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中国经济迎来投资降速的新常态】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国务院要求必须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形势要点:市县两级称感觉不到改革政策的效果】
【政策:发改委放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收费标准】
【形势要点:实现人均收入倍增目标需加快经济结构转换】
【形势要点: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区域分化明显】
【形势要点:污水厂可能成为铺设分布式光伏的重要据点】
【形势要点:税收结构调整可能正朝有利方向变化】
【形势要点:公车改革需要与反腐败一同推进】
【形势要点:"京津冀一体化"各方热度不均】
【形势要点:中资企业在俄罗斯面临融入难题】
【形势要点:二季度各地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表现迥异】
【形势要点:小米手机海外拓展面临三大考验】
【企业竞争:微软欲大裁员为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买单】
【形势要点:消费税冲击促使日本央行下调GDP增长率预期】
【形式要点:美国制造业回流还只是个案】
【形势要点:国会预算局再次敦促美国政府改革社保】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中国经济迎来投资降速的新常态】
国家统计局周三(16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如官方所强调的,中国经济在二季度实现企稳回升,当季GDP增长率回升至7.5%,上半年同比增长7.4%。其他主要经济数据同样指向这一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2.1%,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均较一季度出现反弹。
令人在意的是投资增速的下滑,可称是上半年中国经济最明显的特征。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现显示,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滑拖累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这样的形势在未来一段时期预计仍将持续,中国经济迎来投资降速的新常态。
事实上,如果将时间轴拉得更长,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自2009年"4万亿"之后便一直处于增速下滑的状态,2009年累计增长了30.5%,此后的四年分别为24.5%(2010年)、23.8%(2011年)、20.6%(2012年)及19.6%(2013年),预计到今年年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将进一步下滑至16%左右,形成可观的缺口。相应的,中国经济"稳增长"首先稳的便是投资,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棚户区改造(1万亿)、铁路投资(8000亿)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冲因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降速。
值得注意的是,棚改及铁路建设投资充其量只能延缓投资增长的下滑,而难以完全填补缺口。初步测算,倘若今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至16%,其带来的投资缺口将达到近1.6万亿元;而在扣除去年基数后,棚改及铁路建设带来的增量投资约5000亿元,尚不及缺口的三分之一。
此外,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同样令人担忧,而且难以被低回报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弥补。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测算的数据显示,中国调整价格之后的税后投资回报率,从1993年的15.67%的高水平持续下降,2000-2008年稳定在8%-10%,金融危机之后继续大幅下降,2012年已经降低到2.7%的新低水平,当前可能更低。从这组数据来看,投资降速难以避免,而且势在必行。低回报率水平下的投资、进而债务的高速扩张不可持续,长此以往将酿成难以挽回的债务危机局面。
在投资降速的新常态下,投资结构面临着转型,需要将资金配置到回报率更高、可以提升资本回报率的产业上。今年年中,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可视为应对投资降速的举措。过去几年里,一些聪明的资本已经闻风而动,更多投入到服务业中。这一方面,外资的嗅觉更为灵敏。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4.8%,在全国总量中占比56%;同期,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13.9%,在全国总量中占比36%。
相比之下,受体制机制以及政府对企业运行的干预影响,国内资本依然在源源不断投向产能过剩行业,以水泥为首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半年仍有14.7%的投资增长,以电解铝为首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也有7.4%的投资增长。不过,情况已较过去几年有了明显改变,一些高库存与产能过剩行业,比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半年投资同比出现负增长,显示经济结构调整正在深化,但显然还远未调整到位。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经济迎来投资降速的新常态,即使政府投资加强,也难以填补增速下降带来的缺口。在新常态下,投资结构面临着转型,但受体制机制以及政府对企业运行的干预影响,国内投资的转型仍存在困难。(ALX)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国务院要求必须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强调要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会议指出,近期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在各地区、各部门自查基础上,对16个省(区、市)、27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督查。