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应考虑"影子银行"因素】
〖优选信息〗
【政策:监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大幅提高流动性覆盖率】
【政策:保监会制定保险资金不同大类资产配比上限】
【形势要点:利率市场化可能最先"殃及"政策性银行】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加快中国实际利率市场化】
【形势要点:人民币汇率急跌有可能是央行在为汇改铺路】
【形势要点:内地市场潜力令香港家族银行身价大涨】
【形势要点:中国国有大行曲线角逐全球黄金定价权】
【形势要点:中国IPO堰塞湖吸引海外证交所的目光】
【形势要点:银行业眼中的中国互联网金融】
【学界观点:中国经济下行并不一定导致货币需求下降】
【形势要点:中国央行强化研究力量的做法值得肯定】
【形势要点: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可能早于预期终结购债】
【形势要点:美国退市可能带来新兴市场进一步分化】
【形势要点:投行预期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将超过美国紧缩】
【形势要点:优衣库深耕中国市场将令国内快时尚品牌承压】
【形势要点:WHATSAPP的极简主义价值190亿美元】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应考虑"影子银行"因素】
央行周四(2月20日)公布了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并回答了新闻媒体的问题。这是中国央行自2011年公布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后,在相关工作上作出的进一步创新。在去年2月召开的央行调查统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强调,2013年,要深化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提高社会融资规模影响力。相信此次地区数据的公布,是一系列统计创新工作中的一环。
央行介绍了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意义。最令人关注的是,央行表示,在传统的经济金融关系分析中,通常以新增贷款反映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但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快,金融结构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态势。特别在部分沿海发达地区,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已降至50%以下,该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全面反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言下之意,在金融脱媒加速的当前,社会融资规模是一项比新增贷款更为全面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将在构建更加现代化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扮演关键的角色。
从此次公布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的优越性。比如说,若以社融规模排序,全国排名前5的省(市)依次为广东、北京、江苏、山东和浙江;但若按传统的人民币贷款排序,前5则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省份虽然一样,浙江与北京的座次发生了改变。进一步分析,北京企业债券发行融资高达4246亿元,冲高了社会融资规模,反映了北京大型企业总部云集的情况。一般而言,企业债券都由总部而非地方分支机构发行。而浙江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为-1090亿元,拉低了社会融资规模,显示当地银行表外业务大幅收缩,民间借贷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该项数据统计的是当地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后的银行承兑汇票,多与民间金融活动有关。
既然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这么好用,能够反映人民币贷款体现不出来的问题,这是否意味着这项统计已经臻于成熟,能够为经济金融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呢?答案是否定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空间。
去年7月,潘功胜副行长表示,目前社会融资规模低估了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融资的总量。金融市场交易模式的改变,金融交易链条的拉长,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数字产生很大影响;而新金融的发展,降低了货币供应量的可监测性,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都产生较大影响。目前来看,这样的问题仍未解决。
