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墙外楼: 安邦-每日金融-第4030期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Free national bestsellers for your eReader - Fiction, Nonfiction & more! Join 1.5 million book lovers now. Sign-up in under 10 seconds to get the free daily email.
From our sponsors
安邦-每日金融-第4030期
Jun 30th 2014, 04:08, by 墙外仙

〖分析专栏〗

【多头监管弊病正在抑制金融市场发育】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央行将创新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引导中期利率】
【形势要点:央行官员催促存款保险制度抓紧推出】
【形势要点:商业银行即将打开直投大门】
【形势要点:全面合作框架下的中英货币直接交易更值得肯定】
【形势要点:审计署批中投管理不规范且存在违规操作】
【形势要点:上海黄金国际板的技术准备已经完成上线】
【形势要点:工商总局清理霸王条款重点针对银行电信】
【形势要点:中信集团引入众多非国有资本将于7月底上市】
【学界观点:中国的利率传导机制为何不畅?】
【学界观点:人民币的使命是促成全球货币体系"三足鼎立"】
【形势要点:中国还未在个人财务层面准备好面对老龄化】
【形势要点:服贸卡关受阻使得台湾的人民币变成烂头寸】
【形势要点:新兴市场资金回流分化反映经济表现差异】
【形势要点:司法管辖权决定阿根廷债务危机走向】
【形势要点:监管大棒是打银行,还是打向银行高管?】
【市场:原油与黄金五年来的步调一致已走到终点】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多头监管弊病正在抑制金融市场发育】
尽管监管层一再否认存在内部分歧,但在近日发生的平安银行资产证券化(ABS)风波里,央行与银监会之间的不咬弦依然展露无遗。在4月10日对外媒不实报道的谴责中,央行和银监会还曾对外展示了团结的一面,称相互协调配合,共同促进中国金融的改革发展稳定。不曾想,时间刚过两个月,这种协调配合便出了问题。
6月16日,平安银行26亿元的ABS产品在最后时刻被央行叫停,是监管层内部角力的最好观察点。此桩案例中,央行与银监会、银行间和交易所、中债登与中证登,债市的多头监管成为了抑制金融市场正常发育的阻力。争议声中,央行不得不借媒体新闻稿澄清态度,称始终支持各类债券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其他各种适宜跨市场发行、交易的金融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跨市场发行并交易;今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由银行自主发行,毋须进行行政审批,但应事前报告。这一奇怪的表态显示出央行不遗余力捍卫债券市场监管者的地位,同时暴露了债券市场的深层次体制问题。
具体而言,债市多头监管对平安银行ABS发行构成的阻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批权限的问题,平安银行ABS绕过了央行,在通过银监会批准之后,直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照理来说,按照央行"跨部门协调机制运转良好"的说法,银监会在批准平安银行ABS的同时,应当知会央行,避免在监管权限上发生冲突。但在此例中,央行却一直不知情,最终不得不采取直接叫停的激烈做法,引起很大争议。
对平安银行而言,绕开央行的做法实属无奈,因国内监管机构对ABS的审批工作流程较长,影响了证券化试点的进度。此单ABS计划早在去年7、8月份就已经提出申请,但银监会一直没有放行,直到最近才闯关成功。若报备央行,再经过一轮审批,时间成本就过于高昂了。更何况,对银行来说,在银监会审批通过同样也是拿到了路条,又何必多此一举,增加交易成本呢?
对银监会而言,在审批与放行平安银行ABS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与央行沟通,但最终也没有做到这一点,一来表明债市监管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并没有官方所称的那样"运转良好";二来也是照章办事,因根据2005年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央行的监管权限依据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监督管理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发行和交易活动"——显然,央行的监管权限集中在银行间市场上,而此次平安银行ABS并没有选择在银行间发行,至少从法规上看无需央行审批。耐人寻味的是,知情人士透露,平安银行选择在交易所独立发行ABS,其实是银监会给出的放行条件。如果确有其事的话,监管角力的痕迹就更为明显了。
债市多头监管的第二重阻力体现在中债登的定位上。在平安银行ABS发行过程中,不仅银监会没有知会央行,央行主管的中债登在没有拿到央行批复的情况下,就发布公告与上证所一起公布托管交易所发行的平安银行ABS,这对央行而言无疑是大忌。中债登原本就是多头监管的产物,财务管理权归属财政部,业务管理单位是央行,人事任命权则在银监会。人财事权分管于不同机构,使得中债登先是在去年债市整肃风波中被推到了台前,后又在平安银行ABS风波中走到风口浪尖。
