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墙外楼: 安邦-每日金融-第4040期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Roll with Us

Need high ROI advertising? See why over 15,000 brands choose AdRoll for retargeting.
From our sponsors
安邦-每日金融-第4040期
Jul 7th 2014, 08:43, by 墙外仙

〖分析专栏〗

【中国应重新梳理投资管理顶层设计】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中国将在韩国设立人民币清算行】
【形势要点:中国经济稳增长为全球股市维稳增添动力】
【形势要点:青岛港融资骗贷调查升级至反腐问题】
【形势要点: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发行政策落定,技术尚缺】
【形势要点:国开行债券发行还须更为市场化】
【形势要点:上半年国内信托发行守稳在于融资因素】
【形势要点:监管层建议香港珍惜人民币离岸市场地位】
【形势要点:保监会明确商业车险改革三个基本原则】
【形势要点:香港18个月来首次干预联系汇率】
【企业竞争:西钢集团民营化逆转凸显民企生存困境】
【形势要点:电子商务是推动地下经济占比上升的原因之一】
【市场:海外房产价格水涨船高,国内投资者需谨慎】
【形势要点:美国企业盈利不足靠回购股票做多业绩】
【形势要点:美国收紧税务监管可能冲击全球金融业】
【形势要点:美国监管机构可能调查更多欧洲银行】
【形势要点:安永预计香港全年IPO集资额重回全球三甲】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中国应重新梳理投资管理顶层设计】
世贸组织(WTO)周二(7月1日)发布了两年一度的例行中国贸易政策审议报告,对从2012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中国的贸易与投资政策、进出口、关税、贸易救济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做出全面评估。报告赞赏中国在促进贸易与投资政策进一步自由化做出的努力,同时批评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再到行业的不同层级的投资指导政策不易理清,且容易产生冲突。
WTO对于中国投资指导政策的批评较为中肯。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并购为例,在现有制度下,需要有发改、商务和外汇管理等多个政府部门的批准,审批程序繁复耗时且缺乏透明度,其结果也往往难以预测,常常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在过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审批过程的不透明,市场还因此闹出过纠纷。典型案例比如三一重工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便被同城竞争对手中联重科认为"劫胡",因中联重科率先拿到了发改委的"小路条",但因"大路条"审批耗时,最终被三一重工捷足先登。在中国企业海外收购过程中,若中外双方签署了最终协议,还要再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如发改委、商务部及外汇局等请示,这种程序被称为"大路条"。海外收购的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审批程序的不透明与拖拉无疑不利于中国企业把握机会。
同样,在外企并购中国企业、以及国内企业的投资并购过程中,也存在过多的政府干预与非市场化操作的空间。与此同时,投资审批所形成的寻租空间成为近两年中央反腐败的重要领域,不少主管投资审批的官员因此身陷囹圄。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投资审批改革、重新梳理投资管理顶层设计,都是中国政府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多项简政放权改革,并"晒"出了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在60个部门"晒"出的1235个行政审批事项中,其中不少值得商榷。比如国家发改委保留了对重要行业、重要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地区和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大型企业集团(不含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建设规划、专项发展建设规划审批;以及多达35个子项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投资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这些行政审批事项仍有进一步取消和下放的空间。
中国政府当前正迎来梳理投资管理顶层设计的良机。一方面,去年9月底挂牌的上海自贸区已进入复制推广的阶段。据自贸区管委会官员透露,在自贸区挂牌一周年之际,将集中推出首批约36条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其中,对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条,应当及早复制推广。周二(1日)凌晨,上海自贸区在承诺期限的最后关头推出了2014版的"负面清单",较2013版的190条缩减51条至139条。即使如此,这一版本的"负面清单"仍被认为有进一步缩短的空间,还应进一步减少对金融领域的限制,此外,与民生相关的医疗、教育等领域不应该再给外资设门槛。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尚且需要进一步缩减,对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改革的必要性也就更为急迫了。"负面清单"、"权利清单"将成为下一步简政放权的重要思路。
另一方面,中国当前正在推动一系列国际双边或者多边投资贸易协定,将助中国的投资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其中,尤以高规格的服务贸易协议(TiSA)谈判、以及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最为重要。近日,两位在中国入世谈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前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和龙永图联合撰文,呼吁双方把握机遇、突破藩篱,尽快缔结符合两国最佳利益的双边投资协定。去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后,美国官方声明已把BIT谈判列为美国的"优先重点",中国商务部官网在今年6月9日-13日的13轮BIT谈判后称,"双方就文本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以此来看,即将举行的第六次S&ED将成为推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历史性机遇,中国也可趁此机会改革投资管理机制,使其更为市场化,并与国际接轨。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世贸组织(WTO)报告批评中国投资指导政策不易理清,且容易产生冲突。这一批评较为中肯,也凸显出中国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当前,以"负面清单"为代表的上海自贸区多项改革即将向全国推广,同时中国也在推进一系列国际双边或者多边投资贸易协定。这些举措为中国重新梳理投资管理顶层设计创造了良机。(ALX)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中国将在韩国设立人民币清算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7月3日至4日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除了坊间猜测的中韩自贸区议题将有推进,人民币清算机制也将随之进入韩国。接近央行的消息人士透露,央行很可能在近日宣布韩国人民币清算行的安排,将在中行和交行中诞生一家。据介绍,央行遴选清算行较为注重银行的清算能力准备、网络完备程度和对两地金融管理法规政策的熟悉程度。而上述大行均在海外市场享有口碑,并配套具有领跑同业的跨境清算软硬件能力。从数据上看,在韩国设立清算行条件已经具备。据韩国银行(韩国央行)统计,截至今年5月末,韩国银行系统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约700亿元。与中国台湾地区相对照,在人民币清算机制去年2月份在台湾启动前,台湾地区的人民币存款余额尚不足500亿元,而清算机制启动一年后,台湾地区人民币存款余额就涨了3倍,突破2000亿元。韩国银行系统存有的700亿元人民币虽然不及早先启动清算机制的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或新加坡,但人民币已经成为韩国继美元之后的第二大外币存款币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韩国政府提出建设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意向,人民币结算清算、信贷、资金交易等市场需求也逐步升温。可以看出,中国在韩国设立人民币清算行的条件已经具备。(RWX)