之所以称问题没有解决,主要因为社会融资规模没有将"影子银行"纳入到统计之中。"影子银行"是当前中国经济金融重要的不确定性,但因缺乏权威定义且统计口径不同,其总量及风险特征始终难以揭露。但不论从业界实践、学界测算还是官员的预估看,"影子银行"的规模都相当可观,相应的风险也不容小觑。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今年1月表示,2013年,重庆市融资增量总共约4800亿元,其中有2400亿左右来自"影子银行"机构,占比达50%,为重庆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银监会银行监管三部副主任张霄岭估计,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保守估计应该在22万亿人民币以上,而去年社会融资规模也才17.29万亿。
口径与统计的模糊为"影子银行"蒙上了一层面纱。而据国务院"107号文",央行负责各类社会融资活动的统计汇总,建立影子银行专项统计。这意味着,摸底"影子银行"的重任落在了央行肩上。从各方面看,进一步充实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是厘清"影子银行"规模的最好办法,这项工作看起来依然任重道远。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央行发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金融统计方面作出创新。央行还需要慎重考虑把"影子银行"因素纳入其中,才能让这项数据更加真实地反映金融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成为更加灵敏与有效的中介指标。(ALX)
〖优选信息〗
【政策:监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大幅提高流动性覆盖率】
经历去年6月"钱荒"后,市场高度关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银监会周三(2月19日)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在2018年年底前达到100%要求,存贷比应当不高于75%等,新办法将于3月1日实行。银监会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个别银行局部的流动性问题,容易引发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紧张。部分商业银行出现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大、流动性风险隐患增加等问题。银监要求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应当在2018年年底前达到100%,但将给予过渡期,即今年年底、2015年年底、2016年年底及2017年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而流动性比例应当不低于25%。目前有44家银行已达到今年年底的流动性覆盖要求。《流动性办法》又要求,银行对包括同业和理财在内的各业务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在考核主要业务的收益时纳入流动性风险成本,推动银行更好的平衡收益与风险间的关系;同时,要求银行现金流测算和缺口限额应涵盖表内外各项资产负债。银监表示,新办法对同业业务采用较高的现金流出系数,在反映流动性风险方面更为准确,也有助于约束商业银行对同业资金的过度依赖,对于当前中国银行业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能够在银行监管机构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办法》仍把存贷比75%底线纳入,作为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之一。但银监也指出,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模式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存贷比监管也出现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不足,未充分考虑银行各类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期限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难以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另外,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虽然目前中国银行业总体风险可控,但个体风险、局部风险、区域风险增加。要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两高一剩"行业等重点领域的信用风险防控。(BLX)
【政策:保监会制定保险资金不同大类资产配比上限】
中国保监会周三(2月19日)发布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新规,包括根据风险收益特征,将资产划分为五大类,制定不同大类资产的投资总量及集中度监管比例上限,和调整优化监管比例计算基数等措施。保监会网站新闻稿称,新规规定了监管比例、监测比例和内控比例三类比例,并将根据不同比例实行差异化监管。新规规定投资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境外投资的账面余额占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监管比例分别不高于30%、30%、25%、15%,投资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无监管比例限制。