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墙外楼: 安邦-每日金融-第4032期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安邦-每日金融-第4032期
Jun 30th 2014, 06:41, by 墙外仙

〖分析专栏〗

【填补信用体系空缺是地方政府该干的正事】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地方政府海外发债到底用谁的美元?】
【形势要点:重点"微刺激"项目将会有信贷配套跟上】
【形势要点:应当尽快实现人民币与欧元直接交易】
【形势要点:定向降准可以"沟通"影响央行的权威性】
【形势要点:多起同业存单破发并非流动性原因】
【形势要点:理财产品快速发展催熟存款利率放开时机】
【形势要点:商业银行不会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
【形势要点:开放民营银行贵在还权于市场】
【形势要点:同业新规助市场资金宽松程度远胜去年】
【形势要点:信托业直销转型遇困可能推动行业整合】
【形势要点:内外因素致香港成内地企业IPO首选地】
【市场:抄底欧洲的不止李嘉诚,还有复星】
【形势要点:海外市场回升难阻钢价下降趋势】
【形势要点:美国国会警告VIE结构意在施压中国市场开放】
【形势要点:警惕全球债券市场的波动性风险】
【形势要点:欧美日融资货币的外部性效应开始全面释放】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填补信用体系空缺是地方政府该干的正事】
一家实体企业的倒掉,往往会对其所在地区的税收、金融、经济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在中国,忙于眼前坏账风险的银行分行、支行一般无暇顾及这一点,而企业本身的声音又往往太过微弱,于是关注这一风险的使命不由得落到了银行和企业的最大"利益攸关方"——地方政府的身上。
杭州市萧山区地方政府便是上述现状的最佳例子:这一杭州经济强区的地方政府为了防止银行对当地诸多骨干民企"一刀切"式地抽贷,曾以自己在银行的存款、养老保险资金等相"威胁",警告银行"谁抽贷我们就要通报谁"。"若还是继续抽贷,我们萧山不要你了"。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曾以此为例,警告中国银行业不应忘记自己也是市场共生体系中的一员,"釜底抽薪"可能会引火烧身。
近日,这一涉及政、银、企三方的危机似乎逐渐平息了下来,而主导因素恰恰就是地方政府的积极"协调"。由于萧山、富阳等周边市县区出险企业的授信银行多在杭州市区,杭州近日在市级层面出台了一个联动的《杭州市企业资金链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提出要灵活采用盘活土地等存量资产、税费减免缓交、项目资助补助、推动企业脱保还贷转向其他融资手段、注入企业主个人资产、国有担保公司或平台有条件介入、切断互保链风险、协调债权银行平移担保负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充实并发挥市、区(县、市)两级企业应急周转资金等手段。简单来说,即是利用地方政府自己手中的工具和资源,来为地方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不过企业的情况不同,地方政府的侧重点也不同:自身各方面状况良好却因互保、被抽贷导致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地方政府只需做好银行的协调工作即可;对于确有不小风险但本身有市场有品牌的大企业,地方政府会"及早介入,采取行政协调、司法集中管辖、企业瘦身、市场重组等手段,加大帮扶力度";至于产能过剩、无救助价值的企业,政府则着重为其进入司法程序处置创造条件。
虽然在该事件的解决上,"政府之手"再次占据主导,不过此事要具体分析。安邦研究团队认为,在当前的地方金融环境下,这不失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有类似问题的其他地方政府借鉴。中国发生银行"抽贷"潮的本质原因,一是银行和企业之间没有互信,企业抱怨银行不关注企业具体情况,而银行则惧怕企业隐瞒其真实财务状况,二是银行之间亦缺乏信任和合作,一家银行抽贷往往源于担忧其他银行会抢先抽贷,"后下手遭殃"。杭州地方政府在这一冲突中,充当了信用的通道和担保者,一边利用自身资源为企业增信,另一边又靠自身信用与银行谈判,弥补了地方信用体系的缺失,目前看来效果明显:据杭州地方化解办人士说,通过各项措施,现在杭州民企互保链、资金链开始趋于稳定,出险的企业也越来越少。
比起利用融资平台等工具直接参与、影响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动用自身资源和影响力来为企业解决问题,无疑是一种更可持续的"有限度的干预"。杭州的案例为此提供了一个可操作、可复制的基础框架。不过,弥补地方信用体系的空缺,这一使命虽然短期内只有地方政府可以承担,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则需要逐渐让位于民间资本和市场的力量,推动非政府力量来完善地方信用体系,而非强化自身在其中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从4月起已开始接受民间资本申请个人征信牌照,中国由央行征信中心一家独大的征信格局可能发生里程碑式的改变,地方经济终于有机会获得真正"接地气"的信用调查机构的参与,这是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与银行缺乏互信的最佳途径,也是快速准确拆解互保联保问题的基础。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地方政府作为信用"中介"和"通道"的作用要想让位于市场,银行业自身的自律合作也必不可少。在西方商业银行解决某一企业或地区的严重借贷危机时,相关银行往往最先会碰头协商,试图自行分配责任和损失,而中国的银行却首先想到抢先拆台,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引发了政府信用的介入。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5月萧山区43家银行签署"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同业协定",公开承诺不压贷不抽贷,这才给该事件提供了被妥善解决的时间。中国的商业银行一方面应该从抽贷现象思考如何减少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则更应反思,银行能为企业提供的除了资金,是不是还可以有咨询、重组等服务?一家企业的财务问题不也蕴含着银行的商机吗?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地方信用体系的缺失导致了当下银行对企业"一刀切"式地抽贷,也令地方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作用不可或缺。短期而言,地方政府利用自身影响力和资源来填补地方信用空缺,这是件务实的正事。长远来看,银行间的自律合作,以及连接银行和企业的民间征信业,应该代替政府成为地方信用体系的主要支柱。(ALF)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地方政府海外发债到底用谁的美元?】
面对国内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政府信用剥离的背景,眼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正寻求海外融资途径解决资金问题。有消息称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拟发债20亿美元。京投公司承担北京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前期规划、资本运营及相关资源开发管理等职能,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军海外发债融资。对此次海外融资,有关业内人士表示,海外发债的优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成本相对较低,相比国内城投债7%甚至更高的利率,海外发债不到4%的利率很有吸引力;二是期限较长,海外债可以长达5年、10年。确实定价优势和期限配置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选择海外发债的重要经济原因,但是既然我国目前持有巨量的外汇储备,与其让融资平台在海外发债然后再兑换成人民币,还不如让融资平台直接使用外汇储备以完成资本配置。因为现在外汇储备资产配置的收益率普遍不高,像央行大量持有的美国国债收益率只有2.5%左右,而融资平台海外发债的成本为4%,1.5%的利差足以使得央行外汇储备能被更有效利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究竟是用海外市场的美元,还是用中国央行的美元?这也许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政策选择题。(NSC)