总的看,地方和部门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取得积极进展,但督查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政策落实环节多、进度慢,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布置轻落实,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部分干部缺乏责任意识,遇到困难"躲着走"、不作为、不担当,懒政松懈,有的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会议要求,对督查发现的问题,既要依法依规追责问责,又要列出清单,明确时限、落实责任、逐项整改,兑现承诺。会议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保证完成。一要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今年要继续突出抓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把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计划铆死、砸实,进一步提高"含金量"。要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并不得违规转入内部审批。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出和落实更多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打通政策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要在落实定向调控措施上持续发力。加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有关政策落实,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尽快见到实效。加快前期工作,落实配套资金等相关条件,推进铁路、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等建设。做好政策配套和协调,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推动节能环保、信息消费、养老、健康、文化创意和设计等产业发展。加快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等建设。抓紧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三要在建立督查长效机制上用心下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构建常态化督查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和工作协调,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接受社会评议和监督。对查出的问题要坚决整改;对地方遇到的困难,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服务、帮助解决。用立行立改的实际行动提升政府公信力,使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人民,并为今后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LLX)
【形势要点:市县两级称感觉不到改革政策的效果】
在经济下滑压力加大的趋势下,政府提出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激发民间经济活力,稳定经济。然而,不少改革政策遇"梗阻",很多市县两级政府称"国家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的政策措施不少,但我们基本感觉不到。"在金融政策方面,尽管国家出台了"定向降准"等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多项措施,但各地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仍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湖北襄阳市市长别必雄介绍, 1-5月,全市新增贷款增幅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新增贷款仅占全市新增贷款的12.6%,只有约50%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综合成本仍高达16%。温州一些民营企业称,一些银行贷款期限从一年缩短到6个月,但审批时间却从原来10天左右延长到一个月,每次都要求企业"还旧借新"。这意味着,企业为了从银行获得一年的贷款,需要拆借两个月的高利贷作为"过桥"资金。在简政放权方面,河北一些企业反映,太阳能光伏工程以前是省发改委审批,现在改成备案制,但进度还是很慢,企业仍等了一年多才获批准。究其原因,改成备案制后仍需有关部门"点头",其权限依然没下放。加上还要经过相关技术评价、评估,有的机构甚至成为"二政府",严重影响办理进度。不少企业反映,县级项目审批环节仍然过多,政务大厅更多是"收发室"的作用,真正审批都还在各个部门后台进行,一站式服务窗口,不能真正一站式快速办结。而一些建筑企业称,"国家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基层和企业来说最解渴的是取消。但目前来看,行政审批事项取消的较少,'含金量'高的就更少。"现在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领域,审批事项仍然过多,审批时间并没有压缩,前后仍然要花近3个月的时间。在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看来,简政放权等改革政策有利于激发民间经济的活力,稳定经济增长。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工作仍需做的更细、更接地气,让民间经济真正受益。(NWX)