同时规定投资单一上述资产的监管比例均不高于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投资单一法人主体余额的监管比例不高于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突破比例的,保监会将责令限期改正。针对流动性状况、融资规模和各类别资产等制定风险预警比例。达到或超出监测比例的,应当规定履行相关报告或披露义务。违反相关规定的,列入保监会重点监管对象。保监会还要求保险公司制定投资内部风险控制比例,经董事会或董事会授权机构审定后向其报告。保监会根据风险收益特征,对资产划分为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等五个大类资产。保监会表示,我会将根据保险资金运用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各大类资产实行分类监管的规律,对保险资产的分类、定义、品种及相关比例等开展年度审议并进行动态审慎调整。此外,新规还将在大类资产分类基础上,制定不同大类资产的投资总量及集中度监管比例上限,同时调整优化监管比例计算基数。通过法定监管比例的约束,防范系统性风险。(RLX)
【形势要点:利率市场化可能最先"殃及"政策性银行】
指日可待的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严峻挑战,而靠商业银行解决资金问题的政策性银行却成了头一个被殃及的池鱼。某政策性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利率中枢不断上移造成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机构的发债成本明显上升,利差大幅收窄,严重影响了财务的可持续性。利率上升对于上述银行的冲击,恐怕要大于中小银行机构。从供给上看,在央行再融资逐年递减的情况下,部分政策性银行资金自给率已超过80%,而在自给资金中,金融债占据相当比重。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飙升,银行负债成本不断增加,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已经很低。某商业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再购入金融债的打算。这意味着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模式受到巨大挑战。从需求上看,我国政府已提出城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同时又进一步强调西部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而这些宏观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而且贷款利率也不能高。据相关部门预计,今后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那么资金还能从哪里来?提高存款以及提高运营效率是很多政策性银行的目标,然而在短期内是难以做到的,而利率市场化已经步步紧逼。而且,由于政策性银行贷款对象多是期限较长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的建设项目,平均期限大约10年左右,相较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风险更高,难以做到盘活存量贷款。由此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政策性银行的问题是由国家政策造成,短期内也只能依靠国家来疏困。有政策性银行负责人表示,希望国家专项基金能更多投向政策性银行。(RLF)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加快中国实际利率市场化】
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正在显现。迄今为止,阿里巴巴旗下"余额宝"吸收了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户逾4900万人。阿里巴巴的对手——香港上市的腾讯控股,以及百度都已经推出类似金融产品,受到市场好评。这为银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虽然,这些"余额宝"们将绝大多数募集得来的资金又投回了银行系统——以"余额宝"为例,90%以上的资金用于购买协议存款,但相比于此前的活期存款,协议存款的价格无疑高了许多。活期利率仅为0.35%,一年定期3%(浮动到顶后3.3%),余额宝5%-6%。互联网金融抬高银行融资成本令国内银行业者感到不满。在亚太贷款市场协会(APLMA)峰会上,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银团贷款主管王晓卓表示,像余额宝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吸收了市场流动性,一定程度上推高银行的融资成本。她呼吁监管者进一步关注这一新威胁,还称中小型银行会比国有银行受到更大的冲击。要指出的是,银行业者的担忧虽非多余,但板子可能打错了对象。表面上看,的确是"余额宝"们推高了存款利率,但它们只是在加快中国实际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而非重新创造了什么东西。在这方面,银行自己其实早就在革自己的命了,锦标赛式的银行理财收益率竞争,便是更早些时候的实际利率市场化的表现。只不过,沾了互联网后,这一过程被更多的人熟知,门槛也更低了。换言之,实际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逆转的趋势,银行业需要积极应对,主动转型,而非想着借助监管者的力量予以干预。这并非通过行政手段就可以管制得了的,而且还会开历史的倒车。(ALX)
【形势要点:人民币汇率急跌有可能是央行在为汇改铺路】
