那就挂个普通号吧,一看已经150号了。上楼看病,先排队查视力,再排队等着分诊,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妈的,有个加塞的。。。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妈的,又有个加塞的。。。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终于叫到自己的名字了,推门一看,是个巨年轻的小大夫。

给我一个他不生气、郁闷的理由??

不过大家都不容易,我上午已经看了二三十号了,早饭已经消耗干净,后面还有几十个待分病人,普六去急诊缝合了,普二陷在一堆放射体检的病人之中,普四门口一串孩子在追跑(还有人比我惨,略微欣慰一点),现在能消灭剩下的号码的只有三个人了,啊,普一的灯关掉了,一束头灯的光晃了一下,kao,散瞳看眼底的,不知道要多久。普三的医生突然从屋子里出来,带着一个病人走进普一,完了,疑难病人,要请示领导。。这时你的门口出现了一个红着眼睛、青着脸的病人。

给我一个你不着急的理由??

当你面对一个满腔愤懑的病人,即将或者已经对着你大倒苦水的时候。务必,务必把自己和对方划到一条战线之内,站到火线的同侧去,千万不要为前面其他人的错误买单。方法很简单,树立一个共同的第三方的敌人,这个敌人与自己周围的人们没有联系。

比如,一起声讨一下北京的交通,(其实如果北京不堵车了,一定是发生了类似sars、奥运那样的天灾人祸)。一起抱怨一下停车难,(虽然我停的是自行车)。一起抱怨中国人多,(反正我是生下来了)。或者愚蠢的电脑。碰上个做IT的,骂骂windows操作系统,会显得很有身份。作为假想敌的对象,应该是和病人糟糕的体验略有相关的,而又不至于伤及同伴的。

除了首次与病人接触,树立共同的敌人以外。在面对病人的其他质疑的时候,也可以这样。这时,当前邪恶的医保制度是非常好的目标,简直就像国外反动势力一样好用,要不怎么需要医改呢。

比如常见的:病人质疑自费药,就一起声讨医保制度,说有点好药就不给老百姓报销,基本药物目录就是满足温饱不死而已。

报销受阻回来开底方的,一边写一边痛斥那些掌握报销权限的人,同时同情的说,钱拿在人家手里,医生病人都只能忍气吞声啊,顺便安抚等得不耐烦的其他病人:这破医保,从来不帮忙,净添乱,经常有些不懂装懂的办事员在报销的问题上找茬,其实我们医院的明细清清楚楚,本来就是报销凭证云云。

典型的错误就是和病人理论,逐一分析,纠正对方的错误。你难道期望自己一番话能让病人突然醒悟,然后向你道歉?即使他知道自己错了,也会找个其他的问题投诉你。你越有理,越正确,他越明白,他就越要投诉你。人类是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否则我们现在还生活在伊甸园里,没有病人看。

非典型的错误是针对病人的质疑道歉。这就意味这你和病人是火线两侧的对立方,是间接表明对立身份。任何一个律师都不会让你轻易说sorry,再说你sorry得过来么?我就是碰了一下导火索,炸弹压根就不是我安放的。同样得病,同样早起排队,同样等待,同样五分钟看完,其他病人为什么就高高兴兴拿了药走呢。

和病人站在火线的同一侧,一切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和病人直接或者间接的对立,所有该你承担不该你承担的怨气都会出到你身上。所以站队很重要啊!

医学是解决问题的学问,临床思维也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上面的三堂课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将医患矛盾的控制作为疾病来研究,按照临床思维归纳总结症状、体征,对不同的案例作为病例来研究,进行疾病的分类分级,并且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

***防身术的基本原理***
各种直接攻击,其实都需要有一定的速度和力量,而且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其实各自受力是一样的,因此格斗的基本原则就是,用你不疼的地方去打对方疼的地方。比如手指对眼睛是可以的,手指对腹部就不推荐了

对于擒拿、反擒拿来说,则是攻击动用全身的力量去攻击对方某一个部位。比如眼睛,小拇指,下巴,耳朵,鼻子之类或者某个特定关节,利用对方的疼痛达到制服的目的。这种技巧不能仅仅是知道或者是理解,而必须反复练习,达到肌肉记忆的程度,一旦发起攻击,不必思考也能够自动完成