【形势要点:中国经济稳增长为全球股市维稳增添动力】
中国制造业经济增长至今年高,英国制造业亦佳,抵销美国及欧元区放缓影响。惠及亚太股为首环球股市向好,金价曾创3周高。Stoxx欧洲600指数收市升0.9%,英法德股收市升0.7%至0.9%。法巴同意因触犯美国制裁令缴付89.7亿美元罚款后,声言维持派息不变,刺激股价曾创一年来最大升幅4.4%;MSCI亚太股指升至6年高。踏入下半年首天,环球股市承接上半年升势,持续向好,主要受惠上月亚太为首环球制造业经济普遍佳支持。尤其中国升至今年高,日本3个月来首次重拾增长,印度尼西亚及印度创新高及4个月高,欧元区增长放缓至去年11月来最低51.8,连同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指数微跌0.1至55.3,逊预期55.9,但两者仍在50以上增长水平,英国更出乎意外升至7个月高,利好股市情绪。环球制造业增长利好商品,金价上半年累升一成后,早段创3个月高1332.33美元,午市微跌0.1%至1325美元。纽约白金期货升近2%至近10个月高1508.6美元,钯亦升逾1%。纽约及伦敦布兰特期油纽约午市跌0.5%及0.3%至104.84及112.06美元。英国加息机会增,英镑兑美元升0.4%至近6年高1.7166。欧元区制造业放缓,欧元兑美元曾跌0.1%至1.3676。日圆失避险下滑,美元兑日圆曾升0.3%至101.59,美汇指数从上日7周低79.759回升至纽约午市79.78。美债下滑,10年债息曾升3.8点子至2.5683厘。(RYZR)

【形势要点:青岛港融资骗贷调查升级至反腐问题】
备受关注的青岛港大宗商品融资调查,似乎销声匿迹了。一方面,官方一直没有公布相关调查结果报告,另一方面,花旗、渣打等为贸易融资提供服务的外资行得不到查阅库存状态的许可,也无从知道这次调查究竟会给自己带来多少损失。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各大外资行一头雾水,目前这些银行在中国金属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处境也非常尴尬。据《华尔街日报》引述一位外资行高管表示,"我的感觉是,好多人都不知道这次调查究竟走到哪一步了,这让我非常紧张。"香港金融管理局也表示,正在密切关注香港银行在内地金属融资问题上的风险敞口。据报道,香港的银行在内地的信贷风险敞口非常大,企业在内地的融资成本高,最倾向于转向香港的银行来进行融资。但是,据香港金融监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贸易融资占总贷款额度比例仅为8.6%,在这其中,内地金属相关的贸易融资仅占10%。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有一些迹象显示,青岛港大宗商品融资骗贷调查可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性事件了,一些业务牵涉其中的外资行称,调查已经涉及到政府近日的反腐调查。除了外资行,国内银行在此次调查中也有所损失,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另外还有多家金融机构也牵涉其中。媒体报道称涉案资金约在148亿元-160亿元左右。(RWX)

