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官民比例,一直是一笔糊涂账。这不奇怪,中国有关公共财政的支持,基本上都是糊涂账。知道数据的人,不肯说;想知道的人,无从知道。
最近,网上有文章称,"专家反驳中国26人养1名公务员:官民比例低于英俄"。据说来自一本叫《了望》的周刊。从来没见过这个《了望》,在网上搜了半天也搜不到那个作者"林坚"是何方神圣。
该文提出,中国官民比例为1:191,而不是民间传说的1:26。意思是说中国纳税人负担并不重。但在微博上,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不相信1:191。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1:26。来源是全国政协委员和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任玉岭自己做了一个统计:"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1:26,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即使是同改革开放初期的1:67和10年前的1:40相比,也高出许多。"
而最近这篇《了望》的文章,用1:191否定1:26,却并不说明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那么,我来解释一下:所谓1:191,与大约10年前的1:198的说法雷同。2005年5月,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在《公务员法》新闻发布会上说,按照《公务员法》的定义,中国目前约有公务员600余万,官民比例为1:198——也就是说他说的"官",仅指公务员。
而任玉岭的1:26,则是将所有由纳税人供养的人,都算在了"官"里。与他类似的统计,是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称是1:18。
两种口径代表的是两个阶层。由于口径不同,两个阶层的数据一下相差了近10倍。
统计口径清楚了,下一步,就是分析:谁的口径有道理。
官,一定是指公务员吗?难道那些事业单位的头头脑脑不算官?
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那么关注官民比例?是为了知道中国有多少公务员吗?当然不是,纳税人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承受那么高的税收,为什么交了高税收却享受不到象样的服务,自己交的那些税被谁给享用了,那么,百姓关心的自然就是到底有多少人在享受我们交的税款,而根本不关心享用这些税款的人是公务员,还是母务员,或着改头换面叫其他任何名字。
显然,将官民比例的"官",故意限定在公务员这一狭窄范围,是有用意的。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公民的权利意识、纳税人意识在一天天觉醒,大家对那些躺在纳税人税款上的寄生虫越来越不满意,要求少养一些人。这时候,抛出一个"中国官民比例低于英俄"的观点,传达一个"纳税人负担不重"的信息,想让大家接受。可惜,以微博为代表的民意,完全不接受1:191的灌输。
最近,安徽调查了全省100万官员的房产。这个信息透露出:安徽至少有100万人享用着纳税人的税款。照此比例算下来,全国有3000万人吃着纳税人。
退一万步讲,即便中国官民比例真的低,那就能说明中国纳税人负担轻吗?当然不能。中国官员们的公款吃喝的程度、公款养车的程度、公款旅游的程度,是西方发达国家官员所能比的吗?相差太远了。中国各政府机构办公楼的豪华程度,完全已经称霸全球了。这一切,百姓都看在眼里。
官员的福利,政府的奢侈,都在那里明摆着。无论你怎么误导,百姓都不会相信你的任何措辞。
中国新一届政府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运动,这是很得人心的。但是远远不够。反的那几个腐败,除了让百姓感觉出了口恶气之外,并未让百姓得到实惠。要想赢得民心,就得实实在在降低百姓负担。如果能把官民比例由1:26真的降到1:191,在把公款吃喝、公款养车、公款旅游的费用降下来,那么,压在百姓和民营企业头上的税收大山,就有可能降低到过去的1/4之下。那时候,百姓怎么可能不拥护新一届政府呢?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