任何关节都是有一定的活动范围的,过度弯曲或者牵拉或者不在同一平面上运动,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疼痛。例如请左手攥拳握支笔,右手用一手指轻推左手拇指,使之过度弯曲,马上会很疼,这是可以轻易取下手里的笔,如果是刀也是同一原理,但动作复杂些

小拇指通常是没有力量的,当要害被控制,比如被卡住脖子的时候,也可以去牵拉对方的小拇指,按照从对方手背上撕下来的动作去撕。近身反擒拿的时候,小拇指是非常好的目标。

被攻击的人,通常力量较弱,要充分利用对方的力量,先向相反方向运动,使对方本能去施加目的方向的作用力,然后突然转向。例如被从背后抱住双臂,应该先下蹲,对方会向上用力,此时突然站起并且举手。如果没有被控制住双臂,请参考小拇指攻击

人类会有各种本能反应,利用对方本能的躲避反应也是增强攻击的方法,比如近身时,一般难以攻击颈部等要害部位,但可以先攻击对方双眼,即使没有击中,对方也会扭头或者仰头躲避,此时颈部才会暴露。

以上只是基本原理,防身术一定要练习到肌肉记忆之中,需要有可信赖的同伴在有经验的教练指导下进行,否则很危险。@virushuo 说:"以我过去打架经验,最怕碰上三种人:1 医学院 2 美院 3 体院 其实警校军校都不可怕,这三种都是熟知人体结构,太难对付" 是这样的。对于其他学科的人,一本解剖学是非常好的辅助资料。使你对人体的脆弱与强悍之处能有充分的理解。

***常见攻击部位***
从上往下说,太阳穴偏后上一点点,三个骨头接缝的地方,拳击或者肘击,可致死。双眼,角膜表面只要轻微划伤即剧痛,手指扫或戳均可,此引发仰头动作。鼻子不推荐,易流血反而激怒对方。耳朵,如果能够拉住,各种撕即可。下颌,仰头时以掌根推,可以控制对方整个身体移动。@yeahwang 提示说:"用手掌根部自下而上推击下颌,不用太大力气就能把人打晕。" 我认为要做到打晕还是有难度,但有可能使对方过度仰头失去平衡而摔倒。

颈部:喉结双外侧,颈动脉窦,重击,致晕或致死。气管,不会卡的人掐不死的,不推荐。

手臂肩部:太复杂。即使被反拧到背后,仍然有反制方法,这个需要教练传授

躯干:前胸没啥好攻击的,上腹可以打打,不算疼也不致命,双侧季肋区被打击时很疼,打过了容易防卫过当,肝脾破裂啥的。中下腹没啥好打的,衣服多,通常是为了吸引下对方注意力。

鞍区,能打到自然好,但是通常对方都很有防备,可以与头颈部的攻击交替进行,打下脑袋,踢个裆啥的。

膝盖:这是好地方,膝盖是不能向前弯和向侧弯的。来自后面的近身攻击甚至被擒拿以后,只要能一手或一脚扳住对方小腿,往后坐就是了。同理,制服对方时,要注意自己的腿可不能踏在对方两腿中间,要不时用膝盖顶顶对方屁股

小腿:胫骨前几乎没有肌肉,除了练泰拳的,这里其实不禁打。用皮鞋直踢或者脚外侧面,快速的低踹腿。可以遏制对方攻击,运气好的话可以踢断。勾脚时脚外侧面攻击,几乎不会觉得疼,踢墙都不疼的

脚面:踩就是了,踩住对方脚,或者脚踏对方两腿之后,移动身体挤靠对方,其实是力量极大的,有可能击倒。

@BellaCina 说:"女孩子学习防身术的最大收获,不见得是真的实战胜利,而是不再害怕,因为学习过程中,教练一次次演练彪形大汉如何有弱点,如何被顺利放倒,实际是建立了女孩子的自信心。"

我觉得,不论男女,人们都应该或多或少掌握一些防身自卫术,对人体的脆弱与强悍之处有充分的理解,有助于你施展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有助于你提高自己的信心,面对困难甚至威胁的时候不是惊慌失措而是从容应对。我们的祖先是从无数战役中的胜利者,我们的基因里记录着胜利的经验,唤醒他们吧

