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星期五

墙外楼: 西部矿业旧事新案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西部矿业旧事新案
Jun 20th 2014, 01:52, by 墙外仙

潮汕商人陈基鸿突然入股西部矿业,两年即获得200%收益,但却在公司上市前夕突然收手退出,放弃唾手可得的更巨额财富。

接手者是一家成立仅半个月的神秘公司安瑞盛。西部矿业如期上市后,安瑞盛在解禁期结束后便减持手中股份,套现数十亿。

南方周末记者 陈中小路 罗琼

南方周末实习生 汪乐萍 王祎 王乐 李一帆

在2014年6月之前,陈基鸿这个名字罕为公众所知。

2010年,陈基鸿曾以"33.5"亿元的财富规模排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32位,这是他唯一一次上榜。在这份名流云集的榜单上,这并不算引人注目。除此外,他的名字偶尔也会作为招商引资客人,列在一些中西部地方政府官员出席活动的官方通稿上。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时,他使用的头衔是"德正资源控股董事局主席"。

这是陈基鸿多年刻意低调的结果。

不过,2014年6月初,英国媒体爆出一起发生在中国青岛港的有色金属贸易融资"骗贷"案件,让作为事件主角的陈基鸿,一下处在了全球财经媒体的聚光灯下——这起案件牵涉多家知名外资银行,并诱发全球有色金属交易价格下挫。

德正资源总部位于青岛,主要从事铝土矿开发,氧化铝、电解铝的投资开发,铅、锌、铜、煤及电力等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建设经营,以及相关产品的国内外贸易,投资项目则主要位于多个中西部省份——这个行业离公众视野比较远,也是陈基鸿得以维系低调的原因。

6月中旬,多位青岛有色金属贸易和银行业界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陈基鸿已"失联"一个月以上,而他们从德正资源内部得到的消息是,陈基鸿最初是因牵涉原中共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案"被带走"。

2014年4月下旬,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告称,毛小兵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陈基鸿旗下公司,曾是毛小兵执掌下的青海国企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矿业)第二大股东,相关交易细节疑点重重——这也是两人最显著的交集。

南方周末记者获悉,至迟到5月末,对陈基鸿的调查已蔓延至其旗下公司的贸易融资业务。有青岛当地有色金属贸易界人士称,陈基鸿涉毛小兵案后,公司瘫痪,才使他的贸易融资上重复抵押等"骗贷"行为浮出水面,引来公安机关介入。

蹊跷进出西部矿业

陈基鸿生于潮汕,出身贫苦,早年做过货运,后来开始有色金属贸易,也做些房地产开发。21世纪初开始,陈和他的兄弟开始主要活跃在武汉、青岛等地。

陈迄今最让人迷惑的一桩投资出现在2004年初。这也正是陈基鸿此次涉案的导火索——近1.35亿元入股西部矿业。

西部矿业原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后划归青海省政府,并于2000年改制成股份制企业。

2004年初,西部矿业通过定向增发,从外部引入维维集团、上海联创等九家股东。陈基鸿任董事长,他的哥哥陈基隆和冯敏两位自然人为股东的湖北鸿骏参与了这次交易,并一跃成为西部矿业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14%。

这轮入股的交易价格是3元/股——至少两位股东方人士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比行业前景,这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主导这桩交易的是时任西部矿业董事长毛小兵,他1985年大学毕业后即进入西部矿业前身锡铁山矿务局工作,后一步步提升至最高位。

西部矿业这轮私募引入的公司,后来引发巨大争议。但尽管广被质疑,西部矿业却从未解释过这些来路各异的股东如何入局。南方周末记者获知的一个案例是这样的:

获得7%股权的股东方NewMargin Mining的交易参与人、原上海工业对外贸易公司有色部经理张安平透露,他是通过自己在有色金属领域的"师傅"获得的投资机会。而这位"师傅"是上海联创的高级顾问,当时上海联创拿到了10%的股权"额度",正在市场上寻找出资人。上海联创后来购入了剩下3%的股权,并可以从NewMargin Mining的收益中分享可能高至收益40%的管理报酬。

至于在同行眼里此时还算不上业界翘楚的陈基鸿兄弟,是如何进入这桩千里之外的交易,并一举获得这么高的持股额,外界并不确知。

一个迄今不为外界察觉的情况是,此轮入股获得10%股权的第三大股东东风实业,与湖北鸿骏有微妙关联。

东风实业的控制人黄炳文,也是潮汕富豪。黄当时已是汕头颇有知名度的民营企业主,主业是经营一家由集体企业改制而成的印刷企业,主要为国内一些烟草企业印制烟标,后于2012年上市。

正是在联手入股的同一年,2004年,黄炳文旗下公司汕头东风物资,与陈基隆等人以共7000万元注册资本在青岛组建德正资源。东风物资持股35%,陈基隆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不过经过几次股权调整,一年多后黄炳文和他的公司退出了德正资源。