【形势要点:重点"微刺激"项目将会有信贷配套跟上】
在经济放缓压力下,国务院"微刺激"力度明显加大。国务院此前发布的首批80个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示范性项目,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6大领域。随着中央号令一出,地方立刻一呼百应。其中,陕西开放交通、水利等39个项目,总投资约2704亿元;长沙推出产业投资、交通市政、生态景观整治、棚户区和安置房、社会事业等86个项目,总投资达1010亿元;四川则以金融、铁路、能源、电信等行业基础建设为主,并配套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改建等扩大引资;重庆则规划年内推出首期总额约2000亿元、近100个国有资本项目,向民资开放;河南省则大手笔推出4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848亿元,向民资招手。仅仅上述这些地方的投资项目规模,就接近1万亿元。对于地方发力扩大投资,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日前表示,开放民资总量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减少,他也透露,下一步预计将更开放油气勘查、公用事业、水利、机场等领域,促内需,扩民资,保持经济增长。市场人士评价,李克强总理态度坚定,强调"国务院决不发空头文件",动员令一出,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市立刻上紧发条,地方发力让扩大投资促内需不再只是空头支票。在我们看来,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1、李克强总理的"微刺激"政策在地方政府的推动和媒体的热炒之下,有逐渐变成"强刺激"的可能;2、国务院既定的"微刺激"项目将成为要确保的投资重点,可能会有配套的信贷政策跟上。对于银行来说,这些重点项目将成为相对安全的信贷对象。(BHJ)

