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
在"稳增长"政策带动下,中国经济上半年实现企稳回升,地方经济同样呈现企稳回升的特点。在已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的24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9个GDP增长率相较一季度出现回升,另有2个持平,3个下降。不过,尽管多数地区经济增长回暖,所有24个地区上半年GDP增长率都比年初制定的目标为低,其中10个显著低于增长目标至少1个百分点,表明地区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大于预期。
应当看到,即使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稳增长",在经济结构调整到位之前,中国经济仍难称重拾增长动力。毕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不仅仅是修路和改造城市,更重要的是推动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的产业集群,提高生产力。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得靠实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以及与其共生共荣的生产性服务业,而这离不开产学研政的合作与努力,共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
那么,地方经济该如何发展,选择怎样的产业和路径呢?这是目前各地普遍关注的问题。不过,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首先应当从过去的畸形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
过去很多地方政府"天真地"认为,只要划出一片地来,给企业以足够的税收与政策优惠,就能吸引来投资,壮大地区经济规模。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新区热、开发区热的怪现象层出不穷,一方面留下了遍地鬼城与荒芜的开发区,投资没有取得理想的回报;另一方面,土地储备与城市建设令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征地纠纷更成为了社会的主要不稳定源。
在以往,国内地区经济的发展频频陷于同质化,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地区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以及存量经济特点的考量,往往让位于投资的绝对额,不加区分的上马项目,盲目追求大快赶上与做大做强,以至于形成当前工业制造业全面产能过剩的局面。当然,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系处于复杂因素的作用,难以归咎于单一的某个方面。但在这其中,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主推手的地方政府,若能在产业选择方面表现的更加理智一些,情况也不至于如此糟糕。一个经常被拿出来作为反面典型案例的是河北的曹妃甸,超出自身经济实力铺设了过大的摊子,最终背上沉重包袱。类似的情况在国内并不少见,这也对经济转型时期的地方政府行为提出了要求。
以此来看,地方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差异化,尤其需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的特色。在推动产业升级之前,应当首先盘点清楚当地现有的资源、产业,在存量经济基础上推动边际上的产业升级,而非另起炉灶,按照地方官员的想象,或者时下的流行趋势,盲目引入外来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外来的和尚不一定好念经,但却一定会占用本地的资源,反而不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
现在经常被拿来学习的几个地方经济发展案例,无不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取得突破。北京的中关村,武汉的光谷,依托于各自地区的高校资源,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难以被区外复制;湖南的长沙与株洲,也在当地工科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发展出了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及中国南车为首的重工业集群,拥有了世界级的影响力;江苏无锡、江西新余与河北保定这几个光伏大城,得益于几位创始人选择回乡创业;阿里巴巴在杭州发展壮大成为巨头,则与江浙地区原本就发达的小商品制造业密切相关。相比之下,鄂尔多斯的房地产、曹妃甸的重化工业园区就属于把经念歪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反例,应当引起各方重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地方经济没有什么特色,自然与人文资源也没有优势的地区,该怎样选择发展路径?其实,不会没有优势的,哪怕是欠发达地区,也有自然环境方面的优势,可以发展旅游业。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在湖北西部某山区调研发现,当地的养老休闲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倘若真的一点特色都没有?那也不是靠政府就能想到出路的,需要充分盘活当地的市场,鼓励当地企业与个人积极探索。