【政策:发改委放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收费标准】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放开15项专业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由供需双方依据服务质量、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协商确定收费标准,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价格。此次放开价格的专业服务项目有:专利代理服务、报关服务、自愿性产品认证、质量(环境)体系认证、航危天气报服务、煤炭地质勘探、金银饰品委托检验、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涉外收养服务、红十字卫生救护培训、房地产咨询服务,以及除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委托服务以外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等15项。发改委称,为规范专业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或指定服务。各专业服务机构要合法经营,不得有违规收费行为。各相关行业协会要依法加强行业监督和自律。同时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价格行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此次放开的专业服务收费项目大多为生产性服务业。发改委称,这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具体举措。今年以来,发改委已经陆续放开了全部电信资费、准池铁路货运价格,医保目录内的低价药品,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和种子、桑蚕茧、小工业盐等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放了房地产经纪收费管理权限。(RLX)
【形势要点:实现人均收入倍增目标需加快经济结构转换】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尚需仔细分析。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段居民人均收入都实现了十年翻一倍。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走势两者始终保持着同向变动状态。上世纪80年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14倍,同期GDP增长了2.7倍,90年代的资料为2.87倍、2.2倍、3.8倍,本世纪头十年数据为2倍、1.28倍、2.4倍。上述资料可看出三点:一是经济增长速率总体快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率;二是经济增长率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差距呈递减势态;三是经济增长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差距波动性较强,本世纪头十年反而在拉大。一段时间以来,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主成因是高速经济增长带来了高就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超过20个百分点,就业人数已超出第二产业,就业扩张和就业结构变动使工资性收入成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确保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总体看,城镇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GDP年增长率。从农民的收入增长来看,1990-2013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从20%升至45%,也说明工资增长能否与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高关联度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综合上述情况看,经济规模扩张、结构转换和就业扩张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约束作用渐增,在前期收入规模不断放大的条件下,后续经济发展格局对收入增长的约束性还要提高。换言之,收入倍增目标能否实现,首先不是分配问题,而是经济增长率能否稳定、结构转换能否加快推进。(BWX)
【形势要点:上半年商品房销售区域分化明显】
国家统计局今日(16日)公布了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相关统计数据。数据显示,1-6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26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3%,降幅比1-5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销售额18051亿元,下降14.0%,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2987万平方米,增长1.8%,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销售额6511亿元,增长5.7%,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2747万平方米,增长1.4%,1-5月份为下降2.1%;销售额6571亿元,增长5.5%,增速提高3.7个百分点。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4428万平方米,比5月末增加10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634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58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212万平方米。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4428万平方米,比5月末增加10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634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58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212万平方米。与1-5月份相关数据对比,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但降幅仍较大;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提高,而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有负转正,区域分化较为明显。但整体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依然在下降。(LWX)
【形势要点:污水厂可能成为铺设分布式光伏的重要据点】