【形势要点: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发行政策落定,技术尚缺】
继26亿平安银行小额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在上交所上市,成为首例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市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之后,有消息人士证实,央行近期已批复交通银行及中信银行分别发行约50亿元及61.9亿元额度的信贷资产证券化(CLO)产品,即按以往国债和企业债跨市场托管和发行模式,通过中债登转托管。目前上述两家银行正在路演,有望于7月初发行。交行投行部人士透露,此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仍是按正常的流程,即先报银监会备案、再报央行备案,"不会绕开央行";至于采用何种托管方式,他表示,银监会并没有对此进行窗口指导,交行也是按以往正常程序申报的跨市场发行。此前,6月17日,央行也表示,持各类债券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其他各种适宜跨市场发行、交易的金融产品在银行间和交易所跨市场发行并交易,已形成相应托管与转托管制度,并称"今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由银行自主发行,包括发行的窗口与时机选择,毋须进行行政审批"。据了解,此前金融监管部际协调机制中,几个主管部门商定的"转托管"模式,即ABS登陆上交所将形同国债与企业债,在中债登与中证登之间开设转托管渠道,在中证登进行登记、结算和托管,之后再由中证登转托管至中债登。不过,平安银行此次ABS发行并没有采取这种"转托管"模式,而是突破为中债登直接为交易所债市的投资人提供开户、登记、托管等服务,即中债登是债券惟一托管机构。在中债登直接嫁接上交所的托管模式中,交易所和中债登之间在技术上还不能实现电子化方式过户,需要中债登在后台系统,根据书面协议用非交易过户的形式手工过户。我们注意到,如果这些发行和电子交易技术实现,将打开跨市场发行机制以及电子过户程序。而此前监管层除了仍延续优质资产入池的要求以外,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要求已有所放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发起人风险自留证券的比例调整为总额的5%,而不是风险自留的5%部分全部为次级档;同时要求较低档次的风险自留比例不得低于上一档的自留比例。商业银行由此可以大大降低发行的风险资本金占用,提高银行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力。(AYZR)

【形势要点:国开行债券发行还须更为市场化】
拥有主权债级别的国开行债券发行居然几近流标。7月1日,国家开发银行四期增发债发行遇冷,只有认购倍数1.01倍,在国开行10万亿元债券发行史上罕见。此外,从招标利率来看,此次10年期固息金融债中标收益率为5.5016%,发行中标结果落于区间上限也令市场咋舌。在政策性金融债招标过程中,投标机构投标时亦较少参考标位上下限,此前落在上限的多发生于企业债招标发行,此次国开行债券落于区间上限实属罕见。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增发债券的认购机构主要是几大行,不过就连四大行也不是全部进行了认购,而且此次只有配置户,没有交易户,交易需求完全消失。不过,国开债此次发行遇冷并不出乎一些知情人士的预料。一方面是PMI向好、存贷比放开等利空债市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部分市场配置需求。在我们看来,国开行主权债级发行依然遇冷,并非偶然现象,这跟中国债券市场发育深化不足,刚性兑付依然存在有关,此次发行窘境,折射出市场的一种信号,国开行金融债日后的发行,需要更为市场化的机制,更为市场化的定价,以及更为市场化的发行方式。(AYZR)