对央行而言,交易所的债直接托管在中债登,相当于重建了一个银行间市场,之前债市整顿的措施都被架空,并可能产生新的、更大的问题。与此同时,上交所公告还显示,在上交所发行的ABS的合格投资人,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财务公司等;以及经上交所认定的其他合格投资者。央行担忧,未来所有的投资者(包括债市整顿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丙类户)都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进入交易所债市,并借由中债登改写银行间债市格局,对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对于风险的担忧,也促使央行在第一时间叫停了平安银行ABS的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债市多头监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仍只局限在发行环节,涉及的监管机构主要是央行和银监会。考虑到交易所债市主要由证监会负责监管的话,平安银行ABS一旦上市交易,监管协调的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多位发行主体及信托机构人士都表示,被监管机构的角力给"打晕了","不知道谁主导,事情不好办。"这桩案例同时表明,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仍需要进一步厘清监管思路,最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否则,不同监管机构各说各话、各施各压,只会让市场更加无所适从,婆婆太多,不知道该听谁的,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撞到枪口上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平安银行ABS风波显示,多头监管弊病正在抑制金融市场发育。监管层需要正视协调监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厘清监管思路,并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下来。新生事物在发展早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及早找到解决的办法,尽可能减少多头监管带来的成本与内耗。(ALX)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央行将创新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引导中期利率】
随着外汇占款增长规模的趋势性下降,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的逻辑正在改变。据了解,为了更好地确定和引导中期政策利率,央行正在创设一种新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抵押补充贷款(PSL),定义与期限和再贷款非常类似,可能将逐步取代再贷款,并借PSL的利率水平,打造出一个中期政策利率。自2013年底以来,央行在短期利率水平上通过SLF(常设借贷便利)已经构建了利率走廊机制,再加上PSL,新时期央行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归纳为"弹性利率走廊+中期政策利率",推动货币调控体系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分析指,在我国,有很多信用投放,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支出类的信贷投放,往往具有政府一定程度担保但获利能力差的特点,如果商业银行基于市场利率水平自主定价、完全商业定价,对信贷较高的定价将不能满足这类信贷需求。央行PSL引导的中期政策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引导投入到这些领域,以起到降低这部分社会融资成本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包括PSL在内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丰富,将进一步抑制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可能性。相比之下,下调存款准备金释放的流动性,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在目前货币存量较多的情况下,并不利于稳定总量。与此同时,PSL、SLF等创新性工具,不仅可以调节流动性的量,还可在利率市场化的时代,对长短期市场利率加以引导。通过创造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的"双轨制",央行既可以推动特定行业去杠杆,也能满足基建、民生领域的资金需求,约束市场价格,可谓一举多得。不过,此类政策工具的效果有没有这么理想,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RLX)

