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墙外楼: 果壳:学生物打断腿系列之解析方便面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ake the Style Quiz

Join JustFab and get one pair of extraordinary shoes or bag every month, handpicked for you by our fashion experts.
From our sponsors
果壳:学生物打断腿系列之解析方便面
Jul 24th 2014, 07:57, by 墙外仙

紫电疾风

吃货的字典里从来不缺少泡面的字样,无论是红烧牛肉还是鲜虾鱼板,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知道泡面是怎么做出来的,但是,作为一条生物狗,我就有了接触泡面制作的机会。

当年我大三,实习结束,论文未开,恰巧某方便面厂来我们学校招工,坦白说条件不错,实习期月薪三千,包吃住,六个月轮岗后直接进管理层(有一个毕业一年的师姐已经升到科长了,堪称神速)或搞研发。正是大多数同学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如此优渥的条件,理应趋之若鹜,但是听说厂址在隆尧县,大部分人退却了。最后只有五个人去了,当然,不包括楼主。楼主去是在他们去了两个月后,恰巧我一个关系不错的老师和该厂有合作,把我带去呆了半个多月,打一打下手。就我所知,所见,浅谈几点。

一:网上有人吐槽说,方便面里的蔬菜包都是烂菜做的?

这不靠谱,我所见到的进料都是按卡车计算的,大约每车有半吨左右,哪里能找到这么多烂菜来呢?更何况又都是些便宜的白菜胡萝卜,食堂也用的是这些东西,都没出过问题,库房里也比较干净,也没有什么菜进来放一个多星期的现象。不过说真的,方便面厂买菜比我平时在乐购买便宜多了,让我心中很是郁闷。听师兄说,一般大厂子都犯不着弄烂菜,一整箱面都拼不出一整叶白菜来,反倒是小厂子为了节省成本,有些这么做。

二:听说有个工作是专门试吃面的,是不是特别爽

这个工作是有的,两个地方有,一个地方师兄叫他试面车间,也就是质检车间,这个地方除了一般的理化检查之外还会直接把生产线上下来的面弄熟,不过一般不吃。另一个就是真正吃面的地方了,叫研发车间,不过吃法可能要让很多人失望了,因为有些时候这里是,吃面的负责吃面,不加调料,做调料的喝汤,不加面······甚至试车(就是一种新的面饼正式投产前的小规模试验,大概要试上几次才可以)的时候要带着家伙,等面下来反复吃好几次····光是想想就觉得坑爹,所以这些人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一辈子吃方便面没有调料包的人吧

据说老坛酸菜就是因为研发部的人总吃面都要吃吐了,然后想,要是有醋就好了,然后两边人一协调,就出现了加了醋包的酸菜面······233333

三:是不是方便面的口味研发特别费时间?

嗯,这个事,国外的不了解,可能新口味的研发是比较费时间,不过······国内嘛,据说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讨论到底要开发什么口味,确定好后,按照食品工程推过去就可以了,然后就是想办法把味道做得独特······实在是觉得坑爹。哦,这就是为什么某坛酸菜被仿制的如此之快的原因。

四:炸方便面的油是棕榈油,反复使用?

嗯,怎么说呢,这是真的。我看到的油炸油都是棕榈油,也都是炸过一天后(只有两条生产线很特殊,一条是不停车,实时监测的,另一条是每半天检测一次,可能是工艺不一样,没细问)处理一下检测合格就继续使用的。很多人觉得棕榈油对身体不好,我也不太想科普,坦白说,用棕榈油就是因为便宜,对人体没有已知的危害,嗯,吃多了发胖不算。至于循环使用,说真的,检测合格后循环使用是方便面乃至全世界油炸界的行业标准也符合国家要求,每次都检测合格就算是极其有良心的了,连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大企业也不是说前一天炸过的油就直接倒掉的,也是和这个一样,检测,处理,重复利用。况且,既然检测合格了,就代表不会产生大的危害。所以怎么看这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五:有的方便面里赠肠,有的面里赠蛋,这些都是方便面厂生产的么?

一般来说,只要你没看见这家厂生产这个单卖,都是和一些厂家签订协议订购的,肯定不如专业做肠或者蛋的大品牌,不过,有总比没有好。

六:为什么我感觉红烧牛肉面的面饼和香辣牛肉面的面饼一个样?

不仅红烧牛肉,香辣牛肉,就连鲜虾鱼板,葱烧排骨,小鸡炖蘑菇都是同一种面饼。一般来说一个大的方便面厂会有数十种口味的面,但是面饼只有数种,甚至,只有一种。因为面饼的研发比调料难多了,和设备工艺还有极大的关系,更改制面车间的结构也特别难,所以只要是一个厂生产的同一系列面饼都是一个生产线下来的,然后加上什么调料,就是什么口味。即使是所谓喷粉技术魔法士干脆面也是在面饼半成型后喷涂的调料,面饼本身没有差别。所以说每次想到这里就觉得康师傅对红烧牛肉面不公平,明明是一样的面饼为什么这个最便宜。

七:网传方便面食盐超过人体所需量?

一袋面里囊括的盐,远远超过一个人一天所需量(重体力劳动者除外),不过鉴于是汤面,只吃面的话,真心没什么影响,所以,强烈建议有喝面汤习惯的人只喝一半,或者,放半包调料就可以了。

九:蔬菜包里面的东西还有营养么?

以现在的科技手段,保留蔬菜的营养,不是难事,不过,方便面厂是不会这么干就是了,成本太高,一般的面里脱水蔬菜里面维生素什么的还剩一半就算上天眷顾,肉比蔬菜强一点点。蛋,我就不抱什么希望了,一般来说有两种主流生产模式,一个是全蛋调味烘干,一种是蛋粉调味烘干,国内一般采用后者,虽然鸡蛋粉号称是全蛋营养,不过,我没相信过。

十:方便面的配料表靠谱么?

一般来说,只要明确说明了到底是什么的,都是极其靠谱的,不会出错,但凡是写什么提取物啊,浓缩精华啊,语焉不详的,不是加了这种东西本身然后调了味,就是直接调的味道根本没这东西,购买的时候需要谨慎。

嗯,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欢迎提问,我有空了会一一回复的。

另外附上在面厂学到的煮面小技巧:

煮面时用大量的水并同时单独烧一壶开水,水沸后再放面不加调料,把调料预先放置在碗里不加酱包,煮好后把水倒掉,再把热腾腾的面倒在调料上,加适量开水搅拌两下,然后就可以愉快的开吃了!(也可以不加水调料只放半包直接搅拌,也挺好吃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最大限度的去除了面饼里面的油,在不加酱包的条件下,非常适合口味清淡,熬夜吃泡面而又不想发福的吃货们。

韩国的方便面怎么样,一直觉得幸拉面不错

你是说韩国本土的还是指我们能看到的韩国面,这个差别很大,在韩国你能看到很诡异的专门买煮方便面的店,在韩国这玩意是比较有档次的东西,一般的方便面我们国内是不太好接受的,而在中国我们能见到的绝大部分方便面都是一家叫农心的出的,包括辛拉面······这算是韩国比较有实力的厂家了,制面技术比中国强多了。

不过韩国面最大的好处是大多有泡菜味,微酸,和的原理老坛酸菜差不多,不容易吃吐,呵呵,可能老坛酸菜面也是韩国人发明的吧·············

还有一个特点是肉极少,极少,极少,甚至有些牌子用人造肉(豆制品)代替,这个,大概是因为韩国肉极其贵吧,我也不是特别清楚。

还有一点是根据师兄说,韩国人吃面不是和中国一样随意煮煮的,他们会加很多配料(大多是泡菜),变成正餐来吃,让我很不能接受。

谢谢解答! 另外,请问研发新口味/新面饼的频率大概是怎样的? (还是看领导高兴,市场调查……之类的?)

刚才觉得没有能恰如其分的回答你的问题,我修改一下

新的口味开发是持续的,没有频率如何,毕竟他们要拿这个工资的,被毙掉的口味远远大于你能在市面上看到的,我在研发车间看到过各种奇葩的试验品,比如蒜香烤鸭味,土豆大葱味,法式焗蜗牛味,大煮干丝味,东北一锅出味,兰州拉面味,烤羊肉串味(注意,这是泡面)········当然,我都没有勇气尝试······最后哪样能上市取决于市场调研和领导的眼光,叫好不叫座的面多得是,比如红火过一阵的亚洲精选系列······至于像当年康师傅红烧牛肉就是某领导直接拍板的,最后证明,这是个不朽的传奇。

至于面饼,频率极其不稳定,这么说吧,买来机器后,如果不换生产线,只能在面的配方上和形状上做一些调整。像弯面变成直面,那是直接换了生产线,和面饼研发关系不大(对,我说的就是国内的那家,他们的生产线是买的)。像非油炸类型的(也就是热烘干的)也和面饼研发没什么关系,这套设备也是买的。平时他们只搞一搞调整,某些流程设置下时间,有些品种的面成分要微调一下。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面的形状完全一样,配料表有细微差距,或者面的粗细不太一样,味道没有区别,这就是微调的结果。

时看到日韩香港产的方便面口味挺多的,而且都跟国产主流品牌的不一样(有的甚至就没有"红烧牛肉"味的……)。这些其他的新鲜口味也经历了市场考验,为什么国内厂商没有仿制这些口味呢?

一个新口味的成本主要不在于研(fang)发(zhi)而在于市场营销,国内方便面品牌如此之少,你常吃的品牌和你身边人常吃的品牌大体上不会有特别大的差别(如果你是美食党,另算)只要现有的口味能够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才不会把新的口味投入市场呢,因为光广告费就是一大笔投入,另外等到这个口味有了极高的市场认同度,仿制品就蜂拥而至,老坛酸菜就是很好的例子,白白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大众接受了新口味,结果被中国仿制品瓜分了市场,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哪个公司愿意做这个冤大头啊,所以,如果不是极其有信心的新口味,不会投放市场的。所以研发归研发,市场归市场。

而国外,品牌也多,产权保护也好,倒也没有一个口味全国都模仿的状况,一个品牌如果不能推陈出新,就等着倒闭吧。像中国这样红烧牛肉口味能吃一辈子的,真心不多。所以你能看到的口味,特别多。事实上不光是方便面,关东煮这类小食品也有着类似的困境。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西西河:关于宗教的三个看法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西西河:关于宗教的三个看法
Jul 24th 2014, 07:14, by 墙外仙

环宇7504

本人无神论者,以下结论自认为适用于所有宗教

1 宗教信徒可以分为基本的两类: 基于信仰的信徒,和基于习惯的信众.基于信仰的教徒通常都是原教旨的,他们不会认为自己信的模式是”修正主义”的-虽然对于其他教徒,他们可能已经是”修正主义”.温和的教徒,多半是基于习惯的,古代西欧除了极少数的犹太社区,全民都是基督徒,因为生下来不久就受洗,而受洗就算是基督徒了

所以我的一个同事在美国,和基督教团体接触很多,明确表示:喜欢白人(或黑人,或其他一切本来非华裔的)基督徒,因为人家愿意和你讨论宗教问题,愿意帮忙,但并不积极鼓励你受洗,我这位同事人家都带着他出去传教了,仍然是个慕道者身份,没有人催他受洗加入组织

华裔基督徒,和他们接触没几次,就变着法催你受洗.(通常华裔都不是生来的基督徒-林书豪那样的比较例外,所以信基督的反而更虔诚,因为是真信)

2 宗教的内容有两大块: 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宗教理论因为是形而上的,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宽容-即使在中世纪,也有基督徒和犹太教徒的论战;宗教实践对于特定的人群,没有宽容的可能性,加入某一教团,却公开不遵循相应的仪轨,那是肯定不行的.即使是不具有执法权的佛教教团,也会执行戒律,将重戒的违反者驱逐出僧团

3 古代宗教有全民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有部分的(佛教摩尼教),而当时的宗教仪轨本身有教育和民政职能-洗礼就是过去西欧的出生登记,婚礼也都是在教堂办的.所以凡全民的宗教,只要他的仪轨仍有民政和教育职能,他就没法宽容.因此直到现代国家机构接管了过去宗教机构代行的大部分民政职能之后,才谈得上宗教宽容,亦即废止了宗教的全民状态才行;只有一个国家的人不信什么 宗教也能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况下,才有真正的宗教宽容.

基于此,TG治下的中国才是宗教最宽容的地方,因为绝大部分居民都不真信教.美国的宗教宽容,基础也是大家其实都不信了,否则达赖作为佛教僧侣,怎能参加参议院的基督教祈祷仪式?

佛教的规定更严,但却相对宽容的原因

就是佛教的规章不是全民的,要真是全民认真执行,世界上就没有佛教徒了(道教作<老子化胡经>就是这样埋汰佛教的)

佛教发展自婆罗门(印度)教为主体的印度社会,虽然在理论上自认为比婆罗门教高明,但在实践上,佛教不追求一定要压倒其它宗教的地位.

