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短房
俄罗斯总统普京虽说过自己爱好中国文化,但充其量停留在"外行看热闹"的水平,似是而非的"易筋经"尚能附庸风雅,《春秋》、《左传》之类真正的经史子集,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左传》里记载着一个"蹊田夺牛"的故事,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听说陈国发生叛乱,便立即出兵消灭乱党,然后把陈国收入版图,改为楚国的陈县。大臣申公叔时就说了个"蹊田夺牛"的比喻,说邻居家的牛踩坏了你几棵庄稼,你为了报复把人家的牛抢过来据为己有,别人会觉得很过分,如今你口口声声替陈国平息动乱,可平乱的结果却是把陈国收入自家版图,这和"蹊田夺牛"有何区别?楚庄王听后觉得很惭愧,就下令撤军,恢复了陈国的主权。
很显然,普京在克里米亚、乃至整个乌克兰正做的,恰是"蹊田夺牛"的行为:自2月底克里米亚半岛陷入混乱起,他就或态度强硬,或语音低沉地表示"克里米亚合法当局采取的步骤是根据国际法确保半岛人民合法利益的行为",指责2月22日事变后上台的基辅新当局"对极端民族主义和激进分子在首都和许多地区的猖獗行动置之不理",将俄罗斯的行为称之为"保护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人利益的正义行为"。尽管自去年逼迫亚努科维奇对欧盟毁约,和自己签下城下之盟起,人们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究竟图谋什么,心里都昭然若揭;尽管自克里米亚半岛突然出现身份不明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亲俄武装,这些亲俄武装不但到处升起俄罗斯国旗,还用枪口和刺刀推翻了原先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阿纳托利.莫吉廖夫政府,扶植起原籍摩尔多瓦、铁杆亲俄的谢尔盖.瓦列里耶维奇.阿克肖诺夫政府,但人们貌似一时也无法直接指责形式上站在局外的俄罗斯政府和普京,毕竟,武装干预邻国事务虽为国际准则所不容,却实在也是地缘政治之常态,更何况,许多人还不免抱着"亲欧派做初一,亲俄派才做十五"的念头。
但3月6日克里米亚议会的匆匆宣布,让这种微妙而事实上让普京进退自如的局面被骤然打破: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将在3月16日举行关于克里米亚命运的全民公投,同日该议会一致投票,同意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并"要求"俄国家元首和议会考虑"克里米亚人民的请求"。
说"匆匆宣布",是因为这个议会原本就表示要在3月31日举行"克里米亚前途公投",但当时仍羞羞答答地将"独立"放在"头版头条",如今不但日期提前,选项也从"独立"变成了"回归俄罗斯"。
这样一来,普京可谓进退两难。
倘对克里米亚亲俄派的动作作出积极、热烈的回应,固然可将克里米亚半岛这块俄罗斯人梦寐以求、且在许多民族主义者看来本该属于自己的战略要地唾手收入囊中,却把此前苦心孤诣塑造的"关注邻国人权"的"大义名分"自己打了个粉碎。不仅如此,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直接介入邻国内部纷争,并借机吞并邻国领土的做法,在主要国家间再未发生过,确保联合国成员国间主权、领土完整,是联合国的基本宗旨,也是身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常任理事国的俄罗斯自己参与制订的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国、强国和规则制订者,俄国本身正是这一规则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亲手打破这一对自己有利的规则,实在是因小失大。
不仅如此,由于亚努科维奇在下台前投桃报李,把俄黑海舰队驻扎克里米亚半岛的年限,一下延长到2042年,在这之前,俄在克里米亚半岛范围内本就享有"实际主人"的既得利益。迎合克里米亚议会"回归"诉求,等于用打破近乎所有"坛坛罐罐"的代价,去换取一只本就攥在自己手里的苹果。
但倘置之不理,此前煞费苦心挑起的乌克兰境内亲俄骚动便会元气大伤,而普京在国内最有"能量"的民粹支持群体——民族主义者也会大失所望,甚至,一些聪明的反对派会和他抢夺民族主义这杆大旗,让他本就开始动摇的民意基础,受到更多挑战。
3月9日是乌克兰民族诗人舍甫琴科诞辰200周年,这一天整个乌克兰局势再趋复杂化:基辅临时政府总理亚采纽克在纪念仪式上表示"不会从祖父们洒满鲜血的乌克兰土地退后一厘米"、"俄罗斯的总统和总理必须明白这一点",在亲俄派控制的塞瓦斯托波尔、辛菲罗波尔等克里米亚半岛上城市,出现了亲乌反俄示威,并遭到亲俄派的殴打和驱逐,而在东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地,上千亲俄派示威者冲击政府机关,挥舞俄罗斯旗帜,高呼"自决"、"公投"等口号,俨然一副在各地复制"克里米亚奇迹"的姿态。
尽管许多西方政治家,如前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坦言,美欧反制困难重重,俄罗斯势力不会轻言退出克里米亚;尽管美欧各国在最初几天,明显表现出对俄态度的不协调(尤其在制裁方面),但随着事态的进展,这种协调性正逐步加强。
美国在克里米亚"公投"决定出台后,加强了和波兰的军事训练合作,并派遣战斗机在波罗的海三国东部边界巡逻,尽管奥巴马仍然强调"不希望升级克里米亚危机",但事实上这已经是"危机升级"的切入模式启动。
最初几日,德国是美欧盟国中最不主张制裁俄罗斯的国家,欧盟能源专员、德国人欧廷格更明确表示,不希望乌克兰危机损害俄欧间经济合作,尤其是在建的、不经过乌克兰的俄欧天然气输送管道,但3月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罕见地和英国首相卡梅伦联手向普京施压,并由默克尔明确表示"任何克里米亚单方面发起的公投都是非法的,是不可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
近日来,欧美各国领导人间相互频繁交换意见,并和其它重要国家领导人积极沟通,如奥巴马、默克尔就先后和习近平主席通话,一旦普京和俄政府走出"断然一步",后果恐正如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迈克尔.麦克福尔所言,将令俄罗斯在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里被世界孤立,"甚至中国也不会支持他们,没有人会认为这种行为是合法的"——道理很简单,容忍一个国家的一部分领土通过公决并入另一个国家,这样的先例是任何一个安理会重要成员国所不敢开的,谁都害怕此例一开,引火烧身。
这样的孤立和制裁,对欧美、尤其欧盟而言并不十分好受(至少在能源方面对许多欧盟国家如此),但更不好受的是俄罗斯。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已蜕变为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资源输出型,不论维持或转型,都仰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的投入,更要命的,是俄罗斯金融体系早已国际化,正因如此普京上台后才不惜工本改善国际形象,试图吸引外资回流,为了一个实际上一直在掌握中的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的虚名,付出如此重大代价,实在有些划不来。
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普京近日的表现,显得有些微妙:一方面,他授意俄罗斯官方舆论全面开火,试图争回主动权,但近乎"小尼姑的头和尚摸得我凭啥摸不得"的辩术,在一天近似一天的公投大关面前实在苍白得很;另一方面,他在继续"秀强硬"的同时,也悄然放软了些许姿态,据卡梅伦办公室透露,在和英、德两国总理通话时,普京同意"找到外交解决危机的途径",并承认"一个稳定的乌克兰符合各方利益"。英国方面还称,普京愿意就成立联络小组、安排俄乌直接会谈展开讨论。
或许,如某些分析家所言,此刻国际社会应该好好想想,如何给普京和俄罗斯搭一个"体面退半步"的台阶,让一切回到"尽在不言中"的朦胧,而非总在目前这种危险的、"非此即彼"的"冷战临界状态"下彼此绷着。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