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說「國民黨有可能用什麼奧步對付學運?」
所以我抽空簡談自己拙見。
接下來會用司法整肅這個大家都提過了,所以不多談了。
陳水扁當初有一大批支持者,馬英九照常把陳水扁關入監獄。「支持的人多,國民黨就不敢動手。」絕對不是正確解。
所以大家請幫想,如何讓國民黨不敢動學運的人。這點我還沒想出來….
———————————————————————————
回到主題,「國民黨有可能用什麼奧步對付學運?」
那我們來想,如果你是國民黨,掌握有國民黨的一切資源,那你會怎麼做對付學運與台灣人?
我想大家答案有很多。
我覺得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分化。
列寧的名言:「挑撥離間從沒有不成功的‧」這句話是國民黨與共產黨奉為圭臬的戰法。
步驟如下:
第一步:運用媒體開始造神,林飛帆是一頂神轎,陳為廷是一頂神轎,魏揚是一頂神轎。
有沒有端倪?
有。
【325退場破局 學運5虎將決策內幕】
神轎準備好了,而且一次是五座。 學生們請小心了。
被封名號不是好事,前一批被封名號的已經全戰死在沙灘上了。(猜猜看是哪批人,文末公佈。)
第二步,然後要把這五個人捧上天。誠實述明各人的優點,甚至你沒有的人格特質也送給你。把你包裝得金光閃閃。
這兩步,就可以種下了不滿的因子。
我不明白學運決策層的心理素質,也許他們很優秀,不會中這種爛招。但以人性來說,有的人會開始心中有不滿─
「明明我也參與決策,為什麼沒提到我?為什麼媒體每天都只褒揚他們那幾個人!明明我也很重要…」
如果有人有產生這種心態,那就是火藥的形成。
第三步 開始挑撥。
例如,像衝行政院,我就叫新聞下標題「【行政院衝突內幕】魏揚衝動一意孤行,險壞陳為廷大事」等等之類。
再例如,這次學運結束後,下一次抗爭,如果是陳為廷帶頭。
結束後我就故意下標題:「陳為廷抗爭,整潔風氣不再,留下滿地垃圾。指揮執行力不如林飛帆…」
這有沒有可能?
我要順便談的是,自我檢討我的運動完是不是有留下垃圾、有沒有和平非暴力是值得強調的東西嗎?
也許你覺得這可以吸引認同,但副作用是幫統治者進行制約。
街道收得整不整齊、是不是有留下垃圾是主觀的東西。統治者要給你這個名聲就給你,不想給你,等你走後找人去現場狂垃圾再賴給你,這有很困難嗎?
不留下垃圾很好,那抗議政府留下大量垃圾增加統治者統治成本就不好嗎?
我曾經遇過,國民黨的媒體去拍蕭萬長與蔡同榮的競選造勢。
鏡頭帶到蕭萬長的晚會就說「大家看!蕭萬長的支持群眾人山人海!」
然後鏡頭再帶到蔡同榮的晚會「目前蔡同榮的支持者寥寥無幾」而確實鏡頭上都是空椅子,人只有兩、三名‧
兩個鏡頭都是真的。 可是問題出在哪?
事實上蕭萬長的晚會是七點開始,蔡同榮的晚會是七點半。媒體故意在七點十五左右去轉播,然後蔡同榮開始後就不播現場了。
所以兩方對比會很明顯。不知道的人會覺得,蕭萬長人就是很多,蔡同榮根本沒人支持。
同樣的,我叫人等你們散去後再去製造垃圾,然後做成新聞也是可以的。
去強調這場遊行沒有留下垃圾,反而給統治者一個分化的工具,我就來宣傳說:
學生辦的都很乾淨,民進黨辦的就是會留下垃圾。民進黨支持者不如學生啦!
林飛帆掌控的晚會就沒留下垃圾,陳為廷辦的就有垃圾留下來,群眾比較聽林飛帆的,不鳥陳為廷啦!
這是不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
第四步,然後就開始看戲,引導劇情發展,基本上現階段你們已經開始互相開火了。
而前兩步留下不滿的人也會開始想「我是不是可以擠下林飛帆(或某某人)取而代之?」
如果打得還不夠激烈,那我再煽風點火-
「陳為廷、林飛帆傳出心結‧」
「挺陳派與挺林派暗鬥開始‧」
偶而再放出媒體問某人:「你們有沒有要組黨?那第一任黨主席是你嗎?為什麼是某某某不是你?」
「請問門要組公民憲政會議喔?那召集人是誰?主席是誰?林飛帆?為什麼不是陳為廷?」
——————————————————————————————
這招整死多少人?
來,我們來看:
「羅文嘉與馬永成」-媒體怎麼傳他們的 「羅與馬有瑜亮情結…」
「陳水扁與謝長廷」
然後我之前講,可以印證整部劇本,被封完名號現在都已陣亡的那批人是誰?
那批人被封為-「四大天王」
呂秀連、蘇貞昌、游錫堃、謝長廷。
第一步:當陳水扁執政時,就開始將他們四人捧上天。
第二步:然後包裝得每個人都有獨當一面,競選總統的實力。
第三步:然後將磨擦擴大成裂痕,再無中生有、互相中傷。
第四步:打得不夠激烈,再天天去煽風
「你有沒有要選2008?為什麼是謝長廷不是你蘇貞昌?我真為你不值啊…我們都支持你說…謝長廷我投不下去啦…!」
蔡英文選總統時有沒有來這招?有啊。蔡英文時玩進化版:
他們就天天問「你有沒有想去看陳水扁?為什麼你都不關心陳水扁?你不關心陳水扁我這張票怎麼投得下去…」
現在台北市長有沒有這樣玩?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的手上的牌已經又多到可以再玩新招了。
呂、顧、柯、馮要選台北市長,然後又不知道怎麼整合。
在整合出來前連勝文就放話:「啊,我願意柯文哲辯論‧」
這什麼意思? 這背後的涵意就是,國民黨在欽定-「誰有資格當我的挑戰者‧」
柯答應辯論,呂、顧、馮就被邊緣化。
有智慧的候選人就要懂得回答:「獨派整合還沒完成,只單獨與我辯論沒有意義,其他人選都很優秀,我不一定會出線。」
但如果很急著非我不可的人,就很容易上鉤。(國民黨幫我拉抬聲勢有什麼不好,現階段我的敵人是光譜相近的,又不是國民黨)
如果惡性循環下去,國民黨就升格成為「反抗運動的仲裁人」
他們可以開始用他們的語言與媒體來選擇定義「反對者當中,誰比較有禮貌、誰比較有領袖氣質,誰比較值得我跟他辯論‧」
然後獨派要上擂台跟國民黨對打,反而要被制約,力求做出迎合國民黨標準的舉止來請求國民黨的媒體給你一張可以上台跟國民黨打拳擊的入場券。
如,獨派的人會開始自我要求,希望自己比別的獨派候選人更有禮貌、更和平理性不暴力…但這個舉止規範其實是隨國民黨貼的,現在他講和平理性好,他也可以反過來說「某某人過於被動,某某人比較勇於抗爭」換句話說,這只是魚餌,魚餌的種類是隨統治者撒的。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