尽管国家政策一直扶持,但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实际开工量却远远达不到预定目标。而融资困难、屋顶安装有难度、电费回收不稳定等疑难杂症则制约了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量。不过台州污水处理厂的分布式项目能够顺利运作,似乎化解了这些不利因素。首先是融资问题。有分析报告称(80%来自于银行贷款的)分布式项目发电量是波动的,企业用电可多可少。但在发电量不确定的情况下,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对此国电南瑞一位内部管理人员表示如果污水厂的示范项目可提供一个较长时间(如6个月)的发电量证明,再加上多数污水厂又是地方国有企业,业务持续性有保障,银行自然愿意掏钱垫付。其次,污水处理厂没有了屋顶安装难的问题。除了少量光伏组件被置于污水处理厂的办公楼屋顶外,不少组件会被安放在沉淀池、生化池和接触池等污水池上。在加固和防腐材料上,这类组件要比其他普通组件及配件的要求高一点,但"挑屋顶"的问题几乎不存在。最后,分布电站的收益率要比普通煤电价更合算。据一位参与此项目的人士透露,该项目约投资3500万元,回报期6年半左右,回报率接近17%。更重要的一点是污水处理厂的自发自用比例较固定,这样对于计算投资回报率会带来帮助。虽然污水厂可能适合铺设分布式光伏,但是如果要推广到其他项目仍需仔细考察项目的实施条件及稳定性。(NSC)
【形势要点:税收结构调整可能正朝有利方向变化】
在三期叠加的复杂局势下,很多人对调结构的有效性仍存有很大疑问。今年上半年由于经济下滑明显,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管道进行稳增长兜底,但这引来的质疑是:如果继续保持原来的刺激模式,只不过力度稍浅,这岂不会加剧已经失衡的经济结构吗?要合理评判这个问题需要找到结构失衡的表现,进行纵向比较,通过多维度信息综合考察经济结构到底演化到何种程度。但即便是找到能被一致认可的结构失衡指标都非常困难。结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上半年税收收入状况来看,至少在税收结构调整方面可能已经有一些向好的迹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64268.74亿元,完成预算53.5%,同比增长8.5%,主体税种收入增速分化。其中国内增值税实现收入15196.8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有回落趋势,尽管营改增试点不断推开,但下游减税增多导致其增速放缓,另外工业增加值同比放缓也拖累了增值税增速。此外,由于1-5月商品房销售额23673.64亿元,同比下降8.5%,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使得房地产营业税告别以往动辄百分之二三十的高增长。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存在部分工业产能过剩严重,房地产泡沫迅速累积,以及地方债务迅猛扩张的问题,虽然没有系统性数据表明这些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得到缓解,但至少最新的税收收入结构已经出现一些向好的变化,至于最终结构失衡能否调整到位还需要看改革能否落实到底。(ASC)
【形势要点:公车改革需要与反腐败一同推进】
十多年推不动的公车改革,周三(16日)终于全面推开。当日下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要求2014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车改革;用2至3年时间,公车改革全面完成。根据方案,原则上各级党政机关全部参加改革。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具体办法另行制定。根据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方案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中央和国家机关每个单位可保留5辆以内机要通信、应急用车。方案明确,改革后行政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的150%,一般地区不高于130%,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不同地区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要指出的是,公车消费这一痼疾一直备受各方批评。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达1500亿-2000亿元,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以上,公车改革就是要把这一部分开支给砍掉,但难度相当大。事实上,中办国办此前发布的规定显示,专车只有副部级以上干部才配。某种意义上,此次公车改革只是重复了此前一直未能得到执行的规定。这也是此次公车改革最大的难点。该怎样从纸面的文件贯彻执行下去?或许,只有与反腐败、八项规定一同推进,才能遏制住公车消费的势头。(RLX)
【形势要点:"京津冀一体化"各方热度不均】
京津冀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后,区域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但各方热度不均。在政府层面,三地政府的合作已经在多个方面展开。一是"环保一体化"。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京津冀等地的大气污染防治随之被放置在国家战略层面被重新审视。2014年5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指出,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有消息称,"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方案"即将出台。二是"金融一体化"。目前京津冀三地金融办正在调研,拟在北京大兴、河北廊坊和天津武清三地交界处联合设立小范围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尝试通过金融改革与创新助推三地实体经济发展。在金融一体化方面,天津的表现最为积极。天津围绕着滨海新区积极推动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承接北京市的部分金融资源。同时,借一体化的东风继续锤炼天津作为"华北的经济中心、北方航运中心"的地位。近日,17个京津冀大项目、好项目在滨海新区集中签约,总投资超过90亿元的高端产业项目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安家落户。其中金融及现代服务业项目共计4个,投资总额达11亿元。相对于天津的如火如荼,河北则显得比较冷清。三是"通关一体化"。从7月1日开始,京津两地在全国率先实现通关一体化。通关时间缩短,运输成本降低,通关效率提升,开始让两地企业享受到了机制改革带来的红利。在企业层面,各企业表现不一。平安银行副行长张金顺表示,平安银行与天津滨海新区的于家堡金融区、廊坊市廊和坊金融街都在接触与接洽中,积极寻找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商机。未来,平安银行和平安集团会根据双方的合作意向推出具体合作项目。但北京地区制造业向周边城市的疏散仍然进展缓慢,许多企业并不想转移出北京。(RWSQ)
