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中国应扭转金融资源与财富创造领域的"错配"】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国务院明确多部门在私募基金监管中的定位】
【形势要点:央行旗下刊物暗示不会调降存款准备金率】
【形势要点:存款保险条例随时都有可能推出】
【形势要点:深圳前海产业优惠目录有望很快发布】
【形势要点:中国外债余额水平较低风险可控】
【形势要点:创业板的一地鸡毛正迎来打扫时刻】
【形势要点:中国融资贵问题的本质是垄断】
【形势要点:今年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可能继续上升】
【形势要点:大型银行担心的是互联网金融的长尾效应】
【形势要点:阿里银泰联手需要在O2O上进行更多创新】
【形势要点:原油期货今年挂牌上市预言有望成真】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的争论需要厘清楚层次】
【市场:成长股行情推动基金盈利创四年新高】
【形势要点:BIS预计全球央行将增持人民币储备】
【形势要点:人民币在欧洲攻城掠地,各国争夺离岸中心】
【形势要点:全球监管层加大对外汇操纵案的调查力度】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中国应扭转金融资源与财富创造领域的"错配"】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支柱性的财富创造领域是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但近年来,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与财富创造领域不匹配却越来越严重,造成"钱荒"与"钱洪"并存、大量资金到不了实体经济、却在金融系统内空转的现象。近日,五大国有上市银行的2013年年报悉数出炉,显示去年五大行共新增不良贷款468.31亿元,而这一数值在2012仅为109.52亿。有趣的是,除中行外的四家国有大行都点名指出,不良贷款增加的问题出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尤其是其中的中小企业,而近年来备受批评的房地产业、金融业和城投公司在银行的报表中却表现良好。
工行(新增不良贷款191.14亿元,同比增幅25%)的年报称,制造业不良贷款增加的主因是受国内投资出口增速趋缓、产能过剩压力增大、市场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纺织等行业运行压力加大。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的主要问题则是受宏观经济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影响,部分批发领域企业资金紧张,收入和利润下滑。损失最大的交行还特别提到了钢贸领域的产能过剩和风险扩散问题。从工行的年报也可以看出,去年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是1.82%,批发和零售业是3.40%,是工行仅有的两个不良率超过平均值(1.10%)的行业。
另外,中小企业也成了银行抱怨不良贷款的主要对象。工行认为,主要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市场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导致不良贷款额出现反弹。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的地区分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小微企业普遍出现订单下降、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等问题,企业资金较为紧张。交行也认为其资产质量下滑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民营中小企业抗冲击能力弱的一个集中缩影,并非全局性的、系统性的问题。
换言之,大银行可能认为,不是银行不重视制造业,而是制造业的风险太大;制造业出问题的原因是经济环境差外加自身抗力差、产能过剩,与银行没有关系。言外之意是,银行要注意风险控制,对于实体经济就只能帮到这了。银行自身的分行业放贷数据也体现了其对制造业渐弱的支持:2012年末制造业占交行总贷款余额的19.83%,2013年这一数值下降到19.31%;工行的2013年贷款余额中制造业占比23.5%,也比2012年的23.8%有所降低。
与对制造业的批评相反,近年备受舆论质疑的金融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却未受到银行的警告。从数据看,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信贷质量不错:如工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7.3%,比去年的8.3%下降,不良贷款率为0.87%;金融业占7.2%,比去年的6.6%更有不小提升,不良率也只有0.19%,俨然是优质客户的代表。交行未给出分行业不良贷款率,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其总贷款余额的比例也都在上升,上述占比也都大于两者产业规模在GDP中的占比(均为5.9%)。
在整个经济环境欠佳、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制造业、中小企业率先出现不良贷款增加属于正常现象。但因此将风险归结为制造业和大环境,也并不全面。制造业的产能过剩难道与当初"四万亿"时银行粗放、混乱的放贷没有关系?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难道没有银行"一刀切"式抽贷的火上浇油?有媒体批评,制造业成为不良贷款"重灾区",与银行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不无关系,与银行经营思维出现严重问题不无关系。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和政府融资平台则受到了差别待遇,银行采取各种变通方式和手段,没有将一些实际已成为不良的贷款纳入到不良贷款范畴,这一方面是因为银行不想和自己的业绩考核过不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些领域涉及的关系重大,不宜操作。
