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主义起源于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主要是指对于他人行为的动机与诚信都采取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不过这个词的含义也在不断改变,慢慢指向那些拥有如此思想的人:对任何人或者事物不在抱有信任的态度,更不相信理想,正义,只想相信利益,选择与权势者合作的态度,但是这时不再是狂热的理想支持,而是现实的利益考量。
大量的资料表明,犬儒主义的兴盛最容易出来在极权主义后期。这个阶段,集权统治变得松动,对民众的控制,对言论的审查不想以前那么严密。而民众对官方所宣传的理想,主义,开始产生深深的怀疑。这时候对以前的狂热,对以前的愚昧进行反醒,怀疑论大行其道,达到了怀疑一切的程度,既不相信以前官方所宣称的,也不相信任何崇高的,正义性的东西。
从中国的角度来考察犬儒主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犬儒主义萌芽发展阶段。在改革开发之前,人们是不允许不同言论,思想存在的,这时候根本没有犬儒主义者产生的土壤。在八十年代,整个国家都在对以前做反思,反思以前的所作所为。大部分人虽然对以前的文革,计划经济等会有所反思,但是还是不敢,或者不愿意离官方意识形态太远。但是也有一些人,就走的比较远,开始怀疑大家普遍认可的东西。最典型的例子王朔的大量作品,对这一群人有很生动描述。他们反感说教,反感虚假的宣传,反感满口仁义道德,背后男盗女娼等。"崇高"是骂人的话,"知识分子"也成了贬义词。在这个阶段,犬儒主义还是有很多正面作用的,他对瓦解极权权威,对社会思潮的重塑,有实际的价值。
八十年代末最重要的事件发生以后,原来的理想主义突然崩塌,有人进了监狱,有人埋头挣钱,有人投到官方怀抱。之后将近十年时间,其实没有什么主义思潮了,比较沉闷。到了2000年后,网络的兴起,各种主张,各种主义通过网络媒体又开始传播。这时候的犬儒主义者又开始大行其道了。不过这时候的犬儒主义者,再也没有八十年代的前辈,能直刺社会弊端,批判虚假了。他们只是不相信真理,不相信正义,只相信眼前利益。已经取得利益者,拼命捍卫利益,没有或者利益者,幻想通过投靠,通过出卖灵魂,获得利益,真理正义一文不值。
典型的例子在争取异地高考过程中,就有反对者跳出,号称自己去过天安门广场,如果敢推行异地高考,不惜再去一次。其实,即使推行,你也不用担心他会去,在他们这群人的眼里,利益已经计算的很清楚了,不可冒着坐牢的危险。其它例子也很多:当强权在欺侮弱小时,犬儒的态度是:"都不是好东西,我谁也不帮。" 犬儒的口头禅:"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是真的。""教皇有几个师?""真理值多少钱?""自由能当饭吃吗?" 当某人按照正规程序无法办到证件,或者吐槽证件很难办时,犬儒者会说"笨蛋,塞几百块钱不就办了"
当代犬儒者,从年龄分布60后,70后,80后应该都有不少。其中60后不少是理想主义幻灭后的现实选择,在遭遇严酷的现实后,有的选择出国继续自己的理想,有的不在激情,但是在认真生活之余也会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感到自豪。而有的则完全选择了犬儒,选择了向官方靠近。70后对饥饿有深刻的记忆,见证了80年的积极向上,理想主义的80年代,同时又在重要的年龄段度过了90年代,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冲破体制束缚的渴望可能更为强烈,这代人,犬儒者相对较少,有一些犬儒者可能属于体制内的,或者经商比较成功的人士。80后没有经历过饥饿年代,但是在90年代赶上相对死气沉沉的时期,大学毕业后又赶上高房价等,所以他们更有理由不满,但是天生的缺陷是对自由的理解不那么深刻,这样那些"混"的较好的可能选择了犬儒,"混"的差的选择了愤青。
中国的犬儒者,目前还是比较兴盛的,但是犬儒者只是在一个特殊阶段兴盛。在社会的未来比较确定以后,大部分犬儒者会销声匿迹,因为没有他们发挥的舞台。但是绝对不会消失,他们完全消失,对社会也没有正面意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