【形势要点:央行官员催促存款保险制度抓紧推出】
央行终于打破沉默,公开提出抓紧推出《存款保险条例》。市场纷纷猜测,这意味着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时间表渐近。近日,央行条法司司长穆怀朋在其发表的名为《建立效率与公平的金融法制》一文中称,存款保险制度是央行当前需要抓紧做好的重点工作。穆怀朋表示,近年来央行会同有关部门正稳步推进存款保险立法进程,做好制度出台的各项准备工作,"下一步将通过颁布《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穆怀朋称,市场经济条件下,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基本组成要素,也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一些市场亟须的基础性法律制度,如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制度安排仍然缺失,在金融立法工作上,部分立法项目制定时间过长,整体效率不高,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金融市场对法律保障的迫切需求。这番表态似乎表明央行将加快推出这些基础制度安排。不久前,国务院在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中明确,"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保护存款人利益",显示存款保险已成为年内重要的改革议题。但直到目前,存款保险制度依旧没有出台的风声。分析指,6月份资金流动性较大,不适合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相关政策,根据发改委意见来看,年底前推出的可能性较大。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存款利率的开放也将拥有扎实的基础。(RLX)

【形势要点:商业银行即将打开直投大门】
国有金融机构有望打破商业银行法的约束进行股权投资。近日,财政部披露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金融企业直接股权投资有关资产管理问题的通知》。通知所称直接股权投资,是指国有金融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行业监管法律法规等规定,以自有资金和其他合法来源资金,通过对非公开发行上市企业股权进行的不以长期持有为目的、非控股财务投资的行为。通知指出,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可以按照监管规定组建内部投资管理团队实施,也可以通过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管理运作。内部投资管理团队和受托外部投资机构应当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资质条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决策流程和内控体系,设立资产托管和风险隔离机制。同时,通知中还表示,应当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包括:公开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协议转让、股权回购等方式。比如,国有金融企业所投资企业通过公开发行上市方式退出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国有股减转持义务。可豁免国有股转持义务的,应按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豁免申请。通知明确适用于国有金融企业,包括所有获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国有担保公司以及其他金融类国有企业。财政部还明确6月6日行文发布的该通知将在30日后正式生效。我们注意到,本通知显然为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权投资非公开发行上市企业扫清的道路。此前,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安邦(ANBOUND)此前业已指出,为改变中国非金融类企业杠杆过高的状况,改变中国债务经济模式,需要一场债转股运动。财政部此举,无疑为商业银行等国有金融机构调整资产配置尤其是全新增加股权资产提供了机会和空间。(AYZR)

【形势要点:全面合作框架下的中英货币直接交易更值得肯定】
继人民币对日圆、澳元、新西兰元开展直接交易后,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央行表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有利于形成人民币对英镑直接汇率,降低经济主体汇兑成本,促进人民币与英镑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有利于加强两国金融合作,支持中英之间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对此予以积极支持。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开展人民币对英镑直接交易,这是中英两国共同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当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备忘录》相关内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授权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这显然是此次中英总理年度定期会晤的成果。17日,两国总理在伦敦共同商定争取在201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目标。同时,中英将提升金融合作水平,实现人民币和英镑直接交易,中国将在英国设立人民币清算行,中资银行年内在英国开设分行。当天,中英还签署了金融、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文件,反映了双方在这些领域加强合作的共同愿望。卡梅伦首相说:"今天我们签署的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40亿英镑,为英中两国增加就业,确保增长创造了条件,我们加强伙伴关系为的是实现的增长、改革和创新。同时中英关系远超出经济领域,英国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本世纪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英方赞赏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得亿万人脱贫。"据悉,本次中英总理年度定期会晤正值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双方同意以此为契机推动中英共同增长、包容发展。中英货物贸易额从2009年的392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700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进出口额高达302.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远远超过同期中国对外贸易0.2%的增速和中欧贸易11.7%的增长率。在我们看来,近年来随着英国积极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英投资,中英合作领域日渐广泛和深入,如此建立在深化产业、金融以及政治等领域多元合作基础上的货币直接交易,无疑有利于奠定双边关系的稳固框架,为中国与西方发达经济体合作模式树立典范。(AYZR)

【形势要点:审计署批中投管理不规范且存在违规操作】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中投")成立于2007年,资产管理规模达5750亿美元。受惠于全球股市上扬,中投2012年境外投资组合实现全年收益率10.6%,扭转了2011年亏损4.3%的局面。公司副总经理梁骧今年3月表示,去年的收益率超过8%。然而,中国审计署今日(13日)发布的去年进行审计的结果(2014年第5号公告)显示,中投境外投资管理不规范,有的形成损失或面临损失风险。根据公告,2008年至2013年,中投公司境外投资中,6个损失项目、4个浮亏项目和2个面临损失风险项目存在管理人员失职、尽职调查不深入和投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审计署还发现中投公司境内机构存在违规操作问题。如汇金公司2011年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直接按成本价转让所持国泰君安股权,少获应得收益12.6亿元人民币。另外,中投发展作为中投公司城镇化投资平台,经营定位以土地一级开发为主,但实际运转中大量进行二级开发,至2013年3月底累计投入82.82亿元用于房地产开发。而中投信托2011年以来,为"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行信托计划融资9.49亿元,其中2012年发行3.49亿元。(BLF)

