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中国金融综合监管改革迈出了第一步】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安邦警示亚太出现金融风暴迹象】
【形势要点:7月份中国再现资本外流将加剧流动性紧张】
【形势要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可能突然上升】
【形势要点:上海自贸区将对服务业产生不小的吸引力】
【形势要点: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变向发债】
【形势要点: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将扩大试点规模】
【形势要点:顺风速递首次募资显示行业格局变化】
【形势要点:光银回应传闻称H股主承选聘不存在利益输送】
【形势要点:公募基金行业的人才困境愈发显著】
【形势要点:温州官员否认当地出现"哄抢"商品房情况】
【市场:全球最大私募机构对保险行业表现出浓厚兴趣】
【市场:光大证券"8•16事件"让两融交易火了一把】
【形势要点:美国债务上限谈判料将重回市场焦点】
【形势要点:传印度央行被迫阻止卢比继续贬值】
【形势要点:美国总统要求监管当局加快华尔街改革进程】
【形势要点:亚洲富豪普遍开始扩大海外资产配置】
【关于建议客户更换接收邮箱的通知】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中国金融综合监管改革迈出了第一步】
近年来,国内金融行业的混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趋势。不仅是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也包括实业企业的金融化,对传统的分业监管体系构成了挑战。尤其是影子银行的发展,令各金融市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何适应新时期的金融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金融监管层首要应对的课题。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标志着中国金融综合监管改革迈出了第一步。根据批复,联席会议由人民银行牵头,成员单位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必要时可邀请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参加。人民银行行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组成人员。
国务院下发的文件显示,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包括: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协调;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金融创新的协调;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的协调;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从此项会议的职责和任务中,我们可以读到未来金融监管模式的雏形。
安邦(ANBOUND)的智库学者很早便建议,中国金融监管层应当成立类似的机构或者制度,打破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藩篱,杜绝监管死角。长期以来,中国主要监管部门之间一直缺少联系,往往政出多门,令金融机构无所适从。国内债券市场的分割便是典型案例。在国内,债券市场被人为地划分为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一行三会及发改委、财政部都负有监管责任,形成了"六龙治水"的格局。这种多头监管,一方面,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发展,无端抬高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在市场中留下了监管盲区。
去年底以来,在更高级别决策层的介入下,中国债券市场掀起了一轮监管风暴,席卷了包括银行、券商、基金以及政策性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这些不同类别的市场主体,它们的主管部门分别对应着央行、银监会与证监会,政策性银行更缺乏完整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监管的有效性可想而知。在监管风暴后期,央行及中债登等监管部门相继出台新规,试图堵上市场制度方面的漏洞。不过,可以想见,待风头过去后,在既有的分业监管格局下,仍然会有不少空子可以钻。
中国金融监管层对于影子银行的治理,也显示出现有监管体制在应对新金融形态时,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说,银监会管得了商业银行和信托,但管不到城投平台和私募基金;各地的民间金融则多由地方金融办负责监管,不过,在技术手段与人才储备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明显短板;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迄今为止没有合适的监管部门,银监会、工信部以及各地工商部门,各自能管一部分,但又都不具备有效监管的条件。不夸张地形容,在金融脱媒、金融创新大爆炸的时期,中国的金融监管已经明显跟不上市场的步伐,迫切需要作出改革。我们相信,正是债券市场及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所体现的不足,令央行下决心推动相关制度的建设。
