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表示,这次事故损失惨重,暴露出的突出问题之一,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
截至昨天,爆炸事故的遇难人数已上升为55人,失踪9人,受伤166人。回溯事故本身,一个关键节点在于,原油从输油管道泄漏后,流入下水管道中,扩散至下水道的上游和下游,继而在人烟稠密的居民区发生爆炸。
下水道与输油管道的实际间距有多少?泄漏的原油为什么能流入下水管道?流入后,为什么能逆流扩散至下水道的上游?这些问题,暂时没有官方回应。
老城区排水之困
家住在盐滩村小区的高磊没想到,小区下水道竟会变成炸弹。这条沿街埋设的下水道于2011年改建,隶属斋堂岛街道路改造工程。
事发时,小区的下水道爆裂,约30厘米厚,有5层钢筋的水泥板迅速崩裂,钢筋被冲击力扯断,大块的水泥板甚至飞上6楼楼顶。高磊家所在的盐滩村,仅户籍登记人员就有5人死亡。
离盐滩村不远处,就是位列中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的黄岛油库。高磊记得,输油管道1986年就有了。时年10岁的高磊和伙伴们常钻到路边的铁制"管子"中玩耍。这些"管子"组成的输油管道,用来连接黄岛码头和胜利油田,被称为东黄复线。彼时,管道穿越的地区是一片盐碱地,荒无人烟。
公开资料显示,东黄复线是中国第一条自动化输油管道。在密闭输送、自动化管理方面,均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曾获中国管道设计的最高奖———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
27年后,当时的盐碱地已建成公路、居民区和工厂。11月22日,东黄复线原油泄漏,流入下水道,继而发生爆炸,导致55人死亡,9人失踪。
黄岛老城区地势高低起伏不平。下大雨时,雨污水排流不及时,地势低洼处往往积水一片,其中,盐滩村位于低洼处,问题尤甚。在高磊的印象里,如果遇上连下三天的暴雨,家里的积水就要超过半米深。
2011年,为解决黄岛老城区排水不畅问题,斋堂岛街道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除路面外,还将位于街道下方的老城区排水总渠道拓宽、并将弯曲处取直,其位列黄岛开发区10项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中。
施工改造至少涉及七类地下管道
当地市政部门流出的一张城区排水示意图显示,城区的排水系统呈"人"字形分布。城区内有两条下水支渠,一支沿舟山岛路、唐岛路等路段埋设,一支沿斋堂岛路埋设,在斋堂岛路刘公岛路路口,两条下水管道会合,汇总到斋堂岛街一条宽约7米的下水总渠道中。
这条下水总渠道分别于刘公岛路、秦皇岛路交叉,然后穿过丽东化工厂,自南向北流入海中。
事后证实,发生下水道爆炸的路段,几乎和两条下水支渠以及下水总渠道完全吻合。其中,距离爆燃点最近的斋堂岛路北路段下面是总渠,受损情况最为严重,路面完全崩裂。而较远的舟山岛路、唐岛路离爆燃点还有一公里左右,受损相对较轻。路面虽然拱起,但并未崩裂。
2012年,改造后的下水道启用,因解决了积水问题,曾广受当地居民肯定。谁都没有想到,危险就潜伏在这个被改造的下水道中。
刘公岛路下面是建于1974年的东黄老线输油管道,秦皇岛路下面是1986年的东黄复线。两线均从山东东营到黄岛油库,全程长度均在250公里左右。在黄岛开发区城区范围内,两线均为东西走向。
事实上,在这两个交叉口,相交的管道不仅是排水管道和输油管道。城建部门坦陈,这次施工改造至少涉及七类地下管道,包括输油、电力、热力、给水、排水、燃气、通信管道。
11月23日,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郭继山承认,黄岛地区的输油管线铺设与市政管线铺设存在一定冲突。"黄岛管线情况非常复杂,至少铺设了11条各类管线。"
城建部门称,在下水道与东黄老线的交叉口(斋堂岛路与刘公岛路路口),因为地形原因,下水道深5米左右。据记者现场观察,东黄老线深约2米,据此推断,两者间距应在3米左右。记者事后发现,这个交叉口的受损较轻,而路口往南或往北,受损均非常严重。
下水道与东黄复线交叉口就是管道泄漏地点附近,也是第一爆燃点发生地。综合事发现场图片和施工人员描述,在两管道交叉处,输油管道位于上方,其下方是泥土,泥土下方则是水泥板及下水道的承重梁,再下面就是下水道。市政部门拒绝透露斋堂岛路下水道与输油管道的实际间距。
泄漏原油为何逆流而上?