从短期来看,金融资源涌向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交易,以及靠金融创新来搞资金交易,"以钱炒钱",或许能令一时的资产不良率好看一点。但从宏观上看,这样做却助长了中国经济中的泡沫,令局部领域、局部区域的经济泡沫化程度加重,导致资源的配置越来越扭曲。银行是否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几乎所有成熟的经济体在所有和平历史时期都会关注的一个关于银行业的问题——二百年前要求建立第一批股份制银行的英国议员们这样问;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当现代商业银行的模型成熟时卡莱尔等社会评论家们这样问;一二战期间的大萧条时凯恩斯等经济学家也这样问;二战后直至今天,每个重要经济体的领导人和经济学者们还在不断思考这个问题。在当下中国,这个问题的答案依然在变化中。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必须得到纠正,这是中国宏观政策应当重点关注的调整。国有大行的放贷思路和风险管理都离真正的市场化相距甚远,这也是造成制造业和中小企业不被银行青睐、资金困境加剧的一个主因。(ALF)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国务院明确多部门在私募基金监管中的定位】
长期以来,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一直处于模糊地带,证监会与发改委对此争执不休。但在近两年,随着新《基金法》的颁布,以及证监会"挖角"原发改委财政金融司金融处处长刘健,证监会在私募基金监管上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立。近日有报道称,国务院法制办正就《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送审稿)征询各界意见。据悉,送审稿由刘健起草,明确界定了证监会、发改委及央行在私募基金监管中的角色,并再次明确了中国证监会的主导地位。此外,与去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相比,国务院送审稿还明确了私募基金的定义,并在监管、税收、处罚等各方面进行了完善。我们关注的是送审稿对私募基金监管的定位。送审稿称,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有权自行或者授权派出机构,依法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等开展私募基金业务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证监会定期将股权投资基金的备案和统计监测等情况通报给发改部门;发改部门发现股权投资基金存在不符合有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投资政策的,及时通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进行查处。此外,证监会和央行将建立私募基金风险提示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送审稿对诚信档案和分类监管的论述也引人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将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并公告重大失信信息;根据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言下之意,相比于当前的信息不透明状态,监管部门将要狠抓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让私募基金行业暴露在阳光下。(LLX)
【形势要点:央行旗下刊物暗示不会调降存款准备金率】
开年以来,中国几乎所有经济指标都掉头向下,一季度GDP增长率可能突破7.5%的全年目标。在中国政府"区间论"的调控思路下,市场普遍预期中国政府很快会出台"稳增长"政策,有关央行调降存款准备金率的传闻颇多。不过,这一愿望可能要落空了。央行旗下刊物《金融时报》日前发表题为《中国经济需要"降准"来刺激吗?》,称央行不会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文章称,要不要降准,首先得看银行体系流动性紧不紧,其次看降准有没有用,有多大用。就前者而言,文章认为,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保持波动下行行情,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较为适度;就后者而言,文章认为,降准释放出来的5150亿元货币最终将流向借新还旧、产能过剩企业及地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既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也会加剧中国经济运行风险。文章并罗列了央行不会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三大理由。一是降准将使市场误判为货币政策开始松动的信号,既不符合"流动性闸门的调控和引导"目标,也不符合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的"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的政策取向。二是与降准相比,货币当局目前看来更倾向于"寓改革于调控之中"。三是中国经济对投资和债务的依赖还在上升,经济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在此背景下,降准将会延缓金融机构和企业去杠杆进程,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抛开这些论述合理与否,从政策风向上看,央行于一季度数据公布后降准的预期似已落空,中国政府如果出台"稳增长"政策,可能不会在货币方面更多着墨,而采取其他政策措施。(RLX)