地方政府需要做的更多是顺应市场趋势,要放水养鱼而非竭泽而渔。除了地方政府自己主动调整思路,中央也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上调整激励机制,降低地方政府追求表面数字的冲动。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依托于当地的优势资源,充分盘活市场,是经济发展事半功倍的关键。这其中,产学研政都需要发挥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要做的是顺应市场趋势,放水养鱼,为当地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而非越俎代庖、吃拿卡要。(ALX)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事业单位改革应当提出时间表和路线图】
政策条例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便是给政策约束者一个稳定的预期,使得政策可以更好地贯彻实施。然而,已经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却使得相关事业单位人员有些无所适从。该条例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社会养老保险这个方向性问题,即养老金并轨,但如何落实及何时落实并未言明。一些人担心,养老金并轨后薪酬以及退休金会降低,从而心生萌动,意欲提前退休。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称,根据新政实施后的调研情况,"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老医生、老教授等事业单位人员扎堆儿申请提前退休的现象。"其实早在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原则通过在广东等五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及分类改革,先行试点的广东甚至出现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事业单位人员,掀起的提前退休潮。然而,据接近人社部人士称,此次并轨前,事业单位工资大体上来说肯定是要上涨,其中主要涉及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这或许导致一部分人心已动而身未动。在我们看来,既然决心已下,就应当将政策条例做细,提出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给人们一个稳定的预期,也使得政策可以得到切实贯彻执行。否则相关改革政策只会是越拖越久,最终不了了之。(NWX)
【形势要点:汇丰PMI大幅上涨预示经济稳增长将持续】
汇丰集团周四(2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52%,高于预期值51.0%,也高于上月终值50.7%,创2013年2月以来新高。这是该指数连续第四个月回升,且明显高于荣枯线50,表明制造业进一步扩张。自2014年4月起,汇丰制造业PMI初值扭转了一季度的持续下跌态势,开始止跌回升,6月首次升破荣枯线。分项目来看,产出指数、新订单等纷纷增幅扩大或创新高。7月产出指数初值升至52.8%,为16个月以来高点;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位于50%上方,表明国内和国外市场需求均得到改善;就业指数也在回升,表明企业愿意雇佣更多人员。汇丰数据还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录得52.8%(6月为51.8%),为16个月来最高。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7月制造业PMI大幅上涨,表明官方此前推出的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仍在发挥作用。针对一季度的经济放缓态势,中国官方4月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包括加快棚户区改造,扩大小微企业减税力度,吸引民间投资等。从二季度和6月份情况来看,这些政策效果初显,二季度中国GDP增速上升至7.5%,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经济企稳态势逐步确立。这同时预示,经济稳增长在进入下半年后同样可期,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可能还将继续反弹,全年守住7.5%的经济增长应无疑问。不过也应看到,当前的经济企稳主要受"稳增长"政策变强影响,仍属于政策作用下的比短期回升,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完成结构调整,重获增长动力。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在下降,而非重新上升。(ALX)
【形势要点:土壤污染治理要标本兼治】