当地政府曾称冒溢出来的原油污染路面,然后进入下水道。目前尚无法确定,泄漏出的原油,是往上溢到街面然后下渗至下水管道,还是直接从管道破裂处下渗。
"下水道上面是水泥板,不是密闭的管子,肯定不可能完全防止原油漏进去。"一位中石化的检修人员在事故现场对记者表示。
此前,爆炸地点的幸存者、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潍坊输油处副处长邢玉庆对新华社称,"漏油的位置有一个约两个巴掌大小的洞。"
一名中石化巡线员对记者称,漏油事故并不罕见,一般的管道漏洞多由偷油、阀门不紧等原因引起,只会出现小洞,可以电焊解决。"两个巴掌大小的洞"则很罕见,属于"比较大的问题"。
城建部门的一张建设图纸显示,下水道略有坡度,自南向北,海拔逐渐降低,一直朝北流入胶州湾。事发后,原油沿下水道顺流流入海中,造成海面溢油。漏油两小时后,中石化多名工作人员和当地政府已开始处置海面的油污。
综合现场工作人员的描述,当时,中石化和政府的处理重点是漏油原地修理管道、下水道下游入海口的海上清污。下水道上游则成为被忽视的盲区。问题随之而来:原油为什么会在泄漏后,逆流向上,流入人烟密集的上游,继而爆炸?
官方暂未回答这一问题。村民认为,胶州湾的潮汐,或许也是影响因素。事发当天,凌晨3点至8点位涨潮期,8点至10点25分属退潮期。3点钟漏油后,正值海边涨潮,海水倒灌。所以,泄漏的原油不但流向下游,还逆流漂上人口密集的下水道上游。不过,这一说法未得到官方证实。此外,事发当天,风向为北风。
石油业内人士称,如果原油在开放空间大范围泄漏,最多引起火灾。但流入下水管道这样的封闭空间后,因可燃气体不断累积,则会形成爆炸隐患。原油散发出的可燃性气体混合下水道产生的沼气,在密闭空间里,遇到火星,可能会酿成爆炸。
多名村民证实,2011年改造过后的斋堂岛街南段下水道支渠,密封性较好,水泥制的透气孔和井盖并不多。
城市发展中管道陆续被占压
下水道相对封闭,在累积易燃易爆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石油泄漏进入市政管线产生爆炸的案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1992年4月22日,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的地下输油管线与城市输水管线产生接触,造成腐蚀,产生原油泄漏,水利部门检修过程中,井盖碰撞产生的火花引发了下水道中滞留的可燃气体爆炸,超过8公里的街道和两侧的楼房被毁。这次事故造成206人死亡,1470人受伤。
2012年12月31日,湖南省永顺县因为汽油流入下水管道,发生爆炸事故。该县某加油站工作人员,从油罐转油过程中违规操作,汽油溢出后,经加油站排水沟流入城区下水道燃烧并引发轻微爆炸,造成2人死亡。
据山东潍坊市环保局网站信息,与黄岛类似,在其他城市中,原本管线所处的城市郊区,随着时间推移,许多地带已变为繁华城区,并且"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有的楼房离管线距离不足5米。"
"黄岛区挤占现象较轻,高密等地比较严重。"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对媒体称。
后建与先建,合作与安全
输油管道具有危险性,但距离长,多穿越多个城市,不可能不与其他管道交叉。为防止管道交叉导致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规定,管道建设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的相遇时,"后开工或者后批准的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先开工、已建成或者先批准的建设工程的安全防护要求。"
此外,《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对管道的间距做出强制性规定,如果埋地输油管道和其他用途的管道同沟铺设,最近距离"不小于0 .5米"。
因城区建设较晚,输油管道是当地最早开工铺设的管道工程。实际上,2011年,当地在进行下水道改造时,已考虑到输油管道的风险。青岛开发区城市建设局曾在网络问政平台回应网友提问时说:"斋堂岛街与刘公岛交接处,地下有一道石油管线和自来水管线,不允许爆破作业,即使用破碎锤开挖也不得产生较大震动影响石油管线的安全。"
但中石化一内部工作人员称,政府和企业的联动机制并未达到顺畅合作状态。在黄岛老城区,市政部门在设计、施工时,虽然并有所避让,但双方协商较少。
"后建的肯定要考虑先建的。"上述人士称。
但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表达了不同意见,他对南都记者表示:"如果一个地方由于城市发展需要,进行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与之前的输油管线有冲突,那么该输油管线就需按照规定的安全间距重新建设。"
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油气管道不到3万公里,而2012年这个数字被改写为9.3万公里。油气管道长度在狂飙式发展,但在其背后,在有限的资源空间里,怎样能做到管道安全,更值得关注。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