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墙外楼: 曹建明出事了?传央视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突然被取消赴美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曹建明出事了?传央视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突然被取消赴美
Sep 28th 2013, 15:15, by 墙外仙

中央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突然取消本周前往美国的行程。王小丫原计划出席本周五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中国论坛"活动,有关部门临时通知她目前不能出国。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吴思:危机驱动–预测政改的一种框架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吴思:危机驱动–预测政改的一种框架
Sep 28th 2013, 13:13, by 墙外仙

【共识网编辑按】此文首发于《财经》杂志2013年第15期(总第357期)见报题目为《政改的预测框架》,约7400字。此处为作者所赐原稿,约8500字。

这个预测框架有四层,如同玛雅金字塔。塔尖是领导集团的政改动力,然后是影响政改意愿的三层力量:危机强度、社会上的行动者、影响行动者的重要变量。下面逐层讨论,最后推出几点预测。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
向民主宪政转型,意味着官方权力受限和公民权利扩张。这是巨量利益的重新调整。从利益的角度看,作为一个整体,官方动力不足而阻力强大。因此,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依靠危机驱动。更宽泛地说,主要动力来自压力而非引力。
官方的某些条条块块,某些官员,出于自身利益或价值观,或许拥护民主宪政转型。但在巨大的体制利益面前,没有外部压力和危机触动,内部异议很难出头。
二、危机分类和互动常规
1、危机分类
民众抗争引发的危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做不同的分类。从诉求内容看,有涉及经济权利的,政治权利的,社会福利的,司法公正的,环境安全的,等等。从挑战的层级看,有针对核心制度的,某项法规的,某项政策的,具体决策的,等等。从抗争手段看,有非法的,合法的,暴烈的,温和的,等等。这些分类各有价值。这里采用的分类标准是危机的规模及其后果。可把危机分为五级。
一级危机:导致国家政权被推翻的革命,例如法国、俄国和中国的革命,以及各种”花”革命。
二级危机:中心城市动荡,并向全国蔓延,例如六四。
三级危机:全省或省会城市动荡,例如辛亥革命前的四川保路运动,乌鲁木齐的七五事件。
四级危机:市县动荡,例如厦门散步,什邡事件和瓮安事件。
五级危机:乡镇或村庄以下规模的危机,例如征地导致的群体事件。
这些分类主要依据地域,即所谓块块。很多危机发生在条条里,如出租车行业,传媒行业,不过,维稳的责任主要在地方,条条可以并入块块。
在过去的十年里,五级危机数不胜数,四级危机平均每年一次左右,三级危机十年一见,二级危机则是一代人以前的事了。
2、互动常规
危机一旦出现,无论由什么触发,官方都希望降低危机水平,防止事态扩大。知识分子则关注危机的政治体制意义,阐释提升其制度涵义,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扩大影响,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动员成本。官方处理不慎,五级危机就可能升至四级,例如乌坎事件。
官方建立了庞大的维稳体系,努力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堵为主。不过,危机爆发之后,往往迅速让步,以堵为主转为以疏为主,并且就事论事,降低冲击的制度意义。2003年,孙志刚事件导致国务院废除了收容审查制度,制度变迁的价值相当高,其背景是:法学界高调申请违宪审查,人大常委会有意介入。若不让步,制度变迁的价值更高。
在这种互动中反复呈现的常规是:小危机,小让步;中危机,中让步。危机可以推动政策调整甚至制度变革。大量的中小危机,还可能推动大变革,例如取消农业税。
由此推论,倘若出现较大危机,三级以至二级危机,很可能启动政治体制方面的大变革。拒绝变革,一味用强,可能激化矛盾,导致危机升级,甚至引起内部分裂。分裂将促成变革。
至于一级危机,下面将证明,当代中国缺少发生革命的条件。
危机发生的另外一种作用,就是推动维稳体系日益完备。提高堵的能力,可以提高由打压转向让步的拐点,但不能铲除危机和产生危机的土壤。从长远来说,打压策略可制造危机。
三、主要社会行动者
1、规约分析法
西方学者研究社会关系,通常以契约论为分析框架。他们重视统治合法性问题,认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众之间存在一种事实上的契约:共产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民众拥护党的领导。合法性来自经济绩效。
中国自有一套打天下坐江山的逻辑,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暴力最强者说了算。中国重视政权的巩固问题,载舟覆舟,镇压规训,主要靠枪杆子和笔杆子。
尽管基础不同,这两种分析框架在中国都有适用性,并且有重合部分。执行契约需要强制力的保障,暴力强制也需要给个说法。
两种理论不妨合并使用:在契约分析之外,再加上对强行规定的分析–有平等协商自由选择的领域,也有不容商量强行规定的领域,有规训,有契约,王霸道杂,分额不同,比例可变,这就是规约分析。中国政治的核心领域不是体现了契约关系的民主选举,因此,规约分析的基础不是契约,而是强制。
强制容易造成剥夺感。剥夺感越重,越普遍,危机的引爆点越低。相比之下,契约关系安稳得多。对当事人来说,在契约关系和强制关系之间,存在一块利益,受益者努力扩大并保护这块利益,受害者努力压缩这块利益。这方面的博弈,涉及蒙蔽与启蒙,反抗与镇压,本身也要消耗大量资源。政改成功即可节省这类维稳费用。
2、主要行动者
社会好比一盘棋,棋盘上有许多行动者。行动者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官民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
对斯大林或毛泽东时代之后的社会格局,国际研究者通常称为后极权主义社会。但中国与变革前的苏联东欧有一个重大不同,就是市场经济发育多年,出现了许多新的行动者。首先是庞大的个体农民,其次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这个棋盘上的主要行动者,至少应该注意八个:一官,二农,三农民工,四工人,五国企老板,六民企老板,七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八学生。传统的官-民(民又分为士农工商)格局出现分化,相对强弱也有变化。
上述每个主体都可以继续细分,而且有多种分法。例如,官以中央和地方分,或以立法、执法和行政分,按年龄还可分为老人和新人。
每个社会集团的权利(权分)边界,都有扩张、维持或受损三种可能。权利还有名义和实际之分。官员的实际权利通常大于名义权利,民众的实际权利通常小于名义权利。一般说来,权利受到保护,合乎契约,就有秩序稳定。权利受到侵犯,被强制剥夺,就可能造成危机。名义权利和实际权利的差异也可能造成危机。对这些集团的权利状态可做规约分析。
(1)官。
中国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官僚集团。他们人才济济,经验丰富,善于学习,掌握着一年十几万亿的财政收入,拥有金融、能源、交通、电信领域的世界级垄断公司,垄断了教育、传媒和医疗行业,控制着全国的土地和矿产资源,还有强大的暴力资源。
官方承诺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这两个领域,尤其是经济发展,属于官民共同利益。官方希望平稳发展,十年后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发展的主要措施是深化改革。深化各种改革,难免牵连到政治体制改革。在这方面,官民利益有冲突。不过,1987年以后形成了一种均衡:口头说政治体制改革,实际很少去做。口头说,可以满足民众;实际不做,可以满足官僚集团。目前还没有打破均衡的迹象。