随着这些年"汞都"、"镉大米"、血铅超标等事件不断曝光,土壤污染正得到越来越多重视。今年4月环保部联合国土部首次公布了全国土壤普查结果,数据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达到16.1%,总体不容乐观。而对污染土地的修复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领域。根据先前发布的《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拨款300亿元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有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土壤修复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业内为此算了一本账:据环保部估算全国中度、重度污染土地约5000万亩,如按照50%的受污面积处理,即2500万亩地,按照挖3米深的标准,每立方米1.9吨,如每吨土修复需1000元左右,则治理需要超过万亿,所需资金远超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计划。尽管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需求量极大,但土壤污染治理目前并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而且土壤修复的工作远比想象中复杂和繁重。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土壤治理问题就需要与产业转移、升级相结合才可能有真正出路。在我们看来,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土壤污染治理应该坚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通过相关产业链的打造降低整体治理成本,通过民间资本的参与将土壤修复的工作落实,从而弥补财政资金缺口;另一方面要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像"广东第一电子垃圾镇"汕头贵屿这类制造大量土壤污染的地区要转换工业发展模式,通过多元结构发展从根本上制止土壤污染的恶化趋势。(NSC)
【形势要点:安徽农村土地改革接下来才是攻坚期】
安徽土改正式进入了实操阶段,未来任重而道远。近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发布《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宅基地退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等举措。目前社会上对安徽土改寄予厚望,认为安徽可能再次引领全国土改风潮。但冷静分析后就会发现,安徽土改才刚刚开始,未来面临诸多挑战。此次公布的方案是对2013年安徽省政府公布的《深化农村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逐条落实,并将任务分解到处室和厅分管领导。也就是说,提出了更加细化的原则和方向,但在具体施行中采用什么模式、方法仍需继续探索。《方案》中的有些举措是比较具体而且容易执行的,比如《方案》明确提出了土地确权时间表;鼓励村民依法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农村集体建设和农用地价格评估制度;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出资等方式,用于工业、商业、旅游等。但是有些规定仍是原则性的,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比如《方案》指出,探索宅基地退出激励和流转制度;2014年,要在2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启动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宅基地如何退出和流转?土地使用权如何在城乡之间交易?这些正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安徽政府目前尚无具体方案,也正说明了改革难度之大。在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之下,农村宅基地没有任何合法渠道面向"非农市场"进行交易和流转。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如何协调各方利益,真正保证农民权益也是一大难题。土改的重心在于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规避法律的限制进行创新,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从这个角度说,安徽土改只是踏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才是攻坚时期。(RWSQ)
【形势要点:中国反垄断可能指向了国外豪车制造商】
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2008年颁布的反垄断法律加强了价格管理,将矛头对准从制药商到婴儿配方奶粉企业的各类洋品牌。当前,这柄反垄断之剑可能已经指向了国外豪车制造商。近日有外电报道,中国负责监督价格问题的官员对国外豪车制造商在这个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业务展开了约谈调查。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恺表示,中国国家发改委已经与该公司进行了谈话。倪恺称:"我没有意识到我们在接受调查。但他们的确向我们表达了某种关切。我认为他们的关切是认真的。我们希望对此持保留意见,但谈话仍在进行中。"另一家豪车品牌的一名在华高管称,国家发改委约谈汽车制造商是为了处理消费者的投诉。报道称,这些关切究竟指什么,此次问询属何种性质、何种层次都尚不清楚。戴姆勒的一位发言人重申,国家发改委并未对该公司旗下的奔驰品牌进行调查。中国豪车市场的另一大品牌——宝马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宝马公司并没有因"违反中国反垄断法律"而接受调查。这名发言人还称:"我们一直密切关注且严格遵守中国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最畅销豪车品牌——大众汽车公司旗下奥迪的一位发言人则拒绝发表评论。在此之前,随着中国对高档车需求量的增加,中国官媒对汽车行业的批评性报道也越来越多。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央电视台就多次抨击外国汽车制造商抬高汽车价格,同样的车型在中国的售价是美国的两倍甚至三倍。新华社去年8月发表评论文章称,外国车商在中国通过垄断市场、控制汽车零件销售等手段牟取暴利。对此,这些汽车厂商则表示它们严格遵守了中国的法律。目前来看,此次约谈是否意味着发改委将对这些豪车制造商反垄断,仍然难以证实。但观近段时间的形势,很难不令各方杯弓蛇影。(RLX)