此外,佛教是多神教,可以收编其它宗教的神加入自己的信仰体系,比如关羽成了护法伽兰,德川家康成了东照大权现

绿教是普世,一神,全民的宗教,这是他不宽容的根本原因.当然和基督教相比,绿教产生(按照他们自己的讲法,是受”天启”的最晚,穆罕默德是封印的使者),他的仪轨具体的多而且详细,导致他更难世俗化

在绿教传播的时代,他相对基督教宽容,但他宽容的程度是:有改宗绿教的自由,有作二等公民保持原来信仰的自由(这个最开始是只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特例,后来拜火教和印度教勉强获得了类似的宽容,摩尼教和佛教没挺过去)-也就是说必须缴纳有一定耻辱性的人头税才能有在自己社区保持信仰的自由,不交人头税你试试看F

没有到居统治地位的绿教社区传基督教的自由(不信可以找一下去阿富汗传教的韩国人的遭遇)

没有信奉绿教之后改信其它宗教的自由

绿教是传教的,他在中国传教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是全民的,混居的信徒执行这些仪轨有难处,不执行那就不算信了

二是他的祷词等必须是阿拉伯语原文的,译本可以辅助理解,但没有权威性;祈祷必须用原文,否则无效。因此对传教士要求很高,至少要懂得基本的阿拉伯文才能传

实行教团隔离的绿教

绿教的宗教政策,其实就是以穆斯林社团为特权阶层的教团隔离,其性质和美国南部在1870-1960年代和南非政府在1990年之前的种族隔离类似。

因为绿教的教规严格而且繁琐,和其他教团的人混居,麻烦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绿教统治者一开始就允许其他教团自治,条件是承认绿教社团的最高地位,缴纳人头税,甘当二等公民(一旦出现两教信徒之间的冲突,绿教主导的法庭当然是偏袒本教信徒,而且是直接在法律上偏袒-绿教的法庭不接受非穆斯林提出的不利于穆斯林的证词F也就是说非穆斯林得找中立的穆斯林作证才有胜诉的可能)

这种体制和现代世俗政府中的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基本信条是违背的,这也是绿教国家世俗化道路走的十分艰辛的原因

霍 梅 尼反对伊朗国王的理由之一,就是国王的世俗化改革中允许所有身份的人有资格出任法官,"只有穆斯林男子才能出任法官"

在1963年3月22日霍梅尼在库姆城向因反对白色革命而牺牲的学生致敬的讲话中,他抨击改革让伊朗非穆斯林的少数派能够被推选或指定担任地方性的公职:

我已经再三指出政府有恶意并且反对伊斯兰的法令……司法行政部门通过各种行为已明确地展示出他们对伊斯兰教法令的反对,例如取消法官必须是穆斯林男性的要求;从此之后,犹太人、基督徒、伊斯兰教的敌人和穆斯林都可以做出有关一个穆斯林人荣誉的决定。

这是和现代世俗国家精神直接对立的 赤裸裸 的歧视政策

改宗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概念中最麻烦的/最争议的,恐怕就是信徒是否有改宗其他信仰的自由啦

一般而言,形成于古代的宗教(绝大部分宗教形成于古代,李大师 的 轮子教 之类现代形成的所谓 宗教或教派都邪气十足)根本就没考虑过信徒还会抛弃本教 伟光正 的理想,而且实践上这个口子也不能开,否则教徒就流失光啦

孔夫子办学,据说门徒三千,但是也有竞争者-少正卯,孔子的学校 三盈三虚(三次招满了学生,三次学生几乎走光F),只有颜回不为所动。下面的故事就恐怖了,老夫子大动肝火,"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相事,七日诛鲁大夫乱政者 少正卯于东观"

现代教团多半没有执法权力,一般只能咒叛教者下地狱,没法子直接送他们去,但是通常教团决不会再接受叛教者(指叛变成功者,刚要叛教的人,本教一般还是争取的,已经叛教者,不发追杀令已经算是客气了)

欧洲的宗教自由始于宗教改革阶段,当天主教和新教方发现实在无法彻底消灭对方之后,他们才尝试着 和平共处,最初当然也是教团隔离的政策,后来逐渐放开。

而这其中较早颁布宗教自由法令的法国亨利四世,就是个反复叛教者(当然他最初叛教是被刀子逼着的)。亨利的母亲,让娜·阿尔伯特,一个坚定的加尔文信徒,以宗教改革的清规教律严格教养儿子。因为亨利的父亲是法国的波旁公爵,他也是法国王位继承人之一,最初顺位第三;并且和法国公主马格丽特结婚。

在婚礼上,发生了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大屠杀,天主教徒 杀死了大批来参加亨利婚礼的新教(胡格诺派)贵族和更多的新教平民。亨利本人因为高贵的王室 血统和驸马的身份,在被迫改宗天主教之后被软禁起来。

不过他逃脱了,当然回归了新教信仰,带领胡格诺派和天主教宗派打了十几年内战,直到瓦卢瓦王室的继承人死光光,他成了法国王室第一顺位继承人,但由于新教徒的身份,他无法顺利进入天主教徒占绝对多数的首都巴黎。于是,这个已经变得圆滑的政治家公开宣称:"巴黎值得一场弥撒",再次改宗到天主教,被巴黎为代表的法国天主教势力接受为合法国王。(必须指出的是,以教皇为最高领袖的天主教会并不完全承认这一点,教皇随即开除了亨利的教籍,在很长时间内并不承认他的改信是有效的)

被内战折磨得疲惫不堪的法国人接受这个三心二意的天主教国王,他随即颁布 南特敕令,在宣布天主教为国教的同时,保护信教各派的信仰自由。

最重要的是,在Good King Henry(贤明王,或翻成「好王亨利」)的管理下,法国经济复苏,亨利很朴实而诚恳的许诺:"要让每个农家在星期天能吃上一只鸡",发展是硬道理,大家就不在乎他是否真心信仰天主教啦

从理论上看佛教应该算弱无神论而不是多神教
以我对佛教粗浅的了解,根据佛教教义,万物因缘而生,不存在造物主,神虽然有更高的法力,也不过是六道众生中的一种而已,也会挂,也要轮回转世。

我想说的还没有全部说完,谢谢您参与讨论

在理论上,佛教是弱无神论或者类似于泛神论,众生中都有神通的(龙是畜牲道,但是比人牛多了).也都有劝世的菩萨,南怀瑾说也有转生到畜牲/饿鬼/地狱道的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但是在宗教实践上,佛教是多神教,收编其他宗教的神灵为己用.而且对于普通信众,佛教的佛,菩萨也形成一个法力神通水平不同的级次,顶级的佛-如来,药师佛,阿弥陀佛,顶级的菩萨-文殊,普贤,观音有自己专门的庙和道场,这是多神教的特征

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的不同和相互影响,是我这个帖子的主要目的

基督教的几大分支中,天主教和东正教都有适应多神教的转化,比如各式各样的圣人和圣物崇拜,基督教新教反而更”原教旨”一些

即使是理论实践结合的很好的伊斯兰教,也有朝拜圣人陵墓的习俗,这不是教义本来的要求

在这么多规矩的约束下,伊斯兰的前景又如何呢?

环宇兄,我这里的疑惑在于,伊斯兰教是否能够同现代科学相融?感觉伊斯兰教就是把当时穆圣所在的阿拉伯地方的许多习俗神圣化,并通过古兰经等规定了许多琐碎细节,让后人严格遵守,不能越雷池一步。这种神圣化了特殊习俗也成了穆斯林区别于他人的标志,当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这些神圣化了的日常习俗上,怕是也没有什么时间去探讨更深入的神学或者自然的事物吧。不知道伊斯兰教在神学教义等意义上比起其他的宗教水平如何?思辨性,哲理性更强?还是只剩下说不过就动刀子的本事?不知道穆斯林能否容忍现代人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探讨古兰经和穆圣,就像对圣经那样。

此外,穆圣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先知,但也是个凡人(估计是没有办法通过力通过神迹来拔升自己),那么他个人是否认为自己会犯错,或者穆斯林认为他所做所为都是值得效仿的?他是永远不会犯错的?

一点困惑,还望解答,谢了。

即使是基督教,也未必能和现代科学相容

比如基督教会是不信进化论的,网上反对进化论的文章多半是基督教人士撰写的。可笑的是,他们是在现代古生物学的基础上反对进化论(即认可地球的寿命很长、古代生物如恐龙生活在几亿年以前的情况下),进化论的论述不是不能改进或讨论,但是这些人立论的前提已经和《创世纪》的阐述不合了

穆斯林记录了大量穆罕默德的言行,就是"圣训"(逊奈),遵循逊奈的派别就是逊尼派啦(什叶派有自己的圣训和解释方法)

一般穆斯林不会说穆罕默德永远不会犯错,但认为他的绝大部分行为是值得效法的,"圣训"是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教法法源,而且如果你看了古兰经的译本就明白了(不容易理解的),古兰经是启示性的文字,它的第一源的解释和应用就是圣训了

其结果就是伊斯兰教法的很多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穆罕默德娶幼女阿伊莎为妻(他的好友和大弟子、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的女儿,结婚的时候不满十岁),虽然圆房的时间有争议,但是阿伊莎在穆罕默德去世的那年才19按我国法律还不能结婚呢

结果是伊斯兰国家童婚很多…..当然现在有很多国家世俗化了,不许这么早结婚,但这是国家另订的民法世俗化,不是教法世俗化

伊斯兰的阿訇们又是怎样看待卡费勒所产生的各种思想的?

特别是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比如说各种数学分支,牛顿的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现代的医学知识?对这些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性知识系统,阿訇们是否直截了当一句话,这些都是卡费勒的邪恶产物,是会毁掉主的正道,引人走入歧途?所以虔诚的穆斯林不应该去学,还是认为这些东西也可以学,是验证主道的东西?

除了古兰经,圣训和基于这二者产生的教法外,伊斯兰教的阿訇们是否愿意通过辩经辩论的方式同别人探讨信仰的问题?他们允许卡费勒谈论伊斯兰教义吗?还是就是通过限制叛教,防备异端的方式保持信仰?

如果说古兰经的话是神圣不可违的,必须遵守的,这是否意味着圣战是不可避免的?读古兰经中,大量要对非穆斯林卡费勒进行暴力征服的启示,而每每读到近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思想家的言论,大部分都是认为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违背了古兰经的正道,要求穆斯林们要回到早期的伊斯兰教的状态,所有穆斯林联合起来,同西方的堕落腐败作斗争,就这一点而言,到有点像面临五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中国儒生们。不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现代的工业社会已经同旧日的社会完全不同,回到早先,即意味着被边缘化?

jihad-吉哈德这个词不止是要和卡费勒开仗

最重要的还是狠抓私字一闪念,要灵魂深处闹革命。

时时刻刻和违背宗教原则的人,事和欲念作斗争

倒不是说一定要去和非穆斯林势力打仗

宗教辩论(包括和其他宗教的辩论)当然也有,光是嘴上谈论还有一定的宽容度

但具体到宗教实践上,宽容度就低了,不是说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但是公开挑战伊斯兰已成的社会秩序,肯定是不行的。伊朗国王就是因为过于世俗化被全国的教会势力推翻的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斯蒂芬·罗奇:美国不愿意改变,这很危险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斯蒂芬·罗奇:美国不愿意改变,这很危险
Jul 24th 2014, 06:26, by 墙外仙

【摩根斯坦利老将斯蒂芬·罗奇,是华尔街难得对中国经济比较乐观的一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表示中国将步泰国、新加坡后尘时,时任摩根斯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的罗奇,多次来中国调研,最终预测认为中国能够抵御危机,事实证明,他说对了。

当美国政客和媒体大肆指责中国,应该为中美贸易失衡负责的时候,罗奇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中国不应该再成为中美经济失衡的替罪羊。

7月22日,斯蒂芬·罗奇携带他的中文版新书《失衡——美国和中国相互依存》来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大师讲堂做演讲。他认为,长期以来,中美两国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中国储蓄,美国消费",这样的依存关系会出现两种结果,其一是良性负责任的互惠互利,其二是糟糕的结果,就像现在,中美两国在贸易、货币、网络窃密等问题上互相指责。然而,中国已经启动改革,企图打破中国对美国的依赖,但美国还不愿意改变,不愿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样的结果会很危险。】

以下为斯蒂芬·罗奇演讲全文(观察者网整理,有删节):

美国和中国,人们经常会描述他们是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经济体,或者全球的强国和正在崛起的大国。但有时候我们会陷入这种口号中不能自拔,我觉得我们不仅仅是要想出一些词来体现人们的情感,还要再深入挖掘这两个经济体背后的发展驱动因素是什么,而且什么促使他们走到一起,什么又会将他们推向对立的两边。