作为一个整体,官员的实际权利大于名义权利,名义权利也大于民主宪政制度下官员的常规权利。优势地位导致权利边界继续扩张,并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对这个集团来说,在其他条件改变之前,维持现状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官家内部也有不满。
人大、政协、法院和检察院之类的条条,实际权力小于名义权力,这些条条有被剥夺感。
各地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权利和义务不均衡,不平是不满温床。
在中共党史上,最高权力交接过程中,往往出现内部竞争引发的危机。这方面的制度远未健全。党员、党代表和中央委员,在选举中享受的实际权利,小于名义权利。权利分配没有达到可长可久的稳定状态。
对地方普通公务员来说,晋升道路往往被权势家族和买官者堵塞,沉沦下僚的精英有被剥夺感。不满可培育宋江式官吏。
官家集团内部存在严重的精神危机。口头说的与实际做的差距巨大,真诚的实践者难免碰壁。意识形态软弱无力,只好压制争论。在经济发展顺利,官民共同利益突出的时候,精神危机暂时蛰伏。一旦发展减速,经济绩效与民众拥护的契约终止,强制力成为维护政治秩序的主要依靠,那时,精神危机将迅速激化。
(2)农民。
农民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农业税特产税等等彻底取消,种粮还有补贴。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村委会可以海选。农民的基本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从契约的角度看,农民付出较少,却得到了基本的公共服务,农民在交换中有盈余。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集团。农民满意,中国就没有大规模暴力革命的土壤。
对城市郊区的部分农民来说,低价征地属于严重剥夺。一亩地补偿几万元,政府转手就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种剥夺造成大量的群体事件,不断引发五级危机。但是,征地所涉及的农民比例并不高。按照现行标准,征地补贴相当于耕种土地30年的收益,与种地相比并不吃亏。剥夺是相对的。在官方让步之前,这个领域仍将是五级危机的多发点。
(3)农民工。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过渡性群体。目前人数约2.6亿,第二代农民工将近60%。
第一代农民工中的大多数以回乡为归宿。他们基本满意,有打工自由,收入比种田高,生活比过去好。在与政府的关系方面,他们很少感到不公平。
第二代农民工,中学毕业就进城市打工,缺乏长期独立的种田经历。他们不想回乡,种田收入低,回去也难以生活。但是房价太高,又很难在城市安家落户。他们正在进入婚龄,前途不明,这几年工资连年提高,问题不大,倘若经济减速,失业增加,这是非常不稳定的群体。这个群体还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经济主张,不过,考虑到房价的一半以上进了政府的腰包,他们与政府的关系中潜伏着重大矛盾。
房价背后的利益分配,培育出所有买房者与政府的矛盾。除了第二代农民工,还包括新一代城镇工人,白领阶层,知识分子和大学毕业生。
(4)工人。
城市工人直接面对的是国营或民营老板。大型国企待遇很好。经济发展,劳动力短缺,民企的工资也连年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之后,城镇群体事件大幅度下降。从契约的角度看,在和政府的关系方面,这个群体没有明显的被剥夺感。不过,在和其他社会集团的关系方面,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的相对下降,可以造成相对剥夺感。
在工资长期停滞时期,工人罢工较多,政府以镇压为主。那时候,在和政府的关系方面,工人的剥夺感也较强。将来,如果经济减速,失业增加,工资增长停滞,罢工再度增加,镇压政策将导致工人与政府的关系紧张。这个分析对农民工也适用。
(5)国营企业管理层。
小型企业已经基本转为私营企业。大型国企有上百万亿人民币的资本,他们是享有特权的群体,可以借助行政权力维持垄断,扩张地盘,限制甚至剥夺他人的经济权利。管理者还有机会利用各种手段牟取个人利益。深化改革,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都可能损害他们的利益。
(6)民营企业老板。
2012年民营企业1000多万户,投资者2000多万人,注册资本金超过31万亿。民企对就业率的贡献超过80%。在GDP、税收和全社会投资中的比例都超过60%。此外,中国还有3900多万个体户。
资产阶级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他们发财了,但是又普遍不满。民企被垄断性国企排挤,交易成本越来越高,税费重,经常遭遇敲诈勒索,官员的吃相越来越难看。
面对官员和垄断国企,民营企业家的实际权利小于名义权利。民企的产权缺乏保障,政治权利与社会贡献不相称,但不敢有任何政治性组织活动,他们有被剥夺感。许多人通过个人和家庭移民追求安全,代替反抗。如果抗争的风险下降,他们对宪政的支持将有高含金量的表达。
(7)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
传媒知识分子的被剥夺感最为强烈,因为,在言论出版自由方面,名义权利与实际权利的落差最大,而这种权利正是媒体人获得财富和荣誉的基础。这种切身利害,支持着媒体行业的自由化倾向。
律师和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也有比较多的剥夺感。他们比较了解外部世界,对民主宪政有更多的认可,因此,在各个社会集团中,知识分子大概是不满最多的群体。
除了争取自身权利之外,在各级危机中,知识分子与官方大事化小的策略相反,尽力放大危机的意义,动员更多人群的参与,被官方看作麻烦制造者。
官方与知识分子的紧张关系,很难从根本上缓解。但政府还是凭借权力和财力,通过课题费和个人升迁等手段,将大量知识分子收入门下,建立了契约性的合作关系。
(8)大学生。
中国有学生运动的传统。1989年以后,在严密控制和市场就业的引导之下,大学校园基本平静。2012年,在校大学生约为2536万人。每年六百多万大学生毕业,虽然就业机会不平等,拼爹拼关系,但就业率还没有低到酿成危机的程度。如果经济状况不佳,就业困难,平等机会被剥夺的感觉就可能强化,校园将很难保持平静。
上述八个行动者有共同满意的领域,即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稳定和国家地位提高。从公共契约的角度看,官方提供了基本的公共物品,而且在社会保障方面明显加强,表现大体合格。
上述八个行动者也有共同的不满,主要集中在获得上述公共品的代价方面。一对环境污染不满,二对贪污腐败和两极分化不满,三对假话空话和道德沦丧不满。还有,无论官民,都感到自身权利不能得到可靠保障,所以有王立军投美领馆事件。由于公民权利不受尊重,无论官民,普遍感觉缺乏安全和尊严。
上述不满都可以追到政府头上,进而追至政治体制。那任何群体的特殊不满,一旦引爆,都可以获得上述共同不满的呼应,经过知识分子的意义阐释,指向政府,指向制度缺陷,引发官民对立,引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作出两项总体判断:
第一,缺少发生革命的条件。除了传媒方面的知识分子之外,没有重要群体感到严重剥夺。对农民的强制征地,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和敲诈,第二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不公平,公务员升迁的不公平,其范围和强度都不足以引发一二级危机。
第二,不满普遍存在,四五级危机随时可能发生。在知识分子的阐释和网络传播的帮助下,提升到三级也有可能。
四、影响行动者的重要因素
1、经济增速下行
从中长期的角度看,经济增速下行是难以避免的。政府预计,经济增速将由10%降至7%-8%。一般认为,数年后可能再下一个台阶。
经济增速下行一个台阶,对就业状况有多大影响,再下一个台阶又将如何,都是未知数。就业状况对二代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的影响巨大。经济增速下行对财政状况的影响更大。
一旦经济发展增速降到世界常规水平,经济绩效与民众拥戴的隐性契约即告终止。如果找不到获得民众衷心拥戴的新旗帜,又不建立民主选举之类的契约性程序,强制力量必将成为维护统治的主要依靠。
2,财政状况
经济增速在10%上下,财政收入的增速通常在20%-30%之间。反过来,经济增速下一个台阶,财政收入增速也可能下降不止一个台阶。如果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出现财政危机,就可能有三种选择。