【企业竞争:唯品会的商业模式带给市场巨大想象空间】
美国时间7月22日,唯品会股价达到历史高的211.46美元,已是其股价最低位时的50倍。市场对唯品会股价的疯涨纷纷感到震惊和疑惑,其背后的逻辑为何?其实,美国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成长性和企业未来的想象空间。而唯品会独特的商业模式和近几年的业绩恰恰给了投资者巨大的想象空间。首先,唯品会是B2C平台,并且和阿里电商、京东类似,不同的是后两者已成为综合性平台,而唯品会则偏向专注女性用户的垂直类平台,以服装为主。业内人士称,国内电商发展到目前阶段,综合型平台的效率提升遇到瓶颈,而垂直电商由于品类较少,效率提升的空间更大。其次,垂直电商可能迎来第二轮发展热潮。尤其已经打响品牌的唯品会,在毛利和重复购买率最高的服装品类上已占据一定的市场。国内的服装零售规模2万多亿,电商的渗透率也只有10%左右,作为垂直类电商,相比综合平台,其在广度(拓展品类)和深度(效率方面)上均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第三,唯品会现在开始进入新品销售领域。闪购是唯品会的杀手锏,其本质是一种营销方式,只是唯品会将其做成了商业模式,抓住了用户占便宜的心里,也由此聚集了上千万的高粘性用户。2013年财报显示,其活跃用户就达940万。另据数据显示,其重复购买率保持在70%左右。这样的高粘性用户在推进C2B模式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而C2B也被视为电商未来的趋势。唯品会给资本市场的最大信心依然来自其商业模式,内可扩张品类,外可发展互联网金融,目前唯品会已拿到三张与金融相关的牌照。相比之下,虽然也有互联网金融业务,但已经品类齐全的京东则显得不是那么有想象空间了。(NWX)
【企业竞争:同门争斗加剧中粮地产板块衰落】
2010年,中粮集团成为被保留地产业务的16家央企之一,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当时表示,在今后的发展战略中,中粮集团坚持把70%以上的资源投放到粮油食品业务上,把集团25%左右的资源投入到酒店地产业务上。可见当时中粮集团对于地产业务的重视程度。但最近中粮商业地产上市平台中粮置地交出的半年成绩单却有些惨淡。截至今年6月底,中粮置地上半年合同销售面积6416平方米,销售金额5.78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业绩暴跌七成。在巨大的业绩下滑背后是中粮集团地产板块内部各公司之间争斗加强,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表现。现在中粮集团旗下地产板块有两大公司,中粮地产和中粮置地。尽管对外宣传中,中粮置地业务主要集中在商业地产和酒店行业,中粮地产则以住宅开发为主,但随着两个地产平台的逐步发展壮大,中粮地产与中粮置地之间业务上的交叉点逐渐突显。比如中粮置2013年报显示,占中粮置地收入总额64.2%的为4个高端住宅项目,销售收入为25亿元,占总收入第二位的才是酒店经营业务。而中粮地产董事长周政于2013年度股东大会上曾指出,商业地产将是中粮地产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关于中粮系地产业务同业竞争的质疑不绝于耳。从整体业绩来看,在过去的地产黄金十年,中粮地产的业绩增长12倍,利润却不升反降;而曾被寄予厚望的中粮置地此次业绩暴跌,更使得中粮地产板块的表现雪上加霜。在我们看来,中粮地产板块的内部争斗加剧了其衰落过程,而涉足专业化要求很高的商业地产领域也是中粮所不能承受之重,对地产板块瘦身保留其相对擅长的业务也许能制止业绩下滑的趋势。(NSC)
【形势要点:中国需求成国际铁矿石价格救命稻草】
在国际铁矿石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国际铁矿石巨头纷纷寄希望于中国需求来提振市场。在中国经济增长强劲的预期之下,必和必拓、力拓、FORTESCUE METALS和淡水河谷等国际矿业巨头均在过去十年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用来扩大产能。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却让矿业巨头们措手不及。市场担忧中国的需求量消化不了国际矿商日益增加的产出量,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走低,5月19日铁矿石价格20个月来首次跌破100美元/吨,较年初暴跌了30%。但矿业巨头们的产量仍在上升,据华尔街投行JEFFERIES预计,2014年出口的铁矿石将增长11.1%至13亿吨。矿业巨头们将铁矿石价格上升的希望寄托于中国需求的稳步增长。必和必拓主管铁矿石的总裁JIMMY WILSON称:"我们继续认为,中国的粗钢产量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11亿吨左右。我们依然坚信,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带动下,全球铁矿石需求将以更加温和的速度稳步增长。"力拓主管铁矿石的CEO ANDREW HARDING也称,继续看好铁矿石的长期需求,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需求。不过,有两个因素可能阻碍中国对国际铁矿石需求的增长。一是淘汰钢铁产能的行动。近年来,在监管部门连年称钢铁产能过剩的时候,中国钢铁产能却一再扩张,显示出政策执行不力。未来一段时间,还有不少产能将释放,拉动铁矿石需求。如果政府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将会影响需求的增长。二是来自国内矿山的竞争。《中国铁矿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根据规划,未来十年,我国将着力培育大型矿业集团,并力争使国产矿比例达到50%以上,从而破解铁矿石原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困难局面。(RWSQ)