中美之间的关系,是我作为经济学家研究使命中的一个中心内容,我在摩根史丹利的职业生涯是从30年前开始的,这三十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非常注重分析预测美国的经济,我在华盛顿美联储工作的时候培养起来的一些技能,能够帮助我做这些预测。

我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二部分是更加全球化,更加强调亚洲,尤其是中国(指担任摩根斯坦利亚洲区主席期间,观察者网注)。对我来说,非常关键的一个时刻,就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区的金融系统一夜之间就崩溃了。那个时候摩根史丹利的经济学家团队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我打造了这样一个团队。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我们非常的羞愧,因为我们团队的预测是最糟糕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亚洲发生了什么。这场危机让我们非常震惊,对我们摩根史丹利的声誉也产生了影响。

亚洲金融系统几乎失控了,危机马上就要波及到中国。亚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泰国、印尼、韩国、台湾地区,还有新加坡、香港,一个接一个倒下了,大家都认为马上就轮到中国了。那时候我虽然到过中国几趟,但对中国的经济了解不多,我要挽救我们团队的声誉,就必须要搞清楚中国会发生什么?所以在1997年中期的时候,我一个月往中国跑两次。很快,我就发现,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一样,不会像韩国、泰国、印尼这些国家一样崩溃。

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基于我的分析,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亚洲金融危机最终会触底,这个底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感谢中国经济坚韧的基本面,亚洲经济的领导力会从日本的手里转移到中国。我很骄傲的说,我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我坦诚的告诉你们,这个结论让我在日本很不待见。

所以1997年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我从此开始从非常有建设性的态度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前景。

中美关系相互依赖,摩擦不断

在摩根斯坦利工作30年以后,我就决定换个事情做。我非常荣幸能够从华尔街全身而退,五年前我到了耶鲁大学。

在耶鲁大学,我把自己职业生涯的两大块融合在一起,前半段我是关注美国的经济学家,后半段我更专注中国经济的研究。我确实感觉到,这样的一种经历对我的研究大有帮助,对美国、中国都有深入地研究,这是我的长处。

在开始讲中美关系之前,我想再退一步跟大家讲一些背景信息。我要承认,我受到我夫人的影响,她是一位心理学家,她对关系的认识也影响了我对中美之间关系的分析,通过我夫人的知识和洞察力,我深入了解到关系理论。在心理学当中,有一个术语叫做相互依存,二者相互依赖对方生存下去,他们的个人身份都是通过从对方获得的反馈建立起来的,但是这样一种关系不稳定,越依赖于对方来帮助解决自己的身份认同,就越会失去自己的身份认同,甚至有一些脆弱,最终会带来冲突,带来一些矛盾,这样一种相互依存是不健康的,不稳定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和中国,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是非常明显地展现出相互依存的不利一面,看一看我们的现状:比如在互联网窃密、货币问题方面的互相指责,还有东海航线的问题,南海问题,双方都说问题是对方造成的,这就是大家在经济当中相互依存型带来的不利关系。

我新书的题目就叫做《失衡——美国和中国相互依存》,就是对心理学当中这样一种关系理论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视角,一方面令人很困惑,因为有很多冲突,但是这本书最后还是让大家充满希望的。最后,有一段诊断性的文章提出解决方案,怎么样应对这样一种相互依存带来的冲突,我会提到解决办法。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美中关系中一些关键的概念,两个经济体当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美国的消费更多,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消费占的比例是非常之高。中国的消费比较少,可以说在现代经济体当中,中国是消费比例最低的一个国家。美国是一个终极消费者,中国是终极生产者,消费者依赖于生产者,生产者也依赖于消费者,所以这里的主题叫做经济互依性,美国消费者急需来自中国的廉价产品,这样他们才能够收支相抵,中国的收入变化比较少,消费在增加,现在美国没有额外的盈余,怎么支撑消费?中国来买我们的国债,所以最终生产者的出口推动了它的增长,需要强有力的全球需求来推动中国的出口,最大出口的市场就是美国。

接下来我要告诉大家的故事就是,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带来了一些不平衡,一些摩擦,使得两个国家别无选择,只能进行变革。在我的故事当中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两国之间关系的故事都是从1978年开始的。

当时中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异常的小心,非常需要发展经济,这样才能生存下去。1978年12月份,邓小平先生宣布改革开放,给出的答案就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很大一部分出口到美国,帮助美国消费者挨过那段滞涨引起的紧巴日子。1978年美国消费不振,急需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就到中国来寻找解决美国两难困境的方法。所以1978年标志着美中关系新故事的开始。

中国发展:三条腿都要稳

2007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2007年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说,我们经济发展的背后,中美经济关系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在北京。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关键数据,固定投资占GDP的比重非常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这是任何现代大型经济体没有经历过的。

温家宝总理的评论引发了一场辩论,那就是到底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经过了30年的快速增长以后,接下来什么样的模式才是适合中国的?这场辩论延续了四年,最后推动了"十二五"计划,中国提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

"十二五"计划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把终极生产者转型成一个更加平衡、更加靠内需来推动的经济体。大家可以看到,转型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要提高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2012年这个比例低于43%,大概是美国的一半。所以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强调三大基石:要有更多的工作岗位,尤其是突出发展服务业;通过城镇化推动居民工资的增长;打消大家的顾虑,要打造社保体系,让人们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这就是经过四年争论之后得出的新结论。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实施了三年,城镇化和服务业方面进展不错,但是社保做得不太好。就像我坐了一个三角凳,如果一条腿被抽掉,就可能要摔倒,这就是风险。

首先来看前面两个,一个是服务业。中国的服务业占比其实是比较小的,"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从45%上升到47%,好消息是,计划正在见效,第三产业不断在上升,现在成为中国经济体当中非常大的产业,虽然幅度不是很大。

过去,制造业和建筑业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比服务业快3%,但是现在已经不一样了,中国应该说是世界的制造中心,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以服务业为导向,但这个故事只不过才刚讲了一个开头而已。

从服务业能够看到中国增长的潜力,也能够解释增长速度的放缓。我想给大家强调的是就业人数,经过数据分析,我们会发现,第三产业的单位产出就业人数,比第二产业高出30%,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而且我非常高兴的说,昨天当我和北京发改委的高级官员沟通的时候,他们也非常理解这一点。

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作为决策者中国政府的目标是要吸纳劳动力,也就是说看就业岗位的增长水平,那么每年经济增长7%也没有关系。与制造业和建筑业为导向的经济不一样,这种形式的经济需要10%的增长率才能保持较高水平的就业岗位增长。现在服务业发展起来了,7%的增长率就可以吸收很多的劳动力,这意味着经济增长7%,就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顺便说一下当经济放缓至7%,可以解决很多失衡问题,环境的恶化、资源消耗、不平等现象等,还能改变粗放式的增长,可见,服务业的增长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途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了,但是却能更持续更广泛的经济增长。

第二就是城镇化,数字非常能够说明问题,在80年代的时候,城市人口不到总人口的20%,去年是54%,2020年城市人口再增加1亿能占到总人口的65%。城镇化对于我们所说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已经说过了,城市工作人员的消耗率是农村人口的3倍。但我们不能说仅仅是农村人到城市里面去,而没有创造就业机会,这是不行的,否则就会有大量的城市失业人口,会有贫困现象出现。

李克强总理一直在强调服务业和城镇化的相互关系,他认识到,服务业的发展其实是城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你在哪个国家,哪个经济体都是如此,他们能够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前面已经给大家分析了服务业其实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像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国家,非常需要服务业,服务业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又非常密切,城镇化还能够推动高投资。

有很多人非常担心中国,他们觉得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实在是太高了,难以持续,其实我不是这样看的。因为当我看中国投资的时候,我对于新的产能投资倒不是非常的担心,我担心的是存量,人均资本存量,它能够推动生产率的提升。尽管说中国固定投资占GDP的比重是47%,但是人均资本的存量,我这里指针对城市的劳工,其实在世界排名是非常靠后的,中国还需要持续不断加大投资,只有这样才能支持生产率不断提升。因而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也还需要有很多年。

成功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我前面说到了,"十二五"计划当中的一个缺陷,应该说是社会保障,尤其是对于医疗的投资,还有对于退休的投资。中国社会正在快速的老龄化,因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这种现象,所以大家看到抚养比率在不断攀升。

但是我们来看一下社保基金,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来支持不断老龄化的人口,大家来看全国社保基金,以及当地政府社会保障基金和私人养老基金,人均只有区区569美元,只有这么点钱去支持他们一辈子退休生活。当然人民币在中国可能比在国外经花一点,但是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说了"十二五"计划的战略是对的,问题是在于实施,两条腿已经有了,但是第三条腿还是欠缺的。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我要讲的第四个时间点,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我前面讲了两个时间点,一个是1978年,一个是1997年,这第三个是2007年,请大家记住这四个时间点。

中国改革:从世界终极生产商变成平衡经济体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多项建议,怎么样去解决三条腿当中缺失的一条腿?放松独生子女政策,户籍制度改革,存款利率自由化等等,都是推动消费者收入和解决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基金收入的办法,到2020年的时候,国企上缴利润的30%用来支持社会保障的基金,能够减少因为人们的担心而引起的预防性储蓄。

"十二五"计划,加上三中全会,这两个组合让我对于中国的中长期有非常建设性的看法,我觉得中国面临巨大的挑战就是要进行转型,从世界终极的生产商变成一个更加平衡的经济体,这是我的一个核心结论。

另外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计划的实施,过去十五年我在在中国呆了很多时间,我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演讲,听到领导做的各种各样的承诺,承诺他们将会做什么,那么"将"会做什么,"将"这个词,其实是非常令人担心的。我们要把将会做什么用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来取代,那这就会把重心关注到实施和落实上面。要去解决中国政策落实的问题,几乎是治理能力方面的一场革命。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也是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形式的改革,我可以向大家保证,在西方没有一个人在评估中国挑战的时候,关注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这个新领导小组是由习近平主席来领导的,他不仅仅关注经济、金融,而且也关注政治、环境、文化、生态、政党结构、社会结构,在中国要落实政策就要靠这个组织。我觉得,一些政府部委手中的权利会逐步被削弱,当然我这个观点是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们就觉得老的治理体系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当2012年11月份习近平被任命为国家主席的时候,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头号风险就是特殊利益团体的阻力。

中国要能够成功去转型,要能够继续繁荣发展,就必须要破除这些特殊利益群体,要惩处腐败集团,这是整个转型过程当中非常必需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当然这可能是过渡阶段中最困难最痛苦的一部分,但这是中国早就应该实施的平衡措施。

其实人们对于中国还是有很多疑虑,西方观察家经常担心中国,他们会讲中国债务水平的上升、影子银行,会讲房地产的泡沫等等,很多人深深地相信,中国处于一个重大危机的边缘,我就是为了说服他们,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一些什么。

中国要多消费,美国要多储蓄

我还有最后的一些关键要点要讲,前面我讲到两个相互依赖的经济体,我的结论是,中国是非常依赖美国的,但现在正在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正在重新实现平衡,中国感觉到必须要靠自己,更少地依赖别人,从而在全球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大国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有一点牵强,这就是习近平主席说的中国梦,更多是依赖于自我,自力更生。

那么美国在做什么?在关系理论当中,如果两个个体彼此是相互依赖的,然后他们发现有问题了,其中一方说,我要解决我自己的问题,我要更多的独立,更多的自力更生。另外一个人说我不变,那么就会出问题。另外一方会觉得自己的情感受到了伤害,这样就会成为一股非常不稳定的力量,事实上这就是美国现在的风险,因为美国并没有变化。

美国现在老观点还在作祟——过度的消费,实际上就是过渡消费给我们造成金融危机。我再回到1978年,美国那个时候陷入滞胀。第二个日期是2007年,美国进入金融危机,这是3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一个危机,美国现在仍然处在危机造成的衰退当中,美国要修复这种扭曲的不可持续不稳定的资产负债表。

好消息是美国经济的修复取得了进展,收入债务的比重现在下降了,这是好消息。坏消息是现在这个比例还是太高,比20世纪最后30年长期平均值还高于40%,个人储蓄几乎是零。美国人认为,房地产是他们长期的储蓄,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他们就没有储蓄了。美国现在再重新恢复储蓄,但进展非常慢。结果就是美国进入到这样一个时期,70%的经济推动力来自消费,但消费6年没有任何起色。美国通胀调整以后,25个季度平均消费增长率只有1.2%,那是金融危机之前12年平均值的三分之一。

消费者都知道,要消费必须要有收入,他们正在修复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我们的政策制定者,通过量化宽松想要重新推动消费者的消费,通过老百姓财富增加来刺激消费,那我们不希望重新再平衡。中国希望再平衡,美国人不希望。