第一是压缩开支。养老金缺口已经存在,如果再压缩社保、医疗等方面的福利,政府对工农失约,为了保护既得福利,三四级危机的发生概率必然提高。如果压缩政府自身的开支,将占用财政支出超过20%的政府自身耗费降低到世界常规水平10%以下,那就不得不改政治体制。
第二是增加税收。即使不算贪污腐败之类的隐性负担,目前中国的税费负担已经不轻,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负担,将增加破产,逼走资本,提高失业率。向民众增税,也会降低危机引爆点。
第三是印票子,通货膨胀。高通胀是对全民的剥夺,必定降低危机引爆点,出现三级甚至二级危机的概率提高,如1989年之前的状态。
财政危机将削弱政府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而往年的四级危机大多起源于环境问题。
总之,经济下行和财政危机可能把工人农民甚至全社会推入严重不满的阵营,三级甚至二级动荡出现的概率也将大幅度提高。反过来,财政危机还可能使得维稳成本难以承受,维稳能力下降,削弱危机控制体系。
3,政府手中的资源
面对经济增速下行和财政危机,政府掌握着许多好牌。
向民营企业开放新的领域,例如金融、能源、教育、医疗、电信、基础建设等等,必将提高效率,增加就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改革经济体制,动垄断集团的奶酪。不过,在危机面前,抛弃垄断集团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
如果财政危机严重,政府手里还有巨额外汇储备,可以出售价值数十万亿的国有企业。通货膨胀实在控制不住,实行土地私有化,开放土地市场,也能吸纳巨额货币。
这几张好牌带来的改革红利和真金白银能够支撑多久,一二级危机就可能延缓多久。
4,官家权力扩张
官家权力或明或暗的扩张,垄断和腐败,对其他社会集团有重大的负面影响。
垄断和腐败的实质都是掠夺。中等腐败国家的腐败金额约占GDP的3%,相对30%多的税费负担,从掠夺率的角度看,并非不可承受。但是,贪污腐败导致交易成本提高,降低经济效率,由此造成的GDP损失大于3%。
垄断和寻租,设立种种限制,剥夺民众的权利和自由,属于更高级的掠夺。这方面的高掠夺率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大。同样的资源,在垄断领域和自由竞争领域的使用效率大不相同。两者之间的效率差距,就是当前的净损失。扼杀自由竞争带来发展活力,更是难以估算的长远损失。
强征土地并转卖高价,对房屋加征各种税费,也是权力公然扩张带来的收益。买房人都有被剥夺之感,无房者更是一肚子怨气。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蛋糕越做越大,权力多切走一些尚可忍受。经济发展减速,抢劫率即使不变,引发危机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更何况,在得不偿失之前,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将持续扩张。
如果管住了这种扩张,政改的必要性就降低了一半–损害经济而非损害尊严的那一半。如果管不住这种扩张,经济减速和财政危机就可能加重。历史经验表明,治标手段难以控制权力扩张。
5,观念和说法
官方意识形态并不否认民主宪政的正当性。之所以不能立刻实行,一个说法是条件不成熟,需要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能添乱,为政治体制改革打好基础。另一个说法是,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外,还要坚持党的领导,三者都具有至上地位。
未来十年,如果经济再翻一番,条件不成熟就说不过去了。如果经济增速下降,抓住机遇和不添乱的说服力也会下降。这些理由的弱化,将减少官场内外的政改反对者。
与此同时,依托”三个至上”之中民主和宪政的合法性,公民权利的观念会进一步深入人心,成为公平与否的衡量标准。更多的公民对权利剥夺更加敏感。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将降低危机的引爆点。危机一旦爆发,也将削弱镇压意志。
如果官方意识形态拥抱民主宪政,官方就会发动政治体制改革。如果官方意识形态向民主宪政靠拢,启蒙就会加速。如果官方意识形态僵化,民间的第二文化将日益繁荣,逐步成为社会主流观念。
人的行动既受利益支配,也受思想支配。两者矛盾时相互抵消,一致时力量放大。法国大革命的起因,既有连年歉收,更有精神启蒙导致的对旧制度的不满。俄国革命的起因,既有连年战争和贫困,也有共产党人对理想的追求。中国革命,民众本来就贫穷,共产党又凭借马克思关于剥削的理论,挖掘出工农的被剥夺感,然后,通过暴力土改,造成逼上梁山之势,两正加一负,力量特别强大。
6,行动组织成本下降
由于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组织联络成本大幅度下降,于是,在原有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宗教组织、NGO和媒体之外,又形成了各种形态的社会组织,包括自媒体及其粉丝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有组织的行动者,组织之间还有密切联系。
这些因素,可以降低危机引爆点,提高危机升级速度。
五、几点预测
1,未来五至十年,如果经济增速保持在7%左右,出现一二级危机的概率不高。如果出现,按照惯例,政府将及时让步,主导并控制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严重失序的可能性很低。
2,未来五至十年,在中小级别危机的驱动下,政治体制会有某些小型甚至中型改良。自由化性质的改良可降低反抗的风险,导致危机引爆点进一步下降,引发更高级别的危机。因此,中型改良更可能发生容易控制的领域,例如立法机构和司法独立等领域。
3,未来五至十年,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得以完善的概率较高。
4,即使十年内没有严重危机,到十年换届之时,如何选择最高权力传承规则,本身也可能成为危机。
按照中国政治常规,严重危机将引发路线斗争。肇事路线的代表人物权威受损,替代路线和替代者的地位上升。这种情景一旦出现,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政策和人事争端的处理规则:在什么范围内决策?谁最后说了算?在争论激烈又无力强制的条件下,处理规则不得不向党章和宪法上的明文规定靠拢,而明文规定中的民主宪政成分,显然高于现行规则。
5,如果一切平稳,经济增速下行导致的问题处理妥当,各种危机应对顺利,十年过去了,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的梦想成真。不过,中国经济的增速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之间总要降下来,财政的好日子总要过去。
那时候,政府手里的好牌不多了,国有资产基本瓜分完毕,权力的油水越来越少,麻烦越来越多,失业增加,财政危机,穷人保福利,富人抗税费,一二级危机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届时,官僚集团将追逐最后剩余的利益: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将以此为条件,开出和平转型的高价,尽力在自己的掌控下向民主宪政过渡。
最后补充两点:
一、以上没有讨论外部环境的影响。按照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惯例,外部压力对变革的影响很大。但是,在中国的体量日益壮大的今天,外部压力相对变弱,不足以成为决定因素,于是采用国际环境大体不变的假定。当然,从长远考虑,中国发生的所有变革,背后都有外部影响的因素:中国人看到了另外一种低风险高收益的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并且追求这种制度,由此形成趋利避害的历史大势。
二、以上没有讨论民族问题。事实上,最近的两次三级危机,都发生在民族矛盾比较尖锐的地区。民族情绪可以成为强有力的动员手段,但剥夺感才是危机的基础。中国民众共有的剥夺感,在民族地区也应该存在。民族地区特有的剥夺感,我没做过调查研究,故存而不论。
2013年5月4日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克强试验田”落子:上海自贸区外汇自由兑换须关联实体业务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Eco-Friendly Mattresses