令我们感兴趣的是,这种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会否成为更进一步金融综合监管改革的前奏。在新时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多元化,需要一个类似于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的部门,专职负责监管。去年9月,据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前海有望先行先试"一行一会制"的金融监管架构,即一个央行分行,一个金融监管委员会,成为中国内地首个尝试金融综合监管的地区。这一试点若能成行,将对中国金融综合监管改革,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不过,考虑到这类机构改革的复杂程度,以及内部协调的成本,这种设想目前来看,依然是遥不可及的。对于中国的金融监管层来说,只有先把第一步踏好了,发挥好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才可为进一步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实践显示,这种行政体制的转变十分艰难,即使部委合并,短期内也发挥不了"1+1>2"的效果,依然是各自为战。部际联席会议作为更为松散的一项制度安排,需要尽可能打破这种疏离。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是中国金融综合监管改革迈出的第一步。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只有到长期,才能逐渐显现出效果。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的水平已经显著落后于市场发展,监管层在协调与合作方面,还有很多功课要做。(ALX)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安邦警示亚太出现金融风暴迹象】
受美联储退出QE预期及新兴市场经济疲软影响,资金开始撤离亚太市场,8月20日,亚太股市暴跌。印尼综指一度暴跌超5%,截止收盘,印尼综指跌3.21%,两日跌9%。亚太其他市场方面,日经指数报13,396.38点,跌幅2.63%。韩国首尔综指收跌1.55%,澳大利亚股市收跌0.7%。恒指跌493点,跌幅为2.20%,报21970点。印尼是这次暴跌的开始。8月19日,印尼股市暴跌5.6%,印尼货币印尼盾暴跌至4年新低10520,这反映,外国投资者认为印尼经济强劲增长已经结束,正在撤出他们的资本。8月16日,印尼央行称,印尼二季度经常账户赤字扩大至98亿美元,上季度经常帐赤字规模为58亿美元。印尼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0.2%至8.4%,创2011年2月以来最高记录。过去两个月内,印尼央行已经将利率上调了0.75个百分点,期望通过这项措施,控制通货膨胀,增加本土货币吸引力。然而,在市场预期美联储将会退出QE的阴霾之下,印尼央行的措施显得疲乏无力,外国投资者继续逃离新兴市场。据悉,印尼股市70%的股票是由海外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而剩下的30%则几乎全部为国内机构投资者持有,国内散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一些大型机构投资者因后院流动性不足,大举撤出印尼股市,导致其一年之内"腰斩";后由于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从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印尼股市市值翻了一倍。而2009年印尼的GDP增速仅为4.6%;此外,印尼出口商品棕榈油和煤的价格下滑,非石油天然气贸易盈余在减小,原材料和消费品进口上涨。再加上中国经济放缓,印尼非石油天然气出口受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打击,印尼的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恶化。不过,印尼国家银行司库Bimco表示,虽然知道大量游资在短期内撤离会造成很大的冲击,但印尼不能实行资本管制,否则印尼现在就会垮掉,因为不管是游资还是长期投资者,很多资本会马上撤离。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提醒道,此次亚太股市的暴跌的形式和影响已经超出了单一市场的范畴,出现了许多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迹象。在上次金融风暴中,由马来西亚开始,表现为汇率失控、货币贬值、外资撤离。因此,有关事件值得警觉,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外资撤离造成的震动可能更大。(RYXD)
【形势要点:7月份中国再现资本外流将加剧流动性紧张】