现在我们来看中国往哪里走,还有美国的故事如何继续。就像我一开始就提到了,中国要少储蓄多消费,美国要多储蓄少消费,美国人根本就不储蓄。我们为什么要储蓄呢?那中国人把储蓄都交给我们了,我们要求中国人努力辛勤的工作来支持我们,中国就答应了,那我要感谢在座所有的人,把你们的储蓄都交给了美国。

如果我刚才的分析是正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储蓄下降,更多是消费,内需对于美国人的支持就会下降,所以对于美国人来讲,一定要储蓄。大美国总体的储蓄率,包括个人、企业、政府部门,经过通胀调整以后,2008年的储蓄是负的,现在也是20世纪最后30年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只有通过储蓄美国才能够打造竞争力,才能推动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投资,然后让我们的经济重新的平衡,不再是过度消费,而是美国的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这是美国所需要的,但是现在美国没有这样做。

中国已经改变,美国还无动于衷

最后要把我的结论告诉大家,一个好的,一个坏的,这是非常糟糕的情景,这就是不对称的再平衡,中国的再平衡是有可能实现的,储蓄过剩转变为银行吸收存款,这样经常账户盈余会下降,外汇储备等等增加也会放缓,中国不太愿意买美国的国债了,美国必须找其他的资金提供方来补这个缺口。但是其他的一些国家跟中国不一样,他们如果把资本提供给美国,他们会要求条件,比如说利息更高,美元走软,这样会带来美国的通胀。所以这样的一种情景对于中国是好消息,对美国是坏消息,这个不平衡对于整个世界都是坏消息。

另外一个好的情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就是对称平衡,中国不断推动服务导向型的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增长速度更慢一些,但是不再靠大宗货品来推动GDP的增长,而是绿色经济,成为世界和谐增长的一个领导者,非常强调消灭贫困和提高居民收入,然后也给美国带来非常大的机会。在我书里面有一个章节就提到服务业所带领的多种转型。在中国接下来到2025年,中国的服务业要增长12万亿美金,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贸易,美国是最大的服务业主导的经济体,美国是有非常大的机会来翘动中国巨大的财富,实现4-6万亿的服务业的增长,

那么出现两种情形的概率有多大呢?我认为更大的几率会出现不对称的再平衡,所以我们要非常努力的避免出现坏的结局。

上个礼拜,中美之间进行战略经济对话,有大量的媒体报道。但是我认为,中美根本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手段来改变这样的结局,这太糟糕了。

最后再回到我的关系理论,这样一种心理分析,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心理分析,我要请大家思考的是,这样一种旧的相互拖累的关系,一方指望另外一方满足自己的需求,越来越依赖于对方,越来越依赖于伙伴来实现自己的身份认同,这样的关系持续下去,你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这样你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空虚的空壳,这样会带来双方的摩擦和冲突,拒绝承认这个问题是自己造成的,一旦有问题就指责对方,这个关系是不可持续的。最后这种关系往往会以破裂而告终,在整个关系的过程当中,就是相互的指责。

相互拖累会带来危险的信号,如果不转型就会出现最糟糕的结果,那就是我们现在非常担心的贸易冲突,贸易冲突、贸易摩擦就会演变成贸易战争。这是一个恶梦。

但期待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结果,就像我的书的结尾,我们要应对这些风险。这对于两个国家以及国民来说,最重要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再平衡。中国看到了再平衡的重要性,但是美国还没有看到。

这里提供另外一个模型,会更加有建设性,就像个人层面,包括经济层面,包括美国跟中国的两国关系,从相互拖累转变为相互依赖,对于两个国家都非常的重要,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新型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新型关系是更加健康,他们是互为伙伴,负责任的满足自己的需求:首先自给自足,有非常明确的自我身份认同,然后再来搞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双方的互动更加有建设性,与你最重要的伙伴进行非常健康的合作,双方的成长路径会更加提高对方,关系更加稳定。大家会充分挖掘这样一种健康关系所带来的机会。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贸易、货币、网络窃密、东海、南海等问题上,互相指责,这是传统的相互拖累的依存关系。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必须要做到。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安邦-每日金融-第4054期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安邦-每日金融-第4054期
Jul 24th 2014, 06:26, by 墙外仙

〖分析专栏〗

【下半年货币政策要谨防"滴灌"变"漫灌"】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银监系统警示房地产风险将加快行业调整】
【形势要点:财务成本已成债券发行重要考量】
【形势要点:中国债务问题的真正风险不在规模,在速度!】
【形势要点:应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以控制风险扩散】
【形势要点:担保链风险可能加重中小企业转型负担】
【形势要点:中巴铁矿石贸易按人民币计价凸显共赢战略】
【形势要点:松绑两融不如健全资本市场做空机制】
【形势要点:自贸区借助海外市场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形势要点:官媒非专业唱空大宗商品要谨防误导】
【企业竞争:阿里巴巴收购案遭遇业绩大幅变脸的挑战】
【形势要点:资源税改革对有色行业的影响主要在长期】
【形势要点:"新三板"市场监管以自律监管为主】
【形势要点:银行系P2P平台应剥离理财产品】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政策日趋成型】
【形势要点:迪拜股市大幅波动反映离岸金融的脆弱性】
【形势要点:清迈多边货币互换机制扩围落定】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下半年货币政策要谨防"滴灌"变"漫灌"】
今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在稳健之名下有微妙的转变,在一季度经济下滑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二季度通过政策加码缓解流动性紧张。与以往相比,今年货币政策的灵敏度和灵活度在提升,调控手段也逐渐丰富,尤其是当国内房地产市场趋冷给整体经济下行带来新压力时,央行针对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适时推出定向降准,这种相机抉择之举,在保证不出台全面宽松政策的前提下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有所扶持。
从数据来看,上半年M2同比增速14.7%,社会融资规模达10.57万亿,为历史同期最高。而2012、2013年上半年M2增速分别为13.6%和14.0%,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实体经济增长乏力,M2增速14.7%还是凸显出政府保增长的意图明显。虽然李克强总理近期强调货币政策调控上不会搞"大水漫灌",应该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上半年的货币政策还是有过于宽松的隐患。用安邦(ANBOUND)此前的分析来形容,就是"微刺激"用多之后就可能变成"强刺激"。
仔细追踪上半年的货币政策,与稳增长相关的政策性贷款就有货币放松的嫌疑。比如为支持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安居工程及三农和小微经济发展,国开行从央行获得3年期的1万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这就很可能对市场流动性产生正向冲击。由于相关信息缺乏,现在仍不能确定这笔贷款将以何种方式贷给国开行,但从逻辑来看,国开行获得这笔贷款后肯定会转化向市场提供政策性融资,最终将对社会融资规模有拉升作用。
除了政策性贷款,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出台的稳增长政策本身就会撬动大量信贷资金,这也会对下半年的流动性供给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今年一季度全国GDP增长倒数第一的黑龙江省,就准备上马3000亿的投资项目稳增长,短期内筹集如此大规模资金很可能会对银行信贷产生巨大压力。
尽管房地产投资上半年已经放缓,但是各地出台的稳增长措施仍以投资为主,某种程度上会挤出民间投资。而一旦稳增长的压力倒逼央行进一步放松信贷,名义上的"精确滴灌"就有异化为"大水漫灌"的可能性。
央行最终要面对的问题是:究竟为稳增长而进一步宽松货币,还是保持政策定力让市场自发解决流动性困难?从长远来看,后者肯定是央行的选项,但在经济增长仍然乏力,系统性风险仍未消除的当下,央行的选择可能还是会偏向前者。
自从"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以来,中国经济就像被打了一针兴奋剂,实体经济的发展被严重扭曲,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政策扶持产业,直至今日经济仍走在回归常态化的路上,很多扭曲仍需要消化。在此背景下,央行制定货币政策肯定要赋予调结构重要权重,定向宽松这类政策创新也体现出央行有足够的定力树立货币政策的威信。但是从实际的市场反映来看,货币宽松还是成为上半年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这使得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不减。当央行在如此定力之下仍有货币通过放水的渠道流入经济时,一旦下半年稳增长重新成为上下共识,货币放水的漏洞岂不更多?就此而言,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就要谨防"滴灌"变成"漫灌"。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央行在保持足够定力的前提下上半年仍出现宽松迹象,下半年一旦稳增长加速,货币宽松的预期会更强烈。面对经济中的结构性难题,央行仍需要增加定力,谨防"滴灌"变成"漫灌"。(ASC)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银监系统警示房地产风险将加快行业调整】
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正在向银行系统传导,并引发银监系统的担忧。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近日撰文分析了国内不良贷款反弹的成因。他指出,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很多,其中强调,部分地区房地产风险逐渐显现。阎庆民表示,前期部分地区信贷大幅扩张,个人和企业加速杠杆化,累积了区域系统性风险。如前几年,部分地区在房地产市场膨胀和银行短期效益激励下,银行贷款激增,企业和个人大量参与房地产投资,杠杆不断加大,区域系统性风险迅速上升。随着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价格回落,出现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回报下降等情况,迅速波及银行体系,银行贷款随之过度紧缩甚至冻结,形成中国式"押品(房地产)-损失"螺旋,加剧了金融和经济波动,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风险因素。无独有偶,上海银监局也开始警示涉房地产类信贷,令业内"高度警惕、深深新增"。据悉,上海银监局近期已对异地房地产授信进行风险提示,"建议辖内商业银行持续关注存量异地房地产项目的资金链状况,加强风险监测和防范,并审慎介入新增异地房地产项目"。据介绍,上海银监局近期对常州、无锡等地的调研显示,几家大型银行上海分行的异地房地产项目已经出现"去化周期明显延长,销售价格存在下行压力,风险状况不容乐观"的现象。调研发现,即便是靠近上海的二线城市,常州、无锡等地区房地产市场目前已进入慢速发展和项目分化阶段。而早在去年年底,上海银监局已对辖内各商业银行预警了商业地产融资风险。令人关注的是,银监系统对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高度关注,可能将引发银行系统收紧涉房贷款,加快行业的调整。今年上半年,已经传出有商业银行收紧房贷的消息,同时多地出现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的现象。那些财务存在问题、负债过高,前期操作过于激进的房地产企业,可能将面临淘汰,或者至少要断臂求生。(ALX)

【形势要点:财务成本已成债券发行重要考量】
多家公司和银行近期取消短融和中票发行,有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紧张因素,但也不全是。中国货币网显示,7月17日,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推迟其中票的发行,同一日,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也取消了其"2014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发行的公告";18日,本溪钢铁亦表示取消"201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的发行;此前一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也发布公告,决定延迟"201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我们注意到,这只是发行人根据市场资金面进行的发行时机调整,以避免承受更高的利率成本。实际上,市场资金面自月初即显示紧张。7月1日,7天期SHIBOR报4.4210%,经过几日的调整后,再次回到3.6%~3.7%附近水平;而14天期SHIBOR的走势与之类似,21日已逼近5%水平,报4.9910%。不过,中证企业债指数直至16日才开始明显走低,截至上周五(18日),连续下跌3个交易日,中债交易所国债财富(总值)指数更是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并刷新了5月9日以来的新低。近期资金利率走高固然有大行分红、连续正回购、财税上缴国库和IPO集中发行等短期因素,前半年M2高达14.7%的增长也让市场感觉央行可能会收紧货币,而李总理表态要确保完成年度经济指标,则让市场心态谨慎乐观。大水漫灌即使不可能,定向宽松持续尚可预期。不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推迟原定于7月24日发行的金融债券,原因倒不在于流动性,而在于等待央行政策性倾斜。当下,央行已对国开行发放了1万亿元的3年期抵押补充贷款(PSL)用于棚改,同为承担政策性职能的农发行期待更低利率的融资成本无可厚非。当然,市场资金面也在改善,据交易员透露,今日(22日)公开市场将不开展任何操作,这是继6月底暂停正回购后的再次暂停。与此同时,21日央行披露,本周四(24日)央行和财政部还将开展本月第二次国库现金定存,投放500亿,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市场资金面宽松预期,22日当天,众多公司已经在披露债券发行计划。由此看来,尽管债券发行成本相对信托乃至银行贷款更低,但财务成本业已成为债券发行时机考量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这一方面反映出企业和银行的成本敏感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市场对流动性预期的相对乐观。(AYZR)