【形势要点:存款保险条例随时都有可能推出】
在讨论了20多年后,存款保险制度终于接近问世。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有望今年推出。这是央行首次给出明确时间表。而在29日,有央行人士透露,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工作重点,"现在存保条例已经由人民银行起草完毕,而且相关的程序都走完了,在适当的时候,中国会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另一消息源则称,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早已完成,针对相关细节也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正等待国务院的审议批准。同样等待的还有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商业银行退出机制的建立健全。尤其在银监会公布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之后,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显得更加迫切。据介绍,目前存款保险制度方案的总体思路是:强制参保、费率不一、保额存上限。据了解,中国的存款保险对每个银行账户的保险上限初步定为50万元人民币。而与欧美存款保险制度成立之初就设立单独的管理机构不同,中国存款保险制度计划先成立一只保险基金,待逐渐成熟之后再发展成独立的机构。据透露,央行设计先将此基金放在金融稳定局下管理。同时,人民银行还将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人民银行将建立公共资金回收机制,为存款保险机制提供后援支持。同时,为了防范道德风险,央行资金主要限于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救助,在出现系统性风险时,仍需发挥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的角色,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RLX)
【形势要点:深圳前海产业优惠目录有望很快发布】
深圳前海的"先行先试"日前取得重要进展。31日,在前海合作区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深圳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透露,前海22条先行先试政策已经落实17条,其余5条正在落实中,前海产业优惠目录在国务院已完成审批程序,即将发文。根据规定,纳入到产业优惠目录的企业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也是前海最大的政策优势之一。会议上,张备透露了前海一系列制度创新的最新进展: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创新政策有望近期落地;在跨境人民币、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上报了25条金融创新政策需求,力争在即将召开的第三次前海部际联席会议上落实一批政策;在国内首次提出国际金融多边组织落户前海的政策需求,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其中,今年将设立国内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合资证券公司;完成国内第一笔市场化跨境运作的母基金。财政部将于4月底在前海召开APEC"改善金融服务、促进区域实体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已确定6月在深圳与哈佛大学法学院共同举办第十一届"构建21世纪金融体系"中美研讨会,前海管理局为协助单位。张备在汇报前海2014年主要工作思路称,将增加针对港资的土地供应总量,2014年计划公开出让产业用地12-15宗,占地面积25万平米,建筑面积260万平米,前海1/3以上的可开发土地对港企出让;争取直达香港的国际通信专用通道落地,引进香港信息通讯运营商,积极参与"智慧前海"的开发建设。张备同时透露,将推动前海保税港区向自贸区转型,着力培育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等千亿级战略新兴产业。(LLX)
【形势要点:中国外债余额水平较低风险可控】
国家外汇局31日公布了2013年末中国外债数据。刊登在外汇局官网的新闻稿称,截至2013年12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2625亿元人民币(等值8631.67亿美元)。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32109亿元人民币(等值5266.67亿美元),企业间贸易信贷余额为20515亿元人民币(等值3365亿美元)。从债务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1373亿元人民币(等值1865.42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1252亿元人民币(等值6766.25亿美元)。在短期外债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49.73%,银行贸易融资占21.08%,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0.81%。