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底的上海,少有的凉爽,便乘机"游走"街头巷尾。
感慨最大的,是走到淮海中路襄阳北路的那一次。
走到淮海中路陕西南路,站在路口,忽然发现那片"围城"多年的建筑工地露了"峥嵘"。平地又起一幢高楼。跟南京路不同,淮海中路上这样的高楼似乎不多,因此多少显得有点突兀。
过了陕西路继续往前,边走边看。露出峥嵘的叫"环贸iapm广场",有高楼也有商场楼,后者从那幢大楼底部延伸开去,直至襄阳北路口。那气派!尤其是其中一设计:几层楼高的橱窗格子里,透着玻璃站着衣架模特,一个个光鲜闪亮独占窗鳌,有"眼"无珠地俯视着那些有意无意仰视他们的行人。熟悉得让人心烦的国际名牌字样,也随着商场楼的延伸而一个接一个,最后戛然而止在GUCCI。镀着金色的GUCCI字母,大大的,挂在斜切的楼尾面上,傲视着襄阳北路。
站在襄阳北路路口,看见路牌,忽然想起那当年自己曾经光顾过的襄阳路市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回国变得经常。在重新弄明白上海各类空间标志的过程中,也去襄阳路市场逛逛,在那个噪杂拥挤的地方,体验其特殊的"世界风景"——近千家商铺,各类盗版的"名牌"商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随处可见的讨价还价。偶尔也买下个把仿制品,耐克旅游包什么的,更多的倒是买些有"中国特色"的商品,真丝围巾,书法扇子等,送老外朋友的。
当时,这个充斥着各类西方名牌仿制品的市场,不断被西方媒体诟病。据说还"榜上有名",成为中国进入世贸组织谈判中的一个"绊脚石"。在美国,因为媒体的宣传,时不时也总有学生和同事拿"中国人抄袭""中国人仿造""中国人无视知识产权"等说事,去过上海的往往就会提到襄阳路市场。在国内,媒体也有不少"自我批评"的,觉着国人因为无视"知识产权"而显得不现代不文明。总之,作为现成的把柄,襄阳路市场不断被人大眼瞪小眼地数落和诟病。
不过呢,说归说,很多中外人士发现那里不少仿制品做得还蛮不错,又便宜,干嘛不买!反正往往年少天真才拿穿戴"名牌"当有"个性"来处理,买下送人"骗骗小人头"还是不错的。
尽管有点"脏乱差",却多少是个相对平等的公共空间,是小商小贩们,城市的各类平民百姓们,以及国际国内的三教九流,一起摩肩擦踵,"淘宝"并讨价还价的民间市场空间,也是一个人们在有意无意中调侃"名牌","玩一把"国际资本的交换空间。
如今,转身再看这片地块,人去"楼"倒,鸟枪换炮,环贸iapm(据说表示国际性的24小时:international am/pm)楼群,以及那些赫然醒目的名牌字母,以正宗的名义,昭示着多年后的另一种占领。
这种被占领的感觉,似曾相识。远的不说,1995年第一次回国时,就感到过。
那天,在南京西路"上海商城"的旋转门门口等出租。站在那儿,无意中发现,进出商城的,大多为欧美人士(包括一些推着孩子坐的小车,身旁伴随着菲佣的西人少妇)和各类衣着楚楚的"国际人士",他们在那里办公、会客、下榻和居住,进进出出,就象在自己家。因为是等车,不时往离旋转门有段距离的左右两边进出口望去,看是否有车进来。无意中看到经过那里的中国百姓,有些好奇地驻足,往里张望,却没有敢"越雷池一步"的架势,似乎知道那不是自己的地盘。站在那个"中间地带"的我,隐隐的,升出一种"半殖民地回归"的感觉。
二十年后,路经"鸟枪换大炮"了的襄阳路,在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之上,有了更多的问题。
穿过襄阳北路,继续往前走。发现有一段路特别安静。从外墙张贴的醒目字样和广告看,被一所规模不小的私立妇产科医院占据,它叫红枫国际妇产医院(百度上说也叫红枫亚泰妇产医院,专门服务"外籍人士")。高墙深院,静悄悄地沿着淮海路延伸,有两个出入口,均有高大漂亮的白色铁门把守着。不难看出,去这类医院的,必须得有钱。相对城市中各类公立医院的拥挤和繁忙,这个空间昭示着富有、特殊,以及因此而可享用的设备、资源和条件。
又是一处无声的占领。
十多年前,一位朋友带着儿子回上海探亲,看到上海到处平地起高楼,激动地对在美国长大的儿子说:中文里有个词叫"翻天覆地"。你看,这就是翻天覆地!不过,这位朋友当时肯定没想到,任何"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有方向性的。
对如今上海的空间,经常有人调侃说,内环以内说外语,中环以内说普通话,外环内外才说上海话。尽管不尽然,但调侃点出的确实是方向性的趋势、走向,以及其中的逻辑。
这位当年心潮澎湃的朋友要是再次回国,面对这个逆向发展了的格局,不知是否会问,"翻天覆地为哪般?"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