中国央行今天(8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7月份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资本外流,这给本已紧张的金融市场增添了压力。据道琼斯根据中国央行的数据计算,中国央行和金融机构7月份的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币244.7亿元(约合45亿美元)。6月份的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币412.1亿元。这是中国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外汇占款减少,表明资本继续外流。此前中国的外汇占款曾连续六个月增加。随着美联储退出2008年推出的一系列定量宽松措施的逐步逼近,多个新兴市场也出现了类似的资本外流。预期中的定量宽松措施结束可能会推动美国利率上升,使得在美国市场投资较过去几年更具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持续的资本外流加剧了中国流动性紧张的状况。中国央行在7月份的前三周向银行间市场注入了总计约人民币1600亿元的资金,但短期利率仍相对较高。由于信贷吃紧,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在6月份一度升至30%的高位。到7月末,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回落至4%左右,但仍高于4月份的总体水平。(LHJ)
【形势要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可能突然上升】
对于中国银行业的低不良贷款率,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一直抱着怀疑态度。以我们对"4万亿"刺激中的一部分银行贷款的发放方式的观察,相当一批问题贷款还潜伏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下。不过,面对监管部门的信贷控制,国内银行仍在想方设法绕过监管限制,通过越来越复杂的交易让贷款水龙头大开。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这场猫鼠游戏中,银行的最新动作是将资产负债表上的企业贷款包装成风险较低的银行间贷款。这使得银行可以绕过贷款额度限制,但同时也使银行面临隐性的巨亏风险。这类交易通过被归入信托受益权转让交易,因为贷款的收益和风险可以在银行间转让。据估计,通过此类交易发放的贷款规模高达人民币2万亿元(合3260亿美元)。中小银行是此类交易的主力军,它们也恰恰是中国央行6月份信贷紧缩的目标。不过,让市场担心的是,银行规避监管的方法越来越复杂;如果这些敞口遇到问题,将很难解决。目前,投资者对中资银行的不信任感日益强烈,主要原因就在于投资者对银行贷款不会出现巨额损失的说法并不相信。比如,兴业银行6月底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登记为银行间贷款的公司贷款规模同比可能增长了一倍。从中可以看出该行对这种贷款策略的使用超过了大多数其他银行。这些贷款登记在"信托和其他受益人利益"项目下,相当于该行6月底贷款余额的32%,同比增加了20%。通过这种隐秘方式向公司发放的贷款规模尚未有官方数据,不过两家信托公司的管理层表示,这大约占其业务规模的30%;信托公司是这类贷款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第二季度信托公司发行了人民币7246亿元新产品。外界估计通过这种信托安排发放的贷款余额介于人民币1万亿至2万亿元。如果有大量的事实上的银行信贷发生在监管视野之外,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它有可能导致国内银行业的风险突然上升。(RHJ)
【形势要点:上海自贸区将对服务业产生不小的吸引力】
目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上海自贸区相关法律法案修改的草案还未公布,但相关内容及影响已成为市场高度关注的焦点。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曾表示,上海建设自贸区,改革的重要方向是终结审批制,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国务院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暂停实施有关法律规定就是简化企业进入自贸区、终结审批制的过程。据相关法律人士分析,由于上海自贸区一项极为重要的试验内容是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因此,现代服务业这样的重点领域将会获得先行先试的鼓励。除了功能创新以外,制度创新是上海自贸区的核心任务。政府的管理职能也要进行重大的转变,从此前的"管死"(即完全关闭资本项目)到"有效的管制"。而这种创新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据悉,即将在自贸区里进行的制度改革试验已经对外资企业形成了吸引力,目前多家美资企业已在密切关注上海自贸区将会进行的制度创新。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上海自贸区对服务业无疑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金融业。这种吸引了会成为上海自贸区的绝对优势,周边地区势必会受到影响。不过安邦(ANBOUND)此前的分析也曾经指出,上海自贸区向全国人大寻求的法律豁免,超越了地方政府和国务院行政法规权力的范围,它所面临的法律方面的挑战不小。此外,政府在自由竞争的情况下管理经济的能力、企业是否能够经受得起这种毫无保护的冲击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以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传统来看,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政策应该不会过于激进。(RYXD)