这部分外债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与一般外债有较大不同,且与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相比规模较小,短期外债风险基本可控。从债务人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中资金融机构债务(含其负责转贷的外国政府贷款)余额为16059亿元人民币(等值2634.03亿美元),占50.01%;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669亿元人民币(等值1585.99亿美元),占30.11%;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917亿元人民币(等值642.46亿美元),占12.20%;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不含外国政府贷款)余额为2093亿元人民币(等值343.26亿美元),占6.52%;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371亿元人民币(等值60.93亿美元),占1.16%。从债务类型看,登记外债余额中,国际商业贷款余额为28464亿元人民币(等值4668.72亿美元),占88.65%;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3645亿元人民币(等值597.95亿美元),占11.35%。从币种结构看,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79.60%,日元债务和欧元债务分别占5.02%和5.54%,特别提款权和港币等其他外币债务合计占比9.84%。2013年,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3119亿元人民币(等值511.67亿美元),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签约期限)2067亿元人民币(等值339.03亿美元),支付利息209亿元人民币(等值34.30亿美元)。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项下净流入资金843亿元人民币(等值138.34亿美元)。据初步计算,2013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为9.40%;债务率为35.59%;偿债率为1.57%;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7.71%,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LLX)
【形势要点:创业板的一地鸡毛正迎来打扫时刻】
2013年以来一直保持强势的创业板指,近月展开了深度回调。在2月25日盘中创出1571.40点的历史新高后,创业板连续下跌,至3月31日跌至1327.80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下跌了15.5%,在24个交易日中,市值蒸发了1700亿元。市场分析认为,近期创业板持续下跌,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供需状况改变。证监会近日表示,今后创业板改革,一方面将取消业绩持续增长的要求,简化发行条件,另一方面申报企业不再限于9大行业。而若降低发行门槛,那么未来自然将有更多公司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从而加快扩容进度。与此同时,供给增多的预期也将对当前创业板的高估值造成影响。二是高成长难以持续。截至26日,创业板379家公司中共有141家公司公告一季度业绩预告。141家公司中,增长加速且超预期的公司占比32%;增长加速但未超预期的公司占比17%;增长减速且未超预期的公司占比39%。与此同时,在2013年支撑创业板公司快速扩张的兼并重组,在进入2014年后也频遭挫折。今年以来,华星创业、汤臣倍健、西部牧业、金运激光、欧比特等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均宣告重组失败。要指出的是,除了国内原因,国际上科技股的普跌,可能也是带动创业板掉头向下的原因。与创业板指转向差不多的时间点,全球科技网络股也开始大幅下跌,主要因过高的估值和频繁的天价收购。这样看来,中国创业板的下跌,可能也是全球资本市场气候变化带动的。这也印证了安邦(ANBOUND)此前的判断,在发布2013年年报前后,创业板市场上的一地鸡毛也将迎来打扫的时刻。(ALX)
【形势要点:中国融资贵问题的本质是垄断】
社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期待很高,认为这会改变国有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让银行业变得更加多元、减少社会的融资成本。但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工行原行长杨凯生却提出,民营银行并不一定能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其作用恰恰相反。杨凯生说,无论是中国的统计数据,还是国际的统计数据都证明,银行贷款利率水准的高低和银行的规模基本上是成反比的。大银行贷款利率平均是6.35%,12家股份制银行是6.45%,城乡银行是7.5%,小额贷款公司高达16%。对于利率市场化会否降低银行利差的问题,杨凯生认为,利差水平的高低,固然与利率市场化有关系,但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从国际上的数字来看,早已利率市场化的美国,利差水平目前比未完全市场化的中国银行水平还要高;而早已利率市场化的日本等地,其利差水平要比中国银行的水平低。