【形势要点:中资企业在俄罗斯面临融入难题】
天然气大单以及金砖五国试图重构国际金融体系,显示中俄关系日益紧密。然而,中资企业在俄罗斯却面临融入难题。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经济发展部对外经济合作与投资局局长马克西姆•塔拉索夫(MAXIM TARASOV)抱怨称,中国投资者主要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感兴趣,很难劝服他们开展生产业务或者雇用俄罗斯员工,而莫斯科方面认为这是使双边合作造福于俄罗斯经济的关键要素。同时,中国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也还没能讨得当地居民喜欢,因为他们主要雇用中国工人。在帕什科沃运营的一家木材加工企业海华木业集团,雇用了105名中国人和20名俄罗斯人。中国经理们声称,当地村民太懒惰,而且经常喝醉。而中国工人就呆在宿舍区,每周工作7天,每天都起早摸黑地干活。不遵守当地习俗,常常要付出高昂代价。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CNEEC)就是例子。该国有企业正在犹太自治州为伦敦上市公司PETROPAVLOVSK某附属公司承建一家铁矿石冶炼厂。该公司曾因安全检查不过关而被罚款多次。CNEEC比罗比詹分公司副总经理谷小梅称,项目组成员谁也没有在俄罗斯运作的经验,公司在检查不过关之后才聘用了一位俄籍总工程师。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拓展,将有更多的中资企业进入俄罗斯,融入难题将会变得更加重要。中资企业应当提前做好准备。(BWX)
【形势要点:二季度各地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表现迥异】
今年二季度,各地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北京甲级写字楼空置率维持低位运行。由于没有新增供应,北京写字楼市场可租赁面积持续去化,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下降至2.3%,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年底,中关村商圈新增项目有望投放市场,将为该区域带来更多可租赁空间,届时空置率将有所上升。上海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出现两极分化。浦西甲级写字楼市场空置率为12.61%,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点。而浦东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仅为2.4%,创2007年以来6年最低。广州和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广州二季度并无新增供应,全市需求平稳,空置稳步去化,租金保持平稳,全市平均空置率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12%。而根据戴德梁行的数据,广州市核心商务区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已降至2004年以来最低位7.3%。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环比下降2.5个百分点至6.2%。成都和重庆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居高不下。据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数据,成都甲级写字楼空置率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至31.2%。预计2014年下半年,成都还有20.8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投放市场,在需求相对疲软的前提下,全市空置率可能被进一步推高,而租金也可能相应下跌。今年二季度,重庆甲级写字楼市场无新增供应,市场存量为695917平方米,整体空置率超过了40%,达到41.46%,处于高位。(RWSQ)
【形势要点:小米手机海外拓展面临三大考验】
近日小米宣布进军印度,今年晚些时候还将进军巴西和印尼,成为中国电信企业"走出去"的又一案例。然而,小米的海外拓展战略还面临着许多考验。首先,供应链受到严峻考验。小米在供应链环节的供不应求是导致小米3S迟迟不能发布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销量同比增长了271%,随着小米海外市场的扩张,小米本来就很紧张的供应链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第二,营销模式可能遭遇"水土不服"。以印度为例,小米拟与印度最大的电商合作,模仿国内的成功模式。但印度的手机网购份额只占到手机销售额的5%,印度普通民众还是更倾向到实体店选购手机。同时,印度物流公司的商品配送速度缓慢,影响民众网购体验。而在欧美市场,九成以上的手机是通过运营商绑定销售的,小米独特的电商销售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第三,电信企业海外拓展易受政府部门限制。较早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兴和华为在印度、美国、欧盟市场上都曾遭遇重大挫折。对于小米来说,一方面要练好'内功',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链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并适时进行宣传和经营战略的调整。(RWSQ)
【企业竞争:微软欲大裁员为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买单】
曾经的科技巨无霸微软公司,近期可能将进行大规模瘦身。据台媒报道,微软为整合因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而重叠的人手,将于本周内公布公司史上最大规模裁员行动。报道称,大约6250至12500名员工将接"大信封"。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报道称微软计划裁员,而野村证券分析师谢伦德(Rick Sherlund)日前发表报告,进一步强化有关预测。他指微软或于下周二(22日)发表第四季业绩时宣布裁员,人数料占雇员总数5%至10%。他预测,微软可通过裁减诺基亚25%人手,每年节省成本近10亿美元(78亿港元)。彭博社报道,裁员亦将波及一些业务的市场推广部、软件测试员及工程部。但有分析质疑此举能否有助改善营运。微软前行政总裁鲍尔默(Steve Ballmer)在5年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裁员5800人,但今次性质不同,新总裁纳德拉(Satya Nadella)想借重整架构解决公司层级臃肿的问题,提升决策效率,特别是每名员工带来的效益不及苹果等对手。市场因此认为裁员恐怕陆续到来,但怀疑此举成效。GeekWire创办人之一的毕舍普(Todd Bishop)亦同意这观点,质疑纳德拉保留包括搜寻等现有业务的做法,并期待后者公布业绩时多作解释。(BWX)