【形势要点:上半年国内信托发行守稳在于融资因素】
刚性兑付打破后,国内信托业发展情况究竟如何?有统计显示,2014上半年国内信托公司共发行信托规模5088.91亿元,较去年同期5060.51亿元增长0.56%;成立信托规模4116.14亿元,较去年同期4437.65亿元下降7.25%。从投向上看,无论是发行还是成立规模,基础产业、房地产、工商企业、金融类,都较去年同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截至6月30日,基础产业类成立规模804.68亿元,较去年同期1011.96亿元下降20.48%,房地产类为1137.15亿元,较去年同期1434.51亿元下降20.73%;工商企业类为562.85亿元,较去年同期714.15亿元下降21.19%;金融类为703.59亿元,较去年同期824.63亿元下降14.68%。有信托公司负责人指出,地产风险已逐渐暴露,地方融资平台也要限制着做,银信合作又是监管重点,实体经济又不景气,上半年业务确实不太好开展。今年不仅是政策限制,信托公司本身也在探寻去通道化的道路,经营拐点确实已经到来。基建、地产行业令信托公司风光一时,然而随着政策调控,这两大行业已逐渐成为信托公司风控的隐患所在,迫使信托公司改变经营策略。在我们看来,今年上半年国内信托如果剔除基础产业和房地产,以及遭遇刚性兑付打破打击的实体经济等行业萎缩因素外,发行状况尚属不错,这跟众多通道业务等融资需求高涨不无关系。(AYZR)

【形势要点:监管层建议香港珍惜人民币离岸市场地位】
离岸人民币市场近年来在全球快速发展,香港是最重要的中心。周三(2日),值香港回归17年之际,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建伟指出,香港应该珍惜目前在人民币跨境业务上的优势。他指出,香港目前占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份额53%,这是一块不断成长的蛋糕,但如果香港"不想吃",是香港自己的事。他说,目前全球各地其他的人民币离岸市场都比香港落后,香港要珍惜优势,把它呵护好。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也指出,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香港并非独有,香港要巩固和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更关键要看特区政府,靠自身发展,不能单靠中央。今年1-5月,内地与香港的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金额累计2.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53%,是境外首要的人民币业务开展地区,其中内地收款0.88万亿元,内地付款1.2万亿元。截至今年4月末,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9000多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已有16家境内金融机构获准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其中15家境内金融机构已经完成了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总计990亿元。此外,财政部累计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960亿元。不过,香港方面一直担心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动摇。谈及联系汇率,央行国际司副司长朱隽表示,联系汇率在香港已有约30年历史,给香港创造了很好的货币环境,目前联汇制是最适合香港的一种制度。她指出,人民币在香港及国际上的影响愈来愈大,人民币和港币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人民币有利中国和香港的发展。对于是否需要改变联汇制,这是香港自行的选择。郭建伟表示,正积极地就沪港通作准备工作,按照公告的时间表进行没有问题。其又指,央行和香港金管局目前仍在研究,放宽人民币每日兑换上限。(LLX)

【形势要点:保监会明确商业车险改革三个基本原则】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25届全国机动车辆保险人联席会不久前在长沙举行。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会议上表示,商业车险改革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化方向,把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的制定权交给保险公司,把对商业车险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权交给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引导保险公司在价格、服务、品牌、管理、渠道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竞争。二是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保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保险产品,使商业车险的保障范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预期,价格能够为消费者所接受,理赔服务水平能够不断提升。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在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条件下,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需要稳妥推进的系统性工程。陈文辉说,由于大数法则是商业车险费率测算的基础,为了防止个别保险公司出现大的定价偏差和定价风险,行业应该制定一套综合性、多年期的商业车险损失发生率表供业界参考。对于商业车险保费中的其他构成部分,应将拟订自主权逐步交予市场主体,以激发市场活力,鼓励良性竞争。陈文辉同时指出,改革不是简单放开管制,市场化也不是自由化。对于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保监会将坚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思路:"放开前端"就是改变主要依靠审批核准等手段来防范风险的传统做法,逐步把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的制定权和选择权交给市场,管控风险的责任也同样交给市场主体;而"管住后端",一是要建立对保险公司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拟订和执行情况的回溯分析和动态调整机制,二是要不断完善偿付能力监管,以刚性的资本约束和严格的制度执行保证商业车险改革的顺利实施。(LLX)