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三(2月19日)开盘半小时内急贬近100点,曾一度让市场陷入迷茫。另据外汇局数据,自2月17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四个交易日走贬,一改此前的升值态势。市场分析人士称,这波行情从在岸/离岸、本外币、基本面/市场价格三方面均出现背离,可能是央行干预所致,旨在打击升值预期。业内人士称,19日盘初,有至少两家中资大行出价报买美元,使得美元价格在盘初就急速上蹿,但其购汇的性质和目的不明。其间触发美元空头止损,主要反映为部分外资行平仓了结。尾盘一度扩大跌幅并触及6.0772元的近两个月低位,显示市场做多人民币情绪有所降温。同时,由于这波贬值没有基本面恶化作为支撑,短期内冲击有限,演变为趋势性拐点的可能性不高。在我们看来,若干预属实,这一举措或许也是央行在为下一步汇改铺路。在2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要继续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完善相关政策;稳步拓展双边货币合作,畅通互换资金动用渠道;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转变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方式;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委员会咨询议事职能,多层次和角度听取各方观点。因此也不能排除央行在外汇市场试盘的可能。不论是哪种情况,人民币汇率急跌都会让市场在短期内趋于冷静,紧密观察央行在中间价和日内市场价引导的信号。(RLX)
【形势要点:内地市场潜力令香港家族银行身价大涨】
进入内地银行业的难度众所周知。银行牌照的限制、股权结构的混乱,都大大增加了并购方的成本。在这种背景下,绕道香港又一次成了很多觊觎内地银行业的企业的捷径。过去几个月,香港四家家族银行中的两家与外国投资者达成了出售交易:1月永亨银行以50亿美元的价格被新加坡华侨银行收购,交易价格相当于该公司账面价值的1.9倍;去年年末越秀以15亿港元(合1.935亿美元)收购创兴银行75%的股份,交易价格是其账面价值的2.4倍。2008年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给出的交易价格更接近账面价值的三倍。香港家族银行的吸引力在于,它们在中国大陆的市场渠道方面具有优势,在银行牌照有限的大陆设有分支机构。越秀集团董事长张招兴称,此前缺乏收购大陆银行方面的机会,同时他也青睐香港银行,因为这些银行拥有在全国范围内拓展业务的能力,而中国内地部分商业银行被规定只能在特定城市或地区开展业务。如今在又一家香港小型家族银行被外国买家收购之后,投资者更加关注香港仅存的两家家族银行。其中,两家银行里较大的东亚银行在中国42个主要城市有128家分支机构,是香港银行中内地网点数量最多的。东亚银行董事长李国宝表示,只有收购报价达到账面价值的三至四倍时,才会考虑出售交易。不过,创立东亚银行的李氏家族只持有7.6%的股权,低于三井住友银行的9.4%,仅为马来西亚大亨郭令灿控制的GUOCO GROUP LTD.所持15.02%股权的约一半,而且郭令灿已多次表示他看好东亚银行。看来,对东亚银行的争夺,将比对此前几家香港家族银行的收购更加复杂和激烈。(RLF)
【形势要点:中国国有大行曲线角逐全球黄金定价权】
中国去年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同时央行的隐性黄金储量也引发了很多人的猜测。在此背景下,参与全球黄金定价权对中国已具有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意义。由于前不久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丑闻爆发监管机构对所有金融行业基准加强了监督,使得参与制定金价基准对西方银行不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作为参加每周两次电话会议确定金价的5家银行之一,德意志银行今年1月表示,将退出金银价的制定,这是该行撤出大宗商品市场举措的一部分。近日有三位银行业消息人士称,南非标准银行已成为德意志银行全球黄金定价席位的潜在买家。不过,由于南非标准银行已准备将其英国市场部门出售给中国工商银行,这实际上使得工行成为购买德意志银行席位的真正候选者。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工行的黄金零售业务拥有数百万名客户,而其提高贵金属业务全球影响力的雄心在业界也是众所周知的。一名伦敦业内人士评论道,工行希望成为黄金做市商,而通过南非标准银行加入定价机制,将使业界更易于接受这一点。况且,工行不用担心西方监管机构,这对其来说将是一个重大而廉价的宣言。(RLF)
【形势要点:中国IPO堰塞湖吸引海外证交所的目光】
在停摆超过一年后,中国A股市场IPO终于在今年1月重启。1月至今,共有48只新股登陆A股市场,其中沪市新股6只,深市新股42只。但即使如此,也没有改变IPO堰塞湖的形势。据证监会的数据,已经通过发审会审核但仍未上市的企业有28家,与此同时,目前仍有695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IPO。中国企业的上市难题吸引了海外证交所的目光,除了一直以来的后花园——香港外,新加坡与澳大利亚争相递来了橄榄枝。今年1月,新交所高层表示,随着新交所和中国证监会方面加强合作,推出"直接上市框架",中国内地注册的公司赴新加坡上市会方便很多。在此框架下,中国企业赴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要求等同于赴香港H股上市;中国证监会对于两者都不设立财务门槛。澳大利亚新成立的股票交易所澳洲亚太证交所(APX)则直接打着"避开中国国内繁复规定"的旗号,到中国招徕生意。据悉,APX下个月将有两家公司上市,APX副主席王人庆预期,明年年底之前将吸引50家企业上市。他表示,在中国,企业希望透过IPO筹资的市场很大,"我们已经在中国与1000家以上企业举办过说明会。"APX首席运营官劳伦斯(DAVID LAWRENCE)表示,中国等待挂牌上市的企业大排长龙。他并表示,在中国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上市,在这里可以更快完成。在澳洲上市还有监管稳定性的好处,可以建立对一家公开上市公司的信心。据了解,深圳生命力生物保健品公司将成为在APX上市的首例,生命力公司董事长陈良超表示,如果这宗首次公开上市成功,前往澳洲挂牌的较大型中国企业将络绎不绝。他表示,生命力是第一个尝试这个机会的公司,许多更大型的公司都在注意,就他所知,有超过100家公司等着在APX上市。(RLX)