We're committed to presenting a line of sleep products that have a minimum impact on both your pocketbook and the environment. Visit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克强试验田"落子:上海自贸区外汇自由兑换须关联实体业务
Sep 28th 2013, 12:48, by 墙外仙

上海自贸区可先行先试利率市场化

摘要: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试验田"的起航,所带来的效应显然不会只是为了"短线炒作"。

本报记者 胡金华 袁益 上海报道

罗马非一日建成。

对于期盼上海自贸区挂牌伊始就会实现金融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人来说,恐怕要让他们有点失望了。因为9月29日挂牌之日,并不意味着其就已经成为完善的国家级自由贸易区。

"上海自贸区改革政策,包含贸易、投资、金融、行政管理四个领域;但有意思的是,目前市场焦点几乎清一色地集中在金融改革领域,如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尤其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区内可以先行先试等。"上海市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仅从上海市政府9月26日举行的人大常委会议审议的草案来看,修改相关地方法律法规还都是围绕贸易投资,涉及到金融改革的,上海地方政府无权决定,只有静待国家出台政策。"

靴子终于落地。9月27日下午,国务院正式印发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通知,要求在风险可控条件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通知附件中提及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中,涵盖了金融、航运、商贸等六大类18项措施;其中,金融业开放中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而在其它领域,基本和上海的草案相似。

资本市场选择用脚投票,上海自贸区挂牌前的最后两个交易日,板块个股全线回调:9月26日,上海板块跌幅4.61%位列第一,199只股票中跌幅超过5%的达到87只;9月27日,上海板块跌幅仍居各板块前列。

不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试验田"的起航,所带来的效应显然不会只是为了"短线炒作"。记者观察到,与资本市场反应截然不同的是,尽管金融创新细则未出,国内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却已经纷纷进驻自贸区抢占先机,波罗的海交易所也赶在自贸区挂牌前在上海成立办公室。

好戏才刚刚开始。

挂牌前夜

黄浦江静静入海,江畔却正掀起改革的巨浪。

《华夏时报》记者9月26日在浦东新区杨高北路上看到,原来矗立在此的"外高桥保税区2号门"的牌子,已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牌子取代;而整个浦东新区围绕28平方公里的主干道上,也都出现了"上海自贸区"字样的指示标。

颇受关注的是,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上海自贸区首批改革政策细则披露的内容有55项,主要围绕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涉及制度创新、扩大开放、功能扩展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其余43项则预计在年底前出台。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使上海自贸区在贸易、投资领域更快推进,上海地方性法律法规也在挂牌前紧急作出修改。

9月26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从10月1日起,《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条例》停止在上海自贸区内实施,而凡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在上海自贸区调整实施有关内容的,上海市有关地方性法规均作相应调整实施,包括《国际海运条例》、《征信业管理条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等。

对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丁伟介绍称,作出自贸区内暂时调整实施上海市有关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决定,主要基于两个考虑,一是对接国家层面法制保障的举措,保持国家法制统一;二是依法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面的先行先试。

不仅如此,地方修法的举动更直接的作用是,为引进各路资本和企业扫除了障碍。

躁动的资本

9月17日,拥有269年历史的波罗的海交易所首次在中国设实体办公地点,而其落户地址就在上海浦东。

国泰君安期货及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陶金峰对此分析称,波罗的海交易所显然是在为进一步开发中国市场做前期铺垫,由于有自贸区的优惠政策,波罗的海交易所会更加重视上海的"桥头堡"辐射作用。

9月20日,上海第二十三批共3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体获颁认定证书,这其中包括上海惠普有限公司、沃尔沃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美国默沙东公司、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和德国伍尔特公司等。

"公司地区总部就在外高桥保税区,我们有专人负责研究细则,一旦自贸区挂牌,将很可能提升该公司从德国进口货物的通关效率。"伍尔特公司副总裁李岩受访时告诉本报记者。

9月24日,方大特钢发布公告,公司拟在上海市设立控股子公司上海水波祥龙餐饮有限公司。同日,保诺科技也宣布其上海实验室落户自贸区,实验室将主要服务于上海本地及跨国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为它们提供药物发现、开发、生命周期管理和实验室服务等。

此外,一些大宗商品企业也对自贸区展现了极其浓厚的兴趣。本报记者获悉,国内最大的铜生产商江西铜业,自去年传出消息上海将建立自贸区以来,公司就带领团队研究政策,准备在自贸区设立子公司。

"现在由于受到外汇管制、金融成本等各方面影响,离岸业务很难做大;而成立自由贸易区以后,园区内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利率的市场化等便利因素,就可以支撑企业把离岸业务迅速做大。"江西铜业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苏黎告诉本报记者。

而就在不久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也对外称,港交所旗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不排除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仓储交收。

本报记者了解到,国务院27日通知中提到,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在条件具备时,适时在试验区内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

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包括五大国有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十余家国内银行和汇丰、渣打、东亚、恒生、星展等多家外资银行,向监管部门递交了设立自贸区分行的申请,中国太保和大众保险则在自贸区设立了分公司。

金改仍在路上

资本已然先行,而金融改革却依然在路上。

"资本市场的反应,可以理解为对新细则至关重要的条例未如期出炉,不过自贸区板块本身在一个月内涨幅超过一倍之多,有些股票涨幅都已经超过四倍,现在的回调在情理之中。"9月27日,上海一家私募机构投资人丁凌对本报记者称。

丁凌分析认为,金融创新政策出不出,与这些大涨大跌的股票并没有多大联系,无论是外高桥还是上海物贸、浦东建设等,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与金融创新有实质联系,主力和游资无非也是借机出逃。

上海交大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国务院通知提出先设立机构和开办离岸业务,但是并没有具体涉及到人民币汇率、利率方面的措施,提到了开办离岸业务,这也就意味着金融创新试点节奏放缓,先从离岸业务着手,若放得太快,内地银行能不能经受得起这么大的冲击,金融监管机构是否来得及适应这种新的监管环境,都是一个考量。

"比如外汇,会允许一定额度内的自由兑换,我个人强调的是必须与实体业务相关,因为这样比较容易总量控制,不太可能出现大额波动。"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陈波称。

