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日星期四

墙外楼: 安邦-每日金融-第3977期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Grow your customer base.

Start a lead gen campaign on LaunchBit and cost-effectively grow your company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安邦-每日金融-第3977期
Apr 3rd 2014, 09:11, by 墙外仙

〖分析专栏〗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正在走入死循环】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资产托管可能成为下一个规范监管重点】
【形势要点:投行看低中国经济前景进一步下调CPI预期】
【形势要点:今年第二轮IPO开闸还将继续往后延宕】
【形势要点:楼市绑架银行之说过于夸张】
【形势要点:温州金改推动民间借贷阳光化值得肯定】
【形势要点:不是每一家优秀的企业都需要上市】
【形势要点:建行发行次级债为坏账增多未雨绸缪】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讲求规则意识】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长期冲击在网点】
【形势要点:德银为避嫌将退出中广核IPO的承销工作】
【形势要点:光大银行计划发行优先股保持补充资本金】
【形势要点:反服贸使得台湾金融业忧心忡忡】
【形势要点:耶伦态度逆转为高度宽松货币政策辩护】
【形势要点:监听丑闻延缓了国际金融监管集中化】
【形势要点:欧洲资产质量评估渐近令不良贷款市场繁荣】
【市场:美联储加息预期拖累美债】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正在走入死循环】
自超日债打破刚性兑付后,风险恐慌在产业债中正在非理性的扩散。3月份取消或临阵推迟债券发行的公司数量,与今年前2个月相比明显增多。有统计显示,3月以来已有8家公司取消发行短期融资券计划,而1、2月合计仅有2家取消;9家公司取消中票发行计划,而前两个月总和才4家,今年以来10家延迟发行。一季度,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仅约13只170亿元,而去年同期约50只790亿元;中票发行约10只82亿元,去年同期为21只122亿元,规模和数量都大大减少。
我们注意到,产业债取消和延迟发行的同时,伴随的是春节以来传统向好市场流动性,央行一直都在正回购回收流动性。有调查发现,近期取消发行债券的原因多是由于申购不足。实力相对较强的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同比均明显上升。一季度,发行的公司债票面利率为5.89%—8.50%,去年同期在4.47%—9.00%;短融票面利率在4.73%—8.3%,去年同期则为3.6%—6.2%;中票票面利率在5.50%—8.80%,去年同期为4.98%—6.40%。产业债发行的锐减和利率的高企,无疑将增加实体经济的负担并影响其流动性。
中国实体经济整体真的问题严重吗?恐怕不是。在高收益债券尚未开闸的中国,能够发行信用债的企业无疑都应该属于规模以上企业,那么就拿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全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1.2%,其中股份制、外资和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1%、15.5%和14.8%,最不济的国企也增长了6.4%。全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长,唯一一个亏损的行业主营活动亏损比上年也在减少。这份成绩单在全球都属"高大上"。
不幸的是,我们的银行都高度关注风险。在刚刚披露的年报中,除中行外的四家国有上市大行都点名指出,不良贷款增加的问题出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尤其是其中的中小企业,而近年来备受批评的房地产业、金融业和城投公司在银行的报表中却表现良好。而实际上五大行2013年年报中新增不良贷款同比仅仅增加了360亿元,每天新增还不足一亿元。而全部商业银行近几年每年整体盈利都超过了万亿元,五大行占近一半,2013年全部商业银行净利润高达1.42万亿元,五大行占8702亿元,且当下不良贷款率也只约1%,不及2008年的一半。商业银行为何还对区区数百亿元的不良贷款如此看重?上万亿元的坏账准备留着何用?商业银行难道成了铁公鸡,一毛不拔?抑或成了貔貅,只吃不吐?
安邦(ANBOUND)此前曾指出,实体经济作为中国社会的支柱性财富创造功能,正在被社会所忽视。坦率地讲,这也不能全怪商业银行,保守的坏账核销政策、规模不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对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资本占用都造成负面影响,这再次佐证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出了问题。尽管监管层一直在鼓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但整体政策配套尚未跟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后,出现不良贷款和债券违约怎么办?财政有无补贴?税收能否减免?资本市场能否打开出路?而实际上,在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增速减缓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没爹没娘管"的中小企业,而这方面,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资本市场配套明显不足。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当下,缺乏财税、金融和资本市场等系统配套以解决风险分担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正在走入死循环。(AYZR)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资产托管可能成为下一个规范监管重点】
已披露2013年年报的上市商业银行数据显示,在银行业绩增速整体下滑的同时,中间业务收入仍保持高速增长,其中部分银行托管业务收入的增速更是超过100%。据悉,农业银行托管资产规模达3.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20.6%,其中保险资金托管规模1.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26.9%,实现托管及其他受托业佣金收入33.38亿元,较上年末增33.8%;中国银行的托管资产规模约5万亿元;建设银行的投资托管规模达到3.10万亿元,增幅14.79%;工商银行资产托管规模达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8%;交通银行资产托管规模达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21%。除交通银行外的四大行资产托管业务增速还是比较小的,其他银行更是快速增长,其中,浦发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规模2013年末达到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24.29%;民生银行的资产托管(含保管)规模折合人民币1.9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7.69%;招商银行托管资产规模1.8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86%;光大银行托管资产规模达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7%。综合起来看,五大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规模居然超过了19万亿元,9家银行超过了26万亿。这固然与券商、基金业务开拓晚,资金清算、划拨等管理没有银行强有关,也与社会融资规模一半来自于银行贷款之外有关,而这些理财、信托等影子银行都需要在银行开托管账户。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大多数银行资产托管业务仍是行内托管,相比第三方托管可能存在监管机制和效率上的缺陷。在监管层规范银行理财和同业业务的当下,资产托管可能成为下一个规范监管的领域。(AYZR)