【形势要点:银行业眼中的中国互联网金融】
在全球各国,恐怕只有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最火。互联网人士称要用互联网革银行的命,而相当多的银行业人士则对互联网金融不屑一顾。日前,微信群流传着一篇银行业人士与互联网人士的对话,颇能反映其中的分歧。互联网人士问:"最近互联网营销攻势是否让银行很紧张?"银行业人士答:"你们不过把十年前银行干过的违规的事情搬上了网,比如夸大收益不提风险什么的,只不过当初银行无良的销售人员是一个一个的骗,你们现在是一群一群的忽悠。"问:"你不觉得是颠覆吗?"答:"颠覆了谁?又没创造新产品,又没开辟新领域,又没绕开现有银行体系。更多的是在分销渠道方面有所创新,银行也因此更理解了非物理渠道的运用,是好事,能真正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问:"但是银行失去了很多存款啊?不怕吗?"答:"余额宝们把钱从银行账户里转走,通过货币基金绕一圈又以大额存单存回来银行,整个银行体系而言存款没有减少多少,只不过表现为A银行流动到B银行,或者原本属于分支行拉进来的零售存款变成了同业存款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问:"那对银行没什么影响吗?"答:"当然有,逼迫银行传统物理渠道向电子渠道替代加速转型;也有些银行可能会考虑减少自己的渠道,前端销售更依赖你们去做。提供了一些思路。"问:"对客户来说我们就是鲶鱼,客户实惠更多了总是好的影响吧?"答:"你们哪里是鲶鱼,根本就是搅屎棍!好不容易这几年银行不打价格战了,风险管理意识和经营意识在加强,你们这么一搞,银行全面上浮存款利率迎战,投入系统和类似产品,增大营销投入,结果就是单位存款的成本大幅上升,资金成本高了你觉得银行还会给你贷款打折吗?客户跟银行借钱更贵了你觉得是好事?"问:"那你对我们互联网金融怎么看?难道不是革命吗?"答:"你根本算不上互联网金融,顶多互联网营销公司,你网上卖个货基就是搞金融的啦?过几天你在网上卖个药就是互联网医药啦?多谈行业合作,少提颠覆和革命。你们的思路如果停留在想个好点子,找个博眼球的营销方案,先搞起来出问题再说的水平上,革别的行业的命我不知道行不行,金融的肯定不行。"这番对话颇能反映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不过,也有银行业人士认为,对互联网金融不能小视,它完全可能动摇现行的金融体制,冲击物理的银行。在我们看来,如果现行政策不改变,互联网金融完全有做大的机会。至于做多大?是银行做还是互联网公司做?那就是市场问题了。(LHJ)
【学界观点:中国经济下行并不一定导致货币需求下降】
中国社科院刘煜辉研究员日前谈到国内利率和债市问题时表示,在中国,总需求下行并不完全对应货币需求下行,这个连接点就是流通速度。如果货币周转率放慢,货币需求是下不来的。这样会形成所谓"经济下行+利率上行"的阶段。刘煜辉认为,今年在货币端稳住并不太难,央行积极使劲一点就行,但国内资金成本的中枢还是会上升。对于去年以来频繁出现的信用债问题,由政府或机构出面兜底的行为能支持信用债走到多强?刘煜辉认为,现在还看不清楚。这要看央行在多大程度上能容忍错配套息重新上升,会把货币端利率维持在一个什么水平?还要看今年不断到期的信托如何冲击风险偏好,现在兜底的案子多了,人的神经也会变得紧张。如果真如一些人士(包括安邦在内)所呼吁,刚性兑付被打破,出现真实的违约事件,届时也很难判断利率债到底是避风港,还是去杠杆的对象?在刘煜辉看来,中国的银行体系是政府型的,隐藏坏账的动机强烈(道德风险)。如果没有自上而下的债务存量综合解决方案,银行最可能的行为是不断地延展自己的不良资产。从市场的资金需求来看,只要市场上资产已经形成,对资金的渴望便是刚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自己的项目停工,所以融资的利率弹性变差,拉的时间就会更长并持续推高利率。这时候,如果挤压融资端(抑制影子融资),只会驱动银行去寻找新的融资方式,来与之匹配;或是进行资产端的腾挪,即减掉卖得掉的资产,以保住这些没有流动性的资产,这种情况下,流动性好的资产有很大可能会被殃及。(LHJ)
【形势要点:中国央行强化研究力量的做法值得肯定】
最近出现了两个关于央行研究类人事变动的传闻。一个是德意志银行亚太区经济学家马骏可能出任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另一个则是最新传出的陆磊出任央行研究局局长一职。据国内《财新》杂志报道,有权威渠道的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已经提名陆磊出任央行研究局局长一职。由于陆磊目前担任广东金融学院院长一职,这一任命首先需要得到广东省省委的首肯,之后还需要经过中央组织部门的备案等必要程序,预计为时一月左右。