【形势要点:上海黄金国际板的技术准备已经完成上线】
上海黄金交易所在自贸区内推出的国际板业务筹备工作进展顺利。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许罗德表示,全球主要的商业银行、产金企业以及黄金投资者都已在沟通中并表示希望成为黄金国际板会员。许罗德介绍说,目前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已经完成注册,相关业务规则也基本修改完毕,交易清算系统、交易系统以及相关的辅助系统在技术上都已经上线。同时,上海黄金国际板指定的交割仓库通过了海关的验收,相关结算银行也已完成了系统开发以及和交易系统测试。他表示,上海黄金交易所将继续做好黄金国际板筹备工作。在未来业务开展过程中,上海黄金交易所将会认真履行信息监测和报送工作,防范市场风险,全力推动黄金市场的对外开放。央行上海总部表示,上海黄金交易所将其在自贸区推出的国际黄金业务结算纳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在6月18日央行上海总部举办的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启动仪式上,上海黄金交易所还分别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等4家银行现场签订了《结算银行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符合条件的境外和自贸区内客户可在签约银行分账核算单元内开设自由贸易账户,参与黄金交易。拟建中的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也将在签约银行分账核算单元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为区内和国际投资者提供参与国际业务相关的结算和清算服务。许罗德称,此举从制度层面、业务层面、监管层面对黄金国际板都作出了全面的安排。据许罗德介绍,黄金国际板将引进境外的投资者参与交易,同时还将引进离岸资金,在自由贸易账户框架下参与交易。此外,许罗德还表示,希望在上海打造全球黄金转口中心,通过上海自贸区把黄金转口至东南亚和东亚国家。因此,上海自贸区内需配套黄金转口相关的仓储、保管、清算、物流等设施。(RLX)

【形势要点:工商总局清理霸王条款重点针对银行电信】
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银行业、电信业在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国工商机关自去年3月开始开展了专项执法行动。据国家工商总局披露的数据,一年多来,全国工商系统共约谈银行、电信企业7400多次,发出行政建议书10000多份、责令整改通知书4500多份,立案查处1200多件,收缴罚没款2200多万元。据了解,合同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格式条款是由提供方单方拟定、不与对方协商,不少经营者利用自身优势地位,通过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消费者。工商总局市场司合同处处长王恪介绍称,比如消费者到银行办理住房贷款,有一项抵押权属登记费,本应由银行来承担,但一些银行却利用"霸王条款"把这笔费用转嫁给消费者来支付;另外,电信业常扩大"不可抗力"的范围,拿它来做挡箭牌,以此免除自身责任,这些都是典型的格式条款违法行为。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副司长刘宏伟表示,通过专项执法行动,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转嫁抵押权属登记费加重消费者责任、扩大不可抗力范围免除其自身责任等典型合同违法行为受到进一步遏制。各级工商机关将继续强化合同格式条款监管,使这项工作全面实现常态化,维护合同公平正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LX)

【形势要点:中信集团引入众多非国有资本将于7月底上市】
中信泰富17日公布了第二批机构投资者名单,10家投资者合计认购中信泰富总价值53.48亿港元的股份。其中,腾讯、周大福和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等中外新股东赫然在列;至此,中信泰富总额高达499亿元(约合630亿港元)的庞大配售计划完成了71.2%。与1个月前首批15家机构投资者主打"国家队"明显不同,第二批投资者显示"新中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努力再上一阶。除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中化香港外,其他8名投资者均非国企,而市场对腾讯、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和周大福等中外名企同时晋身"新中信"股东尤为意外。其他4个投资人还包括奥氏资本(认购5000万美元)、泛海建设国际(认购7.8亿港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认购3.9亿港元)、雅戈尔(香港)实业(认购7.7518亿港元)。一向善于资本运作雅戈尔17日在上海交易所发表公告表示:"作为间接投资于中国最大的跨行业综合性企业集团的中信泰富股东,公司可以分享到'新'中信的业务平台以及经营成果。"雅戈尔董事会认为,入股中信集团可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稳定性,协同效应得以激发。一名接近中信集团的消息人士透露,除上述10家之外,还有一家投资者涉及入股金额较大,正在审批,该投资者认购股份约占扩大后股本逾1%,以占股比例推算,认购金额接近35亿港元。交易完成后,中信泰富的公众持股将超过20%,达到香港交易所的规定。消息人士表示,引入如此多元化的战略投资者,主要是出于"股东结构、地域和资金"多元化的考虑,希望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截至6月17日,已公布的全部25名机构投资者共认购了中信泰富约33.3亿股股份,约占收购完成后新中信总发行股份的13.37%;若加上仍在审批的投资者,实际认购金额可能超过480亿港元,达到配售股份上限的76%。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预计,待所有机构投资者落实后,将争取尽快获得内地和香港监管部门的批准。新的中信股份有望于7月底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RLX)