【形势要点:中国债务问题的真正风险不在规模,在速度!】
中国的债务负担问题是个经常被炒起的话题。根据渣打银行一项新的估计,中国的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在今年6月底达到251%,远高于2008年底的147%。与债务的绝对值水平相比,如此快速地积聚债务更令人担忧,因为其他经济体的经验显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债务如此迅猛地增加,几乎总会有金融风暴接踵而至。分析人士认为,按新兴市场的标准衡量,中国目前的债务水平已经很高,而少数几个债务比率较高的经济体全是高收入经济体。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富起来之前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相比之下,美国在去年底的总债务与GDP之比达到大约260%,而英国的这个比率为277%。按照渣打的计算,日本以415%的比率在这方面领衔世界。关于中国的债务风险问题,我们此前曾分析,不仅要看负债,还要看资产。根据安邦(ANBOUND)特约经济学家钟伟所做的估算,以政府和国有企业为例,其拥有的资产清单包括如下内容:(1)央企资产总额约100万亿元人民币,金融资产约160万亿;(2)地方国企资产总额约30万亿;(3)政府拥有庞大的楼堂馆所、教科文卫、文物古迹等非经营性资产,仅楼堂馆所类的非经营性资产可能就达到20万亿以上。(4)功能强大的基础设施,例如10万公里高速公路、10万公里铁路、数万公里高铁,同样具有逾15万亿的重置价值。(5)国土海洋矿产森林等资源。(6)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上述资产方粗略加总已超过300万亿元。如果债务问题真的严重到"卖家底"的地步,相信上述资产足以有效解决问题。在我们看来,对中国经济债务的判断,关系到中国今后的相关政策出台。如果只用悲观言论分析中国债务严重、中国需要去杠杆化,而看不到资产方的回旋余地,就有可能"吓唬"中国政府不敢采取必要的风险暴露措施,也就不利于解决问题,实现市场化的转型。因此,看中国债务风险问题的严重性,关键不在静态地看债务规模,关键在于增长的速度!因为增速反映了经济和市场中的机制问题,反映了债务增长问题。(BHJ)

【形势要点:应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以控制风险扩散】
为应对金融危机而超发货币的后果正在显现。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便是直接表现。银监会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461亿,较年初增加541亿,同比增长22.72%,不良贷款率1.04%,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9个季度上升,并首次突破1%。对于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原因,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称,部分地区房地产风险逐渐显现,加剧了金融和经济波动,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风险因素。阎庆民表示,前期部分地区信贷大幅扩张,个人和企业加速杠杆化,累积了区域系统性风险。如前几年,部分地区在房地产市场膨胀和银行短期效益激励下,银行贷款激增,企业和个人大量参与房地产投资,杠杆不断加大,区域系统性风险迅速上升。 而随着中国经济下行,房地产价格回落,出现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回报下降等情况,并迅速波及银行体系,银行贷款随之过度紧缩甚至冻结,形成中国式'押品(房地产)——损失'螺旋。在我们看来,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是前期经济刺激规模过大的必然结果。面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甚至还会进一步上升,当前工作的重点,应当是加大不良贷款核销的力度,减少风险在商圈和供应链上的扩散。(NWX)

【形势要点:担保链风险可能加重中小企业转型负担】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除了融资难题,过度介入担保链条带来的违约风险也会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少麻烦,甚至加重其转型负担。近期浙江诸暨大唐镇的不少企业就因为互保联保而陷入赔付困境。其中一家规模在8000万左右的中型企业受担保链影响损失了500多万。以企业存在担保链风险为由,外地的商业银行也在今年4月对其实行了抽贷。当下正处于生产旺季、出货淡季,企业本来可以通过资金投入实现转型,但现在因为要赔偿被担保企业的违约款而不得不放弃。这样的情形在当地并不罕见,因为很多中小企业都相互担保,现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使得风险暴露,从而加重了企业经营的负担。其实眼下的这波违约潮是三年前兴起的企业互保联保的后遗症。我们在此前也指出复杂的公司关联和高担保链条往往能给贷款的银行带来巨大风险,而忽视这些风险在经济下行期间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受损失,青岛港大宗商品融资骗贷的主角"德正系"就是因为与其他公司建立复杂的关联而形成复杂担保链,从而获得不同银行的贷款,并最终被揭发。随着经济持续下行,以前看似稳健的相互担保正成为金融领域的重大隐患,对涉入担保链的中小企业而言一旦被担保方出现违约自己就得承担相应责任,这会妨碍企业的升级转型。(NSC)

【形势要点:中巴铁矿石贸易按人民币计价凸显共赢战略】
2014年世界杯落幕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巴西,双方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在访问期间,双方宣布签署56项合作文件,其中32项在两国元首见证下签署。其中包括中国与巴西和秘鲁联合修建两洋(大西洋到太平洋)铁路的内容。有报道称,当前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中巴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战略性、全局性凸显。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强,高层互动频繁。作为重要新兴经济市场国家和金砖国家成员,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双边贸易与投资快速增长,中国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最大进口来源国和主要投资来源国,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和金砖国家中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在能矿、农业、电力、金融、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发展势头强劲,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双方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两国关系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不断巩固。巴西当地时间7月17日,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与巴西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MURILO FERREIRA共同签署全球融资安排合作备忘录。中国银行与巴西淡水河谷将在全球授信、现金管理、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供应链融资、支持下游企业融资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双方协议约定,巴西淡水河谷可在对中国市场开展的进出口贸易中尝试采用人民币计价方式,并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中国银行将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和服务。在我们看来,近几年巴西对华贸易一直是顺差国,而铁矿石是最重要领域。随着中巴经贸往来的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结算量预期会迅速扩大。此外在金砖国家机制下货币互换机制下,中巴铁矿石贸易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对巴西更有其现实意义和机制保障,也能省去大大先前通过美元间接结算形成的成本。而对于中国则有利于确立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和结算机制中的话语权,尤其在与国际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贸易确立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机制之后。巴西淡水河谷由此在全球铁矿石周期下降后的竞争格局中将确立对其他全球两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对华出口优势,对其消化先前的巨额投资无疑是个重大利好。中国也由此收获对其他两大铁矿石供应商谈判的一大优势筹码。(AYZR)

【形势要点:松绑两融不如健全资本市场做空机制】
市场期盼的两融改革有望出台。沪深交易所上周末向券商下发了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的征求意见稿,修订内容主要集中在六大方面。在松绑两融方面,一是允许融资融券合约展期。现行的合约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的要求将维持,但允许合约到期前,在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负债情况、维持担保比例水平等评估展期不超过两次,亦即融资融券的期限最长将放宽至一年半。而根据现行规定,融资、融券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且不得展期,到期后须将借钱买入的股票卖出,连本带息归还券商后再行订立新合约。而这无疑将增加长线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同时,也存在因为市场波动而无法购回原先持有数的可能性;此外,在极端情况下,合约到期集中了结也可能对市场造成冲击。允许展期一旦成行,信用交易客户将能更加灵活自主地安排融资计划。二是放宽信用账户的功能限制,并将货币基金等纳入可充抵保证金证券范围等,放宽投资者通过信用账户参与实时申赎货币基金、LOF基金。并且,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货币市场基金的折算率可与国债媲美,最高达到95%。三是适度放宽投资者融券卖出款的用途限制、逐步放宽融券卖出提价要求、降低ETF入选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门槛。在风控管理方面,意见稿要求券商对客户提交的单一证券市值占其担保物市值的比例进行限制;明确限制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的投资者,融券卖出该上市公司股票,且不得将其提交为担保物;上市公司董监高及大股东不得开展以该上市公司为标的证券的信用交易等等。据悉,本轮两融业务规则修订始于去年9月,期间交易所、证金公司等多次下发问题清单予以论证。对比前后版本可知,一些与放松风控相关的举措如降低可提取保证金的维持担保比例、放宽部分标的证券的选择标准等未在此次修改范围之列。安邦(ANBOUND)先前业已指出,在目前整体大势表现不佳、创业板也面临泡沫破灭的背景下,暴利的融资融券已成券商增收的主要渠道,利润率有的超过90%,多数证券公司2013年的融资融券业务翻倍增长。此次监管层如此松绑两融,对于券商无疑是一份厚礼,不过,在我们看来,如何在股市低迷的时期利用两融等政策配套形成完善的市场做空机制,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使命,而不是继续小改小闹,只是给特殊机构分肥,更何况这种改革在当下几乎还只是建立在其他投资者预期损失的基础之上。(AYZR)

【形势要点:自贸区借助海外市场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上海自贸区近日发布了第二批金融创新案例,显示大部分和企业跨境资金相关的业务在区内的便利度提高了,也更能帮企业省钱。据了解,目前上海自贸区内企业融资成本平均降低了10%至20%。上月初,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表示,根据他的调研,自贸区8个半月来新注册企业9585家,其中,金融类企业占比24%,区内企业的融资成本平均降低了10%至20%。华侨银行(中国)上海自贸区支行行长胡海也表示,区内企业的人民币融资成本可比10%至20%更低,这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资信情况及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那么,通过上海自贸区如何实现投融资的便利和成本下降?上海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行长陈力平援引案例称,上海银行不久前为某集团融得4亿元人民币的海外跨境资金,置换了其在境内的高成本贷款。据介绍,包括财务成本等费用在内,这笔跨境融资的成本接近5%,比其原来在境内的贷款成本有超过10%的下降。另外一个案例是,上海银行近日作为中间方,成功撮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商业银行、上海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人民币3000万元在境外组成银团,对该行客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跨境人民币贷款。陈力平表示,有了自贸区,企业可以直接去境外借款了,上海银行又在中间做媒推荐了一把,最后在没有结算记录、没有信贷记录甚至没有账户的情况下,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放款了,算上财务成本,融资成本在5%左右。(RLX)

【形势要点:官媒非专业唱空大宗商品要谨防误导】
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近日转载美国高盛集团的一份日期不详的报告称,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多年持续上涨的超级周期已步入尾声。近期原油产量增加而导致价格下跌就是一个例子,并预测未来5年原油价格将下跌11美元至每桶100美元。随着全球供应量的不断攀升,未来五年内,铁矿石、铜和布伦特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将持续走低。文章还引述了今年6月份德意志银行关于未来几年大宗商品的价格将持续走低,以及美国花旗集团去年4月认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死亡之钟即将敲响"的说法。在我们看来,官媒以《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期步入尾声》标题引导舆论,似有与近期公安部在多个省份打击大宗商品交易场所配合的味道。不过,高盛并非看空所有大宗商品,而是认为铝、热能煤、小麦和玉米都将有不同程度的上行空间。美国经济咨询埃士信公司高级分析师约翰•马瑟索尔则表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终结可以源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减缓和全球范围内宽松性货币政策的撤出,但他依然预计,长期来看,由于非传统油气的开采成本更高,国际油价还将上涨。与此同时,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大宗商品投资经理和分析师尼古拉斯•约翰逊和格雷格•谢尔瑙则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从长期估值的角度看,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合理水平。对大宗商品进行投资,不但是分散投资的途径,而且也是对冲通胀风险的重要工具。安邦(ANBOUND)此前披露,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操纵案涉及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大,日益增强的监管压力正在重塑大宗商品市场,从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到高盛、巴克莱银行等商品交易领域的巨头都纷纷在减持旗下现货商品部门或退出大部分大宗商品业务,但在去年9月这些机构已就该问题向美联储进行了1年多的辩解,这些机构认为,各种法律和法规应当允许它们留在该行业内,至少在未来较短的时间内允许它们从事该业务。在今年7月初,花旗有报告指出今年有资金回流商品的迹象,去年因受到黄金和玉米等价格大跌拖累,投资者从商品撤资,原材料便撤走500亿美元,为记录最多,幸好今年上半年已回流59亿美元。CITIGROUP GLOBAL MARKETS驻纽约副总裁多什指出,由于基金持货不多,基金经理今年增持商品的意欲有所增加。惟今年各类商品表现有很大差异,咖啡、镍均劲升37%,表现最佳。铜价于7月2日回升至18周高位,但今年以来仍跌6%,远逊于锌和铝分别升6%和4%。高盛在5月时已将商品的12个月投资评级,由减持调升至中性。安邦为此曾指出,资金开始重新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可能跟前期监管调查渐进收尾有关,也与资金重新进入抄底有关。而更显示大宗商品重要性日渐凸显的是,近期(7月)摩根士丹利开始重新恢复大宗商品业务部门,目前其大宗商品部门约有310位销售,交易和其他"一线"工作人员。值得提醒的是,高盛此前常以推迟报告的披露时间来误导市场。而更早在去年12月,安邦就曾提出,中国要提高运用大宗商品储备筹码的能力。今年6月更是指出,国际投行加速退出的主因便是监管,而中国资本进入的重要原因也是它们没有受到西方监管机构此轮"严打"影响,可能大有可为。作为全球制造大国和第一商品贸易大国,中国轻视大宗商品业务只会是灾难。(AYZR)

