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

墙外楼: 孙凯:中国人至少还要忍受30年雾霾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It's easy: sign up in under 10 seconds, tell us what kind of eBooks you love & we'll email you a list of deals every day - FREE! Join now!
From our sponsors
孙凯:中国人至少还要忍受30年雾霾
Feb 27th 2014, 01:37, by 墙外仙

最近一周,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一个国家里,各类人有不同的分工,其中一类,就是预见者。他们以智慧分析规律,提出对策,国家政策因之而变。从而避免走弯路、走回头路。

就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能说预见者们没有发言。

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高了,环境污染必然随之加重。然后提高治污技术,强化污染治理。先行国家无一例外。工业化之后,产业升级,高污染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人口向新的空间移民、殖民。先行国家无一例外。

这样的路,前一程,中国跟着走了。越往后,越跟不上。

在治理污染方面,由于执法力度在现实层面遭遇严重消解和抵制,即便买来和发达国家同样先进的技术设备,效果也相去甚远。

在人口转移和产业升级方面,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中国基本上走不了。

所以,按规律推,我想说的是:第一:大气污染严重到这个地步,其实是早就可以预见的。第二:比大气污染更严重的是水污染。只不过由于呈现方式的不同,还没那么引人注目。

2012年6月,我在腾讯微博做客座总编辑时曾预言:按现在的趋势看,环境污染问题会越来越糟,10年内一定会有极端的环境灾难事件出现。如今这一次次全国性的雾霾,当然已经算是环境灾难了,但是一定还会有更严重的环境灾难出现。

为什么如此肯定地作出这个判断?很简单:中国的国土面积、人口基数、发展路径和生活方式,四个元素的组合,必然导致这个结果。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伴生的污染问题处于增长和转移的阶段。就是既有从无到有的污染,也有在充分利用环境容量的口号中形成的城乡间、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间的污染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的后30多年,污染问题将呈量变引发质变之势,极端性的环境灾难将不断出现。

最乐观地预计:中国的环境问题开始整体不可逆地好转应该是在第二个30年之后。当然,这还得仰仗总体政策正确、国人配合。也就是说:中国人还得再忍受雾霾、污水等严重污染最少30年。日本由"川崎哮喘"、"水俣病"肆虐到环境全面好转,用了大约30多年。中国现在的情况,比日本难多了。

相对于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中国的去污之路更艰难百倍,产业升级以及高污染产业的转移,因为后发劣势,难度和空间都不可同日而语。更加不同的是:中国的体量实在太大。全世界发达国家总人数加起来也没中国人口多。

也就是说:发达国家通过产业升级、建殖民地等策略,现在得以穿西服动鼠标挣高利润,以中国的体量和现在的国际大势,要完成这些高污染产业转移和升级,难度和耗时都会惊人且结果不可预计。

【一】

前些年,关于首钢搬迁的话题总是在反反复复中躲躲闪闪,直到2005年初才被公开确认。北京一家报纸称:北京最大的工业污染源是首钢。环保专家分析,首钢的搬迁和北京大气治理息息相关。

有回忆文章称: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说,要很快发展到站在城楼上能看到数不清的烟囱。这充分表露了中国对于工业化的急迫心情。

当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国来说,工厂是先进和现代化的象征,当然会建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光在北京,在中国的各个城市,越是中心地带就越是工厂林立,北京王府井、上海康平路附近都有工厂。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阶段,一方面许多企业效益不佳,而中心地段的商业价值开始凸显,于是一些企业开始自己转型,把工厂用地用做商业开发。

在环保意识开始觉醒和强化后,各个城市都开始整体性地把工厂迁出中心区域,尤其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噪音污染严重的工厂。

迁到哪里去呢?迁到每个城市的边缘地带、郊区乃至其他落后地区。

有一个时期,中国各个城市中心地带的大气、水、噪音污染都已大大减轻。但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城镇、农村的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起来。

工厂在这些地方越来越多,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新华社曾经引用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的话说,我国农村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指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一种水环境污染类型),许多河道发黑,河岸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不少农田土壤层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板结硬化。许多乡村特别是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和开发项目比较多的地区,很难找到一块净土、一方净水。

以往那些山清水秀、水草丰美使人怀念的乡村,逐渐成了土臭水黑、垃圾遍地的所在,与此同时,在城市,许多昔日的工厂变成了大片的绿地或高档住宅小区,适宜生存之地由乡村全面转移到城市。

农村的污染,最终都将随着水流、农产品……和很多很多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农村的困窘,最终都将会以各种形式回馈到社会。农药、化肥等各种污染,最后都会进入水中,或者经阳光照射挥发到大气之中,最后都会进入我们的口中、我们的肺中。

事情就是这样,环境保护在大城市越来越受人关注,得到重视,但在许多中小城市、城镇、农村,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而如果中国广大的中小城市、城镇、农村处在严重污染之中,总体的环境容量自然日趋饱和。

【二】

如今在中国讲生态问题,往往言必称西方。西方生态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西方人传给中国人的,不光有生态思想,还有他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这个世界有60亿人,60亿人都想像美国人那样生活。

美国人如今怎样生活呢?——"人们几乎不为自己做事。我们不用从生食开始烹调我们的食品(55%的美国消费者的食品预算花在了餐馆的饭菜和即食的方便食品上)。我们既不缝补,也不熨烫,更不制作我们的衣服;我们既不用烘烤,也不用建造,更不用我们自己修理;我们除了孩子几乎什么也不生产,并且一旦我们做了那些事,我们就降低了身价。"(艾伦·杜宁著《多少算够》)。