【形势要点:应当尽快实现人民币与欧元直接交易】
最近人民币清算行在欧洲接连落地。6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央行还决定授权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有利于形成人民币对英镑直接汇率,降低经济主体汇兑成本,促进人民币与英镑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有利于加强两国金融合作,支持中英之间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关系。央行首次在亚洲之外设立人民币清算银行,可使欧洲机构和企业能在西半球时区实现人民币支付,使相关交易更加便捷、成本更低。另外,如果人民币出现短缺,设在伦敦的人民币清算银行能直接接入中国在岸货币市场,向离岸市场提供人民币流动性。与此相配套,建行现在正与监管机构合作,争取尽快获得分行执照,目前在英国以子银行形式开展运营。据悉,以分行(而非子银行)形式运营,将使建行伦敦能够以母公司的资本和流动性为后盾,以大得多的规模提供服务。而在去年10月,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访问北京时表示,英国央行已批准中资银行在英国建立批发分行,条件将是他们专注于批发银行业务,而不是对经济敏感的零售服务。值得注意的是,19日,央行又指定中国银行为法兰克福的人民币清算行,以落实3月中德央行合作备忘录的精神。中国近年来相继启动了马来西亚林吉特(2010年8月19日)、俄罗斯卢布(2010年11月22日)、日元(2012年6月1日)、新西兰元(2014年3月19日)、澳元(2014年4月10日)与人民币的直接交易。在我们看来,鉴于有些指标甚至超过纽约的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于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但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其主要货币欧元尚没有与人民币实现直接交易,目前还主要通过美元再与欧元间接交易,匪夷所思,显然不利于降低中欧经济交往的成本,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尽管人民币与欧元直接交易会影响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份额,但这事不能再拖了。(AYZR)

【形势要点:定向降准可以"沟通"影响央行的权威性】
定向降准让银行着急了。继4月25日央行首次实行定向降准,6月16日,定向降准规模和力度扩大。多家银行获批入围定向将准。消息一出,很多银行都"坐不住了"。多家银行纷纷找央行沟通,以求加入定向降准行列,甚至还有大银行试图寻求央行下半年给予更多贷款额度,以便"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我们当然知道'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但是我们真的没有想到,降不降准也是可以沟通的。"一家中小商业银行的高管颇显无奈地表示,"如果这次没有获得定向降准,我们的位置就有点尴尬了,接下来的业务要怎么开展啊。"于是,该行的高管连夜开会讨论此事,随后与央行展开沟通。沟通过后,该行的财务部门也就忙开了:火速整理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因为很显然,之前几家银行显然调整了小微贷款口径,上报的数据口径与其年报数据口径不一致。但怎样调整口径才能符合定向降准的条件?这是个难题。由于定向降准尚未有具体的官方标准,几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直言被"弄懵了"。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更是直言:"我特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沟通下来的,难不成是修改统计口径?"业内预期,在银行的强烈"攻势"下,不排除后续其他商业银行也可获批定向降准。在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定向降准可以沟通,将对央行的权威性和地位产生不利影响。陈功认为,信息从政府向社会的传递有三个层次:一是战略,从政府到社会,所有参与者都将受其共同约束,一致行动;二是政策,这属于指令性文件,基层要受其指导,政策制定者希望政策接受者按照政策规定,一致行动;三是手段,这是最低的层次。政策制定者放下身段,玩弄信息传递工具,作为信息接受方,则放弃一致行动。而现在央行关于定向降准的作法就是采用了第三个层次的信息传递工具,这也导致了银行纷纷希望与央行"沟通",以实现获批入围定向降准。这明显将对央行的权威性和地位产生不利影响。(NWX)

【形势要点:多起同业存单破发并非流动性原因】
继7家银行集体发行总额百亿元的同业存单有两家(中国银行与民生银行)没有获得足额认购之后,次日(19日),中国货币网公告显示,浦发银行当日发行的3个月期同业存单"14浦发CD016"发行价格98.8415元,参考收益率4.6501%,计划发行量10亿元,实际中标量只有7亿元。据悉,自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12月正式启动同业存单业务以来,经过两轮扩围,目前18家银行今年同业存单(NCD)发行计划总额度为11900亿元人民币。同业存单发行采取电子化的方式,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公开发行或定向发行,发行利率、发行价格等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其中,固定利率存单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为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参考同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定价。浮动利率存单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浮动利率基准计息,期限原则上在1年以上,包括1年、2年和3年。在我们看来,上述三家银行同业存单不能足额发行的原因,显然不能判定只因新股发行以及季末因素双重夹击的影响,收益率以及事实上的期限绑定是更大的问题。先前安邦即已指出,在更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定向委托贷款和贷款单一资金信托业务等表表外业务迅速发展的当下,今年如此巨量的同业存单发行前景不会乐观。(AYZR)

