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期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之际,中国央行宣布将从3月17日起加宽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波动区间,从此前的1%扩大至2%。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决定并不出乎意料:此前人民币出现了显著的贬值,在长达一年的接近"涨停板"的尴尬后,人民币的即期汇率终于在近期回到了中间价附近——对扩大交易波动区间之类举措,中国央行往往希望市场评价比较"中性",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与此前相比,交易区间扩大更加有的放矢,而不是为了扩大而扩大。市场比较明确的是,本轮动作颇大主要有这样几个目的。首先,中国央行希望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并控制热钱从贸易渠道的流入。从2月份的数据来看,人民币"动起来"之后,虚假贸易行为出现明显的收敛,加上铜贸易等商品贸易开始被商业银行重点关注,未来贸易融资将难以扮演为热钱流入提供渠道的功能,相反,伴随着人民币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很多套利交易者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损失。
其次,中国央行希望让海外压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投资者知难而退。事实上这些交易的结构都非常简单,因为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存在,投资者只要买入一个看空美元的期权就可以轻松获利,但为了减少成本,投资者往往卖出看多美元的期权,而看多美元期权的价格往往距离目前的价位非常远,比如说投资者在6.05的位置卖出美元,但其设定的买入美元的价格在6.15,由于人民币一向是单边升值,这让很多人认为6.15的价格根本不会被触及。而近期中国央行的突然行动却无疑给了这些投机者们一计重拳,这也意味着如果在一些关键点位触发较多的美元买盘,那么短期之内人民币可能出现更快的贬值。
除此之外,人民币贬值也是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放松,1到2月份的糟糕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需要放松政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在通胀压力较小的情况下,让本币贬值是一个不错的可选项。
以上是短期影响,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交易区间的扩大也有着显著的好处。首先,它有利于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逐步实现。长久以来,由于汇率不波动,因为央行需要从市场买入所有的美元来保持汇率的稳定,这样就释放了较多的人民币流动性,并造成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由此央行也需要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进行反制,但这导致了境内外的利差扩大,资金流入的压力有增无减。而一旦汇率波动出现,套利者就需要对外汇敞口进行锁定,这需要在短期市场上买入美元,按照利率平价原则,在远期市场锁定后等于无法套取利差,这就在根本上终结了这样无风险套利交易的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央行的手脚将被大幅度松绑,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利率市场化,也才更有底气。
但需要指出的是,不改变资金流向,人民币汇率不会迎来"真波动"。事实上,中国在过去数年曾经多次放宽人民币交易波动区间,但其效果却并不明显,因为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波动。两年前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波动区间放宽至1%之后,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反而出现了下降,这意味着简单的技术性调整并不会带来根本的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说,改变预期和改变资金流向才是最为根本和重要的政策选项,在改变了市场的单边预期后,中国央行需要改变长久以来单边流入的资本走向,否则在较高的经常项目顺差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将很快再度出现。
笔者认为,从目前中国面临的状况来看,鼓励私人部门的资本流出最为重要,比如扩大居民购汇额度,来鼓励中国大量的民间资金需求海外投资的机会,同时也应该鼓励民营企业通过FDI走出去,并寻找与国内的实业投资相辅相成并更加平衡的投机项目。当然,中国目前也开始在上海自贸区内试点双向资金池业务,因为允许资金的跨境流动,这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将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总体来说,中国央行做了一个相当聪明的决定,并在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之间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局面。如果一切运转良好,未来几年的金融改革都将受益匪浅。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