公开资料显示,1970年11月出生的陆磊是江苏常州人,1989年以江苏省文科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994-1996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2000年,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学者身份,就学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获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2001-2004年,就学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初,陆磊离开央行,先后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招商银行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及高级研究员、华泰联合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后由机构进入高校,出任广东金融学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2011年8月开始,他被任命为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2012年7月升任院长、副党委书记,官至正厅级,进入广东组织部门的干部体系。作为广东省引入的重要金融人才,陆磊的这一任命获得了广东省委的特批,成为广东本科院校中最年轻的校长。此次陆磊加入央行与马骏的加盟有所不同,陆是体制内的回归,而马骏则是海归加盟。不论如何,这两个人的加入意味着央行至少在研究类的选拔机制再次出现突破。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中最重要之一的货币政策研究和制定者,央行需要全面提升整体的宏观研究能力。虽然中国央行仍是国务院政府部门的一部分,但从中国的实践看,央行的专业性与独立性有其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地方。换言之,央行越专业,在经济、金融政策中发挥的作用越大,相对的独立性也会相应提升,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推动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才能做出更多贡献。(LHJ)
【形势要点: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可能早于预期终结购债】
美联储在1月底的议息会议后宣布缩减购债100亿美元,令目前每月购债规模为650亿美元。周三(2月19日),美联储公布了那次会议的纪要。纪要显示,"多位与会者认为,在经济前景没有明显转变的情况下,美联储应该明确推测支持之后的每次会议上缩减购债100亿美元。"除了一如预期缩减购债外,美联储在1月会议上维持其他政策不变:承诺在一段长时间保持低利率。美联储承诺即便失业率从目前的6.6%降至6.5%以下,之后的一段长时间美联储还将维持近零利率,特别是如果通胀仍低于2%的目标。美联储官员近期表示,他们预期很快将改变这一指引,鉴于失业率降至接近升息的门槛。会议纪要巩固了这一观点,提出了忧虑金融稳定性应该是决定何时收紧政策的更大考虑因素的可能性。纪要称,"多位与会者表示,一旦跨过失业率门槛,金融稳定风险应该在决定联邦基金利率的一系列考虑因素名单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次会议决定获得所有委员一致支持,为2011年6月来首见,这显示出伯南克出任美联储主席时委员的意见有多不一致。要指出的是,这是美联储首次明确给出缩减购债的节奏。此前,在伯南克任上,以及耶伦在国会作证期间,对于按照怎样的节奏缩减购债一直模棱两可,只给出了"今年年底完全退出"的表述。若按照纪要显示的,每月缩减100亿美元的话,可能再过7个月,美联储就会完全终结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早于此前的预期。这也是此次纪要透露出来的最重要的信息。(BLX)
【形势要点:美国退市可能带来新兴市场进一步分化】
回顾2009年美联储进行量化宽松之后,美国的科技股、新兴市场博彩股及科网股均显著上扬,同时香港、印尼、南非、马来西亚、悉尼、伦敦的楼价也大幅飙升。不过,随着美联储缩减买债的规模,资金开始大举流出新兴市场。美银美林警告,美联储的退市可能触发总金额达2万亿美元的套息交易"拆仓潮",新兴市场股市、汇市、楼市势受打击。不过,也有基金经理及策略师认为,中线投资者会逐步区分新兴市场中的"优等生"。实际上,新兴市场不是铁板一块,反而正在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据彭博追踪的20个新兴国家货币指数,阿根廷、俄罗斯及哥伦比亚货币是今年表现最差的新兴市场货币,分别下跌16%、6.8%及4.4%;亚洲区的韩元及新台币,年初至今下跌1.4%及1.1%。市场人士认为,目前资金主要流向美国、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但随着亚洲股市市盈率回落至11倍至12倍,较美股的14倍至15倍要便宜,而且欧美经济复苏会带动亚洲区内企业的盈利,投资者开始构想需否将部分资产重新配置,相信有一部分资金会慢慢回流亚洲,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东北亚市场,因此,中国、韩国及日本股市值得增持。(BHJ)
【形势要点:投行预期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将超过美国紧缩】