【形势要点:理财产品快速发展催熟存款利率放开时机】
自去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对贷款利率的管制后,存款利率的放开成为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道门槛。目前,存款利率上限仍然设在基准利率的1.1倍,央行并没有透露出进一步放开的确切时间表。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虽然仍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但利率上限正在被规模快速增长的理财产品不断模糊。在"刚性兑付"难以打破的预期下,理财产品正成为储蓄存款的替代品,推动实际利率市场化前行。在21日召开的一次财富论坛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我国理财产品市场虽然只有几年时间,发展速度却非常快,截至5月底,理财产品总量约为12.8万亿元。他并透露,理财产品前几年基本是以60%-80%的速度增长,去年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依然有30%-40%。潘功胜表示,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经济较快增长和财富快速积累时期,如何做好国民财富管理,确保民众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事关收入分配调整、国民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转型,不仅是一个金融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要指出的是,要做好国民财富管理,不仅需要推动财富管理行业良性发展,也需要央行进一步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毕竟大部分国民储蓄是以储蓄存款的方式存在银行,而没有转化成理财产品。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5万亿元,是理财产品总量的3.6倍。从另一个角度看,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理财产品的总量已经达到了居民储蓄存款的27.5%,显示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正在催熟存款利率放开的时机。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以40%计算),两年后理财产品规模便将膨胀至25万亿,达到居民储蓄存款的一半,继续管制存款利率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届时放开存款利率,对银行体系及市场利率结构的冲击相对可控;而在那之前,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需要尽早打破,以免成为"大而不能倒"的存在。(ALX)

【形势要点:商业银行不会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在《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发布会上表示,互联网金融正在冲击传统的物理银行概念,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物理概念上的银行将会被颠覆。徐诺金认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冲击传统的物理银行概念,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后,确实会颠覆我们限制物理概念上的银行。二是冲击传统的时空概念,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三是冲击货币金融主权的概念。四是大大降低人工,网点,风险和信息成本等。五是突破风险管理的制约,大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空间和领域。六是冲击现有规章制度。七是冲击现有金融格局,产生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巨无霸。八是冲击分业经营格局和行业限制,使金融内部和金融与实体之间的融合更加密切。九是彻底改变传统金融竞争策略,真正实现"用户至上与产品营销,私人定制与大众服务"的统一。十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金融监管理念会带来冲击。在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互联网冲击将使得物理概念上的商业银行被颠覆,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在21世纪将会灭绝的观点未必站的住脚。陈功认为,商业银行从诞生以来,便不断遭遇各种挑战,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即使是各种金融创新的挑战如20世纪早期基金的诞生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浪潮,都曾声势浩大,对商业银行造成冲击,而商业银行却很好的适应了各种挑战。历史证明,商业银行能够应对挑战。商业银行不会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NWX)

【形势要点:开放民营银行贵在还权于市场】
中国民营银行市场开放吗?至少在银监会看来,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并无阻碍,理由之一便是民间资本占银行业股比很高。银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达到45%;城商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则超过半数,达到54%;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更超过90%。看上去开放民营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个伪命题。但对市场而言,银行业是否开放,其实并不取决于在股本中占比多少。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近日召开的一次论坛上便表示,我们不是没有民营银行,可能问题在于没有真正的民营银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言下之意,民间资本在银行业占股比高并不能保证话语权,算不上真正的民营银行。杨再平表示,中小银行政府占的股份很小,但是高管由政府任命,经营不具有自主决策权力,不能按照市场规则,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由此来看的话,民营银行是否开放,并不取决于民间资本在银行业中占股比多少,而在于人事任命权、经营决策权是否按照市场化的路子走。开放民营银行不仅是股比的放开,更是还权于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这方面,银监会现有的民营银行方案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才行。对已发牌民营银行设置的四种经营方式——"小存小贷"(限定存贷款上限)、"大存小贷"(存款限定下限,贷款限定上限)、"公存公贷"(只对法人不对个人)、特定区域(限定业务和区域范围)——其实也是对民营银行日常经营范围的限制。当然,基于风险的担忧,在早期限制民营银行的经营范围是可以理解的,但需要设置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当民营银行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指标,便可申请成为完整牌照的银行,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主决策。(ALX)