【形势要点:投行看低中国经济前景进一步下调CPI预期】
出于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国际投行摩根大通进一步下调了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预期。在最新的报告里,摩根大通将今年CPI涨幅由原来的2.6%下调至2%,远低于中国政府提出的3.5%的物价控制目标,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的持续通缩更令人担忧。报告阐述了其下调CPI预期的理由,一是食品和工业品价格普遍走软;二是服务价格虽然坚挺,工资涨幅的持续放缓将抑制服务业价格的上行趋势。报告指出,尽管温和的通胀趋势为可能必要的货币政策和资源定价改革的措施留有回旋余地,但也许更令人担心的是生产者物价指数持续通缩,这和企业利润以及制造业投资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进一步疲软,将会对一般物价水平造成下行压力,它可能加剧经济去杠杆化的痛苦。此前,由于1-2月中国宏观数据令人失望,摩根大通已将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测从7.4%下调至7.2%。今年中国官方的GDP增长目标为7.5%。报告解释称,从宏观上看,行业定价环境和行业利润密切相关,后者反过来也对制造业投资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果生产者物价指数持续低迷,它使今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的回弹前景变得暗淡起来。从更广义的角度看,由于当局意在推动经济逐步去杠杆化,一般价格的持续疲软,以及因此而导致的名义增长率放缓,可能使财政调整更具挑战性。较缓的名义增长率和实体经济放缓,限制了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中国1-2月CPI涨幅仅2.2%,而最新公布的3月官方制造业PMI回升幅度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再加上汇丰制造业PMI终值跌至八个月低点,都意味着中国经济面临更加沉重的下行压力。(RLX)

【形势要点:今年第二轮IPO开闸还将继续往后延宕】
证监会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微调后,市场预期,今年第二轮IPO将于4月开闸,发审会则将于此前的3月底召开。但遗憾的是,这样的预期落空了。发审会并未于3月底召开,甚至在进入4月后,也没有传出将于何时召开的风声。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此前介绍,有多个配套文件尚未发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于投资者保护的配套细则。日前,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一细则业已起草完毕,但发布时间晚于预期。未来,除需按新股发行相关政策修改申报材料外,所有IPO在审企业需落实这一细则。而在此细则发布前,发审会难以重启,第二轮IPO开闸也将随之继续延宕。值得注意的是,一位IPO在审企业人士表示,按照有关规定,一旦公司重新递交材料,预披露程序将启动。这意味着,公司经营状况将接受公众评点。因此,有些IPO在审企业宁可同其他企业一起递交材料,也不愿当"出头鸟"。这将导致大批IPO在审企业和中介机构争相上发审会的意愿不强,补交材料不像市场预期的那样踊跃。投行人士透露,部分IPO在审企业在与监管部门沟通后已开始考虑主动放弃。上周有3家IPO在审企业的状态已变为"终止审查"。多位消息人士表示,粗略估计今年将约有1/3的IPO在审企业会放弃等待,再加上快速审核存量等因素,年底前新股排队压力将大为缓解。(RLX)