更蹊跷的是,两年后,他们放弃唾手可得的巨大财富,几乎同时抽身。

2006年7月,在离西部矿业A股上市只有一年的时候,眼看着财富之梦近在咫尺,湖北鸿骏与东风实业这两家公司却前后脚退出了西部矿业。在这之前,一份2005年湖北鸿骏提交给工商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里,并没有计入这项股权投资。

接盘东风实业的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集团,这也是高盛首个A股上市公司PE股权投资案例;而接盘湖北鸿骏的是一家名为"安瑞盛"的神秘北京公司。

根据西部矿业公告,湖北鸿骏的转让价格是约9元/股,而东风实业的转让价格是原价3元/股。这一度在市场上引起广泛质疑,东风实业也被看做是高盛的代持公司,但相关方面并未就此给予解释。

同为股东方人士的张安平也对这两起交易感到疑惑,"西部矿业先走了香港上市流程,后来因为政府方面希望A股上市,又撤回重新走A股上市流程,所以上述交易进行时,公司上市已是非常确凿的事情,为什么会选择放弃近在眼前的巨大利益?"

"空壳"安瑞盛

新股东入驻后的2007年春天,西部矿业上市前夕,公司又操作了一轮比值很高的资本公积金、法定公积金转增股本和未分配利润送红股,进一步稀释了投资者的持股成本。

北京安瑞盛和高盛都在西部矿业过了禁售期后迅速减持股票套现退出,2009年两家都退出了前十大股东名单。根据西部矿业股票均价估算,高盛套现十亿元左右,持股数量更大的"安瑞盛"则更甚。

瑞银证券资本市场部董事程前在一篇论文中称,估算安瑞盛获利超过17亿元,高盛获利至少近9亿元。

而这种疯狂"获利出逃"的行为带来了股价下跌,直接受损的是购买了西部矿业股票的中小投资者。

两个接盘者身份各异,高盛是无人不知的金融巨鳄,安瑞盛迄今身世神秘。2006年,成立仅半个月的安瑞盛,就从湖北鸿骏手上购入这14%的股权。

安瑞盛注册资本2900万元,股东由三人组成,邹澄持股40%,杨伟峰和周峻帼分别持股30%。邹澄是这个公司法定代表人。

《华夏时报》曾披露过一份邹澄的简历信息: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曾就读于北京电子工业学校、北京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先后在北京市牛奶公司(三元食品前身)和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心工作。

南方周末记者前往简历中显示的邹澄地址——"西城区羊肉胡同53号"——查看,这是位于北京中心区域的一处破旧居民区,附近有私宅,也有一批国家机关单位房,因为条件简陋,原来住户大多已经搬离,现主要是些外来租户居住在此。邹澄早已难寻下落。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后来安瑞盛已由北京迁入宁波,股东已变更为邹澄、杨伟峰和董捷。曾有媒体去探访其宁波注册地址,一样不见踪影。

根据当年多家媒体查阅工商资料后披露的信息,不论是资金往来还是人员构成上,安瑞盛与中国资本市场知名的三个"玩家"——中国新纪元、中国希格玛、中关村科学城——存在多处交叉。

通过梳理散见于多家上市公司公告里的股权和人事变迁可知,这三家公司和上海联创一样,都有中国科学院这层共同的历史渊源。他们比安瑞盛入局早一年即2005年入股了西部矿业的大股东西矿集团(当时西矿集团持有西部矿业34%的股份),三家出资总计近16亿元,获得西矿集团66%的股权,其中中国希格玛是通过中信信托持股。

在西部矿业之后,安瑞盛、中国新纪元和中国希格玛等,又在2007年"扎堆"直接或间接地出现在重庆国信控股的重组里,这家公司控股或参股了重庆国投、重庆信托、三峡银行、西南证券等多家本地金融机构,被《证券市场周刊》称为拥有重庆"半壁金融国资"控制权。

财新网4月下旬报道称,曾经参与这场交易,并在中国新纪元和中关村科学城均担任要职,并借此出任过原西部矿业集团副董事长的江彪,已先于毛小兵"被带走"。

青海踪迹

尽管并不清楚陈基鸿与毛小兵是怎样相识的,但此后他们多有合作。那段短暂的西部矿业入股,并不是他们唯一的交集。

2005年7月,青海省政府网站一则关于"青洽会"的新闻通稿透露,西部矿业与香港中骏资源有限公司签订年产15万吨铝板带箔材项目,签约金额10.5亿元。签约项目介绍书称这是西部矿业旗下公司百河铝业的招商项目。