20世纪50年代,西欧人过上了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

20世纪70年代,日本人过上了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

今天在印度,"大约一亿中产阶级的出现,已经导致了从汽车、电视机到冷冻食品的每一样东西的销售量的爆炸性增长。印度城市的街道被世界上最危险的交通和最严重的空气污染填塞。这是由于数百万摩托车和轿车涌入了原先主要由自行车、公共汽车或牛车占据的道路。信仰朴素和有着节约传统的保守的印度人正渐渐让位于一个思想自由和花销也同样自由的新一代。"(艾伦·杜宁著《多少算够》)。

中国人也正沿着同样的道路急行。

中国的人均财富只能排名世界第104,有人计算,实现13亿中国人的美国梦,中国的资源总耗至少要扩大50倍。伴生的污染量呢?无法想象。

但是,也有中国人说:谁规定中国人只能住在茅草屋里看着美国人开汽车住洋房?凭什么当我们发展时就该忍受贫困维持生态平衡?

西方教给中国人的还有他们的经济发展模式。

20世纪后期,当西方世界的经济状况欣欣向荣,而采用其他发展模式的国家个个灰头土脸的时候,西方世界什么也不用说了,每一个想过好日子的民族都会跟着他们的脚步而来。中国就这样跨进了新的发展轨道,而在跑道边掐着秒表计算中国奔跑速度的是西方人。

如今,争取经济增长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目标,几乎所有国家都在这种发展模式上竞走。

于是,用生态平衡的眼光来看,中国就成了这样一个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燃煤国家。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与资源消耗一直成正比例上升,中国的自然资源绝支撑不了目前这种西方式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这种困窘西方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遇到过,西方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发现和建立殖民地;从世界其他地方进口资源;把污染产业向外转移。

事情就是这样。西方传给中国人完备的生态理念,也传入了令中国人向往的生活方式,还把中国纳入了和他们相同的经济发展轨道。但问题在于,这几者是相互矛盾的,生态文化的理念和经济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实际强烈冲突。于是中国人就不得不像金庸小说中的老顽童一样,以一个巨人的形态,在左右手相互搏击的痛苦中前行。

美国教授布朗的一段话被许多中国人转述:"由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人类至今走过的所有道路,对中国都不能适用,中国非得开辟一条全新的航道不可。这个发明了造纸术与火药的民族现在面临一个跨越西方模式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怎样创造一个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中国如果成功了,就能为全世界树立一个榜样。如果失败了,所有的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上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后果可能是谁也无法预测的。

【三】

今天的中国人,每天都在被刺激着。因为本能的消费不足以推动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要不断刺激消费。

新中国建立之初,生产、生活照搬苏联模式,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但今天许多人回忆,称那时的生活里有一种低水平的快乐。我一直在思考,那种快乐从哪里来?

想想那时的模式:稍具规模的单位,办公楼旁边就是宿舍楼,生活区里配套托儿所、幼儿园、子弟学校、医院或卫生所,在牺牲自由的不快里,收获了极大的便利。很多人不用挤车路上耗几小时上下班,不用接送孩子,不用到处找人求人给孩子找幼儿园找学校……

面对今天人们都在追求的以大房豪车为标准的美好生活,我一直在思考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让中国人能够在简洁低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舒适感的生活方式。

我在想:是不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选择简朴清静但便利的生活方式?社会有没有可能以环保理念迎合他们,从而既让人们多一种选择,也为中国做一种探索?

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寻求不出这样的模式并使之成为社会共识,那么,雾霾、毒水,定会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和强度不约而至。

我设想的新农村,照明、做饭、采暖全部用沼气,定期更换的沼液、废渣全部用来肥田。以这样的纯生态设施,最大限度为农民们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同时,化肥的使用量必然降低,食材和水的洁净度因此提高,这又造福了城里人。全中国每年化肥、农药的总用量,应该由环保部与农业部共同研究、控制,而不能这个部只管为了产量猛劲撒,那个部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消解。

我设想的城市规划,不是只会学点发达国家的皮毛,而是能有点自己的独特超前思考,比如,在为汽车修建路面的同时,为愿意跑步、骑自行车上班的人们留出安全、舒适、便捷的通路。中国曾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自行车大国。但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正在逐步被淘汰。

我设想的环境治理力度,应该是全世界最严厉最极端的!从中南海开始,中国的每一幢楼房,房顶必须铺满绿色植物或太阳能板,必须装上雨水集流设施;中国每一个乡村,必须有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中国每一亩土地和林地,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元素的数量必须受到监控;中国汽车的尾气排放标准,必须领先全世界而不是在欧盟后面亦步亦趋。

肯定会有人笑话说:别做梦了,学都学不好,何谈超越?但是看看日本吧:当年加藤三郎最早提出了要限制日本汽车的尾气排放,并作为官员制定日本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引起一片骂声。骂他的人说,加藤是想把日本汽车工业卖给美国。如果执行这个标准,日本汽车工业必将死亡。 结果呢?没有一家企业倒闭,反而更好。如果没有那样的限制,就没有日本汽车产业的今天!

归根结底,其实我想说的是:尽管对于雾霾的成因,有工业、尾气、气候等诸多解读,但我认为它就是一个污染总量超标后的集成结果。我悲观地认为:因为先天禀赋和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人在中国,要想多数人有美国人那样的豪车豪宅,就不可能有美国人那样的蓝天白云。要想有蓝天白云,整个民族就必须收心敛性,在其他方面做出点牺牲。比如,我说一句找骂的话,北京人这样恐惧雾霾,咱先做点力所能及的补救:让烧烤这种食品从这个城市彻底消失。再说说汽车……好了好了,我不说了,我似乎已经看见要跟我辩论者愤怒的面孔了。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