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眼
民進黨籍台南市長賴清德本月初在上海復旦大學與學生座談時,主張台灣的前途由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共同決定,其言論引起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的反駁。她說:「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
在中國,「全國十三億人民」是最廉價地被利用的詞彙之一,甚麼時候有需要了,官方就祭出甚麼「十三億人民不答應」之類的說話。沒有需要了,就棄之如蔽履,遇上徵地糾紛或反污染項目等群體事件時,甚至關起門來,出動武警,祭出甚麼催淚瓦斯、警棍等如打狗般打老百姓。
有些領導人,在國際場合侃侃而談,說甚麼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實際上行不行這條路,這條路又是不是像他們口中說的那樣行得成功,他們並沒有得到人民的授權,人民幾十年來都沒有機會或不敢表態,全部是他們擅作的主張。
當代的人民,即使他們六十多年前的祖上,或爺爺奶奶,或公公姥姥選擇了支持一個政黨,時移勢易,而今都六、七十年了,大多已逝老人上世紀初的選擇能代表子孫們今天的意向和心聲?這真是天荒夜談。活在當代的這些子孫們,有投票選擇過這樣或那樣的道路麼?人家民主國家,平均幾年就作一次選舉,誰做得不好,就用選票將他選下來,換個人做做看,這樣天就一定會塌下來?
從這個意義上看,近十幾二十年來受到民主洗禮的台灣人的心態不但不同,詞鋒甚至顯得有點犀利。可不是麼?境外媒體就引台灣深綠的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對范麗青反唇相稽:「中國的前途有讓十三億中國人民決定嗎?中國共產黨敢讓中國十三億人民決定領導人嗎?」
要是范麗青當場面對黃昆輝的質詢,在沒有預設答案照本宣科的情況下,只怕會花容失色,陷入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正如「愛國」一詞,由於被官家刻意地偷換了概念,令致黨國不分,混淆視聽,出現了詞意漸漸由褒義轉變成貶義的尷尬局面。
「一個不是人民選舉出來的政府,有甚麼臉面代表這個國家?愛這樣的國家,就是對祖國的背叛。」這是誰說的呢?這是中共建政前《解放日報》在1944年6月13日刊登的毛澤東的話,原話摘自《毛澤東答中外記者團》,回應當時國民黨關於「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愛國御敵」的號召時說出的。毛澤東當時還指出:「現在談愛國?那是愛誰的國?蔣介石的國吧。。。少數人的國,由他們少數人去愛吧。」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