【形势要点:需求低迷致铁矿石定价模式暂时转变】
在铁矿石贸易领域中,中国一直以来在铁矿石定价权方面与其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地位完全不匹配,必和必拓等三大铁矿石巨头凭借其垄断地位,将铁矿石贸易定价由之前的年度长协谈判转变为月度甚或周度指数定价,在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前些年,大赚特赚。如今,情况出现了变化,铁矿石定价模式转向了基差模式。7月23日,日照钢铁集团与永安资本、中信寰球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在日照签订了国内首单铁矿石基差贸易合同。基差贸易是国际大宗原材料市场领域比较普遍的贸易形式,就是买卖双方签订购销合同时,暂不确定固定价格,而是按指定交易所的期货价格锁定基差,由买方在装运前选择某一时点的期货价格作为最终交易价格。这样,商品的定价权由上游卖方一口定价转交给了下游买方,因此给了买卖双方参与定价的自主权。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近年来波动剧烈,传统的以"一口价"为主要定价模式的企业,受到基差定价模式冲击,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铁矿石贸易定价权正逐步从以往三大矿山的上游转向终端消费市场。在我们看来,对铁矿石定价模式的转变恐怕不能盲目乐观。当前铁矿石定价模式的转变是在全球特别是中国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实现的,三大铁矿石生产商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改变,一旦中国需求重启(虽然短期尚难),三大垄断厂商可能又将凭借其垄断地位试图改变定价模式,这几乎是一定的。当前的工作应当是,如何使得基差定价模式长久不变。(NWX)
【形势要点:高通头上的反垄断之剑即将落下】
"高通税"是中国手机厂商一直以来的重负。"高通税"指高通收取的"技术专利许可费"。据了解,高通的精明之处,是并不靠芯片赚太多钱,而是依靠低价格让竞争对手无法获取机会,依靠芯片市场垄断地位,高通可以靠搭售专利赚钱。高通还搭建了一个交叉许可的专利平台。一方面,依靠和其他专利持有者的专利交叉许可,高通可以向客户提供没有法律纠纷的"安全"产品,而所有相关专利都被高通整合,能够避免专利纠纷,高通芯片自然更受欢迎,其他芯片生产商则难以匹敌;另一方面,高通却不向交叉许可的专利持有者缴纳费用。2013年,高通芯片和许可费收入总计243亿美元,其中将近一半来自中国,许可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0%,但利润占比达到70%,为芯片业务的两倍。主流业界对专利许可费的共识是累计不超过产品售价的10%,但高通一家就达到5%。而2013年,中国手机企业利润均值不足0.5%,而实际上,高通所持有专利只是众多手机专利中的一部分,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5%的专利许可费不合理,太高了,对中国手机厂商不公平。目前,高通的市场垄断行为正受到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据接近发改委的消息人士称,发改委已经确定了高通垄断的事实,正在向中国公司调查高通的销售数据。此前,美国高通公司总裁德里克•阿伯利已三次到发改委接受调查询问。今年2月19日,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证实,发改委正在对高通有关价格问题进行调查,原因是高通涉嫌滥用无线通讯标准。据悉,发改委目前要求国内几家企业提供2009年(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销售数据,为处罚收集数据。值得注意的是,高通子公司已与中芯达成合作。如此看来,高通的示好并没有影响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NWX)
【形势要点:阿里巴巴与盛大为何不太可能有交集?】
在预期高达上千亿美元市值的IPO前期,任何一项有关阿里巴巴的消息都是重要新闻,尤其是涉及互联网巨头的并购新闻更是如此,原因在于这直接影响对阿里的估值。23日,有某游戏品牌传言称,久别盛大各种发布会的创始人陈天桥,将出席盛大的一场发布会。有人猜测,这场发布会上将会公布盛大被阿里巴巴收购,打包进这次近2000亿市值的大型IPO中。该传闻还进一步引用所谓知情人士的说法称,实际上盛大与阿里巴巴资本层面的合作已正式签订,应该是阿里巴巴收购盛大,在这个时间点有可能打包进阿里巴巴的IPO中,阿里巴巴推迟上市,似乎都和这个信息不谋而合。24日下午,该游戏品牌的官方微博向盛大公开致歉,称上述报道是根据并基于传闻的推测,目前已得到盛大集团相关部门的确认此传闻为不实消息。这是否与阿里强大的公关团队的运作有无关系,不得而知。实际上,今年2月业已有阿里打包收购盛大五大业务的传闻已被盛大公开否认。在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看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盛大与阿里并无多大交集。这不仅是源于两家企业的战略,也源于两家企业创始人的风格。