在今年影响全球经济的负面因素中,美国退出QE3一直被认为是头号因素。不过,西方投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市场担心的重心正在发生变化,比起两个月前,全球基金经理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加剧。美银美林对222位基金经理进行的调查显示,全球投资者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大幅放缓,而这种担忧已经超过了美联储缩减债券购买规模所引发的问题,成为市场人士眼中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有4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和随之而来的大宗商品价格崩溃将是最大的风险。而今年1月份和去年12月份持这种看法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37%和26%。而在过去,基金经理们最大的担忧是围绕美国债务上限的政治僵局,以及美联储在随后缩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的行动。这些基金经理管理的资产总额为5910亿美元。不过,对中国经济担忧加剧并不意味着这些基金经理感到悲观。实际上,许多投资者依然相信中国很可能不会受到任何市场震荡的影响,中国也依旧有政策杠杆可用。施罗德投资负责亚洲固定收益业务的投资策略师范德沙夫特称,鉴于中国经济严重依赖投资支出和信贷,投资者担心该国经济硬着陆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表示,中国经济硬着陆完全不是施罗德投资预料中的基本情境。景顺(INVESCO)负责日本以外亚洲业务的首席投资长陈柏巨(PAUL CHAN)是对中国股票持增持看法的经理之一。他指出,两年来,一些市场人士一直预计中国经济将发生硬着陆,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预测都没有应验。他认为,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不仅拥有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其政府债务与GDP的比也是最低的,因此中国经济在2014年发生硬着陆的可能性非常低。值得注意的是,美银美林的调查还发现,整体而言,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已有所减弱,预计未来一年全球经济将走强的投资者比例为56%,而上月的比例为75%。(LHJ)
【形势要点:优衣库深耕中国市场将令国内快时尚品牌承压】
优衣库(UNIQLO)母公司迅销集团(FAST RETAILING)已拍板于下月5日,以香港预托证券(HDR)介绍形式在港交所作第二上市,但不涉及融资。迅销全球高级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罔崎建预期,优衣库海外业务净销售收入可将按年增长逾30%。罔崎建表示,日本仍然是优衣库的最大市场,而日本以外的国际市场中,则以大中华区规模最大。他指出,毋庸置疑,优衣库除持续发展日本市场外,未来也会着力拓展大中华市场,当中,中国更将是拓展的重中之重。罔崎建估计,按每年于大中华区增设80至100家新店的计划,预期截至今年8月底,迅销旗下的优衣库国际业务(即日本以外的市场)净销售收入将可按年增长逾30%,而整个集团的经营收入也可按年增长17.4%。迅销集团全球高级执行副总裁潘宁表示,现时于中国内地661个城市中,迅销旗下品牌店铺已先后于其中50个城市开店,暂时核心地点仍为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按照集团未来每年增设分点的计划,将于更多城市,包括三、四线城市开店。令我们关注的是,优衣库母公司在香港上市但不融资,可以说主要是为了深耕中国市场做的品牌宣传。若按照该公司官员的说法,每年于大中华区增设80至100家新店,并且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将令国内快时尚品牌,比如美特斯邦威、凡客、诺奇等承受更大压力。原本这些厂商就存在严重的库存问题,当巨头玩家下沉,竞争会更加激烈。(RLX)
【形势要点:WHATSAPP的极简主义价值190亿美元】
硅谷周三(2月19日)爆出了一笔大生意,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宣布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WHATSAPP是一款利用网络传送短信的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程序,有点类似早期的微信。WHATSAPP能够在多个智能手机平台上使用,除了传送文字外,也可传送图片、录音、视频、用户的位置及联络人信息。目前,WHATSAPP拥有超过4.5亿月活跃用户,超过3.2亿的日活跃用户。FACEBOOK将支付给WHATSAPP 40亿美元现金,120亿美元股票。此外,FACEBOOK还将支付给WHATSAPP几位创始人共30亿美元受限制股份。WHATSAPP的CEO,也是WHATSAPP创始人之一JAN KOUM将加入FACEBOOK董事会。据了解,WHATSAPP在美国市场的用户数量是微信(WECHAT)的9倍,在英国市场是微信的49倍,在香港接近微信的2倍。这桩收购让资本市场瞩目还有一个原因:据称这个公司只有55人的团队,竟然卖了190亿美元!为什么WHATSAPP这么值钱?据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了解,在功能上,WHATSAPP非常简洁,就是帮用户收发信息。相比于亚洲竞争对手微信、LINE、KAKAOTALK里的卡通聊天表情、游戏、社交圈分享等功能,WHATSAPP一概没有。原因在于,WHATSAPP认为,广告不仅是美学上的破坏,更会侮辱使用者的智商和打断思路。他们还认为,当网络公司开始依赖广告销售赚取盈利时,他们最好的工程师就会把重心从"开发最好的用户经验"转为"创造最好的广告收入",有违WHATSAPP一直以来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即使其他通讯软件纷纷崛起,加入各种形形色色的功能(比如微信的支付),WHATSAPP仍然"以不变应万变",坚守纯信息软件的定位。正是因为它的单纯,其改进和融合的空间才比较大。在我们看来,这个收购还有一个价值就是,给了腾讯分拆上市套现的机会。按照现在微信的势头,再按WHATSPP的估值,腾讯微信如果上市的话大概价值200亿美元。(ALX)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