————-

医生改行指南

……其次疾人,而今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故作文。

【1. 为什么改行?】
中国大陆的医科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的,也就是说你选择从医的时间是在高三毕业18岁左右。18岁的你知道什么呢?这年龄去看儿科也不过分吧。那时候的你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理想是什么么?
我自己觉得医治好一个人的疾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并没什么成就感,我更喜欢批量去改变疾病的进程。这正是我现在做的事情——通过发明来改变世界。
@StarKnight 提出一个是否改行的检验标准:
测定你是否热爱现在的工作,有一个指标就是:如果你中了6亿日元(约3700万rmb)彩票,你会不会马上辞职。

【2.什么人能够改行】
先说什么人不能改行吧。如果是外科系统的医生,如果你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碰到疑难杂症眼前一亮。
2. 停手术以后会有戒断症状。
如果你满足这两个条件,还是别改行了。你会是非常好的医生,而且你正在做你热爱的工作。很遗憾,我满足条件2,但是看见疑难杂症常常是眼前一黑。

能够改行的人最好能够满足: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其中有理想排在第一位。你真的得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

【3. 改行前的准备】

心理准备:改行是对自己的投资,应该像对股票一样冷酷无情。你要精确的计算出投资回报率、收益率、预估风险,设定退出条件和退出途径。特别是退出条件和退出途径,要有预案。一旦满足退出条件立刻严格执行退出预案。
资金准备:改行也跟创业或者投资类似,你也需要有各种准备。一般改行找工作要3-6个月,能够骑马找马最好,但至少应该准备出半年以上的工资。
学术准备:医生改行。你是专业人士,争取要做到在同龄或者同年资中某一个区域有P<0.05的竞争力。
获得支持:如果已婚,至少要获得配偶的支持。这是占家庭收入一半的投资,必须获得你投资伙伴的强力支持才能撑过去。

你可能学了5-7-8-10年的医学,但这跟改行没什么关系。翅膀硬了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引用@
慕容晓舟
的话:
对年轻孩子们改行,我觉得也得沉住气,不是越早改行越好,起码得把一件事学明白了再评价自己到底是不是真不喜欢。

要翅膀硬了才知道自己是善飞还是善跑。
我是当完了院总以后才出来的。院总时的训练对我非常重要。

【4.改行初期的转换】
做你喜欢的工作。做你擅长的工作。做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挣钱最多。 最有可能的,你还是做医学相关的职业。这时候会有从甲方到乙方的转换,这样很好,通过角色的转换,你可以更全面的看待整个行业。你的工作可以通过医生来帮助更多的病人,这样是好的。

我觉得换工作,就像是在换银行存钱,而且是复利存钱。千万不要把利息给清零了,不要抛弃掉之前学到的知识,也不要抛弃以前的社会关系,之前的积累。
更换的工作要对自己有意义,有帮助,有提高。
换了工作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大二的状态『知道自己不知道』(不要中二)
(普通大学四年的状态分别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医科大学5/7/8/10年制各年的状态分别是:要考试了还有很多不知道,要考试了还有很多不知道,要考试了还有很多不知道……)

【5.医学到底学的是什么】
医学是解决问题的学问,你写的那些大病历都会在脑子里留下痕迹,这就是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
我们使用固定的顺序去观察问题,来保证没有遗漏任何细节,
我们区别每一种特征性的细节以固定的方式记录,
我们穷举出所有可能的诊断,用最有可能的诊断来解释所有的症状,(奥卡姆剃刀)
我们使用各种手段来证实或者证伪我们的假设,
我们对同一种病因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我们用统计方法尽可能排除干扰
我们记录、总结、归纳、提高
这就是5-7-8-10年医学教育所教授的宝贵经验。可以用在其他各种行业中。
医学是解决问题的学问。

【6.继续教育】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改行了,其他的同事还在强力的CME学分压迫之中。他们在不断的进步。医学是专业教育,所谓专业,就是除了看病和手术,你其他啥也不会。改行以后就更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比如从商的同学,需要重新学习商科的基础课。顺便推荐沃顿的四门基础课:https://www.coursera.org/penn 市场、金融、会计和运营;或者涉及到临床实验,你需要再深入学习统计学、R语言或者Matlab;还有可能你需要练习演讲技巧、PPT制作、项目管理。。。