相比之前市场期望金融创新步伐在上海自贸区内一举实行的热切,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的观点则更显理性,朱海斌称,对于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过度关注和对其推进速度不切实际的预期,更像是一种画饼充饥式的市场炒作,或使市场在短期的兴奋之后陷入失望和困惑,如同此前某些地区掀起的"金改热"。

朱海斌表示,在几乎所有自由贸易区中,上海可能是惟一一个金融改革相对严重滞后的个例,但是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不太可能一步走得很远。从近期看,先在自贸区内设立金融机构,其门槛难度或可能降低,然后再放开部分离岸金融业务,最后逐步放开到人民币可兑换、跨境投资等,在利率自由化方面,市场期待的利率完全放开短期内不会成为现实。

而就在9月27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指出,利率市场化一定会推进,但不是现在,也不是一步到位。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上海自贸区的挂牌,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当所有细则一项一项出炉完毕并付诸实践,直至人民币自由流通、利率汇率完全开放,至少也要等到三五年之后。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遗产税即将落地?80万元起征逢五抽一!(这一代收割完了,下一代不买房了没法收割,那么就用遗产税收割,所谓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遗产税即将落地?80万元起征逢五抽一!(这一代收割完了,下一代不买房了没法收割,那么就用遗产税收割,所谓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Sep 28th 2013, 14:58, by 墙外仙

  几天前,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透露,征收遗产税被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草稿。而在今年2月,国务院已同意并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称"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

  早在2012年底深圳两会期间,就曾有"深圳试点征收遗产税"建言,经社会发酵一度"成真"。此后,深圳地税局、深圳市市长许勤相继辟谣。

  "一个地方先试点(征收遗产税)的可行性不大,否则为了避税,当地的富人都集体把财产转移到别的地方,甚至(本人)直接跑了。"中煜华税务事务所税务师黄远向本报称。

  争论从未休止。国家税务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对于遗产税究竟何时开征,"还没有时间表"。

  遗产税过三四十年才可行?

  今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发布的《遗产税制度及其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启示报告》进行了188个国家的信息收集和检索,发现有114个国家开征遗产税或对遗产课征其它税收,占比61%。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对遗产征税的占比91%,美国、日本最近都加大了对遗产继承的税收调节力度。

  报告认为,从转变增长方式,维护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的需要出发,推进遗产税改革的时机已成熟,国家应争取在"十二五"内出台遗产税制度。

  事实上,早在2004年9月,财政部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下称《暂行条例》),该条例在2010年进行了修订(下称《新版草案》)。

  "《暂行条例》草案出台快十年了,但一直没施行。"黄远说,目前我国大部分税收都是以政府条例施行的,遗产税也应该先按条例试行,一段时间规范后再立法,"最大的难点不是法律法规等软件条件,而是财产实名申报、物权实名登记制度建设及执行等硬件条件"。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芳律师认为,征收遗产税要求国家对公民个人的婚姻家庭情况,房产,金融资产,公司股权,知识产权,人寿保险,家庭信托,境外财产情况、个人移民情况等等都要全国联网,"而我国要实现这一操作系统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完善,尚需时日。征收遗产税的时机尚未成熟。"

  2012年下半年以来,相关部委已开始推动财产公示及相关信息平台建设。

  2011年12月,央行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相关身份信息真实性核实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1]254号),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3年12月底之前,全面完成核实工作,实现行内业务系统中标识、查询、统计核实结果,依法中止为不明身份的存款人提供服务。包括中行、农行等国有大行,民生、招行、光大等股份行及大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均已开始个人存款账户信息核实。

  透露"征收遗产税被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草稿"的刘桓同时对本报表示,"我个人认为,目前推出遗产税时机并不成熟,还需要过三四十年才可行。"

  刘桓认为,中国房产只有70年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传代困难造成了征收遗产税难。此外,征收遗产税不符合当前中国的养老模式。在中国,赡养父母的责任是子女的,如果推出遗产税,必然会遭受很多反对。

  超额累计税率:3000万纳税1034万

  9年前出台的《暂行条例》(尚未正式实施)已对遗产税征收的条件、范围及免征项等进行了全面说明,2010年修订的《新版草案》甚至给出了具体征收起点、对应税率及其计算方法。

  据《新版草案》,应征收遗产税的遗产包括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全部财产和死亡前五年内发生的赠与财产;在遗产税税款缴清前,其遗产不得分割、交付遗赠,不得办理转移登记;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遗产依法归国家所有,免纳遗产税;被继承人死亡之前,依法应补缴的各项税款、罚款、滞纳金,未偿还的具有确凿证据的各项债务等允许在应征税总额中扣除;遗产税免征额为20万元。

  而对遗产税的征收方法,《新版草案》超额累计税率表的附件对应纳税遗产净额不超过80万的,税率为0;80万-200万、200万-500万、500万-1000万以及超过1000万的适用税率分别为20%、30%、40%、50%,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分别为5万、25万、75万、175万,遗产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遗产净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500万的遗产净额应纳税84万,1000万、3000万的遗产净额分别应纳税209万和1034万。

  以3000万元净遗产额为例,1034万的遗产税为120×20%-5=19万,300×30%-25=65万,500×40%-75=125万,2000×50%-175=825万,四项的加总。

  "现在通胀太厉害,遗产税的征收方案也应该与时俱进,适时对起征点进行调整。"黄远认为。

  王芳认为,制定征收方案时,有关研究机构应该抽取样本,作数据库的大量信息采集和分析;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地区经济收入水平差异极大的社会现实。

  上述北京师范大学的报告认为,我国遗产税应按中产水平确定起征额。"我国个人所得税将年收入12万以上作为需申报的高收入人群,按三口之家年收入为36万元。如把家庭财产存量定为15年收入,则500万元为遗产税起征限额。限额以下是中等收入家庭,遗产和赠与不征税。限额以上是高收入家庭,按超额累进征税。"

  报告还分析,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遗产税收入一般可达税收总额的1%-2%。鉴于我国此项改革是从无到有,按遗产税收入达税收总额的2%计算,2012年我国税收收入超过10万亿元,此项即能收入2000亿元。

———

从较长的时间跨度来讲,遗产税和所得税实际上是同一个性质的税种,一个是对于财产的存量税,一个是对于形成财产的增量税,实属重复征税

重复征税什么不可以的么
说不定哪一天开征流动资产保有税,直接从银行账户里扣。。。

哦,漏出来了?
这是三中全会以后就要开征的节奏?

