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贷首席非日本亚洲经济学家陶冬在报告中说,中国经济流血停止,但是需要手术。
《商业内幕》9月7日报导说,在2007年,当中共总理李克强还是地方共产党官员的时候,他说,用于统计中国GDP的数据都是"人造"的数字,只能作为"参考"。至少,这是由维基解密发布的一个外交电文中说的。电文说,李克强是在跟美国当时的驻华大使在餐桌上讲的这话。但是电文也说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李克强有另外一套他用来评估中国经济实际状况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借贷。
尽管对于官方GDP的效用的质疑,来自中国统计局的数字仍然带动市场并且影响着经济学家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换句话说,官方数字仍然起作用。当瑞士信贷分析师追踪李克强的三个最爱经济指标的季度变化的时候,他们把它们当中前瞻性指标,称之为李克强势头指数(LKMI),他们发现这个指数跟中国GDP增长的相关性好于两个中国最受关注的前瞻性指标—由汇丰银行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分别产生的采购经理人指数。
LKMI显示中国增长的放缓似乎在第二季度结束。"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已经触底。"瑞士信贷首席非日本亚洲经济学家陶冬在报告中说。"上升的势头可能不强劲。但是稳定本身将是一个好消息,基于市场参与者对中国的前景是多么看跌。"
陶冬说,所有三个LIMI的指标在第三季度都开始获得动力,这反映了经济学家已经听到的传言的正面消息:公司报告和销售在改善。陶冬说银行在加快批准贷款的步伐提供给不断增长的基础设施项目,这是受到中共政府七月份宣布它将投入更多资金到城市基础设施和铁路当中的推动。
但是随着改善刚刚冒头,有必要问是否它们将停留还是仅仅昙花一现。这个答案,瑞士信贷经济学家说,是前者。但是并非没有警告。他们指出,"流血已经停止。但是仍然需要手术。"
为了将中国摆到一条可持续性长期增长的道路上,政府必须推动结构改革鼓励私人投资,陶冬说。它可以通过开放中国的服务行业和削减企业税来开始。更大的抱负可以包括打破银行垄断和取消户口制度。
这样的根本性改革对于中国未来增长绝对是关键的,因为目前的经济推动力—飙升的房地产通膨和地方政府沉溺于债务修建超过需要的工程—是在蹒跚的走一根高高的越来越摇晃的钢丝。"直到结构改革重新纳入私人投资,增长是在拖延时间,因为目前的房市反弹和地方政府投资是不可持续的。"陶冬写道。
共产党将在十一月份举行全会,可能将宣布一些广泛的改革目标,但是可能不会有具体政策行动,陶冬说。对于此,中国和投资者将不得不等待。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