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接近监管层人士处了解到,央行人士在此前做调研时并不认同打车软件等支付模式,这可能加速了央行对于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观察期"的结束,监管加码的态度开始变得明朗。
就在上月底,第三方支付机构被邀请参加了《管理办法》的意见征求会议,会议是由支付清算协会主持召开的。有参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会议要求对征求意见稿"不准拍照也不准做笔记"。
"看到这一版的征求意见稿之后,第三方支付公司反弹很大。"上述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也表示,上月末,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召集在一起,讨论过《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当时争论确实非常激烈。
外界流传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一个版本,拟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转账年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支付机构应对转账转入资金进行单独管理,转入资金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转出,不得向银行账户回提;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同一个人客户所有支付账户消费月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
若这些条款落实,意味着用户数已超过8000万的余额宝,转入转出将受到影响,一年累计的购买额度不能超过1万元。而数目更为庞大的淘宝用户,也将在使用支付宝账户支付时,额度上受限。
"对数额设限,央行的初衷应该是,将支付机构个人支付账户往小额消费账户上去定位。"一名支付公司人士称,但在当前这个时代,这点额度根本不够用。
该支付公司人士称,"得账户者得天下"。上述办法如果实施,第三方支付公司只能作为银行支付渠道的一个补充,没有挑战银行的机会了。
拟对支付机构个人账户转账、消费额度设限之后,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质疑迅速升温。加上3月13日,央行还发文暂停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也暂停了二维码支付,一时间批评央行偏袒银行、银联的声音四起,央行也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针对央行暂停虚拟信用卡产品以及二维码支付,中金公司就点评认为,这些新业务完全架空银联,导致银联的利益受到损害,动了银联的奶酪是暂停的主因。
"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是由松往紧的方向发展。"前述支付公司人士则称,早在两三年前,支付企业的影响力还不大。但2013年余额宝出来后,互联网金融概念一下子火爆异常,这给银行震撼太大,一下子银行也紧张起来。银行素来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这半年监管机构听到的来自银行的声音就更大了。
但银联对此给予了坚决否认。银联称,央行此次暂停上述业务,完全是从保障消费者权益、防范支付风险出发和考虑的。
据上述接近央行人士称,3月14日,央行暂停网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的消息出来后,银联方面也是向各处打电话询问是否真出了这个文件。"可见银联其实也不知情,更别说去推动这个事情。"
"如果把此举看作是为了保护银联的利益,那就把央行的监管举措看得太狭隘了。"还有央行官员表示,暂停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业务,并非封杀互联网金融,更不是为了保护银联的利益,主要是出于目前法律体系下风险防控的监管要求。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