【形势要点:同业新规助市场资金宽松程度远胜去年】
去年此时正是"钱荒"发酵之时,而今年和往年相比,银行人士普遍感觉没有那么忙碌,这主要源于"127号文"对同业业务规定以及近期市场资金相对宽松所致。一个月前一行三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下称"127号文")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同业业务规定,但由于部分条款的解读存在争议,具体实施力度并不明朗。"127号文"的最致命之处在于开展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和同业投资业务不得接受和提供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此前银行买入返售做的较多的都是受益权类的金融资产,"127号文"下发之后,该类业务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一些股份制银行较为突出。一家股份行某分行同业业务人士表示,一方面,"127号文"出来后,大家都在想新的办法;另一方面,今年整个市场的资金比较宽松。按理说,当前这个时点一般来说会比较忙一些,但今年可做的不太多。"之前做得比较多的买入返售,被规范后,原来的模式就做不了了,但是由于这次覆盖面很广,把以前能想到的都框在里面了,所以'创新'比较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和股份行相比,"127号文"对大行的同业业务影响相对较小。某大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大的银行同业业务比较稳健,买入返售不能做,可以从同业投资来做。此外,对于年初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同业业务在今年9月底前实现专营部门制,目前有的银行已经准备上报方案,但也有些银行对于同业专营部门制仍在观望。有大行人士认为,大行这块业务的规模比较大,集中管理可以做到,但是集中到一个部门做业务,既管又做,恐怕不太可能。(RLF)

【形势要点:信托业直销转型遇困可能推动行业整合】
自上个月"99号文"细则明确禁止非金融机构推介信托以来,信托公司的销售渠道进一步缩窄,向直销模式转型的压力加剧。为了摆脱销售的压力,对于信托公司来讲,最现实的途径是通过第三方招聘销售人员,而有一定销售能力的销售人员无疑是最珍贵的资源,信托公司想挖也并非易事。一位第三方人士称,信托公司与第三方,在对销售人员的待遇上肯定各有优势。信托公司是正规的持牌金融机构,进行产品销售会有更容易得到客户的信任;同时由于减少了中间渠道,成本下降,信托公司给的待遇可能会更高一些。但是产品渠道比汇聚各家信托产品的第三方要窄,收入可能会不稳定。事实上,这也是目前部分信托公司面临的困境,由于今年以来整个集合信托市场发行规模有所下滑,以致部分信托公司自身的营销队伍"思变",有业内人士透露,即便是信托公司自己的销售团队,跳槽去第三方的也不少,信托产品本身利润空间便已经缩窄很多,加上发行数量不稳定,去第三方的话,可选产品的余地会大很多。由此看来,除了中信、平安等几家具有直销能力的大型信托公司外,大多数信托公司发展直销模式都受到规模和人手的制约,前景不容乐观。有业内人士建议,当时机更为成熟的时候,以后个别经营理念相似、管理规模相近、产品互补的中小信托公司可率先合力组建一个统一的销售平台,共用平台中的销售资源,这样既解决了单一信托公司产品供给不足,资金需求无法完美对接的问题,又可以部分化解现阶段销售对于中小信托公司发展的掣肘,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是更优的策略。(RLF)