【企业竞争:阿里巴巴收购案遭遇业绩大幅变脸的挑战】
阿里巴巴今年上半年斥资62.44亿港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传播60%的股权。这桩收购案正遭遇业绩大幅变脸的挑战。18日,文化中国传播发布盈利预警,预期截至今年6月底止6个月将亏损9700万至1.8亿港元,而去年同期则盈利1.39亿港元。受此影响,文化中国传播股价21日一度下跌超过7%。文化中国传播对此解释称,业绩预计亏损主要是由于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下降70%-75%,而这又因若干电影在今年上半年仍处于制作阶段,到今年下半年才能发布;以及公司控制权变动,若干战略决策延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文化中国传播将其业绩大幅变脸归咎于不稳定的收入结构,但早在收购之初,这桩收购便备受市场质疑。阿里巴巴是在今年3月收购的文化中国传播,在此之前,这只股票在港股只是一只边缘股,股价长期徘徊在0.3-0.4港元间,一直未能进入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研究范围;突然成为阿里巴巴的收购对象,而且是以高溢价收购,令市场议论纷纷。另据公开信息显示,文化中国传播实际控制人董平可能因涉贪腐被带走调查,这重背景更让收购的目的显得扑朔迷离。阿里巴巴目前正准备在纽交所上市,已进入缄默期。文化中国传播的业绩变脸可能令其上市前景蒙上一层阴影,进而令市场怀疑去年至今阿里巴巴的连串大笔收购,到底有没有效果,是赚了还是赔了?以此来看,阿里巴巴的上市之路绝不轻松。(ALX)

【形势要点:资源税改革对有色行业的影响主要在长期】
据报道,目前关于有色品种的资源税改革正在加紧推进,方案为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最晚或在明年出台。资源税是以各种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我国1984年开始实施资源税,且实行从量定额征收。进入2000年以来,资源品受国际供求关系变动影响价格节节攀升,但我国资源税的从量定额征收方式使得资源税与价格波动脱钩,资源品稀缺性无法反映。为此,原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2011年9月曾向媒体表示,资源税改革将在未来五年全面实施。不过,目前有色金属行业不景气。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连续5个季度运行在"浅蓝灯"区,表明有色金属行业总体仍处于平稳偏弱的运行态势。二季度,有色金属价格呈现小幅反弹,但下游需求依旧疲软,行业利润则继续下降。由于现阶段周期性行业低迷,有色品种资源税改革,包括稀土、钨钼等稀有金属品种的资源税改革,将遵循等额折算原则,即改革前后企业的资源税税负相等,由此来倒推从价计征的拟征税率,以减轻企业负担。业内人士认为,从这种设计思路来说,资源税改革现阶段对稀有金属价格不会有太多影响。不过,资源税改革从价计征到位后,在资源品价格上涨时,资源税额将会提高。而且,资源税税率高低的设计,也可能会随着市场状况进行调节。以石油、天然气为例,2011年,石油、天然气资源税扩至全国时,虽然暂行税率为销售额的5%,但同时拟定了浮动税率制,即5%-10%,即10%是未来的目标税率。(NWSQ)

【形势要点:"新三板"市场监管以自律监管为主】
"新三板"的快速发展令各方备感期待。监管层将如何监管这一非公开市场,同样成为市场焦点。目前来看,仍将以自律监管为主。21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布,今年以来,共对6家挂牌公司、4家主办券商和1家会计师事务所采取自律监管措施。它们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年度报告调整会计科目或重新审计后未披露前期差错更正、关联方披露不完整、关联交易与关联方资金占用未按关联方事宜决策及披露、年度报告大面积遗漏必备内容、在年度报告中使用未定稿审计报告、未及时披露权益变动公告等。从类型上看,主要是信息披露违规,个别挂牌公司也存在公司治理违规。近期,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对中航新材、中控智联这两家年报披露存在问题的挂牌公司及其主办券商一并采取自律监管措施。两家公司的年报披露违反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指引(试行)》的要求。中航新材的主要问题是年报披露形式规范性较差,多个章节出现遗漏应披露信息的现象。中控智联的主要问题是2012年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与审计报告审定数据不一致,且未及时更正。目前,对部分挂牌公司2013年年报披露问题的调查核实工作尚在进行中,如股转系统决定对其采取自律监管措施,将及时向市场发布。股转系统表示,上述两家公司所出现的问题均属于信息披露的形式规范性问题,情节较为轻微。对于其他更为严重的问题,按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规定,除监管措施外,视其情节轻重,可给予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对于信息披露屡次违规,情节严重的行为,将按规定实施纪律处分。违反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将依法移送中国证监会处理。(RLX)

【形势要点:银行系P2P平台应剥离理财产品】
银行系P2P平台近来强势崛起。近日,民生电商上线了自己的P2P产品"民生易贷",发行5款产品,共计募集4420.6亿元,虽然年化收益均没有超过6%,与普通的P2P产品的收益率相差甚远,但还是被投资者以极大的热情认购,目前5款产品已全部售罄。而原因在于,与此前已经运营许久的陆金所、招行小企业E家相比,民生易贷此次依旧走着银行系P2P的专有特色道路——银行隐性兜底。以主打票据质押融资的E票通系列为例,E票通首发产品实质为承兑汇票,名为"E票通-2014-0043",项目总额19.8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5.7%,期限为65天,2014年9月19日到期,融资方为沈阳一家企业,出票方为浦发银行,到期后由该行承兑。 由此可见,如此以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出现的P2P网贷产品,其实质显然由银行兜底。银行只是利用了互联网融资的渠道和技术,同时还能享受票据体现的收益。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这对民间P2P平台显然是不公平的,也与监管部门去平台担保化政策倾向不一致。当下,银行系P2P平台实际上是个理财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应当对每个投资者的投资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要求(比如最低5万起),或者剥离银行隐性担保,变成彻底的P2P平台。(AYZR)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政策日趋成型】
互联网金融政策制定尚在酝酿中,但主管部门显然业已确定。目前,银监会正在制定P2P的监管规则,证监会负责股权众筹规则的制定,保监会也在抓紧起草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监管办法。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分工已经明晰。在分工的基础上,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也表示,要构建有效的合作监管体系,强化功能和行为监管,包括一行三会在内的部门要形成合力,促进资源共享,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监管效率。在近日召开的互联网金融论坛上,阎庆民认为,在充分肯定互联网提高便捷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它的潜在风险。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两者本身都是高风险行业,兼具双重要素的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要更为复杂,传统金融业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在互联网金融上都有体现。阎庆民着重强调了互联网金融五类风险。首先,在货币市场出现波动时,投资者或许会大量赎回类似余额宝的"第三方支付加基金"类产品,导致流动性风险;第二,互联网上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如P2P平台的卷款跑路事件时有发生,存在信用风险;第三,部分互联网机构用所谓的"预期高收益"来吸引消费者,但却不如实揭露风险,极易引发声誉风险;第四是信息泄露风险;第五是网络系统自身的缺陷、管理漏洞等都会引起技术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在行业高成长性的时期,互联网金融监管是"与风险赛跑",对监管的技巧和规则的制定都是挑战,核心要义是完善四个体系:行业自律体系、IT和信用体系、合作监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AYZR)

【形势要点:迪拜股市大幅波动反映离岸金融的脆弱性】
最近,迪拜股市的走势犹如"蹦极":自5月初开始,迪拜股市大幅跳水,截至6月24日,迪拜DFM综合指数跌至4009点,较5月初创下的5400点大跌近25%,跌进技术上的熊市;其后,在7月1日创下3730点的阶段性低点后,迪拜股指在本月中旬一路回涨至4858点的水平,再次由熊转牛;然而好景不长,时隔不到一周,迪拜股市20日再现暴跌,单日大幅下挫5.99%至4609点。在短短不到三个月里,迪拜股市大涨大落,显示出缺乏产业支撑的迪拜离岸金融的脆弱性,对房地产资产价格依赖程度过高。据了解,引发20日迪拜股市大幅抛售的原因是阿联酋最大的房地产商ARABTEC,该股股价当天下跌9.9%。ARABTEC不久前曾被暂停交易,因该公司的股权出现问题。另据当地媒体报道,ARABTEC公司已大幅裁员,首席运营官、首席信息官和首席风险官统统被裁。虽然该公司对此消息予以否认,不过也反映出投资者对迪拜房地产复苏是否"过头"的忧虑。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迪拜房地产市场表现强劲。英国房地产顾问公司KNIGHT FRANK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迪拜房价同比大涨27.7%,涨幅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名列第一,房产租金价格平均涨幅也高达30%,几乎处于历史最高位。对于迪拜楼市,业内人士警告称,迪拜楼市泡沫已经很明显,而且近期破灭的信号越来越强,房地产股股价暴涨暴跌或许是迪拜房地产市场崩盘的前兆。国际投资者要时刻保持清醒,倘若贸然进入,被套导致重大损失将是大概率事件。(RLX)

【形势要点:清迈多边货币互换机制扩围落定】
中国近年来在国际双边、多边和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上动作频频,除了建设十个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之外,更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以及东盟10+3机制上重点着力。近日,中国央行表示,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修订稿正式生效,此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将清迈倡议多边化资金规模从1200亿美元翻倍至2400亿美元。同时,还将新建预防性贷款工具;且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规划的脱钩比例从20%提高到30%。刊登在中国央行网站的新闻稿显示,此次修订将强化区域金融安全网,提高成员应对潜在的或实际的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的能力。清迈倡议多边化是在原有清迈倡议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基础上,建立的由东盟与中日韩(10+3)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多边货币互换机制。2010年3月24日,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以及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共同宣布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正式生效,清迈倡议多边化总规模1200亿美元。2012年3月28日,东盟与中日韩(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魏本华表示,亚洲国家领导人将于当周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峰会上洽谈扩大清迈协议多边化规模事宜。为降低对IMF的依赖,亚洲国家决定将本区的外汇储备库总规模增加一倍至2400亿美元,以防止受经济危机冲击。在我们看来,清迈倡议多边化资金再度扩大,以及相对其他尚未落地的货币互换机制更大的规模,表明中国更重视周边区域的金融安全责任机制的建设,因为这都离不开外汇储备庞大的中国的独特贡献,这与外交和经贸合作政策是一脉相承的。(AYZR)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墙外楼: 安邦-每日经济-第4718期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安邦-每日经济-第4718期
Jul 24th 2014, 06:27, by 墙外仙