【学界观点:中国的利率传导机制为何不畅?】
利率市场化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和焦点。利率传导机制不畅也影响了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有效调控。近日,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就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马骏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相关传导机制涉及很多微观主体,在理论上、实证上都要做很多的研究工作。"马骏表示,首先,理论上,银行资产应该能够在贷款、固定收益产品之间自由配置。但实际上,银行的资产配置并没有充分的自由度,目前仍受限于数量性观测、行业性指引等,这导致了固定收益利率、贷款市场利率之间的传导受到一定阻碍。其次,储户理论上能够在购买国债以及银行存款之间自由选择,且这两种市场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趋同,但实际上储户购买国债并不容易、且有数量限制,这导致国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之间的传导不畅。第三,考虑了风险、流动性等因素之后,企业以债券市场、银行贷款这两种方式融资的利率应该趋同,但实际上由于企业发债受限,比如仍需审批,再加上,国有企业融资对利率敏感度不高,这导致债券市场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之间的传导受到一定的阻碍。马骏同时表示,传导机制是否顺畅需要进行深入的量化评估,"这类似于老年人得心脏病,究竟是哪条血管不通、30%还是40%不畅,这需要定量研究,才能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WX)

【学界观点:人民币的使命是促成全球货币体系"三足鼎立"】
人民币国际化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自身未来定位的诸多猜测。中国自己为人民币国际化设定了什么目标?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昨日(17日)在上海"国际货币体系再思考——布雷顿森林会议七十周年后"会议期间表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上升的趋势是确定的。我更希望看到,通过中长期国际货币体系,走向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格局。"马骏认为,建立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系,长期来看其可行性对比其他版本来讲更大。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十几年后欧美中三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不相上下是支持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基本面因素。此外,多元货币体系可以更好地保证在危机时刻为全球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同时也能避免单一储备货币的超强势地位给其他国家造成的负面溢出效应以及超主权储备货币在国际协调方面的低效。马骏指出,从现有的货币体系向"新"体系过渡,还需要三方面的努力:中国的资本项目开放,欧元区实现财政一体化,以及协调主要国家的政策以减少人民币替代欧元或者美元过程当中的市场波动。马骏强调,应该可用"边际多元化"策略来减少过渡期风险,即全球流动性和储备资产的增量由人民币和欧元来提供,这样可以让减少抛售美元存量的压力这个趋势得到经济基本面的支持。另外他还表示,人民币目前已经接近均衡水平,双向波动是大方向,今后汇率弹性会继续加大,其重要目的是为今后资本项开放情况下管理过渡的资本流动而建立的一个机制。(RLF)

【形势要点:中国还未在个人财务层面准备好面对老龄化】
尽管很多人每个月都会扣款缴纳养老金,但多数人对退休后可以领取多少养老金、届时实际购买力如何等问题并没有太多概念。近日有媒体测算,以现年35岁、打算55岁退休的城镇职工为例,假设目前月工资分别为3000元、6000元、15000元和40000元的四种不同情况,退休时每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大致在3000元、4000元、6000元和6500元左右。根据通胀因素折算,这相当于目前水平的每月1666元、2222元、3333元和3600元。这样的退休金水平仅能维持温饱,而且以上测算结果建立在20年后养老金能够正常、足额领取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安邦(ANBOUND)此前还曾报道,根据2013中国私人银行财富报告预测,中国内地可投资资产规模一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在2013年底将达到84万人,对应的财富规模将达到27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庞大的财富市场,纷纷刺激信托公司推出家族信业务,但中国的家族信托业也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不少业内人士对此同样不乐观。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指出,中国一头连退休之后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另一头则不知该如何处理财产,导致子孙可能突然面对大量财产而被其所害。这说明中国还未在个人财务层面对老龄化做好规划。而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唯一老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NLF)