【形势要点: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变向发债】
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先生曾经提出以共同基金改造国企,以共同基金进行铁路投融资无疑是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不过,中国铁总公布的投融资改革方案距离重大突破这一目标还相差甚远。8月19日,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公布。意见提出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铁总人士表示,铁路发展基金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作为过渡时期的最佳备选方案,发展基金将直接搭建起外部资本投资铁路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吸引民资,意见提出在设立铁路发展基金时要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法人投入。社会法人不直接参与铁路建设、经营,但保证其获取稳定合理回报。发展基金通过财政保证的方式,能够保证投资人获得略高于银行的收益,即使出现铁路收益不佳,这个收益也不会受到影响。在安邦(ANBOUND)看来,这种只保证收益,不给经营权,更谈不上所有权,铁总此番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不过是变向发债。长期以来,混乱的运价和结算机制被认为是铁路引入民间资本的最大障碍之一,如何保证权益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虽然铁总也出台了应对措施,但这一切还是需要市场的检验。铁总获得过渡性补贴的安排,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将铁总"扶上马,再送一程"。但铁总已经变身企业,如果不尽快与政府理清关系,这样的改革很难说有多大的突破。(RYXD)
【形势要点: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将扩大试点规模】
在金融"国十条"颁布以后,资产证券化已经由试点走向了常规化。8月19日,银监会人士表示,银监会正筹备新一轮ABS试点,规模约2000亿。近期银监会举行的监管层内部联席会议,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进行了部署。会上,两点被明确强调:一是出表,这不仅是出银行资产负债表,还包括出银行体系,进入交易所,以扩大投资者渠道;二是关注资产包质量,为便于监管,集中统一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登记。之后,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明确提出盘活存量,加速信贷资产证券化,并要求中债登做好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关登记托管准备工作。这意味着,一直悬而未决的"托管登记"之争落下帷幕,"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将迎来大幅加速。不过,各家银行所获得的具体额度还未进行分配。业内人士表示,从2012年第二轮试点重启的情况来看,一般大银行申请额度在200亿元左右,中小银行则在100亿元左右。对于资产的标准,监管层鼓励金融机构选择符合条件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贷款、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清理合规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从银行自身出发,目前满足政策导向的银行表内表外资产则包括汽车贷款、其他消费贷款、商业物业抵押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工商企业贷款、信托受益权、应收账款、信用证等。与前两轮试点采用"银行间资产证券化模式"不同是的,此轮试点将采用"交易所资产证券化模式",相较于前者,更有利于银行流动性管理和分散风险。而券商资管对接信贷资产ABS业务后,将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RYXD)
【形势要点:顺风速递首次募资显示行业格局变化】