〖分析专栏〗

【中国需要全面调校中缅合作座标系】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楼市限购政策进入全面终结期】
【形势要点:上海自贸区实质性开放将引外商独资医院】
【形势要点:行政级别解决不了开发区的根本问题】
【学界观点:彼得•霍尔谈中国的城市群发展】
【形势要点:农民增收的渠道仍需拓宽】
【形势要点:淘汰落后产能更应从需求层面着手】
【学界观点:国企改革需要分类进行比较大的结构调整】
【形势要点:低空空域管理办法出台将激活通航产业链】
【形势要点:税费负担严重会阻碍中小企业创新】
【形势要点:北京强行推动充电桩建设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
【形势要点:审慎看待公车改革对私车市场的刺激作用】
【形势要点:中国的移动互联已经进入全民时代】
【形势要点:马航更改航线仍处在危险的战区空域】
【企业竞争:"台湾制造"在缅甸缘何胜过"中国制造"?】
【形势要点:高房价高通胀冲击港人退休生活信心】
【形势要点:中国缩小全球贫富差距的代价是国内差距拉大】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中国需要全面调校中缅合作座标系】
缅甸铁路运输部日前发布消息称,中缅皎漂-昆明铁路(kyaukpyu-kunming railway)工程计划搁浅。
中缅皎漂-昆明铁路项目备忘录签订于2011年4月,由前缅甸铁路部长吴昂敏(Aung Min)与和退休副总统迪哈都拉丁昂敏吴(Thiha Thura Tin Aung Myint Oo)牵头与中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CREC)签署。备忘录期限为3年,在3年内将启动该项目建设。但至2014年4月,该项目还未有任何工作处于开始阶段,且规定期限已到,因此该备忘录已无效。该项目原计划投资200亿美元,大部分资金由中方负责,项目实施方式为BOT方式,运营权为50年。
其实,这一项目"夭折"并非无迹可寻。2014年5月24日,缅甸铁路运输部长吴丹贴就对媒体表示,昆明-皎漂铁路项目,如未取得民众同意,将不会实施。吴丹贴此前是缅甸军政府的能源部长,他曾经表示,如果与中国签订的天然气管道合同的收益,若开邦完全不能使用,此合同不一定作数,将另行考虑。现在看来,吴丹贴的表态就是在提前"吹风"。
虽然该铁路建设计划夭折没有给中国造成现实的经济损失,但在战略上的影响不小。中国对该铁路项目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该铁路不仅是中国加强与东盟互联互通计划的重要部分,还是中国战略通道计划的一部分。根据计划,中缅皎漂-昆明铁路项目大致与中缅天然气管道平行,该铁路将与缅甸目前实施的全国铁路网项目连接,贯穿缅甸中部,经过若开邦、麻圭省、曼德勒省及掸邦,然后直达昆明。该铁路不仅可以成为输送云南物资的大通道,还将对中缅油气管道这个战略级的项目形成协同效应。如今该项目未能启动,这一切宏伟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了。
很显然,这是继密松水电站之后,中国在缅甸重大项目的又一次受挫。所不同的是,密松水电站(拟投资36亿美元)是已投入了巨资的在建项目,而皎漂-昆明铁路还未开建。为什么这样的中国准备投入巨资、看起来对缅甸有利的项目,再度被拖黄了?这反映了中缅关系的何种变化?对未来的中缅关系及合作又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值得中国政府和企业深思。
表面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比如中国商务部的官员过去曾表示,连接中缅铁路的一个问题是两国使用的铁轨尺寸不一样,据称双方都不愿意更换铁路转向架,这是很大的麻烦。但在我们看来,对于拟投资200亿美元的战略项目,这个技术性的问题不可能找不到解决办法。来自缅甸的说法称,中缅两国签署的备忘录已到规定期限,而中方未对此提出任何续签要求,加之缅甸部分国民、社会组织与一些政党不同意此项目,因此决定将不实施该项目。但这种说法也毫无解释力,中国不可能对此有战略意义的项目无动于衷。
在安邦(ANBOUND)的智库学者看来,根本原因恐怕还是政治因素——处在政治改革中的缅甸,正在不断背离中国而去。在密松水电站事件发生后,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曾经分析,缅甸的政治改革是导致中缅关系大幅转变的核心因素。当缅甸推动政治改革并得到西方国家的"奖赏"时,缅甸在政治和经济上立刻会增加很多选择,而中国投资的重要性立刻会下降很多。甚至可能出现这样情况:缅甸为了进一步向西方国家展示变革的决心,会拿中国投资的项目作为展示姿态的筹码。很不幸,密松水电站在2011年被选中了。现在中缅皎漂-昆明铁路项目夭折,是因中缅双边关系转变而牺牲的另一个筹码。要指出的是,中缅铁路的命运早就决定了——铁路项目备忘录签署于2011年4月,而密松水电站在2011年9月被叫停。这是一个从未开始的项目,只是现在才宣布它正式夭折。
此外,日本的影响值得注意。日本曾于今年3月末宣布,将无偿援助缅甸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72亿元)帮助修建铁路等设施。当时正在访问缅甸的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称,"缅甸是连接东盟各国和南亚地区,有着战略性位置的国家。从历史来看,缅甸也比较亲日。因此,两国的关系强化意义重大。"岸田毫不讳言日方此举对中国的牵制,"可以看作是对东海和南海现状的变更。日本和东盟将通过确保航行和飞行的自由达到共同繁荣。"虽然这些因素并不足以支撑缅甸取消中国的铁路修建计划,但日本的积极参与无疑为缅甸提供了新的选项。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对于正在大幅政治改革的缅甸而言,它背离中国是在摆脱旧的中缅关系框架。对于中国而言,沉湎于过去的回忆与遗憾之中也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中国需要全面调校中缅关系的座标系,在新框架下找到两国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新筹码和新平衡,重新规划双边合作战略与合作政策。(AHJ)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楼市限购政策进入全面终结期】
今年以来,中国楼市迅速转冷,这导致土地市场也紧跟着走向衰退。而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纷纷表态欲放松限购,以刺激楼市。2011年以来,共有40个左右的城市出台了楼市限购令,预计2014年除了京沪等一线城市之外,其他30多个城市都存在放松楼市限购的可能性。除了突破限购令之外,地方政府救楼市还有其他手段。杭州前不久出台的"限降令"政策规定,如果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格超过15%,那么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网签,这被疑为托市。安徽铜陵市则宣布,在住房公积金贷款、契税补贴、外地居民购房落户等方面给予购房者优惠。在我们看来,地方政府放松限购政策的企图难以奏效。在楼市拐点已经确立,房地产转冷的大趋势不可避免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放松甚至取消限购政策的做法无异于螳臂当车。地方政府应当彻底摒除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真正转向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正路上来。(NWX)

【形势要点:上海自贸区实质性开放将引外商独资医院】
7月1日发布的上海自贸区2014版负面清单,对医疗行业有了进一步开放,取消了外商投资医疗机构最低投资总额和经营年限的限制。之后,上海自贸区积极引入外商独资医院,并有望于近期落地。周二(22日),外高桥集团与德国阿特蒙集团(Artemed Group)签约,国内首家外商独资医院有望落户上海自贸区。据悉,德国阿特蒙集团、银山资本就在自贸区设立阿特蒙医院,与外高桥三联发展有限公司、外高桥医疗保健中心签订框架协议。框架协议涉及合作模式等事宜。整体工程有望于年内开工建设,预计两年内建成投入使用。据了解,有望落户自贸区的阿特蒙医院,主打影像诊断和运动创伤(核磁共振和骨科),可能配备数十名外籍医生。官网资料显示,阿特蒙集团在德国慕尼黑、柏林和汉堡等地有8家医院,并拥有5家养老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阿特蒙医院的入驻计划,可能只是个开始。上海自贸区还在接触多家外资医院,包括来自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医院,主要集中于肿瘤和术后恢复治疗。不过,尽管上海自贸区允许"区内注册区外经营",但在2014版负面清单中,依然明确规定"外商投资医疗机构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这也就意味着,在短期内,上海不会允许阿特蒙医院在自贸区外开设分院。但考虑到阿特蒙医院建成投入使用仍需两年时间,届时上海自贸区的三年试点期限已满,相关改革仍有可能进一步深化与扩围。(RLX)

【形势要点:行政级别解决不了开发区的根本问题】
河北曹妃甸的发展经历了不少曲折,迄今仍面临不小的挑战。2013年,曹妃甸地区生产总值为6121亿元、公共财政收入318亿元,分别是滨海新区的5%和17%。滨海新区已经是渤海地区名副其实的增长极,但曹妃甸的地区生产总值还不及唐山的10%,甚至称不上唐山经济增长的一极。据《中国经济周刊》称,今年6月,一位曾参与过曹妃甸建设的当地官员表示,"过去,9位中央政治局常委来过曹妃甸,听过曹妃甸的蓝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就成了瞎说八道了。曹妃甸太遗憾了。"在曹妃甸官员看来,行政区别不高、协调资源能力不足,是曹妃甸发展的一个重要掣肘。比如,2004年,首钢决定落户曹妃甸时,中石化与河北省政府签订协议,在曹妃甸建设大型原油码头和原油炼化一体化基地。但10年过去了,这一项目仍在上报核准。最让曹妃甸人寒心的是,"同样是中石化炼化项目,滨海新区晚于我们申请,但项目早就落地,如今,他们又在申请4000万吨的二期工程。"一位曾参与曹妃甸建设的官员说,"我们也在反思,曹妃甸曾经与滨海新区并驾齐驱,甚至走在它的前面,可为什么曹妃甸的经济没能上去?"有专家认为,"曹妃甸的症结核心就在于,政府的行政级别决定着区域资源配置。天津市是直辖市,因而滨海新区实际享受副省级待遇,而唐山只是一个地级市。"一位曹妃甸官员曾讲过一个故事:在曹妃甸开发初期,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的人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贷款,跑了两年多,终于拿到国开行110亿元贷款;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时期,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出任天津市副市长,后任市长,据说带去的资金上千亿元。"人家的资金是带过去的,水到渠成;我们是生跑来的,两码事儿。在资源分配上,在国家战略指导上,我们要想和滨海新区比,比不了,'出身'不同。"不过在我们看来,行政级别并不是影响曹妃甸发展的唯一障碍,甚至都不是关键问题。以滨海新区与曹妃甸相比,两者基本是同一种发展模式,都是依托港口建设一些适合大进大出的中大型项目。因此,无论在产业发展、港口腹地,还是经济条件上,两个地区都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竞争关系。其次,两者所依托地区的发展历史不同,滨海新区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有着百年老港,而曹妃甸只是一个新区。深圳特区集全国之力,发展了三十多年才有了现在这个样子,曹妃甸的建设才有多长时间?(LHJ)

【学界观点:彼得•霍尔谈中国的城市群发展】
英国著名城市地理学家、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规划学院教授彼得•霍尔爵士,是世界城市规划界的泰斗级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彼得•霍尔与安邦(ANBOUND)颇有渊源,十几年前安邦曾经请他到上海来参加中国的学术活动,霍尔的一些城市规划和研究思想,客观上也对安邦的城市问题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意思的是,两位中国留学生最近请彼得•霍尔谈了对中国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看法,他对中国城市群的分析,值得中国的学者和城市规划者借鉴。彼得•霍尔认为,中国的都市群与日本东海岛都市群不具有可比性,东海岛都市群是一条500公里长的城市走廊,而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市群内,城市联系更紧密,形成了网络状的都市群形态。美国已开始为自己国家中这种紧密联系的城市群做定义。在英国,英格兰东南部的伦敦周围地区也被定义为大伦敦都市群。东南英格兰的巨型城市区或者所谓的"大东南区",有大约2000万人口,而长江三角洲约有8000万人口,珠江三角洲人口约1000万。由此可见,都市群规模不一,我们很难为这些都市群准确划定固定边界。或者说,除非能发现一个较明晰的城市管辖领域,否则试图找寻和定义一个准确的都市群边界,这本身可能就不明智。彼得•霍尔认为,都市群发展规划的要点,是协调都市群内部的城市关系。长江三角洲都市群里有许多重要城市,但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作为核心城市的上海;与之相较,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略有不同,它也有许多重要城市,但香港和广州形成了分布两端的双核心。显而易见,这两个都市群的城市增长力开始分散,变得不那么集中。这是必然的现象和过程,因为核心城市不可能一直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因此,上海一直在将人口和就业增长转移到临近城市,而广州和香港如今也在实行类似策略。因此,核心问题应关注疏散的比例以及如何疏散核心城市功能。荷兰的规划师对此研究了近50年。在荷兰及周围地区,此类现象被称为"疏散的再聚集",对都市群发展和规划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较合适的提法。首先必须将核心城市的人口转移到其他次级城市,同时又需要采取措施,使这些人口在那些城市再度聚集。这就好像,上海将部分人口、产业向苏州转移,而人口则重新在苏州聚集。但与此同时,苏州区域内也会发生本地的扩散,进而苏州继续发展。(LHJ)

【形势要点:农民增收的渠道仍需拓宽】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396元,同比实际增长9.8%。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59元,同比实际增长7.1%。这意味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超过了同期经济增速。此后4年来,这一势头得到了延续,说明城乡收入差距正在缩小。不过目前农民增收渠道仍显单一。近年来,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最大动力来源。今年6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418万人,同比增加307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733元,增长10.3%。农民外出务工数量继续增加,工资水平稳步提高,使得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高达50%以上。然而,占农民收入一半以上的家庭经营收入增速较低。未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将取决于农产品增产增收和价格的上涨,但这些方面要想实现快速增长难度很大。另一方面,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这两项目前在农民收入中占比不到10%,因此虽然其增速很快,但增加的数量不多。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虽然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但由于基数小,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量仍低于城镇居民。因此,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避免"单腿走路"仍是当下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任务。(RWSQ)

【形势要点:淘汰落后产能更应从需求层面着手】
产能过剩、落后是困扰中国政府的难题之一。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监管部门连年出台意见、政策并列出落后及过剩产能企业目录,指导实施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在监管部门高喊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同时,落后和过剩产能并未实质减少。以钢铁为例,在监管部门连年称钢铁产能过剩的时候,中国钢铁产能却一再扩张。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14年十五大行业首批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要求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生产线(设备)在2014年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然而对比2010年工信部出台的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指导目录,有许多应当是在2011年就已经淘汰的落后产能,却依然在2014年的目录里出现。以炼铁生产线为例,2014年新出的指导目录,要求淘汰400及400立方米高炉就达17座,而2010年出台的指导目录要求在2011年将40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高炉淘汰掉。从2014年的指导目录来看,显然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并没有做到位。对于淘汰落后产能,监管部门可谓煞费苦心,不仅严格限制审批,而且在信贷、土地等政策上也严加限制。然而,效果依然不理想。在我们看来,淘汰落后产能的思路或许存在问题。一直以来,监管部门淘汰落后产能的思路集中在供给层面,试图通过限制企业生产甚至是强行关闭有关企业,以求达到政策目标,忽视了需求方的作用。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迅速扩张,拉动了众多行业的快速扩张,钢铁行业首当其冲。然而,对于房屋建设来说,对钢铁的要求并不高。而房价连年上涨,房屋建设热情高涨,带动技术水平低的钢铁企业迅速发展,这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埋下了伏笔。因此,欲有效的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不能仅仅从供给方入手,更应从需求层面着手。(AWX)