【7.新的开始】
每个人的故事会有所不同,想清楚,开始行动吧

【8.中心思想】
差点忘了写上本文的中心思想:Fuck the Fucking World Fuckingly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北京低调处置天安门金水桥撞击案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北京低调处置天安门金水桥撞击案
Oct 29th 2013, 03:06, by 墙外仙

BEIJING-articleLarge
周一,在故宫入口处,一辆汽车穿过人群并起火后,受伤人员躺在人行道上。

北京——周一,一辆高速行驶的机动车出现在中国首都的象征性心脏地带,沿着一条拥挤的人行便道向前猛冲。肇事车辆在故宫入口处着火,滚滚浓烟遮掩了标志性的毛泽东画像,事故导致5人死亡,38人受伤。

根据当局的说法,5名死者当中,三人是车上的司机及两名乘客,另外两人是行人,其中包括一名菲律宾女性和一名来自中国南部省份广东的男子。当局迅速封锁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周边的区域,这里通常都拥挤着数千名游客。

中国政府对发生在北京市中心的任何突发新闻都高度敏感,正在着力限制对这起事件的报道,迅速删除社交媒体上的目击照片和相关发帖。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拒绝澄清这起事件是否是一起恐怖袭击。

不过,目击者的陈述表明,司机蓄意驱动车辆沿着人行便道开了400多码(约合360米),最后撞上了金水桥的汉白玉护栏。金水桥横跨在护城河上,护城河守护着中国数代皇帝居住过的庞大皇宫。

一名目击者说,"这可不是某个司机转错了弯,意外闯进了人行便道。"

长期以来,故宫的入口和邻近的天安门广场一直是吸引政治抗议活动的一块磁石,这里环绕着钢质护栏,受到便衣警察和无数保安摄像头的严密监视,最引人瞩目的抗议事件是1989年遭到武力镇压的学生民运事件。

2011年,一名男子在金水桥附近点火自焚,抗议法律诉讼中的不利裁决。再往前两年,一名男子在同一地点附近自焚。2001年,有两人在天安门广场自焚死亡,另有三人受伤,不过,该事件细节依然不明。

2009年,有三人在王府井点着了自己和所乘的车辆,王府井是一条购物街,就在天安门广场东边。这据说是一起抗议事件,目的是反抗非法征地。

近年来,警方在天安门广场周围设置了越来越严格的安保措施,包括检查游客的行李,盘问那些他们认为符合上访人员特征的人。上访人员是一些心怀不满的民众,他们成群结队地来首都寻求公正,但往往都是徒劳。广场各处的灯柱下面都看得到灭火设备。

周一的事件发生在午后不久。当时,那辆运动型多功能车转了个急弯,进入长安街上的人行道,高速驶向故宫南门。官方通讯社新华社起初报道称三人死亡,另有包括警察和游客在内的11人受伤,后来又将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增至五人和38人。

一个在事件发生几分钟后偶然经过现场的男子称,现场异常安静,六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人行道上。

"几乎像是表演艺术,人们惊恐地站在四周,不明白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名拒绝透露姓名的外国游客说。

在封锁该地区的同时,警方立即关闭了一个繁忙的地铁站、挥手赶走了游客并拘押了几名外国记者,其中包括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的两名记者,他们被迫删除了相机里的照片。装甲车辆和武装警察挤满了那片地区,嗅弹犬在面积更大的地区搜寻,其中包括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是一个带围墙的院子,是中国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人民大会堂则是立法机构的所在地。目击者称,市政工人很快带着长柄刷子抵达现场,冲洗一滩一滩的鲜血。

显示一辆车被大火吞噬的一些照片出现在了网上,但很快便被删除。此后的一张照片显示,为了不让过往人流看到烧焦的残骸,警方竖起了绿色的织物挡板。

接下来的好几个小时里,成群的失望游客在警戒线外乱逛,等着这条街重新开放。被问及为何关闭人行道时,一名警察说,"有特殊活动,但我们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活动。"

然后他补充说:"不要担心。明天就结束了。"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天地侠影被拘记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Acquire Clients Globally!

