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国"两会",因为3月1日的昆明暴恐事件,还有开会期间发生的马来西亚航空失踪的航班,媒体能够给与的关注度,自然被分散了不少。到最后几天,大会堂北门部长们经过的地方,那些对记者们一直很友善,也乐意回答问题的部长们主动消失,把时间都留给了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让他有充分的时间向媒体交待寻找马航的最新中国官方说法,而他,也很尽责地完成了这个工作。
政协和人大开幕,全体与会者为昆明事件的死者默哀。不管这是因为听到了公众和媒体的建议,还是大会原本就打算这样做,总之赢得了不少赞扬,而且毕竟,开了先例。
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中间谈到了昆明暴恐事件,而这段内容,并没有印在大会发给大家的报告上。利用公开场合,主动回应最新事件,同样的也是首次。
外交部的反应也是快速的。部长王毅在"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一坐下先主动开口谈到马航失联航班问题,而那个时候,距离马航向外界公布消息,也就是几个小时。同样在总理记者会上,CNN被安排第一个提问,让李克强能够先回答这个全世界都在关心的问题。
这次总理记者会开始前,工作人员为找不到座位的记者安排坐的地方。工作人员说,第一排有空位,但是有一个条件,不能举手,理由是会遮挡后面的记者还有摄影师。
这倒是非常有趣,因为记者想要争取到第一排的位置,为的就是举起的手能够被台上点名的人看到,既然是记者会,坐在任何一排的记者,都有举手的权利,从来不需要担心,会不会遮挡到后面,后面的人也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抱怨。
不过除了第一次来参加记者会的新手,谁都知道,抢到第一排,穿鲜艳的服装,迅速地举手,都改变不了自己被点到的概率。也因为这样,一直很欣赏这两年外交部发言人的做法,直截了当叫出媒体的名字,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指着台下,第x排的那位男士或者女士,这往往会让那些坐在提问记者旁边积极举手的记者,霎那间以为被点到的是自己。
争取提问机会对于中国大陆还有港台媒体来说,是一场媒体之间的政府公关战,这和记者无关,倒是对于外媒,能不能有提问的机会,显示了记者或者媒体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的亲疏。所以,这些年,坐在现场,我只关心,一场记者会下来,是不是涉及到那些我关心的,有新闻价值的问题。全世界的政府都是一样,只想讲自己想讲的问题,区别在于,很多地方,记者可以问自己想要问的,于是,政府便不得不对面对不想讲的问题,即便是打个哈哈,也算是对公众有了个交待。
今年记者会的提问安排和往年很不相同,过去总是一家中国媒体一家海外媒体的顺序进行,而且基本都是中央媒体打头阵,但是今年却是外媒,而且15个提问中,海外媒体占了9个。这有点让人意外。
如果说台湾和香港媒体的提问意料之中,外媒的整体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如果看看统计数据的话,每年总会有一两个被政府认为是敏感的话题,至少是热点新闻,一定会由外媒提出。也确实,如果外媒不提,他们还有什么好写呢?
过去每年对于记者会的问答预测,还算是准备,拿今年来说,原本预计,除了马航,也会谈谈昆明暴恐事件,新疆问题,西藏问题,当然还有乌克兰问题,中日关系,防空识别区之类的,至于反腐败,关于周滨的爸爸去哪儿了,会猜想会不会和前年一样,留到最后安排外媒提问。结果,彻底猜错。或许下次再预测的时候,需要重新考虑猜测的准则,毕竟风格不同,大环境不同,有些人希望透过这个平台留下声音,有些则尽量低调,保持置身事外。
不过也好,外媒们终于体验了一把中国媒体的处境,在同样的压力下,他们作出的选择,从职业操守的角度,让他们也失去了自豪的资本。倒是那些连记者会都进不去的媒体,还能挺着腰谈谈如何坚持新闻理想。
说到选择,想起现在还在香港的医院里面躺着的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刘进图不久前被人砍伤)。几年前,就在大会堂金色大堂门外,我亲眼目睹他在和官员讨价还价之后做出的决定,那就是放弃提问的机会,因为他坚持,如果站起来,就要问自己想问的问题。
去年的记者会,几位提问的记者,因为表演性质过于浓重,结果把自己变成了记者会的主角之一。不过今年的最佳演员奖,非外媒莫属。去年还有花絮,那就是记者会结束,一群记者抢台上总理喝过的矿泉水,于是今年马上有中国媒体写了条新闻,台上的矿泉水变成了玻璃水杯。不过很快会后又有了媒体自我监督的新闻:一群记者抢着坐总理坐过的位置拍照留念。
看到一些网友的批评:"这样的记者,怎么可能问出好的问题呢?" 嗯,这些网友忽略了一点,其实要感谢这些记者,因为他们的行为让更多人明白,坐在台下的记者们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