【学界观点:国企改革需要分类进行比较大的结构调整】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上周六(1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教授就国企改革问题发表演讲称,垄断国企需要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进行比较大的结构调整。他认为,垄断国企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资源垄断性的国企,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二是行业垄断,比如中国电信、中国电力;三是涉及到国家政治、军事、安全的垄断企业,比如中国航天、中国航空;四是专营专卖,有三个代表性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邮政总公司和烟草总公司。李曙光表示,针对这四类垄断型国企,需要有不一样的改革。对第一类,应该强烈推进混合所有制和市场化的改革,但这并不好改,由谁主导是关键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提出由国有企业主导混合所有制改革,如果连地方都要主导,中央就更要主导了,这将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对第二类,行业垄断类的,一定要形成竞争机制。如果没有竞争机制的话,对民营企业而言依然有很高的门坎,最终还是进入不了。对第三类,涉及到国家政治、军事安全的,这类改革主要是如何使其具有盈利性,这方面就不可能混合所有制了,条件暂时不成熟,但是将来也不妨推向混合。对第四类,专营专卖的,应该加强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李曙光总结道,对于垄断国企,原来都是一个概括的说法,但是改革到了今天,应该做一个细分。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应该主要是针对垄断国企,当然还有政府如何转变职能,如何减少取消行政审批,如何改革社会管理方式。国企和政府才是市场化改革的核心与重点。(RLX)

【形势要点:低空空域管理办法出台将激活通航产业链】
备受各方关注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已成型,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待修改完善后,将择日下发。据了解,意见稿从空域分类划设、空域准入使用、飞行计划审批报备、相关服务保障、行业监管和违法违规飞行查处等五大方面,就未来我国真高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管理使用进行了详细、有实操性的规定,将成为未来我国低空空域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据。通航业内人士表示,上述规定出台意味着"到2015年实现全国范围内低空空域全面开放"的目标可以实现,但至于飞不飞得起来,还取决于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据介绍,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环节较多,目前亟待补齐的短板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低空航图的绘制。有了低空航图,才能有明确的路线可飞,这是低空空域飞行的基本前提;二是通航机场或通航起降点的建设。有了通航机场与基地,通航作业方能"有天有地";三是空管系统合理配置。空管系统到位,才能知道"怎么飞、如何飞、安全飞",这包括监视、通信、导航等设施的建设。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2014亚洲公务机展"上,中国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透露,民航局将在年内推出多项通用航空扶持政策,如编制通航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自建通航机场,支持各地民用机场设置商务航空功能区,简化飞行员引进审批条件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举措将为长期制约通航发展的最大心病——空域问题扫清障碍。加上通航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陆续出台,将激活通航产业发展,从而带动通用航空制造、运营、维修、培训等产业链进入黄金发展期。(RLX)

【形势要点:税费负担严重会阻碍中小企业创新】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有动力努力创新以打破大型企业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垄断,但当前极高的税费负担已经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就税负而言,财政部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企业综合税负水平达40%,远超经合组织(OECD)国家25%左右的平均水平。而这其中中小企业税负尤为严重。中国光大银行和国家会计学院联合发布的报告说,2012年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新三板中,企业综合税负达到了138.89%。这对中小企业的抑制作用可见一斑。税负之外,还有更具收缴刚性的"费负"。即便政府三令五申减轻企业负担,相关部门还是能够"创造性地收费"。例如,浙江有的税务部门强制要求更换图章,且要求在制定地方制作,收取600元一枚的费用,而市场价仅为30元。又如,对重庆等地建筑等行业的调查显示,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除了收费土地出让金和双重配套费外,还有多达50余项费用,涉及25个部门,总计占房价的15%-20%。沉重混乱的税费负担并未购买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反倒挤压了企业原本可用于创新投入的资源,扰乱了企业对创新的预期。(BSC)

【形势要点:北京强行推动充电桩建设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
北京为推广新能源车的使用,将于近日出台《关于推进物业管理区域新能源小客车自用充电设施安装的通知》,推动充电桩的建设。《通知》提出,新建小区停车位配建充电桩的比例不低于18%。业主购买新能源车后,需要在小区内安装充电桩的,物业公司不但要全面配合,更不得借机收取费用。此外,这份通知还要求物业需配合4S店和供电所的场地勘察和现场施工,并提供相应的建筑工程图纸。在此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意见》指出,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制定实施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充电设施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完善充电设施用地政策和用电价格政策,推进充电设施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公共场所加快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支持。不过,北京(以及中国政府)强行推动充电桩建设,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新能源车的发展是对现有汽车制造、销售及消费体系的推倒重来,除了充电桩,还有很多其他的制约因素,并不是建好充电桩就能水到渠成的。前车之鉴如深圳,早在2010年便要求各住宅区普通充电桩按住宅区现有停车位的5%进行基本配置。随后,深圳市发改委公布了14个拟试点小区名单。但4年过去了,这些充电桩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14个小区中,大部分充电桩显示黑屏,其中至少三个小区均没有设立充电桩。此外,占用充电车位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负责建设的南方电网直言,由于深圳私人电动汽车推广未达到预期目标,因此目前部分区域社会零散充电桩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粗略计算,充电业务每年亏损约1300万元。对于即将大规模建设充电桩的北京和其他城市,很难保证类似的情况不会重演,从而陷入"先发展新能源车,还是先建充电桩"的"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ALX)

【形势要点:审慎看待公车改革对私车市场的刺激作用】
部分汽车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的公车改革将会对车企、经销商以及汽修行业的市场需求和现有业务带来深刻改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私车购买需求,对汽车行业将是长期利好。据某东风日产4S店针对客户背景做过的统计显示,"职业"一栏填写公务员的购车消费者比重最近半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甚至占总购车者的比例超过五成。该店负责人分析称,这一轮公务员购车潮正是始于去年有关公车改革的传闻甚嚣尘上之时,有些地方的公务车改革走在了前面,当地一些公务员购买私车都是两到三辆,以满足全家人的用车需求,预计这种公务员买私车的趋势还将延续半年到两年时间。有专家表示,全国性的公务车采购市场规模还没有官方的权威数据,如果按照传闻中的3000亿元作为假设的话,车改到位后每年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照此推算,如果到2016年底实现公车改革目标,而这类用车需求转移至私车购买市场的话,保守估计私车市场的购车和售后需求将增加2000亿元左右。我们认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肯定会带动私人购车的增加,不过,公车改革对私车市场的刺激作用未必如此乐观。首先,公车改革挤出的用车需求未必会全部转到私车购买市场。根据出台的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对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不得高于中央补贴标准的150%。因此,底层公务员每月获得的补贴不足以覆盖日常养车支出,可能会转向公共交通。其次,一些城市的限购等政策也会制约公务员的购车行为。第三,反腐的高压态势会增加官员买车的顾虑。(NWSQ)

【形势要点:中国的移动互联已经进入全民时代】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首次超越PC端,手机成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截至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增长到5.27亿,较去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80.9%),宣示着我国移动互联时代的大潮已经到来。上半年,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半年增长63.4%,使用率由去年底的25.1%增至38.9%,推动了手机端商务类的迅速发展。相比2013年底,手机购物、手机团购和手机旅行预订网民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42.0%、25.5%、65.4%。报告还显示,截至6月,我国手机游戏使用率为47.8%,增长4.7个百分点,规模增长3648万,成为整体游戏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社交类应用更新迅速,对社交网站用户产生较大分流。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将继续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2014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必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飞跃。移动互联网时代,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行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不断变革创新。(RWSQ)

【形势要点:马航更改航线仍处在危险的战区空域】
马来西亚航空MH17班机上周在乌克兰东部战乱地区被导弹击落。此后,各个航空公司都开始避开乌克兰政府军与亲俄武装分子战斗地区的上空。提供实时追踪航班位置的Flightradar24网站,最新在twitter发布了一张飞行地图,显示马航MH4航班更改了航线,不过,MH4周日采用的航线非常贴近叙利亚第三大城市、该国西部的霍姆斯。要指出的是,霍姆斯市正是叙利亚国内进行激战的城市。这意味着,马航在MH17航班被导弹击落之后,所更改的航线同样存在潜在的战争风险。实际上,航空公司的航线更动反映出,在空中交通拥挤的亚洲与欧洲之间,航空公司寻找不需飞越战区的航线并不容易。就在马航MH17上周四坠机前,数以百计的航班按惯例飞过了乌克兰领空。国际航班飞越战区如叙利亚或阿富汗并非不寻常之举,但发生在乌克兰上空的MH17事件显示,民航飞机飞越战区的风险极大。不过,规管严格的美国联邦民航局早在去年五月已在网站上发布通告,"强烈劝阻"美国航班飞经叙利亚上空。从飞行成本来考虑,如果国际航班都调整到安全的空域,意味着飞行的成本将会显著增加。(BHJ)

【企业竞争:"台湾制造"在缅甸缘何胜过"中国制造"?】
虽然中国是缅甸外国投资的第一名,但在缅甸,消费者并不青睐"中国制造"。在他们心目中,从USB随身碟、LED台灯到西瓜,"台湾制造"的品质更好,也更有感情。闪存大厂广颖电通,2011年进入缅甸市场,短短三年已成为随身碟及行动硬盘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居冠。"台湾制造"能够获得缅甸民众的认可和接受,与台湾商人长期致力于在当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密不可分。华侨商人陈大成表示:"仰光的唐人街贩卖很多台湾西瓜、台湾香瓜,都很好吃,是缅甸人生活的一部份。这些每天吃得到的食物,建立了台湾的形象。"而这背后的功臣就是农友种苗公司。农友20年前赴缅甸教导农民种瓜果类作物,如今全缅西瓜种苗有9成是农友供应,做了成功的"西瓜外交"。台北双连扶轮社在缅甸偏乡默默行善,连翁山苏姬也来共襄盛举。去年底,双连扶轮社捐赠一千盏台制太阳能LED台灯给缅甸偏乡小学。台灯放在学生家里,但电池必须每天带到学校充电,不然当天晚上家里就没有光明。"偏乡很穷,家长会把孩子留在田里帮忙,我们的用意是透过LED灯,敦促家长让孩子来上课,改善教育。"翁山苏姬得知后,觉得这个点子太棒了,既有助于偏乡光明,也有助于普及教育,向双连扶轮社表示,希望订购两千盏,送给她家乡的学童。正是这些台企数十年重视质量保证和品牌塑造,赢得了缅甸消费者的深切情感认同。相反,中国大陆不少企业目光短浅,忽视质量和品牌,不仅影响自身品牌,也败坏了"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以致"缅甸消费者一看到Made in China就怕,宁可开日本的中古车,也不要中国的新车",甚至"看到中国文字就以为是中国产品,印象不好"。(BWSQ)

【形势要点:高房价高通胀冲击港人退休生活信心】
高房价与高通胀正在冲击香港人对退休信心。据港媒报道,某保险公司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港人对退休生活的信心指数创六年新低,有四成人更是打算退休后离港,宁愿选择到内地二、三线城市、台湾等生活指数及楼价较低的地方居住;同时因为通胀严重,港人预期退休后每月开支由两年前10,770元急增至16,600多元,较去年调查劲升五成四,是过去四次调查最高金额;同时,该调查以每年百分之三通胀,推算港人退休前储备,认为寿命较长的女士预期退休储备,应有846万元,男士需699万元,较受访者预算金额高四成六至五成六,反映有七成四人低估退休储备。在我们看来,其实这项调查更多反映的是港人对当前香港过高的房价和通货膨胀的不满。香港政府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过高的房价及通货膨胀,提高港人的生活幸福度。(BWX)

【形势要点:中国缩小全球贫富差距的代价是国内差距拉大】
近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增长都十分可观,但中国的贫富差距却在不断加大。有研究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的全球指标)达到0.55,而一向被视为贫富差距大的美国只有0.45。贫富差距加大是中国各种社会问题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中国政府将要面临的挑战。不过,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于改善全球贫富差距做出了贡献。在大多数国家内部,收入差距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但全世界整体的收入差距过去20年大部分时间实际上一直在下降。这一发现来自世界银行顾问Christoph Lakner和卢森堡收入研究中心资深学者Branko Milanovic最近的一份研究。该研究认为,全球过去二十年来贫富差距不仅没有扩大,反而持续缩小。主因是中国、印度等开发中国家经济崛起,让上亿人口的生活改善,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但研究也显示,中国靠着低廉制造成本创造出口增长,也抑制了美国某部分中产阶级的薪资提升,提高了美国收入最高1%人口的财富。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很多企业主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取代了美国当地劳动力;在大赚中国内需财富的同时,这些企业的股价飙涨,让美国的有钱人变得更有钱。对于中国为数不少的贫穷人口来说,中国对全世界的贫富差距缩小做出了贡献,但在本国内部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这种对比颇有些讽刺。(BHJ)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