顺丰速递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2012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中,顺丰排在第11位。除中国大陆外,该公司还面向香港、澳门和台湾提供快递服务,并将业务扩张到了亚洲和美国。8月19日,中信资本发布新闻稿称,中信资本与招商局集团等组成财团共同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但并未透露具体的交易金额。在安邦(ANBOUND)看来,顺丰速递自成立以来,业务比较规范,发展速度较快。一直以来,顺丰速递都是打着"不打算上市、不打算融资"的旗号,而这中信资本的注资显然是把这一局面打破了。连顺丰这样发展良好、曾经不打算融资的快递企业也开始融资,这表示中国的快递业格局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中国快递市场上"四通一达"发展迅速,逐渐向高端市场布局,圆通更是通过积极的调整,寄希望于上市融资加快扩张。因为定位的原因,顺丰并没有搭上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列车,发展速度相比于四通一达缓慢了不少,再加上UPS、联邦快递等外资巨头布局中国市场,给顺丰带也来了巨大的压力。顺丰此举,一方面获得了扩张业务的资本,另一方面也找到了一个大的靠山,所引入的机构都具有国资的背景。这其实是有必要的,因为顺丰的业务量中,商务件占了很大的比例,而邮政专营现在范围还没有明确,但是邮政专营问题始终是悬在民营快递企业头上的利剑。引入国企背景的机构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RYXD)
【形势要点:光银回应传闻称H股主承选聘不存在利益输送】
日前有报道称,美国证交会(SEC)正在对摩根大通(J.P.Morgan)展开调查,目的是核查摩根大通是否通过雇用中国国企高管子女而获得在华从事相关业务的机会,其中涉及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之子。8月19日,中国光大银行办公室、上市办对此回应称,他们已注意到相关报道,但光大银行H股主承销商选聘是公开透明的,不存在任何利益输送问题。这份回应称,H股上市是关乎光大银行发展战略的大事,在公开选聘国内外投行作为主承销商时,光大银行是十分慎重的,就是要选择最好的投行确保H股上市的成功。H股上市需要覆盖香港、内地和欧美等地的投资者,因此,当时的考虑是选聘上述各地顶尖的投行,其中也包括具备商业银行业务背景的投行,以更好地按照国际视野提炼光大银行投资价值及业务亮点。在操作过程中,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光大银行采取公开选聘的方式,严格履行专家小组投票、行长办公会审议和董事会批准等审核程序,从近20家应聘的国内外投行中,选出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UBS瑞银、法国巴黎银行、中金公司、中银国际等9家投行作为H股上市主承销团队。整个选聘工作完全是按程序进行的。截至目前,光大银行尚未完成H股上市,还没有支付给投行承销团队包括摩根大通任何费用。据了解,唐双宁董事长之子去年已经离开摩根大通,因此根本不可能有利益输送问题。回应还表示,社会关注此事,光大表示理解,但一些带有揣测、断章取义乃至臆断的评论已对公司及公司领导人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必须予以澄清。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其愿意接受全社会的监督。(LLX)
【形势要点:公募基金行业的人才困境愈发显著】
大资管时代,面对来自保险、券商、信托等各方机构的挑战,公募基金行业的人才困境愈发显著。年初至今,公募基金行业自高管到基金经理,再到投研团队"离职潮"此起彼伏。据统计,截至8月19日,今年以来各家基金经理离职数量高达97人,公司高管变更公告也超过50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50多份基金高管变动公告中,已有3家基金公司总经理离任后,至今没有找到新的总经理,已经超过90天的代理期限。1月1日,南方基金公告高良玉卸任总经理职位,董事长吴万善代任总经理;1月21日,光大保德信总经理傅德修离任,由董事长林昌代理总经理;5月6日,新基金公司前海开源基金苗荣祥离任打破了最短总经理任职纪录,其职位由董事长王兆华代任。此外,距离5月23日富安达基金首任总经理李剑锋离任也有近90日;6月5日,窦玉明也离开富国基金转投中欧基金;6月6日,英大基金刘光灿离任;7月31日,华宝兴业总经理裴长江公告离任。目前上述公司均未正式任命新的总经理。分析人士表示,行业整体萎靡状态下,来自董事会的考核压力,协调股东关系、渠道关系以及和监管部门的沟通等方方面面都给高管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在《基金法》正式实施后,私募基金的诱惑力进一步增加,以及公募行业本身诸如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都促使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相继离开。(LLX)
【形势要点:温州官员否认当地出现"哄抢"商品房情况】
近日,温州对当地房地产限购政策的调整引来各方关注。在浙江省住建厅表示"温州此次调整并未超出国务院制定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底线"的同时,有报道称,温州当地出现哄抢商品房的情况。不过,温州市住建委官员表示,报道所指的"哄抢"与事实并不相符。温州住建委主任周守权表示,目前温州当地对商品房的需求集中在刚需和改善型住房,投资、投机性需求几乎没有,因此不具备炒房的基础和条件。且在供应端,目前温州商品房供应量充足,库存可满足未来7-8个月的销售。此外,他表示经过上一轮房价的调整,市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也较为谨慎,在高风险下资金不会轻易进入,"如果现在炒房很可能会被套牢。"据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温州是唯一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二手住宅价格同比、环比均下降的城市。分析人士表示,温州放松限购的做法再次表明地方对于调控的矛盾心态,中央之前的工作会议未提调控只谈平稳健康发展是温州决策的基础。温州做法对于一些库存积压较为严重的二三线城市有一定启发意义。但一线城市因为控制房价上涨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因此不会也不敢去效仿,除非得到中央的进一步默许。(RYXD)