【形势要点:楼市绑架银行之说过于夸张】
多年以来,楼市下跌可能拖累银行引发银行业危机的说法很是热烈,让监管层对房地产调控投鼠忌器。截至3月31日已经披露年报的11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这11家银行合计的涉房贷款11.1万亿元(均采用集团或合并口径相关数据),超越了16家上市银行2012年年底10.16万亿元和2013年中期11.06万亿元的总规模。据悉,如果按照去年中期其余五家银行涉房贷款数字估算,16家上市银行2013年年底的涉房贷款约为11.8万亿元,若再考虑上述5家未披露年报银行涉房贷款可能出现的小幅增长,16家上市银行涉房贷款合计将逼近12万亿元。11家上市银行2013年个贷中的涉房贷款余额合计7.9万亿元,而2012年年底16家上市银行的合计规模7万亿元,如果考虑上剩余五家银行去年中期的个贷数据,总规模还能再增加0.4万亿元左右。在我们看来,个人涉房贷款实际占到了七成,考虑到中国个贷的高首付性,个贷偿付风险相对比较低,2013年对公房贷业务规模不过3.7万亿元,只有2013年末中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1.9万亿元的5%,考虑到对公贷款的高抵押率,楼市波动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实际并不大,这在楼市出现拐点的当下尤其需要确立如此意识。当然,楼市对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财政贡献明显,但正如安邦(ANBOUND)先前指出,后土地经济时代实际已经来临,过去13年近100亿平米的房地产建成,以及100余亿平米的城镇房地产存量和已经在建的60多亿平米房地产,足以供给不足7亿城镇常住人口的居住和办公需求。(AYZR)

【形势要点:温州金改推动民间借贷阳光化值得肯定】
3月28日,温州特别选择了两年前温州金改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日子,来宣告又一批金融或者类金融平台(15家)落地,其中包括一家民营银行试点,这一项目可能新吸纳民资200亿。有温州官方人士称,由官方主导的金改平台,正在成为温州约6000亿民间资本从矿业、楼市等领域撤离后的集中回归地。据悉,时下,温州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农村资金互助社,三是民间金融组织,比如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融资性租赁公司(外资),商业保理公司,票据服务公司等等。而且,这场对接依然是未来金改的主流方向。而通过农信社改制让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方式是2013年温州金改的重点。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盛益军表示,2014年温州将在落实条例规范民间金融、扩大民资进入金融业、打造社区银行服务体系等15个方面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此前,温州筹建开业25家农村资金互助会,44家小额贷款公司,尤其是其中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这种此前颇具温州地方特色的民间集结组织,也进入官方的金融军团的名册之列。在我们看来,温州金改让民间资本得以组建民营银行,尤其让传统的民间合会也阳光化,这应该是温州金改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应该成为今后中国民间借贷阳光化的重要方向。(AYZR)

【形势要点:不是每一家优秀的企业都需要上市】
中国有很多企业都宣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身影。但在中国遍布海外的留学生眼中,只有老干妈做到了。北美、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都能见到老干妈的身影。2013年,老干妈全球销售额超过37亿元人民币,但却依然秉承"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的三不原则,继续做资本市场绝缘体。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有市场人士感叹,老干妈是一家非常纯粹和质朴的公司,有一个最简单、却也很合理的商业模式。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如今"资本为王"的大环境里,坚持不上市的优秀企业并不只老干妈一家:华为、娃哈哈、顺丰、立白、方太也都是各自领域的旗舰级企业。欧洲也有很多这样的老公司,专注于做好产品,恪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立足于充裕的现金流和强大的品牌效应,上百年来以不变应万变。虽然这样的企业在如今的资本急速扩张时代注定只是小众,但参差多态乃市场之福,上市融资也并不是一家优秀企业的必要条件。(LLF)