【形势要点:消费税冲击促使日本央行下调GDP增长率预期】
安倍上台以来通过一系列改革希望能提振经济,扭转长期以来几近停滞的经济增长状况。但今年4月份上调消费税还是给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日本央行15日发布报告指出,央行货币政策理事会一致同意维持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将2014年度(至明年3月底)的预期GDP增长率由1.1%小幅下调到1%,对通货膨胀的估计仍维持不变,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长率在夏季会先下降到1%左右,到10月份又将随国内需求复苏而恢复上升趋势。至于预期GDP增长率下调的原因,日本央行承认消费税率提高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冲击超出预料。对未来的经济走势判断,报告指出,"虽然在消费税率提高前后会出现需求先增后降的波动,但日本经济仍维持温和复苏的势头。"对此,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就业市场改善及收入提高将带动消费支出,并维持经济增长。现在将GDP增长率预期下调到1%是因为工业生产因税率提高而"波动",并且企业信心也普遍下降。另外日本5月份平均薪资比去年同期提高20%,是两年多来首次提升,但尚不足以遏止家庭支出的持续缩减。而有分析师也表示,如果未来出口仍然低迷,且薪资水平未能稳定上升,则日本央行10月份再次展望经济前景时还会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由此可见,消费税上调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可能只是暂时的,决定其长期走势的是出口以及薪资水平。(BSC)
【形式要点:美国制造业回流还只是个案】
近年来,受新兴市场国家劳动成本上升影响,个别制造商将海外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为加速回流趋势,争取未来竞争力,奥巴马政府加大高端制造业创新支持力度,但时至今日,美国制造业回流仍未成趋势。北卡罗来纳州的林肯顿家具公司曾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家族企业,2008年倒闭。2011年12月,该厂重新开张,雇佣了60个工人生产硬木家具。林肯顿家具厂的重新开张,被奥巴马视为美国制造业复兴的一个例子,但该工厂在重新开业一年之后,于2013年1月初因"订单不足"又重新关门了。该公司表示,工厂倒闭是因为竞争不过亚洲的工厂。本报记者看到,美国市场上的家具大多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和越南。奥巴马政府在俄亥俄州、北卡罗来纳州等地设立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推动3D打印、节能电子芯片等技术的发展,引领制造业振兴,并鼓励企业在本土进行投资,创造就业。个别制造商将海外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或者扩大了在美国生产。但时至今日,美国大规模制造业回流现象并未出现。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查德•毛特雷指出,美国制造业回流是个案。制造商会对供应链及生产进行全盘再评估,比如考虑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控制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保护等。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回流,人们最常提到的原因是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但美国人工成本仍是中国的6倍。香港昌利行是全球最大的手套生产商,生产基地主要在中国大陆、东南亚等地。该公司的主要客户在美国,因此有兴趣赴美投资设厂,但美国的人工成本仍远高于中国,除了一些可较大程度实现机械化生产的产品,其他产品,包括运动手套,要在美国生产几乎不可行。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哈罗德•西尔金指出,对于许多劳动含量较低、运输成本又较高的商品,2015年前后可能是一个临界点。也就是说,到2015年,这些产品如果是要供应给美国市场,那么在美国制造就是"经济"的做法。他说,最可能回流的产业,分别是计算机和电子、家电和电气设备、汽车装备、塑料、家具、金属制品、机械设备以及化工(特别是乙烯化工)。但是,即使部分制造业回流美国,也并不意味着在中国的工厂将会关门。西尔金说,由于中国经济每年以超过7%至8%的速度增长,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工厂会转而服务于中国消费者,他们会在美国建立一家新的工厂,服务于美国市场。也就是说,外包并未过时。在将来,内包和外包将同时发生。(RYZR)
【形势要点:国会预算局再次敦促美国政府改革社保】
美国的债务上限是近些年备受关注的问题。债务支出超过法定上限,导致美国联邦政府于去年10月一度关门。最后,不得不通过再次提高上限来解决不断增长的债务问题。据统计,自1960年以来,美国国会已78次提高债务上限,平均八个月提高一次。可以看出,提高债务上限已成为美国解决债务问题的习惯作法。但是,金融危机已使得全球经济特别是中美经济再平衡成为共识。美国需要削减过高的债务支出。近日,美国国会预算局再次敦促美国采取措施,削减政府债务。美国国会预算局15日预测,如果美国不采取增收减支措施,并对现行社会保障项目进行改革,美国政府债务将在2039年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6%,大幅高于目前的74%。跨党派的国会预算局在2014长期预算展望报告中指出,这一比例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医疗保险开支大幅增加。如果不对医保计划和其他社保项目进行重大修改,未来这些开支占GDP的比重还将大幅上升。报告预计,医保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从过去40年里7%的平均值上升到2039年的14%。因此,目前的联邦税收和支出体系仍具有不可持续性。(BWX)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