但利率市场化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统一的取向,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利率市场化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不过,在我们看来,外国大银行借贷利率比小银行甚至小额贷款公司高,其原因一方面是规模经济,一方面也是由于贷款风险的不同,这种利率的不同是公平的,也是市场化的结果,而中国融资贵问题的本质则是垄断,利率市场化既然有助于打破不公平的过高息差收益,自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贵(存贷利息差距太高)的问题。此外,杨凯生的见解没有考虑贷款的隐性成本,如果算上隐性成本(如排队"等贷"的时间、"人情"投资、要求贷款后存一半之类的灰色规定等等),中国大银行的贷款利率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而言并不低,因此才造成了他们宁可去找小贷公司甚至民间融资的事实。只有对大型国企而言,大银行的贷款利率才是真正的最便宜。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正是要减少这种存款管制下产生的资源垄断,进而减少乃至消除因资源垄断带来的借贷隐性成本过高的问题。(ALF)
【形势要点:今年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可能继续上升】
五大国有上市银行的2013年年报已悉数出炉,除净利润增速下滑以外,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据媒体统计,五大行在2013年共新增不良贷款468.31亿元,而这一数值在2012仅为109.52。其中,交行去年不良贷款余额达343.1亿元,新增73.15亿元,增速高达27.1%,在五大行中最快;最赚钱的工行不良贷款余额达936.89亿元,新增191.14亿元,增幅25%;建行余额达852.64亿元,新添106.46亿,同比增长14.27%;中行不良贷款增加78.23亿至732.71亿元,增加11.95%;农行情况较为稳定,去年不良贷款余额877.81亿元,但增量仅19.33亿。不过,其实上述数字已经是各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之后的结果。去年五大行总共减记了590亿元人民币(合95亿美元)无法追回的贷款,该数值比2012年高出127%,不但超过其2013新增不良贷款总额,也是过去十年中最高的一次。结果交行、工行和中行的不良率虽出现了小幅上升,但总体依然在1%左右徘徊,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个极为漂亮的数字。可惜,包括海外研究机构在内的大多数人并不相信如此低的数值能真实地反应中国的不良贷款比例,新增不良贷款以及减记规模的飞速增加恐怕更能反映中国的金融风险的扩散速度。今年3月债市迎来首例真正违约,一家小型农村银行上周则遭遇短暂的恐慌挤兑,再加上一季度经济放缓比预期更为严重,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可能迎来1990年以来经济增速最低的一年,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恐怕也会有增无减。(RLF)
【形势要点:大型银行担心的是互联网金融的长尾效应】
商业银行2013年的盈利增幅依然高过GDP增速。截至3月30日,有11家上市银行交出了2013年成绩单,平均净利润增幅为13.9%,同比下滑约3个百分点。结合去年的经济形势,这个成绩单尚属不错,钱荒显然为此助了一臂之力。其中最大的看点还是存款增速的萎缩。据悉,总资产超过20万亿的工行全年存款增速呈环比逐季递减态势。个人存款全年仅增长了5%,存款余额全年增长仅7%。建行全年存款增幅也仅为7.76%,较上年末下降了5.81个百分点。农行全年县域存款规模增速在其上市5年来首次回到个位数增长(8.73%),第四季度存款环比仅增长0.1%。平安银行活期存款同比增长11%,而2012年为25%。民生银行存款增幅也较上年同比下降了5.66%。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此存款增速下降并非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造成的,因为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虽然分流了银行存款,但其后实际业已通过协议存款的方式再度投回银行,而且其规模并不大,第三方支付公司整个账户开立、清算都离不开线下。此外,传统银行的网上能力实际上很强大。比如,工行拥有1.6亿网银客户,1亿手机用户,3/4的银行理财、99%的贵金属交易和51%基金都是网上销售,总体上看,工行80.2%的交易都需要通过网上银行、电子银行完成,全年电子银行交易有着380万亿之巨,而整个第三方支付不过刚到10万亿级。在我们看来,与其说互联网金融导致存款搬家,不如说2013年的钱荒形势导致存款向银行理财切换。实际上,大型商业银行已经逐步适应互联网的世界,不过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渠道优势竞争,商业银行依然存在着对互联网金融长尾效应的恐慌。(AYZR)
【形势要点:阿里银泰联手需要在O2O上进行更多创新】
监管层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并没有让阿里巴巴停下扩张的脚步。31日,阿里巴巴集团与港股上市公司银泰商业集团宣布,阿里巴巴将以53.7亿元港币战略投资银泰商业,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构造打通线上线下(O2O)的未来商业基础设施体系,并对社会开放,推动实体商业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双方还表示,将组建合资公司,快速推进该体系的建设。银泰商业于27日在港交所停牌,31日早间复牌,银泰股价上涨16%。银泰商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沈国军表示,技术在快速进步,必须要学习和应用,"顾客在改变我们,银泰应该更主动地拥抱消费者的变化。期待新银泰率先进入未来零售时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张勇表示,商业未来趋势是走向电子化,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将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融合互补,此次合作希望能打造一套开放的基础设施,推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结合。