起征点太低,税率太高,这是家家要交遗产税的节奏了。

现在稍微大点的城市一套房子就轻松超过了。。。
你算算有多少

城市里面只要有一套房子的,就有很大比例的人群资产超过80万了,更别说有几套房子的人了
这样一来,我看拆迁也不需要了,即便是分了房子也是要交给国家的,还不如农家小院来的舒坦

土地私有化、城镇化、房产税、遗产税、以房养老,我看李相是在拍着脑袋乱出招啊

遗产税是典型的吃大户,关你这个草民啥事?真草民多半还没资格纳这个税。无外乎就是大额存量财富在大户和财政之间再一次分配罢了
遗产税在中国推行的阻力应该来自官员--政策需要他们具体执行,但收遗产税之前肯定面临财产的确认(比如住房信息全国联网),那官员们的财产如何说清楚呢?
商人虽然也反对,甚至用脚投票,但还是对抗不了国家机器。

你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呢,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发达地区城镇,能有多少比例有房子的人资产价值少于80万的?房产证上大多只写一个人或两个人的名字,符合被征条件的人多了去了。再说,遗产税一出,严重打击国人努力工作、发家致富的积极性,社会影响是很恶劣的

重复个屁,资本家几千万几百亿财富增长过程根本没收税,死了给子女就该一次性收税,并且一般劳动者劳动收入最高都接近一半的税,何况继承几百亿的意外财。还要别和企业所得税扯淡,那是不一样概念。

很好,一定要把农村的宅基地折价来征收遗产税,没钱交遗产税的农民,就把丫的房子强拆了

哈哈,要真这样,可真是社会动乱的前奏啊,官员能惹、小资能惹,惹赤脚农民真得好好掂量掂量

谁让你住这么好的房子呢,谁让你不移民呢

起征点太低,估计是权贵故意用这个刺激民意,说什么屁民也反对,中国是典型权贵把持,中间阶层没有民主话语权的国家。就像阶梯电价就是这么出台的

这个政策,应该各个省出台各自的起征点,最好能各个地级市都有各自的起征点,征收的税款也应该收归地方上使用。因为中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了,各地的情况差别太大了,一刀切肯定要出问题。

是的,遗产税是削平阶层差距的税种(流转税很多时候在拉大阶层差距)。
权贵们(贪得多的官员、大商人)不希望这个税种出台,所以提案中弄个很低的起征点80万刺激民意,逼迫政府。写个800万屁事没有,上面这个楼主就被刺激了。
事实上之前的版本,起征点都是500万或更高。美国遗产税覆盖范围是2%,基本上50个人里面最富的一个才会被征。

传言中的遗产税不可能是试点,必然全国一盘棋!
任何一个城市的试点都会有逃避之漏洞,这个没法试点,必然全国铺开。

显然。
这个城市按100万划线,另一个城市按照200万划线?
马上跑路阿。

但愿遗产税的征收起点和税率只是谣言!
如果遗产税的征收起点只是80W,那真是收割的节奏。我和太太在北京打拼5年才把房贷结清,女儿快两岁了,我经常会对我太太说:"XX(我女儿的小名)以后不用再向我们这样为房贷奔波,只要自己能养活自己就可以了"。我买房的目的固然是为了家人自住,但是也是为了女儿能比我活得更轻松,现在房子市价接近300W。如果政府真的这么干,那真是"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在中国,不要计划20年后的事情。
你做的任何梦,一定没有实现那一天,肯定被刮民党打得粉碎。
你血汗浇灌的成果,到时候一定被刮民党摘走。
打着改革的名义。

资本主义的逻辑就这样,
你以为当年英美怎么把伦敦和纽约的穷住户逼出去?
难道他们下一代就有永久性享受公共服务权?
房产税和遗产税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的逻辑,自己有水平的,自己花钱买服务买不动产,靠上辈财产的都是封建残余,即便是基金会、股市、期货市场中存在着种种黑幕,也都是社会公共设施的一大部分,这也算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另一种方式了。
必须时刻记住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里,土地资本是产业资本的死敌,是增加躺着挣钱人头的不二方法,只有把地租收益转为公共设施投入才不会副作用于产业资本。
天朝正在走向一个竞争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社会,没有任何人能停下来,丝毫懈怠的,都会被社会迅速淘汰,这已经不是士大夫能靠识字写文混一辈子的社会,资本主义不断扩张会让所有跟不上时代的人被淘汰。

其实就是需要不断吸血,从而需要人民不断造血而已

没有从劳动成果中分走份额,无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既然现在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资本积累,
那么必须有一部分被拿走转化成资本形成,区别是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而这部分资本形成最终都会公有化,即公共设施化,
而不是私有化,更不用说私有化下的继承机制。
从这个逻辑上说,房产税的价格会涨到接近房租的价格,
而房租收益基本将会被征趋近100%的税收,使得土地收益几乎尽归国家所有。
这个路线也算是变相回复房产公有制的路线了。

收遗产税的前提是一切都要能自由定价和买卖,比如农村的耕地和宅基地、计划生育指标、以及一切不能用钱来衡量的东西,这样才能保证遗产税不会成为收割城里人的工具。以后农民老死了,必须上交20%的土地作为遗产税,农民儿子想要保留土地就必须掏钱赎买,价格按照市场定价来算。

其实不用担心,遗产税的前提是每个人的资产政府都能统计清楚.
但是,如果能统计清楚了,官员财产公不公开?
不公开,大家都会质疑.到时候每抓一个贪官爆出多少资产的时候,就会一堆人说,这些信息政府都知道,为什么早不抓,纪委干什么吃的.
公开了,可能么?
你看房地产信息联网搞到现在还没搞成,也是这个原因.所以说提这个的专家也只能说三四十年,到时候还不定怎么回事呢.

这一代收割完了,下一代不买房了没法收割,所以只好用遗产税收割。不可能是谣言。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不是撤资,不是看空香港,只是搬家溜之大吉: 李嘉诚拟拆售港灯套现390亿投资海外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Want new traffic sources?

Download a copy of our complimentary eBook today, and read about sources that most marketers are not aware of.
From our sponsors
不是撤资,不是看空香港,只是搬家溜之大吉: 李嘉诚拟拆售港灯套现390亿投资海外
Sep 28th 2013, 12:07, by 墙外仙

94cd6dfd-4e94-4a10-8da9-b72188b3f035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 李嘉诚继以商业信托形式出售大部分和记港口股份及放售百佳超市后,旗下电能27日亦宣布以股份合订单位(合订证券)形式拆售港灯,市场估计集资额介乎40亿至50亿美元(约312亿至390亿港元。对于有指此为"超人撤资"之举,电能发声明指,今次计划分拆港灯上市之建议纯粹是一项商业决定,不应视为撤资。

电能表示,已向联交所申请拟以合订证券形式分拆旗下香港电灯在港主板上市,公司将于今年底前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以批准建议分拆上市。高盛(亚洲)及HSBC Corporate Finance(Hong Kong)已被委任为联席保荐人。港灯在香港从事发电、输电、配电及供电业务,并爱予香港政府订立的管制计划规管。预期于分拆完成后,电能将拥有30%至49.9%已发行股份合订单位的权益,并将因而获得稳定的股息收入。

资金或收购海外项目

于建议分拆上市后,将根据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用作拨付向电能收购港灯的部分应付代价。派息政策方面,今、明两年拟维持至少与2012年度相同的股息分派金额。电能相信,分拆可以提高公司现有价值;而出售其于港灯的权益而收取的所得款项,将会为公司带来财政实力,可在全球能源行业领域物色收购目标。

