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最近来自中国央行的两个信息似乎传达了相互矛盾的信号。
3月1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全国两会记者会的答问中说,存款利率最后要放开,这一过程很有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存款利率是利率市场化中最后一步。此前,去年7月,央行已经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被认为是中国金融走向市场自由化的关键一步。
两天后,央行却下发紧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暂时叫停了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和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央行在这份业务叫停通知中指出,目前将二维码条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针对虚拟信用卡业务,央行认为它"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几天前,支付宝、微信刚刚宣布将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网络信用卡服务。与传统发行信用卡的审核、发放模式不同,网络信用卡将运用用户在网络上积累下的海量实名制信息及信用数据进行分析,来取代传统审核流程,使得申请时间和成本均大大缩减。
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连续出台收紧政策,与不久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联合"围剿"余额宝等金融产品颇为呼应。
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去年6月推出的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到2014年2月底,余额宝投资者总人数已突破8100万,与之相比,2014年3月初全国股市的活跃交易账户只有约6700万户。而根据研究机构利珀公司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第二周,余额宝已积累了至少5000亿元人民币存款。
这款年化收益率一度在6%以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之下,银行3个月至5年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水平在2.6%至4.7%之间),其超乎寻常的增长深刻刺激了四大商业银行的敏感神经,据《经济观察报》2014年3月5日报道,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总行宣布不再接受各自分行与余额宝旗下天弘基金为代表的各类货币基金进行协议存款交易。
随后,市场上流传出两份未正式公布的文件,文件的制定者是代表大银行利益的中国银行业协会。两份文件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放在银行的同业存款作为一般性存款管理,并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而且提前支付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或收取罚息。
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是促进此次央行明确利率市场化的外部性因素之一,但央行叫停虚拟信用卡产品和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显示出,四大国有银行仍处于绝对的市场垄断地位,政府控制着市场准入门槛。
利率市场化并非仅仅是中国金融业走向市场化道路的标志性一环。如果把其放置在中国经济的整体层面看,全面放开利率如果真的成为了事实,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经济在过去所依赖的增长模式以及金融资金的错配状况。过去30多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战略目标的实现并未主要依赖财政政策来实现,而更多依赖的是银行贷款来促进投资;而过去10多年里,大量贷款并未投向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了包括股市在内的资本市场,加剧了中国经济的泡沫化。
目前,中国实体经济仍不乐观。3月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其中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0%,降幅创6个月新高,环比降0.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认为,这表明实体经济仍处于通缩状态,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面对经济的下滑,中国政府需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而金融部门的改革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中国的新领导层来说,金融改革似乎也成当务之急。
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业处于严格管制之下,银行并没有自由灵活制定贷款以及存款利率的权利,这导致了银行业僵化、市场垄断以及资金错配等诸多问题。2003年,胡温新政上台后,就表现出对金融领域改革的强烈意愿。改革重点包括给予银行更大的自由制定存贷款利率,发展债券市场,进一步采取措施,通过放松管制,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
周小川曾在2011年初发表文章专门论述利率市场化的必要。这篇名为《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在金融圈内流传广泛。他在文中阐述了利率市场化的好处,比如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利率市场化也反映客户有选择权,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
但周小川在文章中同时提醒说:"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其他改革都有关联,下一步推进这一改革需要讨论一下,应培育哪些条件,在哪些方面建立配合关系。"
周小川称,这些有关联的条件包括需要有一个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要敢于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要推动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以及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在接受采访时说:"利率市场化其实是金融行业由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的过程。利率市场化进程越深入越完善,其对配套改革的要求就越严格。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关键是引入合理竞争机制,还包括利率水平和波动幅度由市场决定、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市场化、微观主体的行为市场化以及利率管理方式市场化。"
花旗银行环球金融市场亚洲公司中国研究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利率市场化必须辅以政府的配套措施改革,包括银行改革、实体经济的配合等等,如果市场主体缺乏硬约束,对利率不敏感,那么利率市场化将不能解决资金低效率使用的痼疾。
甚而,在配套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不但难以发挥作用,而且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各种配套改革不到位,可能会出现一方面利率上涨,一方面杠杆攀升。容易造成企业和银行追逐高风险,逃避监管,出现信贷泡沫。"
另一种担忧是针对实体经济的。即利率市场化背景下, 在利差收窄趋势下,短期内,必然导致银行同步提高贷款利率,将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新增成本转嫁到借款客户身上,从而对实体经济带来冲击。
汪涛说:"利率市场化不是解决中国结构问题的万能药。完全市场化,除了还要建立存款保险机制,金融机构危机处置机制,最主要的还有市场主体的改革,允许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自主定价、自主决定信贷量,而不是政府决定。"
改革还需要扩展到整个经济层面,汪涛认为,政府要逐步淡出各个领域的直接参与投资与生产、淡出直接配置资金和资源。
显然,利率市场化推进的难点并不在理论层面,也不在技术层面。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去年9月就撰文指出,难点在于制度层面。她分析认为,如果中国不能够真正向市场让渡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权的话,中国利率市场化就可能变成"权重者得"。大量的资金还可能继续投向与政府相关的项目和资金回报率高的领域,金融资源的错配局面并不会因贷款利率放开而根本性改变,这有悖于改革的初衷。
她说:"如果利率市场化不倒逼金融放权,利率市场化仍不可能真正实现。"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