Attention Advertisers: What's your CPA? Have Us Acquire Additional Clients for You Utilizing International, Localized PPC on AdWords, Bing, & Facebook Exchange!
From our sponsors
天地侠影被拘记
Oct 29th 2013, 03:07, by 墙外仙

财新《新世纪》 记者 王申璐 张冰

  个人投资者"天地侠影"(本名汪炜华)10月12日上午在其微博留下"警察来了"四字后,就消失了。当时很多网友的猜测指向他质疑了近一年的上市公司广汇能源(600256.SH)。

  猜测很快得到证实。10月15日,后证实为天地侠影家人的网友通过微博公布,天地侠影12日下午3点在上海的家中被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并于14日被带至乌鲁木齐——广汇能源的总部所在地。

  拘留通知书显示,天地侠影被刑拘的罪名是涉嫌编造与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此前,广汇能源董秘倪娟表示,广汇能源2013年9月向警方举报天地侠影。

  自10月14日被羁押在乌鲁木齐市天山看守所后,因为适逢新疆从10月15日到19日的古尔邦节(伊斯兰三大节日之一)假期,天地侠影的家人为其聘请的代理律师直到10月20日才见到其人。

  出于对其人身安全的担忧,天地侠影的家人希望与举报方和解,然而10月20日律师见到天地侠影后,天地侠影本人表示,不同意和解。

  10月22日下午,代理此案的律师北京大成(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刘江华第二次会见天地侠影,得知上午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刚刚结束对天地侠影的一次提审。刘江华表示,目前尚不能得知举报人的具体情况及举报依据,"只有到了庭审阶段才能看到举报材料,所以现在不知道举报人主要针对的是汪炜华哪些言论涉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据这次提审的内容看,广汇能源对天地侠影的举报确与其公开发表在各社交媒体上质疑广汇能源的言论有关。

  天地侠影通过律师表示,不认为自己的质疑言论属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他认为自己一切观点,都是根据网上公开信息和广汇能源公告进行的分析和判断,并非凭空捏造。"刘江华说。

  截至本刊发稿前,广汇能源一直拒绝回应此案。

  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可将天地侠影拘留一个月。在11月11日之前,警方要么以切实证据向检察院申请批捕,要么放人。

  刘江华表示,该案正处于公安侦查阶段,今后会如何处理,要视公安局的侦查情况而定。

  除了关心天地侠影是否会被定罪,社会各界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上市公司能否通过警方刑事拘留质疑者?

  天地侠影被"跨省拘捕"后不到一周的10月18日,发表多篇批评中联重科(000157.SZ)文章的《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在广州以损害企业商誉的罪名,被长沙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连续发生此类案件,不少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负责人表示了愕然和愤怒,抗议某些上市公司滥用公权力的做法——"质疑者无罪""造假横行的中国股市需要质疑者"。

连续公开质疑

  天地侠影原名汪炜华,在墨尔本大学攻读完电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学位后留校,这段时间正好回上海探亲。据其自称:"我是一名在大学的学术研究者,研究企业、追求事实真相只是我个人的投资兴趣。"

  汪炜华曾告诉财新记者,他是业余的股票投资者,2008年以前长期投资澳大利亚矿业股,特别是露天开采的矿业公司。

  2012年10月,汪炜华在投资者论坛雪球网上注意到网友对广汇能源的热议。"当我看见不少知名投资者比如但斌纷纷唱多广汇能源时,决定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公司。"汪炜华曾表示。

  2012年10月21日,在研究了广汇能源的财务报告后,汪炜华认为,广汇能源正在大力推动的天然气(LNG)项目前景并不像其宣传的那么好。他发文指出广汇能源存在"财务欺诈",包括哈密煤化工一期项目竣工后迟迟不转为固定资产,仍被计为77亿元的在建工程;露天煤炭开采的巨额剥离费用,纳入未来长期逐年摊销等(上述在建工程在2013年上半年已经转为固定资产)。

  这两项财务报表上的处理办法都有利于增加广汇能源当期利润。汪炜华指出了其背后动机,广汇集团质押了70%以上的广汇能源股票用于融资,因此非常在意股价波动。

  汪炜华这篇文章引发了一波投资者、媒体对广汇能源的猛烈质疑。此前,广汇能源自2009年开始向能源转型,在资本市场是备受青睐的能源黑马,市盈率一度高达40倍,远高于其他能源企业如中国神华(601088.SH)10倍左右的市盈率。市场在怀疑其财务报表存在粉饰的同时,开始认为其盈利前景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股价因此不再坚挺。