【市场:全球最大私募机构对保险行业表现出浓厚兴趣】
全球最大私募机构黑石近期似乎对保险企业颇有兴趣。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黑石集团旗下基金正与高盛洽购欧洲保险公司Rothesay Life部分股权,购买价格和规模尚在讨论中,黑石集团近几个月也频繁大单购买保险H股。根据Rothesay Life官网信息,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伦敦,主营年金及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为高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根据去年全年业绩资料,其目前累计承保100亿英镑的养老金业务。其2012年全年新单保费为13亿英镑,实现2.66亿英镑的税前经营利润。据报道,高盛表示将出售Rothesay Life公司大部分股权,部分原因在于监管新规要求投行持有更多股本比例以应对可能的资产损失。而在去年12月荷兰国际集团(ING)抛售亚洲保险业务时,竞买者中也出现黑石集团的身影。其联合瑞士再保险公司以及其他投资者,一度成为同为竞买者的香港富豪李泽楷旗下盈科拓展集团的有力竞争者。同样,在内地险企的H股方面,黑石集团近期也屡现买入"大单"。统计显示,从今年6月至今,黑石集团针对中国人寿H股共有3笔交易,净增持199万股,其中6月18日增持1429万股,目前在中国人寿H股中持股比例为6.95%;同时,黑石集团在6月6日买入中国财险约1059万股,6月至今净增持约694万股,目前在其H股持股比例为5.93%;另外,黑石对于中国太保H股始终保持着频繁的交易,其中在6月6日出现1675万股的增持量。虽然6月至今黑石集团对中国太保H股净减持10万股,但其在中国太保H股的持股比例目前仍然维持在6.51%。而如果将黑石集团对几只内地保险H股6月至今的交易加总,黑石集团的交易结果为净增持883万股。(LLX)
【市场:光大证券"8•16事件"让两融交易火了一把】
光大证券的"8•16事件"让融资融券交易火了一把,不仅融资买入额创出历史新高,融券卖出量更是成倍增加。深圳某大型券商融资融券业务部负责人表示,在"8•16事件"当天,因为前一天美股下跌,两融部分普遍的投资策略是谨慎看空,整个盘面交易也很平静。但这一切随着工商银行、中国石油的异动开始发生变化,做多氛围突然加强,"很多融资电话打入进来,一直持续到上午收盘;下午一开盘,风向直转,融券卖出满天飞,我们的券不到一个小时全部被借完。"据了解,上午在第一波拉升行情时,抢到融资买入机会的并不多,但在第一波下调后第二波拉升时融资买入的交易不少,这种融资做多的氛围也印证了市场分析的第二波行情为跟风行情的判断。另一位北京某券商两融业务总部负责人也称,融资需求增加其实基本保持了与市场同步走势。不过,他们整体融出去的资金并不多,因为随着行情的急剧转向,很多融资需求也很快撤单了。这位负责人介绍,下午融券卖出行情比上午融资买入要更激烈。据介绍,下午一开盘,多家券商融券额度很快被借空。"我们券种额度本身不多,大约半个小时就没了,据说上海某大券商融券也被借空了。"上述两融部门的情况得到了交易数据的支持。据统计,8月16日当天,沪深两市融资买入额201.97亿元、期间偿还额191.67亿元,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在此前一天,此两项数据为130.37亿元和121.67亿元。融资买入如此,融券卖出则更进一步。统计显示,8月16日融券卖出量高达7.75亿股,是前一天3.84亿股的两倍多,创出融券业务开展以来单日卖出量历史新高。(LLX)
【形势要点:美国债务上限谈判料将重回市场焦点】
现在,外界对美国经济的关注,多集中于美联储会否在9月削减量化宽松政策。美国国会两党围绕债务上限与赤字的谈判,似乎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随着美国国会休会期的结束,这一谈判料将重回市场焦点。8月20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Lew)试图游说国会,尽早提高16.7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从而避免对股市造成冲击。9月9日,美国国会休会期结束。届时,美国立法者和政府将面临一些财政问题,包括债务上限,以及需要在10月1日前融资,以避免关闭联邦政府。美国众议院共和党人已经把斗争砝码从威胁关闭政府转移至债务上限讨论。国会共和党人要求削减开支,而卢则认为,采取紧缩措施及边缘政策,会扼杀经济复苏,因而希望以近来强劲的经济数据为依据,呼吁议员支持调高债务上限。卢表示:"我们无法承受自己造成的创伤,不能总是自讨苦吃。我们看到了2011年经济是何等的差。"他称,围绕债务上限的争论将增添不确定性,引发外界对美国是否会违约的疑问。报道称,卢将于周四(8月22日)在加州山景城发表演说。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首席经济学家Joseph Lavorgna称:"此时的经济背景大有不同。两年前,我们对经济衰退风险感到十分恐惧。但现在经济的状况要健康得多,感觉形势会变得更好。就业市场最能反映出这点。"美国7月失业率已从2011年8月时的9%降至7.4%,为2008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除此之外,5月房价创下逾七年最大涨幅,房屋销售总数年化逾500万户,高于2011年8月的440万户。分析人士指出,在这个时候,经济走强或许有助于让投资者保持冷静。(LLX)