【形势要点:建行发行次级债为坏账增多未雨绸缪】
中国建设银行近日发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去年其新增不良贷款为106.46亿,新增规模在五大国有上市银行中仅次于工行。但其不良贷款率依然仅为0.99%,与上年持平。周一(31日)建行又表示,计划在国内市场发行人民币200亿元的次级债券,目的是为了提高第二级资本。但具体发行时间建行并未透露。为满足《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以及全球银行资本和流动性标准,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已要求大型银行在2018年之前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至少11.5%。而建行称其资本充足率在去年年末为13.34%。既然资本充足率已经高于标准不少,为何还要提高资本质量呢?唯一可能的理由是,建行在为以后资本充足率的下跌风险未雨绸缪。鉴于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违约风险正在加剧,安邦(ANBOUND)认为2014年银行的不良资产还会有增无减,这将给银行的资本质量造成很大考验。建行此时宣布次级债发行计划,暗示其实际的坏账压力,恐怕并没有账面上持平的不良贷款率那么好看。(ALF)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讲求规则意识】
在互联网金融井喷式发展壮大的同时,监管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监管者不断地调整"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两者之间的平衡:余额宝等"宝宝"类货币基金违规承诺高回报被警告;针对P2P不时传出倒闭跑路,监管者提出P2P行业的三条红线——不非法集资,不搞资金池,不提供担保;不久前,监管层先暂停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随后发出限制第三方支付转账额度,接着处罚8家第三方支付停止接入新商户。然而,这些监管行为却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甚至是不满。在德意志银行美国战略科技部蔡凯龙看来,中国监管者对互联网金融创新还是很宽容的。中国的从业机构在既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和相关规定下,没有事先按照规定提前30天对主管第三方支付的中国央行提出新产品的报备,就向市场推出二维码转账和虚拟信用卡。对比美国动辄上亿美金的巨额罚款,中国央行只是暂时叫停未报备的业务,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宽容了。他强调宽容需要把握好尺度,要区分清楚——鼓励的是金融创新,而不是违规行为。他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可以从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中学到不少成熟的经验和教训。首先是对规则的敬畏。不仅从业机构,也包括监管者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其次,监管的意义在于用国家信用背书。金融业价值所在就是信用,而国家信用是最安全、最经得起考验的。再次,对规则的敬畏,前提是规则要公平合理,要平衡各方利益,特别是国家和大众利益。最后,监管者要注重沟通技巧。任何一个文件,甚至是意见征求稿的发布都需要谨慎。(RLJL)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长期冲击在网点】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正在对银行体系形成莫大冲击。这一点不独中国如此,全球皆然。不过,与中国不同,在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的西方经济体中,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最大冲击并不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而是银行网点。3月31日,英国银行家协会发布报告称,科技使得银行和消费者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人们支付、现金流转移和财富管理的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报告称,2013年,英国零售银行的消费者平均每天通过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进行570万项交易。报告还援引英国五大零售银行的数据称,消费者目前已累计下载了1240万个银行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以桑坦德银行英国分行为例,2013年该行消费者下载移动支付应用程序的数量比前一年增加40%以上。巴克莱银行的数据则显示,平均每位消费者每月使用移动支付24次。英国银行家协会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布朗表示,移动支付革命除了将银行与消费者更好、更加自由地联系在一起,还使得银行分支机构的客户光顾数量大幅减少。去年8月,英国诺丁汉大学发布研究报告称,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银行业务和移动支付业务,1989年至2012年间,全英40%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关闭。要指出的是,英国的经验短期内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因中国仍处于实际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但在长期,这样的趋势将同样显现。现在被认为是银行最大资产的银行网点,未来或许将成为银行的负资产,与此同时,更多的业务将转移到线上及移动端。(ALX)

【形势要点:德银为避嫌将退出中广核IPO的承销工作】
正当美国证交会(SEC)加紧就各大投资银行招聘中国官商子女行为是否违反反贿赂法规而展开刑事调查之际,据外电报道,德意志银行正考虑是否退出中国广核集团的首次公开发售(IPO)承销工作。报道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德银聘用中广核董事长贺禹的女儿,德银又为中广核准备其上市计划已约9个月。该名消息人士指出,于去年年底,德银便收到美证监要求该行提交有关其招聘行为的讯息。中广核发言人对此表示,该公司未开展IPO工作,亦没有委托任何安排银行,主席贺禹的女儿目前亦非受聘于德银。早前有报道称,中广核计划今年以A+H形式,在内地及香港两地上市,集资约20亿美元。其实,美国证监会去年展开对摩根大通有关官二代招聘的调查后,摩根大通已退出光大银行赴港上市的承销团队伍,但其后调查仍愈演愈烈,最近摩根大通前大中国投资银行业务行政总裁兼亚洲投资银行业务副董事长方方,更于上周初突然决定退休,其办公室更于不久前遭到香港廉署搜查,显示相关问题持续发酵。(BLX)