盛大陈天桥的低调和稳扎稳打,与阿里马云的高调和国家型商业模式的想法是完全不相容的。此前安邦也曾经指出,阿里似乎不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而更像一家广告公司。盛大则不同,前后分管盛大近8年对外传播的核心高管诸葛辉不久前曾经表示,"盛大所做的动作,都是基于互联网的经验与资源去做,而不是与互联网割裂开来。盛大是基于互联网文化领域的投资控股集团。"据内部人士透露,盛大从"网络迪斯尼"向"投资控股集团"转型,业已形成四个业务布局模块:文化不动产、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和对冲基金,背后都是基于对"互联网文化领域的经验及资源"的多年洞察。PE这块,连同盛大游戏、盛大文学、盛付通、有你(YOUNI)、盛大云等目前盛大可直接管理的资产,价值保守估计高达200亿元人民币。VC领域,盛大旗下有电子票务平台-格瓦拉、气候生活服务APP-墨迹天气、动漫网站-有妖气(十万个冷笑话的原创网站)等身影。专注VC的"盛大资本",目前管理4支基金,投资项目近百个,覆盖项目的持股市值近60亿元。文化不动产领域资产规模业已有数十亿,据说,对执行文化地产使命的"盛大天地",陈天桥希望能够将"虚拟世界现实化"和"现实世界虚拟化",将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打通。此外,盛大目前在境内外运营数支人民币、美金的对冲基金,投资二级市场,总规模已经远远超出百亿人民币。通过专业的投资运作,特别是对TMT、文化和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盛大的现金据说高达200亿规模。而当下的阿里,让观察人士不安的是,阿里在过去一年多通过投资和并购花费掉的资金已超80亿美元,而这正是国际九大银行财团贷款期限为3-5年授信额度的全部,阿里还有那么多钱去收购盛大吗?而此前,马云遭遇诸多浙商公开谴责在绿城收购问题上的不诚信,更不可能让一贯低调(背后是重名节)的陈天桥与之合作了。(AYZR)
【形势要点:从潘石屹海外捐款看国内慈善环境】
国内致富的地产商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凸显了国内慈善环境有待改善。7月15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约9300万人民币)的"SOHO中国助学金"。该企业CEO张欣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SOHO中国助学金"是在全球范围内捐助1亿美元助学金,资助在世界一流大学攻读本科的中国贫困学生,家庭年收入6.5万以下的学子都可以申请,目的是使更多中国优秀贫困生能接受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消息传出后,引发网络热议。其中不少人提出疑问: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有网友分析,潘石屹助学海外可能抱有长远投资的想法,国外一流学府的高材生将来为SOHO中国储备人才。也有人认为,潘石屹是在以捐赠人的身份为他的儿子将来入读哈佛"买门票"。我们认为,潘石屹夫妇捐款国外反映了中国国内慈善环境较差,大家"不敢捐","不想捐"。一方面,红十字会等部分慈善和公益组织屡屡爆出问题,如2013年的郭美美事件、近日的"棉被事件"等,影响了国内慈善机构的整体形象,也让民众对国内慈善机构信任度下降,"不敢捐"。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分化、社会公正、市场歧视、贪腐问题等社会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得不少富人和民营企业家对社会表示失望,对祖国没有认同感,参与改善国内现状的动力不足,同时"捐赠抵税"等激励机制也不完善,大家"不想捐"。因此,从中国角度讲,最值得反思的还是如何改善国内环境,让财富拥有者感到安全,愿意待在国内,并积极参与改善国内教育,提升公共服务水平。(RWSQ)
【形势要点:韩国经济下行将加快中韩FTA谈判进程】
受今年4月的沉船事故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韩国经济正在承受重压。韩国企划财政部预计,今年韩国GDP增速将达到3.7%,低于去年12月4.1%的预期值。2013年,韩国经济增长了3%。企划财政部预计2015年韩国经济能够实现4%的增长。为应对经济下行,周四(24日),韩国政府推出4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11.7万亿韩元的财政扩大支出,以及29万亿韩元的额外资金支持。资金将用来资助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员工购置房产,而韩国政府也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债务担保。此外,韩国政府还将放宽购房者的抵押贷款政策。如果企业利用自己的现金储备来支付工资或者股息,政府将给予税收优惠,希望借此提高家庭收入和购买力。韩国政府此举令市场猜测,韩国央行可能会在8月下调基准利率以支持经济增长;另对处于谈判进程中的中韩FTA来说,韩国经济下行也将加快推进的速度。此前,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玄旿锡表示,为了使出口不受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成为推动韩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基石,韩国需要持续推进经济改革和制度改革,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鉴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应在合适的时间与中国签署高水平的自贸协定(FTA)。韩国要积极利用推进FTA的机会,实现出口对象国的多元化,巩固与他国的贸易关系,现在正在推进中的韩中、韩越FTA也需加快谈判速度。根据此前达成的共识,中韩FTA有望年内完成。目前来看,这一时间表还可能进一步往前提。(LLX)
