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吴红毓然)7月17日,缄默多日的青岛港(06198.HK)就"德正系"骗贷案一事对财新记者回应,称"调查显示,仓单是德正系个人私刻集团公章后伪造的证明。"
一位青岛港知情人士指出,目前初步的调查结果是,德正资源个人私刻了大港公司公章,伪造假仓单,在多家银行进行重复质押,这些仓储证明不具备法律效力。
青岛港并未透露嫌疑人的身份,仅告知为"德正系个人"。他指出,嫌疑人不仅私刻伪造了青岛港的公章和仓单,同时也盗用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外运)等多家企业的公章进行作案。
抢签"正本"仓单
自"德正系"实际控制人陈基鸿被抓之后,债权银行纷纷向法院提起诉讼,以查封冻结德诚矿业等公司财产或股份,以做资产保全。7月10日,南非标准银行称,该行通过旗下伦敦子公司启动了司法程序,对可能失踪的青岛港铝库存做资产保全,涉资1.7亿美元。
由于假仓单不具备法律效力,现在债权行又回到了原点。一位大行青岛分行人士指出,从6月开始,银行就抢着与青岛港签订唯一"正本"仓单。
作为青岛的"优质"民企,德诚矿业获得了18家中资行及6家外资行的授信,以担保或贸易融资形式居多。据某大行的征信记录,在陈基鸿出事之前,德诚矿业没有一笔不良贷款。
"只能说陈基鸿本事大。既骗过了外资行,又骗过了内资行,大家不会陪着他一起骗贷。"一位外资行人士对财新记者说,如果不是陈基鸿被抓,这种骗贷游戏还会继续,"他个人进去了,业务断了,风险才暴露了"。
目前中行、民生银行已牵头成立债权委员会,专门处理此事。"对于德诚矿业,想抢资产的多,可挽救的办法少。"一位中行人士表示。
财新记者获悉,目前工商银行作为"德正系"某笔信用证的开证行,以信用证欺诈例外的司法原则,已向法院申请止付令,不予以兑付荷兰ABN Amro银行信用证项下款项,以减少损失。
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涉案氧化铝约30万吨、铝锭7-8万吨,铜2万吨。青岛港对财新记者回应称,涉及调查的金属产品占青岛港每年吞吐量总额比例"极微",也没有影响其他客户的金属矿石产品。
追责青岛港
银行人士强调,"德正系"风险敞口最后有多少会变成不良贷款,要看资产质量的问题有多严重,要看当地政府处置力度,以及是否追究青岛港作为第三方的监管责任。
多位银行人士认为,青岛港作为仓储企业及第三方监理公司,对此事负有连带责任,"至少在内部环节上有疏漏"。"如果确认青岛港有监理责任,它也要赔偿一部分损失。"一位建行人士说。
监管层人士指出,银行自身也需反思过度依赖仓库的监管,"外资行就无比相信,青岛港这么大一个港口,怎么可能有假仓单的问题?""银行觉得,有了港务部分的监管,还需要关心仓单真实性吗?但这忽略了监管方有被收买、玩忽职守等可能性。"
一位青岛当地监管机构人士指出,以前由青岛港集团直管仓单的签字权,后来下放给旗下物流公司,管理上确实混乱。在目前中国的动产质押登记制度下,因仓单没有统一格式,也无法通过青岛港留存的仓单副本,来确认债权情况。
前述外资行人士指出,自"德正系"骗贷案爆发之后,银行要求贸易商自己去租仓库,承担监理责任,不是像以往委托给第三方仓库公司。
这是继6月6日之后,青岛港再度对外回应。6月6日,青岛港发布公告表示,5月31日,青岛港大港分公司收到相关公安机关的函件,称其正在调查一宗指称欺诈案件,涉及一名货主以第三方货运代理的名义,储存于大港分公司的若干铝及铜产品。公安机关要求大港分公司协助调查,特别是协助盘点涉及的金属产品。6月3日,大港分公司接获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按货主的申请,查封涉及调查的金属产品。
镜像链接: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