【形势要点:光大银行计划发行优先股保持补充资本金】
光大银行去年12月在香港H股挂牌,新任行长赵欢日前接受访问时表示,尽管目前光银的资本充足率达标,但正计划发行优先股和其他二级资本工具,以保持资本充足率的稳定。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光银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上升至9.11%及10.57%,较第三季末增加1.22及0.92个百分点。赵欢解释,由于去年及今年均有次级债到期,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幅度不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但仍能支持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属于上证50指数成分股的光银,具备中证监所规定展开优先股试点的条件。赵欢坦言,目前正规划研究发行优先股,"如果今年优先股不能推出来,可能会透过其他二级资本工具来补充资本。"除了外部融资,光银内部亦致力调整业务结构以节约资本,包括将信贷资源向风险权重较低的贷款类别倾斜,例如中小企、小微个人领域及信用卡贷款等。赵欢指出,有关策略也有助防止发生大规模风险,并巩固光银的客户基础。内银2013年业绩日前悉数出炉,香港上市的9家全国性内银盈利增幅进一步放缓,介乎6.7%至26.2%。赵欢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和内地经济下行令银行资产质量承压,今年内银的盈利增幅或可能只得个位数;赵欢强调,这并不代表银行本身的经营有问题。他续指出,综观全球多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银行净息差收窄的过程为期约1年半至2年,其后便会回复正常水平。(BLX)

【形势要点:反服贸使得台湾金融业忧心忡忡】
台湾"反服贸"运动仍在进行,这让台湾金融业者感到忧心。有台湾金融界人士表示,服贸协议如果通过,对台湾金融业的发展有重大帮助,使台湾金融业有更大发展空间。届时,台湾300万投资大众,以及75万金融业从业人员,都将同蒙其利。如果相关协议迟迟无法通过,势必冲击台湾金融业的未来发展,金融股恐跌到2010年两岸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之前低点,估计市值将蒸发逾6000亿元(新台币)。台湾金融业者表示,台湾的金融市场发展已达到饱和状态,如果无法顺利走出去,台湾金融业将失去竞争力,也将冲击到这些就业人员。而相对的,依金管会此前调查,今年各金融机构总计将创造2万人以上就业机会,未来服贸所带来的商机将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实,不只是金融业,包括计算机服务、技术检测与分析、展览、电子商务、营造、环境服务、旅行社、在线游戏以及殡葬行业相关公会、协会代表及业者,都曾于台湾立法院公听会或其他各种场合公开表示受益,而且支持《服贸协议》尽速通过审查。如果服贸协议无法通过,未来台湾很难再加入任何一个区域自由贸易组织,金融指数恐回到前总统陈水扁执政的锁国时期低点,台湾股市市值也可能被腰斩。(BHJ)

【形势要点:耶伦态度逆转为高度宽松货币政策辩护】
美联储主席政策性讲话总是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日前,耶伦在芝加哥为美联储的宽松政策强力辩护,暗示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持续。她表示,美国经济仍需要"一段时间"的非常规的支持,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未来一段时间里仍然需要刺激的特别承诺,政策制定者们广泛认同这一观点。2、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还相当疲软,离"正常健康状态"还相差很远。从某些方面说,就业市场比任何衰退期更严峻。3、美联储通胀和就业的双重使命离目标都相差很远。(目前美国失业率为6.7%,而美联储官员认为5.2%-5.6%为正常水平。目前美国通胀刚刚过1%,也远低于央行2%的目标。)4、削减QE反应了劳动力市场取得了进步,但并不意味着降低经济刺激承诺。5、对于许多美国人而言,经济复苏仍然感觉像是衰退。我们注意到,耶伦此次表态与她作为美联储主席的"首秀"相比,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上次她明确表示QE项目有可能在今年秋季结束;同时,联储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当前低利率,而"相当长时间"指QE结束到加息之间可能是6个月的时间。本次,耶伦着重从五个方面——兼职工作者多、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低、工资增幅低、长期失业者占比高、劳动力参与率低——证明美国经济依然疲软,我们可以预期,美联储未来较长时间仍将通过宽松货币政策继续提振劳动力市场。(ALJL)