【形势要点:欧盟内部对俄罗斯制裁态度出现分歧】
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事件再次把俄罗斯推到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国际社会正准备对俄罗斯发动新的经济制裁,但在欧盟内部由于与俄罗斯贸易关系松紧不同,各国对制裁的态度出现分歧。从联合国与欧盟数据来看,限制对俄贸易给欧盟各成员国造成的影响截然不同,其中德国面临的风险最大,而瑞典等要求制裁声最响的国家面临的风险则小得多。数据显示尽管欧盟28国去年对俄罗斯的商品出口额占欧盟年出口额的7%,但也高达1,200亿欧元。而德国在对俄商品出口中占到1/3的比重,约为360亿欧元。出口商品中很多可能会因制裁受到限制,其中包括国防和能源领域的制成品。这对德国的立场将产生一定影响。而以英国、波兰和瑞典为首的一派力主经济制裁,这三国对俄罗斯出口加起来也不及德国。波罗的海国家虽然仍有近一半贸易是与俄罗斯进行,但他们非常渴望摆脱与俄罗斯的单一贸易局面,这从他们加入欧元区的决定便可看出端倪。但是意大利、希腊和塞浦路斯都强烈反对加大对俄罗斯制裁。去年意大利对俄罗斯的出口额仅次于德国,接近110亿欧元,是英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两倍,也高于荷兰的80亿欧元。在193名荷兰人在马航空难中遇难后,荷兰也转为支持制裁。尽管目前欧盟内部对是否加大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仍未达成一致意见,但鉴于俄罗斯今年以来与西方主要国家的紧张关系,俄罗斯逐渐被其孤立的局面已经成形。(NSC)
【形势要点:地缘政治摩擦正在加速世界能源格局转变】
能源是当今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很多地缘政治摩擦都是因能源而起。像叙利亚内战,中日韩东海冲突、中越菲南海对峙、乌克兰危机、伊朗核子谈判,包括今年来发生的伊拉克内战,这些事件背后都有一条"能源锁链"串联其间。今年年初以来的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以及美、欧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原因及影响也都与石油、天然气的供需与运输有关。至于美国,依靠页岩油气大量增产,目前原油加上从天然气转化的石油产量已达每天1100万桶,成为全球最大石油产国,天然气更是供过于求,使得其价格暴跌。美国不仅从2015年起有能力扩大出口天然气,最近更同意只经过初步处理的"冷凝油"出口,每天最多可达100万桶,这将加大国际能源的供给。一旦乌克兰危机继续升级,西方对俄罗斯加强制裁,甚至大幅减少从俄国进口油气,短期内固然会引发国际油价动荡,但中长期却可能造成全球能源供需大洗牌。俄罗斯原油很可能大量转销中国及东亚国家,中、日、韩都可能购买;欧洲可能加强开采本身的页岩汽油,并改为从美国进口。而六强若与伊朗达成协议,全球每天便能增加200万桶以上的石油供给,亚洲国家便能向伊朗购买更多石油;非洲下撒哈拉区从东非的肯亚到西非的奈及利亚,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及解冻的北极圈,都发现丰富的油气蕴藏,未来都可能成为国际能源的新来源。在地缘政治摩擦加剧的当下,新的能源供给将不断涌现,这会加速世界能源格局的转变。(BSC)
【形势要点:波尔多城市排洪防涝系统值得中国城市借鉴】
由于快速的城镇化建设以及防水路面的增加,中国许多城市雨水渗透能力有限,内涝频发。法国西南部的港口城市波尔多早在1982年就探索了一套城市排洪防涝系统,颇有借鉴意义。这个系统包括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遍布全城地下的调蓄池。全城共有40多个巨型的调蓄池,平均容量为1万立方米。其基本原理就是在暴雨来临之时,让水量有一个暂时的缓存,再将雨水和污水的混合体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之后,重新排入河流。同时,为了配合这40多个大"水罐",当地政府同时修建了排水管道400多千米。此外,储水装置最终跟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相连,等于把污水收集起来,进行处理之后,再排放河海,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另一部分是远程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能够提前预测降雨的时间以及水量,并预测出降雨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与此同时,这套设备会对入水执行动态管理,它能够合理地改变入水的自然流向,通过抽水泵、地下管网、潮池等,确保地表水最终汇入调蓄池,直到网络恢复它的正常运水能力。这套系统能够控制、储存、处理并有效地疏导约1亿立方米的废水和雨水。自从1990年系统应用以来,该地区就再也没有洪涝灾害的记录,有效地防止了暴雨所带来的灾害近300次。对于中国,尤其是现在缺水的城市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它既解决了排涝的问题,又保留了城市的降水水量。不过若想在中国城市应用该系统,还需要克服几个问题。一方面是资金问题,这种项目造价很高,需要解决建设和维持日常运营的资金来源问题。容量为6.5万立方米的调蓄池,单个造价要1100万欧元。而为了维持运营,波尔多的市民每月都要支付一定的运行费用。另一方面是是占用空间问题。调蓄池和管道需要占用大量地下空间,但中国的大型城市地下空间十分拥挤,很难有如此大的余裕。(BWSQ)
镜像链接: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