  汪炜华认为,广汇能源存在更严重的违规行为。2012年11月他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提醒记者应注意融资买进广汇能源的资金过多,尤其注意大股东中"证券公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隐藏的真实身份。

  他也多次在博客、微博、雪球网上公开质疑,认为广汇能源利用融资账户操纵自身股价,但他表示始终未发现切实证据。直到2013年8月24日,他发文指出,广汇能源的第四大股东自然人张建国,同时是新疆建铭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新疆建铭)、新疆盛景汇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盛景汇通)的法人代表,而广汇能源曾向新疆建铭、盛景汇通提供委托贷款。

  汪炜华认为,张建国、新疆建铭、盛景汇通与广汇能源存在关联关系,他甚至怀疑广汇能源借款给上述两家公司,再通过券商的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购买广汇能源股票,"自买自卖"。

  汪炜华就此向证监会、新疆证监局举报,证监会责令广汇能源解释。8月27日晚间,广汇能源澄清公告称,张建国、新疆建铭、盛景汇通与广汇能源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相关委托贷款业务不构成关联交易。

  汪炜华的这篇文章再次引发投资者和媒体的讨论。也许正是这篇文章,彻底激怒广汇能源。此时汪炜华开始为个人安全问题感到担忧。他在其博客上写道,自称广汇集团督察部预警部的工作人员在网络上找到他,认为他在"执著诋毁广汇";也有网友提醒他,"有人试图扣一顶'敲诈'的帽子"给他。

  广汇能源在上述澄清公告里指出,"针对一段时间以来某些个人利用网络虚拟身份,屡屡凭借主观臆断对公司进行的恶意评判和谣言惑众行为,已对本公司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公司已采取相应法律措施,维护上市公司以及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随后就出现了广汇能源董秘所说9月向警方报案,及10月12日汪炜华被"跨省刑拘"。

  指出上述问题期间,汪炜华对广汇能源持续研究,陆续指出广汇哈密淖毛湖煤田煤层厚度较薄、埋藏深度深,重点项目涉及区域哈萨克斯坦东部、北部、中部,并无油气资源分布,主要观点围绕广汇能源能源项目盈利能力和前景不佳,资源资质不良、开采难度大、竞争激烈等。

  从目前仅有一次的警方对汪炜华的提审情况来看,广汇能源对其的举报依据并不限于对张建国与广汇能源存在关联关系一事。汪炜华的家人推测,可能包括汪炜华所提出的大部分质疑言论。

  在其家人眼中,他是个在海外待太久,对中国现实不够了解的"学究"。

  一位化名"听风-春花秋实"的投资人士几年前曾接触过天地侠影,并在网上发表评价,认为他性格比较直爽,充满质疑精神,不太合群,基本不太可能是什么做空集团的代言人。

1

何以立案

  "要是在其他地区,比如上海,这样的情况很难立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说。

  《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指出,涉嫌编造与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是指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

  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告诉财新记者,公安机关必须根据举报人的举报事实,符合立案标准的才能立案,并且还需进一步的侦查,涉嫌犯罪了才提请批捕。

  财新记者就举报汪炜华一事符合哪些立案标准,向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官方网站留言咨询。至截稿时,咨询状态始终为"查询的信件正在处理中"。

  张远忠介绍,要能立案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是汪炜华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属于虚假信息,不属实或完全不曾发生,"如果不属实,推理明显不合理,他做出判断所依据的基础材料都是瞎编的,才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张远忠指出,构成该罪还需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在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的虚假信息而为之,并希望这种结果产生。

  汪炜华的质疑观点是否属于虚假信息?广汇能源对其质疑曾在不同场合、分多次予以否认,有些质疑未回应。

  汪炜华代理律师刘江华转述其观点,认为对广汇能源的财务分析观点基于其年报、半年报的公告内容,不属于虚假信息。汪炜华指出盛景汇通等公司与广汇能源存在关联关系,主要依据是广汇能源2012年年报第22页"委托贷款项目"显示,盛景汇通向公司借款1.5亿元,"是否关联交易"栏显示"是"。虽然广汇能源在澄清公告中一概否认。