【形势要点:监听丑闻延缓了国际金融监管集中化】
去年,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对美国公民和欧洲官员从事间谍活动,在民间和政界激起了轩然大波。然而美国网络间谍的活动在另一个领域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冲击波:金融交易所和市场数据集团。过去几十年,有关私人衍生品交易等的信息一直是零碎的,因为交易记录分散保存于多个机构和地点,金融危机后美国监管机构对这种碎片化中蕴含的风险更加警觉,一直在设法统一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试图创建一个全面的数据库,以便对其进行监控,帮助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发现金融风险在何处累积。然而最近的形势发展令人尴尬:美国监听丑闻使得欧洲政治人士以及银行家对于将信息交予集中数据库感到更加紧张。对美国当局的愤怒情绪,已导致SWIFT以及衍生品等其他领域的数据共享的都无疾而终,结果是这些数据库仍像以往那样处于割裂状态。有关政治人士认为,以后这种碎片化是可以被纠正的,也许跨大西洋贸易协定最终能促成欧美签订数据保护协议,但这种改变在短期内不大可能实现。(RLF)

【形势要点:欧洲资产质量评估渐近令不良贷款市场繁荣】
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里,欧洲的银行一直不愿抛售不良贷款,因为出售不良资产会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造成重大损失。但今年夏天的资产质量评估已经逐渐逼近,迫使银行必须剥离不良资产以满足欧洲央行对银行资产质量的要求,而且最近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对欧洲银行的不良贷款青睐有加,这内外两方面原因导致银行改变了以往的姿态。市场对欧洲银行不良贷款需求激增的部分原因是,近年来美国企业债务违约和破产的数量大量减少,买到不良资产并重组获利的机会大幅减少。LAZARD公司的执行董事ARI LEFKOVITS指出,银行发现以目前的价格出售不良贷款非常合算,因为很少的损失就能换来坏账风险的消除。而买入不良资产的公司不仅指望不良贷款的利息,更重要的是他们一般会同时融入巨量资金买入债权,之后又会推动杠杆收购和债务重组,而买入的债权会让他们在公司重组中获取很大的收益。普华永道的研究显示,2013年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的账面价值为1.4亿美元,相比于2008年的7150亿美元上升了接近一倍。2013年,银行向投资者出售了905亿美元的问题债权,相比于2012年640亿美元上升了40%。中国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近年也呈上升趋势,债券市场违约案例的出现让银行不良资产的潜在规模增大。欧美银行业和投资机构对不良贷款的交易和处理方式,值得中国的金融市场参考。(RLF)

【市场:美联储加息预期拖累美债】
美债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上月走资创逾3年最多,对利率最敏感的短债ETF,资产更蒸发1/3,显示市场的加息预期已提早。彭博社报道,资金追捧美债ETF的形势大逆转,投资者上月抽走103亿美元,为2010年12月以来最多,几乎抵销前两月受惠避险情绪升温而流入的资金。期内走资首3位ETF全属美债基金,其中,最受联储局政策利率影响的短债是重灾区,单是贝莱德iShares 1至3年期债券ETF,便走资39亿至78.6亿美元,是所有固定收入基金中最伤。走资主要由加息预期升温带动,尤其于储局主席耶伦(Janet Yellen)前周发表"半年论"后加速。加息预期亦见于长短债息差,短债债息近期上升,如5年债曾见1.77厘,是1月初以来最高,令5年及30年债息差收窄至1.8厘左右,是2009年10月以来最少;市场现时估计明年6月为最热门加息时机。风险较高资产则受惠资金流入,如利息随指标利率上升的垃圾级贷款ETF,资产增长幅度跑赢其他固定收入基金3倍,通胀挂钩债券ETF亦于19个月来首次吸资。美股及细价股ETF也大有斩获,前者流入174亿美元,为所有ETF类别中最多。此外,路透社调查显示,来自美欧日等环球51间主要投资机构的现金持仓比例,由6.2%升至6.6%,为2012年7月以来最高,债券升至36.3%,股票则跌至50.2%,为去年7月以来最低。(BYZR)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