这个香港中骏资源,2003年在香港成立,最初是由张婉芬和林惠华两个自然人持股并担任董事。此两人身份不详,登记地址均是香港半山豪宅。很快,张婉芬退出,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B.C.International Limited取而代之。至2005年,陈基鸿等出任董事,并转由其控制下的新加坡中骏资源持有香港中骏资源全部股权。

此后,和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的中骏资源一样,这也是陈基鸿操作贸易融资的海外平台公司,多年来频频从多家外资银行获取融资。

这家中骏投资与西部矿业是否还有其他业务或资金往来,暂不知晓。但西部矿业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透露了些许后续玄机:

德正资源和一家名叫"上海迈柯拓"的贸易公司,本来已和西部矿业签约,各收购百河铝业29%的股权(但公告没有提及的是,上海迈柯拓其实也是陈基鸿旗下公司。这意味着,这桩交易完成后陈基鸿将控股百河铝业)。后来由于"氧化铝和电解铝"市场变化,双方在2007年初讨论决定收回这个交易,股份由西部矿业原价购回。彼时,这个行业正处在连续几年价格暴涨导致产能过盛、价格走低的转折上,如果收购继续进行,陈基鸿方面将面临损失。

陈基鸿在青海另外一个引人侧目的投资,是入股青海银行。

青海银行是在2008年由西宁市商业银行更名而来,是青海省唯一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银监会批复文件和银行年报,2009年德正资源通过股份转让,从一家深圳同行处获得青海银行3000万股股份,占这家银行全部股份的5.98%。2010年又增持了2900万股,占比8.79%,后随着新的增资扩股引入,2013年德正资源占股比例已降至3.17%。

西矿集团在2005年就已成为青海银行股东,至2013年持股超过10%。陈基鸿入股青海银行时,毛小兵已离开西部矿业,出任西宁市市委书记。

此外,陈基鸿兄弟还在青海控股和参股了化隆先奇铝业和佳合铝业两个民营铝厂。

青海之外,过去十来年里,德正资源的投资足迹遍及湖北、宁夏、内蒙古、山西、云南和吉林等省市,以及邻国柬埔寨,主要集中在陈基鸿所多年浸淫的有色金属及相关领域,也时常是他所熟悉的入股或合资当地国企的套路,并在青岛、天津参与投资了几个地产开发项目。

不过,所有这些生意,都不如西部矿业这单投资来得奇异——持股西部矿业让他两年实现200%利润,却眼看着更巨额利益即将到来时拱手相让。

潮汕陈氏兄弟发家史

南方周末记者 陈中小路 罗琼

南方周末实习生 汪乐萍 王祎 王乐 李一帆

"企业家三兄弟"

这些年与陈基鸿打过交道的各界人士,都知道他是"潮汕商人"——这是与晋商、徽商并列的中国传统三大商帮,出过多位"首富"。在中国,这个标签通常意味着一个人具有灵活的经营能力,并且拥有一个封闭而紧密的圈子。

但人们对陈基鸿的过往经历,却知之不多。

现年49岁的陈基鸿,在广东汕头南部郊外红光村长大,这里现在隶属于汕头市濠江区礐石街道。

一位在村委会工作的乡亲回忆,过去陈家生活贫苦,家里五个孩子嗷嗷待哺,孩子们长大一点,就出去打工维生了。陈家共有三个男孩,陈基鸿是最小的,上头还有哥哥陈基华和陈基隆。他们的父亲去世得早,家里主要由母亲操持。

"哥哥出去了,再把弟弟们带出去,这是当地农村的风气。"按照流传回乡里的说法,哥哥陈基隆先发达起来,但后来年龄最小的陈基鸿势头更好。

有趣的是,南方周末记者查阅过的二三十家陈基鸿相关公司工商注册资料里,55岁的陈基隆的名字多次作为董事、股东等身份出现,但从未见到过陈基华的名字。

从这些公司股权关系变迁来看,早期他们旗下公司里,陈基隆更多作为法定代表人、股东等身份出现,近几年陈基鸿的名字出现频率更高。

这两位哥哥在陈基鸿公司里的实际角色,暂时无从得知。弟弟涉案后,陈基隆接受过一次英国《金融时报》的采访,声称自己对公司事务一无所知。

多位乡亲,都并不了解陈家三兄弟在外从事的复杂行当,他们只是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说"在外面做生意发达了,成了企业家"。

事实上,在从事有色金属贸易之前,陈基鸿做过一段时间的汽车周边行业。

一份西部矿业2006年的短期融资券募资说明书上,提供了迄今唯一公开可查阅到的陈基鸿简历,当时他作为第二大股东,出任西部矿业董事。

按照这份简历,他19-25岁时,也就是1980年代后期,在汕头担任过一家名为"鸿运达"的运输公司总经理。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陈基鸿确实在老家汕头濠江区注册成立了这家"鸿运达"公司,并主营"汽车货运、客运、货物中转,汽车维修"业务,但注册时间是1992年。四年后,他注销了这个公司。