【形势要点:内外因素致香港成内地企业IPO首选地】
由于国内A股IPO长期肠梗堵让数百家公司排队,尽管近日开始重启,但急于融资的企业还是开始另选其他市场。清科集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香港主板作为中国内地企业上市的主力市场地位依旧不变,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企业共有15家境外上市,其中就有13家选择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合计融资26.61亿美元,上市数量和融资金额较2013年同期分别增加85.7%、174.0%,仅3月31日上市的"哈尔滨银行"单笔融资额达11.30亿美元,另外还有一家中国内地企业选择在中国香港创业板上市。此后,公开资料显示,包括神州租车、A股上市企业用友软件全资子公司畅捷通以及联众国际等中国内地企业纷纷宣布在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公开招股。有媒体报道,今年5月港交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正在处理中的上市申请多达85家,其中68家为主板上市申请,17家为创业板上市申请,而中国内地企业占了中国香港资本市场拟上市企业的绝大部分。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内地企业IPO地点可选择的也不多,除了A股市场,就是中国香港,以及美国和英国资本市场,以前新加坡还颇受中国内地企业的青睐,但近几年由于新加坡市场交投不活跃,也逐渐被中国内地企业放弃。而在此前做空中概股的影响之下,包括盛大网络以及巨人网络等并未有财务诚信问题的多家中概股,在美国市场遭投资者冷遇,交投不活跃,在此种情况下,盛大网络、巨人网络等不少企业纷纷选择私有化。香港由此成了内地企业IPO的首选。(RYZR)

【市场:抄底欧洲的不止李嘉诚,还有复星】
随着欧洲经济止血成功,各路资本投资欧洲迎来了相对安全的机遇期。盘点近年来抄底欧洲的资本,除了华人首富李嘉诚外,还有致力于成为"中国巴菲特"的复星集团。19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希腊进行访问之际,复星集团再次在海外撒下投资大单。在中希商务协议签约仪式上,复星集团与希腊兰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LAMDA)的母公司LATSIS集团签订了关于合作开发希腊雅典旧机场HELLINIKON地块项目及未来寻求开展其他广泛合作的框架协议,复星将出资2亿美元。据悉,复星此次参与开发的HELLINIKON地块面积庞大,相当于欧洲小国摩纳哥的3倍。兰达发展主导的财团表示,项目建成后希望每年吸引100万游客。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希腊机场只是近年复星布局欧洲的一枚棋子,在此之前,复星集团在欧洲已经耕耘多时。早在2010年,复星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复星国际便与法国旅游度假企业——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达成协议,收购后者7.1%的股权,成为一系列对欧收购的起点。之后,复星集团继续收购希腊时尚品牌Folli Follie 9.5%的股权,意大利男装制造商Caruso Spa 35%的股权,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Caixa Seguros 80%的股权,德国私人银行BHF Bank 19.18%的股权,以及此次的希腊地产等,兑现了2010年时有关大举进军欧洲的承诺。此前,复星集团曾提出"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投资理念,并颇受市场认可。不过,收购处于低潮时期的欧洲产业只是复星走出去的第一步,更加关键的是怎样把这些产业运营好,走出行业及企业的低谷。只有在那时,才可认为复星的系列投资是成功的,这个"底"抄得很对。(ALX)

【形势要点:海外市场回升难阻钢价下降趋势】
据国际钢铁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全球5月粗钢产量达到1.41亿吨,同比增长2.2%,接近今年3月创下的纪录高位。这主要受中国产量增加的推动,中国5月粗钢产量增加2.6%至7040万吨。中国粗钢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需求回升,据中国海关总署,中国5月钢铁出口达到807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尽管海外市场行情见涨,但这并未扭转钢铁价格的下行趋势。一方面,除中国外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增加了粗钢产量,例如排在中国之后的第二大钢铁生产地区欧洲5月粗钢产量增加2.7%至1504万吨,北美产量增加3.3%至1022万吨,正在快速走向工业化的中东地区5月粗钢产量创下7.3%的最高位,升至240万吨,粗钢全球总供给的增加超过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全球铁矿石价格的下降也减少了钢铁价格上升的动能,铁矿石价格下跌32%对钢铁价格的持续下降施加正向冲击。最后,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降、内需疲弱也使得钢价难以呈现上涨态势。(RSC)