电能承诺在分拆后,在香港的发电、输电、配电和供电业务不与港灯竞争,除非持有港灯股份少于30%,以及港灯合订单位不再在联交所上市。

就传媒查询长和系分拆业务上市是否撤资时,电能回应指,"今次电能实业[0.52%]计划分拆港灯上市之建议,纯粹是一项商业决定,不应视为撤资。"该公司又指,分拆港灯上市的计划是一项建议 ,现阶段不作进一步评论,又同时提醒市场,有关建议不一定付诸实行,须视乎联交所之批准、市场因素、董事会之最后决定及股东特别大会之结果,细节如订价等亦未落实。

最快圣诞前落实分拆

按现时的上市条例,港灯的合订股份最快可于圣诞前落实分拆上市。有分析认为,电能拆港灯上市后仍持有最少30%股份,未必为"撤资",惟今次以合订股份方式分拆,港灯上市后的利润会100%派发股东,显示李嘉诚相信港灯发展已见顶,才会有分拆出售。而电能除可透过今次分拆套现大笔现金外,日后亦可在港灯派息中收取大量现金,故分拆与卖资产意思其实分别不大。

长建专注非能源项目

持有电能38.87%的长江基建预期可因港灯分拆而获得收益。在分拆完成后,长建及电能拟将继续凭借其各自的行业专长,电能专注于能源项目投资,长建则专注非能源项目。长建承诺,任何能源项目投资机会如其可供投资或收购权益的企业价值(按电能实业厘定)不超过40亿元,电能将不会邀请长建作参与。惟一旦长建拥有电能股份少于30%,以及电能股份不再在联交所上市之时,公司会终止有关承诺。

这是什么样的节奏。
不是撤资哇,不是看空香港呀,你们表乱猜。

拭目以待,说不定马上要爆出李下属企业出问题了
敢不给天朝面子

难道李超人真的站错队了?

李算跑得快呀。香港不需要这些超级大亨,大限将近。现在能套现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消息称发改委反垄断决心大 中石油后是国家电网
是不是把国内大国企敲打完了就轮到香港的李大人了?

香港不能和内地一心一意,政治上面的不稳定因素增多,经济上面中央明显已经决心把上海建成金融中心已取代香港,我觉得李嘉诚作的选择很明智。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武器”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Marketing on a budget?

Join the waiting list for our newest ebook on How to Run Ads on an Entrepreneur's Budget.
From our sponsors
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武器"
Sep 28th 2013, 12:03, by 墙外仙

作者:男方暴色

秋风煞人。

当互联网上的人们还在为当天一名叫做夏俊峰的小贩被最高院的死刑复核和执行争论不休的时候,9月25日这一天晚上七点裆的《新闻联播》,用长达八分半的一则专题报道,以及其后的整个《焦点访谈》栏目,将一个沸点极高的新话题生生塞进了这个容易一触即发的民间舆论场,并在此后的几天中,通过在其他媒体平台对此话题的不断渲染和宣传,保证其持续被议论的广度和热度。

当天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这两档被称为官方主流声音的电视栏目,所关注的焦点都聚集在了9月23日到25日的河北。这两天时间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以指导的身份出现在河北省委常委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搞好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与《新闻联播》中的综述式报道相比,以纪实报道和评论擅长的《焦点访谈》则带来了更多当时的现场画面,其中不乏河北省委领导班子在接受采访时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互掐"场景。

其实,9月25日下午,新华网便以长文记述的形式刊发了此次河北省委常委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报道,这篇长达2500字的稿件《习近平: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与《新闻联播》播音员王宁对此八分半钟的播报一字不差。

有备而来的"整风"

同一天,在与河北相距千里的湖南,据9月25日的《湖南日报》报道,省委书记徐守盛带领着他的小伙伴们,在听取了《延安整风的回顾与思考》报告后,观看了一场意味深长的电影:《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之后这位湖南的一把手指出:"延安整风的很多经验、很多做法,对于我们今天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两则新闻的关联价值拉近了湘冀两地的地理距离,与河北已经召开的民主生活会相比,这场报告和观影过程更似是一场提前的"吹风会"。

正如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旧事重提的"延安整风",如今这场新的党内"整风"业已到来,河北省委领导班子成了在总书记观照下成为了首个"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参照样本。往前回溯,这场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武器的"整风"并非无本之木,除了"延安整风"这份历史遗产和理论基础,在舆论关节的铺垫上,也是有备而来。

在今年8月16日2013年第16期的党内刊物《求是》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所发表的文章《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其中提到"中央要求,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来一次切实有效的大扫除",就已经预示了这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内容、性质和主要手段,"延安整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分别以党内政治优势传统和传家宝在文中被重复肯定。时隔一个月之后,从9月16日起,《人民日报》就专门开辟版面发表一系列评论五论如何开好民主生活会,并在标题上都进行精心修饰以达到步调一致的效果。(9月16日《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9月19日《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9月20日《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9月24日《推心置腹,解决"诚"的问题》,9月25日《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这五篇作为前哨的舆论铺垫,在各省级的党报之中广泛转载,尤其是此系列中的收尾之作,所发表日期正好与当天官方的主流媒体关于河北省委常委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报道完成了完美对接。

一叶知秋,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在9月24日特意安排的一场报告和一场电影,就有了提前打"预防针"的意味。

割裂的舆论反馈

把一块石头扔进池塘,到底会激起多大的水花?

毫无疑问,9月25日晚上播出的《焦点访谈》因其记录式镜头所投发出来的各种细节,成为了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各大门户网站竞相推荐的视频,更与当天出摊的报道在网页界面内混搭,出现在了五大门户首页头条的推荐区里。

在时政新闻报道领域里善于拔得头筹的新浪网和凤凰网,干脆更加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已有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地加工,分别将《焦点访谈》中河北省委常委领导班子每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相互关联的关系图展示出来,以图达意,轻松直观。快速浏览的读图时代,这样的传播效果显然是有效的。同时,两个新闻门户网站与主流官方媒体人民网看齐,制作了大幅的专题,不断新加入新晋的媒体文章进行滚动播报,凤凰网的凤凰知道栏目还对民主生活会这一传统追根溯源,用党史材料搭建起来解惑文章《民主生活会究竟是个什么会》置于首页横栏的推荐之中。

正值一轮宣传热势,舆论引导也当适时而发。新华网25日下午刊发并在当天成为《新闻联播》播音员播报词的长篇报道,在26日由人民日报搬到了头版的位置,而前一天抢得头棒的新华社索性趁热打铁,在9月26日晚间就以新华社评论员这个规格仅次于新华社社评的署名,贴出评论《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一论认认真真开好民主生活会》,文中一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隔靴搔痒,更不能搞变相吹捧,而要实打实地摆问题、亮短处,没有一点勇气是办不到的"成为门户网站们亲睐的标题来源,不多时,新闻来源显示新华社的评论文章《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隔靴搔痒变相吹捧》已经在主要的新闻网站上架。