要指出的是,央行不久前刚刚叫停了二维码支付,而这正是阿里巴巴O2O战略的核心。在相关技术手段被暂停的情况下,阿里与银泰联手需要进行更多创新,一方面将二维码支付纳入到合规体系中,满足央行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探索能够为各方所接受的支付手段。日前有报道称,阿里巴巴及腾讯两家互联网巨头都在与中国银联谈合作,暗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支付机构有望从竞争走向合作。如果这样的合作能够达成,无疑将有助于互联网金融从草根疯长走向更加规范,重新被监管机构所接受也将是预料之中。(RLX)
【形势要点:原油期货今年挂牌上市预言有望成真】
日前,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以及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在一些公开场合表示,今年年内原油期货有望挂牌上市。据悉,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能源局正制定原油加工及进口企业具体准入条件,以逐步增加国内原油现货市场的参与主体,预计相关方案将很快出台。知情人士透露称,今年推出原油期货完全有可能。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等多个部门正积极支持原油期货推出上市,并已经基于原油期货基本方案完成了配套货币政策、外汇政策、海关保税监管政策初稿的制定,将在国务院批准后对外发布实施。在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六大方向,其中表示要推进期货市场建设,继续推出大宗资源性产品期货品种的时候,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就曾指出,近年来接连上市的期货品种均不属于大宗资源性产品,原油期货等产品可能会推出。(AYZR)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的争论需要厘清楚层次】
随着央行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有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30日召开的"深圳IT领袖峰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也谈及了相关问题。李小加认为,目前这场博弈要从四个层面来理解:最底层是互联网金融打造的生态系统;第二层是互联网与现有金融体系的利益格局;第三层是金融机构本身的安全和风险;最顶层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他认为,目前互联网企业与银行的博弈处于第二层面,也就是利益格局,而各自的理由都是信息安全或者客户安全,"比如,银行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层面存在不安全因素,所以对支付层面出手干预。"不过,李小加指出,看待这个问题应该上升到第三个层面,乃至第四个层面才能清晰看到事物本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解释称,银行业务主要分为两端,一端是负债,也就是存款,老百姓的钱基本期限较短;另一端是资产,即放贷,目前资产的期限较长。"中国的银行体系非常巨大,且非常成功的,目前之所以如此健全,很大一部分仰仗于长期以来负债端的稳定。"而如今,余额宝们给银行的负债端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令负债端的流动性(需求)瞬间增加,但问题是,资产端又缺乏流动性,没有很大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或者其他市场,可以令银行的资产提高流动性。李小加认为,资产与负债不能匹配,就会给银行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这是很大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谈到四大行几乎同时下调支付宝额度是否有违反垄断法时,李小加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不是这四家银行,如果是J.P.摩根等银行,也许是有可能存在"反垄断"调查的问题。言下之意,换作在中国,反垄断可能并不成立。(RLX)
【市场:成长股行情推动基金盈利创四年新高】
近日国内基金进入年报发布季。迄今为止,除国泰和国金通用外,已有72家基金公司发布了旗下基金的年报。据统计,72家基金公司旗下1731只基金2013年合计盈利1686.93亿元,是自2010年以来,基金整体盈利最多的一年。在72家基金公司中,华夏基金旗下基金合计盈利160.24亿,依旧排名各公司之首;而景顺长城则以旗下基金合计盈利103.67亿的水平跃升至第2,成为2013年最大黑马。统计显示,该公司旗下基金2012年盈利水平排名全行业第25位。华夏和景顺也成为去年仅有的两家旗下公募产品盈利超百亿元的公司。此外,易方达、嘉实和广发旗下基金分别盈利94.56亿、92.15亿和87.26亿,紧随其后。从类型上看,偏股基金依然是行业盈利的急先锋。统计显示,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2013年分别盈利770.67亿和537.05亿,在各类型基金中排名居前。两者合计将1307.74亿的利润收入囊中,占整体盈利的77.52%。分析人士称,去年成长股行情高歌猛进,使得偏股型基金中押注创业板的基金赚得盆满钵满。特别是混合型基金,2013年合计利润相较2012年增长158.36%,增幅在各类型基金中居首。此外,低风险产品也有所斩获,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保本基金去年分别盈利226.83亿、70.31亿和8.38亿。要指出的是,相较于2012年,2013年债券基金的盈利水平整体缩水53.97%。究其原因,去年六月资金紧张后,银行非标业务再次扩张,严重挤压了债券的投资需求,同时由于财政存款投放力度低于往年,且货币政策未能有效放松,导致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债券收益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行。(LLX)