【形势要点:香港18个月来首次干预联系汇率】
在经历1个月的闷局之后,香港金管局于7月1日四度向市场注入资金,出手接美元沽盘,港汇触及7.75强方兑换保证。据悉,此次为18个月来金管局首度向市场注资。资金来势汹汹,配合投资界看好第三季港股,利好资产市场表现。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数据佳,刺激环球股市造好,道指1日早段涨逾百点。由于港元强方兑换保证多次被触及,金管局1日午间向市场沽出23.25亿港元,其后再沽出29.22亿、40.69亿及33.32亿港元。截至2日零时30分,合共沽出126.48亿港元,即金管局一日劲接逾16亿美元沽盘,银行体系结余将于7月3日(周四)增至约1765亿港元。香港金管局发言人指,最近港元需求增加,部分原因为企业活动所需,如以港元用作并购,以及公司派息用途。局方会视乎市况,采取行动维持港元稳定。银行界人士认为,港汇强势引致金管局注资,主要是因为资金重新由欧美市场涌到亚太区投资,再加半年结因素令港元资金更为抽紧,预料至年底前港汇仍会保持强势。星展香港财资部执行董事王良享表示,过去已见资金流入亚太区,主因近两次联储局议息会议后,未有再强调加息时间表,令市场解读成美国明年年底前将维持低息,故资金再由已见高位的美股,转至较具潜力的新兴市场。财资市场公会创会理事及银行学会高级顾问陈凤翔亦认同,海外资金来港追逐高息资产,当中人民币汇价在上半年转弱,兼可享偏高的存款息率,相信受到一定的追捧。事实上,人民币汇价于最近一周转强,显示有资金买入人民币,2日兑美元更一度升穿6.2水平,收报6.2016,见两个多月高位。先前安邦(ANBOUND)曾经指出,美日欧三大西方经济体持续推出宽松货币乃至负利率政策,势必冲击新兴经济体市场,此次香港遭遇即是明证。与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此次很可能是捧杀,先推高资产泡沫,然后在不同市场之间对敲做空猎杀。(AYZR)

【企业竞争:西钢集团民营化逆转凸显民企生存困境】
6月30日上午,因为近半年的工资没有发放,黑龙江省最大钢企——西钢集团近千名员工集体表示不满,并与工厂管理者发生了冲突。西钢集团曾经是国有企业,2010年,西钢集团董事长苗青远曾对西钢改制给出过总结:西钢改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十一五"期间是西钢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五年,是顺利完成改制后续工作、快速实现机制转换、体制优势得到极大发挥的五年。不过,因为现在的民营企业,资金一方面找银行,但银行收贷严重,很多要找国企托盘,资金主要靠国企维持。西钢集团找了其中一家国企做托盘,具体是将西钢的货挂在后者的平台上销售。不止一位当地西钢集团的代理商证实,西钢与这家托盘企业后来的合作并不愉快,"这家国企随后爆出西钢的问题,于是引发当地很多企业到西钢提货,最终西钢的情况暴露了出来。"西钢集团2010年曾短暂摆脱亏损局面,但这家企业又在2012年重新陷入亏损,当年利润总额亏损超过14亿。2013年的西钢集团似乎"起死回生",当年利润总额大约有2个亿,今年一季度利润总额则为239万元。但是,压在这家企业肩膀的重担并没有卸下:截至2011年年底,西钢集团负债总额超过230亿元,到2012年年底,负债总额增加至近24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9.78%,到今年一季度负债总额有所下降,约为190个亿。在我们看来,钢铁行业资本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西钢集团必须不断去融资,在结构调整政策约束西钢股权融资的情况下,西钢集团只能靠负债融资,但行业的调整则必然决定其难以长期维持高杠杆,在所有制歧视下,西钢从国企改制成民营形成的运营机制终将被整体投资环境抵消,最后再挂靠国企已经是穷途末路的反映。(AYZR)

