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導,香港的誠品,有員工不滿公司要求將西藏或佔中等主題作品下架,聯合向總公司抗議,並表示香港其他連鎖書店如商務,都沒有將西藏主題之作品下架,要求撤回成命。
事件曝光後,誠品方面否認外界的指控,表示所有商品均依照正常流程上下架,並且對內部發出工聯單,要求旗下員工不得在未經公司允許下,私自對外發言。
外界對此一連串事件的解讀,是誠品為了來年前往中國設點,為了不得罪中國的一種做法,也隱然引發了一波社會輿論批判聲浪,更有不少人表示,未來將不再前往誠品消費。
誠品的下架事件,去年已經在台灣發生過,也被指控與中國因素有關。不過,去年的事件,的確跟中國因素無關,畢竟其他中國相關的出版品並沒有被下架,單獨個案極有可能是商業考量勝過政治考量,畢竟,書店開門做生意也是要考慮成本效益,不會賣的書不能進誠品,早已是業界的共識,只是眾多出版人礙於通路為王,不好得罪。
此次香港誠品的下架事件,則無論如何很難再以商業考量來開脫,公司方面遲早得出面給個正式的回應,否則後續的影響會越來越大。不過,評估影響的指標恐怕不是外界以為的圖書銷售,而是誠品百貨的業績。
如今的誠品,已經是與Sogo和新光三越三強鼎立的百貨業龍頭公司,書店雖然是誠品百貨發跡的源頭,如今也仍然持續靠此作為品牌形象與招攬人流,不過,卻更像是花瓶與帶路貨。熟悉房地產或零售百貨業的朋友,只要簡單掐指一算,不難發現,誠品的營運成本之高,決不可能單靠賣書獲利,就算出版社把書免費送給誠品去賣,恐怕所賺的淨利都不足以支撐公司營運成本。
然而,誠品為何有能力上櫃甚至到租金遠高於台北的香港拓點?自然是著眼於誠品百貨的開拓。據了解,未來誠品還會陸續投入飯店等產業,看得出接班人對於誠品的布局,是類似統一超商次流通集團,以各種零售通路為重,書店業務雖然是發跡的根本,卻只會越來越邊緣化。
市場對誠品的抵制,除非直接衝擊到誠品百貨的業績,否則應該不會影響到未來誠品在圖書上下架上的決斷。這同樣是訴諸市場決斷的另外一種殘酷的現實。消費者抵制運動在台灣十分難以推展,過去食品風暴事件發生時,鬧得沸沸揚揚的幾家民生百貨龍頭集團的業績也都沒有受到影響,雖然市面上有許多抵制的聲浪。
有一點,必須替誠品說句公道話。任何公司的員工,本來就不該在沒有公司同意之下,對外發表與公司政策有關的異見。員工可以在內部會議上表達反對,如果真的理念不合,就辭職走人。離開後大可以重砲抨擊,不過,只要作為公司組織成員的一分子的一天,就應該遵守公司的政策。所以,誠品發工聯單要求員工禁言,不能算是箝制言論自由。今天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其他公司,也都會發禁言令。至於公司能否干預員工發表公司事務以外的言論,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規定,只是我們認為誠品作為文化事業,不應該也不至於箝制員工的言論思想,是以難免在情感上無法接受,誠品的作法!
誠品事件的提醒是,書店作為零售通路,面對逐漸攀高的租金成本(地產資本主義),為求生存必須轉型為複合式文創百貨,為求獲利必須前進天朝,為了前進天朝必須向天朝的政策妥協,這一連串的難題,不能只丟給誠品自己去面對,如果抵制變成一種變相的道德制高與切割,只會加速誠品更加義無反顧的朝天朝而去,以及擁抱地產資本主義,發展誠品百貨,長遠來說,都是不利台灣出版業甚至文創產業的發展。
誠品的低頭,更是反映天朝主義的抬頭。想進軍中國市場的企業,就必須遵守天朝的遊戲規則。不只台灣,歐美各國也越來越多企業選擇低頭。這樣的趨勢未必是正確,卻是存在的事實。以局外人的身分,責難誠品的低頭當然很容易也很正確,卻也解決不了天朝因素干擾的問題。
誠品只是一家將本求利的私人企業,其作為你看不過去大可以抵制不消費,無論支持或反對誠品的下架政策,我們都應該深入想一想,到底該如何回應、處理這個無所不在的天朝因素對台灣各方面的干預與影響?畢竟,還有許多我們無法靠抵制不消費制裁的公共政策和國家發展規劃,也都樂得像向天朝彎腰!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