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尼亚美——在尼日尔,政府官员一步一步与一家中国石油巨头抗争,历尽艰辛地废除了一项合同的部分条款。他们称那是一份毁灭性的合同。而在邻国乍得,政府官员甚至更强硬,关闭了中国企业,指责其严重无视环境问题。在加蓬,官员们从中国企业手里夺回油田,将其转交给本国的国有企业。
中国一如既往地希望获得非洲的石油。但一些资金缺乏的非洲国家并没有接受旧的条款——这些条款被很多非洲官员视为无条件投降——而是在进行抵制,展现出一种此前无法想象的自信,这表明中国作为非洲大陆的投资巨擘,享有无限影响力的日子可能正在渐行渐远。
多年来,中国在非洲大陆上找到许多热切的合作伙伴。这里各种各样的政府都欢迎中国雄厚的资金和不插手当地政治的做法,把中国当做西方之外的一个选择。
如今,中国大型国有石油公司正面临着非洲政府的挑战。几十年来,非洲政府已经吸取了外来者不顾一切攫取资源的惨痛教训,正在重新审视自己或往届政府签署的协议。在一些认为中国企业在敲竹杠、污染环境或抢占宝贵油田的地方,非洲官员已经开始抵抗,但他们通常都要冒着惹怒中国这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的风险。
"这些是我们的一切,"尼日尔石油部长富迈库耶·加多(Foumakoye Gado)说,"如果失去了自然资源,我们就永远无法摆脱了。"
加多的办公室位于7楼,因为没有能运行的电梯,只能走昏暗的楼梯井上办公室。与此同时,他的同胞正生活在用泥砖建成的房子里,屋里没有电,洗衣服要去河里。尼日尔的石油生产始于近两年前,但尚未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任何改变。
"我们必须进行斗争,让这些资源的全部价值得以体现,"加多说,"如果它们的估值是合理的,我们就能寄希望于为人民带来一些福利。"
在700英里(约合1130公里)之外的石油生产区,中国炼油厂的工人和工程师正闹哄哄地聚集在一个破落的机场,准备乘飞机开始他们每季度一次的假日出游。若不是他们,这个机场也没人用。加多说,让员工乘飞机出游是中国企业的众多投入之一,这些是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垫底的尼日尔所承担不起的。
加多表示,尼日尔前不久雇佣的一个私立审计机构发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存在夸大成本和收取不公平费用的做法,这为尼日尔在北京进行下一轮紧张谈判提供了砝码。通过这些艰苦的条款修订,他们已经从中国人那里挤出了数千万美元。
在与尼日尔隔边界线相望的乍得,官员对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态度更加强硬。这表明,在生产了10年石油后,官员们越来越自信了。石油生产让乍得有了新的公路和公共建筑,军队得到了改革,政府对权力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强,但乍得在贫穷状况排名中位置靠后这一点却几乎没什么变化。
8月中旬,乍得发现中国的石油公司将多余的原油倾倒进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南部的沟渠里,并让乍得工人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清除原油,乍得石油部长随即停止了公司的运营。
"赤裸裸地公开倾倒,"协助领导恩贾梅纳一个石油监督组织的经济学家安托万·杜德吉丁高(Antoine Doudjidingao)说,"这是一起很严肃的案例,系首次出现。不能视而不见。这是负责任的反应。"
上月,乍得石油部长拒绝允许中国人恢复运营,甚至还驱逐了该公司在当地的总经理及其助理。政府称,除非中国人修建补救设施和处理设施,否则不会恢复。
"乍得政府通常不那么在乎石油泄漏。不管是不是真的发生了泄漏,这似乎是一个警告,表明哪怕是典型的非洲弱国,也可能有重要的砝码,此外,中国同非洲的关系也不像有的人说的那么不平衡,"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研究非洲石油行业的专家里卡多·索尔斯·德奥利韦拉(Ricardo Soares de Oliveira)说。
在加蓬,政府收回了另一家中国国企中国石化的子公司开发一个重要油田的许可,转而授权给加蓬一家新成立的国有企业。此举让石油业大吃一惊。据称,官员上月威胁还会收回其他油田的许可,并指责中国人在环保方面出现过失,就像乍得出现的情况一样,而且管理不善。一些分析人士称,加蓬只是想从这些油田得到更多回报。