【形势要点:BIS预计全球央行将增持人民币储备】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前景也被各方看好。29日,在国际外汇交易商会议上,国际清算银行(BIS)的银行部主管PETER ZOELLNER表示,未来几年,美元在各大央行储备中的份额或许会下降10%到15%,但不会危及到其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同时人民币的地位会逐渐上升,但不太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取代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的角色。他表示,美元在各大央行货币储备中的比重会从65%-70%逐渐下降到50%-60%。但美元的相对主导地位并不会在未来10年、20年内改变。他同时表示,人民币的角色将会持续加强。有迹象显示近期中国主动使人民币贬值,结束了人民币连续十年升值的局面。这一举动将刺激投资者对严格控制的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兴趣,未来几个月里这一趋势或许会加深。他预计,人民币的交易量和在各国央行中的储备会"可持续的稳步"扩张,但并不认为未来几十年内人民币能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的角色。BIS去年公布的3年度调查显示,全球货币交易量已上升到日均5.3万亿的水平。ZOELLNER表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扩张是全球货币交易量上升的原因之一。他并认为,中国最近的汇率调整,会影响目前仍被严格控制的中国货币制度。"过去几年的人民币交易多是在离岸市场进行的。但是国内人民币市场已越来越活跃,例如操作空间在逐渐加大。"(RLX)
【形势要点:人民币在欧洲攻城掠地,各国争夺离岸中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受到各国热烈欢迎,德国媒体甚至将中国称为经济低迷的欧洲的救世主。在习主席26日至27日两天的访法行程中,中法签订了总额不少于180亿欧元的一系列商业协议,并分配给法国8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使法国继英国之后,成为第二个获得RQFII额度的欧洲国家。中法发布联合声明称,两国"开创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在金融领域,两国元首也欢迎双方银行与企业发展巴黎人民币离岸业务,双方同意继续就在巴黎建立人民币清算和结算安排进行讨论。28日,习主席在柏林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双方就中德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习主席说,"我们决定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着手制定中德中长期行动纲要,这是重大举措"。另外,虽然此次在商业协议方面德国的直接受益不如法国,但德国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在近日已达成协议,将就人民币清算和结算支付交易展开合作,这为法兰克福变成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铺平了道路。这意味着在欧元区各大金融中心角逐人民币离岸交易的竞争中,法兰克福已经压倒了巴黎和卢森堡,从而加强了德国在欧盟中的领导地位。这一举措对英国作人民币离岸中心"头羊"的目标也提出了挑战。31日,中英央行在伦敦签署人民币清算和结算谅解备忘录,比原定时间提前了五天,但还是落在了德国之后,只能屈居亚洲之外第二个和中国签订该协议的国家。欧洲对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争夺正中我国的本意,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明确表示,中国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至于能不能形成人民币离岸中心,还要靠他们自己努力和市场参与者的意见。(ALF)
【形势要点:全球监管层加大对外汇操纵案的调查力度】
在国际投行普遍遭到外汇操纵调查的情况下,31日,瑞士竞争委员会WEKO加入到了相关调查的行列之中。WEKO宣布,将对多家大型银行外汇市场操纵进行调查,受调查银行包括瑞银、瑞信、摩根大通、花旗、巴克莱、苏格兰皇家、ZKB及JULIUS BAER。WEKO表示,有证据显示,这些银行在外汇交易中互相勾结操纵汇率。该机构从去年9月起就开始对外汇市场操纵进行前期调查。值得注意的是,WEKO不是唯一一个对外汇市场进行反垄断调查的监管机构。欧盟委员会去年就曾对该问题进行过初步调查,美国司法部目前也在就潜在的违法活动进行调查。德国、新加坡的监管部门也在展开类似调查。各国监管机构都在调查,这些大银行是否暗中合作,操纵外汇价格。全球外汇市场日均有53万亿的交易量。瑞信发表声明称,该行对被牵涉进该调查"很震惊",因为去年的前期调查中并没有调查瑞信。瑞信表示,WEKO的声明对瑞信的指责"不当并有损"该行声誉。据悉,调查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享个人客户订单信息;2、提前交易;3、在定盘价确定之前下大量的小额订单,影响价格;4、虚假交易;5、逼空或逼多;6、私人账户交易。此前,已有多家银行的交易员及高管因外汇市场操纵调查辞职、开除、停职甚至自杀。(LLX)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