【形势要点:服贸卡关受阻使得台湾的人民币变成烂头寸】
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形成,尤其是在形成初期,有赖于一个人民币回流大陆的通畅渠道。台湾目前就面临人民币回流大陆受阻的麻烦。由于两岸"服贸"协议被卡,台湾市场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受阻,再加上大陆央行实行定向降准,"钱荒"不再,也使得台湾银行业吸收的人民币存款无处去化,有变成"烂头寸"的风险。台湾"中央银行"官员日前证实,由于大陆资金宽松,中银台北对国银转存人民币的利率已降至4%以下,最低还有1个月期3.15%的利率。如此一来,国银恐难再推出高于3%的优利来吸引存户。面对台湾人民币存款陷入烂头寸的窘境,此前台湾金管会主委曾铭宗已经多次表示,盼望积极争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与服贸脱钩,以解决人民币无法回流的问题。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密访台湾时,据称台湾方面也向他传递出这一信息。据悉,为了避免人民币资金池成为烂头寸,台湾"央行"正通过扩大人民币回流机制、洽商两岸货币互换协议(SWAP),以及鼓励国银开发人民币商品等"三管齐下"的方式来缓解压力。(BHJ)

【形势要点:新兴市场资金回流分化反映经济表现差异】
由于投资者预期欧美日将会延续宽松货币政策直至明年,新兴市场正面临着新一轮资金流入,但资金分化流向走势明显反映出各国经济表现冷热不均。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的最新数据,今年5月新兴经济体股票和债券市场净流入资金共450亿美元,创2012年9月以来新高,这一数字明显高于3月份的270亿美元和4月份的280亿美元。此外,国际资金流向研究机构EFPR(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的数据也显示,资金近期在快速流入新兴市场。从整体上看,资金流入规模较为平均,但流入南非、中国和巴西的资金相对较少。资金流向的分化反映出当前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差异性表现。以股市为例,不少新兴市场今年普遍涨势强劲,像印度主要股指同期已上涨30%,土耳其主要股指已上涨44%,巴西主要股指已经上涨26%。与此对应,其他国家股市则不温不火,像中国主要股指基本沉在谷底。对此摩根大通基金的策略师安德烈•阿马亚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要将新兴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对一国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十分重要。"例如,南非经济今年预计仅能增长2%,高失业率和能源瓶颈等问题亟待解决;在印尼,由于能源方面的改革滞后,政府每年需支付数百亿美元的燃料补贴费用,这笔支出严重影响了政府预算,使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得到更多投资。(RSC)

【形势要点:司法管辖权决定阿根廷债务危机走向】
阿根廷债务危机再次袭来。17日,阿根廷经济部长基西略夫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阿根廷政府将在国内启动债务重组以向债权人履行还债义务,并就此问题与美国纽约联邦法官托马斯•格里塞重新沟通。2005年和2010年,阿政府分两次对2001年金融危机中高达千亿美元的违约债务进行重组,约92%的债权人接受重组方案。但俗称"秃鹫基金"的垃圾债券投机商此前抄底买进阿根廷主权债券并拒绝接受重组方案,自2005年开始上诉美国纽约联邦法院要求阿政府全额还债。16日,美国最高法院做出裁决,驳回阿政府拒绝全额偿还所欠"秃鹫基金"违约债务的上诉并同意违约债务债权人通过司法途径冻结阿根廷政府的海外资产。当天,以NML资本公司为代表的"秃鹫基金"致函美国纽约联邦法院,要求终止此前的"延缓生效决定"并采取措施立即执行判决。而其他债权人也可能提出相同的要求。本月30日,阿根廷有一批总额约9亿美元重组主权债券到期。根据美国法官的裁决,阿根廷需优先付清未接受债务重组的债权人债务,所以一旦阿政府将9亿美元存入重组债券债权人的美国账户,将被立刻冻结,由此导致阿根廷陷入技术性债务违约。此外,当年阿政府在美国纽约进行债务重组时接受了所谓的"未来权益声索条款",即如果未来偿债条件优于发行时条件,则所有债权人有权按最优条件声索。所以一旦阿根廷政府选择全额还债意味着过去两次的债务重组将被推翻重来。阿根廷政府希望可以通过在国内重新启动债务重组,进而把重组债务的司法仲裁权转移至国内,客观上摆脱美国司法判决的约束。但司法专家认为,把此前美国发行的主权债券移到阿根廷国内重组要获得所有债券持有人同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基西略夫说,全额偿付"秃鹫基金"债权人将带来连锁反应:先是偿还"秃鹫基金"本息共计15亿美元,然后所有未接受债务重组债权人将跟进,这笔债务规模约150亿美元,此后依据"未来权益声索条款",所有重组债权人也将重新索偿,届时阿根廷的债务总额将高达1200亿美元。(RYZR)