"对这种程度的抵制,中国人真的毫无准备,"索尔斯·德奥利韦拉说。
中国外交部则坚持称,中国扮演的角色完全是建设性的。外交部表示,在尼日尔,中国企业改善了当地经济,雇佣了当地居民,修建学校、挖掘水井,并开展了其他"公共福利活动"。外交部还表示曾敦促在乍得的中国企业保护环境,并且将会寻求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分歧。外交部说它支持在加蓬及其他国家开展建立在"平等友好、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的合作。
世界上极少有哪个国家像尼日尔这样贫弱,该国政府有近一半的预算来自外国捐助。不过该国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壮志未酬的石油梦,但却总是被大型石油企业忽视。2008年,尼日尔独裁统治者马马杜·坦贾(Mamadou Tandja)与中石油秘密地开始接洽,并签署了一项并未对外公布的协议,这份协议似乎让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但有一个问题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并不清楚,即尼日尔能否从这桩交易中获利。尼日尔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时常面临饥荒的威胁。
坦贾在尼日尔的一个地区得到了一座造价高昂的炼油厂,但他需要承诺进行开发才能取得。可是对于在这个能源消耗很低的国家,是否需要这样一个工程,专家们提出了尖锐的质疑。坦贾的政府还收到了3亿美元来路不明的"签约红包",这更是引来追问。
作为回报,中国得以在临近乍得边界的偏远油田无限制地开采石油。而合作的条款至今令石油部官员皱眉。除此之外,当地居民还抗议中国的投资带来的就业岗位少之又少,而且薪水微薄,工作条件恶劣。
在2010年,对坦贾攫取大量权力心怀不满的军官发动政变,把他推下台。尽管坦贾已经下台,但合同仍在履行,那座代价不菲但意义不大的炼油厂也仍然存在。这座炼油厂坐落在尼日利亚边界上,而尼日利亚充斥着补贴价的石油产品,会通过走私越境进入尼日尔。这座炼油厂的产能相当于尼日尔消耗量的三倍,联合国专家称,炼油厂的总造价也只有区区7.84亿美元。最初成本的40%必须由尼日尔支付,资金来源则是中国向尼日尔提供的贷款。
加多说,"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在重新审订这些合同,并做出修正。"他在新成立的民主政府中担任石油部长,这个政府由坦贾的一个政敌领导。"未来,我们会更密切地关注,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加多是一位语气和缓的化学家,在这场斗争中他曾多次前往北京,与中国人讨价还价。"我倒不会说双方兵刃相见,"他谨慎地说。"不过我们会有讨论,有时候一谈就是几个月。每次我们发现什么问题,就会作出调整。"
讨论已经产生了成果。尼日尔支付炼油厂部分成本所背负的贷款,最初是商业贷款利率,要10年还清。现在则改为了更容易应付的条款,期限25年,利息1%,而且延期7年偿还。
在这个地区,补贴价的尼日利亚石油产品极受欢迎。对尼日尔来说,不断与中国纠缠的意义在于,能够在这里廉价地销售石油产品。加多说,"我们必须首先收回投资,国家才能指望取得一些收益。"
这座炼油厂的石油产品一度堆积如山,因为过高的价格让买家望而却步。将原油从油田通过管道输往炼油厂的过程,中方希望收费,但尼日尔拒绝支付。对于供应炼油厂的原油,中方希望向炼油厂收取相当于出口的价格,但尼日尔同样并不情愿。炼油厂员工的薪酬由中方支付,且薪酬中福利丰厚,这一成本本来也应该由尼日尔承担,但尼日尔同样拒绝了。
"我们想给中国一个教训:我们在密切关注着他们,"石油部秘书长马哈曼·加亚(Mahaman Gaya)。加多上一次前往北京的差旅没能成行。
尼日尔的经验也正在应用到其他国家。非洲国家的政府尽管对中国修建道路和政府大楼满怀感激,但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伙伴。
"我们还要继续无视中国企业的所作所为吗?"乍得经济学家杜德吉丁高问道。"我想这是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产生转变的开端。这也是一个提升意识的机会,这样一来他们面对历史就不需要感到愧疚了。"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