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Wooing China's Princelings
作者:裴敏欣
日期:2013年10月9日
***本譯文版權歸作者/刊登機構所有,轉載請保留此聲明。***
克萊爾蒙特,加州
中國的"太子黨"—那些受益於教育、就業和業務特權的中國高級官員後代—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監察。毛澤東戰友之一的兒子薄熙來,一個人們以為有革命"免死金牌"的人,近日在法院上被裁定貪污及濫權罪名成立之後,被判無期徒刑。
在中國境外,太子黨人也一樣感受到壓力。不久前,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宣佈正在對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在香港聘請太子黨人進行調查。那些太子黨人以乎為那銀行帶來了利潤可觀的承銷合約。
儘管近來的醜聞使中國的太子黨人受到媒體大力監察,在想利用太子黨關係(人脈)來取得數以十億元計的交易的西方公司眼中,他們依然是炙手可熱的商品。有這樣招聘的金融公司名單讀起來就像是投資銀行的名店錄。
當然,摩根大通聘任中國官員的子嗣來管理那些銀行提供了股份承銷交易的公司是否觸犯了美國外國腐敗行為法案(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現在還言之過早。但是,那一案例突出了一個更廣泛的趨勢:西方頂級學府和企業為了在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中促進一己私利而取悅中國太子黨人。
那個不體面的太子黨人招攬競賽在世界頂尖院校中開展。因為中國沒有可以和常春藤、牛津及劍橋媲美的大學,中國的高級官員比喜歡把子女送到那些學府就讀。
由於這些非常㨂擇—錄取比率一般只有百份之八—的院校在收生方面不透明,要弄清楚太子黨人是憑自己的能力還是家庭背景入讀是不可能的事。但令人注意的是,那些由教授而不是院校管理層做收生決定的最頂尖博士生課程並沒有太子黨人的蹤影。與此相類,在只有真正具有天賦者才能生存的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中,半個太子黨人也沒有。
的而且確,現時在常春藤大學就讀的太子黨人(包括現任中國高級官員子女在內),其數目之大,清楚反映了家庭關係有多重要。比如說,習近平的女兒就化名在哈佛就讀;而薄熙來的兒子則曾經是牛津和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的學生,目前在哥倫比亞法學院就讀。
簡而言之,視中國為籌集資金及高端人脈擴展要地的西方一流院校認為,太子黨人是寶貴的投資。培養和中國的政治精英的關係是好的生意,而太子黨人能夠幫它們無往不利。可是,精英學府(及商學院)優待太子黨人是要付出真切社會代價的,因為能不能進這些院校就讀是個零和遊戲。取錄一個不太夠格的太子黨人意味著一個更有資格的人無法進入這些院校讀書。
更糟的是,這種不公會自我延續。西方的投資銀行和跨國集團可以用太子黨的精英學歷來使聘用他們顯得合理,即使真正原因是希望太子黨職員會對公司在中國開拓業務有幫助。
那些為這種做法辯護的人堅稱,太子黨人受過良好教育,很夠資格。毫無疑問,有一些太子黨人確實如此。但是,大部份並不是這樣的。那些辯護士還說,任人唯親是舉世皆然的事,並且以美國政客和商業領袖的後人為例證,他們在常春藤畢業,得到令人垂涎的私營部門工作。
可是,聘用中國太子黨和美國式的任人唯親在道德層面上不是同一回事。產生這兩種做法的政治及社會環境截然不同。在美國,任人唯親是難以掩飾的事,而公眾的監察有助制止其最明顯的展示。民主的程序,特別是自由的媒體所起的作用,限制政府官員子女尋租的機會。
相反的,在中國,無處不在的腐敗,自由媒體的缺位,以及國家資本主義表明,太子黨人的行為不受制約,而且一般不為外人所知。中國的審查機構有條不紊的遏止媒體報道太子黨人的商業交易。最重要的是,作為政權保命策略的一部份,中國共產黨傾向在政府及國營企業中安插太子黨人。
今天,在薄熙來失勢,以及摩根大通聘用中國太子黨人掀起爭議之後,西方的學界及商界領袖必須自問:他們想不想成為中共延續世襲統治的共謀?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