【形势要点:美国国会警告VIE结构意在施压中国市场开放】
今年以来,中概股赴美上市又迎来机遇期。京东、猎豹、智联招聘等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之后还有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体上市,预计融资额将创历史纪录。值阿里巴巴即将上市之际,美国国会委员会(U.S. CONGRESSIONAL COMMISION)发布报告,警示投资中概股的风险。报告称,美国投资者在投资类似阿里巴巴集团这样使用VIE(可变利益实体)结构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时面临"重大风险",因这种结构创造的控股公司使用一套复杂的法律合同将外国投资者与中国公司联系在一起,而中国法院"很可能"不认同这种合同。报告称,这些公司通常在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注册,从而绕过中国对外资进入企业的限制,但同时也因为法律复杂性让投资者承担风险。报告建议,美国应该督促中国采取措施降低VIE结构的风险,包括取消在中国互联网业务上的限制,让金融市场自由化、澄清VIE结构的法律地位等。在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VIE结构对中概股已经是老问题了,过去几年一直是做空机构狙击中国公司的主要理由之一。美国国会选择在中概股接连赴美上市之际重炒老问题,更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施压中国市场开放。报告里提到的,是取消在中国互联网业务上的限制,让金融市场自由化,报告里没提到的则是审计主权相关议题,近年来中美监管层围绕跨境审计监管进行了多轮博弈,中方一直坚持不让步,并引发美国证交会(SEC)起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分部,并暂停相关执业资质。此次美国国会发布报告后,相关调查活动可能将进一步升级,并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产生冲击。2012年10月美国国会的报告直接关闭了华为及中兴赴美开展业务的大门,此次报告发布后,中概股们及相关中介机构都要小心了。(ALX)

【形势要点:警惕全球债券市场的波动性风险】
以收敛交易为核心策略的长期资本公司破产的教训尚没有得到足够的吸取。收敛交易即认为两种相关资产的价格会在错误定价后向着常态收敛,收益率将收窄。长期资本公司曾经籍此策略再加上巨大的杠杆以惊人的收益傲视其他对冲基金,但在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因俄罗斯国债违约而走到了破产边缘。相较于收敛交易,现在则充斥着各种价值相对交易策略(RELATIVE VALUE TRADE),其中一些还相当受欢迎,例如在过去一段时间相当多的投资者做多欧元区债券、做空美债,而实际上欧洲经济仍然陷在困境里,而美国已经迎来复苏。有业内人士披露,目前金融系统中的杠杆并不像长期资本公司那么疯狂。随着政府禁止银行自营交易,银行已经从这些活动中收回了部分风险,但买方紧接着涌入其中占据了银行原先的份额。不过,现在和十几年前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来银行的风险集中在一家巨头——长期资本公司,而现在是成千上万家基金公司。除此以外,投资者还集中下注,做空波动性,做多流动性。在"安静"的市场中,投资者用数倍于以往的杠杆来提高回报率。在我们看来,未来很有可能因伊拉克、乌克兰等地缘政治危机或者是欧洲经济的大幅度反弹等因素导致波动性增加或资产配置急剧调整,导致众多对冲基金走向破产,并造成全球债券市场连锁性的危机传染。(AYZR)

【形势要点:欧美日融资货币的外部性效应开始全面释放】
美日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在欧元负利率政策的推波助澜下,正在向新兴经济体释放流动性。尽管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受到西方制裁逐步告别国际资本市场,给全球债市留下了200亿美元的空缺,但少了俄罗斯的身影,国际投资者照样兴奋地选择其他新兴市场债券。彭博数据显示,墨西哥政府及企业海外发债额增长一倍多,增至240亿美元;中国的这类发债规模增至430亿美元,增幅42%;上周刚在全球债市亮相的肯尼亚政府只有投机级评级,照样募得20亿美元。本年度至今,发展中国家政府与企业发债额增至2620亿美元,刷新了去年上半年创下的2360亿美元纪录。我们注意到,前两周全球多种债券收益率均创新低,债市高收益产品稀缺。加之本月初欧洲央行公布新一轮刺激,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自然冷落传统的发达国家债券,更积极地寻找新兴市场债券等其他投资对象。根据彭博的数据,截至6月9日当天,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报2.60%,同为顶级评级的德国同期国债收益率仅为1.37%,日本国债收益率一直在0.6%附近徘徊。此外,美国债券也不再安全,美联储经济在线数据数据库(FRED)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包括政府债务、企业债务、抵押贷款、消费贷款等在内,美国各种债务加起来总额已高达59.4万亿,而现在56%美国人的贷款评级为次级。新兴经济体则因经济状况改善而债券风险有所降低,收益率更高,由此得到资本追逐。(AYZR)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