【形势要点:监管大棒是打银行,还是打向银行高管?】
只要激励与道德要求相冲突,普通人的正直就将成为只有少数人追求的东西。在如今全球的银行业里,这一冲突正在不断上演:大银行因各种恶劣行为而支付的罚金不断创下新纪录,但即便银行受到了告发后,它们仍不肯收手。很多人指出了银行业的一个反常现象:在企业作出从违反制裁到帮助避税等各种不当行为的同时,公司高层收获了巨大的个人财富,但受到起诉的情况非常少。这让金融体系看上去变成了一个毫无道德的领域,就个人来说,奖金几乎凌驾于包括客户在内的一切之上。为什么惩罚公司而不惩罚高管?不少人给出的理由是,这样可以迫使公司转型自己的文化,防止未来发生犯罪行为。但对银行处以巨额罚款可能是一种更危险的做法:如果罚金高到造成实质性伤害,银行资本金由此受到的冲击,许多无辜的股东和员工将成为受害者。而如果罚金数额不大,则毫无意义。美国地区法官杰德•雷科夫(Jed Rakoff)认为,惩罚公司在法律上也存疑。除非你能证明公司的某位经理人犯下了涉嫌的罪行,你不应起诉该公司;但如果你能证明这一点,为何不起诉那名经理人呢?不起诉犯下罪行的个人,反而惩罚无辜的员工和股东,这似乎与道义责任的基本概念背道而驰。有的人认为,上述现象是现代银行体系的痼疾,但在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在现代银行成型并迅速繁荣的19世纪,倒闭并引起了"系统性风险"的银行不少,而涉及造假、瞒报的银行董事及经理人很多都受到了法律制裁。即使是那些没有受到追究的银行家们,也大量选择了"自我放逐":由于无法承受社会的压力和道德谴责,很多人背井离乡去了海外,在清教徒文化盛行的英国、美国,这种企业家的责任感尤为强烈。如今,银行家们虽然逃脱了法律制裁,但社会对其的谴责已经越来越多:RBS的前总裁Fred Goodwin在创下英国历史上最高亏损记录后依然享受巨额退休金,但英女王剥夺了其爵位;美国共和党二把手埃里克坎托的意外失利令华尔街在国会失去了一位支持者,而打败他的则是一位反华尔街的人士,他以一句话著称:整个美国金融危机期间,居然没有一位华尔街人士被送入监狱!(ALF)

【市场:原油与黄金五年来的步调一致已走到终点】
近5年来,原油和黄金的走势步调一致,投资者除了投资股票债券,还利用大宗商品来使投资多元化。然而如今原油与黄金的并驾齐驱走势已开始分化,据彭博汇编的数据,WTI原油与黄金期货的120天期关联系数今年已降到负值,为2009年7月来首见。上周伊拉克局势紧张提振了这两者的价格,关联度有所收紧,但仍为负值。原油和黄金分道扬镳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增长推高了对成品油需求增长的预期,而随着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作为美元投资替代品的黄金失去了吸引力。彭博新闻社的调查显示,71%的投资者预计黄金将是未来12个月表现最差的大宗商品,而49%的投资者则最看好原油前景。Marketfield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 Shaoul表示,原油的长期走势图预示,原油有望走高,而金价本月虽稍有反弹,但反弹的力道恐怕已经到头。(BLF)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