【形势要点:电子商务是推动地下经济占比上升的原因之一】
地下经济是任何经济体都无法避免的现象,但地下经济比重的大小却能反映一个经济体的状况。"地下经济"是指未纳入GDP的经济活动,包含合法和非法的产业。以制造业来说,家庭代工,或是水电工程维修,以自营的方式,较容易经营;另外,近期崛起的网络卖家,以及SOHO族设计、民宿、美发、快递、私人看护、汽车共乘,或是日租套房等,都容易进入地下经济。根据台湾大学和成功大学合作团队的研究,2012年台湾的地下经济规模相当于GDP的28.1%。若以GDP为15万亿元新台币计算,台湾未计入GDP的地下经济金额高达3万亿-4万亿元新台币。参与研究的台湾成功大学副校长何志钦指出,以趋势观察,台湾从1961年至2003年间,地下经济规模下降;在此之后至2012年的十年间,台湾地下经济的平均规模相当于GDP的1/4。其中,2008年至2012年地下经济的规模,可能受到金融海啸以及电子商务崛起等影响,呈现上升趋势。何志钦表示,地下经济因为无法具体掌握,因此世界各国只能从资金流去概算;如果要做为政策辅助工具,还必须参考财政信息中的新报税数据,连同个别产业,例如民宿、餐馆等进一步分析。何志钦过去在美国从事地下经济研究,地下经济的形态可以分为短报以及完全未申报的幽灵人口;过去十年,由于因特网崛起,地下经济又有了新的形态。以电商为例,虽然多数是通过信用卡刷卡付款,但不少民众仍用货到付款、金融卡转账等工具支付,让电商卖家营业额更难掌握。何志钦指出,全球比较成熟的经济体,地下经济的规模一般约为GDP的10%左右;不过,也有部分东欧国家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地下经济比重高过台湾,甚至高达30%至40%以上。影响地下经济规模消长的原因众多,比如,当服务业占GDP产值的比率拉高、所得税提高时,都会助长地下经济;但是,当GDP、银行家数、每月工时或劳动参与率等增加时,地下经济规模会减少。从台湾学者的研究来看,电子商务发达而计税方法跟不上,也是推动地下经济占比上升的原因之一。(BHJ)

【市场:海外房产价格水涨船高,国内投资者需谨慎】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由热转冷很多国内机构将投资目标转移向海外,尤其是对在金融危机期间房产价格出现回调的国家更是加大投资力度。但是眼下海外市场的房产价格已经重新走高,像英国央行甚至准备提前加息以应对新近隐现的房地产泡沫,这些信号表明国内投资者在选择海外房产投资时要更加谨慎。而目前国内机构对海外房产的投资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13年7月,中国平安收购伦敦劳合社大楼算是为险资海外物业投资拉开了序幕,包括合众人寿、阳光保险、中国人寿等险企都在积极寻求海外物业投资机会。6月23日,英国金丝雀码头集团母公司歌鸟地产官网称中国人寿与卡塔尔控股联手7.95亿英镑收购位于金丝雀码头附近的10 Upper Bank Street大楼90%的股权,这是已经公布的第二起险企海外购楼案例。事实上,不仅是险企,包括银行在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聚焦海外物业,尤其是伦敦,有业内人士不禁感叹:进去的资金太多了,伦敦的房价都被抬高了。对此曾经操作完成对劳合社大楼收购的平安信托物业投资部商务地产业务总监张晓鹏表示平安还将继续海外物业投资的脚步,但如今欧美的经济已经从金融危机中慢慢复苏,这使得海外的物业价格有所抬升,险资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除了高升的收购价格,利率和汇率风险也是国内机构投资海外房产不得不纳入考量的投资风险。(RSC)

【形势要点:美国企业盈利不足靠回购股票做多业绩】
美企进行大规模回购,首季回购金额创7年高,成为股市最大买家;期内标普指数一半盈利增长均来自股本减少,反映业绩存在水分,屡创新高的升市背后并不健康。有机构估计,企业首季回购股份高达1880亿美元,季度金额创2007年以来最大。回购股份的最直接影响是减少股票流通量,意味即使企业盈利没有增长,亦可扩大每股盈利。由于分析师及基金经理主要关注每股盈利,此举可令财政状况看上去更为吸引。IBM因收入下跌及盈利不达标而受尽压力,管理层首季决定以83亿美元进行回购。回购股份的策略常引起争议,主要被质疑没有更好地利用资金进行投资,长远未能为股东增值。美企坐拥庞大资金,目前的经济环境复杂,故比起投资,回购相对较易,惟同时令公司失去寻求商机、投资新业务及采取风险行动的机会,拖累盈利,有碍整体经济增长。高盛研究指出,去年实行回购的企业回报看好,自2012年年底,有关企业的股价升逾115%,但到今年,几乎所有去年股价上升及回购股份的企业,表现均比标指逊色。不过,亦非所有回购的企业均有误导性,有人认为回购股份比起股息,可以更好地回馈股东,因为投资者要为股息交税,除非出售股票,否则回购股份毋须征税。(AYZR)