9月27日,河北省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首场开练后续媒体效应已经在官方的舆论场上全面铺开:《环球时报》的社评"为高官们公开批评和自我批评鼓掌";《人民日报》不仅继续在头版展开评论员文章,对相继要展开的民主生活会"喊话":务必把民主生活会开好开实,杜绝"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最后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情况出现,并不遗余力地再第五版开辟了针对民主生活会究竟该怎样开的"大家谈"来论栏目,所收录刊登的三篇分别署名陆敬平、马碧和魏俊兴的文章,逐一从"敢""善""猛"和"动真格"等关键词上为民主生活会"保驾护航";甚至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也不忘用醒目的标题特别注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动了真格"的。

如果执政党此番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不是为了收获民间反馈,无异于自说自话。官媒大张旗鼓,民间作何反应?作为阵地的网络互动社会化媒体很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实,早在9月25日各门户网站齐推前日的《焦点访谈·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之时,本来就与官方话语形式有着鲜明对比色彩的网络社会就已耐不住了,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仝宗锦在看完15分钟的视频后,从"挺有意思"的结论里透射出对中国官场政治的熟悉程度:不管是批评还是自我批评,怎么把话说到既让领导和摄像满意,又不真的得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重要同僚,尺度和分寸感真是颇值玩味。善于结合典故编段子的琢磨先生,则忍不住被河北纪委书记臧胜业对河北省长张庆伟"对不同意见不能完全采纳"逗乐;文史作家十年砍柴面对着逐一呈现在镜头前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河南省委常委们,评论道"感动不了观众却把自己感动的演员不是好演员";政治学者方绍伟看完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新闻后发言言简意赅:民主生活会本身是"扯",背后要达到的目的是"搞"。

社交平台上对此次河北省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后续发挥少不了"三大法宝",其一就是编段子,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的关键词免不了被杂糅在其中。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国里五虎上将之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邻国朝鲜底层军官对高高在上的统治者金正恩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虚构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内容都堪称"猛烈";其二就是翻历史,历史学家章立凡翻出了总结"大跃进"的1962年"七千人大会",与此同时,一篇由已经故去的历史学家高华撰写的"延安整风"时期高官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广泛转发;其三便是以自媒体姿态强烈要求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微博上,除了个人之外,有@博客天下和@南都广州这样的媒体官方微博参与其中,微信上,旧闻评论和滤镜菲林则也针对自己的订阅会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总之,无论是在官方媒体的平台上,还是在民间活跃度更热闹的网络平台上,"批评与自我批评"都已经成为了本周最有力武器,只是由于技术进步造成业已分裂的舆论格局,让高调的前者并未在后者通力实践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收获到掌声。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天下华人一个样 坑你坑我坑大家: 苹果日报曝旺角11间药房10间卖假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Marketing on a budget?

Join the waiting list for our newest ebook on How to Run Ads on an Entrepreneur's Budget.
From our sponsors
天下华人一个样 坑你坑我坑大家: 苹果日报曝旺角11间药房10间卖假
Sep 28th 2013, 12:19, by 墙外仙

【《蘋果》巡視】

【本報訊】近年拜自由行所賜,本港藥房越開越多,旺角山東街短短一條50米的街道,就有11家藥房。鑑於近日投訴藥房賣「山寨」藥呃客的個案增多。《蘋果》連續多天在山東街放蛇,發現無論以廣東話或普通話在藥房買藥,11家藥房中,有10家都是以魚目混珠的方式,以山寨藥當成正藥蒙騙顧客,而且亂開價。其間,有不甘被騙的市民要報警求助。

記者:陳達浩 黃偉民 王天 梁煥敏

本報記者本月中連續多天在旺角山東街的11家藥房進行放蛇,分別以廣東話及普通話兼用寫上藥名和牌子的紙張,到不同藥房購買四種熱門藥物:喇叭牌正露丸、和興白花油、玉林牌正骨水及日本的娥羅納英H軟膏。記者扮遊客用普通話放蛇的結果是,11家藥房中,只有從「海運藥房」一家買來的貨物與牌子完全相符,其餘10家均夾雜着不同的山寨藥,其中一家「百年大藥坊」最離譜,4種藥全部為山寨貨。

【扮港貨】

22la3p1

■旺角山東街的「百年大藥坊」,被市民投訴銷售手法有問題,上周五更有市民報警求助。易仰民攝

a0401a

■記者質疑貨品非白花油,店員稱「百花油」才是香港生產,訛稱「白花油」是國產貨。

a0401b

■許多藥房趁顧客未看清貨品牌子,便火速包裝仿貨。

為港九藥房總商會成員

另一名記者其後以廣東話,再於上述藥房逐家放蛇,結果於3家藥房買到「對版」的藥物,餘下8間亦夾雜山寨藥,最離譜的仍然是「百年大藥坊」,4種藥亦全是山寨貨。
本報巡視發現,多間藥房擺放在當眼處及可自取的藥物,大部份都是仿冒名牌包裝的山寨藥,其中百年藥房,記者堅持要白花油,但職員死撐所售的「百花油」才是正牌,訛稱:「百花油是香港的名字,和興白花油是內地的。」接着又迅速以花紙包起貨品,不讓記者仔細查看。
11家藥房中,有一家叫「大山藥房」,在港九藥房總商會網頁所見,該藥房是商會會員,需遵守知識版權處的「正版正貨承諾」。但放蛇過程中,記者以普通話購物,除白花油外,餘下三樣貨品都是山寨藥,而以廣東話放蛇,其中兩樣是山寨藥,另兩種藥則無貨。其間,記者曾質疑山寨藥的包裝與正牌不符,店員訛稱:「轉了這個包裝,以前的沒有了。」

被踢爆後店員踩低正貨

記者放蛇期間,曾不止一次踢爆職員提供的藥不是正牌藥,這些職員的回應大多是踩「正貨」是劣質產品,例如指正牌的喇叭牌正露丸是「臭的」,手中的山寨貨就「不臭」。
此外,上址不少藥房還愛亂開價,有藥房稱喇叭牌正露丸買二送一,160元便可獲3瓶喇叭牌,每瓶80元,但記者追問單瓶價錢,對方又突然「減價」變48元一瓶,當再追問為何價錢突變?店員的回答是:「唉!是但啦!150蚊三支畀你囉!」
前日中午,港人陳小姐在「百年大藥坊」買了80元一盒的染髮劑,其後發現染髮劑公價45元一盒,買貴了近一倍,更發現藥房其他貨品亦較市面昂貴,不滿藥房呃客憤然報警。她說:「我會去消委會投訴!唔係錢嘅問題,佢哋打開門口做生意,𠵱家連香港人都呃,我覺得好嬲!」
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指出,若藥房職員故意指一種牌子的藥品為另一種,則犯下詐騙罪,顧客可要求退換,甚至向藥房民事索償。若山寨藥涉嫌仿製或假冒影射,正貨產品商可向有關公司民事索償。「香港係法制社會,要尊重消費者權益。藥房咁嘅銷售手法,係完全不可接受,會損害本港營商形象。」

a0401c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