【形势要点:传印度央行被迫阻止卢比继续贬值】
虽然印度央行紧急更换了行长,但这似乎并没有阻止卢比继续贬值的颓势。8月20日,卢比再次刷新历史新低,印度国债收益率也触及5年高点。为应对这种紧急状况,印度央行已经入市干预。业内人士称,市场怀疑印度央行卖出了美元,这件事情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尽管干预的力度不大,但让市场感到了一些安慰。自7月31日以来,美元/印度卢比几乎已经上涨了4个卢比,这可能就是印度央行被迫入市干预的原因。但印度央行的政策是限制波动性,而非将汇率维持在某一价位附近。美元/印度卢比此前一度升至64.13,涨幅达到2.3%。但目前汇价回落至64.00下方,交投在63.50附近。但美元/印度卢比一个月NDF仍高达64.71,这暗示市场仍预计卢比会进一步贬值。此前印度当局采取了限制黄金白银等进口和资本管制等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印度卢比的迅速贬值,但这些措施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引发了市场对印度政府可能会限制海外资本流动的担忧,进而加剧了卢比的贬值。印度卢比的迅速贬值也使得印度股市跟随受挫并跌至11个月低点。摩根大通称,鉴于该国收支状况恶化,其将印度股市评级从"加持"下调至"中性",花旗也将印度Sensex指数的目标位从20800点下调至18900点。(LYXD)
【形势要点:美国总统要求监管当局加快华尔街改革进程】
美国总统奥巴马周一(8月19日)将美国金融监管当局高官召集到白宫,指示他们顶住银行业密集游说的压力,加快华尔街的改革进程。金融危机顶点过去约五年后,在2010年通过的多德-弗兰克(Dodd-Frank)金融改革法案呼吁建立的规则中,监管当局已经完成了约40%。金融机构已经错过了很多最后期限,因为它们正在竭力相互合作,也在考量来自金融行业、消费者团体和国会等方面的反馈。白宫在会议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奥巴马和其他官员讨论了监管当局可以更好协调的方式,以及其他议题。声明称,"总统肯定了监管当局的工作,但也强调需要加紧实施华尔街尚未完成的部分关键改革,以保证我们能够避免再度遭受导致大衰退的金融危害。"一位白宫发言人也重申,在抵制大银行弱化规则的压力方面,独立监管机构十分重要。据了解,与会人士包括美联储(FED)、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消费者金融保护署等机构的官员。他们离开白宫时未透露讨论内容。9月将迎来雷曼兄弟破产的五周年纪念日。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破产曾重挫市场,并且常被视为金融危机的顶点。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国会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呼吁建立数百项新规,包括对大规模互换市场、抵押贷款、消费者金融产品和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新监管条例。监管当局在沃尔克法则(Volcker rule)的起草上尤其颇费周折。该法则禁止银行使用自有资金进行风险交易。这一改革的进程落后计划一年多,因为五家不同机构试图在一项规则上达成一致。(LLX)
【形势要点:亚洲富豪普遍开始扩大海外资产配置】
香港首富李嘉诚正在洽售香港资产,并加大在海外的投资。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不久前曾分析过,李嘉诚正在学习怡和洋行,分几个阶段向海外转移资产和投资。实际上,不仅仅是李嘉诚,为数不少的亚洲富豪都在从亚洲向外分散投资。李嘉诚御用的私人银行高盛表示,美国经济复苏和分散投资两个因素,正在促使亚洲超级富豪更多考虑亚洲以外的投资。在投资取向上,亚洲富豪过去往往重仓持有为他们带来财富的亚洲资产,但中国经济减速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追求财富保值的亚洲富豪开始醒悟到,有必要在地区上分散投资。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复苏,欧洲经济展现复苏苗头,也使得亚洲富豪对美欧投资产生兴趣。有私人银行人士表示,"客户远比以前愿意来找我们商讨如何广泛平衡资产配置,而非以前只想买入某只证券"。另外,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增长快速,不过,相比离岸市场是"产品很多、客户很少",中国的市场则是"客户很多、产品很少"。这种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巨大差异,可能也是亚洲富豪们扩大海外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吧。(BHJ)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