【形势要点:美国收紧税务监管可能冲击全球金融业】
美国的《外国账户税务合规法案》(FATCA)已于7月1日正式生效,该法案意在打击美国公民借海外账户逃漏税行为,要求全球金融机构与美国税务局合作,报告美国公民、包括绿卡持有者在各国的金融数据,否则可能会被重罚。与此同时美国也会向签署合作协议的国家披露该国公民在美国金融机构账户的相关信息以作为交换。除了国与国之间协议的互换,FATCA法案还要求非美金融机构与美国政府签订协议并履行一系列义务,包括每年对美国账户履行核查和尽职调查程序,申报美国账户持有人的姓名、住址、税务登记号、账号、账户余额、账户的总收款和总支付等信息。对未签协议的非美金融机构,美国税务局将对其每笔源自美国的"可缴扣的支付"扣缴最高达30%的税款。在此协议指导下,金融机构有两个不同的选择:一是遵从该法案,金融机构须花费大量成本制定新的业务流程以识别、确认现有及潜在美国账户及相关交易对手,收集其豁免预扣所得税或豁免新法案的资料,并且每年向美国税务局提交有关账户信息。二是拒绝签署协议,这意味着金融机构从美国收到的涉及"可缴扣的支付"资金将被预提税款,而从其他遵从FATCA的银行收到的"转手付款"也要预提税。无论哪个选项,对全球已在美国设立营业点的金融机构而言都要增加额外成本,这会给它们的常规业务带来负向冲击。(RSC)

【形势要点:美国监管机构可能调查更多欧洲银行】
闹得沸沸扬扬的法巴遭美当局处罚事宜终于尘埃落定。针对美国司法部门关于其触犯美国制裁规定的指控,法国最大银行——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SA)表示认罪,显示该行已解决这起持续七年的调查并将支付89.7亿美元,为历来类似案件上最大一笔罚款。美国司法部周一(6月30日)表示,法巴已承认该行在2004-2012年间,违规帮助苏丹、伊朗、古巴等国进行了近90亿美元的资金交易。法巴还被禁止从事涉及石油、天然气融资的美元清算业务,时间长达一年。此次和解将使法国巴黎银行成为今年在美国认罪的第二家欧洲银行。瑞信集团(Credit Suisse)在5月份同意支付26亿美元,为离岸避税案上最大的单笔罚款,之前利用秘密的瑞士账户帮助美国人向美国国税局隐匿资金。该集团主要的银行子公司在一项刑事指控上认罪。值得注意的是,法巴银行可能不是最后一家遭受处罚的银行,美国对金融机构违反制裁令的打击可能导致更多银行落网。据报道,法国农业信贷银行(ACA)、法国兴业银行(GLE)、德国商业银行(CBK)和意大利裕信银行(UCG)等金融机构正在接受美国当局调查。分析指,美国可能会采取更加激进的姿态对银行业进行盘查,罚金超过巴黎银行的可能性不大,但肯定一切都要看情况而定。全球的监管部门在金融危机之后都在加强对银行的审查,调查内容从协助避税到违反制裁令,再到操纵利率、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这些调查促使欧洲的银行拨备大量现金,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也在评估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以判断资本充足情况。(RLX)

【形势要点:安永预计香港全年IPO集资额重回全球三甲】
今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较去年同期显着增加,交易宗数和集资额分别按年增长逾60%。安永亚太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蔡伟荣表示,香港上半年IPO集资额达104亿美元,仅排名全球第四,落后于纽约交易所、伦敦交易所及美国纳斯达克;他预期,下半年香港有望击败伦敦交易所,重返全球IPO三甲位置。据安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IPO市场继续复苏,今年上半年共有588宗交易,涉及集资额约1177亿美元(约9180.6亿港元),按年分别增长60%及67%,而集资额更创下了200年以来新高。按交易宗数计,上半年以医疗卫生、科技及工业行业的IPO活动最为活跃。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赖耘峰估计,下半年仍有100家内地企业上市,预料IPO活动将持续活跃。安永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止,香港主板及创业板共有44宗IPO,集资额807亿港元,按年增长110%及104%。安永维持香港全年IPO集资额1800亿港元的预测。蔡伟荣指出,虽然下半年缺乏巨型新股,但预期今年下半年金融、房地产、医疗、科技及消费品与服务领域的IPO活动将明显增加,希望至年底香港IPO集资额可超越伦敦交易所。另外,蔡伟荣早前出席蒙地卡罗举行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活动接受访问时表示,今年在港上市的企业中,大部分仍是内地企业,但鉴于市场上"壳价"水涨船高,相信愈来愈多香港较小型的公司,希望尽早取得上市地位,而选择进行IPO。(BLX)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