在那之后,陈基鸿进入后来让自己走上发家致富路的有色金属贸易领域——上述简历显示,1990年后他在汕头担任一家名为"鸿信金属贸易"的公司的总经理,那时他35岁。

而工商注册信息中,这家公司成立时间是1999年。同期,陈基鸿还在汕头成立了一家"鸿信投资"公司,主营房地产等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与成立"鸿运达"时区区75万元的注册资本相比,1990年代末的这两家公司注册资金已达上千万元,实力大增。但当年这些公司实际业务如何,详情已难细考。

南方周末记者所能确认的是,至迟到20世纪初,陈基鸿兄弟已带着几位同乡下属离开汕头,业务足迹转移到武汉和青岛等地,上面这两家公司也在2001年后被吊销了执照。

尽管长年在外,但他们并没有中断和家乡的联系,他们的母亲至今还时常住在村里。2009年,三兄弟捐款五百多万元,为村里修建了菜场、医疗站、进村道和学校操场,这也是中国最传统的致富者回馈乡里的方式,在宗族观念极重的潮汕商人中尤为普遍。

村委会工作人员说,当时陈家特意嘱咐这事不要宣传,要低调。不过,区政府方面还是撰写了一份简短的新闻通稿,发布在地方媒体上,感谢了"企业家三兄弟"的慷慨。

2012年,陈基鸿将自己旗下一家与国企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合资的有色金属贸易公司,落户到了家乡汕头。

不过,次年这家公司因为"业务需要"搬去了广州。这家名为"广东德润"的公司招聘公告显示,成立两年来公司销售收入200多亿元,利润超过2.6亿元,德正资源持有公司49%的股权。

一个相关细节是,经广东发改委核准公示,广东德润2012年收购了一家名为"中骏资源"的新加坡公司100%股权,收购价格是6849万美元。

新加坡会计和企业管理局网站上的注册文件显示,"中骏资源"原是陈基鸿兄弟旗下公司,设立于2004年,是其操作贸易融资的海外平台公司之一。

大约也在成立这家公司的时候,陈基鸿和陈基隆获得了新加坡国籍,前者在当地的登记地址是两处市中心豪宅。

一个插曲是,根据甘肃白银市政府网站信息,2012年年底,该市副市长带队、多位当地官员组成考察团,专赴新加坡中骏及德正资源参与投资的柬埔寨项目考察。而在这之前不久,德正资源在白银市投资了一个铝合金项目。

从贸易到投资

2000-2002年间,陈基鸿兄弟接连在武汉成立了三家公司:"湖北鸿骏经贸"、"武汉鸿骏经贸"和"湖北鸿骏投资","鸿"和"骏"这两个字也是陈氏兄弟最喜欢用在公司名称里的字眼。

一位当年与其公司有过合作关系的武汉人士说,当时他们的业务主要是有色金属贸易,也做房产投资。"但在我的记忆中,经营情况平平,有时候还处于业务停滞状态。"

与这个说法对应的是,"武汉鸿骏经贸"工商注册的经营范围,首先就是"氧化铝、铝锭、电解铜"等,并出现在武汉商务局公示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名单里。从一些行业信息网站来看,至少在2006年后这家公司还在继续从事有色金属进出口业务。

不过,2014年6月中旬,南方周末记者去往其武汉办公地址时,已是无迹可寻。

他们在武汉的房产投资也并不顺遂。"湖北鸿骏经贸"2001年购买的一处房产的合同,涉及数千万元的多重债务关系,被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以"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为由起诉,后来诉讼一直打到最高法院,不过陈氏兄弟这一方获得胜诉判决。

武汉之后,陈氏兄弟继续北上,2002年登陆青岛港。也许是为了方便业务,先是由其两位下属在青岛注册成立了一家同样从事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的公司"青岛鸿骏矿业"。直到2005年,"湖北鸿骏投资"才出面持有青岛鸿骏90%股权——这家公司后来一度位列山东外贸百强企业,不过现已注销。陈基鸿的简历里,则自称2001年起担任这家公司总经理。

大约就在这个阶段,陈氏兄弟开始了产业链上的实业投资,并且迅速四处出击。

仅就南方周末记者了解,2002-2003年,他们旗下公司在湖北阳新县与当地企业联合参与投资了一个电解铝项目;在云南蒙自投资了一个锡矿项目;在云南剑川县与当地公司联合投资电解锌、硫酸项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与当地的霍煤集团(隶属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等,也联合投资了一个电解铝项目……类似投资,2004年德正资源成立后,也一直在进行。

这个时点,正是一轮中国各地疯狂投资电解铝等能源、矿产项目的开端。

正是从此时开始,陈基鸿突然获得了入股西部矿业的机会,开始了他此后的悲欢。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