  另外,针对广汇能源是否存在利用融资账户操纵自身股价,汪炜华认为还有待证监会进行稽查核实。

  在其他观点中,例如"广汇哈密淖毛湖煤田煤层厚度仅15米,埋藏深度平均130米,剥离率达到8的水平"以及"哈萨克斯坦东部、北部、中部没有油气资源分布",汪炜华认为虽不是亲自调研,但数据和观点均依据公开信息或他人研究报告,或在其基础上分析计算得出,并非自身臆造。

  张远忠认为,根据公开的信息和资料对上市公司所进行的合理分析,哪怕是超出合理范围的分析都应该没问题,尤其是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质疑,法律的要求应该要放宽标准。

  据其他投资者对汪炜华观点的评价,虽然观点不尽相同甚至对立,但基本都认为他的分析较为理性,依据详尽,质量较高。

  针对质疑,广汇能源曾在其公司网站投资者平台上回应称,"针对部分以不知名媒体及个人名义发布的各种不实消息及言论,以达到胁迫上市公司获取不法收入目的的恶劣行径,公司决不姑息,保留运用法律手段追溯的权利!"

  汪炜华是否有编造与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故意?汪炜华通过其律师表示,从来没有参与广汇能源股票的买卖,其亲属中也没有人因为汪炜华去买卖广汇能源股票。

  汪炜华曾在雪球网上解释自己为何不做空:"中国市场的非理性太过强烈,太过漫长,目前还不适合做空者生存。另外,融券做空每年8%的成本太高了。"

  "不存在利用质疑言论向广汇能源敲诈行为。也不存在联合媒体向上市公司施压。汪炜华本人对广汇能源的质疑均公开发表在个人博客中,并未授权任何媒体转载其质疑观点。" 刘江华说。

  汪炜华的家人告诉财新记者,汪炜华在质疑广汇能源的过程中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得到正面回复。据汪炜华自己披露的其与广汇集团工作人员的聊天记录,他曾提出希望与广汇集团实际控制人孙广信或其秘书直接对话。

质疑能否刑拘

  汪炜华并非因质疑上市公司而被刑事拘留的第一人,近期出现好几起因质疑上市公司而被拘,不再限于发起民事诉讼。被拘的罪名则多种多样。比如《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湖南警方以涉嫌损害企业商誉罪被拘。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加拿大股票分析师黄昆被关押在中国洛阳的一所监狱里已逾一年。他被指控诽谤一家在纽约和多伦多两地上市的加拿大公司。

  "对于是否适用于这些罪名的讨论意义不大,而应讨论作为上市公司可否举报甚至通过司法机关刑拘质疑者。"这是各界人士的共识。

  张远忠介绍,最高法院明确规定,只要没有刻意去捏造事实,都不构成诽谤或名誉侵权,"如果民事上都从宽掌握的话,刑事上更应该从宽掌握。尤其是针对上市公司,本身就该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质疑"。

  投资者担心的是,如果因为质疑上市公司会被定罪,那以后谁还敢发表真实观点?谁来监督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信息透明,负面信息被人为阻断后,市场还会有效率吗?

  律师建议,在汪炜华一案中司法机关应该慎重处理,做出抓捕决定的时候就应该慎重,应充分保障公众的言论自由,保障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权。

  汪炜华的家人表示,介于汪炜华坚决认为自己无罪,他们将保留向有关方面要求赔偿的权利。

  汪炜华认为,涉嫌编造与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普通的传播虚假信息是有区别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质疑是否涉嫌虚假信息,应该由证监会来认定更为合适。

  财新记者于10月18日向证监会咨询对广汇能源举报汪炜华一案的后续情况和看法,证监会相关人员表示正在了解情况中。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郭飞雄你还活着吗?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Launch your idea today.

Type FRIENDS in our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box for a free LaunchBit Startup Guide and turn your dream into reality!
From our sponsors
郭飞雄你还活着吗?
Oct 29th 2013, 03:09, by 墙外仙

陈建刚律师:2013-10-28日,陈建刚、赵永林律师下午来到广州天河区看守所,要求会见郭飞雄,再度被非法拒绝。在郭飞雄被抓后80多天不让律师会见,我强烈怀疑郭被实施了酷刑,甚至郭是否有生命之忧。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